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院實習自我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0 18:07: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院實習自我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院實習自我報告

篇1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想起這段時間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想必我們需要寫好工作總結了。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1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結束了,時間雖短,但收獲是巨大的。我深刻的體會到工作的艱辛以及收獲的歡樂。盡管之前也有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但這次更加正式,更重要的是,這份工作是與我大學所學專業相關的。所以做起來也更加上心。選擇房地產這一行業,首先建立在自我比較感興趣的基礎之上,然后想借此機會了解更多房地產公司部門的構成和職能以及房地產公司的整個工作流程,確立自我在這一行業的適合的工作崗位。最終還想要擴大自我的人脈關系,增長見識。

下頭講一下我的一些實習心得:人與人交往很難按一種統一的模式去做,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就自然不一樣。對于一個剛踏進地產銷售行業的新人來說,別人的銷售技巧只可供參考,除了學習別人的做法以外,更多的是在每一次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總結出適宜自我的商談方式、方法,這樣你就具有了自我個人獨特銷售技巧。只要多加留意、多加練習,每個人都能夠具備自我獨特的銷售技巧,有自我的“絕招”。所以說,銷售技巧更多的是用心學習、用心體會、用心做事。

從事房地產銷售工作的人員應致力于個人及事業的發展,因為生活只會隨著自我改變而改變,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穩固地立足于這個社會。所以要成為一名頂尖的銷售人員,首先必須學習的是如何堅持一種進取向上的心態。一個進取的心態,是對自我的一個期望和承諾,決定你的人生方向,確定自我的工作目標,正確看待和評價你所擁有的本事。你認為自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很重要。

比如像我,我認為自我是一個進取的、樂觀的、友善的、十分熱情、有沖勁的一個人。這就是自我的形象。師傅說她每一天早晨起床都是面帶微笑地對自我說。“今日我心境很好,我很高興,今日會跟很多客戶聯系,我相信能給他們解決一些問題或解除他們的疑慮,我會成交的”;“只要我努力,相信今日我必須能成交,我的銷售業績是最棒的”;這就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

作為一名銷售人員,親和力很重要。所謂親和力,就是銷售人員和客戶交流溝通的本事。銷售人員的工作性質是直接應對面地與客戶打交道,怎樣才能更好地與客戶溝通,讓客戶認可你,必須經過規范你的言行舉止來實現。在售樓的過程中,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對銷售人員而言,語言應當是一門應酬與交往的藝術,不僅僅要注意表情、態度、用詞,還要講究方式和方法,遵守語言禮儀,是順利到達交往效果的“劑”。在人際交往中,約有80%以上的信息是借助于舉止這種無聲的“第二語言”來傳達的。

行為舉止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包括人的站姿、坐姿、表情以及身體展示的各種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微小的手勢和體態都能夠傳播出重要的信息。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反映出他的修養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可信任程度。在人際關系中,它是塑造良好個人形象的起點,更重要的是他在體現個人形象的同時,也向外界顯示了作為公司整體的文化精神。語言的禮儀不是天生就會說,優美的舉止也不是天生就有的,這些都是經過長期正規訓練出來的。只要經過每一天自我抽5分鐘來練習,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儀容儀表、舉止姿態習慣,自然地使用禮貌用語,和自然的情感表達。這樣訓練出來的銷售人員才具有親和力。

其次,專業性水平也很重要。房地產產品的特殊性要求銷售人員有較深的產品知識與專業知識。產品知識和專業知識是銷售人員自信的基礎,也是銷售技巧的保證。樓盤產品知識的掌握是正式進入推銷的第一步,你有再好的心態與自信心,可對樓盤的產品知識一無所知,客戶向你咨詢樓盤特點、戶型、價格、裝修標準等等的時候,你即一問三不知,客戶就根本不會買你推薦的樓盤。

我們都明白樓盤的銷售規律,新盤開盤上市的時候,因為地域需求、新盤上市、從眾心理、升值期望、炫耀需求、投資獲益等等消費需求,是新盤上市迅速進入銷售的高速增長時期,這一階段通常持續三個月左右,三個月以后,樓盤銷售進入平穩時期,約半年后銷售進入逐步下降時期。通常,樓盤40%到60%的銷售量是在銷售的高速增長時期完成的,樓盤銷售進入平穩時期的三、五個月,應當完成20%到30%銷售量,即樓盤80%以上的銷售業績應在八個月內完成,一年內完成整個樓盤90%以上的銷售量。

當樓盤應對有效需求,開發商有效供給,售樓人員卻不能有效銷售或者說不能高效率銷售,一旦錯過樓盤銷售增長期、平穩期,就只剩下漫長的等待,十分可惜也十分被動,尤其是所售樓盤周邊有競爭樓盤存在、而樓盤差異化又不大時,知己知彼的銷售人員是戰勝競爭對手的決勝砝碼。商品房的價值比較高,往往很多客戶是用一生的積蓄來購買的大宗買賣。所以反復比較、猶豫不決是常見現象,客戶對樓盤能察覺的使用價值作了反復比較依然拿不定主意時,如果售樓人員能就客戶的購房需求作一番說明,成功率就會很高。

另外,還要能夠利顧客”的思考方式。有人說,“錢從客戶口袋到銷售人員口袋”這一段距離是世界上最長的距離,我覺得形容得很貼切。只要客戶不掏錢出來,我們就永遠得不到,所以如何縮短這一段距離是至關重要的。與客戶的溝通以及相處中隨時以“利他”的思考方式去進行思考,如何幫忙客戶,如何才能讓客戶處在利益的狀態,如何才能讓客戶覺得貼心,才會幫客戶解決困擾,才會讓客戶喜歡買你推銷的房子,才會讓客戶將你視為朋友,而不是在客戶的眼中只是一個老想把房子賣給他,如此失敗的一個銷售人員而已。

利他的思考方式能夠讓我們跟客戶站在同一陣線去解決問題,你是他的戰友,而不是站在你銷我買的對立立場。在銷售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不自覺地陷入自我制造的誤區而不自知。這其中有兩個誤區是我們最容易掉進去的,所以必須隨時提醒自我。其一是:當我們想要將手上的房子銷售給客戶的時候,客戶真的需要嗎是他真的需要還是我們覺得他需要,如果只是單方面我們覺得他需要,那么成交可能就會距離我們遙遠并且機會渺茫。

所以在應對客戶銷售之前,如何喚起他的“需求意識”,以及如何創造他們的需求是我們必須要用心的重點,因為在他不認為自我需要的時候,他是絕對不可能點頭同意成交的。對客戶來說的房子就是客戶已經產生需求的房子才是的房子,所以優先銷售需求,然后再銷售房子給客戶,而不是先銷售房子后才銷售需求。其二是:我們所提出的意見是基于客戶的需求來研究的,還是我們只將焦點集中在自我的業績完成上,所提出的意見是為客戶量身定做,還是為我們自我量身定做。

這兩種心態造成我們和客戶之間的不一樣距離。我們當然期望客戶的訂單越大越好,成交的金額越高越好,可是客戶的期望卻并非如此。每一個客戶的期望都是期望能夠在最低的金額下發揮到的效率,客戶并不是吝嗇花錢或者挑毛病,因為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自我是客戶,當我們決定要花錢買房的時候說不定比此刻這些抱怨的客戶更加的挑剔。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在客戶的心目中是客戶問題的解決者,而絕對不是客戶問題的制造者。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難銷售最難應對,以及最挑剔的客戶常常就是自我。因為你自我最清楚這樣的房子能不能夠滿足自我的需求,要說服自我購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夠讓自我燃燒起購買的渴望,甚至讓自我下定決心購買,你需要的是什么呢而在自我銷售給自我的過程中你會詢問自我的問題可能也會是客戶會問的問題,怎樣的回答方式能夠令你自我滿意呢如果你已經能夠成功地說服自我購買,那么在市場上所會面臨的問題你差不多都已經研究在內了。

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方式。拿自我來試試看必須好過拿客戶來試,如果自我都說服不了,你如何能夠有十足的信心去應對客戶呢所以在我們銷售房子給客戶之前應當先試著銷售這樣的商品給我們自我,嘗試去說服自我購買,一人同時扮演兩個主角作攻防。一個是我們所謂百般難纏的客戶,一個是銷售人員,一個不斷提出拒絕購買的理由,另一個不斷地提出好處、利益和價值,一個扮演沒有興趣購買的客戶,一個扮演不斷挖掘與創造客戶需求的銷售人。在這樣的攻防中如果你能夠成功的銷售商品給自我,就等于你已經了解客戶了。

用這樣的方式只要不斷地練習就能夠幫忙一個置業顧問提升其察言觀色的本事。最終你會發現自我越來越懂得客戶要什么,越了解客戶在想什么,再也不會去抱怨,我都不明白客戶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因為你已經能夠很容易在主角轉換的練習中進到你的客戶的心里最深處了,這樣才叫做真正的掌握客戶行為,掌握客戶心理。對置業顧問而言,穩定踏實的業績就是從那里開始的。

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2_月份的天氣,酷熱加暴雨。實習就在這樣的天氣下,不知不覺進入了第二階段,也不知不覺地結束。在這段實習的時間中,少了第一階段(_月份)的好奇、新鮮、膽怯與謹慎,取而代之的是對法院工作的熟稔、心情的穩重、以及對這些工作多了份思考。我將自己的畢業實習報告總結如下:

實習內容:

在_月份的提到的對卷宗的排序、送達、對判決書的校對、宣判等一些零散而瑣碎的工作每天都在繼續著,充實著實習的每一天,但在這個月的實習中對這些工作不是為做而做,而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在立案庭立案后,會把案子隨機地分到每一個法官手中(注:我所在的民二庭是經濟庭,專門負責審理經濟案件),于是每個被受理的案子開始了它在法院的歷程:

首先,第一步是聯系被告(因為雖然立案要求是要有明確的被告,但對這一“明確”的審查,一般原告能夠提供被告的身份證復印件,如果是企業、單位的話,則提供營業執照,立案庭一般都是予于立案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被告能夠聯系得上或者是被找到)。聯系被告是審理案子前首先要做的第一步,需要告知被告被起訴這件事情(送達起訴狀以及原告在立案時提交的證據材料),告知開庭時間以及相應的訴訟權利但要完成這一步卻一點也不簡單:首先,是要求原告提供能夠聯系得上被告的聯系方式;如通過電話沒能聯系得上被告,則通過郵寄的方式按照身份證上的地址郵寄送達,如無人簽收或被退回,則就需要派車出去親自送達,如送達不成功,剩下的就是聯系途徑是公告送達。(關于送達,在_月份的實習報告中已有涉及,故在此不累述)。——這通常都是很令人頭疼的事情。

其次,在聯系上被告后,法院要做的是根據雙方提交的各項新的證據、事實材料負責送達對方,以便質證。同時,在這過程中,即開庭前(撤訴的除外),雙方有可能提出管轄權異議,或是財產擔保請求,或是要求法院調查取證,或是延期審理等事項請求,這時就要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法官在這過程一般都還要主持當事人的調解。(如調解成功,就無需開庭,可依據當事人的和解協議制作調解書,或是依原告的申請撤訴作出撤訴裁定)

接下來的是開庭。如果是普通程序,則還需要約人民陪審員開庭,這項工作也是法院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卻又很重要的工作。

然后,接下來的是法官寫判決書的工作。在一份判決書寫出來后的工作便是校對判決書(因為判決書作為對當事人均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以及象征著法院的威性,是不可馬虎的),校對的內容很繁瑣,要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包括判決書的格式、判決書所涉及到當事人身份、訴訟請求、所引用的證據材料是否和原件相符等等,甚至包括到標點符號。一般的校對都是要兩遍以上的,不能不說是個大工程。在確保判決書準確無誤后(當然不是指法官所作的判決絕對地公正、正確,這是無法校對的),便是對當事人的宣判。

在對當事人進行宣判或送達判決書后,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卷宗的歸檔工作:

歸檔的工作也很瑣碎,一般包括排序、裝訂、查漏補缺(主要是檢查看哪些筆錄漏了簽名,比如告知筆錄、開庭筆錄、宣判筆錄上審判長或是陪審員的簽名,漏簽的就需要逐個找到本人補簽回來),寫皮(包括軟皮和硬皮),蓋好簽名印章以及短期章后,便可以把卷宗移送當檔案儲存室保存(如果是上訴的話,則要移送給中院)。

以上便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這段實習經驗使我明白,一個案子在走完了上述程序后,便終結了它在法院的歷程。所以,案子卷宗是工作的核心,一切工作都圍著它展開。正如我們庭的書記員陳宇所說的:“卷宗是我們工作的生命”。

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3這次實習,除了讓我對商業企業的基本業務有了必須了解,并且能進行基本操作外,我覺得自我在其他方面的收獲也是挺大的。作為一名一向生活在單純的大學學校的我,這次的實習無疑成為了我踏入社會前的一個平臺,為我今后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首先,我覺得在學校和單位的很大一個不一樣就是進入社會以后必須要有很強的職責心。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職責感,要對自我的崗位負責,要對自我辦理的業務負責。如果沒有完成當天應當完成的工作,那職員必須得加班;如果不細心出現了錯誤,也必須負責糾正。

其次,我覺得工作后每個人都必須要堅守自我的職業道德和努力提高自我的職業素養,正所謂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規。在這一點上我從實習單位同事那里深有體會。比如,有的事務辦理需要工作證件,雖然對方可能是自我認識的人,他們也會要求對方出示證件,而當對方有所微詞時,他們也總是耐心的解釋為什么必須得這么做。此刻商業企業已經納入正規化管理,所以職員的工作態度問題尤為重要,這點我有親身感受。

最終,我覺得到了實際工作中以后,學歷并不顯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個人的業務本事和交際本事。任何工作,做得時間久了是誰都會做的,在實際工作中動手本事更重要。

所以,我體會到,如果將我們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齊,用實踐來檢驗真理,使一個本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基本實務的本事與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這才是我們實習的真正目的。

很感激實習單位給我這個這么好的實習機會,讓我學習很多、成長很多、收獲很多。

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4實習的半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半年的時間過的格外的快。雖然這半年轉瞬即逝,但是我也從中收獲了很多東西,包括書本上有的,沒有的,在學校里面學到過的,和沒學到過的。在這段實習期里,我都有學習和接觸到。所以,在這段時期里,我還是成長了很多。我也要感謝公司領導給我這個實習的機會,不僅讓我有了一個上升空間這么大的`發展平臺,還讓我學習到了這么多的東西。

其實一開始找實習工作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看工資的多少,都會挑剔很多,但是我覺得我們剛剛出去,眼界還是不要那么高。所以我當時找工作就兩個要求,一個是有發展前途,一個是能學到東西。剛好我們公司就符合了這兩點。所以,我義無反顧的就來到了我們公司進行實習工作。當然我的崗位目標也是很明確的,就是和我專業對口的崗位工作。雖然在此之前,我對我本專業的能力還是持有懷疑態度。但是畢竟是我學了四年的專業,而且我多多少少都是有點感興趣的。所以我還是不愿意放棄。對于我自己的專業水平能力沒有太多的自信,是因為我的確在大學里面的時候,沒有用心學習,也學的十分的糟糕。所以一開始進公司的時候,我一直都抱著一顆緊張和害怕的心理。我害怕自己的實力匹配不上這份工作崗位對我的要求,也害怕我不能勝任這份工作。但是我的內心卻十分的堅定。所以即便在崗位上困難重重,挑戰多多,我也硬著頭皮給闖了下去。

我知道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所以,在來到工作崗位后,我一有空閑時間都用來花在了學習和我們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和內容上面。把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也都用心的查找和弄明白。實在不懂的我就向我的同事咨詢或是請教。不僅如此,別人在休息的時候,我還在努力專研工作崗位上的事情,別人下班了,我也要加班到深夜,把自己所不熟練的工作勤加練習,想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完美和出色,也想學到更多的內容和知識。

其實我這么努力和拼命,是我的心里一直給了我自己一個壓力,讓我一定不能夠被公司所淘汰,所以我才會如此珍惜這段實習期的時光,不想浪費一分一秒。

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總結5實習,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是自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理論應當與時間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卡能夠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不一樣,接觸的人與事不一樣,從中學到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時間。并且中國的緊急飛速發展,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是,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號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好藥不斷充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我,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我,表現自我。

短短兩個月的工作過程是我受益很大。不僅僅讓我開闊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為人處事。

第一要真誠:你能夠偽裝自我的面孔,但絕不能夠忽略真誠的力量。記得第一天來那里時,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明白老板怎樣樣,應當去怎樣做,要去感激什么等等。踏進大門后,之間幾個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微笑和他們打招呼,尷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緩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歡迎我的到來。從那天戚,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一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好。

第二是活力與耐心:活力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法。

第三是主動出擊:當你能夠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我手中,在實習旗艦,我會主動的協同同事工作,主動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會幾級的尋找適宜的時間跟他們交流。談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經過這些我就同事們走的很近,在實習中,他們會教我怎樣做事見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使我覺得花的了很多收獲并且和他們相處的很愉快。

第四是感受到學校和社會的距離:在學校,僅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在那里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移提高自我的本事。記得教師以往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學校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學學搞笑,學生還終歸堅持著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個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系復雜。得去應對從未應對過的一切。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只是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景。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線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么簡單,但為什么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的這么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是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總算是社會的一部分,這是不可佛人的事實。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大學生,應當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四年大學念完后,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了。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煉自我成為一名合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多接觸社會是很有必要的。

回顧實習生活,感觸是很深,收獲是豐碩的。

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我所學的知識的膚淺和在實踐運用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十分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我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時間,菜發現自我明白的是多么少,這是菜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篇2

關鍵詞 職業教育;師資培訓;職業環境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4-0050-05

一、問題的提出

為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提高職教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以為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提供保障[1][2]。從實際效果來看,當前職教師資培訓的效果已經取得質的飛躍,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培訓質量的提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無法滿足職教師資實踐能力提高的現實需求[3],無法解決職教教師普遍存在的諸如專業知識老化、職業發展動態了解不足、職業技能缺乏等問題。導致這一矛盾的因素是多樣和復雜的,但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缺乏與所培訓職業相匹配的職業環境,是導致職教師資培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對于職業教育中職業環境的構建,目前學術界和教育界重點關注的是如何在職教實訓環節加強模擬職業環境建設[4][5][6];對于職教師資培訓中職業環境的研究,仍然以研究其必要性為主[7][8][9],而對于如何在職教師資培訓中構建職業環境的研究仍處于空白。本文擬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職教師資培養培訓中職業環境的構建現狀與需求,總結職教師資培訓體系所需職業環境的特點,探討如何利用快速增長的信息技術構建與真實職業環境相仿的職業環境知識庫。

二、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的構建要求

職教師資培訓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提高職教教師能力,促進職教發展,提高職教水平。雖然學術界對職教教師的能力應當包括哪些要素尚未達成一致,例如,有學者認為可以劃分為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兩大類[10],也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可以分為職業教育教學能力、現場實踐能力、育人能力、科技開發與服務能力等四大類[11],但是他們都認同職教師資與普通師范不同之處在于對實踐能力及其教學的重視,其中,實踐能力指的是與所開展的職業教育相關的職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只能通過職業環境來獲取。

所謂職業環境,可以認為是與職業相關的行為、知識、經驗、技能、信息等的總稱[12]。對于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而言,職業環境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是作為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所處的職業環境;另一方面,是教學工作所面向的職業的職業環境。顯然,除了部分顯性知識以外,其他大部分與職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尤其是隱性知識如經驗、技能等,必須依托職業環境才能獲取。由于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的目標是完善職教師資教育所特有的三性,即學術性、師范性和職業性[13],因此,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必須要滿足以下五點要求。

一是銜接性。職教師資培訓的目的是補充和完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的不足,因此職教師資培訓體系必須與現有職教培養體系銜接,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的構建也必須能夠與現有職教培養體系銜接,這就決定了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只能在教師職業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構建,而這一點正是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與普通職教培訓中針對學生構建的職業環境最本質的區別。

二是全面性。職教師資培訓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職教教師能夠成為職業教育的“母機”,能夠不斷培養出滿足社會相關職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14][15],這就決定了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必須能夠全面涵蓋和模仿相關職業的整個職業環境,而不僅僅是模仿企業某個具體崗位所處的職業環境,因此,為滿足全面性的需求,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的構建無法通過頂崗實習等簡單方式來實現,而必須在綜合相關職業不同崗位職業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構建。

三是動態性。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各行各業都處于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由此導致不少職業步入快速變遷階段,其中最具體表現為現有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的折舊速度加快,新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不斷涌現[16],這就要求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能夠充分體現出現實中職業環境的動態性,能夠讓職教師資培訓的學員從中感受到現實職業環境的變遷,并及時發現新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知識。

四是真實性。傳統職教師資培訓體系往往是依賴課本進行職業知識的傳遞,依賴技能考評體系進行職業技能的傳授,因而往往存在與實際脫節、無法反映職業發展現狀的問題[17]。現實要求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能夠與現實中的職業環境相似,能夠很好地再現實際的職業環境,甚至直接融入到實際的職業環境中。

五是延續性。職業環境的不斷變遷,決定了職教師資培訓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因此,對于接受培訓的學員個人而言,培訓過程中的職業環境必須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即能夠延續到學員的日常工作中;而對于職教師資培訓機構而言,則希望所構建的職業環境能夠與繼續教育的內容結合起來,延續到職教師資的繼續教育過程中[18],從而使得整個職教師資培訓體系是完整、全面和持續的。

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的職業環境必須滿足上述五方面要求,決定了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構建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比較全面的規劃和實施。

三、我國職教師資培訓中職業環境建設現狀與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職教師資培養制度已經形成了以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學歷教育為核心,外加以提高職業性為目標的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并行的制度體系,其中院校教育側重學術性與師范性,而聯合培養方式則側重于職業性[19][20]。其中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被認為是這一體系最典型的體現方式。

由于“雙師型”制度并沒有對培養培訓體系中職業性的實現方式作出具體指導,只是強調對職業技能的掌握,具體表現為或者擁有教師資格以外的專業資格,或者取得特定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因此,嚴格來說,“雙師型”制度并是一種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而是一種指導政策。

為彌補“雙師型”制度在實操方面的缺失,學術界和教育界已經提出不少具體的實踐方式作為補救措施,如校企合作、“3+2”模式、“校企校”教師教育聯盟[21][22]、教師學習共同體[23][24]以及計算機虛擬環境等。概括而言,職業環境的構建不外乎三種模式,即企業模式、教師模式和虛擬模式,其中,企業模式是指通過到企業實習的方式來接觸真實的職業環境,進而掌握相關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教師模式是指利用教師之間的交流來實現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傳遞;虛擬環境是指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知識庫,主要通過人機交互的形式來模擬現實中的職業環境。在具體實踐中,盡管這些實踐方式為職教師資培訓中的職業環境構建作出了有益嘗試,但是對一些關鍵性問題始終沒有找到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法。

對于企業模式而言,由于現代企業運作是一套比較嚴密的體系,關鍵崗位的設置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興衰,對其設置及人員的聘用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序和考評標準,因而可用于實習兼職的崗位相對而言都是次要崗位,實習兼職人員很難從這些崗位真正接觸到職業需要的全環境,而且由于企業管理千差萬別,采用企業模式無疑會導致培訓機構無法對學員實施有效管理,因此,采用企業模式來建立職教師資培訓的職業環境,除了面臨絕大多數企業對參與職教師資培訓不熱心的問題之外,在銜接性、全面性等方面也存在著不足。

采取教師模式的最佳情形是培訓教師具有相關的職業背景,是從企業轉入職教行業的,但目前來看,這種情形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教師模式在動態性和真實性方面始終存在著欠缺。

虛擬模式的最大優點是能夠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如網絡、數據庫等)不斷優化系統,在銜接性、全面性和延續性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目前,該模式已經成為學者探討職教師資培訓教育資源平臺[25]和職教師資繼續教育[26]的熱點,但是,這種模式對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要求較高,如果無法找到有效途徑獲得企業界的支持,則系統在動態性和真實性方面會面臨問題,淪為普通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四、依托行業技術交流論壇的職教師資培訓職業環境構建

(一)構建原則

綜合上述針對現有職教師資培訓職業環境構建實踐的研究結果,綜合職教師資培訓中知識庫和培訓包的概念,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持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套依托行業技術交流論壇構建的職教師資培訓職業環境知識庫系統,詳見圖1。

圖1 職教師資培訓體系職業環境構建框圖

整套系統利用當前成熟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平臺,這個平臺起到了三個方面作用:職教師資培訓學員的學習平臺,職教師資培訓機構的知識管理平臺,以及行業信息交流平臺。系統的核心是由多個培訓包構成的知識庫,這個知識庫既可以作為以學歷教育為主要目的的職教師資培養體系的教材素材來源,又可以直接作為以繼續教育為主要目的的職教師資培訓體系材料,這樣,就很好地實現了職教師資培養系統中職業環境的銜接性。

知識庫的輸入包括已經系統化的知識和大量非系統化的信息,其中,系統化知識主要是指那些與相關職業有關的法規、標準、公告、著作、論文等,主要用于系統的職業知識傳授;而大量非系統化的信息則主要來源于專業技術交流和實踐,通常表現為專業技術論壇的技術討論和專業實踐的總結與報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職業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水平。

系統同時提供了與外部連接的行業信息交流平臺接口,職教師資培訓學員可以利用該平臺實時參與到專業論壇的技術交流中,也可以方便地存放專業論壇的技術交流結果,而知識庫則可以作為職教師資培訓學員實際技術交流時的知識來源,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進行內部理論與技能學習,或者參與外部技術交流,因而該系統既可用于指導和輔助受訓學員參與職業實踐,又可以通過專業實踐來檢驗學員對職業技能的掌握程度。該系統的最顯著特點是采用了受訓學員與培訓機構共同建設的模式,學員的學習筆記同時成為知識庫的輸入,因而在系統的應用過程中,總是能夠隨著學員的使用而不斷更新,保證與現實職業環境實現同步變化。可以看到,上述職教師資培訓職業環境系統很好地滿足了如下五點要求。

一是滿足銜接性的要求。整套系統所構建的職業環境,能夠在內部理論學習和外部實時技能應用之間實現無縫銜接,兩者的界面和環境都完全相同,區別僅在于用于內部學習的素材是從外部的實際技術交流中提取積累的,接受職教師資培訓的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內容;同時,該系統也可以作為學歷教育編寫教材的素材來源,因而可以在職教師資培訓的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之間實現無縫銜接。

二是滿足全面性的要求。這是其與企業實習、兼職等方式最重要的不同之處。由于結合了實際的專業技術交流平臺,因而所構建的職業環境涵蓋了相關職業所必需涉及的整個環境,學員并不局限于某個特定崗位的培訓,能夠接觸到全面的職業知識和技能。

三是滿足動態性的要求。該系統與目前常見虛擬培訓系統的不同之處在于所構建的職業環境是對外開放的,本身就是從業人員在現實中面對的實際職業環境,因而學員能夠及時了解和接觸到職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動態。

四是滿足真實性的要求。由于結合了實際的專業技術交流平臺,學員所接觸到的不再是傳統的題庫和簡單的對錯考評方式,評判他們對職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完全是取決于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系統也滿足了真實性要求。

五是滿足延續性的要求。由于所構建的職業環境本身還可以作為學員和培訓機構的知識管理系統,因此,學員培訓與考核過程中所涉及的職業知識和技能都可以成為后續培訓包和整個知識庫的輸入,從而為職教師資培養培訓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素材,避免與實踐脫節,滿足延續性的要求。

(二)實踐結果

在實踐中,本研究根據以上提出的構建思想和系統框架,利用Web 2.0技術構建了一套針對電器產品檢測認證行業職教師資培訓的職業環境系統,用于該行業職教師資培訓。檢測認證行業主要是根據技術法規和標準為企業提品檢測認證服務。由于檢測認證結果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市場定位,因此企業普遍比較重視從業人員對職業知識和技能、行業動態的了解和掌握。由于珠三角企業的外向程度較高,而近年來國外技術法規和標準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職業環境變遷比較迅速,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老化速度較快,因而對職教師資的要求較高,相關職教教師所掌握的職業知識與技能與實際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針對上述相關職業的職教師資培訓體系構建職業環境,可以比較方便地對其實際成效進行檢驗。

該職業環境系統實際上由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大部分組成。內部環境由文獻管理和知識問答兩大子模塊組成,其中,文獻管理模塊用于存放和檢索已經顯性化的知識,主要由技術法規、標準、重要著作和論文、報告等組成,這些文獻按照內容及深淺程度不同分類分級存放,確保了系統的全面性;而知識問答模塊則利用開源互動網絡問答模塊組建,用于存放專業論壇技術交流中相關的信息、問答等,根據關鍵詞和內容進行存放和檢索。學員在開始階段主要通過內部環境進行培訓,當完成內部環境中主要模塊的學習后,根據自身對職業知識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逐步過渡到外部環境中,從而保證了系統的銜接性。外部環境則以互聯網專業技術論壇為核心構成,通過與行業網站的合作,學員可以實時參與到專業論壇的技術交流中,甚至承接企業的具體項目,保證了系統的真實性;同時,內部環境中的知識問答模塊可以方便地存放專業論壇的技術交流結果,一方面,使得內部環境中的知識問答模塊成為普通學員的學習筆記和知識管理系統,另一方面,每一個學員既是整個系統的也是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管理者,由此保證了該職業環境系統的動態性和延續性。

實踐結果表明,經過三個月的嘗試后,參與實踐的學員都可以比較快捷地了解檢測認證行業的狀況和發展動態,能夠較好地掌握該行業中幾種關鍵職業所需的職業知識和技能,能夠參與專業論壇的技術交流,甚至可以承接一些實際的檢測認證項目,開發教學模塊用于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初步的實踐表明,利用該系統可以有效克服企業實習、兼職、頂崗等在銜接性、動態性、全面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克服了現有虛擬模式在動態性、真實性和延續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所提出職教師資培訓體系中職業環境的構建思路是可行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Z].教職成[2011]14號.

[2][3][7][10]陳勝權,王繼國.國家級職教師資培訓開展的背景、現狀及問題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3(13):59-63.

[8][22]唐智彬,石偉平.國際視野下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思路[J].教師教育研究,2012(2):57-62.

[9]陳永芳,姜大源.電氣專業職教師資培養狀況的調查及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34):10-12.

[4][12][14][16]盧麗華.職業環境變遷與高職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06(20):7-10.

[5]徐龍英.淺析職業環境構建[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58-60.

[6]邱川弘,劉紀瑋.論高職院校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職業環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1):123-125.

[15]范建波.高職教育師資能力標準構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9-153.

[13]孟慶國,張燕,藍欣.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在職教師資培養模式轉軌中的地位和作用[J].職業技術教育,2011(1):57-61.

[15]王繼國,賀文瑾,褚亦平.職技高師職教師資服務能力實證研究――以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1(25):28-32.

[17]洪列平,黃國汀.院校職業技能鑒定:問題、原因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78-80.

[18]唐智彬,石偉平.國際視野下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思路[J].教師教育研究,2012(2):57-62.

[19]李夢卿,楊妍 .基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職教師資培養工作的回顧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3(7):61-66.

[20]李夢卿,張碧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回顧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2(6):15-18.

[21]周廣文,楊卓娟,張小奇.“雙主線”的“校企校”三維一體職教師資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02):14-16.

[22]劉君義,甄國紅,王碩.職教師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校一企一校開放的教育平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145-147.

[23]魏軍.基于網絡的高職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9):36-38.

[24]郝卓莉,等.知識經濟背景下的高職教師繼續教育需求[J].職教論壇,2012(14):78-80.

[25]陳美芳,沈友華.基于職教師資培訓中網絡教育資源服務平臺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2(32):98-99.

[26]蔡榮華.我國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化問題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103-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Ling-feng, ZHAO Xian-m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shall be seamless, comprehensive, dynamic, realistic and sustaining. However, the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hat are the enterprise mode, the mentor mode and the simulation mode, cannot meet such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 interactive knowledge base by using the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forums in professions, can form a effective virtual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initial practice outcome has demonstrat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