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素材范文

時間:2023-04-06 02:4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考語文作文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

篇1

我認為高考直接涉及到、直接要大家討論社會熱點的可能性不大,但會考查考生的認識水平、思維能力、閱讀視野、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等,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分析水平及社會關切度。這樣,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高考作文都不會“囊中羞澀”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里,我覺得可以對過去的閱讀、觀察及頭腦中的有關積累做如下梳理——

一是認真研究、熟悉至少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既可以是歷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象,也就是說既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當然,如果是現實中的人物那就更好,特別是新近為大家所熟知的公眾人物,那更新鮮、醒目。比如,金晶。我們要研究她的性格、成長、重要事跡,記住她說過的經典的話、經典的行為,要從中有所啟示。

其次要有兩本書墊底。實在讀得少,課本熟悉了也行。比如我們如果把蘇軾選入高、初中的詩文匯集在一塊兒,就可以大致把握住了他的一生。再思索他的一生、他的詩文對我們當代人有什么啟示。比如《前赤壁賦》,它實際上展示了蘇軾拯救自我的一次努力。文章通過主客問答,最后說服自己雖遭貶斥但擁有了“山間之清風、江上之明月”,重新發現了自我的價值,于是“相與枕藉,不知東方之既白”。這對我們現代人應該也是具有相當大的啟示意義的。如果實在都不熟悉,我勸你踏踏實實看幾個電視專欄節目,也算是“亡羊補牢”之舉。比如東方臺的“可凡傾聽”,一期一個人物,我們如果認認真真地看幾期,記下了嘉賓的重要言論、重要事件特別是獨特的細節,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理解、思考,完全可以成為我們考場上的新鮮素材

同時,還要回顧、積貯至少三個生活細節,家庭一個、校園一個、社會一個。光記住這些感人的瞬間還不夠,還需要反復玩味其中感人的“點”在哪里,揣摩觸動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價值(歷史的、社會的、哲學的甚至是倫理的),反思自身與當下社會的麻木、無奈、缺失、困境及潛藏的危機,從而引出更深刻的東西來。比如,這幾天我們守望著四川大地震的點點滴滴,被一個個細節感動著,但流淚之余、感慨之余,我們是不是思考得更深了一些?好在我們讀到了這樣的文章——

《朱少華:一次災難就是一次人性的涅??》

15日,汶川強震已進入第四天,德陽市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的遺體被找到時,是“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的。通常災難來臨人會躲在課桌下,雙手護頭,而譚老師在那一瞬作出如此反應讓人驚嘆和感動。正是這個特殊的“姿勢”令四名學生在他的身體和課桌的共同護衛下“死里逃生”。而在災區,還涌現出了數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重慶市兩個共有55名游客的旅游團隊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里處,地震到來,龐大的隊伍在兩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揮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邊的平壩上。在傾盆大雨和大地的顫抖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勵。男人們找來一片塑料膠袋,拆開攤平頂在頭上,大家圍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里面。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后,這支隊伍終于見到了救援者。“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們從彼此的依賴、信任、扶持中獲取動力。”

許多在平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情景,也是我們苦苦追求的人性光輝,都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有事先宣傳提倡,也不可能進行發動,但老師舍命保護學生,幼兒園的阿姨犧牲自己護著孩子,年長的護著年幼的,男人保護女人,這在地震災害到來之后幾乎成為天經地義的規則,那么自然。而全國各地救助者的表現同樣讓人感動:全國各地踴躍捐款,獻血者幾乎把每一處血站“擠爆”;成都數百位“的哥”自發前往都江堰搶救傷員;南京一名約60歲的乞丐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腳上一雙破爛的涼鞋,手中還拿著一個討飯碗,卻把乞討來的一角兩角零錢換成百元鈔票塞進了募捐箱……這樣感天動地的場景,在這場大災難的背景下,發生在人們普遍感到社會“變冷了”的現實中。

近幾年來,社會很多人都感到我們的道德在“滑坡”,人性變得自私。現在看來,這種感覺其實是被一些表象所蒙蔽了。我們的道德、我們的人性不僅沒有缺失,還異常的豐富,異常的火熱,它的蟄伏其實是在等待“時機”。而當社會最需要的時候,這種無限美好的品德和人性就會自然暴發出來,成為拯救生命、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現在這場災難恰恰檢驗和詮釋了這個規律。我們為在災難中失去的同胞痛哭,同時也為四川和全國各地的父老兄弟在災害中涌現

出這么高尚的品格而欣慰,更為我們的道德和人性在這場災害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考驗而自豪和驕傲。

一次災難就是一次人性的“涅??”,也是一次巨大的轉變和進步。現在抗震救災還在繼續,我們還在和死神爭分奪秒搶時間。在往后的日子里,必將還會發現并涌現出更多的人性光輝,這就是我們的精神、信心和勇氣,有了這種精神、信心和勇氣,我們必將戰勝災害,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后勝利。我們更希望在奪取抗震救災最后勝利的時候,人們能擦干眼淚,把在這場災難中暴發出來的人性光輝繼續發揚,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因為,這不僅是國家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更是我們每一個個體最迫切的需要。

最后推薦四個重要話題:

——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問題。包括:感恩、心理及身體健康、自我認識及其代際特征、教育及其影響、成長環境、理想信念等。比如“艷照門”事件的影響、早些年的“超女”。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的關系到底該如何梳理?動物、植物倫理,科學的雙刃劍,等等。2008春的雪災,“手足口病”的流行,緬甸的風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囂一時的“華南虎”事件。

——傳統文化的繼承。首先要梳理的哪些是傳統,傳統中哪些需傳承,哪些需要拋棄?以及作為載體的傳統節日、書法、母語等的困境與發展。還有“國學熱”、文化普及娛樂化(如“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因為婚外情”)等。甚至傳統建筑如古老村落、歷史街區的保護等話題都最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篇2

高中語文作文名言(經典版)

1)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2) 成功不是靠夢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實踐

3)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 上帝說: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5) 現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動。

6) 寧可辛苦一陣子,不要苦一輩子

7) 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8) 不斷反思自己的弱點,是讓自己獲得更好成功的優良習慣。

9) 垃圾桶哲學:別人不要做的事,我揀來做!

10) 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11) 死的方式由上帝決定,活的方式由自己決定!

12)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3)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14)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15)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16)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7)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18)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19) 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20) 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高中語文作文名言(最新版)

1)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2)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

3)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篇》

4) 孩子:請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5)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6) 活魚會逆水而上,死魚才會隨波逐流。

7)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8)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9)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0)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11)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2)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13)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14) 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

15) 只會幻想而不行動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收獲果實時的喜悅。

16) 勤奮是你生命的密碼,能譯出你一部壯麗的史詩。

17) 怕苦的人苦一輩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陣子。

18) 有價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擺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幫助多少人。

19) 不可能的事是想出來的,可能的事是做出來的。

20) 找不到路不是沒有路,路在腳下。

高中語文作文名言(熱門版)

1) 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2)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3) 時間在流逝。

4) 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5)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6)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7)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于現實的人。

8)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9)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弗萊格

10) 重復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11) 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利希頓堡

12) 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BV

13)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洛 克

14)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 ——阿卜·日·法拉茲

15) 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烏申斯基

16) 成功,往往住在失敗的隔壁!

17) 生命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8) 命運是那些懦弱和認命的人發明的!

19) 人生最大的喜悅是每個人都說你做不到,你卻完成它了!

20)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覺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來的

看了高中語文作文名言還看:

1.高中語文作文名人名言

2.高中語文名言積累

3.高中作文名人名言大全

篇3

The first day, the first lunar month i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In the morning, at first light, I was woken up "crackling" firecracke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day has arrived!

I quickly wear good clothes and ran out of the door. Ah, the college, a lively scene: adults are put all kinds of firecrackers, artillery, salute, and so on, in the courtyard become ocean cannon. Children also have a place, all together, put up a rotating cannon, of green, red, yellow, and accompanied by into "bursts" bursts of sound, some kids a little scared, put up a spray firecrackers. See here, my hand was itchy, hurried back to take off firecrackers...

At home, the family is in the package dumplings, the whole family harmony, happiness, what a warm family!

On this day, I had a happy, New Year's eve, our family is a lot of joy!

On New Year's eve, at 8 o 'clock came, also began in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Watching the funny comedy, listening to beautiful songs, after our family of eight people, clap your hands, laughing. Ah! How I wish our family every day! I'm looking forward to Chinese New Year,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 grew up a year old, I think, after grow up one year old this year I should work harder, more filial to parents. I will do it, I will do it! I will not let parents disappointed.

Finally, I wish you all a happy every day, every day

正月初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早晨,天剛亮,我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吵醒了。這預示著,正月初一已經到了!

我急忙穿好了衣服,跑出了房門。呵,院里一片熱鬧的景象:大人們正在放各種各樣的鞭炮、大炮、禮炮等等,院子里成了炮的海洋。小孩子們也有一席之地,大家聚在一起,放起了旋轉炮,還伴有隱隱約約的綠色、紅色、黃色和“哧哧”的響聲,有些小孩子有點害怕,就放起了噴花炮。看到這里,我的手癢癢了,急忙回去拿鞭炮……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包餃子,全家人和諧、幸福,多么溫暖的一家人!

這一天,我過得很快樂,除夕之夜,我們家更是歡樂多多!

除夕之夜,8點來了,春節聯歡晚會也開始了。看著一個個搞笑的小品,聽著一首首動聽的歌曲,我們全家八口人,一邊拍手,一邊笑。啊!我多么希望我們家天天都這樣!我好期盼過年,我好期盼過春節呀!

篇4

01.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02. 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

03. 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來容易做來難

04.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05.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06. 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

07.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

08.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無事不成

09.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學到老

10. No pains, no gains.

不勞無獲

11. Once in a blue moon.

千載難逢

12. To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13.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敗乃成功之母

14.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情

15. First things first.

先做重要之事

16.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見略同

17.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18.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閃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19.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

20.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時間不等人

21. There is but a secret to success—Never give up!

成功只有一個秘訣—永不放棄!

22.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必有希望

23. Beauty will buy no beef.

漂亮不能當飯吃

24. Better late than never.

遲做總比不做好

25. Every little helps.

點滴都有用;積少成多

26.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簡短的回答就是行動

27. No news is good news.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28. Well begun, half done.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9.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0. 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31.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實勝于雄辯

32. As the tree, so the fruit.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33. To live is to learn; to learn is to better live.

活著為了學習,學習為了更好的活著

34. Like and like make good friends.

趣味相投

篇5

何妨吟嘯且徐行

福建一考生

“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馮驥才先生如是說。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話激發了許多人的斗志。然而靜靜地思考一下,將人生定位為一場賽跑,無疑是片面的。誠如阿爾卑斯山山路上的標語“慢慢走,欣賞啊”所言,生命本該邊走邊看。人生路上,何妨吟嘯且徐行!

“我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偉人雖逝,蘋果帝國仍存。有更多的人受到“喬幫主”的感召,也開始不甘平庸。在人生的賽道上,狂奔不止,努力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似乎成了當下許多人的信條。比爾?蓋茨的微軟世界,喬布斯的蘋果帝國,的確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這也印證了一句名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創造了這個有價值的世界的是我們!”然而,真正能夠改變并創造世界的又有幾人?

人不是機器,無法重復單一的指令。前不久,河北館陶一中高三年級的班主任趙鵬,因不堪重負,服毒自殺。在嘆息生命脆弱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思考,是什么壓垮了一個教師曾經挺拔的脊梁?趙鵬一直在“奔跑”,然而,繁重的工作使他陷入了生命的泥淖。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盲目的奔跑,常常會讓人陷入無知無覺的癲狂狀態,無法自拔,最終淪為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

梭羅說:“我們被迫生活得如此認真,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絕任何可能的改變。我們說,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實上,經過圓心能畫出多少直徑,就有多少生活方式。”他徜徉在瓦爾登湖湖畔,徐徐前行,享受自然,探尋生命的本質。這樣的生活是何等悠然自得。

人生需要弱水三千,也需要淡水一瓢,孔子就對顏回盛贊有加:“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當然,人生路上的吟嘯徐行絕不意味著要我們放棄對生命的求索。人不一定要思想崇高,但一定不可以低俗;人不一定要活得偉大,但一定不可以甘于平庸;人生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至少我們能夠問心無愧。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們應當借鑒海子樸素而純真的理想,邊走邊看,在趕路的同時不忘欣賞路邊的美景。我們不是救世主,我們只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微塵而已。遠離人世的紛爭困擾,還生活一片蔚藍的天空。人生并非只有緊張激烈的比賽,并非只有筆直堅硬的賽道,并非只有旗鼓相當的對手,還有愛、有愁,有奮進、有低潮,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世短短幾個秋,何妨吟嘯且徐行!

【素材還原】

這篇滿分作文主體部分運用了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喬布斯與河北高中教師趙鵬的兩例素材,前例素材直接安排于段首,便于引出后面的議論;后例素材則是在該段總領句以議論方式出現之后才將有關素材推出,且為一敘一議方式。我們來還原這兩則素材的基本面貌,即可知曉這位考生是多么精于選用素材而為其文旨服務的技巧。

素材還原現場一: 史蒂夫?喬布斯,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前行政總裁。1976年喬布斯和朋友成立蘋果電腦公司,他陪伴了蘋果公司數十年的起落與復興。喬布斯是改變世界的天才,他憑敏銳的觸覺和過人的智慧,勇于變革,不斷創新,引領全球資訊科技和電子產品的潮流,把電腦和電子產品變得簡約化、平民化,讓曾經是昂貴稀罕的電子產品變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他踐行了自己“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的人生諾言。2011年10月5日,喬布斯因病逝世,享年56歲。

還原鏈接:上面還原的有關喬布斯事跡的素材,屬概述方式,但較為具體。考生佳作中側重將喬布斯成功及其影響的素材引入,涉及“說和做”兩方面,但因其作文重點在議理,故素材提取得十分精要:“‘我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他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偉人雖逝,蘋果帝國仍存。有更多的人受到‘喬幫主’的感召,也開始不甘平庸。”

素材還原現場二:趙鵬,生于1982年,大學畢業后,在河北館陶縣第一中學教書,擔任高三年級班主任。每天周而復始地與高三學生一起出早操,直到學生晚上就寢,一天的工作才結束。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趙鵬,成為一名高三班主任后,每天無休止的重復工作,以及“工資月光”的生活,讓他感到窒息。或許是來自生活、工作、經濟等各方面壓力,2012年4月27日,在收到4月份工資的這一天,在距離高考僅有38天的日子,不到30歲的他查看完當晚學生宿舍,返回辦公室,拉上窗簾,關掉燈,將一瓶敵敵畏一飲而盡,服毒自殺。

還原鏈接:考生間接運用了“前不久,河北館陶一中高三年級的班主任趙鵬,因不堪重負,服毒自殺。”和“趙鵬一直在‘奔跑’,然而,繁重的工作使他陷入了生命的泥淖。”二句,作為印證論點的素材精華。

【運用揭示】

其一,同樣是趙鵬因壓力而無法再奔跑于人生之路這一素材,如果以據果探因的角度進行敘議,就會收到另一種運用效果――凸顯事件的深沉背景:

趙鵬老師的悲劇讓人扼腕興嘆。距高考還有38天的關鍵時刻,還有18天就要迎來自己的30歲生日,而立之年的趙鵬老師就這樣悲愴地辭世。學生失去了良師,幼子失去了父親,家庭失去了脊梁,慈母失去愛子,老父晚景凄涼!(結果展示)趙鵬老師確實有活干,但微薄的薪水,超負荷的工作,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經濟重壓,三十歲的東北大漢就這樣活生生給壓趴下了。(多維探因)

篇6

“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對于近年出現的“新型材料作文”,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把他比喻為“不設靶心的靶子”。王老師建議考生應對這類作文時“能夠自由地、有個性地、有創意地表達。”

“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正是高考作文的成功之路。”王老師如是說。如2007年全國Ⅰ卷給出了一幅漫畫材料“摔了一跤”。從立意來看,漫畫內容反映的是青少年成長路上存在的坎坷、挫折、錯誤、過失等。“這還只是漫畫最表層的含意。”王老師指出,漫畫中“摔了一跤”的是個孩子,80歲了,在父母心目中仍然還是孩子。對祖國和民族而言,我們都是“孩子”。對于地球而言,人類也是“孩子”。“它的含意是如此廣闊,新生事物遭遇挫折的事情是無處不在的。”王老師揭秘,“打開立意的角度,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高考中就可以賺高分。”

關注現實、生命,學會感恩、思辨

針對考生如何在作文中拿高分,精華學校語文名師梁德海則表示,學生平時就要關注生活,積累素材,如果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很難應對。

梁老師介紹,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他們眼里只有自我,沒有別人,不懂得感恩。而高考作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矯枉”。因此他建議考生,寫文章時要時時感恩,處處感恩,這樣才能生出同情心,寫出的文章才能打動閱卷者,取得高分。此外,梁老師表示,高考作文要高人一頭,就一定要進行思想培養。考生要將學過的哲學的一些常識應用于對生活現象的分析。

致力于生活的積累,寫作思維的提高

篇7

一、強化審題煉意

無論何種類型的作文題,都必然存在審題這一關。考生只有認真審視材料,揣摩命題意圖,帶著有形的“鐐銬”去“跳舞”,才能寫出合乎要求的作文。高考作文要遵循“要求”,照“章”而行;忽視審題,信馬由韁,必然招致人仰馬翻。但凡好文章,無不是在立意上苦心經營,故有“文以意為先”之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個命題,同一個材料,會存有許多立意角度,考生要發散思維,多向思考,想別人想不到的,想別人不敢想的,想別人想不透的,這也是立意創新的關鍵。視角獨特,見解新穎,自然會使自己的作文“高人一籌”。

二、彰顯思辨色彩

沒有感悟和思辨,就沒有文章的豐富與深刻。考生作文時要在明確命題意圖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自己的思維向自然、社會、人生、歷史等角度輻射,找出感觸點,抓住動情點,寫出深刻感悟,注重邏輯思辨,閃爍理性光芒。在這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考生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挖掘素材的深層意義,探尋事物的發展規律,使文章體現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現實生活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作為反映客觀現實的作文,可以寫生活的陰暗面或反面,但要以發展的眼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分析;抒寫對現實、社會、人生等的感受時,也要彰顯思辨色彩,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深刻而厚重。

三、突出真情、個性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只有用真情撥動讀者喜怒哀樂的琴弦,才能使人心動。而只有富有個性色彩的作文,才能勝人一籌。有真情實感和個性色彩是好文章的基本要求:閃爍真知灼見、充溢真情實感是作文“有文采”和“有創新”的重要標志。情感需要以特定的事件為載體,感情“真”首先需要事件“真”,而真實的事件不僅僅是考生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還包括自己的所想、所感與所悟。“有個性色彩”是“發展等級”的要求,它并非苛求考生的作文全方位優秀,而是強調文章能側重某一方面有突出的亮點。打造語言的亮點,呈現結構的完美,寫作技巧的活用,深度思維的彰顯等,都是“有個性”的體現。

四、積累鮮活素材

從2013年高考語文試題看,關注熱點,倡導理性,弘揚人文,注重體驗,是高考作文命題的顯著特征。在寫作中,選材通常能夠反映考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方式。若選用老套過時的材料,缺乏時代氣息,“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文章是難以脫穎而出的。而如果運用與時代同步的材料,彰顯鮮明的時代色彩,文章在印象上就已經取勝。考生在作文備考中要特別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尤其要立足于現實,多儲備一些現實意義強的鮮活材料。瀏覽時新報刊,關注新聞媒體,都是很好的方式。考生儲備素材要學會分門別類,這樣使用起來才會便于選擇;強化積累要同素材感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賦予材料新意。

五、借鑒滿分作文

作為應屆的高三學生,有必要認真研究高考作文的評判標準,這樣能夠明確作文得分的要點,避免或減少作文中不必要的失分。每年高考結束都會推出一些優秀作文,有的被編輯出版,有的被上傳網絡,有的被報刊刊發。考生可以收集近幾年,尤其是前一年的一些高考滿分作文,著眼于“為什么這篇文章可以得滿分”,從文章立意、結構安排、寫作技巧等方面認真揣摩分析,借鑒滿分作文的優點,利用“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從滿分作文中感受高考作文的評判指向,學習滿分作文的寫作經驗,因人制宜,活學活用,打造自己作文的亮點,無疑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便捷、有效的途徑。

篇8

一、語文備考的誤區。

我們的高考語文的備考,往往會走進這樣的誤區,(1)片面追求課外知識及課外練習而丟棄課本;(2)所做的課外試題與課內知識脫節。表現在:對課文不重視,甚至到了高三復習階段,為了節省時間去進行系統復習,連高中第五、第六冊書也忽略甚至完全拋棄,這是非常不可取的的。另外,一味做大量的練習,模擬試題、仿真題滿天飛,結果昏頭轉向,備考復習效果極差。這都是急功近利的盲目做法,不宜提倡。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從誤區走出來,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2004年高考試題給我們的啟示

2004年高考語文試題,我認為是近年來與課文結合較為緊密的一份試題,從詩歌鑒賞、現代文閱讀、作文等題目我們都可以找到試題與教材的結合點,即“試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1、從教材中獲取詩詞鑒賞的能力 如2004年高考題語文廣西卷第16題——詩歌鑒賞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道題中考查了詩歌的意象——杜鵑,這一意象在人教版的高中教材第四冊劇本《竇娥冤》及詩歌《蜀道難》中都有出現(涉及)。在《竇娥冤》中涉及杜鵑的是竇娥許第一樁心愿時出現的唱詞“望帝啼鵑”,并且課文有有關望帝的注解;在《蜀道難》中涉及杜鵑的詩句是“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在《》中有“莊生曉夢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這些詩句都借杜鵑這一意象渲染了一種凄涼悲苦的氣氛。由上可見,如果學生對這幾處知識點較熟悉,那么,答這一道題第一問是易如反掌的。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較快的把握試題中的詩歌的感情基調,進而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2003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王維的《過香枳寺》,題目有關”詩眼”的鑒賞,其中涉及到詩歌意境的把握,更是教材中王維詩歌那種幽靜凄清孤寂意境的再現.

2、從教材中獲取閱讀鑒賞的能力如廣西2004年高考題的現代文閱讀題的19題:文章最后一段關于喝酒的描述和議論,運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原文的文段是:

因為我覺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少喝一點可以舒筋活血,據說對心血管也是有幫助的。作家不能當隱士,適當的社會活動和文學活動可以開闊眼界,活躍思想,對創作也是有幫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發,嘟嘟嘟,來個瓶底朝天,而且一頓喝不上便情緒不高,頗有怨言,甚至會到處去找酒喝。嗚呼,快樂地死去!

這道題的答對率是較低的,答案是類比手法,將參加社會活動類比為喝酒(其余略),這種手法在教材《荷塘月色》中就有出現,并且是該文章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即“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故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段話中,作者用“酣眠”類比滿月的朗照,用小睡類比朦朧的月光,寫得非常形象且有韻味。與郁達夫的快樂的死亡喝酒的類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對該文段的這一手法較為熟悉且能靈活運用,問題定能迎刃而解。

3、從教材中獲取高考作文的寫作題材

篇9

關鍵詞: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方法

一、關注細節

1.先“袖手于前”,不急于動筆

高考作文屬于“遵命作文”,寫作者應立足話題和材料以及命題的視角,對命題者的意圖要認真揣摩,盡力做到對其要求能夠嚴格遵守。把想寫的內容和運用的手法以及如何進行擺布,還有對寫得怎么樣能夠預計出來,想好這些問題,再進行快速寫作。

2.標題鮮明

正如通常所說的題好一半文。把標題擬好,能夠達到眉目傳情的目的。(1)“痛苦如花朵綻開”和“笑是最美的符號”是巧用修辭進行擬題的范例。(2)“近朱者未必赤”屬于反向擬題范例。(3)“一蓑煙雨任平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運用詩句進行擬題的典型范例。(4)“生活調色板”和“痛苦不等式”等為巧用行業語進行擬題的典型范例。

3.書寫美觀規范

具有整潔的卷面和美觀字體以及格式正確的寫字與標點是高考作文閱卷要求。文面,就是所說的文章“臉面”,具有明晰與美麗的臉面,閱卷人往往會產生一見鐘情的感受,“偏愛”你的文章就是自然的結果。運用大小適中的字體,不要出格,太小也不好。注重做到清晰與工整。純藍鋼筆是最適合的書寫使用工具,爬坡字(也就是斜字)和螞蟻字(太細太小的字體)以及拖尾字(尾筆拖長的字體)是不應書寫的字體,而且大小勻稱和橫平豎直是對字體的要求,追求“養眼”,至少做到順眼。標點要單獨運用格式,力求用對,避免一“逗”到底現象的出現。

4.段落清晰

構思精心和安排認真是對段落的安排要求。力爭形成完整的段落、勻稱的分布,精彩段落最好出現,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亮點”。要盡量展示在文章前頭,爭取做到“亮相”就能獲得“滿堂彩”的效果,“圖窮匕見”是需要避免的狀況。文章僅800余字而已,最為適宜的就是安排5~7段(但不包括散文),三大段和太長的首段狀況盡量避免出現。

二、寫作技巧

1.扣準話題,重現、點題

話題作文,一定要注重把話題扣準。一般結構在安排上遵循開頭扣題,對話題重現在中間進行,點題在結尾進行的原則。主要把提示和導語看清,對于所給具體材料的含義要真正理解透徹。高考命題人說,作文材料就是發揮例子的作用,啟發和誘導是其目的所在,所以就審題立意而言,注重對材料與話題進行分析,把其內涵真正理解透至關重要。

2.材料作文,勿拋材料

就材料作文而言,對材料緊扣是必然要求,復述材料大段大段展開是絕對不可以的。行文步驟一般遵循“引入材料―確立觀點―展開論證―聯系現實―得出結論”的原則。主體在“展開論證”和“聯系現實”上,“展開論證”可結合正反進行,“聯系現實”就是與類似的道理或社會現象進行聯系,注重突出重點,自然過渡。

3.事實材料,說理論證

高考作文應注重各種事實材料的運用,要想獲得高分的關鍵在于說理論證。所以,學生論證說理要注重把古代或現代的事例盡量運用其中,一些鮮活的事例最好被采用。用例方式以結合概括段和形象描述段為宜,就是形象描述一個段,再加概括事例段一個,就能夠與“內容豐富”要求保持一致。

4.排比比喻,謀求“發展”

得高分要想在發展等級上實現,排比與比喻等修辭手段是必須運用的手法,而且多樣化的形式是必要之舉。發展等級高分的獲得依靠運用句式能完成。但如果想創新形式,對戲劇式或詩歌式以及古文式等進行運用,在平時考試中加強訓練就是極為必要的,否則在高考突發奇想而采用就是十分草率的行動。平時得心應手的運用創新一種或兩種樣式,就為游刃有余和左右逢源地對其運用在高考考場上打下扎實基礎。

5.積累素材,有米之炊

高考前要把正面與反面,古代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等方面的事例寫作素材準備好,注重把有個性和有影響的事例選擇并記錄下來。這樣記得多了,就會把見識面拓寬了,自然開闊了視野,達到打開寫作思路的目的。

上面就是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在短時間內把作文成績提高的方法,由于筆者受理論水平的局限,所以文中闡述的一些觀點合理性可能不足,但確實很實用,這是經過實踐證明的,考生們能夠以實際為出發點。結合上述理論,與文中所舉的作文案例緊密聯系,與自己作文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聯系,達到去粗取精,相信此方法必然為學生高考作文增加籌碼。最后,衷心祝愿考生們高考作文能夠獲得高分,為自己理想的實現邁出堅實的第一步。

篇10

古人有文無定“法”之說,但并不等于說文無“法”。也就是說,高考作文應該有一套獨特的寫作之“法”,是有“法”可循的。其實,高考作文不管用哪種命題題型,都只不過是題型變化而已,最終的寫作能力考查和選拔目標都是不變的。所以,探討命題規律,總結寫作竅門,這些都是作為備考的我們必須要做的。我比較贊同徐飆老師的《我的非教育寫作觀》一文提出的觀點,即我們可以把寫作分為教育寫作和非教育寫作,那么學生的高考作文寫作就屬于教育寫作。起碼來說,學生的寫作大多都是為應考而作,這也是千百年來繼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最原始、最有效的手段。

按照多年的備考經驗,我將高考作文寫作的內容劃分為三個大類別。

[作者簡介] 張宇,教育部“十二五”課題組高考作文研究專家,河南省高考語文評卷組專家組成員,中學名師,中國語文教育協會會員,市模范班主任,從事高考語文教學與研究16年。其高考作文課題――“高考寫作熱點問題教學策略研究”獲教育部課題組表彰,參與教育部課題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參與編寫高考語文書籍8部。

1 和乃萬事萬物之本

和,有相安、諧調以及平靜之意。我們這里所說的“和”,主要包括人與客觀世界、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國家與國家等諸方面的和諧關系。“和”這一話題涉及許多方面,例如,和諧、和平、祥和、和藹、和美、和睦、溫和、和氣、和悅、和煦、和約、和議、和順、和暢 、和好、和緩、和會、和解、和局 、和樂 、和暖、和洽、和善、和婉、和衷共濟、溫和清朗、溫和美好、惠風和暢、和藹可親、和風細雨、和顏悅色等等。

高考作文試題中體現“和”這一話題并非偶然,因為不管哪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和”就談不上自由,更談不上發展。所以,“和”這一話題是高考關注的,是社會發展應關注的,更是人類社會發展要關注的。可見,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中引用孟子的“君子三樂”之論讓考生探討“和”這一主題就并非偶然了。古人注重“和”,今人更應注重“和”,“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是家庭之“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自然人際之“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國之“和”。無論作文題目的客體怎樣變,主體情感是不變的。你可以把客體換成“舊書”“鏡子”“國家巨大政治經濟成就”“假蘋果”這些具體的物象,還可以換成“寓言故事”“名言名句”“漫畫”“哲理學說”等抽象客體,主體的愛國愛家的“和”之情永遠不變。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與你為鄰”,是一道典型的寫人際關系方面的題目,當然這道題目中“你”涉及的對象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另外,題目背后也隱含著“與你為鄰”的另外一個對象是“寫作者本人”。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的材料告訴考生,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實際上,這就涉及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材料取自孟子關于“君子三樂”之論述,是典型的把和諧具體化的作文。一樂為和諧中的和睦,二樂為和諧中的和洽,三樂為和諧中的和弦。

……

2 人乃茫茫宇宙之尊

不管是以人為本的提出,還是人文、人本思想在歷史中的巨大作用的體現,都足以證明人類這一地球的主人在整個地球環境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切的事物與人發生關系之后才是活生生的精彩生活的體現。人有情感、心理、意志、思維等內在因素,有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因素,也有教育、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現實、未來、科技等外在因素。人的發展,人與自然的斗爭,人的道德、幸福指數、喜怒哀樂等因素都可作為命題的范疇。“人”涉及的話題很多,例如人才、人品、人性、人權、人文、人山人海、人各有志、人跡罕至、人情世故、人滿為患等等。

聯系到高考作文層面,“人”這個話題并不大。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洞的。人本身有具體、有抽象的理解。作文應以主體――人為中心去命題、去創作。從重視客觀載體到重視人的情感體驗,正是作文變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歸根結底,一切客體只不過是作文命題人拿來考量主體的載體罷了,最終還要歸結到主體――人對客體的理解與看法上,即怎樣達到人與客體的和諧上。在這里,作文命題與寫作中的人則具體指寫作者這一主體,如果這道作文試題主要涉及考生的自身成長問題等,那么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主體”的作文試題,如果這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在主體感知中的地位,我們就說這道作文題是傾向于“客體”的作文試題。當然,一切文章都是寫主體與客體相互關系的文章。只不過這個關系有些人能理得順暢些或者有條理些,有些人理得就不那么順暢、不那么有條理了。

再具體些說,比如,某一道作文試題考查的是考生本身的人品、人格、情感趨向、人生感悟、人生成長這些問題,也就是說考生本人傾向自我一類的作文,我們則把它定位為“主體”式作文。比如,我的童年,我的幸福,我的誠信價值觀,我的人生畫卷,我的職責,我的奮斗等等,這類文章我們說是傾向于考生內心深處的靈魂觸動性的東西。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題 “找回童年”,直接涉及社會中一類特殊的人群――考生自己。要找回童年,作者就要對自己的童年有所憶,有所感。童年不單單是童年的具體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之類的,但是,找回的方法、理由等問題也是作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0年高考遼寧卷作文題 “幸福是 ”,給考生留下了自由創造標題的空間。幸福的可感性離不開考生,離不開現實中活生生的人生,所以,這道試題也是把命題的目光投向了考生本人,這也是高考作文近幾年“向內轉”的具體體現。

2011年高考江蘇卷 “拒絕平庸”這一命題作文緊緊扣住了“人的性格和意志”這一內涵,深刻挖掘自身的價值,培養人的高尚品性是命題的主旨所在。

2011年高考重慶卷的“情有獨鐘”話題是典型的“人之情”話題。

2011年高考四川卷的作文題 “總有一種期待”,題涉及人的期待心情,是一個心理學話題,更是一種人文情感話題。

……

不難看出,這些都是涉及考生本人的話題,直接讓考生去體驗,讓考生用自己的眼觀察世界,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考生為本的理念,是大勢所趨。

3 客乃人類生命依存

客在這里指“客體”,也指除人之外的一切客觀事物。籠統地說,它可以是天、地,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即整個客觀世界。物象、自然規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世界氣候、就業環境、就業條件、生活條件、生存條件、公共設施等一系列話題都可作為客觀世界的客體進入考生的視野,走進考生的高考作文寫作之中。

這里所說的客體,一方面,從命題人的角度講,命題人選擇某類素材中的具體物象就是命題人考查考生能力的切入點,也可能是迷惑考生的障眼物。另一方面,從考生寫作的角度講,考生應抓取命題人設置的具體物象這一客體,去理解、感知命題人要求考生怎么想、怎么寫才是符合命題人的要求的。由此看來,這里有一點像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一樣,這一切似乎都應該豁然開朗了。

比如,2011年新課標高考作文試題,命題人提供“祖國的發展變化”這一抽象又具體可感的客體,讓考生去寫對客體的感受,而不是考生自己本身的變化、本身的性格特征、本身的情感歷程等,可見這一道作文試題是傾向于“客體”感悟的作文。像這樣的作文試題,在作文中主體情感就不能體現太多,甚至不能直接體現出。

可見,對客體的關注與感知,是未來高考命題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命題方式。

【高考真題歸類解析】

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星空”和“大地”都是考生所要面對的客體。這兩種客體既可以是具體的物象,也可以是“理想”與“現實”的兩種概念的交織。考生不管從具體下筆還是從抽象入手,必須對客體――“星空”和“大地”有深刻理解,才可能寫出符合要求的精彩文章。

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試題“我生活的世界”,是一道把“主體――我”和“客體――生活的世界”融合得最好的一道作文試題。它給考生指明了寫作的方向,這個客觀的世界不是離開人的世界,是“我”真切感受的活生生的世界。

2011年高考山東卷的“這世界需要你”這一命題作文,把“客體――世界”與“主體――你”之間的關系作為寫作命題的重心,可謂綱舉目張,條清理晰。

2011年江西卷小作文是將魯迅先生的畫像作為“客體”讓考生去感知,將“人物”作為客體是這一作文的典型特色。

2011年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題 “我的時間”,與安徽卷的“流逝的時間”十分相似,而“我的時間”更具體突出了“主體――我”和“客體――時間”之間的關系。

2011年高考廣東卷“回到原點”,“原點”是一個典型的“客體”,前面加上“回到”一詞,將“主體”與原點之間聯系起來。當然“主體”可以是“人”(主要指人),也可以指人之外的“生命體”。由此看來,弄清楚主客體之間關系命題是命題者的最終意圖。

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則是一道典型的“主體”(即考生)對 “中國的六條巨大變化”這一大大的“客體”的具體感知的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