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領導力

時間:2022-12-13 03:10:00

導語: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領導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一種與之相適應的領導力,即柔性領導力、簡約領導力和平民領導力。

強化柔性領導力。領導力可分為軟權力和硬權力兩種。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領導力應是一種影響力即軟權力,而不是單純的權力即硬權力。領導者要想贏得下級的信任、擁護,建立起一種和諧的關系,不僅要靠硬權力,更要靠軟權力,即領導者的人格魅力、道德素養、智力能力、業務專長和領導藝術。為此,構建和諧社會的領導力必須依靠具備智慧、幽默、樂觀、進取、正直、公平、寬容、有愛心等個性人品魅力的領導者來施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領導力必須要成為一種吸引、凝聚的力量,要能營造出一個充滿活力和人情味的氛圍,并以此來激勵下屬潛能的發揮。

新世紀領導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領導作用的發揮正在由剛性轉向柔性,由顯性轉向隱性。柔性化、隱性化領導力的實施具有兩個重要環節,一是率先垂范;二是共啟愿景。所謂率先垂范,即是身先士卒,保持領先。所謂共啟愿景,即齊心協力,朝向一方,共同奔向目標。通過這兩條途徑實施的隱性領導是一種“不知有之”的領導,在通過這兩條途徑實施的領導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被領導者而不是領導者。領導者僅僅是提供服務,提供支持,提供情景,提供條件;被領導者在感覺不到被管理、被引導、被帶領、被影響的情況下,領導作用就已經施加到了他們身上。隱性領導的作用好比“磁場”,無形而有吸引力、感召力。

倡導簡約領導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社會成員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領導方式受到挑戰,領導替論和自我領導理論應運而生。領導替論將環境變量分為兩類: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根據替代因素,當下屬的能力成熟到一定程度,足以自我激勵、自我管理時,過多的領導反而適得其反。因而現代領導是一種注重發揮自我影響的行為和想法的策略集合,這就是自我領導理論。超級領導則是領導者帶領下屬領導他們自己。領導替論以及相應的自我領導、超級領導觀念的出現,體現了領導簡約化的發展趨勢。

簡約領導的根本特點在于:領導者的部分職能為被領導者所取代,從而領導職能簡化,領導者減少,領導機構精簡,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界限變得模糊,直接領導向間接領導轉化。在我國,簡約領導的發展趨勢取決于如下幾方面因素:

其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的今天,政府職能轉換,政企分開,黨政分開,形成“小政府,大社會”格局,許多不該由政府管的事情放給社會、企業、基層,政府的許多職能已被市場取代,“無形的手”取代了“有形的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固有規律無需政府領導這只行政的手去干涉,從而領導被簡化。

其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展條件下的領導方式必然是簡約化的。我們用法治取代人治,用民主替代專制,擴大基層民主,還權于民,實質上就是用簡約化的領導取代傳統科層化的領導。

其三,信息技術的充分發展、因特網的普及打破了信息的壟斷,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被領導者只能從領導者那里獲取信息的狀況,領導者不再是“信息的中心”。原來必須領導者做的事,現在擁有信息的被領導者完全可以勝任。如翰•奈斯比特認為,信息化能提供官僚機構絕不能提供的東西——橫向聯系,電腦將“粉碎金字塔”,把社會結構從“等級制結構”變為“網絡狀結構”。這里所涉及的,正是領導方式的轉換:從極權領導向簡約領導的轉換。這種簡約化了的領導力,正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

踐履平民領導力。和諧社會的領導力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脫離群眾,尤其不能處于與被領導者相對立的狀態;而應扎根于群眾之中,謀求與被領導者的和諧相處,謀求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共同利益。和諧社會的領導力應來自于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互動,本質上存在于被領導者之中,就是說,只有受到被領導者真心擁護的領導力才是富有成效的領導力。外在的、強加于被領導者頭上的領導力是不能建構出和諧社會的。

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平民領導觀指導下的平民化領導力。所謂平民化的領導力,即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的領導力。為夯實我黨的執政基礎,必須構建好平民化的領導力,也即從人民群眾中吸取強化領導力的源泉。為此:

一要確立服務意識、公仆意識。堅持領導就是服務的理念,堅持做人民的公仆,牢固確立群眾觀念,樹立執政為民的正確權力觀,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踐行“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殫精竭慮,一心為民。決不能把權力作為獲得金錢、美女的工具;或把權力當作個人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途徑;或把權力當兒戲,敷衍塞責,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胡作非為,損害人民的利益。

二要實現領導觀和領導手段的轉換。包括:其一,從集權領導向分權領導轉換。其二,從有界領導向無界領導轉換,即打破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界限,領導作用不再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是人人都可發揮領導作用。其三,從無限領導向有限領導轉換。既然領導的作用植根于廣大被領導者之中,因此,在平民領導觀看來,沒有無限的領導,只有有限的領導。領導者應把更多的空間、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權力、更多的責任留給被領導者,而不能大權獨攬,充當孤膽英雄。

三要從領導體制上加以保證。和諧社會的領導力需以扁平化的領導體制為組織依托。就領導決策而言,和諧社會的領導力則以現代化決策體制保證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