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09 08:52:00

導語:大學生村官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村官心得體會

近年來,**區委重視抓好農村后備干部的培養,根據農村領導班子建設的現狀,適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采取多項有力措施來抓緊抓好農村后備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大規模選派大學生擔任“村官”,使全區的農村后備干部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區選聘大學生“村官”的主要做法有:

一、創新舉措,選拔優秀大學生擔任農村后備干部

1、公開招考。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村(社區)后備干部的素質,我們注意把好入口關,把選聘重點向大學生傾斜。條件具備的鎮(街道)打破區域界限,統一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考錄用,著眼于長遠建設,注意挑選、儲備不同層次的優秀大學生擔任農村后備干部。鎮(街道)組紀辦根據核定配置缺額情況,公布招考人數和條件,要求30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面向社會接受報名,統一組織筆試、面試和組織考察,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擇優錄用,統一安排到各村(社區)任職鍛煉,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從2**0年以來,我區共有8個鎮(街道)公開招考錄用農村后備干部309名,其中295名為大學生。

2、配備主任助理。為了讓大學生“村官”迅速成長,更好地熟悉農村情況和具體事務,我區探索了配備主任助理的新辦法。要求各村(社區)在“兩委”班子外配備1名村(居)委會主任助理,主任助理要35歲以下、大專以上文化,任期不超過6年,任期內可以列席“兩委”聯席會議,分擔一定的領導工作任務。目前,我區共有8個鎮(街道)配備了88名主任助理。實踐證明,配備大學生擔任主任助理是加強農村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好做法好經驗,通過配備主任助理的形式為培養大學生“村官”提供了良好平臺,進一步提高了他們駕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確保基層組織后繼有人、順利接班。

3、保持常數。各鎮(街道)根據農村領導班子近、中、遠期建設的需要,全面考慮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做到近期與長遠相結合,既注意挑選近期能進領導班子的后備人選,又作好長遠規劃,使農村后備干部隊伍自始至終保持一定的數量,建立起農村骨干隊伍、“兩委”后備干部和支部正副書記、村(居)委會正副主任后備人選等三個層次的大學生“村官”隊伍。目前,全區農村后備干部隊伍中,共擁有骨干分子985名,支委、村(居)委后備人選561名,其中黨支部正副書記、村(居)委會正副主任后備人選148名,大部分為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大學生。

二、注重實效,以“三定”形式培養大學生“村官”

1、定向培訓,查漏補缺。區委組織部和各鎮(街道)都分別對以大學生“村官”為骨干的后備干部制訂了培訓計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在鎮(街道)舉辦業余證書班和短期培訓班,以及選送到有關大專院校進行對口培訓等形式,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組織他們學習政治理論、領導藝術、現代管理知識以及有關業務工作基礎知識,為他們進入班子后更好地施展才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定崗鍛煉,鎮村互動。各村(社區)根據每一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方向,將他們分別安排到農村工作辦、社工辦、建設管理辦等部門任職,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在推進農村體制改革、村(居)委會選舉、計劃生育、征兵、防洪等中心工作中,有意識地安排他們負責處理一些難度較大的事情,以提高他們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良、北滘、杏壇等鎮(街道)還有計劃地將大學生“村官”交流到鎮(街道)黨政機關工作鍛煉半年以上,熟悉機關工作方式方法和辦事程序。對近期可作為村(社區)“兩委”候選人的大學生“村官”,則安排職務的層次高一些,或實行輪崗任職,為他們順利選入班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3、定人帶班,言傳身教。各基層黨支部還對大學生“村官”按照培養目標,落實專人對口傳幫帶,既傳授崗位業務知識,提高領導能力;又帶思想、帶作風,并定期找他們談心,了解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幫助他們克服缺點,逐步成熟。對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后備人選,各鎮和村(社區)主要領導都親自培養,傳授工作方法,使他們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步。

三、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大學生“村官”

1、建立跟蹤考察制度。組織部門對大學生“村官”定期進行考察,實行動態管理。各鎮、街道都建立了干部考察檔案,制定了實績考察登記表,每年定期對大學生“村官”的德、能、勤、績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核,把工作實績作為大學生“村官”提拔的重要依據。每年年終,各鎮、街道和村、社區都召開專門會議,由大學生“村官”匯報自己一年來的思想、工作情況,并逐個進行評議,既肯定成績,又指出存在問題,使他們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對一些經多次考察和幫助教育,仍不具備后備干部條件的大學生“村官”,則堅決予以調整。同時把新發現的優秀大學生補充到后備干部隊伍中來,保證后備干部隊伍的質量。

2、建立檢查督促制度。組織部門安排有關人員,經常深入基層,結合民主考評、年終總結、班子換屆等,對各基層黨組織后備干部,尤其是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督促,總結推廣經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各鎮、街道黨委每年都召開一次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會議,專門匯報分析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工作。對工作突出、成績顯著的給予表彰;對一些工作被動的進行具體幫助,一起分析情況,查找原因,制訂整改措施,進一步推動了他們的平衡發展。

3、建立擇優使用制度。按照干部隊伍“四化”的要求,實行優勝劣汰,擇優而用,做到成熟一個,提拔一個,防止了備用脫節和濫用現象。我們還明確規定,村(社區)干部的提拔使用,原則上要在經過培養的后備干部,尤其是大學生“村官”中挑選,未經組織培養的一般不予提拔使用。各村、社區黨支部主要抓住黨支部換屆選舉、村委會直選、居委會選舉、補充領導班子缺額、班子成員屆中調整等時機,把優秀的大學生通過選舉和調整及時充實到農村領導班子中來。7年來各村(社區)共有360名后備干部進入“兩委”班子,其中118名成為黨組織正副書記、村(居)委會正副主任,其中大學生“村官”占了不少比例。

四、成效顯著,大學生“村官”體現先進性

1、帶頭團結班子,提升領導集體合力。大學生“村官”大力推進固本強基工程,貫徹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完成好上級黨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項任務,積極宣傳、解答農村工作相關政策和措施,不斷提高黨組織和村(居)委會在群眾中的威信。不少擔任村(社區)“一把手”的大學生“村官”作為領導集體的“領頭雁”,努力在班子中形成團結向上、相互協調的良好氛圍,提升黨組織和村(居)委會的向心力和戰斗力。如1998年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的北滘鎮北滘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代主任何錫輝同志,始終嚴格遵守“統籌分工、集體決策”制度,凡涉及到社區的重大事項,都主持召開“兩委”會集體研究,討論決策;并經常與班子其他成員交心通氣,確保思想統一,步調一致。

2、帶頭發展經濟,改善群眾生活水平。發展農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學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客觀實際,通過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運用專業知識,發揮所長,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在改善基礎設施、抓好安全生產、幫助農民就業、加強技術指導、提供致富信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如1994年畢業于仲凱農業技術學院的容桂街道馬岡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副主任馮家擎同志,經常深入第一線進村入戶,聆聽村民訴求,為群眾排憂解難,為發展建言獻計,不斷壯大集體經濟,使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由2**年的5.29億元上升到2**年的7.72億元。

3、帶頭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大學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耐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客觀分析事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主動調解基層糾紛,妥善解決農村矛盾,把矛盾盡量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民為本,為村民想問題、辦事情,做群眾的“貼心人”,著力解決群眾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弱勢群體和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努力構建和諧農村。如畢業后便懷著建設家鄉熱情回到農村工作的倫教街道三洲社區黨委副書記郭根基同志,面對轄區內不穩定因素,頂住居委會其他成員集體辭職的巨大壓力,勤勤懇懇理順居委會各項工作,踏踏實實為民辦好事實事,最終贏到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在他和社區黨委其他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在2**年初圓滿化解持續近兩年的矛盾糾紛,有效地促進農村基層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