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選拔科技類筆試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時間:2022-11-27 01:47:00

導語:公開選拔科技類筆試模擬試卷參考答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開選拔科技類筆試模擬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2.C3.B4.A5.C6.B7.C8.C9.D10.D11.D12.B13.C14.D15.C16.B17.C18.A19.C20.C

二、多項選擇題

1.BCD2.ABDE3.ADE4.ACD5.ABCDE6.ABC7.ABCE8.ABCDE9.ABCDE10.AB11.ABDE12.ABCDE13.ACDE14.ABCDE15.ACDE16.ACD17.BC18.AC19.ABD20.ACD

三、判斷題

1.√2.X3.X4.√5.√6.X7.X8.√9.√10.X

四、名詞解釋

1.國家創新體系是由與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相關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網絡系統,其主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大型企業集團和高技術企業為主),科研機構(包括國立科研機構,地方科研機構和非贏利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廣義的國家創新體系還包括政府部門,其他教育培訓機構、中介機構和起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等。

2.其含義為一個能給用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網、計算機、數據庫以及日用電子產品組成的網絡。其實質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發展并融合的產物。是信息時代信息流通的主干線。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①大力發展網絡技術,利用網絡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③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產業,減少產業發展對能源等自然資源的依賴

③提高環保業的知識水平,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減少環境污染

④開發人力資源,發展知識經濟

2.答案要點:

現代科學的發展明顯地出現了這樣的趨勢:①學科的分支越來越細,學科的門類越來越多;②學科相互交叉的情況越來越復雜,涌現了大量所謂邊緣學科,這些邊緣學科往往成為最活躍的生長點;③出現了許多綜合性的學科,所綜合的范圍越來越大,即所謂科學整體化的趨向。④產生了一些橫斷學科,它們的應用范圍幾乎涵蓋所有知識領域,即所謂科學的橫向整體化;⑤科學的數學化。

六、論述因

我國科學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仍然比較落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體制不合理。因此,我們需要在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對現存科技體制進行大力改革。

我國現存科技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逐步形成的。這種科技體制在過去幾十年里對于提高我國科技發展水平,促進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部條件的改變,這種體制的弊端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8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就技體制進行改革。1985年,我國頒布了(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對已有的科技體制、科技撥款制度、國家重點項目管理,科研機構的組織結構。人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改革。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符合我國國情的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起來,相關制度、機制遠不完善,一些關系尚未理順,因此,原有的科技體制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許多弊端依然存在,而且在新的形勢下,表現更加突出。

第一,科研單位與市場隔絕。長期以來,我國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主體是作為政府事業單位的科研院所。這些科研單位一般根據國家計劃開展項目研究,其人員工資收入和科研經費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撥款,因而無需面對市場的需要,不能感受來自市場的壓力。另一方面,科研成果上報中央或地方主管部門,而不是通過市場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科研單位不能享受其科研成果可能帶來的回報,因而,缺乏積極創新的動力。這種科研主體與市場隔絕的狀況極大地影響了科技創新及其成果的適用性。

第二,科研單位與企業脫節。科研單位與應用科研成果的企業之間缺乏直接聯系,也缺乏成熟、規范的中介組織機構。科研單位對企業的科技需求不了解,因而一些科研成果不合需要;而另一些合乎需要的科研成果,則由于缺乏信息溝通和聯系不被企業所了解,因而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應用到企業的生產過程中。

第三,科技創新和投資主體錯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直接面對市場,它們對市場的技術需求最了解,也能直接享受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應是科技創新和投資的主體。在發達國家,開展研究與開發的人員和經費中,企業所占的比例較大。但在我國,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科技創新的主體一直是政府建立的科研機構。在科技投入方面,政府占主導地位,政府對研究與開發的經費投入一般占60%左右。由于科技創新和投資主體的錯位,導致我國科技創新缺乏激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比率低、推廣成本高等問題。

第四,科技投資機制不健全。高科技創新往往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且風險很高。因而需要建立適當的機制來降低風險,保證回報,才能吸引對科技創新的投資。但是,在我國,政府用以支持科技創新的投入量有限;另一方面,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起來,企業的責、權、利等關系尚未完全理順,因而企業的投入能力和投入動力不足。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和機制,來源于其他方面的科研投入則更少,造成我國總體科技投入不足。除了由政府直接投資的重大項目外,其他許多科研項目難以籌集所需資金。來源:考試大-公開選撥領導

第五,科研成果的保護不力。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一些科研成果很容易復制、模仿。因此,保護科研成果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不受侵害,對于保持科研創新動力十分重要。我國雖然已制定了知識產權法,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的產權意識、法律意識較弱,以及部門、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知識產權法的實施并不是十分有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我國現存科技體制的上述諸種弊端,其根本癥結在于長期以來政府職能不清,沒有擺正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無論是科研機構,還是企業,都直接隸屬于政府。政府不是通過適當的政策手段從宏觀上調控科研單位和企業的行為,而是直接干預科研項目的設立、投資、審批、應用,對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產品采取統分統配。這樣做的結果,科研單位無需面對市場,企業缺乏科技創新和投資的動力與能力,科研單位和企業之間缺乏直接的聯系,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推廣成本高。在政企不分、企業責權利關系不清的情況下,企業不可能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而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科研機構,由于不是直接面向市場,不可能長久保持其適應市場需要的科技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同時,政府沒有能夠履行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職能,沒有建立和有效地實施相應的制度法規,也影響了我國科技體制的完善。

七、案例分析

(1)這個例子顯示出了科技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充分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該地的成功發展就是抓住了科技文化教育這條主線,使科學技術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2)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是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用的主要體現。轉化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過程,需要相關政策、服務體系的配合、協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