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個人修養心得感想

時間:2022-07-10 04:49:00

導語:領導干部個人修養心得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領導干部個人修養心得感想

“境界”在《辭海》中的解釋是“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境界非常重要,領導干部的思想、行為應該達到什么境界,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無論為官、做人、做事,都是我們必須把握和解決的根本問題。下面,我就領導干部應有的境界,從三個層面,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從政治面貌上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做到講政治、強黨性講政治,最重要就是要有政治頭腦,講政治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對一名黨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實踐把講政治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體現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上,貫徹到黨內生活中去。

一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撐。我國古代把理想信念叫作“志”,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強調“有志者事竟成”。梁啟超先生說:“信仰即神圣。在一個人為一個人的元氣,在一個社會為一個社會的元氣。”西方有“欲滅一國,先滅其文化,欲滅其文化,必先滅其信仰”說法,意思就是毀滅了一個國家的信仰,就毀滅了一個國家。從我國來看,我們的干部隊伍,總體上說,信仰上是堅定的,政治上是清醒的。但也存在著淡化信仰、政治糊涂的現象。如有些同志作為黨員,沒有黨的意識,既不相信黨的宗旨,也不相信黨的政策;既不信任上級組織,也不信任人民群眾,一切以自我為大,自我為是,自我為能,把追求高官、攫取權力作為最大政治;把謀取私利、博取名聲作為最大信仰。我們有些干部到關鍵時刻,一有風吹雨動,就做“墻頭草”、“騎墻派”,置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政黨的利益而不顧。比如說,當前存在的一些官員把妻兒家屬安排到境外,單身一個人在國內做官,隨時準備“隨機而動”的“裸體做官”現象,就是政治不堅定,信仰不堅定的集中表現。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龐家鈺在“落馬”前6年就把妻兒安置到加拿大;成克杰作了兩手準備,把大筆資金存到香港;胡長清的護照有幾本,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可以卷席而逃。據統計,近年來,由領導干部貪污攜款外逃資金達到了500億美元。還有很多干部,因為理想信仰缺失,出境揮霍賭博,引起巨額資金外流,我國每年有約1.2萬億賭博資金流向境外,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對黨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定理想信念,要時刻牢記: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擺,信念的危機是最致命的危機;只有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才能登高望遠,胸懷全局,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在重要變革時期、關鍵時刻,在突發事件面前,經受住考驗。

二要善于從政治上觀察處理問題。越是發展經濟越要講政治。這是基本保障。對黨員領導干部來說,講政治,最重要的是強化大局觀念,增強從政治上觀察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局就是大勢,就是整體。講大局是一個黨員應該具有的政治品行。無論《史記》中記載的“將相和”的故事,還是《左傳》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成語典故,都充分說明了大局的重要性。但是,從當前來看,黨員隊伍中存在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的現象。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正確的不執行,不正確的東西卻附和;有的搞行業壟斷、部門割據、權力分割,搞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個人化,搞權力倒掛。有的領導干部把自己分管的系統、單位、部門當作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在政令貫徹方面,有時市委常委開了常委會,局里要開局務會研究統一思想,科里還有開科務會,研究同不同意局務會的意見。有的心胸狹窄,以“小我”為中心,以鄰為壑,只謀一地一己之近利。這些都是我們衡陽工作上得慢、發展落后的重要原因,亟需我們去突破。所以,領導干部一定要有講政治的胸懷,樹立大局意識。要有“大家”治“小家”的境界,有“大家”統率“小家”的大氣,有“大家”與“小家”相互促進的工作理念。要找準“小家”職責方位,對上級制定的政策,要堅持執行,不能打“擦邊球”、“踩黃線”,變相執行。當局部與全局發生矛盾時,當部門利益與整體利益有沖突時,勇于棄“小我”顧“大我”。同時,也要認識到,大局是相對的。在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看來是全局的事,在全國、全省的棋盤上,就未必是全局。講大局,就要看到這種區別和聯系。比如說,湘江是湖南的“母親河”,衡陽地處湘江上游,要治理湘江,首先要從衡陽開始。在發展工業的時候,我們要有勇氣堅決清理那些污染太重的企業問題,不能因為衡陽是“有色金屬之鄉”,就亂挖、亂采、亂用;不能因為我們某一個縣區那幾千萬、幾百萬的gdp而影響全省的發展戰略。

三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時代的車輪滾滾前行,我們的思想、行為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因勢而變。

要增強發展意識。發展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我們要把發展擺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以衡陽為例,最近幾年我們發展比較快、后勁比較足。2006、2007年財政收入連破40、50億元大關。但是與沿海發達地區、與長沙、株洲還有差距。以去年為例,全省人均gdp是14405元,我市是11299元,低于全省3106元;長沙的財政收入是262.52億元,株洲是67.6億元,湘潭是59.1億元,差距也還比較大。從項目上來看,今年全省投資規模50億元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有5個,其中長沙1個,婁底1個,湘潭1個,懷化1個,岳陽1個,而衡陽沒有一個。這些差距從表面上看,是

經濟指標方面的差距,但從深層次看,還是人的差距。所以。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做到四個清醒:清醒地認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為過去的成績而自滿;清醒地認識面臨的挑戰和難題,不為既有的經驗所束縛;清醒地認識發展階段的變化和特征,不為陳舊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認識衡陽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為目前的現狀而停滯,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要增強責任意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說的是國民的責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講的是教師的責任;“救死扶傷,仁心仁術”,道的是醫生的責任;“倘在其位,當謀其政”,應該就是領導干部的責任。有了責任意識,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就能創造出一流的成績。可以說,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往往與一些領導干部責任意識不強有關系。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安安穩穩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遇到矛盾不是積極主動去解決,而是能推則推,能拖則拖,能躲則躲。說輕了,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說重了,是對黨和人民、對組織不負責任。因此,作為領導干部,要明白有權必有責的道理。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權力越集中,責任越集中。要強化“一種思想、三個負責”意識:即民本思想,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這要求我們干工作要把眼光要放得長遠一些,放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放在社會的視野中,去謀劃、去開展、去落實。

要增強改革意識。去年央視二套播出的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崛起和衰落的過程。紀錄片在總結這些國家興起的原因時,發現他們都是與時俱進,注重創新而不墨守陳規,勇于改革而不因循守舊;在總結他們衰落的原因時,又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都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不敢改革。所以,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講:“不進行變革的政黨必將死亡。”當前,從我市來看,一些領導干部存在改革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三唯”:一是“唯窄”,眼光不寬,思路狹窄,方法單一,跨不出固有的思維圈子,打不開新局面;二是“唯上”,唯文件是從,唯長官意志是從,機械、片面地看待上級領導的講話,做不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三是“唯舊”,滿足于過去的條條框框套套,按部就班、墨守成規。針對這“三唯”,要做到“三求”:要“求新”,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增強思維的敏銳性,研究新問題、新情況,把握新要求,走出推進工作的新路子。要“求寬”,拓寬思維視野,多角度、全方位觀察和思考問題。要“求遠”,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增強長遠預測能力。

強黨性,最根本的就要有民本意識

黨性修養,是每一位共產黨員一生必須堅持的必修課,但也是一個老問題,但實踐起來并不那么容易。這“不容易”的關鍵是有些黨員領導干部在頭腦中缺乏群眾觀點、民本意識。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要縮小自己。有句諺語說,“天使飛得很高,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告訴我們:只有縮小自己,放大別人,別人才會抬高你,尊重你,支持你。這對于領導干部來說,尤為重要。縮小自己,就是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做到與群眾感情同一、思想同心、目標同向。有些同志,做官當老爺,架子十足,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要求群眾為自己服務,不是“公仆”而是“主人”,對待群眾“冷、硬、橫、推”,造成上下級緊張,干群關系緊張,成為脫離群眾的官老爺。我們講,對群眾要善于彎腰和讓步,“一彎腰是人,二彎腰是神,三彎腰是天使。”三國時代,諸葛亮有一段為將之道的話,對我們仍然很有啟發,他說:“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燃,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指的就是為將的要正確對待自己,做到勇于縮小自己,放下架子,不提過分要求,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我們領導干部,就要有勇于縮小自己的風格,正確對待自己,做到親民、愛民、敬民。

二要抬高群眾。“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領導干部對群眾持有什么態度,直接影響著決策的取向。作為領導干部,時刻要有抬高群眾的思想。

要確立群眾整體覺悟最高的思想。只有相信群眾整體覺悟最高,才能確保群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進入決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眾是領導干部的大忌。群眾的要求許多都是個人的具體事情或局部利益問題,但作為決策者,要有透過個性看共性、看全局的眼光,防止把群眾看“低”了,片面地認為群眾提出的個人要求就是不想全局、只考慮自己的事;要樹立“五湖四海”的群眾觀念,防止把群眾看“偏”了,劃成圈、分成伙,以是誰的人來定取舍;要以群眾的好惡為導向,防止把群眾看“輕”了,置群眾的呼聲于不顧,做出違背民心的決策。

要確立群眾智慧最珍貴的思想。群眾的智慧和創造是無窮盡的。領導干部在作決策時,走出“三個認識誤區”:要走出經驗主義的誤區。個人閱歷再豐富,都是有局限性的,群眾在實踐中不斷創造的新經驗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走出高高在上的誤區。樹立甘當小學生的思想,放下架子、躬下身子,真心實意拜群眾為師,倍加警惕官氣十足,怕問群眾有失身份,甚至明知不對,為了顧全面子而不加改正。要走出“官”大水平高的誤區。領導干部的水平再高,也都是有限的。學歷越高、見識越廣,越應倍加警惕滋長自以為是的思想,時刻注意用群眾的智慧豐富自己。

要確立群眾利益最大的思想。領導干部無論遇到什么復雜的情況,都應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像同志曾經反復告誡全黨的那樣,把“為什么人的問題”作為“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作決策、干工作要有對群眾長遠利益、根本利益負責的精神,樹立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品格,當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與群眾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必須自覺服從群眾利益,以群眾的利益需求定取舍。

三要看輕權力。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稱“權力乃終極春藥”,意謂權力有很大的誘惑力,處理不好會被權力所毀。權力本身是把“雙刃劍”。有人講,權力是個好東西,可以為人民群眾辦更多更好的事情;權力又是個壞東西,有些干部在沒有權之前,是個很好的人,但一旦有了權之后,就“一朝權在手,便把私利謀”,最后毀之于權力;權力還是個怪東西。怪在它可以縮小一個人的優點,也可以放大一個人的缺點。因此,每個黨員干部都應從講黨性這個角度,認真對待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充分認識權為民賦,權為民用的道理,把權力“魔杖”變成扶持百姓的“拐杖”,把用權的過程等同于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常言道:“為人民當牛做馬的,人民會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民會把他摔得粉身碎骨。”如果不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回事

,用人民給予的權力去謀私利,為妻子、兒子、房子、車子、票子以至為“大款”去玩弄權術,這不僅是道德品質的問題,而且是對公權力的褻瀆,是對人民利益的剝奪,理所當然要受到黨紀國法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