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活動學習心得體會3篇
時間:2022-04-22 09:20:45
導語:黨的群眾路線活動學習心得體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近幾年我縣科技創新得到了較快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諸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意識與當今科技浪潮不合拍。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大部分沒有實創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科技工作未能真正擺上議事日程,科技工作無計劃、無目標、無責任、無獎懲。有的企業寧愿花重金做廣告宣傳企業、產品,卻不愿在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上增加投入。
2、公民的科技素質與現代生產不適應。公民的科技素質不高,農村基層干部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示能較好地掌握農村實用技術,缺乏對農業生產技術指導的能力。一些村干部和農民文化低,對新知識、新品種的接受能力差,推廣應用慢。
3、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不足是科技創新發展的瓶頸之一。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加大了科技投入,但由于基數低,還不能適應科技迅速發展的需要。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省2006—202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若干配套政策意見》的規定,縣級科技三項經費應“按同級財政預算——而我縣2007年至今為每年50萬元,還未達到財政預算內支出的0.05%。企業和社會力量的研究開發投入不足,風險投資機制沒有形成,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還不到銷售收入的0.01%.
4、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發揮得不夠。一是企業創新活動不足,全縣現有23家規模以上企業,今年開展了研發活動的只有3家。二是創新能力較弱。目前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企業只有5家。三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只有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同時,創業投資企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創業協會等市場組織的作用發揮得不夠理想,無法滿足企業創新活動的多樣化服務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科技工作中,應在如下四個方面深化我縣科技體制的改革。
一、強化企業的主體作用,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的科技技術創新體系”。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關鍵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一要引導企業確定持續創新的理念。要引導企業突破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思想,樹立以科技創新求生存,促發展的理念。二要建立和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的科技創新體系”要大力支持企業與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聯合科技攻關。三要增強企業的品牌意識。要鼓勵企業創造條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重點新產品和省級重點新產品等。
二、加大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為科技改革創造基礎條件。
一是要加大政府對科技的投入,科技三項經費占本級預算內支出的比例,力爭達到1%,建立縣科技進步獎勵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和引進技術的再開發。同時要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認真落實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和有關政策,保證企業的研發經費達到產品銷售額的1%以上。二是要加快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搞好科技信息平臺建設,要積極籌資建立縣科技中心(科技館)和鄉鎮科技活動室,為科技交流、科技培訓、科技咨詢、科技成果展覽提供必要的場所。
三、不斷改進運行機制,布爾什確保各項科技政策有效落實。
建立便捷、高效、規范的遠行機制,便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夠享受到科技創新激勵政策。今年要重點研究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和《縣鼓勵投資優惠辦法》等運行機制,理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減少審批環節充分發揮政策對促進企事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研發水平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四、加強科技管理部門的自身建設。
建議縣委、縣政府理順縣科技局的機構設置,調整其人員結構。首先是把縣科技局列為縣教體局內設副科級單位(核定領導職數)正兩副、行政編制7名、事業編制5名(縣科技情報站的編),再在縣科技局增掛縣知識產權局的牌子,讓科技局獨立運行,從而增強其科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
為響應黨組織的號召,我單位于2014年3月展開了以推動黨的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為主題的學習教育大會。
群眾線路是黨的根本線路,它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托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往。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上風,因此我們要在圍繞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條件下,在全黨深進展開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題目,進步做好新情勢下群眾的工作能力。
首先是要高度重視抓好落實。要牢固建立為人民服務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點,虛心向人民學習,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始終站穩群眾態度,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第一標準,切實增強貫徹黨的群眾線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抓好落實。
其次是要加強勤奮務實的作風建設。提倡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使務實成為一種風尚,端正工作態度,以實際行動體現在作風轉變上。調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切實解決庸、懶、散、奢不良風氣,加強績效考核和紀律考核,構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使全體職員不會懶、不敢懶,更不敢不作為,亂作為。對存在庸、懶、散、奢,不作為、亂作為,索拿卡要的人或事,要勇于過硬,勇于處理,勇于暴光,令人人畏敬制度、紀律。
最后深進基層,走進群眾,固化為黨員干部的常態行為,一切為了群眾著想。展開“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乘著“創先爭優”活動的勢頭和東風,通過系列辦法舉措,讓黨員干部深入剖析在貫徹群眾線路中存在的題目,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知道“我是誰”;借助鮮活有效的活動載體,讓黨員干部走基層、接地氣、轉作風,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明確“依托誰”;弄懂“為了誰”。
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要堅持把實踐鍛煉作為黨員干部增強黨性、改進作風、提高本領的重要途徑,堅持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完善建立聯系點、聯系困難群眾、到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幫助工作等做法,鼓勵黨員干部到基層和艱苦地方鍛煉。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生動實踐中,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培養群眾感情,增強工作本領,進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著力提高服務大局、推動科學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協調各方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
第三篇
黨的作風影響和決定著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反映和體現著黨的作風。十八大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我們黨的老傳統,也是新時期新要求。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大樹扎根于沃土,高樓立足于基石”。人民群眾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根基,也是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力量。作為基層干部,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一定要心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做好群眾工作要做到“三入”。
一要身入群眾,關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機關,走出文山會海,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眾中去。同志曾經指出,“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眾生活在最基層,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感受最深切,也最有發言權,反映的問題往往最真實、最可靠、最準確。通過與群眾面對面接觸、交流,特別是注重走訪偏遠的地區,困難的群眾,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聽取他們的意見,可以掌握最真實、最鮮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離。
二要深入群眾,解決民困。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想法設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群眾最講實惠,不需要干部對他們講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們不疼不癢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據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一個群眾的事情,對于全局來說可能很小,而對群眾自己來說,則事事牽動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牽動他們的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這就要求干部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思考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并加以分析,找出問題的主要癥結,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三要心入群眾,維護民利。就是要帶著深厚的感情,真心實意地同群眾交朋友,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馬克思指出,人為之奮斗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工作必須以維護群眾利益為依歸。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樹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來信當成家書,把群眾之事當成家事,群眾工作當成家業,帶著真心、帶著感情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