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勵志獎學金申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9 10:26: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家勵志獎學金申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調查概況
2013年10月,筆者同處綿陽市內的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和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4所高校4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隨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6份,有效問卷346份,問卷有效率86.5%。并通過當面走訪和網絡交流的形式對30余名直接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學生輔導員進行了訪談。
二、調查結果
(一)現行資助政策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情況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是資助的基礎性工作,認定結果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公共財政資源能否準確配置到政策對象群體中去。調查中,43.93%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認定結果出現了較大偏差,而對于結果持認同態度的受訪者僅有12.72%,10.4%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對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進行了解。對認定工作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的受訪者為35.8%,有22.55%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二)資助政策實施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影響程度
調查中,30.06%的受訪者認為基本上或完全解決了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的資金問題;54.92%的受訪者認為資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困難學生的資金問題;只有15.03%的學生認為國家資助對于解決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學問題作用不大。另外調查中,36.42%的受訪者認為存在受助學生將資助資金用于請客吃飯或者購買娛樂性電子產品等不合理消費方式,同時有40.46%的受訪者表示對受助者的資助使用方式表示懷疑。
(三)政策執行者及政策受益者對于政策的知曉度及滿意度
在對資助政策體系中的眾多資助制度的評價中,受訪者認為最為合理的資助制度是憑實力獲得的獎學金,得票數占49.71%。而對“免費午餐”―國家助學金卻備受爭議,僅有16.18%受訪者認同其合理性。此外,助學貸款受到贊同的比例為17.34%,勤工助學受到贊同的比例為16.76%。
(四)學生對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新訴求
受訪者對無償資助的助學金制度意見比較突出,要求降低助學金比例提高獎學金比例,因為獎學金的認定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比較少相對公平。從輔導員的角度,他們也更傾向于將資助資源向獎學金傾斜,做到“貧中選優,優中重貧”。
三、現行資助政策體系執行過程表現出的問題
(一)資助對象認定過程缺乏準確度和公信度
這一環節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認定標準難統一,多數認定標準普遍缺乏嚴密性、完整性和科學性,無法有效核實其真實性,也無法對同等情況的申請人進行量化比較。二是個別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填報不實。三是認定工作易受人為因素干擾,包括來自負責認定工作的老師、具體組織認定的學生干部等。
(二)資助理念滯后導致政策實施異化
一是表現出重經濟“扶貧”,輕心理“濟困”,用資金對學生進行支持救濟,卻忽視了由于貧困引發的學生一些極端的心理情緒和行為。二是重資金發放,輕績效監督。個別學生錯誤地認為國家和社會的資助是理所當然,習慣于享受“免費午餐”的良好感覺,從而喪失了憂患意識和逆境成才的斗志。
(三)資助政策知曉度有待提高
現行資助政策體系的宣傳渠道主要通過高校直接面向學生進行,但總體上都呈現出宣傳形式單一、信息單向傳遞的特點,缺乏制度約定的政策宣傳使宣傳工作流于形式,很多學生對于政策的了解不足。
四、優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效果的建議
(一)轉變資助理念,調整價值導向
資助政策應體現出準確、高效的資助理念。所謂準確即是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做到困難學生全覆蓋;所謂高效,即是讓每一分錢的資助都能起到積極作用,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優配置。需要充分考慮如何通過資助引導和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開展資助工作的誠信教育,培養資助對象的誠信意識;如何讓學生通過獲得資助激發社會責任感,成為回報社會的人才等。
(二)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
自卑和消極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極易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態,學校可通過設立助學班、開展專題輔導會等形式,將教育資源有目標地向困難學生進行傾斜,從而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提高專業學習成績。通過心理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辦法,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訓練和素質拓展等活動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人格、自我意識和社交能力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