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心得體會

時間:2022-01-10 10:32:00

導語: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心得體會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領導干部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情緒、反映群眾訴求、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全心全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題、開拓創新謀發展、堅持不懈抓經濟,具體就是在“心、辛、新、薪”四個字上下功夫。

心。就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領導干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展工作,不搞形式主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原則。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當作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以滿足人的需要和權益為歸宿,我們才能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我們才有可能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領導干部要樹立“權力就是服務”的觀念,正確處理主人與公仆的關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干部只有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才能從根本上做到求真務實。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能夠感受到這樣的現象:許多地方為推進事業發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來后只是熱鬧了一陣,并沒有真正落實,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追根尋源,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沒有做到求真務實。領導干部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杜絕形式主義,作表面文章。領導干部就是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當老實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切實在求真務實上狠下功夫。領導干部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拿出真心誠心,以誠為本、以信為基、以德為源,不斷升華人格力量,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在群眾的配合下抓得更好。

辛。就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領導干部要勤下基層,不畏艱辛,認真解決群眾的每一件小事,不搞拿來主義。

人民群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體,只有耐心細致做好群眾工作,使廣大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同志曾多次向全黨提出“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關心群眾的柴米油鹽這些生活小事。領導干部只有深入基層,不畏艱辛,走群眾路線,把群眾的呼聲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第一信號,才能真正解決群眾心坎上的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從根上抓起。而有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閉門造車,怕吃苦,不深入基層進行調研,不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只是在媒體上看看別的地方是怎么搞的,就照葫蘆畫瓢,亂學一通。這種脫離本地實際的工作,其結果只能是出臺的政策與服務群眾不相協調,且勞民傷財。領導干部應糾正這種華而不實的行為,不搞拿來主義。要勤下基層,多找苦吃,因地制宜謀發展,一心一意辦實事。要提倡把群眾的每一件平凡、細小的事都認認真真的做好,一次完成不了的事多去幾次,下苦功夫、笨功夫,把每一項工作做精、做細、做實,才能真正解決群眾的困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基層才能有效開展。只有為基層群眾服好務,使基層群眾不上訪、不告狀,群眾安居樂業,領導干部才算從基礎上做到了真正的和諧。

新。就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領導干部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搞政績工程。

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動力源泉。近幾年來,許多領導干部工作創新意識不斷增強,創新措施不斷增多,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這無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也有部分領導干部在創新工作上不但沒有達到推動工作、解決問題的目的,反而影響了社會和諧。有的地方領導干部為了搞政績“喜新厭舊”,年初定全年工作思路時總是想創新,拿新思路出新口號,而不在意以前的工作方案得沒得到成效,是否要繼續推進工作,只在意今年的工作怎么創新,不定長遠規劃,就開始了新的創新,結果是口號喊的震天響,工作落實難開展,服務群眾達不到實際效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了創新口號的犧牲品。領導干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中搞創新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為創新而創新,不能搞政績工程。領導干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應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即要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又要敢于從那些不合時宜的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有發展的新亮點;只有不斷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形成發展的新優勢;只有不斷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獲得不竭的動力源泉。

薪。就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領導干部要大力發展經濟,不斷提高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切實摒棄小農意識。

經濟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題,只有保持經濟和諧發展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只有經濟充分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充分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同樣,沒有經濟發展來支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領導干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工作中要不斷發展經濟,結合基層資源實際,大力推進優勢產業開發,搞好深度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增值能力。要摒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落后保守的小農意識,以開放的觀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求實創新的精神激發跨越式發展的活力,以強烈的競爭意識營造跨越式發展的優勢。要使群眾在加快發展中直接嘗到甜頭,自覺地轉變觀念,找到脫窮致富的出路,學到搏擊市場的本領,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因素和主體力量。要充分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善于從群眾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攻堅破難,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只有經濟發展上去了,群眾真正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實惠,才能使群眾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才能真正有效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