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社會責任
時間:2022-12-11 05:17:00
導語:企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社會責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作為和諧社會的經濟細胞,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各類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
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側重點有別。商業倫理和社會責任通常可以替換使用,在商業領域指的是一個組織要承擔對利益關系人(消費者、所有者、社區、供應商和政府)的正面影響最大化和負面影響最小化的責任。我們認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要承擔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的責任。就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而言,它包括經濟、道德、法律等三方面的責任,法律責任是遵守所有法律和政府法;道德責任是遵循利益關系人評判的可接受行為標準,還內涵回報社會的慈善責任;經濟責任是最大化利益關系人的財富和價值。就企業社會責任對象看,它既包括對股東、客戶、員工等直接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又包括對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的責任,還包括對資源環境的責任。就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來看,它不但可以通過稅收、捐贈或實施項目來履行,也可以通過自主創新等方式來體現。
企業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可具體從三個方面來把握:
履行社會責任是構建企業和諧文化的核心要素。企業文化的根基是責任感,企業的責任觀是企業價值觀的核心要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一種價值觀的認知與實踐,先進的企業責任理念是企業的軟競爭力。中外所有長盛不衰的企業都是對社會、對客戶、對員工、對股東負責的企業,唯其如此才能形成優秀企業文化,保持基業長青。我們應將安全、環保、健康納入企業績效考核體系,研究建立綜合反映企業社會責任的業績考核指標體系。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和諧發展的要求。進入新世紀,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的組織機構、發展理念出現了新動向和重大調整,從強調股東利益最大化到強調公司社會責任和未來責任(可持續發展)。第一承擔股東責任(經營成功、利潤回報股東);第二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安全、健康、協調外部利益關系);第三承擔環境責任(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排放、循環經濟)。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與社會良性互動的軸心。社會是企業的依托,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企業離不開社會,社會也離不開企業。只有強調履行社會責任,才能使企業和社會圍繞一個共同的軸心,良性互動起來。如果各類企業都能以多種形式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包括為社會、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為經濟增長和市場繁榮作貢獻,為國家提供稅收,構建和諧社會就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社會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反過來又可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社會條件和氛圍。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骨干力量和重要支柱,是引領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主力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更要注重履行社會責任,注重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楷模。
正確認識企業責任,在剝離社會職能和履行社會責任上求統一。現在講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是計劃經濟時代那種把員工的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大包大攬的做法,而是強調企業在市場規律支配下,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國家法律法規,體現社會公正和正義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求,通過造福社會的行為,獲得企業與社會的“雙贏”。社會職能逐步剝離,并不表明社會責任漸行漸遠,而是意味著社會責任將在更高的層次上理性回歸。一方面,要防止片面理解企業社會責任,導致企業走回辦社會的老路,進一步堅定改革決心,堅決把不符合企業性質的“社會職能”剝離出去,使企業成為在市場機制下有效運營的企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提倡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防止借口改革推脫、逃避應盡的社會責任。
建立和完善對社會、股東、員工負責任的公司治理結構,在依托社會和回報社會上求互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尋求各方協作才能實現,離開社會支持,企業發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提升自身品牌和形象、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的重要手段。企業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把促進企業發展與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社會責任并不是簡單的公益和慈善行為,而是高層次的商業行為,是為保障企業自身利益而必須實施的行為。社會責任又是超越利潤的,是為公司長期目標服務的。良好的社會責任有利于吸引最好的員工,穩定員工隊伍,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承擔社會責任企業享有了良好的信譽,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
加強和改進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在經濟目標與人本目標上求對接。企業必須講經濟效益,追求經濟目標,實現投資回報,這是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的屬性決定的,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基本前提。發展是硬道理。如果企業效益低下,虧損嚴重,甚至資不抵債,就談不上對員工、投資者、社會承擔責任。同時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促進人的發展是企業的終極目標。企業的經濟目標和人本目標是否始終保持一致和統一,是檢驗企業社會責任強弱的一個基本尺度。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積極改善員工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要堅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發展,實現員工的價值和用戶的價值,促進企業和自然、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