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體會
時間:2022-09-29 10:12:00
導語:安全生產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些年來,火災、礦難等時有發生,而我國目前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基本上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市場發揮的作用很小,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業內人士提出我國在建立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借助責任保險增強政府社會管理職能,以解決一些重特大事故中“企業發財,政府發喪”的問題。
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法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具有社會管理和經濟補償功能,對于促進安全生產、保障群眾合法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法國保險業聯合會金融國際部主任特雷納爾介紹,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責任保險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災害危機處理的一種重要方式,成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善后責任全給政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全國各地頻繁發生的重特大火災、安全生產事故等公共事件中,保險發揮的作用很小。比如,重慶開縣的“井噴”事故、北京密云重大游園事故、吉林中百商廈和“遼海”號輪船火災事故等均未投保責任保險。事故發生后,企業和政府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處理善后事宜。特別是吉林中百商廈“2?15”火災傷亡123人,中百商廈作為社會公共場所,卻沒有投保任何責任保險,也不具有經濟賠償能力,處理傷亡人員善后事宜的1000多萬元費用不得不由政府承擔。大連海運集團因突發的火災事故要承擔運載車輛及貨物近2000萬元的損失,而這家企業每年的利潤只有幾十萬元,突發火災事故造成的損失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
更為嚴重的是,事故發生后,有的經營者有意躲避逃匿責任,把災后救助和事故善后處理全部推給政府,一些行業和地方甚至出現了“企業發財,政府發喪”的不正常現象,給政府增添了很大負擔,也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如何對這些事故進行有效防范,并在事故發生后進行及時救助、賠償、彌補損失及追究責任,成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必須面對和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責任保險發展緩慢缺乏必要的強制性
我國責任保險發展緩慢,保費收入占財險收入的比重很小,甚至在很多企業和領域還是空白,責任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遠未發揮。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許彬介紹,我國責任保險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責任保險產品共有400多個,一定程度地存在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雷同等問題。目前,我國責任保險業務僅占財產保險業務的4%左右,而在保險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30%,美國則高達45%。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責任保險產品種類、保費規模、發展速度、經營技術等各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據調查,影響責任保險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責任保險缺乏必要的強制性和法律環境。有的國家對與公共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有著直接利害關系的公共場所、行業、企業及部門通常均實行強制的責任保險,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我國《保險法》對與人民生命財產有利害關系的公共場所、行業、企業和部門是否應當投保責任保險問題未做出明確規定。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強制,責任保險在我國發展緩慢。
二是現行相關行業或領域要求參加保險的規定未得到有效執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及公安部《消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要求,“重要企業、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和大型商場、游樂園、賓館、飯店、影劇院、歌舞廳、娛樂休閑等公共場所都必須參加火災和公眾責任保險。”但這些重點企業和公共場所投保責任保險的比例仍然很低。
三是公民、法人的保險意識不強。責任保險屬于新事物,社會及公眾對責任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同時,由于與人民生命財產的直接利害關系的公共場所、行業、企業及部門在工作和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事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引發重大損失的概率也較小,這使很多單位普遍存在僥幸心理,不愿意購買責任保險。
四是在現行的財務管理體制下,責任保險支出無法列入費用或成本預算,多數單位首先考慮的就是減少甚至剔除保險費用的支出。責任保險尚未成為防范風險的必要手段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中。
大連保監局局長何勇生認為,責任保險是政府轉移社會管理風險的有效手段。政府可以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建立多層次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利用保險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充分發揮其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功能,有效地轉移風險。通過在一些高危行業或企業建立責任保險制度,可以輔助政府進行社會管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提高處理責任事故的行政效率。此外,通過責任保險向受害人進行賠償,可以及時地解決民事賠償糾紛,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解決方案:國家強制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一些保險專家認為,國家應當將涉及國家公共利益及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風險較大的行業和企業納入法定責任保險范疇。應采取國家強制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對涉及公共利益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風險行業和場所,發生責任風險事故無力承擔賠償責任的單位,如火災公共責任保險、校方責任保險、物業管理責任保險等,國家承擔重要的社會管理者職責,應當實施強制保險;另一方面,對于風險相對較小、涉及面較小、具有較強民事責任賠償能力的單位及場所,應采取市場引導的方式,對市場主體的保險行為進行規范。
我國目前的法制環境還難以滿足責任保險發展的要求,政府及司法部門應嚴格執行法律規章,實行民事賠償責任的“舉證責任倒置”制度,改善法制環境,提高民事賠償標準,擴大民事賠償范圍,為責任保險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另外,在現行的財務制度中,由于未明確涉及高風險的民事責任單位的責任保險費用的列支渠道,一旦發生責任風險事故,企業通過費用支出或福利費列支,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不利于企業的穩健經營。同時,在政府財政開支的行業或項目中,未將責任保險費納入財政預算,一但發生責任風險事故,由政府財政給予一定補償,增加了財政負擔。因此,政府及財政部門應改革現行的財務制度及預算管理制度,在相關行業的財務制度中,明確責任保險費用的列支渠道,將責任保險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