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時間:2022-03-11 10:45:00

導語:“與時俱進”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與時俱進是唯物辯證法思想的體現

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征。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明確昭示了唯物辯證法的大義:“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既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112頁)。一百多年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和教訓,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共產黨八十多年來的歷史,也同樣證明了這一真理的旺盛生命力。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表明,馬克思主義只有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斷與時俱進,才能生生不息,不斷完善,完成由有限到無限,由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歷史過程。

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正如江總書記所概括的:“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內部矛盾的不斷運動中向前發展的。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逐步深化的。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通過不斷地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又不斷地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這是我們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規律”。“我們黨是站在時代前列、面向未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總是堅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48頁)。也正如江總書記所指出的:“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否則,“我們黨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論黨的建設》第537頁)。“‘不進則退’這個法則,對誰都是一樣起作用的”(《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49頁)。

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必然高舉起與時俱進的大旗。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八十多年的發展史上,與時俱進始終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盡管不同歷史時期對與時俱進有不同的表述。概括地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以及由此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與時俱進的產物。而且,這樣的與時俱進還在不斷延續、不斷深入。

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江總書記提出,“我們決不能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某些本本的教條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的甚至扭曲的認識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正確的思想上,而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思想適應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0頁)。

在十四屆四中全會上,江總書記指出,“對于那些不符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東西,對于那些不符合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和要求的東西,看準了的,要敢于破除。也就是說,我們要堅持和運用已有的成功經驗,又要進行新的改造,從實際出發改進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工作方式和方法”(同上書(中)第984頁)。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總書記又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而實際生活總是在不停的變動中……。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3頁)。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總書記再次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過去那些不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的方針政策,那些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原則的教條式的理解和認識,堅決糾正過來,并從這些不正確的政策和思想束縛中徹底擺脫出來,使我們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真正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章選編》(上)第680頁)。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更是充滿著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江總書記所概括的我黨八十年來的基本經驗,也就是與時俱進的經驗,即站在時代前列,始終實踐“三個代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也都是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而在一切創新中,理論創新是關鍵,其他創新都必須在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下和推動影響下進行。

細心研讀黨的十四大以來的重要文獻,可以看出,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把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作為主題;把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作為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把在新的實踐中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作為共產黨人先進性和時代精神的充分體現。

概括起來,與時俱進既是“發展”、“創新”的同義詞;也是“始終走在時展前列”的另一種表述。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鄧小平是與時俱進的光輝典范。

三、與時俱進重在科學準確地把握“時”

與時俱進之“時”,即為社會實踐,即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歷史進程。在當今中國,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當代世界,則代表著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歷史趨勢。

與時俱進之“時”,是“時機”之“時”,是“審時度勢”之“時”,是“天時地利人和”之“時”,也是“時勢造英雄”之“時”。或者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之“時”;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將在更大范圍和更高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之“時”;是黨的作風建設進入新階段之“時”。

這樣的重要歷史時期的基本態勢,體現在江總書記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多次強調的要“緊密結合”的四個方面,即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國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的實際;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我們黨員干部隊伍發生的重大變化。還體現在江總書記在不同場合講話中曾經歸納的幾個“重大變化”方面,即《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五十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生的重大變化;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

與時俱進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要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過程性、階段性目標就一定能夠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