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擇業心得感悟
時間:2022-09-01 08:36:00
導語:創業擇業心得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什么叫做創業?
絕大部分創業者還是相當吃苦耐勞的承受創業的艱辛,上面所說有些極端。疲憊,緊張,失落,沮喪.....創業應當辛苦,但不應當艱苦。如果你經營自己的企業非常艱苦,甚至于如履薄冰,每日膽戰心驚。應當懷疑和反思,自己可能已經走錯了
特別是一些剛離開學校沒幾年的年輕人,很多人沒有明白。發現這里的創業者。認識上有著很大的誤區。
成家立業”好這個“業”什么?一份穩定的事業;中國有古話說“男人三十。
可以讓你和你全家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從收入角度來說。能夠贍養你父母,能夠撫養你孩子,全家還能夠出去旅游,去娛樂.....
社會階層中(不要否認階層的存在進入了至少中產階層,從名譽的角度來說。全社會雖不仰慕,但至少尊重你
創業就是要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企業,可是很多人錯了認為。要擁有巨額的財富,要名車美女,出入各種上流場合。
這是暴富心態。這不是創業心態。
不排斥暴富,關于暴富:這個社會中。如果有暴富的機會而又無多大風險,也一定擠破腦袋去搶。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商場沒有驚喜"
二、打工和創業:舉我兩個好朋友的例子吧。一個是方正電腦前總裁:
A,典型的高級打工者。另一個是我的朋友B,他原先是阿爾卡特某分公司的總經理和總部某事業部的總經理。
A對自己的定位就是職業經理人,離開了方正,他依然每月拿著高薪,在外還有自己的關聯企業來處理業務過程中的一些項目。
B離開阿爾卡特之后著了魔一樣想要自己當老板,現在開了自己的公司,然而長達一年一筆營業收入也沒有(他是非常優秀的銷售,但是他之前做的都是大客戶,大項目,現在正在跟的也是大項目,對企業來說是沒有很好現金流的),每天過得都很艱苦,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希望,每天也都會失落和疲憊。
你們認為A和B誰才是真正的創業者?
創業不代表一定要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公司,其實這是一種江浙的“老板文化”,職業經理人的道路也是一種創業,我們稱為企業內部創業。比如大企業中“事業部”的形態就是典型的企業內部創業的范例,依托企業的平臺和資源,事業部獨立核算。
總計下來就是:創業是我們離開學校踏上社會之后為自己打造一份事業基礎的過程。
三、你適合走怎樣的創業之路?
a.)性格分析:人力資源體系將領導類型分為6種(某些理論中是5種或7種)。
有些人擅長戰略規劃而不善執行,有些人擅長執行但不擅長作秀(包括演講,推銷,包裝等),有些人性格果斷,有些人性格細致考慮周到,有些人溫和,有些人嚴厲。這些都決定了你適合走什么樣的道路。
具備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只適合成為職業經理人,而真正能夠自己創立企業并且成功的人都是同時具備所有優秀性格的人。萬里挑一!
b.)資源分析:即便你屬于那一萬個里面才有一個的人,創業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
創立一個成功的企業是需要全方面資源配合到位才可能的。包括但不僅包括
(資金,產品或技術,人力資源,法律,產業背景,管理能力,行業競爭,好的商業模式,客戶資源)
具備以上所有資源的初創企業能夠順利度過第一階段進入發展期的概率是70%。缺少任何一項資源,那么成功概率將迅速降低到10%以下。所以為什么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者寥寥無幾?剛從學校出來的朋友,你能具備那些資源嗎?
四、創業分析:創業代表你進入了一個領域,開始要自己帶兵打仗了。
孫子兵法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也就是說,事業就必須方方面面考慮清楚,否則就是少算甚至于無算。(有太多的創業者實在無酸的情況下懷著滿腔熱忱去選擇自己開公司創業,最后頭破血流的)。那么應該怎么算呢?給大家一個參考,需要創業者可以依據此給自己分析。
A.看你進入的產業,創業者進入的產業應當是已經處于上升期但還沒完全達到大規模發展階段。
處于下降期的產業說明進入企業已經太多,競爭激烈,幾乎都是以規模效應來競爭的環境了(比如IT的網游,網絡設備,PC電腦等),你一個新成立的公司如何去做規模競爭?而且新創企業必須考慮發展,產業已經處于下降,有何發展前途?
而正好到達巔峰的產業需要的是你立刻進入戰場廝殺,但是初創企業需要磨合,需要練兵,等你準備完,市場已被成功者瓜分,路邊不到你了。(典型案例:盛大,網易的游戲成功后,大家看看倉促進入的其他網游廠商的境況)
B.應當選擇自己具有優勢的領域進入:所謂優勢,
1.你有現成客戶,典型如很多外貿公司銷售出去自己創業,把自己積累的客戶帶去新公司。
2.你擁有技術,比如學徒工滿師后自己開店,比如你先天具備某一領域的專長。
3.如果上面都沒有,你的至親好友中有著某方面特殊資源的人,比如我一個朋友,他無任何特長,本身學歷也不高,但是他一個親戚是銀行行長,于是我讓他選擇去做信用卡業務。(信用卡業務本身也符合a.的條件)
4.如果什么都沒有,我想你不太適合獨立創業。
依照A和B選擇好進入的行業之后,應當仔細分析去做該行業所需要具備的其他資源以及能力了.
第一就是資金,每個領域需要的資金投入都各自不同,但是如果你是白手起家,又無任何足以打動風險投資人的項目的話,那么我勸你不要選擇創業。白手起家主動創業的成功概率在當今接近于零,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80年代是靠銀行騙貸來賺取第一桶金的)。
辦公費用(房租,水電,物業,家具,辦公用品,易耗品)按12個月計算.其中房租按13個月計算,因為押金。
人力成本(工資,福利,管理成本,電話費,招待費,差旅)按12個月計算。
采購成本(按周轉率2倍計算)
這些都是基礎的,你必須承擔的費用,按12個月計算是因為初創企業一般來說一年內要做好沒有業務收入的準備。也就是說資金至少要撐夠一年,這樣你才有可能在企業狀況不佳時,在7,8個月的時候考慮轉變。
如果沒有這些錢,請你不要考慮創業,你幾乎不會成功。
第二是人力資源,
a.合作者,你可能不具備所有資源,所以需要合作者來彌補。因此選擇合作者的要素是資源上和你互補(而不是感情融洽),其次才是考慮性格問題。
b.員工,初創公司在員工的選擇上其實與合作者是很相似的。(初創員工絕大部分都會轉為公司成功后的合作者)。選擇員工一樣是需要合你互補。比如你擁有技術而銷售能力欠缺那么你應當以招聘適合的銷售為主。
前個月我一個朋友開了家公司,我這個朋友本身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銷售。但是他卻在新公司招聘了兩名銷售人員,月薪1千(在上海)。我和他說,首先你自己解決了公司90%的銷售問題,你需要的是配合你項目推進和實施的人員,而不是銷售。第二即便你招銷售,1000元的月薪在上海找來的人不會有任何成績。當時他不聽,結果上個月他和我說,他把兩個銷售開除了,我說你何苦,白白浪費了2千元,還不如請我們喝酒。
第三是投資人選擇:有些朋友或許擁有比較好的技術或者項目,有些朋友公司已經到了一定階段可以吸收風險投資了。但是這個時候往往大家沉不住氣,似乎有錢就想快點拉進來。
其實這個世界上錢很多,但事情都是有代價的,別人的目的是想從你身上賺到更多錢,而你也應當選擇對你最有利的投資人。
怎么選擇?還是那個原則,互補。投資人給你帶來的不應當只是錢。投了錢進來,你出讓了股權,這個代價比銀行貸款要高很多很多。除了錢,投資人應當能夠給你的企業帶來更多的品牌提升,更多的業務,更好的管理....這樣才是最合適你的投資人。
第一次融資的企業最適合尋找與你關聯行業的行業投資人,比如你開印刷廠,如果讓造紙廠投資你那是最漂亮的。
如果已經到了一定規模,甚至于IPO之前的企業,那么著名的境外機構投資人是你應當爭取的對象,它將給你帶來很強的知名度提升以及嚴謹的財務管理體系。
五、企業發展歷程中的幾個階段,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一)草創階段(第一階段):這個時期的企業資金鏈緊張,人員較少,一般每人都是多面手。
這個階段的企業主要任務應當是:
a.快速完成資本積累。
b.形成主營業務(公司70%現金流的提供業務)
這個階段應當注意的是:
a.主營業務必須迅速定位完成,最大的忌諱就是這幾個月做這個業務,發現不好做后幾個月又轉換到其他業務上去。這樣前面打下的基礎全部白費,全公司員工意識形態轉變未必來得及,容易造成混亂,員工普遍會產生不安定感。
會這樣隨意轉變的原因大體都是事先沒有做過規劃,沒有仔細選擇過進入領域。選擇方法見我開頭寫的部分。
如果事先仔細考慮清楚,而又的確沒有那種跨不過去的檻的話,那么就應當堅持,萬事開頭難,挺過去整個企業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b.這個階段的企業往往是什么有錢做什么,跨領域甚至跨行業的項目也做。這本身并沒有錯。初創企業確實需要多種資金積累的手段。但是中間最大的應當規避的陷阱在于:
你可以做任何項目,但是你90%的成本應當投入到主營業務中去,只有最多10%的成本(包括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可以放在別處用。
因為,首先不熟悉的領域或行業都有其特定規則和門檻,貿然進入很可能摔跤,甚至于上當受騙。前面說了,初創企業現金流本來就非常緊,如果你把企業很多資金或其他人力資源挪威他用,萬一遭遇損失你就徹底完蛋,毫無翻身機會。而非主營業務又恰恰是企業(不管大中小型企業)摔跟頭摔得最多的地方。
舉個身邊的案例,我一個朋友,他從一家跨國的PC企業中離職創立了自己的企業。定位是做IT服務。應當說他做的IT服務理念和規劃都是相當不錯的,商業模式也相當具有可操作性。IT服務在他的帶領下收入越來越多。就在2年前,他做了一個錯誤決策。由于他和金蝶,用友的良好關系。他果斷決定公司同時進入軟件外包領域,之后投入資金擴大了辦公室,增招了20多名軟件開發人員(工資都是相當高)。結果去年,由于金蝶的大量拖欠款(金蝶接業務轉包給他公司開發),導致整個企業現金流驟然緊繃,直到去年年底終于撐不下去,企業整個財務體系混亂,對外頻繁拆借,外面大量應收款回不來,又拖欠供應商款項被人逼債。只好最近請我協助出售其優質的IT服務部門(出售價格遠遠低于我為他評估的價值)。
c.一把手必須學會如何正確測算現金流,必須保證隨時用嚴格的財務工具管理公司。千萬不能賺了點錢就頭腦發熱去干別的事情。我上面說的那個朋友,他在前年上半年賺了些錢,結果都不測算公司處于發展期對現金流的需要而頭腦發熱去換更好的辦公室,裝修,買新家具,全國開了10個辦事處,一下子整掉5,60萬。
d.這個時期的管理往往都是中央集權制,也就是所有簽字,日常管理都是由一把手負責的。這個階段也忌談什么企業文化。很多年輕的創業者喜歡追求那種做企業的感覺,明明公司還很小,卻時刻大談公司文化理念。其實這是錯誤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運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共性,而不是靠提口號形成的。
比如:做網絡游戲的,整體共性就是開放,活潑
金融機構,整體共性就是嚴謹,一絲不茍,規章死板
這些都不是提口號提出來的。
至于某些口號,比如誠信,融洽等等,這些都是基本準則,不誠信的人不見得你提了口號他就會變得誠信,這些都是靠良好的管理制度來保障的,所以不提也罷。
e.關于這個階段的管理:這個階段更適合的是粗中有細的管理模式。所謂粗中有細,粗是指初創企業每個人都獨當幾面,因此不可引入那些大公司的日常管理制度,必須以更靈活,自由為原則。
所謂細,就是在財務控管上必須嚴格,要一絲不茍,斤斤計較。初創企業每一分錢的成本節約都是很有價值的。
f.關于待遇:先前說過,初創企業的人員必須精干,人海戰術是不可取的,你請2個工資4千的人,遠遠不如你只請一個工資8千的人。還有就是這個階段更適合以銷售為導向,也就是說以非常高的獎金比例來和業務掛鉤,這樣更容易使你鑒別人才。
初創企業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就是技術型公司,這類公司通常都是引入風險投資創業的,這類公司有其特殊性,因此策略也相對不同,以后另外討論。
(二)發展階段(第二階段):
怎么界定企業進入第二階段了呢?從資產規模等等來界定顯然不太合理。
我認為,一個企業形成了自己非常穩定的主營業務,同時該主營業務為公司提供了70%以上的現金收入,每年還能夠去年輕松實現盈利。公司凈資產為正。
符合以上的企業,應當說是進入了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企業要注意如下問題:
a.與初創階段相比,這時候的你應當更專注。多元化和專業化經營爭論了很多年了,但是那是對于大企業來說的(大企業的多元化也應當是業務相關的多元化,而不是互不關聯的多元化),對于發展階段的企業必須實施專業化的策略。
因為這個階段要開始發力了,企業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力要往一塊使;同時你更無法接受摔跟頭,這個時候就好比一個身高2米的巨人,每摔一跤都是很沉重的。
b.這一階段,創業者應當進行必要的分工了,每一項專業工作都會耗費大量精力,身兼多職只會什么都做不好。同時一把手應當更多地去接觸更廣泛的社會相關資源。這些可能都是你在初創階段不會也沒必要去接觸的。
這些資源包括:工商,稅務,銀行,政府關系等。
c.關于自有知識產權。分為兩種,貿易,型的企業以渠道為主,在更好地維持渠道關系的同時你應當去開始設計好的商業模式了。而技術型的企業可以考慮引入自己的品牌。
舉個例子,我一個朋友,他原先是某世界500強的電源產品,主要是一些大型的電信,電力,廠礦企業會選用,價格比較高。他成功地這個產品系列做到了每年4000多萬的銷售額。這時他開始開發出了自己品牌的電源產品,主要面向于低端市場。這樣他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擴展了產品線(國外品牌的地段產品價格太高),提高了利潤。
當然某些企業是屬于附生型的,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是長期依托某大企業生存發展的。這種企業往往一開始是因為和該大企業領導間的千絲萬縷關系。而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你就應當學會布局,所謂布局是布人的局。你不能因為人事的變動導致你整個企業的崩潰。
d.這個階段的企業可以開始有意的培養一些中層干部。因為創業元老有很多可能都未必適合大型企業的運作了。這些創業者應當引導他們在未來逐步退居成股東而非經營者,一批中層干部應當被培養起來接班。這樣也更有利于一把手的長期權威。
關于管理,融資,企業的CIS導入等等,這些在第二階段的企業中形態差異比較大,我就不一一描述了,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開始考慮建立或導入了。有需要咨詢的朋友可以單獨問我。
六、如何從打工走向創業-職業經理人的模式
工作中,我們要善于借力;打工,就是典型的借力創業的模式。企業給你提供了現成的平臺,這個平臺上有資金,人力,渠道,客戶,產品...如何使用這些資源成為你事業的基礎呢?
幾個需要隨時記住的關鍵點:
1.為企業賺錢
2.為自己賺錢
3.控制資源
4.學習經驗
以上4點按1-4順序,且缺一不可。否則就是失敗的。
(一)選擇你應當去的企業
有些人會說,現在工作這么難找,特別是對于大學畢業生,有工作就不錯了,怎么可能挑三揀四。
但其實,絕大部分人在第一次找工作時是擁有至少2個機會的,即便你第一次工作時沒有選擇機會,那么工作一年之后,你在職場上一定是可以有機會的。分兩部分講。
(二)先說有工作經驗的吧,畢業生擇業也可參考。
首要的是看我們的職業目標,目標的組成包括:所處行業,職業類型(偏技術,偏管理,偏營銷,偏財務....),個人未來(職業經理人還是自主創業)。
我先前說過,我們不可浪費年輕的資本。猶如我們五指張開,你從某一根手指方向走出去就走出去了,所有的資源,經驗的累積都在這條道上。你不能回頭走其他路,要走其他路你得先回到原點,這時你發現,別人已經在其他路上走到你前面了。每3年一代新人出現,到了40歲你應當取得人生第一個成功的時候你發現你已經被時代拋棄。你已經不再年輕,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千萬不要浪費時間。
因此,選擇行業很重要,俗話說“男怕入錯行”。而你在選擇公司的時候,你就應當選擇與你之前的經驗,資源相符合的企業。這樣你才能更快適應工作,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不會在賽跑中落后于別人。
職業類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技能強項。你不能說我的目標就是當總裁;財務,人事,營銷,技術,法律....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可以通向總裁之路。但是你首先要明確和了解自己適合從哪條路走,所謂“知彼還要知己”,否則的話,你貿然走了自己并不擅長或者喜歡的道路,結果一路走的跌跌撞撞,你明顯已經在賽跑中落后于別人了。
所以必須客觀地為自己做一個分析診斷。一般來說,性格外向,能說會道的適合去做銷售,性格沉穩的適合做財務,人事,搞技術的除了你在技術上的經驗專長之外你還必須有著對技術的狂熱,否則你應當考慮轉型.....
分析完自己之后,你對給你的工作機會就應當依據這個區篩選,不符合者,哪怕工資比現在高也不能心動。
個人未來決定了你選擇處于什么階段的公司。如果你想未來自主創業的,那么盡量選擇創業型企業,或者選擇臺灣企業。想要走職業經理人道路的,那么盡量去大公司學習企業的運作流程和規則。
(三)畢業生工作選擇原則
1.選擇你感興趣的行業,興趣愛好決定了你是否能夠長久地保持工作的動力,而不會對工作產生厭煩,失落的情緒。
2.某些人沒有明顯的興趣愛好特征,那么你就選擇與你專業對口的行業,畢竟你花了很多年時間在學習這個專業。
3.也有很多人既沒有明顯興趣愛好特征,本身專業也是那種很泛泛的專業(比如什么經濟管理啦等等),那么你可以考慮看家庭或者朋友中有無在某一行業比較資深的?這些人能夠保證你在工作的初始幾年里得到更多照顧,使你更有可能在初始幾年里便跑在前列。
4.如果什么都沒有,那么選擇相對工資較高的那份工作吧。
選定了行業于是開始選擇企業,一樣的,如果想未來自主創業的,那么選擇快速發展中的中小企業,或者臺灣企業,這些企業的共性是把你一個人當幾個人用,不要怨天尤人,這是上天給你的最好機會,是別人得不到的禮物。學會一生都用感恩的心態去看每一件事情。
如果想走高級職業經理人道路的,那么盡量選擇穩定的,大型的企業。
給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一個建議,第一份工作盡量做滿兩年!對于沒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2年是你洗凈學生氣的周期,2年是你真正熟悉一個企業,一個環境,一個行業的周期。記住你沒一個待過的企業你都應當使之成為你未來可資利用的資源。少于2年你不夠這個人脈關系去利用這個資源。
- 上一篇:公司會計信息化的特點
- 下一篇:前臺接待試用期述職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