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經濟生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6:2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經濟生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中;政治;課堂;實踐;興趣
傳統教學是以前蘇聯凱洛夫的“三中心”教學理論為根本,即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但是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三中心”的教學論文受到了質疑,也帶給師生學習方法和觀念上的困擾。而且三中心論似乎讓課堂失去了活力,學生學習壓力加大,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依賴心強,這些都成為阻礙教育進步,阻礙學生成才的因素。為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就要徹底改變教學思想,提出新的教學“三中心”論,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本”。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才能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才能讓給他們思考、創新和發展的空間。
一、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1.設計符合學生喜好的教學導入點
導入點是課堂開啟的敲門磚,是引導學生正式進入課堂學習的試刀石。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才能夠在課堂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給他們思考的時間,進而進入真正的學習當中。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政治教材的結合點,一般在課堂導入的時候,選擇一些比較新穎的時政材料或者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在講到“經濟生活”時,政治老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相關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從大家的評論中理解教學的主要內容。
2.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政治學習背景
實踐能夠檢驗真理,實踐中也可以學習真理。在課堂教學當中,為了創造這種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一個真實的環境去代入式思考,老師可以考慮創造一個環境,代入情感和角色,讓學生去思考和成長。特別是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背景,更容易讓學生聯想到自身,從而提高對自己思想的影響力,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貨幣》這一章節時,就要求學生能夠聯系自身來理解“價值”、“使用價值”的關系和含義。老師也可以創造一個“經商環境”,讓學生去感受貨幣帶來的便利,以及它對商品價值的影響。從貨幣的產生時間和變化為時間軸,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假定不同的時代去了解貨幣。這些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政治學習改觀,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興趣。
3.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并進行深入分析
案例分析是政治教學常用的手段,也是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因為這種方式能夠集中表現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是他們對政治知識的一種實踐。因此案例是政治課堂中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材料,“生本教育”中,也應該將學生的地位體現在案例分析之上,也就是利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來進行分析,并拓展他們的思維。增加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可以讓他們自己搜集并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能夠在有自我意識的情況下,聽取別人的想法,然后進行討論,這樣印象和學習效果都會更好。特別是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觀和生活圈,他們接觸到的人或事有交集,但是并不完全相同。讓他們自己思考案例,提出分析,可以讓其思維相融合,讓學習范圍更寬。
二、推廣探究式學習,重視“習得”過程。
1.設計合理有效的探究過程。
學習不只是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復習這樣幾個簡單的步驟,否則產生的只是大腦皮層的記憶,是表面的,而不能對受教育者的行為和意識產生影響。老師要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習探究過程,讓學生得來知識的過程不那么“簡單”,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和反思才可以的。因此,要將知識實踐運用到解決問題之中,特別是在高中政治中有很多關于貨幣或者是法律的問題,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有很好的應用。比如將貨幣一章節延伸到儲蓄、購買股票、債券等問題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進行具體的了解,甚至可以模擬此過程。從而了解貨幣的價值和虛擬財富的運作,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很有幫助的。合理有效的探究過程還要注意其操作的難度,要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降低難度是很好的辦法。比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這一章節的時候,不要用太難的哲學故事來讓學生感到“云里霧里”,而要用比較簡單的故事讓學生感覺到哲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比如“田忌賽馬”等簡單的成語故事,就可以讓學生總結從故事中感悟到什么,它和實踐有什么關系。這樣剛剛接觸著哲學的學生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影子,順著這個線索前進就能了解哲學的奧秘。同樣在教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理論時,也可以用生活中簡單的例子進行教學。之后在復習課上時,可以適當增加任務難度,引發深入的思考。
2.形式多樣的探究方式
探究形式對探究結果又很大的影響,沒有一個探究形式是經久不衰的,而且長時間采用一種方式也容易造成師生的疲勞,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多樣的探究方式,如辯論賽、小組比賽、演講、時事講堂、社會實踐等形式。高中生集中表現出自尊心強、好奇心重、好勝心強等特點,因此教師要利用他們的這些心理,通過競爭、實踐、獨立和合作的形式讓探究過程豐富多樣,百花齊放。一方面學生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的政治知識,另一方面也對他們的品德產生良好的影響。探究方式還是一種學習手段,長時間的熏陶能夠讓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強。如果想要給學生更多的自,就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方式,確定之后再去完成任務。
另外,在教學探究形式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自我教學”。因為政治是一門人文性的科目,也就是說一些知識點是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所以學生通過預習之后就能夠對教材有所了解,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課上。既給他們一個自我發揮的機會,也讓他們能更好地學習和體驗。學生的成長和老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不管何種探究方式,老師都要做其中的靈魂人物,引導而非指導進行探究活動。保證政治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突破傳統,多樣化政治課堂。
作為政治教師,應該是課堂的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要采用引導和吸引的方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保證他們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興趣點為政治教學的實踐點,以學生的學習程度為課堂的進度標尺,以學生的學習意愿作為教學方式的首要考慮。充分利用教材,結合生活經驗,讓政治課堂更加開放、更加創新、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課堂教學;全納教育;教育均衡
繼“終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兩大教育思潮之后提出的“全納教育”,即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所以,全納教育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
全納教育倡導的教育人權觀、民主觀、平等觀、價值觀和課程觀與我國正在進行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一致的。就課程教學觀而言,全納教育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和能力需要。課程應適應學生的需要,而不是學生適應課程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接納關注所有學生的積極學習和參與,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性,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然而目前我國學校的教學模式是班級授課制,作為政治學科教師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同一教學內容卻要面對知識、情感、能力差異很大的數十名甚至上百名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也就談不上均衡發展。
2012年張家港市教育局將“全納教育、成就未來”確立為教育服務品牌。該品牌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不斷完善教育體系,著力維護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值此,“全納教育”、“教育均衡”、“教育公平”這些平時只有教育專家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樣激起了一線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踐行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研究熱情。筆者也結合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嘗試就思政課堂實踐全納教育,實現學生均衡發展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探索。
一、興趣激發——貫徹全納教育的前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睂W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挖掘教材的內涵,拓展教學資源,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狀態,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激趣策略。例如“故事引趣”,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選用一些精彩動人、貼合生產生活的事實資料、趣聞軼事來進行教學,這能使枯燥無味的政治課堂活躍起來,更能啟發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陶冶情操。為了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我們還可以用“妙語激趣”,用一些膾炙人口、內涵深刻的經典名言和詩詞警句,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在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時,筆者還運用“歌曲增趣”,全體師生共同陶醉在《愛我中華》的歌聲里;在講解“中華民族精神”時,用《眾人劃槳開大船》來活躍課堂,讓學生領悟中華民族是靠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勝一切困難的。采取種種引趣、激趣、增趣、保趣的手段和措施,都是為了讓我們的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需求和需要,讓我們的教學方法更易讓學生接納,從而增強他們對政治課的學習熱情。而有了這種熱情,才能真正能讓學生參與進來,為貫徹全納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情境創設——落實全納教育的關鍵
教學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教師若能選擇好時機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因為包含著未知因素的新問題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能在學生中引起認識上的爭論,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使其產生一種內在的求知欲。相關研究證明,在一定情境中的學習,能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進行再應用。只有在真實情境中體驗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生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現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以往更靈活、更貼近學生生活、更能鍛煉學生的能力。但除了《經濟生活》中的部分內容學生有親身體驗外,很多理論對于高中生來講還是比較晦澀的。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引入生活實例、有趣的故事、影視作品、名人軼事、小品笑話等,來增添內容的解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思想政治課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師要多創設一些實踐情境,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潤物無聲地受到感染和教育,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小品表演、辯論比賽、撰寫政治小論文等,通過讓學生編排、表演或搜集辯論材料,鼓勵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樣做既符合新課改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合作與表演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從中發現了一部分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肯定和鼓勵,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真正貫徹落實課堂教學的“全納”理念。
三、多媒體運用——優化全納教育的有效方法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了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眾所周知,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聲音顯示知識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把學生帶進網絡世界,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變得形象生動,實現群體教學與個性化指導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教學信息反饋、分析、計算機決策相結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痹谡谓虒W中適時適度用多媒體敲響這“第一錘”,可以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懸念,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從而引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分析、理解和創造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廣泛、持久、深入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優化全納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熱點追蹤——增強全納教育的實效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實踐性、思想性都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事熱點的政治課除了一味的說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另外,政治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僅靠課堂教學內容是遠不夠的,必須把學習觸角延伸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使政治課內容更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與時政相結合,聯系社會熱點教學,是實現政治課有效教學的好方法。教師注重從報刊、雜志上摘錄和搜集一些教學資料,堅持天天組織學生看電視新聞節目,瀏覽報紙并抓住時機把當前社會熱點和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強化教學實效。例如,在學習“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這一內容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國慶60周年閱兵的錄像片斷,由于這是學生關心的事件,因而他們很快就被軍人整齊雄壯的姿態所吸引。這時,適時提出問題情景:你們知道他們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才達到如此整齊如一的效果的嗎?他們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給首長檢閱么?再及時介紹一些背景資料,使學生理解以國家利益為重,就是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有時甚至還要犧牲一些個人利益。事實證明,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如,在學習“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時,筆者呈現了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及“天宮一號”飛船順利完成太空之旅這兩大時事材料,學生們為祖國取得了這樣的成績而感到驕傲,激發了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梢?,在思想政治課這一德育教育主陣地中,時事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全納教育實效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
總之,每個學生都在發展,程度不一;每個學生都在進步,跨度不一;每個學生都是合格的,只是評價標準不一。在思想政治堂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適應全納教育的要求,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唯有此,我們所追求的素質教育、全納教育、均衡發展才能將曙光照進現實!
【參考文獻】
[1]劉秋芳.論全納性教育課堂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2).
[2]黃志成等.全納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小波.全納教育對普通教育的挑戰[J].全球教育展望,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