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學習體會10篇

時間:2022-12-14 09:30:09

導語: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學習體會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學習體會10篇

第一篇

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以研究關于制定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主要議程,回顧上幾屆五中全會,制定五年規劃都是主要議題,本屆五中全會略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目標已經確定,就看路線圖如何繪制,此次全會將為中國勾畫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路徑與藍圖,備受各界矚目。

近幾日,備受公眾矚目的當屬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的召開。根據五中全會的“劇透”我們可以看出,此次會議將重點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后沖刺和決勝的五年。所以,全黨上下乃至全國各族人民都要拿出百分百的信心和決心,將這五年我國的經濟發展之路走向更美麗的春天。

此前,在多次調研講話中已為“十三五”定調。5月27日,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就指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這10個方面,無疑會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

有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必須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我國的經濟總產值。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才能讓中國這只雄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通過中國近代歷史這部屈辱的歷史,相信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別人侵略。所以,我們必須要變得更強大。這就需要我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經濟實力,并以經濟的發展來帶動政治、文化的繁榮富強,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

因此,針對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聚焦“十三五發展規劃”。因為從時間來看,未來五年對于中國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也讓這次會議的關鍵性得以凸顯。一方面,“十三五”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另一方面,“十三五”結束之際,又是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在“十三五”規劃中,關于經濟發展目標的確定備受關注。在談及2020年GDP目標時,指出,我們不會片面追求GDP,但沒有一定速度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躍向中高端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經濟目標的實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我們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重要經濟決策,通過不懈努力帶動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讓我們共同期待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豐碩成果。

第二篇

泱泱大國,悠悠萬事,切中肯綮才能謀劃全局,把握大勢才能引領潮流。邁向“十三五”,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中國發展的核心課題是什么?中華號巨輪破浪前行的驅動力源自哪里?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居于首位,意義重大。全會從戰略全局高度,順應時代潮流,針對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確立了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闡明了創新發展的豐富內涵,指明了推進創新發展的實踐路徑。這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提供了重要思想和行動指南。

正如指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從高技術產業增長強勁,到“雙創”蓬勃興起,從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到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到54%,無不說明創新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步入新征程,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創新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審視中國,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但也必須清醒看到,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水平不高,是造成我國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的重要因素。不日新者必日退,我們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要在新形勢下開拓發展新境界,就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全會提出創新發展理念,就是為了破解新形勢下的發展動力問題,有著鮮明時代特色和現實針對性。創新是全方面的,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創新具有穿透力,是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戰略主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創新具有社會性,離不開全社會形成創新風尚。堅持創新發展,靠創新塑造增長新動力、打造發展新引擎,才能推動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依賴規模擴張轉向提高質量效益,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轉型升級提供堅實支撐和強勁動力。

堅持創新發展,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創新活力,要求我們抓住重點、協調推進。既要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也要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實施網絡強國等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拓展發展新空間。既要抓重大、抓尖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占領戰略制高點;也要補短板、強弱項,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既要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也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構建發展新體制,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永遠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以時不我待的緊迫、鍥而不舍的定力、奮發有為的進取,扎扎實實推進創新發展,齊心協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就一定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第三篇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2015年11月2日,中東社區在社區五樓會議室召集全體黨員干部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精神。

通過會議形式,讓社區工作人員對五中全會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保障。通過此次會議,社區各黨員干部對十八屆五中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是社區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對社區工作的現實指導性,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全面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堅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社區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積極營造學習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各工作部、各居委會組織好黨員干部群眾繼續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撰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三是舉辦專題學習講座,邀請市、區黨校老師到社區為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做進一步解讀,讓轄區黨員干部、居民群眾領會中央精神,增強保持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念,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充滿信心。

第四篇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社區組織社區黨員學習五中全會會議精神。在學習活動中,社區黨委以黨員教育活動點、黨小組等為單位分組學習討論了五中全會改革熱點和十八大后的新局面,并對社區未來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更要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把全會精神化作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

自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任職以來,各項改革政策有如重拳出擊,在各個領域掀起激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老百姓的一件大事。秋葉正紅之際,力度空前的中國新一輪改革洪波涌起。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把改革開放大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推向新的更高境界。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此次改革政策力度之大,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這將是推動我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新起點,將給全國人民帶去無限美好的前程,從而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基礎。同時,我也期望五中全會能夠為我們社區在新的形勢下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

改革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得最多的問題,也是最迫切的問題。從“八項規定”到“厲行節約”,從“中國夢”到“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林林總總,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們黨無不在時時詮釋著改革的要義。通過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作為一名社區干部,扎根基層,天天和老百姓走在一起,更要不斷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來改革,勇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因此,對于社區干部,要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樹立五種意識,加大改革。

一是要樹立大局意識。要堅定小局服從大局,在關鍵時刻,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禁止出現無大局、無組織、無原則的事件。

二是要樹立服從意識。要不折不扣、不走樣、不變形的執行好黨的各項決議。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堅持著“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獻給群眾”,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三是要樹立責任意識。作為一名社區干部,在工作中,要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四是要樹立團隊意識。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有干勁,才能出業績。要堅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要正確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不“小肚雞腸”,不“爾虞我詐”,在同心協力中更好地位社區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五是要樹立創先意識。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采用過去的傳統辦法,很難取得實效,要求我們基層干部要樹立創先意識,要根據發展變化,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來找到為社區群眾服務的最佳路徑。

我們要切實吃透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推動當前自身工作結合起來,同時,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進自身實際工作的強大動力,全心全意服務社區居民,為社區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第五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變化、我們黨整體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召開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作為民營企業,認真學習領會重要講話和全會精神同樣十分重要。學習貫徹好五中全會精神,會對一年來我國在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倍感振奮,對黨的治國理政戰略思想領會更加深刻,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部署認識更加清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滿信心。號召在集團上下迅速掀起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以此為動力推動民企改革發展和創新工作。

認真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是民企當家人和全體員工共同的任務,學習好領會好全會精神,對于動員和鼓舞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艱苦奮斗、萬眾一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只有重點學習領會好的重要講話、工作報告、對《建議(討論稿)》的說明和“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才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通過學習,充分認清“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的新進步新成就,深刻認識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指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對黨中央和的信賴擁戴。

要通過學習全會精神,更加清楚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充分認識“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發展理念、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明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增強貫徹中央、省委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史貴祿說,作為民企在改革發展前進的道路上盡管困難很多,但在“十三五”期間大有所為,要積極適應和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牢牢把握新的時代內涵和階段性特征,用新理念作指引,樹新風氣,想新辦法,推動民企健康發展。

第六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法院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關鍵在結合實際,核心在指導實踐,落腳在推動發展。要“對焦”,找準結合點;要“聚焦”,找準切入點。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與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與河南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法治河南”緊密結合起來;與當前審判執行工作結合起來;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確保今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十三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要緊抓黨的建設,狠抓干部隊伍作風轉變不放松。學習會上,院黨組就深入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了安排:

一是加強領導,高度重視。全體法官其他工作人員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度重視,周密安排,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迅速在全院掀起學習熱潮。

二是領會精神,宣傳動員。院黨組及黨支部領導干部帶頭先學一步,要逐條逐段、深入剖析、闡疑解惑,確保宣傳動員到位,精神領會到位。

三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將司法體制改革工作中選任入額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思想做深做細、考核公開透明,確保司改順利進行。同時要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按照最高院要求,圍繞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努力學習,積極實踐。

四是積極參與,共同提高。全體黨員要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利用業余時間查閱資料,記好學習筆記,結合自身審判執行業務工作特點,寫一份五中全會學習心得體會,把五中全會學懂學透。

五是學用結合,抓好落實。強化學用結合,全面把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對一年來的工作進行回頭看、查漏補缺,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要轉變作風,提高效能,把“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七篇

11月2日上午,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主持召開院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并結合法院工作實際提出貫徹落實意見。

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5年國家發展藍圖,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的綱領性文件。

要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迅速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全省各級法院黨組和廣大干警一定要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準確把握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準確把握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以全會精神為指導,集中力量做好人民法院工作。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集中力量做好全省法院各項工作,把《建議》確定的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全省各級法院要牢牢把握“四個全面”戰略總布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圍繞創新發展,依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圍繞協調發展,依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圍繞綠色發展,依法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圍繞開放發展,依法服務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圍繞共享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要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認真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要深化改革創新,促進法院工作全面提升。全省法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斷提高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穩定、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要堅定不移深化司法改革,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抓好京津冀三地法院協同對接,積極推動京津冀審判、執行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實現三地法院辦案的“同城效應”。

要堅持從嚴治院,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違紀違法行為從嚴懲處。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嚴格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堅決守住紀律底線,為完成“十三五”時期法院工作任務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第八篇

要進一步學習領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堅持在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胸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落實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為己任,立足本職,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各項審判執行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一是要認真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使自己在思想和行動上盡快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黨在中央全會上第一次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了一系列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論斷、新部署,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的重要講話,深刻地闡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為人民法院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出了要求。通過學習,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政策水平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切實為我市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二是要將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貫徹到審判工作中去。在全面推進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矛盾和糾紛,法院必然會受理大量與此相關的案件,能否正確理解法律精神,積極穩妥地審理好各類案件,直接關系到審判工作能否為推進社會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重大政治法律問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推動改革發展,是審判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是要積極做好組織安排,使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在今后一個時期,全庭干警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與審判工作緊密結合,抓緊抓好。在全庭集體學習的基礎上,每位干警要充分利用工作業余時間抓好自學,還要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加深理解,并將其精神貫徹到審判實踐中去。

四是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進審判工作的強大動力,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切實履行司法職責,全力以赴抓好執法辦案,全力以赴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改革深化和澄城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

第九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勝利召開。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可以看出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龍頭,說明發展才是核心問題。其核心思想是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法跟過去不同,原來市場是基礎性作用,是鋪墊,現在是決定性作用,是市場說了算。政府職能作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場關系。由此我想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國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2年11月14日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新的規定。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基本路線,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須臾不可偏離、絲毫不可偏廢,必須全面堅持、一以貫之。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否則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廢于此就有可能讓改革進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會失去最最基礎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國歷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確定性的革命。當那時,普通百姓又要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又要苦苦探尋救國之路,又要在發展與倒退中反復,而現在經濟發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黨的執政地位就在大中國的各個角落得到認可,得到維護,不容任何、反社會,破壞今天來之不易的各個方面都取得歷史性,階段性重大發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黨的理論一直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一直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前瞻性的高度敏感,并善于總結發展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意在總結出其中的客觀規律,并及時的上升到國家意志來指導中國的發展實踐。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只要我們都不懈努力。

第十篇

到2020年,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前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這一年,恰是“十三五”規劃實施收官之年。我們屈指可數,從2016年算起,5年的蠻拼不算短,但也不算長。這5年,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決戰的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既定目標,可否如期實現,可否名至實歸,可否全口徑落地和全部覆蓋,為人民所享,就是要看“十三五”規劃咋編制,咋干。

今年,“十二五”規劃即將畫上句號。前5年的奮斗,不用細說,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等等,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已經為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回望“十二五”時期,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深刻的感受。自“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閉幕以來,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環境,經濟下行壓力大、民生改善難、深化改革啃硬骨頭、自然災害頻仍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審時度勢,克難攻堅,砥礪前行,不斷開拓進取。穩增長,調結構,搞轉型,促發展,保民生,接連破局,人民的獲得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僅從三看上,我們就可以打上深刻的烙印。一看農業。全國“三農”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連年下發的關于“三農”發展的中央1號文件,猶如擂響的戰鼓激勵著“三農”奮進。增產增收、改變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生活,已經變成現實。比如: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11連增”,今年有望實現“12連增”。這對于一個人口大國、發展大國來說,著實不易,難能可貴。

二看工業。一手抓化解過剩產能,一手抓改善品質質量,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能制造,逐步成為新生力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目前也已是大力啟動、大力深化、大力推進之時。今年7月17日下午,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他強調,無論從東北地區來看,還是從全國發展來看,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扎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在這次座談會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邁開了大步,在“變”中求新、求進、求效,成為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

三看服務業。在2012年時,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歷史上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其跨越幅度之大。3年后,也就是到了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再一次跨越,竟然占據半壁江山。服務業的興旺發達,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化為廣大民眾的行動。而從中央到地方實行的簡政放權,也更加給力,服務業的發展沒有清規戒律的束縛,處處別有洞天、大有作為。這就是“十二五”時期頻閃的大亮點,可謂利國利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是最經典、最親民、最務實的話語,為人民所牢記,所各地所踐諾。“十二五”規劃實施的前4年,黨和國家把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度、寬領域、多層次、強精準地向前推進。2013年、2014年,我國連續兩年完成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任務,提前完成了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所提出的減貧目標。這是新中國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十二五”規劃的實施,讓人民的福祉與日俱增。

我們滿載著“十二五”時期的累累碩果,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嚴格治黨“四個全面”的偉大視野下,期待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更加全面、科學、系統的戰略部署,描繪好“十三五”美景,凝心聚力決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