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學態度是種習慣

時間:2022-12-18 10:26:00

導語:好教學態度是種習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好教學態度是種習慣

一、教學態度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學態度,很難下定義,教學態度作為一種內在心理構成,太抽象了。可以用很多的形容詞,積極的、認真、負責、懶散、敷衍等。最直接的一個量化標準就是你對教學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多少,你要知道,學生課堂上的輕松愉悅與一次次的成功體驗式教師課前花了45分鐘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鉆研時間換來的。

美國作家湯普森在《年輕教師的五項修煉》中提到,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對提升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努力程度,決定了他能否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的教學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學生,決定著學生的成長;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決定著自己工作的成敗。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具有一致性。年輕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端正教學態度。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教學態度

(一)加強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

記得剛畢業時,懷著滿腔熱血就這樣沖進了中學的大門,誓言要讓每個小孩都在自己的教學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讓每個小孩對自己所教科目都能學到最好,拿A+。那時,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就是上好課,教好學生,不要誤人子弟。這種態度是積極的。但事實是,缺乏教學和教育經驗的我們,經常會把事情弄得有點糟糕。之前的理想被擊得粉碎,就開始有點松懈了,埋怨情緒出來了,為什么給了我那么差的班,為什么我當班主任的$2老師都是學校最差的。總之,對教師職業這個問題還停留在“不要誤人子弟”的這個層面。缺乏理論指導。

就這樣摸索了很多年,現在對教師職業有了一點認識,特別是聽了施校長提出的,把教師職業當做是事業來做,讓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教師職業理念,它能為我們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各位老師指明方向。在我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職業理念后,就會感到自己從事的職業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好平臺,這樣你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責任感就不可能在停留在“不要誤人子弟”的那個最低層面,這樣的責任感就會促使你端正教學態度,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學態度。所以,有人把教學態度分成了三種層次(維持生活、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等)。

(二)規范每一個教學環節

就一節完整的課來說,教學環節一般模式應該包括備課,講授新課、課后反思、檢測等。

“備課”就是“課前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等。現在,“備課”一詞已經被一個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學設計”。一提起教學設計,自然就要想到寫教案。對于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老師來說,這點尤其重要,在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的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教案寫好。

(三)調整好心態,樹立信心

由于缺乏經驗,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老師,教學成績起落不定是正常的。這時,千萬不能泄氣,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力,樹立必勝的信心,這樣才能克服困難。剛開始教學成績的是好是壞,都是為你提供總結經驗的契機。好好反思總結,都是為你今后順利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最后,我希望我們的老師都真正能做到這點:讓良好的教學態度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