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時間:2022-11-22 03:50: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把嚴格監督與構建和諧社會有機結合,增強服務把關能力
質監部門把關的重點是著力抓好兩個安全。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源頭抓好監管,防止不合格食品進入市場是質監部門的首要職責,必須將食品質量安全作為當前甚至是相當長一段時期質量監管的重中之重,打好食品安全源頭監管攻堅戰。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保障人民監管措施,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社會的穩定。
提高我國產品和技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我們服務企業、服務經濟、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體現。質監部門應當通過嚴格管理,規范企業行為,主動引導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和先進技術,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促使企業依法生產,守法經營,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為推動競爭力的提高發揮更大作用。
為經濟發展服務,就是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緊緊圍繞企業急需解決的質量問題,緊緊圍繞群眾關心質量、安全的熱點難點,結合工作的職責、任務、手段和優勢,積極熱情地做好服務工作。要進一步正確處理好把關與服務的關系,改進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地幫助企業加強技術基礎工作。要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監管和服務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質監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質監工作融入到經濟發展當中,在推動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質監事業自身的快速發展。
創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建設法制經濟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假冒偽劣是對誠信友愛的蔑視,是對創造性的打擊。假冒偽劣的橫行,不僅危害經濟秩序和人民身體和身心健康,更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毒瘤。質監部門作為打假治劣的主力軍,要做到三個“強化”。
一是切實強化企業作為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各項市場準入及退出制度,加強日常監管,對于符合標準、質量合格的產品才允許進入市場,堅決將不符合標準、質量低劣,甚至假冒偽劣的產品退出市場,并予以相應處罰,從而增強企業以及全民的質量、信譽意識。
二是強化嚴格執法的理念,要突出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大力開展專項整治,做到對假冒偽劣的查處不護短、不手軟,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是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建設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實施分類監管,結合質量信用、質量競爭力指數測評等特點,制定企業誠信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完善企業質量檔案的統計、分析制度,加強對企業誠信等級評估和動態管理。
要把質監工作法制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有機結合,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
質監部門是一個重要的執法部門,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在法律的規范下掌好權、用好權。切實做到依法行政,構建和諧的行政環境。
一是要堅持責任行政原則。責任行政原則是實現法治行政的基本要求。質監部門執法監督所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多部,行政執法責任重大,必須堅持責任行政原則,認真落實行政責任追究制,把行政執法工作最大限度地置于行政責任狀態,有效地杜絕或防止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發生。
二是要堅持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是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公平性、嚴肅性的必然要求,堅持行政合法性原則,要切實做到行政活動在法定的范圍,行政行為有充分的證據,行政權限有必要的限度,行政過程有嚴格的程序。質監部門素有“質量衛士”之稱,更有保國安民之責,因此,有責任發揮積極作為的主觀能動性,用質量監督的法律武器凈化市場,最大限度地發揮有利于市場發育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阻礙經濟發展的消極因素,最大限度地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
三是要堅持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合理性原則既有利于保障行政權力的合法行使,又有利于維護公民、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堅持合理性原則,切實掌好、用好法律賦予的自由裁量權,切實維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樹立“忠于職守、勇于負責、嚴于把關、保國安民”的執法機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