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8 10:18: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訓練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芭蕾基礎訓練—地面訓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舞蹈概念及芭蕾舞有一定的理解
2.掌握勾繃腳、地面壓前腿、地面壓旁腿的動作要領
重點勾繃腳、地面壓前腿、地面壓旁腿
難點掌握勾繃腳、地面壓前腿地面壓旁腿訓練的動作要領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示范法,練習法
1.導入
問:同學們對舞蹈有什么樣子的認識呢?
引發學生回答種種認識和理解,比如圖片、看到過的舞蹈演出等等……
歸納總結——舞蹈是什么?從而引入新課的學習。
2. 新課教授
(1)學習舞蹈,首先要了解舞蹈是什么。
①舞蹈詩一種經過提煉、加工、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表演藝術,、,它是一種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藝術。
舞蹈又分為古典舞、現代舞、民族民間舞和芭蕾舞多種風格。
芭蕾舞是從法語“ballet”音譯過來的,15世紀出現于意大利,成形與法國。鼎盛于俄國;它源于西方的一種宮廷舞蹈,以開、繃、直、立為動作要求,輕、準、穩、美為審美標準,具有一定的程式化。規范化。
②通過芭蕾舞基本功訓練這門課程,我們來進行對芭蕾舞的學習。
學習芭蕾舞,需要學生個人具有一定的軟開度和能力才可以完成應有的動作質量,達到相應動作效果。
所以,我們首先進行地面基礎訓練。
(2)地面基礎訓練
活動部分:壓腳背、壓小胯、壓大胯、開肩、甩肩
地面訓練:①坐姿(勾腳、繃腳)、勾繃腳組合
動作要領:后背立直,雙腿繃直,膝蓋下壓,腳背發力帶動腳背的勾起和繃直。
勾繃腳時膝蓋的繃直狀態要保持住。
②地面壓前腿、地面壓旁腿,雙手三位手
動作要領:在坐姿基礎上上身長長的向前或者旁下壓,向前壓是腹部發力,向旁壓旁腰發力。
雙腿的繃直、后背的挺拔和直立要保持住。
③地面踢前腿、地面踢旁腿
注:全身的收緊繃直狀態保持住。
3、鞏固練習:
學生分小組進行練習,老師進行指導、規范動作;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再次體會動作要求,逐步掌握動作要領。
篇2
賽制改革后的技戰術訓練,要以適應比賽為需要,訓練要有目的和針對性,在安排訓練的同時,要對隊員的心理素質進行有目的訓練,對心理訓練的要求,可以通過特殊的規則和指標的訓練來實踐,使運動員在任何場合環境下,有較穩定心理,飽滿的情緒和自信心,確保比賽中技戰術水平正常發揮,根據一周2場比賽的變化,訓練時間短的特殊條件,因此在安排賽制改革后的訓練,可分3個階段進行,即比賽準備期,比賽期和調整恢復期。
一、比賽準備期
準備期的技戰術訓練,對比賽成敗起決定性作用,競技狀態的高低取決于教練員的水平,好的教練員可以始終把運動員控制在良好的狀態。現代排球競賽,不僅僅是技戰術和體能比賽,而且可以說是心理素質的較量,所以,在此階段,我們每一個教練,就要在平時訓練和日常生活中去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加大意志品質的訓練,使運動員在任何艱難的場合、不同環境中,訓練和提高隊員在比賽中的運動心理能量、建立起在重大比賽中能夠支配、調動協調和自我調控自己心理,克服隊員在重大比賽中存在的精神緊張,反應遲鈍,動作僵硬等心理障礙,并通過心理能力的發展,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技戰術水平和快速多變的反應能力,從而達到我們比賽準備期的目的。
1、身體訓練。身體訓練要以全面身體訓練為主,提高身體機能和器官機能,根據排球比賽要求,重點突出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訓練,提高彈跳耐久力訓練,調動老隊員的積極性,強化老隊員的管理,使老隊員在身體素質方面有所提高和保持。身體訓練老隊員要以量為主,通過長時間大運動量訓練,讓老隊員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充分體能保持在比賽場上,對有一定訓練年限的運動員,要以強負荷、短時間訓練為主,經過一段超強度、超負荷訓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在比賽中有充沛體力。總之,賽前的身體訓練,要根據不同情況、不同訓練年限,安排時間短、質量高、提高快、負荷量適中的訓練。
2、技戰術訓練。前期的訓練,要以持久的訓練為主,解決弱點為付。因訓練時間有限,比賽時間緊的情況下,較仔細訓練每一項技術和戰術,解決全隊每一個隊員所存在的薄弱環節,這樣的訓練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而且有可能事與愿違,反而起到相反效果。因此,我們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去訓練那些在比賽中比較實用,見效快的技戰術。練特長、練絕招形成全隊行之有效的攻防體系。
二、比賽期的訓練安排與體會
主客場雙循環體制,對中國排球競賽工作來說是一次改革,必定給訓練工作帶來新的課題。我們制定訓練計劃的指導思想是:“以賽帶練,以練促賽,賽練結合”。在具體訓練計劃的安排上強調以下四個方面。
1、科學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保證訓練需要。在整個聯賽期間,我們每周訓練的時數保證在20―24小時之間(不含比賽時間),充分的、合理的安排技術訓練,戰術訓練與身體能力的訓練。
2、狠抓訓練質量與對抗強度。這是訓練工作的核心與根本,我們在安排訓練中,在既定目標任務明確的前提下,不走形式,不走過場,并且強調國家隊隊員、老隊員帶頭訓練,提高每堂課、每項、每球的訓練質量。
3、抓好針對比賽對手的模擬訓練。在參加全國排球聯賽的七個對手中,實力不一,特點各異,各有所長,要想在比賽中做到有的放矢,必須進行有目的的針對訓練。通過錄像資料、圖像分析、對人對位的分析、研究與訓練,對我們指導賽中的訓練與比賽起到較大促進和鞭策。
篇3
[關鍵詞]公安教育;公安院校;教育訓練;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18-0109-02
要實現公安工作的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培養大批適應公安工作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公安專門人才,在公安工作的發展戰略中始終處于重要地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公安教育訓練要堅持政治建警、科教強警的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實際需要,按照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專門人才的要求,不斷創新公安教育訓練體制和機制,努力提高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構建起具有中國公安特色的教育訓練體系,為新世紀、新階段的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1 明確公安教育訓練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1.1 加強公安民警在職訓練,逐步實現地方公安院校的升級從當前國家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實踐的迫切要求來看,對于一支擁有近200萬名公安民警的隊伍來說,充分整合現有教育訓練資源,實現公安教育訓練重心的轉移,重點突出公安民警的在職訓練,勢在必行。為此,一是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承擔公安民警的職前學歷教育。在進一步暢通渠道的基礎上,發揮社會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上“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優勢和辦學上的規模效應,使之成為今后公安機關招募新警的主渠道,以此降低公安教育訓練在公安民警職前學歷教育上的投入和成本,使現有的公安教育訓練資源投入到公安民警的在職訓練上。二是要在完成專科層次公安學校轉制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地方公安院校辦學重心向在職公安民警訓練的轉移。在公安部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下,根據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在保持本科學歷規格的基礎上,分步驟、有計劃地壓縮和停止各地公安院校的職前學歷教育招生,逐步將各地公安院校轉制為在職公安民警訓練中心。三是要繼續堅持在職公安民警成人學歷教育。利用各地公安院校的學歷規格,繼續保留和爭取地方國民教育經費保障,繼續開展在職公安民警的成人本科學歷教育。
1.2 突出公安特色,構筑公安高等學歷教育“高地”
公安學歷教育是公安教育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公安教育區別于國外的優勢所在。而且,對于一支擁有近200萬名公安民警的隊伍來說,確實需要有自己的學歷教育體系和科研力量。公安學歷教育的發展要體現“高、精、尖”。所謂“高”,就是要進一步提高辦學層次,立足本科學歷教育,發展雙學位和碩士、博士等學歷教育;所謂“精”,就是要以部屬本科院校為龍頭,在全國范圍內有重點地扶持建立若干所具有專業特色的公安本科院校,合理布局,整合資源,發揮規模效應,輻射周邊省份;所謂“尖”,就是要以教學為依托,會聚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加強公安科研,抓好學科建設,發揮理論庫和思想庫的作用,不斷創新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安理論,服務公安工作實踐。
2 改革和強化在職公安民警訓練
長期以來,由于有些地方的公安機關還存在“只用警,不育警;重使用,輕培訓”的思想,嚴重妨礙著在職公安民警教育培訓工作的落實。因此,不僅要著力解決在職公安民警教育培訓中所存在的問題,而且務必要盡快提高對在職公安民警教育培訓的認識,把加強在職公安民警教育培訓作為提高在職公安民警業務素質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好。要緊緊圍繞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實際,大力加強在職公安民警訓練,全面提高公安民警的業務素質和實戰本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健全和完善公安民警在職訓練體系
應按照統一規劃、分級管理的原則,健全和加強公安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地(市)公安處(局)三級教育訓練行政管理機構,加強對公安教育訓練的組織、領導和規劃、實施。加強公安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地(市)公安處(局)三級在職公安民警訓練中心、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縣級公安機關建立在職公安民警訓練基地,逐步形成完整的在職公安民警訓練網絡。
2.2 實行分類分級訓練
根據我國公安機關的實際情況,可以考慮實行初任訓練、晉升訓練、專業訓練的分類分級訓練,以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初任訓練以地方普通院校畢業生、干部為主,突出公安業務基礎知識、公安民警素質養成以及警務技能和體能訓練;晉升訓練以公安民警逐級警銜晉升訓練為主,可以按照治安、偵查、派出所、交巡警以及綜合等警種劃分類別,突出與在職崗位相關的法律法規、公安業務知識以及警務技能和體能訓練;專業訓練以各警種專門訓練為主,突出專業技能訓練,將各警種的相關訓練任務交由各級在職公安民警訓練中心、基地統一組織實施。各級公安教育訓練中心、基地承擔不同層次和級別的在職公安民警訓練任務。
2.3 規范在職公安民警訓練內容
可以考慮按照分類分級訓練的不同要求,組織教育專家和業務骨干,抓緊制定緊密結合警務實踐需求的初任訓練、分警種專業訓練、二級警監以下警官逐級晉升訓練以及警務技能戰術訓練大綱、教材和教學規范,實施規范教學和考試、考核,切實提高訓練的水平和質量。
2.4 推行教官制
應抓緊建設一支結構合理、來自于實戰部門的有一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官隊伍,定期輪流執教。教官的構成,一方面可以從原從事公安學歷教育的教師中選聘,另一方面可以從業務實戰部門中挑選業務骨干,充實教官隊伍。
2.5 改進教學方法
力爭實現以教為主到以練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到以技能訓練為主的轉變,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戰演練以及互動式的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6 推廣輪訓輪值的訓練模式
在大中城市的在職公安民警訓練中,可以考慮推廣輪訓輪值的訓練模式,即組織年齡在35歲以下、警銜在二級警司以下達到晉升條件的刑警、交警、巡警和治安警、派出所民警參加以提高警務實戰技能、增強體能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全封閉式集訓,并作為一支機動力量參加處突防暴、突擊整治和值班備勤,實現訓練與實戰的緊密結合。
3 公安院校要注重培養綜合性人才
3.1 從專業設置、課程開設上體現素質教育
目前,我國公安院校中已經設置了刑偵、經偵、治安、涉外警務、禁毒、刑事技術等多個專業,每一個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包括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等30多門。公安院校可以考慮改變目前專業分得過細、課程設置繁雜的狀況,這也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要。應逐步精簡課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增強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2 課堂講授、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并重
目前我國的公安教育,不論是學歷教育,還是在職短期培訓,都是課堂講授多,技能訓練少,與國外警察教育訓練的課堂講授和技能訓練約1∶1的比例相差甚遠。建議實行1/3時間講授、1/3時間實踐技能訓練、1/3時間社會實踐的“三三制”教學原則,如法律、偵查、查緝戰術、警體技能(包括射擊、駕駛、擒敵自衛、緝查犯罪嫌疑人等)、管理、寫作等多門課程內容的案例分析、實戰訓練,比分門別類的理論教學更能收到提高技能和素質的效果。
3.3 增加公安院校有實戰經驗的教師的比重
我國公安院校的教師90%以上都沒有在公安實戰部門長時間工作過,有深厚工作經驗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目前實行的掛職鍛煉時間短,收不到實效。而國外的警察學校則不同,以法國的圣西爾高級警察學校為例,35名教師中,多數曾在警察局工作過。為此,第一,明確規定專業教師一定要有實戰經歷,定期到實戰部門掛職鍛煉,非專業教師也要經常到基層調研,相關管理部門要對實習教師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定,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依據之一,以確保教師實習的效果;第二,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外深造,學習、借鑒國際警察教育培訓的內容、方式和方法。雖然我國現階段還不能完全采用國際上通行的專門職業教育培訓的方法,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國家經濟形勢和國民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國的公安工作也在不斷與國際融合,我們還需要不斷汲取國外先進的教育方法,為我國公安民警素質教育所用。
3.4 充分發揮“實習(訓)基地”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
當前,許多公安院校都已建立了教學“實習(訓)基地”。這些基地的建立,為學生的實習、見習,專業教師的掛職鍛煉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這些實習(訓)基地的客座教師還可以到學校來通過開設講座、參與授課等方式使學生加深對公安實戰工作的認識與理解。公安院校應充分利用與發揮實習(訓)基地的現有資源,不僅僅是安排學生、教師去參與實踐工作,也可以安排某些專業課程到這些實習(訓)基地去進行,甚至是某些公安基礎理論課也可以采取同樣的方法。通過這種授課方式可以達到純粹的課堂授課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也會更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此外,實踐中還可以利用實習(訓)基地的技術裝備對學生開展實訓教學,這樣既可以緩解公安院校教學經費、教學設備短缺的問題,還實現了資源共享,是一個雙贏互利的好方法。
對于推進公安隊伍的正規化、職業化建設來說,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對提高公安隊伍整體素質和戰斗力具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一定要把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置于公安事業發展大局的首位來謀劃,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把握,置于促進公安隊伍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擺布。通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整體水平,并實現全面提高公安隊伍整體素質和戰斗力的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公安院校 警察體育 教育訓練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16
Research on Police College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Take Jiangxi Police College as an example
LUO Weidong, YUAN Zhiliang
Abstract Police PE in Police College is a physic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police an important subject,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police education reform and enforcement to combat the need for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teaching content-based, innovative teaching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the police team and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romoting polic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raining of polic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raining of police and law enforcement combat police force, pushing the police sports science training theory and methods developmen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Key words public college;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novation
警察體育由于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指向的不同。警察體育是研究警察的身體和精神如何適應職業和執法環境的需要,通過科學的有針對性的身體訓練最大限度發揮機體機能,提高公安隊伍執法戰斗力的學科。警察體育和軍事體育一樣,其組織實施不同于普通的體育活動是以自愿為原則,而是一種強制性的訓練活動。①
我省公安機關自2014年9月開始實行全省公安民警警務實戰技能訓練考核(考核1000米、俯臥撐、設計、警械使用等)活動以來,到今年9月份已經考核了10期6000多人次,省廳這項考核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和教育訓練部門的高度重視,有效地促進了全省公安民警的體質健康和技戰術水平的提高。但我們在考核中也發現公安民警體能素質和技戰術水平與公安隊伍面對的日益艱巨和錯綜復雜的治安形勢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公安院校警體教育訓練部門也面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加強警察體育學科建設所提出的新要求。進行警體教育訓練工作改革創新的研究,有利于公安學科的豐富和發展,有利于建設一支我省高水平的警察體育教育訓練隊伍,有利于推動警察體育科學訓練理論與方法的發展,更好地為公安工作服務,有利于警察自覺進行身體鍛煉和掌握警察技能,提升警察戰斗力。②
1 警察體育學科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
篇5
培訓部教師崗位練兵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適應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深化師德教育,強化教師基本理論素質、學科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等教師崗位的訓練,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
二、大練兵目標
(一)深入開展現代教育理論和課程改革理念的學習、實踐和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基本理論素質和運用先進教育理論和課程改革理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
(二)組織開展教師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全面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評比競賽活動,強化業務素質。
三、大練兵內容和形式
(一)學習教育理論大練兵。
開展教育法規、先進教育理論讀書活動,學校自行規定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
(二)教學技能大練兵。
組織教師苦練教學基本功、掌握教學基本技能、熟悉教學基本規范,重點抓好學科技能的崗位訓練。
(三)課堂教學大練兵。
圍繞課堂教學的創新性和有效性,開展課堂教學創新活動,突顯“聚焦有效教學,構建生命課堂”的思想,通過教學開放周或教學開放日等形式,展示、交流課堂教學創新的經驗成果,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效率。
四、大練兵考核評比
(一)考核
為推動大練兵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各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崗位練兵的考核,把教師參加大練兵活動的情況及表現要列入教師年度考核。
(二)評比展示
為提高教師崗位大練兵的實效,展示大練兵的成果,各學校要組織大練兵的專項評比、展示和競賽活動。
五、活動階段及時間安排
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分為組織動員、教師練兵、評比競賽、總結表彰等四個階段,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一)3月-4月,宣傳動員階段;
(二)4月-10月,教師練兵階段;
(三)10月-11月,評比競賽階段;
(四)12月—1月,總結表彰階段。
六、工作要求
(一)中小學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是我市教育局和市教育研究院的指示精神,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各學校領導要統一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切實加強對活動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大練兵活動全面開展、扎實有效。
(二)業務部門要積極配合行政部門參與組織和指導,提供專業支持。各學校要結合教學實際,認真制定活動的具體方案,做好宣傳發動和組織工作,做到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全員提高。廣大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大練兵活動,立足教學崗位,增素質、強技能、樹形象。
(三)教師崗位大練兵重在練兵。各學校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教師的崗位訓練上,要分階段、分層次、分對象地開展訓練,并在教師扎實練兵的基礎上,組織各項評比、競賽活動,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大練兵要形式多樣,切合教師和教育教學實際。
篇6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聽力教學 案例研究
近些年來,案例式的情境教育開始在很多中小學的課堂教育上逐漸推行開來,我認為情境教育大致是符合中小學生的心智特點的,就像動畫片往往比科教片更受小朋友們的歡迎。現在,我們以近期的一堂案例式初中聽力教學為例,來談一下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有效訓練案例探究。
1. 案例背景
中秋佳節剛過,相信很多學生在休假期間都和自己的親友出去游玩并品嘗了各種類型的美食,這次聽力課,我們討論的重點就是:During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staurants that you went to, describing it and explaining why you like it.
通過這些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會說是會聽的前提,沒有人會聽不懂自己所說的東西,反之,如果連自己都說不出的話就很難保證能聽懂別人所說的,而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口語好的學生往往在聽力方面的表現也都很優秀。所以,在正式進行聽力練習之前,我們首先讓學生們三到五人組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來談一談自己在中秋節期間去過的那些餐廳,討論主要集中于餐廳的環境、服務以及菜品等三個方面,小組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可以推選至少一位小組代表出來發言,最后由教師們對學生們的發言進行總結,并在同一種類型的餐廳中挑選出一個案例進行提煉并列出所涉及的典型詞匯,如:western restaurant, steak, pizza, hotpot, spicy, barbecue, nutritious等,這樣有重點和情境背景的單詞記憶遠勝于漫無目的的背誦英漢詞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擴大詞匯量,更是可以為接下來的聽力練習進行鋪墊,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至于太突兀,也讓學生們更加地有自信,改變很多學生一聽聽力就緊張、冒冷汗的局面。
2. 案例描述
我們在具體進行聽力訓練、在傾聽一個案例的過程中,我認為教會學生抓住主要信息、并分辨描述者的態度和語氣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這個過程基本上可以分三遍完成,很多教師都習慣于一次性播放完一整套的聽力材料,然后讓學生填出答案并給出正確答案,最后讓學生們對一下答案就結束了,我認為這種方式除了讓學生們陷入疲憊的題海戰術外其他的收效實在是微乎其微。對于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尤其是典型的案例,不能馬馬虎虎地一聽而過,這就要求我們至少應該將每個案例聽三遍以上并對其進行認真的分析。
第一遍:抓住主要信息。例如 time, place, food, environment, the types of restaurants, the topics are discussed。在第一遍進行案例傾聽的過程中,不要求學生們可以聽懂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單詞,但是重要的信息一定要掌握,第一遍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們抓住案例的大綱并速記下所涉及的單詞,在聽完第一遍案例描述后可以讓學生們大致分享一下自己所聽到的故事的主要內容,并羅列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關鍵詞匯。
第二遍:傾聽作者語氣并分析其立場。其實任何一句話都可以從不同程度上反應出說話者的態度和立場,聽話的人要學會分析說話人的態度和立場,傾聽說話人的弦外之音。如果傾聽著整體語氣和態度分析錯誤的話,那么對案例的理解肯定是不正確的。同樣一句話,往往有很多種的表達方式,而這些表達方式所傳輸出來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第二遍的傾聽要讓學生們把側重點放在說話人的語氣和表達方式上。
第三遍:整體傾聽,著重聽認為較模糊的內容。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填出了正確的答案就算圓滿了,對很多聽得模棱兩可的內容一帶而過,不是特別重視,以至于下次類似的情況出現了之后還是無法聽懂,這樣做十分錯誤的,往往那些讀得較為模糊的內容才能真正考驗出一個人的聽力水準。考試只需選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遇到真正的交流,很可能一個單詞聽不懂都沒法順利地交流下去。所以越是模糊不清的內容越是要反復聽一直到聽準確、聽明白為止,堅持下去就會發現自己的聽力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3. 案例反思
在進行完每一個案例之后,教師可以進行一個大概的總結,但是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教師應該讓自己的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并以筆記的形式對其進行記錄以方便日后的查看,這對聽力水平的鞏固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聽一個忘一個的話,總體收效必然不顯著。
聽力不是個孤零零的存在,作為一位優秀的英語教師一定要學會用背景案例的方式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以求能在聽得過程中得到聽、說、讀、寫多方面的發展。
篇7
一、存在問題
1、個別領導認識不足,缺乏應急救援意識。個別領導的危機意識不強,未能嚴格落實行政和部門首長負責制,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制。個別地方、部門和單位還沒有制定預案,地方預案沒有形成體系,上下脫節、不對應,企業預案與政府和部門預案不銜接,有的應急處置機構和隊伍也比較分散,存在多頭指揮、功能單一、缺乏統籌的弊端,應對重、特大事故能力差。
2、預案不規范,可操作性不強。有的單位或部門在應急救援問題上草率應付,責任心不強,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不規范、不完整或過于原則化,可操作性不強。有的雖然也制定了一整套事故應急預案,但只是掛在墻上或緊鎖柜中,除了制定人知道內容之外,再也無人問津,更沒有組織學習,使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了“聾子的耳朵”,失去了實際作用。
3、人員配備差,安全投入不足。有的雖然已經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但尚未建立應急救援隊伍,或雖然建立應急救援隊伍,但應急救援人員素質低,思想不穩定,作風不過硬,業務不熟悉,或救援技術裝備水平較低,個體防護不足,難以適應應急救援特別是事故搶險救援的需要。
4、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培訓,應急能力差。比較普遍的狀況就是許多單位的從業人員應急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沒有很好的對相關的應急預案進行宣傳、教育和演練,其識災、防災和自救能力較差,對預案內容不熟悉,對預案也未檢驗,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并且也沒有對預案進行及時修改。一旦發生生產事故,連自救能力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要配合專業救援人員共同抗災。
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問題,在一些重特大事故救援中,不但影響了救援效果,而且還擴大和次生了事故。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1-8月全國發生了25起因企業應急管理水平低、應急人員素質低、應急裝備水平低、指揮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的事故,導致95人死亡。這25起事故,原本只有41人遇險,但由于上述原因和施救不當,造成54名參加救援人員犧牲。
二、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這種問題,必須綜合治理、辯證施治,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普及事故災難預防救助知識,增強公民的自我保護能力。應急管理機構要加強應急預案和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和自救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組織編制科普讀本、影像資料、典型案例分析和舉辦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宣傳欄等多種媒體,宣傳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應急處置程序,普及事故災難預防、避險、報警、自救、互救等知識。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險源周邊的人群,要讓他們了解潛在危險的性質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識,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及備用疏散路線,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救援工作的有關要求,提高公眾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如重慶開縣2003年“12?23”井噴事故,由于沒有事故預案,事故發生后沒有及時同地方政府銜接,老百姓又不了解事故的危害性,結果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06年3月25日,井噴事故發生在同一地點、兩口事故井相距不到10米、時間僅隔了兩年多。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故,有了第一次教訓,企業已制定并完善了井噴事故應急預案,國家安監總局和重慶市主要領導、中石油主要領導親臨指導,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經過7天的反復搶險施工,中石油“3?25”天然氣井漏事故終于“堵漏壓井”成功。4月1日,1萬多名疏散的群眾開始陸續回家,未造成人員傷亡。這充分說明對預案的宣傳非常重要,尤其是化工企業的預案不要關起門來自己搞,還要搞好對外宣傳,應該讓周邊群眾知道的一定要公開。
2、強化培訓,提高相關人員應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重視對應急管理人員尤其是救援指揮人員的培訓。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根據危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結果,確定最佳的應急策略,慎密周全,翔實具體,將可預見的危險和漏洞都解決和處理好,使預案更加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這要求應急管理機構要加強對應急培訓工作的組織和指導,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使預案編制者不僅具備全面的風險管理知識,而且掌握預案的制定方法;讓救援指揮人員對預案的掌握理解、現場指揮和綜合協調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將地方和部門各級領導干部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教育培訓內容,使其切實掌握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應急響應的程序和各個崗位的職責。其次要強化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基礎訓練。應急管理機構經常開展專業救援隊伍訓練,保證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體能、戰斗意志和作風,明確各自的職責,熟悉潛在危險的性質、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領,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和通訊裝備的使用,運用各種專業技術,提高現場救援應變能力和救援水平。再次要分級分類開展應急培訓工作。生產經營單位應將與本單位相關的應急知識融入新員工的“三級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中,保證相關的管理人員、職工熟悉和掌握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程序、任務和措施,一旦事故發生,知道誰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應急人員能馬上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提高執行應急預案的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特別要強化對重點、高危行業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讓企業員工了解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學會自救和互救。
3、應急管理工作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應急管理工作必須“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各級政府要依法組織制定和完善各專業性、地方性和區域性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并在規定范圍內予以實施,建立應急救援體系,加大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救援器械裝備的配備,搞好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加強日常隱患排查和事故預防,事故災難發生時,依托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在第一時間里組織開展有效救援。生產經營單位也要根據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事故應急預案,并報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備案。同時,不能忽視社區應急救援建設,它也是國家應急救援體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有關部門通過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人員統計表明,95%以上幸免于難的人不是靠專業隊伍救援出來的,而是靠鄰居施救或自救逃生的,由此看出,出現突發事故的第一時間,最能發揮作用的還是社區居民。
4、建立完善預案演練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預案制定的是否可行要靠實踐去檢驗,而實踐最好的方法是預案演練。應急預案的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預案演練可在事故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應急資源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檢驗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有利于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所以,演練一定要著眼于實戰,符合實際,演練一次發現一次,經過演練評估,不斷修訂、補充和完善預案。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裝置、人員、生產條件等也是如此,隨著它們的變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隨時重新修訂,有的企業經常忽視這一點,制定一次預案便一勞永逸,再也不完善不補充,發現的問題也不修改,久而久之應急預案便成了一堆廢紙。許多事故教訓也表明,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落實的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反之就將受到它的懲罰。
篇8
關鍵詞:關聯案例;循序漸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070-02
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普及和應用,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也成為了各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須課。如何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產生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興趣,從而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算法和上機調試方法,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們在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使用關聯案例循序漸進的方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程序設計的基本功訓練,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關聯案例循序漸進方法簡介
在教學中,選擇前后相互呼應的例子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將初始程序編寫出來;其次,帶領學生思考限制條件,引入條件語句使得程序更加完善,進而通過引入循環的概念使得計算可以反復進行;接著再討論循環的優化;最后,寫出一個高效率的程序。使用關聯案例循序漸進方法,使得學生了解程序編寫過程實際上是思維或解題步驟不斷完善的過程,了解程序設計中的賦值、條件和循環等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從一個簡單的程序入手,然后對程序逐步改進,添加條件和循環,并對其進行優化,這個步驟是一環扣一環,逐步完成的。這樣,很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也容易接受。
二、關聯案例的選擇
例1.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問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如下:s=■,其中l=■,a、b、c分別為三角形的三條邊。第一次編寫的程序如下:int main( ){double a,b,c,l,s;cin>>a>>b>>c;l=(a+b+c)/2.0;s=sqrt(l*(l-a)*(l-b)*(l-c));coutc;if(a+b>c &&a+c>b&&b+c>a){l=(a+b+c)/2.0;s=sqrt(l*(l-a)*(l-b)*(l-c));coutb&&b+c>a){l=(a+b+c)/2.0;s=sqrt(l*(l-a)*(l-b)*(l-c));cout
三、循序漸進的講解多重循環優化
例2.百錢買百雞問題: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百錢買百雞,問雞翁、母、雛各幾只?這是一個不定方程的求解問題,采用多重循環枚舉法來解決,程序如下:int main( ){int a,b,c;//a為雞翁數,b為雞母數,c為雞雛數for(a=1;a
"a="
b
四、舉一反三課后作業的布置
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也要貫徹舉一反三的方法,對于類似的題目設計也是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分組進行,例如:作業1:求出從1加到n的和。作業2:求出1到n之間的所有奇數和。作業3:求出1到n之間所有的素數和。作業1在課堂上先講一遍,作為作業的目的為了讓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因此相對簡單。作業2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在作業1程序的循環體中加上if語句,二是通過改變循環步長來完成。作業3的最難,需要在循環體中判斷該數是否是素數,但套用作業1或作業2的框架。這組作業由淺入深,學生可以在前一題目的基礎上舉一反三,作一點變化即可完成。讓學生既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學好程序設計課程的信心。
與程序設計課程傳統授課方式相比,采用關聯案例由淺入深逐步引導,通過引入新約束條件,逐步對程序進行優化,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設計思想。通過調查統計,這種方法被90%以上的學生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周克蘭.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0,(16):110-113.
篇9
論文摘要:首先分析了《供應鏈管理》開展實訓實踐教學的必要性,針對我院《供應鏈管理》目前采用供應鏈模擬軟件和企業參觀實訓的存在的問題,設計了比較可行的以比賽為主的實訓實踐教學方案。
本文將對《供應鏈管理》展開校內實訓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開展供應鏈管理實訓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現在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說明了供應鏈管理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要從高校的培養開始,但在高校的供應鏈管理教學中,多數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教學少之又少。所以,開展實訓教學是教之所然,原因如下。
1.1 《供應鏈管理》實訓教學可以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供應鏈是物流的高級形態,所謂供應鏈,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網鏈結構模式。應用實踐實訓進行教學,使學生能應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無縫連接”。
1.2 高校本身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2005年1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在經管類應用型本科教學體系中,實訓實踐教學是學生認知社會,熟悉職場環境,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以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滿足學生具有完整、系統的從業能力的要求。其次,通過實訓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獨立科研、個別調研、創造力訓練等能力。另外,在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學生還可以通過實踐教學鍛煉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抗挫折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因此,科學構建經管類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已成為許多經管類院校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供應鏈管理》的教學是相關專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它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整體的培養質量。
1.3 《供應鏈管理》這門學科本身性質決定需要實踐教學
供應鏈管理課程的特殊性,在于其所描述的理論知識和構架,就是去了企業也難以看清它的全部面貌。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手段及新的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不斷應用,供應鏈課程內容更新變化速度加快,理論教學又往往滯后于實際發展,造成了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有所脫節,用實踐教學帶動理論教學是供應鏈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勢,所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能接觸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術手段及管理方法,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這也是應用型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2 我院《供應鏈管理》實訓教學問題分析
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在本課程的實訓教學中,主要以模擬軟件操作和企業參觀學習的方式為主,兩種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2.1 模擬軟件實訓教學存在的局限
目前的供應鏈管理模擬軟件主要從“供應鏈計劃(SCP)”和“供應鏈執行(SCE)”的角度去考慮,通過“操作層”、“決策層”和“供應鏈電子商務層”這一框架以及各種企業經營思想來模擬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基本流程。在運用供應鏈管理模擬軟件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每組5-6人,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現場模擬,這樣的實踐教學,一方面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較好的將專業理論知識和現實工作聯系起來,每個角色利用自己跟自己進行交易的方式進行操作,這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2.1.1 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幅度較小
由于我國供應鏈發展水平較低,供應鏈系統中存在許多不科學、不完善的部分,在學生模擬操作過程中,模擬問題與現實問題有些差異,使得角色只能按照軟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去完成,或多或少的降低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除了模擬某公司的業務流程外,實際上也是熟悉該軟件的整個操作過程,所謂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其實質就是操作軟件的能力,沒從根本上解決動手能力的問題。
2.1.2 軟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模擬軟件對硬件要求一般都比較高,使軟件在運行過程中速度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由于軟件本身的缺陷,出現基本資料不能保存的現象,而有些地方卻是不能寫入,這樣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2.2 企業參觀學習的教學問題分析
另外一種較常見實訓教學方式,就是到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學習,其形式要么是課程老師聯系實訓單位,要么是學校有固定實踐實習基地。無論何種方式,都擺脫不了“參觀”的窠臼。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參觀實習不能給企業帶來相應的效益,反而還會給企業添加不少麻煩,所以到企業的實踐實習,特別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實踐實習活動,學生沒有固定的崗位,最終演變成企業某位主管人員的講座形式、參觀車間和簡單介紹。這樣既達不到供應鏈管理實踐學習目的,又不能很好的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居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針對《供應鏈管理》課程,設計了如下方案。
3 《供應鏈管理》實訓實踐教學方案設計
3.1 比賽物品采購
此項目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比賽確實需要物品,都要花時間去購買。另一方面,把這個任務給學生去做,正好可以鍛煉他們對采購的理解。比賽用的物品是雞蛋,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計算好物品數量,給每組學生一些現金,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先回到指定地點和物品保質保量的為勝者。同時,可以設計一些關于采購策略的問題,等全部小組回來后,進行討論和交流,找出自己的優缺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鍛煉。比賽名次排在后面的小組其成員將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具體淘汰對象由成員自己決定。
3.2 擴展型啤酒游戲設計
此項目的思想來源于著名的啤酒游戲,故稱其為擴展型啤酒游戲。比賽規則是將上一輪沒被淘汰的成員重新分組,比賽在各個小組中進行,為了讓全部同學都參與到比賽中來,同時也將被淘汰的學生重新隨機分到相應的小組,主要充當后勤和協助小組成員的角色。供應鏈模型可以用圖1來說明。模型中,將學生分成了10個小組,其中市場部分4個組,配送中心和生產商都分別為3個組;在生產商和配送中心之間、配送中心和市場之間,都會有多條路徑可以選擇,學生在運輸產品過程中可以根據相關知識進行選擇最優路徑。在比賽過程中,為了展示自己的優點,每個小組先將自己的經營目標寫出來,形成文件,以備下游企業選擇供應商的時候作參考。比賽可以在一個大操場進行,市場組的同學根據手中的地圖,到校園角落尋找預先存放好的訂單,并回答訂單上的問題,將其要求的數量和地點等信息送到市場,市場將訂單信息傳送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根據自己的策略再將訂單信息傳送給生產商,生產商根據要求將散裝的雞蛋經過優化的路徑運輸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揀和包裝,通過最短路徑搬運到市場。在整個過程中,下游企業角色第一次訂單都有選擇選擇供應商的過程,而上游企業都有選擇最優路徑的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以盈利的多少為依據對小組進行排序。
3.3 供應鏈知識競賽
經過上面各環節的比賽,將沒被淘汰的學生分成兩個組展開問題搶答,被淘汰的同學作為他們的拉拉隊和親友團。問題主要設計供應鏈各方面的問題,比如供應鏈的發展、供應鏈的核心理論以及供應鏈的前沿問題等,當然還可以涉及其他基本常識的問題,以考察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
3.4 兩人循環搬運
在幾個環節的比拼中,最終淘汰留下的兩位同學,通過連續搬運貨物來決定勝負,基本模型如圖2所示,模型中,甲乙雙方的搬運路徑都設置了一定的障礙。比賽開始,甲乙雙方以自己的方式向對方搬運的雞蛋,然后空手返回,繼續搬運,在規定的時間內,雞蛋少的一方獲勝。
4 結論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實訓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經過一周的實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在比賽中去實踐、在比賽中去體驗,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犧牲精神,實踐證明,通過這種比賽的方式進行實訓,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王道平,鮑新中.供應鏈管理教程[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4.
[2] 談慧.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物流實訓系統建設研究[J]. 中國市場,2008(45),119~121.
篇10
【關鍵詞】自閉癥;穴位按摩;語言訓練;兒童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
ZHOU Hui-chang, ZHANG Pan-de.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528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Methods Totally 30 autism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 16 children ) and control group( 14 children ).The test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and point massage.The language therapy included look at each other, attention, partnership, mouth movement imitation, pronunciation, point massage therapy was kneading and massage the acupuncture points of head and face.The control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only.They were evaluated with CRRC 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 assessm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once a month.Results All the 30 children were involved in the result analysis.After treatment the cases of 2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ss-difficult items of operating tasks evalu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At the figure identify, speech imitate, gesture imitate, words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s the te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Autism;Point massage;Speech therapy;Children
兒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發生在嬰幼兒時期比較嚴重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 病因尚不明確,發病率約0.4%[1],是最多見的兒童精神殘疾[2]。孤獨癥的三個主要癥狀是刻板行為、交流障礙和語言障礙,癥狀較為嚴重[3],預后較差,如無有效治療方法約50%的患者永遠不能獲得功能性語言[4],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成年后無法獨立生活[5-6], 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言語功能可作為孤獨癥的診斷和評估愈后的指標之一[7],因此語言治療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國內外多采取特殊教育的治療方法[8]。本院于2001年9月開始了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治療,2004年采用穴位刺激配合語言訓練,在語言交流康復方面取得了理想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2年9月至2007年1月來本院治療的孤獨癥兒童3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2~10歲,聽覺、視覺、發音器官正常;②經兒科醫生采用ABC孤獨癥診斷標準確診為孤獨癥;③由康復科用CRRC版S-S法(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9],評估為交流態度不良(Ⅱ群),符號形式-指示內容關系為言語符號尚未掌握階段。將患者隨機分為穴位按摩組和對照組,穴位按摩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齡2~10歲,平均(5.6±2.3)歲。對照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齡:2~9歲,平均(5.8±2.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語言訓練,穴位按摩組同時給予頭面部穴位按摩治療。1次/d,每次治療45 min,每周5次,1個療程為4個月。
1.2.1 語言訓練 ①對視訓練 訓練者和患兒相對而坐,取出患兒喜歡的食品或玩具放到他們的視線前,并呼喚患兒的名字,把其視線吸引到訓練者的視線前;②注意力訓練 使用電腦播放患兒喜歡的兒歌或動畫片,讓他們觀看。播放時間從5 min逐漸增加到20 min;③配對訓練 首先準備兩份患兒喜歡的物品,將兩種物品如玩具車和玩具小球放在桌面上,訓練者將另一輛玩具車放在玩具車旁。示范3次后讓患兒模仿。不能模仿者,訓練者拿著患兒的手協助其模仿,然后慢慢減少協助。選擇物品從2種增加到6種,從實物到圖片;④動作及手勢模仿 首先由訓練者示范動作,患兒能模仿后,再示范手勢。操作性的動作,如:擺、推、拍和拉等;社交性的動作,如:給我、拍手和再見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臉、刷牙、喝水、吃飯等等,不能模仿的給予協助完成;⑤模仿口部肌肉運動和發音訓練 采用吹肥皂泡和吹蠟燭的游戲訓練呼吸;舔食物游戲訓練舌頭的靈活度;打嘴唇游戲訓練唇部肌肉;通過實物演示進行擬聲語練習,如學貓、狗、牛等動物的叫聲或模仿火車、汽車的聲音。發音從唇音如:b、p、m開始,順序:單音節雙音節仿說詞仿說句子自動說。如果患兒有口形無音時,讓患兒一只手摸訓練者的喉部體會發音時聲帶的振動,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知后模仿著發音;⑥家庭的強化訓練 指導家長在家里強化患兒學會的技能和技巧,并讓其應用到生活中。
1.2.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組患兒在語言訓練的基礎上給予按摩治療:①口唇按摩 上唇肌群: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揉按迎香、水溝、地倉穴,每穴約100次左右,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 min;下唇肌群:用雙中指或食指按上述方法揉按下關、翳風、頰車、承漿穴,并以食指、中指腹緩慢揉按面頰部和下唇肌2~3 min;按揉喉部廉泉穴,并以中、食指腹按揉頸部喉結旁及下頜部舌底肌肉。然后對捏上下唇肌肉,被動讓兩唇相碰;②頭部按摩 按揉印堂、百會、腦戶、風府、啞門、大椎等穴,每穴約100次左右,按揉額區、兩顳區、顳頂區。
1.2.3 評定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治療前、每2個月、治療結束后采用CRRC版S-S法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和日常生活交流態度評估。臨床療效評定標準: 語言狀態在同一階段有進步者為好轉,上升一階段者為顯效,無進步者為無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頻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語言發育階段評估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 語言發育階段評估 經過6~9個月治療后兩組均有顯著進步,而穴位按摩組患兒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明顯好于對照組(P
2.2 治療結束時按表1的標準進行臨床療效評定,穴位按摩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
2.3 日常生活交流態度 穴位按摩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均為交流態度不良(Ⅱ群),治療位按摩組15例(93.8%)為交流態度良好(I群),1例(6.2%)為過渡群,對照組8例(57.1%)交流態度良好,5例(35.7%)為過渡群,1例(7.1%)仍為交流態度不良。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3 討論
兒童孤獨癥的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及行為刻板僵硬,對某物或某活動特殊依戀及多動等,多數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發育障礙。上述癥狀中引起家長最關注的是語言障礙,較常見為語言發育晚或停滯,其次是社交障礙。
語言交流障礙是孤獨癥的第二大主癥,不僅表現在語言表達、語言理解方面,更主要表現在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障礙-即缺乏實際意義的交流[10]。本組患兒都是語言前階段,患兒語言理解能力很差,認知損害嚴重、智力遲鈍和學習能力缺失。臨床表現為孤獨,不與人交往,回避眼神接觸,無社交性微笑,對親昵反應冷淡,不會講話、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暴怒或大哭,特別在進入陌生環境或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刻板動作,興趣單調,感覺異常,部分患兒出現睡眠障礙。有學者發現患兒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行為和智能障礙可能與左側大腦血流灌注降低有關, 尤其是顳葉、額葉和邊緣系統[11]。中醫學認為孤獨癥是先天肝腎虧虛,后天失養,腦髓失充,竅閉神匿,致語遲智弱。督脈之循行貫脊入腦,該經氣血充盈,腦髓得滋養,則神旺體健,氣血匱乏,腦髓失養則體殘,可見督脈和頭腦之間的特殊聯系[12]。選取督脈循行線上印堂、百會、腦戶、風府、啞門、大椎進行按摩,不僅起到調節情志,醒腦開竅,安神定志的功效。配合額區、顳區、顳頂區按摩, 可使對應腦區的血流灌注增加,有利于局部組織的血氧和營養供應,從而改善腦功能,進而對患兒的認知、社會交往等癥狀的改善,促進患兒的語言能力的提高。地倉、承漿、廉泉和下關等穴位下分布有面神經、舌下神經、舌咽神經等神經及血管,通過對這些穴位的按摩,對患兒的神經系統、感覺系統等起到有效刺激作用,不僅能增強發音器官感知能力,改變觸覺敏感,而且增加了對患兒皮膚撫觸的機會,再加之按摩時用語言、眼神、動作與孩子交流,可以盡快使患兒熟悉陌生的環境及治療師,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對孤獨癥兒童的專注能力、感知能力、溝通能力等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自閉癥患兒存在嚴重的注意障礙[12],“共同注意”是兒童獲得語言的交互式社會互動的核心。共同注意力是模仿訓練的基礎,是社交溝通的基本條件,也是信息傳遞的橋梁,兒童對事物注意,才能引發反應與學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兒童對事物的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長。因此從興趣點切入,利用強化物結合多媒體,給兒童直觀、形象、生動的圖像和語言刺激,訓練他們的共同注意能力,引導并確認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訓練的項目上,讓患兒學會注意周圍的聲音,注視他人和物品。在共同注意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模仿訓練。在模仿過程中采用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結合的方法協助他們理解。將發聲訓練設計成游戲,既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又利用了多感官的刺激,從而降低了訓練本身的枯燥乏味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習,在“玩”中理解,在“玩”中發現發聲的樂趣。當他們的發音模仿能力出現時,鼓勵他們邊用手勢邊說話,特別是在他們有需求時,讓他們說出來后才予以滿足。經過3~6個月的訓練,患兒已經能夠和他人有較長時間的目光對視,有的超過20 s,呼喚他們的名字時能馬上有反應,當聽到某個喜歡的聲音時他們能主動的走向聲源。患兒能聽從80%~90%的指令,模仿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模仿1步、2步,甚至連續動作,語言的理解能力、言語交流能力明顯提高。
家庭是語言訓練及初步交往能力訓練的最好場所, 父母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治療是艱辛而漫長的,有賴于家長自身的認識水平、素質以及自信心。家庭訓練也能幫助患兒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加強社會情感溝通[14]。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中不斷強化兒童學會的詞語,并讓其應用到生活中,使之把詞的音義有機的結合,有利于患兒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父母的重視也利于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嬰幼兒腦組織的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盡早給予治療,能促進智力發育,提高交流能力,而且2~3歲是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我們在3例2~3歲的患兒治療中發現,1例患兒治療3 d,能模仿發聲,治療1個療程后能主動說出需求。治療結束3例患兒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基本達到同齡兒童的水平,全部入讀普通幼兒園。而1例年齡10歲,經過3個月的治療,只能模仿單音,治療結束只能模仿單詞。
孤獨癥兒童的預后與患病的嚴重程度、早年言語發育狀況、智商高低、病因及教育訓練情況等有關。應以家庭和社區為基礎, 進行系統、持續以及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教育訓練開始的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對合并有聽力障礙的孤獨癥患兒,還應配合必要的聽力訓練、藥物治療,以幫助改善癥狀[8]。
綜上所述對于語言前階段的自閉癥患兒,除了常規的語言訓練方法外,結合祖國傳統醫學的穴位按摩方法來輔助治療,不僅對語言表達、語言理解方面有明顯的效果,還對孤獨癥兒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也有較好的效果,是一種可行、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秀麗,李力紅.西方關于自閉癥研究的新進展.心理學探新,2004,2:77-80.
[2] 汪立.深圳市0~7歲殘疾兒童調查結果與分析.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1,23(4):240-242.
[3] O’Brien G, Pearson J.Autism and learning disability.Autism, 2004,8(2):125-140.
[4] Bryson SE.Epidemiology of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6,26:165-167.
[5] 王佶,王藝,高鴻云.兒童孤獨癥的診治進展.國際兒科學雜志, 2006,33(01):41-44.
[6] Njardvik U, Matson JL, Cerry KE.A Comparison of Social Skills In Adults with Autistic Disord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nd Mental Retardation.J Autism Dev Disord, 1999,29(4):287-295.
[7] Catherine L,Andrew P.Language level and nonverbal social-communicative behaviors in autism and language-delayed children.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6,35(11):154.
[8] 陶細姣,古美華,丁麗,等.31例兒童孤獨癥的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分析.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3,25(2):108.
[9] 吳海生,蔡來舟,主編.實用語言治療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44-166.
[10] 李雪榮,陳勁梅,主編.孤獨癥診斷學.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4:41.
[11] Rosenwasser B,Tcxekod S.More contributions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 is to education of people with autism.Behav Modif, 2002, 26(1):38.
[12] 劉鄉.大腦皮層和皮層下核團對中縫大核的調控及其在針刺鎮痛中的作用.針刺研究, 199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