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申論》9月考試題_電子游戲機成癮事件

時間:2022-05-01 05:37:00

導語:江西省《申論》9月考試題_電子游戲機成癮事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西省《申論》9月考試題_電子游戲機成癮事件

一、背景材料:

1、今年2月,南昌市一名15歲的初中生因迷戀電腦游戲而離家出走,竟然連續(xù)24天不到學校上課,也不回家,整天泡在游戲室。這些電腦游戲室24小時經營,提供“吃住玩一條龍”服務。

2、山東德州一位16歲的少年玩遍當地游戲機室仍覺不過癮,竟從家中偷了4000元,先后赴津入滬“上檔次”,周游了兩個多月。

在新聞媒體頻頻曝光這些事件后,人們發(fā)現,“游戲機病”已像瘟疫一樣在全國中小學生中蔓延。部分城市初步調查,至少有10%的中小學生沉迷于玩游戲機,有的城市甚至達到20%至30%。

3、更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電子游戲機無異于“電子海洛因”,是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禍首。武漢的精神衛(wèi)生專家研究分析接觸到的病例后告訴記者,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戲機,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復操作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郁等戒斷癥狀。這種成癮癥狀和戒斷癥狀同時存在的特征,與海洛因的成癮行為特征極為相似。

4、武昌發(fā)生的7名青少年持刀傷害搶劫案,造成2名學生重傷住院。他們搶到錢后,都用于玩游戲機。東西湖區(qū)吳家山農場3名14歲的少年沉溺于游戲機,在近兩個月時間盜竊作案十多起,盜得財物價值數萬元。

一位多年主辦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檢察官說,去年由于玩游戲機引發(fā)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

5、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已采取強有力措施整治游戲機室。然而,徹底根治游戲機這一頑癥,卻并非易事。

管理不嚴、執(zhí)法不嚴是癥結所在。部門職責難分,游戲機室的開辦需要公安、文化、工商三部門審批,三證俱全方可營業(yè),可調查發(fā)現現在大部分游戲機室證照不全或無證照經營,有一城市電子、電腦游戲機室達3000余家,八成是無證經營。

多頭管理,其結果是形成不成合力,哪個部門都不負責。一些業(yè)主反映,雖是無證照,但給有關部門交了費,就可以開了。目前,收費的有文化站、街道市容辦、基層公安機關以及工商、稅務部門,但不少部門收了費并沒有管理,或是以罰代管。

6、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再沉迷于電子游戲,一位母親相繼給游戲廳老板和孩子下跪,僅僅這一個場景,就道出了電子游戲機為害之烈!

二、申論要求:

1、請用不超過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2、用不超過350字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的說明,要體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就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的篇幅,自擬標題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

######申論模擬考試卷參考范文######

1.這份材料反映了在許多地區(qū),電子游戲機已經成了令家長們深惡痛絕的公害,成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病毒,并且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盡管國家有關部門規(guī)定少年兒童不得進入電子游戲室,但在絕大多數地方,這一禁令如同虛設。很多不法游戲機室本來就沒有獲得經營許可,自然更不會把相關法令看在眼里,而是如同吸血鬼一般從沒有自我約束力的少年兒童身上榨取利益。不法游戲機室的瘋狂蔓延,既有利益的驅動,也說明我們有關部門的管理存在嚴重問題。從相關報道上看,查抄不法游戲機室的既有公安部門,也有文化或工商、教育部門,這種多頭管理的局面有時反而導致管理的“真空”。由于開辦游戲機室的成本很低,查抄之后很容易死灰復燃,這就是對游戲機室的管理不能是雨過地皮濕,而必須把常規(guī)管理和稽查做到實處。

3.警惕觸電

從多年前街頭電子游戲室的興起,到如今電腦游戲的盛行,以及網絡游戲、在線游戲的時髦,好奇心強的青少年都想體驗一下高科技電子產品帶來的娛樂新感覺。然而,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的青少年被游戲“電”得如癡如醉、神情恍惚,深陷于游戲而不能自拔。類似因為沉迷于電子游戲、電腦游戲而耽誤學習、損害健康的事例不在少數。

然而,更叫人擔憂的是,就像那名觸電身亡的少年一樣,一些中小學生為了滿足游戲癮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邪路。今年4月,南昌市三家店派出所破獲一起小學生團體盜竊案。10名小學生頻頻潛入一家機械設備公司,偷盜價值7000多元的金屬緊固件,以廢品價格賣出,竟然是為了換得錢后到電子游戲室玩?zhèn)€痛快。江西省宜豐縣搞過一次調查,經常玩電子游戲的學生中,多數人有偷拿父母或他人錢物、敲詐勒索同學的不軌行為。年齡大點的孩子,還會從基建工地偷盜鋼筋等建材,或偷盜自行車,低價變賣后去玩游戲。由于玩游戲引發(fā)犯罪的青少年犯罪案的10%。

正因為電子游戲、電腦游戲已經成為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不可因素,一些專家把它們稱作“電子海洛因”,并發(fā)出了“警惕觸電”的疾呼。慶幸的是,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按照部署,一場全國范圍內的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專項整治將貫穿整個暑假,并持續(xù)到9月份。

在減輕課業(yè)負擔,取締非法、違規(guī)電子游戲的經營場所之后,青少年課余時間該如何安排呢?社會應該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更健康的活動場所,學校、社區(qū)和家長也應當考慮為學生們安排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轉移孩子們對游戲機的注意力。一些家長無可奈何地說,上街一轉,歌舞廳、卡拉OK廳、酒吧、茶坊、保齡球館到處都是,可就是找不到幾家適合孩子的去處。就連少年宮也變成了歌、舞、書法特長培養(yǎng)學校,年頭已久的幾家公園明顯缺乏時代氣息。多建一些像博物館這樣融人文歷史、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于一體的展覽場所,多為青少年舉辦一些寓教于樂、參與性強的科普活動和文體活動,多開放一些有益孩子健康的體育運動場所,應是當務之急。

孩子們在期盼,一批活潑、健康、有益的活動能夠早日取代電子游戲,讓他們遠離“觸電”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