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作用措施

時間:2022-09-19 03:32:00

導語:干部教育作用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教育作用措施

關于干部教育,**同志在今年暑期強調要加強四方面的制度建設:第一,自主選學制。要讓干部們能夠自主選學。第二,案例教學制。要實行案例教學,不能光講理論,要能把案例講清楚。第三,社會師資制。要建立全國干部培訓師資庫。第四,課程更新制。干部教育培訓的課程內容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干部教育內容與方法是否適當直接關聯教育成效。調查顯示,近年來自受訓干部的改善教學呼聲較高。其中,“在培訓中掌握一些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特別是經濟管理學、公共管理學方面的一些理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加案例教學和案例討論……”是大家比較一致的希望。這樣的反饋既希望調整、更新教學內容,又希望改進教學方法。**同志提出的四方面制度建設要求概括與涵蓋了來自受訓干部的意見、建議。

要把上述四方面制度建設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圍繞案例教學這一涉及教育內容(案例開發及更新)、教育方法(案例討論并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師資力量的著力點展開工作,有望收到比較明顯的成效。

案例教學有助領導干部增強“六項本領”

當前,領導干部應該具有哪些核心能力呢?**年7月,總書記從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增強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學習時報》**年9月26日第一版.)筆者認為,總書記提出的這“六項本領”是對新的時代背景下領導干部核心能力的系統闡述。

領導干部素質是否提高具體體現為“六項本領”是否增強。“六項本領”無一不涉及復雜事物,增強它們需要知識學習,更需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主要體現在幫助領導干部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素養上,案例教學有助受訓干部增強“六項本領”。

理論上,有效的案例教學具有以下作用

一、讓受訓干部親歷模擬實踐情境。培養能力、形成思維方式,最直接的途徑是實踐鍛煉。實施案例教學可以使受訓干部在課堂上通過積極參與研究案例——模擬實踐情境,達到類似于實踐鍛煉的效果。有效的案例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受訓干部體驗各種案例中的實際情境,去思考、分析、界定疑難情境中的問題,進而確定解決方案及實施步驟。

二、案例的記敘性、非結構性、綜合性決定受訓干部學習、研究案例的過程是形成開放式系統思維的過程。領導過程本質上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在橫向上,它可能跨越政治、文化、行政、經濟、社會、心理、倫理、生態等多個領域,縱向則往往涉及價值判斷、定向決策、引導實施、激勵群眾等環節。心理學研究認為,案例教學有助于領導者養成“直升機視野”。所謂“直升機視野”是一種既見“森林”又見“樹木”的能力。見“樹木”的能力指分析、理解和管理單體復雜性的能力。見“森林”的能力指概念化能力,即在整體上理解與管理相關事物復雜性的能力。

真實性是案例選材的基本標準。它保證了案例所呈現領導困境的現實針對性。案例的核心要素——疑難情境準確反映了現實領導活動的常態。案例編制者寫作時所采用的記敘手法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現實領導情境中細節的整體性和具體性。案例內容組織的非結構性有助于實現對現實領導情境的逼真模擬。

處理復雜事物需要開放式系統思維。受訓干部對案例進行學習、研究的過程就是訓練自己開放式系統思維的過程。受訓干部研究案例的任務是找到領導困境的癥結所在,制定相應解決方案。案例呈現的領導疑難情境相關或不相關細節是受訓干部分析的對象、決策的信息來源。在對這些細節進行鑒別的基礎上,才可能找到領導困境中隱含的問題。分析具體細節意味著對整體的分解:找出具體細節蘊含的來自領導系統不同層次、不同維度、不同環節的信息,并確認信息相互關系及作用機制。受訓干部對信息解碼和重組的過程就是運用系統思維的過程。問題確認之后制定應對解決方案、預測實施效果時,同樣需要處理領導系統中多個變量,關注它們的相互作用及整個系統發展趨勢。

三、互動討論有利于受訓干部開放式系統思維的進一步拓展、深化與完善。受訓領導干部可能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乃至不同層級領導崗位,每個人背景和經歷不同。對于同一個案例,他們往往突出不同的問題。即使發現的問題相似,也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分析方式和解決方案。圍繞案例進行討論無疑會引起觀點碰撞,刺激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出現。學習案例在準備階段是個體的學習,而到小組討論及課堂討論階段則擴展為群體的學習。通過這種群體學習和相互激發,一方面受訓領導干部能在反思其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路徑時,發現思維方式的不足與局限,從而逐步完善多維度、多層面、關注整體、互動與發展的系統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將認識到界定問題及解決方法的多樣性有可能在更高層次上相互關聯,形成有機整體。這樣訓練出來的系統思維將是開放的,是不斷拓展和深化的。

突破案例教學制度建設的兩個制約因素

圍繞課堂構建要素可以看到,當前進行案例教學制度建設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案例與師資短缺,迫切需要進行以下工作。

一、多渠道開發合格案例教材。國內運用案例教學的商學院起步時采用引進案例,以后一些商學院建立案例編寫部門,積極開發本土案例。工商管理決策情境或有相似之處,但我國領導決策面臨的疑難情景與外國有顯著差異,這就決定了我國干部教育的案例教材很大比例必須自行開發。筆者認為,國內編寫干部教育案例教材同樣需要采用記敘手法,描述蘊含疑難情境的具體細節,而不能囿于經驗介紹、抽象總結的寫作視角與方式。

在此建議干部教育領導部門加大案例開發力度,或直接主持開發或設立課題研究項目招標開發案例教材。**年頒布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已經提出“干部教育培訓市場”概念,鼓勵各類教育機構“競爭有序”。順應干部教育需求增長,近年國內一些大學建立起“干部教育培訓中心”這類機構。干部教育培訓市場的競爭應該包含案例開發競爭。干部教育領導部門招標開發案例教材,調動社會智識資源積極參與,有望較快緩解合格案例短缺局面。

二、聚集一批合格案例教學教師。**同志要求加強社會師資制制度建設,這對案例教學有特殊的意義。觀察干部教育現狀,要在干部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面臨的教師瓶頸更甚于教材瓶頸。合格的案例教學教師必須具備實務工作經驗,是一個領域的資深人士。嚴格地說,培養合格的案例教學教師難度大、見效慢。譬如,討論一個地級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理案例,教師沒有相關實踐經歷就很難勝任。

突破干部教育案例教學師資瓶頸,應以“聚集”社會資源、建立案例教學師資庫為主,在“聚集”基礎上還要進行必要的“培訓”。“聚集”指教育培訓機構聘任熟悉領導疑難情境的相關人士擔任教師,“培訓”則是對他們進行從教學技能技巧形成到思維模式轉變的全面訓練。應該說,就合格案例教師而言,國內可“聚集”人才資源較為豐富,不過,需要完成對他們的“培訓”,才能真正實現“聚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