依法執政與完善黨的領導方式
時間:2022-12-06 03:03:00
導語:依法執政與完善黨的領導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落實黨的十7大關于依法執政,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的精神,是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黨是國家的執政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執掌政權,但不能取代政府和社會經濟文化組織直接從事社會管理、生產經營等具體事務。依法執政是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的根本途徑。如何做到依法執政,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的意志,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把黨的作用變為社會的行動?我以為應在三個層面上下功夫。
一、依法把黨的主張變成國家的意志
把黨的主張變成國家的意志,這是黨執掌國家政權,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領導的法理邏輯要領。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在法理邏輯上的要領是經過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變為國家的意志,使黨的主張體現到法律中。依法治國,由黨的主張到國家意志,必須經過立法轉換,把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以法律條款的形式變成國家政權、社會組織和公眾行為必須遵循的普遍準則。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到2010年將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也是黨的主張變為系統化、制度化國家意志的過程,其中,至關重要的是保證實現黨的主張法律定位化、法律規范化和法律效力化。
黨的主張的法律定位化就是確定黨的主張的法律地位,為黨實現對國家政權的執掌提供什么依據的本原問題。思考這個問題,既要進行憲法層面的解答,又要進行其他法律層面的解答。我國憲法序言指出,“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并在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惫と穗A級的領導就是黨的領導,毫無疑問,黨的主張的法律定位已經具備了憲法原則和基礎。在其他的法律中,黨的主張的法律定位主要體現在立法思想和法律條款與黨的方針政策的吻合度。黨要通過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制定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具有充分反映時代特征,應對形勢需要,體現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方針政策。黨通過立法建議推動法制建設,立法機關在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的立法活動中,要善于將黨與時俱進的方針政策在基本的立法思想和具體的法律條款中進行充分的吸納和體現。
黨的主張的法律規范化就是使黨的主張具有法律通則性,這是黨實現對國家政權的執掌提供什么依據的焦點問題。黨的主張呈現的是價值取向形態,法律規范呈現的是行為準則形態,把對涉及國家根本問題和原則問題的真善美的價值取向形態轉化為全社會遵循的行為準則形態,在經歷法律規范化的過程中是兩種意境和語境統一的過程。其一,在充分溝通、協商的基礎上,善于把黨的主張變為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自覺的決策意志。其二,通過教育、培養,提高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基本素質,使各類工作人員形成自覺維護黨的威信,并把黨的主張轉化為法這樣一種經?;?、習慣化、自覺化的履行職責的品質。其三,善于把黨的主張在法律特定的格式、位序和文法中符合原意地反映出來,使黨的主張具有標準型規范性和通用型操作性。
黨的主張的法律效力化就是確保法律化的黨的主張實現法律實施,這是為黨實現對國家政權的執掌提供什么依據的重點問題。使黨的主張發揮法律效力,在深層次上有源與流兩種動力。作為源的動力來自于黨對司法工作的正確領導,要強化黨的領導的權威性和科學性,通過改革司法體制,優化司法隊伍,嚴格司法準則,完善司法程序,穩定司法秩序,改進司法手段,提高司法工作的水平、質量和效率,通過在司法審判、司法檢察、司法監督中的公正,實現社會的公正,為法律化黨的主張的法律實施奠定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作為流的動力來自于社會環境和氛圍的營造,要通過法治宣傳、法治引導、法治規范,營造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辦事的政治文明生態,形成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的文化氛圍,形成全社會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環境。
二、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
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這是黨執掌國家政權,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領導的法理邏輯要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是我們黨執政的永恒主題。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按照這種執政理念,在法律上的邏輯要義就是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物化這種執政理念,靠的是社會主義憲法和法律,在以憲法為核心的政治體制中,通過民主渠道、民主程序、民主方法,將黨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發展的要求,變為人民群眾的共識和為之奮斗的共同力量。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蘊涵著人民主權和法律至上的基本原則,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中,包括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具有最大的權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憲法,以及以此為立法和法律實施基礎和依據制定的涉及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法律和法規,承載的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進步程度,體現著我們黨執政能力的成熟程度,往往是通過執政黨與政府和人民的關系,通過執政黨與國體和政體的關系展現出來的。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將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是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需要,是鞏固和發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政治局面的需要。
我們黨執政的憲法地位決定了必須履行的兩項基本職責,一是領導職責,二是執政職責。領導職責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統領的職責,反映的是執政黨與國體的關系;執政職責是黨對立法、行政、審判、檢察活動行使直接或間接權力的職責,反映的是執政黨與政體的關系。我們黨的事業是全體人民的事業,包含在這兩項基本職責中的要求,要靠黨組織、黨員、黨的干部的作用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事業的支持、擁護和參與來實現。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一是要保證黨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在法律的軌道上行使權力和開展活動,在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上發揮表率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使人民群眾在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中形成萬眾一心的主體力量。
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彰顯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任何組織和個人必須嚴格依法辦事,都不具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黨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履行黨的職責,就是履行法律職責,特別應該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杜絕超越憲法和法律之上的職權和活動,通過自覺守法,處理好履行黨賦予的權力與履行法律賦予的權利之間的關系、公權與私利的關系、官權與民利的關系,擺正與人民群眾在法律人格上的平等地位。為從根本上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不良現象,必須在黨內加強法律教育,提高黨員和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法律意識,提高自覺維護法律權威的能動性。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嗣褚勒辗梢幎ǎㄟ^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黨代表人民依法實行領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法參與管理,把黨的要求變為民眾的力量,就是構建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萬眾一心、萬流歸宗的局面。切實落實人民主權的地位,就要充分發揚民主,健全民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完善民主程序,豐富民主形式,擴大人民群眾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群眾以法律主體和國家主人的身份依法進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使人民群眾在人權受到尊重和保障,并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的基礎上,把黨的事業與自身的追求、黨的命運與自身的前途緊緊聯系起來,按照黨的要求自覺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
三、在法治機制中把黨的作用變為社會的行動
把黨的作用變為社會的行動,這是黨執掌國家政權,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領導的法理邏輯要訣。黨的領導是宏觀領導,社會工作是微觀工作,兩者相輔相成,黨的領導是社會工作的龍頭,社會工作是黨的領導的基礎。社會工作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路正步大勢雄。黨的領導只有置于社會工作的土壤中,才能根固枝堅葉茂。體現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法理邏輯上的要訣,就是把黨的作用變為社會的行動,這個過程,是在法治機制中生成和延續的,建立健全依法治國的法治機制,將有利于規范各類社會主體的從業行為,使黨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促進先進文化前進,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作用,變為全社會共同的行動。
黨章規定,“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闭晤I導是把握國家根本制度的性質和方向,把握社會發展的秩序和走向,思想領導是保證國家意識形態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在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統領地位和作用,組織領導是保證行政工作、司法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各級領導崗位都能忠實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將黨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作用真正落到實處,廣泛激發社會各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組織和實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全黨和全社會共同奮斗的局面。黨履行領導職責的作用主要體現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這種作用變為社會工作的運行狀態和行動,必須通過建立健全法治機制,這種機制包括兩個基本要素,一是體現黨總攬全局的科學的工作體制,二是體現黨協調各方的科學的工作機制。
工作體制是由機構、職能形成的組織構架,其科學性表現為分工合理、權責明晰、各司其職。在這一構架中,通過深化機構改革和加強制度建設,構建有利于實現民主科學決策、高度負責執行、各方共同監督的職能體系。在科學的工作體制中,黨組織要總攬全局,但不是包打天下,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主要體現在集中力量抓大事,負責制定根本的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并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推進國家、地區、單位、部門的中心工作,而不能越俎代庖,超越職權干涉同級各種組織依法履行職責。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依據同級黨組織決定的大政方針進行業務工作決策和實施,依法獨立承擔改革、建設和發展的行政領導和事業領導的職責。
工作機制是由程序、關系構成的運作模式,其科學性表現為運作有序、和諧統一、優質高效。在這一模式中,形成黨政、黨企、黨社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事業發展的共事局面。在科學的工作機制中,黨組織主要要致力于發揮協調各方的作用,這正是黨的政治優勢所在。黨組織通過倡導科學的發展觀,確立各類事業發展的價值標準,奠定各方協調一致的思想基礎;通過推行兼顧策略,調整各類事業發展的布局結構,創造各方協調一致的政策;通過貫徹執行正確的干部路線,優化各種組織的領導班子結構,形成各方協調一致的組織保障;通過積極宣傳、教育、動員和溝通,解決在不同要求、不同利益之間產生的分歧和矛盾,搭建各方協調一致的關系模式。各類同級組織要在黨組織的領導和協調下,既獨立履行法定職能,又保持與黨組織和其他相關組織在各自工作上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的關系,既善于不斷實現本組織工作的創新,又善于構造有利于優化組織環境的自我調整機制,形成微觀、中觀和宏觀的政通人和、步調一致的社會工作有序運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