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局口岸環境整改措施

時間:2022-04-27 11:02:00

導語:海關局口岸環境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關局口岸環境整改措施

一、海關加工貿易聯網監管

加工貿易企業聯網監管試點是海關創新加工貿易監管理念、改革監管手段和監管方式的重要舉措。20**年8月,**海關開始試運行加工貿易企業聯網監管系統。

(一)聯網監管的總體目標

在提升海關對加工貿易管理水平的同時,方便企業通關,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聯網工程的設計思路

1、打破以合同為單元的禁錮,確立以企業為監管對象的監管模式;

2、以企業身份認證為先導,實現審批、備案、報核無紙化(以電子賬冊替代紙質手冊);

3、審批、備案、報核全程網絡化;

4、動態管理,分段核銷;

5、實時聯網核查;

6、不再要求預先報備進出口數量、單價、產銷地,簡化通關手續。

(三)聯網監管實現方式

**海關在制定加工貿易商品預歸并規則的基礎上,由海關與企業共同確定商品歸并關系,并將歸并結果存放在**數據分中心的托管服務器內。

企業在“中國電子口岸”公共平臺得到系統身份安全認證后,以EDI網上申報方式從企業管理的“ERP”系統中提取原始數據,經自動歸并后,實現與海關的數據轉換。同時,企業可通過“中國電子口岸”直接向海關進行電子賬冊的網上備案、變更、報核、核銷,還可通過“中國電子口岸”辦理電子賬冊備案貨物無紙報關。實施聯網后,加工貿易企業不再要求設立銀行保證金臺賬。

(四)聯網監管的好處

1、一次備案、長期受用。按照傳統管理方式,企業一個合同從審批、設銀行臺帳、國稅局備案、手冊預錄入到海關審批備案的整個流程需要7-8個工作日。聯網后,企業的備案流程半天便可完成;

2、網上變更,即報即辦。企業變更手續時間從原先3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小時左右;

3、通關效率得到提高。實現聯網后,企業可在客戶端的微機上隨時辦理進出口報關手續,企業從發出報關單電子數據到收到海關“放行”回執:進口平均15分鐘、最快6分鐘;出口50分鐘、最快30分鐘;

4、提高了海關監管效能。由于海關對電子賬冊的核銷周期確定為企業盤庫日期,所以實現海關電子賬冊底賬數據與企業“ERP”中數據的基本一致有了可能,從而確保了核銷的準確、有效。

(五)推動了相關部門在管理上的協調一致

海關實施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試點后,市外經貿委相繼實現了經營范圍網上審批,外匯管理局與海關實現了“外匯收匯核銷單”數據共享,檢驗檢疫局與海關實現了“通關單”電子數據聯網傳輸,國稅局憑海關退稅報關單憑證辦理出口退稅。

海關稅費網上支付

稅費網上支付是“中國電子口岸”應用項目之一。經過近幾年來的大力推廣,受了到企業的歡迎。稅費網上支付基本做法如下:

1、企業申請:企業向聯網銀行提出開展網上稅費支付申請,經銀行和海關審批通過,簽訂“網上支付稅費服務協議書”,即可開通該項業務。

2、操作步驟:

(1)海關自動將審結且有稅費的進出口報關單對應的稅費信息發送至“中國電子口岸”;

(2)企業通過“中國電子口岸”發送網上支付指令給銀行。銀行根據支付指令進行預先扣款處理,并將支付成功的電子回執通過電子口岸系統反饋企業。若由于賬戶余額不足等原因造成支付失敗,也將反饋支付失敗及失敗原因;

(3)企業在獲知支付成功后,即可準備有關紙質單證到海關現場辦理驗放手續。海關對網上支付確定無誤后,將開具帶有“網上支付”字樣的紙質繳款憑證,并交對應銀行完成相關紙制憑證的流轉。

3、企業方便程度。一是簡化了稅費繳納作業流程,縮短了通關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原本復雜的繳納步驟現在僅需點擊電腦即可完成;二是增加了稅費征收透明度。企業可以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及時詳細查詢稅費征收情況,核實稅款數額;三是拓寬企業辦理稅費繳納的空間?,F已有多家外地企業實現了異地支付;四是有利于企業的財務管理,確保了資金運作的安全。

海關實施“5+2天”工作制。

為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適應**進出口貿易日益增長的趨勢,在市政府的指導下,**海關于20**年10月1日起試行“5+2天”工作制,即海關在雙休日、節假日按照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不變的要求,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手續,大大緩解了信息流、人流、貨物流擁塞的“星期五現象”,實現了**市政府提出的**口岸“365天,天天能通關”的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一)**海關駐**航運交易所集中報關點受理海運進出口貨物報關業務。具體受理進出口接單、海運無紙報關的集中放行和事后交單、轉關加封、查驗、貨物放行、簽發報關單證明聯等業務;

(二)**國際機場海關為空運進出口貨物提供報關服務。具體受理進出口接單、空運無紙報關的集中放行和事后交單、簽發報關單證明聯、轉關加封、查驗、貨物放行、旅檢現場“客帶貨”專窗等業務;

(三)**海關、外港辦受理進出口貨物查驗、放行、進口分拔、轉關(中轉)、空箱報關等業務;

(四)**海關駐航交所集中報關點和**國際機場海關繼續實行每天晚上預約加班制度;

(五)外高橋保稅區海關、松江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繼續實施“7×24小時”工作制;

(六)其他海關業務現場繼續實施節假日值班及預約報關制。

海關通關業務咨詢投訴網絡。

為進一步貫徹“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海關工作方針,**海關于20**年在海關駐航交所報關點設立了**海關通關業務咨詢投訴臺,接受通關業務咨詢。同時,**海關還在業務崗位、業務現場和通關業務咨詢投訴臺建立了三級咨詢投訴網絡,并實施首問負責制。

(一)業務崗位首問負責職責:主要受理報關員、報核員等辦事對象的業務處理和業務咨詢。受理屬于本崗位職責范圍內的,必須在規定時限內明確答復處理情況,不得推諉;對超越本崗位職責的,應向辦事對象說明原因,并指引到本部門的咨詢投訴窗口處理。

(二)業務現場咨詢投訴窗口首問負責職責:主要負責受理報關單位或貨主單位的業務咨詢或投訴。咨詢業務屬于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應在規定時限內明確答復處理結果;投訴內容涉及關員廉政問題的應直接移交本單位監察部門。受理咨詢的業務超越本部門職責范圍,涉及海關多個業務部門的,由咨詢人填寫《**海關咨詢投訴業務聯系單》,受理人在海關內部負責協調,幫助解決。如不能當場解決的,受理人將通過電話等方式聯系后,在《**海關咨詢投訴業務聯系單》中批注處理意見,以方便咨詢人憑此表到指定部門辦理業務。

(三)**海關通關業務咨詢投訴臺首問負責職責:受理全關區通關業務的咨詢投訴,對首問負責制進行協調、監督和檢查,核實客戶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