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6 21:1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衛生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衛生教案

篇1

小班世界衛生教案 1活動內容: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喜歡愛護小草。

談論氣候的變化:天暖和了,幼兒穿的衣服少了;風不那么冷了,可以在外面多玩一會了;冰化了,不能夠溜冰了。春天來了。請幼兒說說天再熱一些,地上會長出什么,樹上會長出什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形式:戶外集體活動

四月:健康寶寶

健康,是幼兒的幸福,是家長的盼望。

活動內容: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方面入手,圍繞貼近幼兒的吃、穿、行情緒,情感等方面,開展多樣的活動,讓生動的活動感染孩子,讓好玩的游戲鍛煉孩子,讓多通道操作提高孩子促進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幼兒自主健康意識。

五月:母親節

活動內容:“寶貝·媽咪”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我為媽 媽唱首歌;我給媽 媽畫幅畫;我給媽 媽講個故事;我幫媽 媽做件事;我給媽 媽跳個舞;親親、抱抱我的好媽 媽;我和媽 媽玩游戲……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盡情釋放了自己對媽 媽的愛,初步懂得了在受媽 媽關愛的同時,也學會關心媽 媽,使“母子情深”的美好情感更好的得到了體現,進一步增進了寶貝與媽咪的親子關系。

六月:夏天真熱

主題內容:觀察夏季的各種自然現象,體驗夏季是一個十分炎熱的季節。感知夏天明顯的氣候特征,樂意參加各種使身體涼快的活動。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熱,幼兒在著裝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都會留許多的汗,冷飲也變成孩子們鐘愛的食品,在家里要開空調、電風扇等等,這些都是引起孩子們注意的問題。

小班世界衛生日教案 2主題名稱:

第一主題:來來來,來上幼兒園(第二—四周)

第二主題:家(第五—六周)

第三主題:我自己(第七—八周)

第四主題:彩色的世界(第九—十周)

主題一:來來來,來上幼兒園(第2——第4周)

主題目標:

本主題是以幼兒自己所在的幼兒園的環境、人物為核心加以組織的。帶領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認識幼兒園的老師、保育員、工作人員并與他們進行初步的交往。

主要活動安排:

語言:幼兒園像我家(幼兒園照片、師生活動照片等)

點名時間(錄音機、空白磁帶)

小烏龜上幼兒園(圖片、故事錄音)

社會:幼兒園真大(整體課程)

看誰說得對(大全)

看大班哥哥姐姐上課(單元)

音樂:碰碰碰(頭飾、錄音機、磁帶)

蘋果(藝術)(圖片、實物、磁帶等)

生活模仿動作(藝術)

音樂游戲:貓捉老鼠(藝術)

小朋友散步(藝術)

科學:我的東西住這里(整體)

可愛的小雞或可愛的小兔

請你摸一摸(科學)

數學:送片片回家

將相同顏色的東西放在一起

玩具回家

健康:小手真干凈(健康)

香噴噴的白米飯(健康)

保健老師好(健康)

教授新操及律動

美術:欣賞兒童畫(提供本園幼兒的優秀畫)

寶寶上幼兒園(繪畫)

好吃的餅干

環境創設:

1、幼兒園大環境中各種設施的安全性。

2、班級中應為幼兒創設美觀,富有童趣的墻飾,激發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

3、班級物品的擺放應高度適中,便于幼兒取放。

家長工作:

1、允許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同伴一起玩。

2、請家長告訴孩子所玩玩具的名稱并能參與孩子的游戲活動中。

3、建議家長讓幼兒把物品放在規定的地方并要求孩子物歸原處。

主題二:可愛的家(第5—6周)

主題目標:

本主題以幼兒自己的家為核心加以組織,主要從認識家庭成員、家庭內部的環境設施和家中的活動等著手。可采用討論、調查、制作、觀察等活動形式開展,引導幼兒體會給予的關愛,激發幼兒熱愛父母、長輩的情感。

主要活動安排

語言: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語言)

小鴨找家(整體或拉大鋸)

社會:我來做媽媽(整體)

我幫玩具找到家(社會)

音樂:搖籃曲(舒伯特的鋼琴曲)

大公雞(藝術)

音樂游戲:小花狗(藝術)

小老鼠上燈臺

科學:各種各樣的鞋子

狗的一家(大全)

數學:認識形狀標記

按標記分類

健康:上下樓梯(健康)

我該怎么辦?(整合)

游戲:找朋友、熊貓滾球、吹泡泡、摸什么跑回來、找小動物、長高了變矮了、紅綠燈、抱球跑、老貓睡覺醒不了

美術:美麗的草地、開飯了(繪畫)、繞毛線

環境創設:

1、為幼兒在活動室中展出家庭成員的照片和生活資料,如父母的服飾用品等;家庭所在的社區。

2、展示幼兒家庭的美術作品,激發幼兒愛家,愛父母的情感。

家長工作:

1、請家長經常用幼兒的名字呼喚孩子,并幫助幼兒記住父母、家人的名字。

2、經常帶幼兒在社區散步、玩耍、熟悉居住的環境。

3、幫助幼兒準備好成人的服飾用品、家庭照片等帶入園。

主題三:我自己(第7——第8周)

主題目標:

本主題是以認識我自己為核心加以組織。主要包括對幼兒五官、愛好、情感等方面的內容,主要采用討論、探索、操作、游戲等活動形式。

主要活動安排:

語言:我愛看動畫片(電視)

嘴巴歌(多媒體課件)

社會:衣服和身體(整合)

小手做一做(單元)

我哭我笑(整體)(任選一個)

音樂:合龍放開

這是小兵(藝術)

頭發膝蓋肩膀腳(任選一個)

音樂游戲:老鷹捉小雞

科學:漂亮的五官(課件)

靈巧的手(腳)

手指變魔術(任選一個)

數學:認識1和許多

填空格(科學)

健康:看看我們的身體

漱口

游戲:貼五官、采蘑菇、光腳走、頭上傳球、過山洞、平衡木等

美術:畫綿羊(一)

(二)糖葫蘆

環境創設:

1、為幼兒提供小鏡子、各種不同氣味的物品、響聲筒等,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了解自己。

2、可請保健老師來為幼兒作保護五官的教育。

家長工作:

1、請家長注意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性別的服飾。

2、請家長為幼兒介紹一些五官的知識以及保護五官的方法。

3、請家長選擇一些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幼兒一起看、講。

主題四:彩色的世界(第9——第10周)

主題目標:

本主題是以感知彩色的世界為核心加以組織。讓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發現哪里有顏色?試試哪里顏色精靈怎樣在畫上跳舞?想象彩虹國的世界有什么?展開幼兒視覺與感覺的色彩之旅。

主要活動安排:

語言:綠色的世界(各色太陽鏡、明膠片、糖紙)

我的顏色小書(整合)

社會:參觀

音樂:我喜歡的動畫片歌曲(欣賞)

小小螢火蟲(磁帶、錄音機等)

音樂游戲:兩只老虎

科學:會變的顏色

教室花園(整合)

數學:填空格(科學)

小小送信員

健康:好玩的七彩傘(整合)

進入夢鄉(健康)

游戲:玩啞鈴、玩圈、揪尾巴等

美術:彩色的木梳

快樂新家(一)、(二)

環境創設:

1、活動室中布置各種色彩豐富的畫或裝飾的藝術作品,讓幼兒感知生活中色彩美而豐富。

2、將幼兒收集的各種色彩豐富的毛線、布頭、紙制品等布置在活動室是自然角中。

家長工作:

1、幫助幼兒收集各種毛線、布頭等物,適當告訴幼兒物品的名稱或用途。

2、和幼兒一起去野外觀察大自然的景色,去商場等公共場所觀察物品的色彩,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

小班世界衛生日教案 3主題:夏天真快樂(4周)(第14周—第17周)(5月24日—6月20日)

一、活動目標:

1、體驗夏季生活的樂趣,喜歡夏季的生活與活動。

2、感知夏季的主要特征:天氣熱、多雨,認識一些夏季常見的瓜果。

3、積極參與探索性的活動,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

二、環境與資源:

1、在班級開辟夏令納涼物品實物或圖片展,在意識引導幼兒了解物品的多樣性、相似性,開闊幼兒的眼界,并利用這些實物或圖片開展分類、排序、對應、計數等教學活動。

2、加強保育護理,提醒幼兒多喝開水,午睡前為幼兒擦身、灑花露水,讓幼兒體會到在炎炎夏日里,老師的帶來了涼爽、舒適。

三、指導要點:

夏季對兒童而言是個特殊的季節,從某種意義上說,夏季是屬于兒童的。夏季,他們擺脫了衣物的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夏季。他們和大自然最為親近,可以裸著身體在風中、雨中、水中、陽光中、月光中玩耍,他們可以做更多的自己喜歡的活動和游戲,如戲水、玩土、玩沙、玩小蟲;夏季他們還有更多的美味、各種各樣的瓜果和冷飲——夏季真是一個快樂的季節!

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引導兒童成長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夏季生活、活動豐富多彩,充滿情趣,較易為年幼兒童感知與體驗——這正是本主題的立意所在。

主題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幼兒發現、感知夏季和體驗夏季的生活的樂趣。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手段,要有助于幼兒獲得快樂的體驗。教師應該了解的是,幼兒的快樂只有來自活動過程而不僅僅是活動的外在形式(有與認識對象、教師、同伴的積極而充分的互動;來自幼兒自主、自由的探索;來自活動情景的感染等),才是一種真正的快樂。

任何主題教育的目標,都不是僅靠幾個計劃性的教育活動就能實現的,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滲透,本主題教育亦是如此。教育要有主題教育目標的意識,機智地發現、捕捉計劃之外的教育資源,生成教育活動,例如:下雨了。教師可以開發出“看雨”、“聽魚”、“戲魚”和“問雨”等短小、有趣的活動、游戲,相信效果一定會很好。

四、 區域游戲設置:

益智區:1、提供夏季蔬菜、水果等實物供幼兒以物計數。

2、提供水果卡片,玩水果接龍游戲。

美工區:提供油泥,并用團圓、壓、搓等形式制作夏季的水果。

科學區:1、提供玩水材料,讓幼兒自由感知水的特性。

2、提供大小不同的容器:盆、勺、碗、杯、桶以及能吸水的毛巾、海綿等,玩運水游戲。

閱讀區:布置一些關于夏季的書,幼兒互相欣賞并交流。

娃娃家:提供“娃娃”夏季服飾,引導幼兒給娃娃換夏季服裝。

五、告家長書

各位家長:

1、出示家長專欄,向宣傳“預防夏季常見病”的小班世界衛生日教案,要求幼兒在家勤洗澡、勤洗頭,不貪食冷飲,保證幼兒夏日里的身體健康。

篇2

一、組織:

小學決定建立衛生工作管理委員會,組長由擔任,副組長由擔任,組員有。

二、職責:

1、負責領導統籌全園的環境衛生工作,負責劃分各處各班的衛生區域,抽查衛生工作。

2、負責制定全園的衛生工作計劃并負責布置檢查,督促各處各班衛生工作以及評比總結工作。

三、措施:

1、隨著天氣的變化,人類機體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但對于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的幼兒來說,一些細菌、病毒便會趁虛而入,我園本著“預防為主”的健康指導方針,根據本學期氣候及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特擬定本學期衛生保健工作計劃:

一、把好本學期新入園幼兒的體檢關,并且體檢合格后才準入園;做好接種、漏接種登記,對于體弱幼兒建立管理檔案,建立傳染病管理檔案。

二、做好晨檢工作,嚴格按照“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制度;天氣漸涼,為預防秋冬季傳染病的發生,晨檢每天堅持進行口腔噴漱;每天做好帶藥幼兒的帶藥記錄工作,并按時發藥、喂藥,做好幼兒的全天觀察記錄。

三、做好秋冬季節的保暖工作,按時幫幼兒脫、添衣服;做好秋冬季節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工作;做好秋季的消殺、滅蚊工作,消滅傳染病的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杜絕秋季傳染病在園內的發生。

四、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兒心理素質;開展幼兒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安排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動常規并執行。

五、做好每周帶量食譜的制定,并嚴格監督執行;幼兒膳食實行花樣化、多樣化,稀稠答配,根據季節、氣候特點對食譜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定期召開“伙委會”,幼兒食堂不允許有涼拌菜、色素蛋糕、生海鮮食品;對伙食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開展幼兒心理教育,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六、認真貫徹、落實每周一小檢、每月一大檢的衛生檢查制度,杜絕一切衛生死角,做好教室內每天的通風工作,使幼兒有一個干凈、明朗、清爽的生活環境;定期組織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解決,以保證幼兒在園內活動的安全性。

七、對保育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學習,實行以老帶新的工作作風,不斷提高保育員的業務知識,提高^方案范-文庫_為您搜集整理^%服務質量,使全園同心協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八、消毒殺菌工作

1、室內定時紫外線消毒后,及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玩具、毛巾、桌椅、柜子每天用1:200或1:400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或物體表面涂擦消毒。

3、保證毛巾、水杯專人專用,餐具、喝水杯餐餐高溫消毒。

九、家長工作

1、每月向老師和家長開展宣傳衛生保健專欄。

2、建立家園聯系,利用各種方式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幼兒在家情況,也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健康情況,更好為幼兒健康服務。

能見到不同的花開。

6、成立幼兒常見病傳染病衛生領導小組。

四、衛生制度:

篇3

2、安全,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如果我們不遵守,后果很嚴重,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大家想再看到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請大家牢記安全吧!愛惜僅有一次的生命。

3、安全伴我行,平安近距離。

4、安全伴我行,親人免擔心。

5、安全保護著生命的這支蠟燭,使它在燃盡之前不被熄滅。

6、安全保健康,千金及不上。

7、安全常效時時抓,基礎教育別丟下,細抓管理常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它,做好文明人人夸。

8、安全的生活需要人人經營,而不是口中一言。

9、安全牢記心中,走遍天下不憂。

篇4

關鍵詞: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相關惡性事件頻發,食品安全問題已上升至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摻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為保護人類健康,減少食品安全相關事件的發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農科院校陸續開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近年來部分醫學院校也相繼設置了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作為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必修課,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和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銜接學科。因此,如何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是培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掌握醫學背景知識、提高對醫學相關課程興趣的關鍵。本文在對該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內容設置、課時安排、教學方法調查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選擇濰坊醫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共計102名作為調查對象,其中大四畢業班學生(半年實習)48名,在讀學生54名。另外選擇38名代課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進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設置調查。

(二)研究方法

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內容安排、課時安排、授課方法與手段及實踐教學內容安排。其中課程內容設置部分每個條目給出非常有必要、較有必要、一般、沒必要四個選項,并依次賦予分為4、3、2、1,得分越高,認為越有必要開設相關內容。問卷由調查員統一發放,采用自填問卷的形式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

(三)統計方法

采用Epidata3.0軟件建立數據庫,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設置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這門課程共15章內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為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公共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源性疾病及預防、特殊人群營養、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較普遍,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和老師對疾病與健康的關注度大于對食物營養價值的關注。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識不一致的有:在讀學生認同度高于畢業生的有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臨床營養、營養與疾病、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認同度高于在讀學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畢業生認同度高于教師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類食物營養價值、食品污染及預防、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畢業生、教師、在讀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內容必要性的認同見表1。

三類調查對象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內容認同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教師與畢業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教師與在讀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與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0.60。在校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授,教師在課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學生對課程內容認同度與老師最接近,相關系數為0.76。畢業生也經歷了在校學習的過程,但經過在食品、疾控、檢驗等相關行業的實習,接觸和處理了當前社會最新的、最貼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對這門課程的意見和教師、在校學生意見的相關系數為0.65、0.60。

(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時間安排

1.學時安排。本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營養學緒論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2%,營養學基礎學時數為5~6學時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46%,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52%,公共營養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特殊人群營養學時數為4學時的占55.9%,臨床營養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70.6%,營養與疾病學時數3~4學時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預防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2.2%,食品添加劑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1.8%,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學時數為2學時的占57.8%,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預防學時數為4~5學時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學時數為2~3學時的占81.4%,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學時數為3~4學時的占62.7%。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大綱設定理論課程為3時,每部分內容的學時數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見表2。

在食品營養學緒論、營養學基礎、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營養、食品污染及預防、各類食品衛生及管理等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類食物營養價值、公共營養、臨川營養、食品添加劑及管理、食品新技術及衛生問題課、食源性疾病及預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及風險評估幾章內容的學時安排上,教學大綱中安排的學時數少于調查結果,學生要求相應增加。原因可能為這些內容既涉及到營養又涉及到疾病,營養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通過學習,學生可深刻了解本專業和人類健康的關系,提高學習興趣。根據調查結果,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各章節的學時數可進行適當調整,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醫學相關課程的積極性,更好掌握醫學相關知識,加強對社會、人類健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體現醫學院校為背景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優勢,有利于擴寬就業途徑。

2.課程安排。根據本次調查,72%的學生認為《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授課時間應該安排在第3學期,該結果和我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方案一致。寧波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將營養與食品衛生開設在第4學期,第三學期主要學習食品及食品工程相關課程,這與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所依托的學校的性質有關。醫學院校醫學是強項,培養的學生是體現醫學背景,掌握醫學知識和食品檢測技術的寬口徑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強項,培養掌握各種檢測技術、食品研發等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人才。

(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授課方法及手段

70%的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導入法非常適用于這門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維生素C這節內容時,將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圖片及視頻,以及維生素C缺乏時出現的癥狀的圖片、視頻引入課堂內容,利用生活中鮮活的例子講解維生素C的特點,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導致的體征及疾病等內容。把食物與預防疾病緊密聯系起來,既提高了該專業學生對食品相關課程的興趣,也提高了其對醫學相關課程的興趣,有利于體現醫學院校以醫學為背景、預防為背景的專業特色。

本次調查中有3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速度太快,跟不上。這可能與學生剛開始接觸醫學相關內容有關系,可根據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具體內容及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并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重點內容可利用多種教學法優化組合、視頻等教學資源,通過演示視頻、多媒體課件和工業檢驗錄像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通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踐行“浸入式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

調查結果顯示,45%的同學認為可建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網站,把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案、多媒體課件及參考資料等課程資源上傳至網站。這樣可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料與信息,學生有疑問時也可以隨時在網站上留言、提問,以便教師及時解答,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發揮好這門課程的銜接作用。

(四)《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踐教學改革

本次調查的102名學生中有4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傳統的營養學實驗,58%學生認為應開設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實驗技術手段,30%學生認為應多開設案例討論,把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聯系起來。因此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定既要有傳統的營養學實驗,注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和素養的訓練,又要有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現代實驗手段,還應把食品安全問題與人類健康緊密聯系起來。

三、討論

近年來,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增設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其培養方式、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諸多環節雷同化程度高。同一專業的低水平、無差別、重復性建設,一方面造成社會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另一方面極大地加劇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為此地方高校開辦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在特色上做文章。專業特色是保持專業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驅動力。醫學院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必須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資源,加強醫學相關內容的教育,在課程、實驗、實習等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培養既懂食品知識,又懂醫學知識的復合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使學生成為掌握醫學、營養學、衛生學、食品安全學以及食品檢測技術,熟悉GMP、HACCP等國內外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及法規,熟練地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有著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能夠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技術監督局、海關、食品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院等與食品相關單位從事食品質量監控、營養教育與膳食指導工作,也能夠進一步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視神經炎;藥物治療;甲鈷胺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y mecobalamine and vitamin B1 combined with vitamin B12 in the treatment of optic neuritis. Methods A total of 78 optic neuritis patients (99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cobalamine treatment group with 38 cases (47 eyes, treatment group) and vitamin B1 combined with vitamin B12 treatment group with 40 cases (52 eye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other treatment ways as the same. Their clinical effect after 1 month, examination result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and perimetry were take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Optic neuritis; Drug therapy; Mecobalamine

視神經炎發病后可表現為視力急劇下降, 甚至無光感, 通常在發病1~2周時視力損害最嚴重, 但只要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可縮短病程,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大劑量皮質激素沖擊療法顯著提高了視神經炎患者的近期療效, 但不能改善患者遠期視力[1], 故而神經保護劑近年來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視神經炎的治療[2]。為進一步評估甲鈷胺治療視神經炎的臨床療效, 作者選擇維生素B1聯合維生素B12治療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入選視神經炎患者78例(99眼), 其中男37例(45眼), 女41例(54眼);年齡8~72歲, 平均年齡(31.00±25.17)歲, 其中21例為雙眼發病, 就診時間為發病當日至2個月, 平均間隔(11.82±9.46)d;入院時檢測視力無光感者9眼,

1. 2 病例入選標準 參照美國視神經炎研究小組(Optic Neuritis Study Group) 制定的診斷標準[3], 本組患者視神經炎診斷需符合:①伴或不伴眼痛的急性視力下降;②神經纖維束損害相關的視野異常;③至少具備以下兩項之一:相對性瞳孔傳入障礙, 視覺誘發電位異常;④無壓迫性、缺血性、中毒性、遺傳性、代謝性和浸潤性視神經病臨床和實驗室證據;⑤具備不會導致急性視力下降的視網膜疾病和其他眼部、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實驗室證據。

1. 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甲鈷胺500 μg 1次/d肌內注射, 對照組給予維生素B12 (500 mg) 與 維生素B1(100 mg) 聯合治療, 各1次/d肌內注射, 連續治療4周。兩組其他治療方法相同:給予甲基強的松龍1000 mg靜脈滴注3~5 d, 逐漸減少甲基強的松龍劑量并改用地塞米松10 mg靜脈滴注7 d, 隨后改為口服強的松60 mg/d, 再口服50、40、30 mg各3 d, 以后每周減5 mg至停藥, 有病毒感染者給予抗病毒治療, 有細菌感染表現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1. 4 檢查方法

1. 4. 1 VEP檢查 視覺誘發電位(visual evoked protential)檢查采用Nicolet多功能電生理診斷儀(美國), 受檢者保持自然瞳孔, 安靜坐式, 單眼檢測, 檢測時遮蓋對側眼, 分別將記錄電極、參考電極及地電極置于枕骨粗隆上約1.5 cm處、前額正中發際處和耳背隆骨下方處, 以黑白棋盤方格作為視覺刺激, 全視野刺激, 對比度100%, 翻轉頻率為2 Hz, 分析時間250 ms, 平均疊加次數200次, 刺激范圍16°×16°, 觀察P100波形潛伏期和振幅, 每眼至少重復2次獲得一致結果為準, 治療組有45眼行VEP檢查, 對照組有49眼行VEP檢查。

1. 4. 2 視野檢查 采用Humphrey-640全自動視野分析儀(美國)檢查視野, 自動閾值測量, 測試波長580 nm, 中心30°, 視野82點定量測定, 能級15級, 每級2 dB, 刺激光強度0~30 dB, 記錄并分析平均光敏度和缺損值的變化。操作前對患者詳細講解操作方法并進行訓練, 在暗室無干擾環境下固視丟失率、假陽性率及假陰性率均

1. 5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1個月后檢查患者視力并按以下方法判斷臨床療效:①治愈:視力恢復至正常水平;②好轉:視力提高視力表3行以上;③無效:視力提高少于3行或無變化。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

2 結果

2. 1 治療后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1個月后, 治療組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U=2.05, P

2. 2 兩組治療前后VEP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入院時均出現P100波振幅降低、潛伏期延長,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1個月后, 治療組VEP檢查結果優于對照組(P

2. 3 兩組治療前后視野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組41眼出現視野異常, 對照組46眼出現視野異常, 表現為中心暗點或旁中心暗點, 入院時兩組平均光敏度及平均缺損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1個月后, 治療組視野缺損恢復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視神經炎發病機制至今仍然不明, 文獻報道其病因復雜[4-6], 無論是毗鄰視神經的感染病灶或全身各種感染因子, 還是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或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能促發或并發視神經炎, 視神經炎的治療臨床上主要應用糖皮質激素、能量合劑、血管擴張劑、維生素及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近年來國內外報道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治療視神經炎獲得良好效果, 短期大劑量沖擊療法, 能快速減輕視神經炎性反應及水腫, 改變視神經軸索流及血液循環, 增加局部血流量, 進而避免其發生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 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沖擊治療, 不宜時間過長, 否則可能會引起骨質疏松, 嚴重者會導致股骨頭壞死病, 值得臨床注意。

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衍生物, 為活性維生素B12, 是日本衛材公司開發研制用于抗貧血的藥物, 由于甲鈷胺在治療多種周圍神經病變中取得良好療效并對視神經有高度親和力, 越來越受到眼科醫生的重視。艾風榮等[7]研究顯示甲鈷胺可阻止青光眼性視野惡化和促進其視野改善的作用, 研究表明甲鈷胺與非活性維生素B12相比更容易進入神經細胞器中, 促進受損神經恢復。實驗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可能有以下4個方面[8-12]:①促進細胞內核酸、蛋白質的合成, 甲鈷胺向神經細胞內細胞器的轉運性良好, 在由高半胱氨酸合成為蛋氨酸過程中起輔酶作用, 尤其參與由脫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過程, 促進核酸、蛋白質的合成;②促進軸索內轉運和軸索的再生, 可使軸索結構蛋白的輸送正常化, 抑制神經變性;③參與和促進髓鞘的主要成分――髓鞘磷脂合成, 甲鈷胺能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 促進髓鞘的主要結構脂質卵磷脂合成, 從而提高髓鞘的形成, 促進Schwann 氏細胞的代謝, 幫助修復損傷的髓鞘, 其他維生素B12類藥物無此作用;④參與乙酰膽堿的生物合成, 恢復突觸傳遞和腦內乙酰膽堿含量, 甲鈷胺能提高神經纖維的興奮, 從而恢復終端電位的誘發, 并可使神經損傷后神經細胞內降低的乙酰膽堿量正常化。

維生素B1亦可促進神經細胞膜髓鞘磷脂合成, 故在甲鈷胺應用于臨床前, 維生素B12聯合維生素B1被臨床醫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各種周圍神經損傷, 故本研究選擇維生素B12聯合維生素B1作為對照, 結果顯示甲鈷胺治療視神經炎療效明顯優于維生素B12聯合維生素B1, 表明甲鈷胺治療視神經炎有確切的療效。

甲鈷胺肌內注射的副作用主要是皮疹、惡心等癥狀, 本組有1例患者出現皮疹, 可耐受, 未退出研究, 血尿常規和肝功能在治療前后無明顯差異。

總之, 甲鈷胺是治療視神經炎安全有效的藥物, 不良反應輕微、少見, 該藥已列入《國家基本藥物品種目錄》和《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 容易被臨床醫生和患者接受, 該藥用法簡單, 基層醫院均可實施, 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迎春, 樊映川.視神經炎藥物治療新進展.國際眼科雜志, 2010, 10(4):715-717.

[2]Hickman SJ, Dalton CM, Miller DH,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optic neuritis. Lancet, 2002, 360(9349):1953-1962.

[3]Optic Neuritis Study Group. The clinical profile of optic neuritis. Arch Ophthalmol, 1991, 109(12):1673-1678.

[4]韋企平, 張曉君.如何認識我國視神經炎的發病原因.中華眼科雜志, 2009, 45(12):1060-1063.

[5]蔡莉, 王雨生, 胡丹, 等.視神經炎98 例病因學臨床分析.國際眼科雜志, 2007, 7(3):734-735.

[6]張曉君, 王薇, 王虔, 等.視神經炎病因學臨床分析.中華眼底病雜志, 2006, 22(6):367-369.

[7]艾風榮, 李靜貞, 李瑩, 等.口服彌可保前后青光眼視野缺損的比較.眼科新進展, 2001, 21(6):430-432.

[8]Wakakura M, Mashimo K, Oono S, et al.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for evaluating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optic neuritis in Japan. Optic Neuritis Treatment Trial Multicenter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ONMRG). Jpn J Ophthalmol, 1999, 43(2):133-138.

[9]Morani AS, Bodhankar SL. Early co-administration of vitamin E acetate and methylcobalamin improves thermal hyperalgesia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crush injury in rats. Pharmacol Rep, 2010, 62(2):405-409.

[10]Jian-bo L, Cheng-ya W, Jia-wei C, et al. The preventive efficacy of methylcobalamin on rat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fluenced by diabetes via neural IGF-1 levels. Nutr Neurosci, 2010, 13(2):79-86.

[11]Ma J, Li W, Tian R, et al. Ginsenoside Rg1 promot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 model of nerve crush injury. Neurosci Lett, 2010, 478(2):66-71.

篇6

 

一、人員安全職責

(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安全職責

1、直接負責部門的安全管理工作;

2、認真貫徹執行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標準;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責任制,包括班組長職責和員工崗位職責;

4、部門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5、根據部門安全生產情況,組織開展安全技術研究工作,制訂預防和處理方案、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6、配備部門安全管理人員,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7、主持召開部門安全管理專題會議,及時通報部門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有關生產的重大問題;

8、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督促部門員工報告安全生產法規,整改事故隱患和不斷改善安全條件;

9、發生重大事故時,及時組織搶險,并參與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二)員工安全職責

1、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努力完成本職工作;

2、熟悉并掌握企業生產的各種危險化學品的名稱、主要理化性質、危險性、事故的應急處理辦法、滅火方法;

3、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認真檢查,核對下班前的注意事項向接班人交待安全注意事項。接班前必須認真檢查本崗位的設備和安全設施是否完好;

4、杜絕違章操作,嚴格執行工藝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本崗位的工作記錄要清晰、真實、完整;

5、按時巡回檢查、準確分析、判斷和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情況;

6、認真維護保養設備,發現故障,及時消除。正確使用,妥善保管各種防護用品、器具、器材和消防器材;

7、杜絕違章作業,并勸阻或制止他人違章作業。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并向領導報告;

8、發現隱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應及時報告;

9、對本單位和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二、消防部門安全職責

1、負責部門內的易燃易爆危險品安全管理、消防設施管理;

2、根據部門的生產經營特點制定消防工作計劃;

3、經常進行防火宣傳教育,負責對義務消防人員培訓教育,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防火檢查和火災應急救援演習;

4、編制、修訂部門的消防管理制度,并監督執行;

5、負責消防設施、消防器材的購置計劃、配備、檢查、維護和管理;

6、事故發生時,組織消防人員撲滅火災,負責對火災事故的調查、處理、統計和上報工作。

三、財務部門安全職責

1、負責部門營業款及時上繳,做到財務合規,避免財務風險;

2、監督防護用品及職業病防護費用的合理使用。

 

 

 

公司領導簽名:                部門負責人簽名:

 

 

篇7

針對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特點,論述了案例教學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與應用前景,并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該專業中的實施方案,為建立符合專業學位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建議。

關鍵詞:

土木工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案例教學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應不同于學術型研究生,對其培養應更注重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入發展,我國對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需求越來越大,如何制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已成為當前高校研究生教育亟待解決問題。土木工程產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廣和深入,對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與發展戰略。目前,高校培養研究生更注重于理論的學習,缺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出來的研究生與企業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落差[1,2]。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期待的高級專業人才,應在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當前,大部分高校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或教學目標認識還不夠深刻,教師授課也并未區分專業型和學術型研究生教學內容的差異。這種傳統教學方法若得不到根本改革,將會導致“專業型”研究生蛻變為“學術型”研究生中的差生,難以保證對其培養目標的實現[3]。基于以上考慮,引入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和案例庫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以此為契機帶動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

1案例教學在專業型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以往研究生課堂教學主要以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學方法較單一,教學形式也較固定,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也使得對研究生的培養基本等同于本科教育,造成大部分研究生在獨立研究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較缺乏。事實上,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型研究生培養而言,更應偏向實踐和應用,更應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把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其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研究生靈活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單向授課,它需要由教師先給予學生特定案例,學生依據要求反饋出相應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去理解案例時就必然會運用到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研究生經過案例教學的反復訓練,其靈活應用專業知識的技能必能得到提升。

1.2案例教學能夠激發研究生參與實踐的興趣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實踐內容認識不清,對待生產問題不知從何下手。而案例教學給出的案例有較多實際生活背景,且是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中要主動去思考解決方案,當真正面對生產問題時,如果學生知道如何下手找到切入點而不再排斥去解決生產問題時,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對該環節的認同性和參與實踐的興趣。

1.3案例教學能夠引導研究生獨立思考

研究生培養相較于本科生培養最主要的區別在于,研究生需要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學恰好有助于提升這種能力。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問答題,答案沒有固定的模式,每位研究生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解決問題,這樣,每位學生的想法和思考都有合理之處,更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其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1.4案例教學能夠促進研究生進行應用創新

傳統研究生培養中的創新能力多指理論創新,而案例教學會將學生更多地置于現實生產環境中,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必須思考各方面的因素,而核心目標則是找出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可行方案。案例教學會讓學生學會注重方案的可應用性,讓專業型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大方向放在應用創新上,而非理論創新。

1.5案例教學能夠鍛煉研究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與傳統課本習題有很大差異,課本習題往往只考察某個集中的知識點,答案唯一,但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往往由實際工程演化而來,包含很多的信息量,這些信息量中既有學生已經接觸和掌握的知識點,更有學生未學習過的內容。研究生拿到案例后需要了解所有知識點,這必將促使他們在討論前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和整理。

2案例教學在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前景

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培養工作系統而復雜,對于研究生個人而言,我們要求研究生不僅能夠掌握理論,而且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真正提高自身能力;而對于高校,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需要改革創新,切實摸索出一套符合專業學位型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對于“十三五”期間規模宏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更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案例教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應用前景:

1)案例教學能夠豐富教學者實踐經驗,并深化理論。課程案例的編寫,需要教師能夠將實際工程抽象成案例,并引出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及時掌握最新工程前沿和新理論;同時,要求教師能夠深入企業,了解或參與企業在實際工程中碰到的問題,充實教學資源。教師通過案例庫的搜集和建設,深入思考和分析工程實踐中碰到的技術和理論難題,能夠增強自身的科研能力。

2)案例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運用課程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通過案例情景引出問題,體現出工程案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這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凝練自身的觀點,學習相關理論,提升其專業實踐技能。

3)案例教學和案例庫建設有利于校企產學研合作,切實保證理論聯系實際。對企業而言,校企產學研合作有利于其工程技術人員的理論學習和技術交流;對于高校而言校企產學研合作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當前工程實際中碰到的新技術、開發的新產品。

3案例教學法在專業學位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3.1研究目標

案例教學法在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實現應以某門專業課為載體,研究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使用案例教學法的適用性和實施方法、如何建設案例庫、如何使用案例庫、如何將案例庫內容運用于教學中等問題。并最終通過案例教學實施,全面改革教育教學手段,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增強研究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切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2實施方案

1)國內外類似高校相關專業調研研究。擬采用網絡、實地考察等不同的方式,對國內外相關開展案例教學的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的授課方式進行廣泛調研,總結其可以借鑒之處,同時結合我校培養方案改進現有授課模式。

2)案例教學在專業課程實踐中的適應性研究。案例教學法的適應性研究應首先弄清該方法的實質內涵,并充分對比分析其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差異。通過對土木工程學科的特點和案例教學需求的探究,論證其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和適用性。

3)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研究。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應基于研究生培養方案,理清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給出合理而具體的案例教學實施步驟,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交流,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理論知識的實踐背景,理論教學深入淺出,實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鼓勵同學相互交流,集思廣益,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4)案例教學法課程實踐。選取武漢工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高等混凝土結構理論”為教學實施對象,通過親身參與教學,將案例教學理念與方法帶入教學課堂,組織實施,并聽取多方反饋意見,以提高案例教學的實施效果。

5)案例教材與案例庫建設。目前對于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大多學校并未將其與學術型研究生區隔開來,所使用的教材也與學碩相同,這使得教授的知識點過分強調理論性,缺乏實踐性,針對性也不強[4]。在案例教材及案例庫建設過程中應盡可能多的咨詢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或是學校其他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并將這些專家納入到案例的編制體系中去。

4結語

作者擬通過對案例教學和案例庫建設的思考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以此為契機帶動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且案例教學從本質上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案例教學可以作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一個突破口。

作者:周小龍 陳莉 盧海林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湖北商貿學院建筑經濟與工程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梁瀅,于巖.案例教學在工科專業型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24(5):131-134.

[2]張梁,孫長山,孫曉璐.案例教學法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4(22):151-152.

篇8

嚴格按照我園的衛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規工作,衛生程序規范化;在加強幼兒體能活動,增強幼兒的體質的同時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幼兒能主動作好值日生工作;加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安全衛生教育。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幼師安全衛生教育計劃制定相關資料,提供參考,歡迎參閱。

幼師安全衛生教育計劃制定一

一直以來,“健康第一”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近盡情游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因此,我認為健康教育要充分考慮到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無論是進行幼兒健康教育還是試圖改善幼兒的周圍環境、都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否則不僅不能促進健康,而且可能有損健康。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在教育活動中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當成首要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既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綱要》中對幼兒健康發展提出幾點: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

(4)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動作協調、靈活。

這也為我們中班組的健康教育活動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本學期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樹立明確的知道思想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綱要》再三強調讓幼兒主動活動,健康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尊重主體、積極、創造性地活動。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然而日常生活中與之背道而馳的現象卻司空見慣,值得我們反思。因此我們十分注意在幼兒的整日生活中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盡早建立起各種良好的健康行為。

第二設計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途徑

幼兒園健康教育應與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結合,集體教育、小組活動與個別交談相結合。目前,幼兒健康教育實踐中存在著一些誤區,有人認為幼兒健康教育就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衛生習慣培養,對于這些片面的認識我們應該加以注意和防范。我們盡量多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同時我們還重視幼兒園課程的潛在影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健康教育實施中,我們不僅重視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而且應重視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本著幼兒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我園于本學期購置了大量的幼兒可選擇的活動器材,以此來引導、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還培養了幼兒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第三實施適宜的教育方法。

給幼兒自由選擇、討論、合作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鍛煉身體,鍛煉意志。

本學期我們中班組還嚴格按照我園的衛生消毒制度作好常規工作,衛生程序規范化;在加強幼兒體能活動,增強幼兒的體質的同時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幼兒能主動作好值日生工作;加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安全衛生教育,避免了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積極配合保健老師作好各項體檢工作;加強消毒工作,杜絕流行病的發生;所以本學期中班組孩子的身體素質明顯得到提高,生病請假孩子少了,幼兒的出勤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也為其他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幼師安全衛生教育計劃制定二

一、指導思想

指南明確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與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根據指南的精神制訂了以下計劃:

二、大班健康活動總目標

1、生活有規律,會獨立有序地穿脫衣服并折疊好。初步了解身體地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學習簡單的保護方法。

2、認識一些交通標志、安全標志、特殊電話號碼及其作用,學習對付突發意外的事件方法。

3、熱愛并參加體育活動,初步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4、會運用各種運動器械或廢舊材料,開展不同操作形式的鍛煉活動,并能獨立或合作擺放和整理活動材料。

5、能熟練的挺多種口令和信號進行隊列練習;能隨音樂節奏有節奏有精神的做徒手操和輕器械操,動作有力、到位。

三、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措施

1、上好健康教育課: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全面按照"五有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課。每兩周一節健康課。如不和眼睛交朋友、眼睛會做操、走在大街上等

2、在體育方面,1)能走,跑交替300米,快跑30米,步行2公里,連續續跑1分鐘。2)能立定跳遠,雙腳站立從高35CM處往下跳,助跑跨跳50CM。3)能倒身,縮身鉆過50CM高的拱型門,并在墊上前滾翻、側滾翻。

3、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

4、保證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選擇溫度適當的時間段開展戶外活動,也可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幼兒的個體差異,適當減少活動的時間

5、鍛煉幼兒適應生活環境變化的能力,自己調節衣物的穿脫。

6、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功能,了解簡單的保護方法,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7、定期測量幼兒的身高體重,幫助體弱幼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幫助肥胖兒增加鍛煉強度、密度,有效控制體重的增加。

8、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9、保持個人衛生,培養獨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具體安排:

九月份

體育活動:踩高蹺、小小旅行家

生活活動:不和眼鏡交朋友、學習新操《世界真美好》

十月份

體育活動:火眼金睛、

生活活動:眼睛會做操,走在大街上

十一月份

體育活動:烏龜一家

生活活動:保護我的胃和腸

十二月份

體育活動:狐貍和獵狗、小轉移

生活活動:保護皮膚

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過程中,要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群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

衛生習慣,從而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做到“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循序漸進,從而使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幼師安全衛生教育計劃制定三

一、指導思想:

幼兒健康教育是以健康為目標,以衛生科學、體育科學為內容的教育,也是向幼兒進行保護自己身體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教育。

小班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各個組織都柔嫩,其身體素質還相當薄弱;同時,他們又處于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的時期,這有利于幼兒培養發展良好的身體素質。教師為他們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則有利于幼兒形成有益終身的健康行為方式。

二、工作重點:

首先: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可以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范、體育游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其次: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發揮健康教育的各種功能。

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日常生活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例如:怎樣上廁所,就可以隨機進行;又例如: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可通過戶外游戲時進行滲透。體格鍛煉通過早操、體游、運動器材等進行……2、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使其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例如:將健康知識用兒歌形式傳授等……最后: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過程中,要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群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衛生習慣,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在制定本計劃的最后,還要考慮到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才能使幼兒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附具體的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一)體能1、能運用各項基本動作做游戲指定范圍內走和跑;四散走和跑;在直線、曲線上走和跑;雙腳向上跳、投擲、爬行等。

2、基本體操會聽音樂做模仿操;會一個跟一個排隊;會一個跟一個走圈。

3、體育器械的運用及操作會玩滑梯、蕩椅、攀登架等大型體育體育器材;會滾球、傳球;會騎三輪車等。

4、愿意參加兩浴(洗澡。洗頭)5、愿意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及游戲(二)良好生活、衛生習慣1、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會愉快進餐,不挑食,初步培養良好進餐習慣;會主動喝水,初步懂得不吃零食的道理;能按時睡覺、起床、進餐等;不害怕健康檢查和預防接種,生病時愿意接受治療。

2、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會保持身體各部位的清潔衛生、學會盥洗方法;會使用自己的毛巾、杯子;能保持周圍環境清潔、初步知道環保的意義;認識身體器官的名稱及作用,初步了解保護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時間。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案例教學;學生口味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因此,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進行組合,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1: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師出示姚明的身高:2.26米。讓學生初步感知小數。

教師再說出自己的身高:1.653米,質疑:誰高呢?

這時有很多學生會哄堂大笑:簡直不是一個檔次,老師卻說:老師的身高是一個三位小數呀,而姚明的身高只有兩位小數呀。在這里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引出:比較小數應該先看整數部分。

緊接著出示巴特爾的身高2.08米,讓學生比較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當整數部分相同時,要先比較小數部分的十分位。

老師第三次出示圖片:德國大竹竿布拉德利身高2.29米,讓他再和姚明比身高。

最后很容易地得出結論:當整數部分相同了,比較小數部分,先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十分位相同了,再比較百分位……

這樣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較有條理地掌握了新知。

案例2:位置

在教學“前后”時,出示5個小動物賽跑的情景,讓學生對照圖例說說誰在最前(后)面,誰在誰的前面或后面,讓學生明白由于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后對象具有相對性。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想象:如果賽跑繼續進行下去,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課堂現出火爆場面。

生1:小松鼠可能跑在最前面,梅花鹿在小松鼠的后面,小白兔跑在第三。因為梅花鹿認為自己最快,跑在最前面了,所以很驕傲,眼睛向后看,小松鼠跑得最認真,小白兔雖然跑得快,但已汗流滿面,很累了,所以小松鼠最快。

生2:小松鼠與小白兔并列跑在最前面,因為一個是樹上跳,一個是在地上跑。

生3:蝸牛最終會趕上烏龜的,因為蝸牛一點都不覺得累,而烏龜已是氣喘吁吁了,所以烏龜跑在最后面,蝸牛是第四,這樣教學更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案例3:長方體的認識

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棱、頂點的概念。教師:“今天,我請同學們拿來了土豆、小刀,你們一定感到奇怪,數學課上帶這些東西干什么?好,搬來就讓它來幫助我們認識一些數學中的形體概念。”接下來,教師示范切土豆,學生模仿切土豆。(1)垂直切下第一刀;(2)面朝下垂直切下第二刀;(3)側面垂直切下第三刀。每次切完之后,讓學生用手摸一摸,發現了什么,從而引出面、棱、頂點的定義,學生在動手中也掌握了新知。

篇10

1微平臺快速發展的背景

2015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在報告中的新數據展現了中國互聯網絡的迅猛發展,截止2014年底,中國現有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49億,互聯網絡的普及率已經達到47.9%,中國手機網民已經達到5.57億,網名年齡結構方面,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名占比最高,達到31.5%,在網民職業結構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達到23.8%。微平臺方面,中國社科院《2014年新媒體藍皮書》指出,中國的新媒體已進入“微”時代、6億微信用戶、13億微博注冊賬號,新媒體的使用用戶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使用人群多為24歲以下,占比33.7%。

2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安全面臨的問題

2.1虛假信息容易擴散

微平臺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物質構架,這種網絡人際關系不同于現實的人際關系,微平臺突破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資質限制,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信息。微平臺的開放性使得信息傳播呈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形態,在微平臺上,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地發表任何信息。現代網絡技術進步使得微平臺上的信息內容也異常豐富和多樣化,但是大學生辨別能力較弱,不能及時判斷信息的真偽,也造成了虛假信息容易網絡擴散。

2.2個人信息泄露

在網絡世界,大學生主要基于微博和微信等微平臺進行信息分享和社會交往。微博憑借平臺的開放性、技術的低門檻等顯著的特點,短時間內成為大學生使用的重要網絡平臺,但是也是這些特性,大學生很容易將個人隱私曝露出來,被不法份子利用,產生危險。

2.3微平臺背景下產生新的安全問題

1)網絡詐騙

微平臺使用人群逐漸擴大,利用微平臺進行網絡詐騙的惡性事情也日益增多。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財物丟失已經不再完全是入室或者人群密集處被盜,而是越來越多的網絡詐騙事件發生。網絡詐騙花樣繁多,陷阱不斷,大學生使用網絡頻繁,容易遭受詐騙信息的侵擾,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容易被騙。尤其是交友詐騙,假冒親友詐騙,網銀詐騙等詐騙方式都是利用微平臺展開的。

2)組織傳播

快速發展的微平臺也會被組織利用,有些組織利用微平臺的開放性和傳播非法的、迷信的信息。他們冒用各種名義在微平臺上迷信邪說、蒙騙他人,發展成員。大學生離開父母獨自求學,在外讀書求職的階段,往往會感到很多的迷茫和困惑,容易受到組織的欺騙和迷惑。

3)傳銷

傳銷通過誘惑,拉人入會,收取會費,盈利途徑的行為。現在傳銷公司也運用“微信營銷模式”和“微博營銷模式”等新型的網絡傳播媒介進行傳銷,他們采用“90后大學生月賺百萬”等夸張的標題吸引大學生,誘導大學生進行關注,抓住學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特點,拉大學生入會,讓其繼續發展他人,騙取錢財。

3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3.1目前的大學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保障

高校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少制度的保障。學校領導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缺少重視,存在重管理輕教育的氛圍,安全教育并沒有納入課程教育。安全教育組織經常是臨時的,不定期的,教授安全教育的老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往往是照本宣科,沒有精心設計安全教育的教學,使得安全教育也不為學生重視,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2傳統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失去吸引力

以往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組織對安全教育工作文件的學習,利用班會、團隊活動、人防課,學校網站、海報等進行滲透教育,對學生開展預防教育,使得學生了解安全知識和技能,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慢慢失去吸引力,班會、團隊活動,人防課等都具有局限性,持續時間短、內容缺少時效性、信息更新慢,學校網站和海報內容也不夠豐富、沒有互動環節、缺少雙向溝通的功能,傳統的模式使得學生對安全教育活動逐漸失去興趣。

3.3傳統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嚴重落伍

目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大多側重于法制安全,運動安全,飲食安全,出行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基礎的安全教育內容,但對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內容卻涉及很少。隨著現代社會日益增多的安全隱患和危險因素,也沒有針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提出多樣化的解決辦法和策略,使得大學生在面臨各種突況時候,不知道如何解決。

4利用微平臺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

4.1注重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術技能的培養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安全教育模式開辟了新的道路,也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需要相關工作者與時俱進,注重信息技能方面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通過相關內容的系統學習,全面了解微平臺的技術特征,掌握微平臺的維護和管理工作,提升傳播的效果和效率,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平臺,將微平臺的安全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大。

4.2符合學生的需求進行安全教育內容的發送

現有的微博、微信等微平臺上都可以發送文字、語音、視頻和圖片,學校可以開通微博、微信等平臺,考慮到到年輕人的接收心理和接收信息習慣,主題新穎、內容豐富的安全教育信息。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手段,使用年輕人易于接收的表達方式,安全教育內容。針對大家的使用手機的習慣,可以將內容加以簡化,考慮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板塊化推送。

4.3及時更新內容,注重內容的時效性

因為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信息的特殊性,要做到經常更新內容。不能編輯過時的安全事件新聞,這樣會流失讀者,減少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管是安全教育的信息還是安全事件的新聞,都要注重內容的時效性。在開學報到,節假日等特殊時期,可以有財產安全等安全教育內容。也可以針對近期校園內頻發的安全案件,及時進行安全教育。及時更新內容,這樣才能不流失用戶。

4.4利用微平臺的雙向溝通功能加強互動

傳統的安全教育,教師因為采用理論學習,往往變成“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學生與老師之間缺少互動,學生學習參與度低。現在,可以充分發揮微平臺的雙向溝通功能,與大學生積極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解答學生的問題或者給出建議,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發送內容,形成及時有效的“微交流”模式。運用好微平臺,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安全的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