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31 13:55: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材料

篇1

表彰獎勵10名教書育人楷模,1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和80名優秀教師。

二、評選范圍

“教書育人楷模”和“優秀教師”參評對象為全州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

“優秀教育工作者”參評對象為全州各級各類學校校長、教育行政部門干部和教育機構管理人員;

曾獲得州級及以上勞動模范稱號的人員一般不再參加評選,如確有新的突出貢獻,可推薦參選,但要從嚴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擔任副縣級以上職務的領導干部不參加評選。

三、評選條件

(一)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條件

1.具有10年及以上教齡,扎根基層、獻身教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教書育人、師德師風等方面得到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群眾的普遍認可,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教師典型。

2.長期一如既往地關心、愛護學生,能夠用自身的言行影響和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真正起到引領航向的作用。

3.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來,能夠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教師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崇高品質;用滿腔熱忱譜寫人民教師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高尚情操;

4.有較強的組織教學能力,善于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啟發誘導學生獨立思考,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明顯成效。

(二)優秀教師評選條件

1.具有5年及以上教齡(“農村特崗”教師從事教育工作3年以上),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業績突出,能夠體現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

2.工作中履職盡責,作風正派,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在學生和家長中具有良好的形象,在教師隊伍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力。

3.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廉潔從教、為人師表,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無利用工作時間從事第二職業行為。

(三)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條件

1.具有10年及以上教齡或5年及以上教育管理經驗,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在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業績突出,能夠體現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工作中履職盡責,作風正派,勇挑重擔,任勞任怨,在學校管理、服務和建設方面有顯著成績。

3.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求真務實,積極探索,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師德高尚,無私奉獻,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

四、評選辦法

(一)評選推薦工作采取自下而上、民主評選、公正推薦、逐級評審申報的方式進行。

(二)州里將成立評選組委會,對各縣(市)、州直各單位、各有關學校推薦的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進行進一步甄選,評選出10名全州教書育人楷模。

五、獎勵形式

由州委、州政府授予全州教書育人楷模、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下發表彰決定,頒發證書和獎金。

六、工作要求

(一)各縣(市)推薦先進個人要統籌考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人員,努力做到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民辦學校、成人學校、校外教育基地、教師進修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均有代表。

(二)要堅持向教學第一線教師傾斜,尤其是要向條件艱苦的偏遠農村學校傾斜,城鎮中小學教師中有在農村學校任教經歷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包括學校校長及其他管理人員的推薦比例,應嚴格控制在推薦比例的10%以內。

(三)評選推薦工作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實事求是、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認真評審,嚴格把關。推薦人選上報前,各縣(市)、各單位須將擬推薦人選在其所在地教育系統或單位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七、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本次評選表彰工作的領導,州里成立了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評選表彰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州教育局,具體負責評選表彰的日常工作。各縣(市)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成立評選推薦工作領導小組,認真組織開展評選推薦工作。

八、申報材料和時限

本次評選表彰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評審工作的順利進行,請各縣(市)、各單位務必于6月20日前將有關材料報送到州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逾期不再受理。首次報送的材料包括:

(一)本縣(市)、本單位2015年開展評選推薦工作報告(評選工作程序、評審結果、公示情況等)。

篇2

[關鍵詞]高校檔案 育人功能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9-0130-02

高校檔案是高等學校及個人在從事教學、科研、生產以及其他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對學校和社會有教育價值和保存價值的實物、書籍、文字資料、圖表、視頻資料等不同載體的歷史記錄。高校檔案育人是指在大學生接觸檔案的過程中,高校檔案自身蘊含的特殊文化以一種潛移默化和點滴滲透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發揮著特有的教育功能。高校檔案對于教育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安貧樂教,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開展高校檔案的“育人”功能研究是高校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也是高校素質拓展及活動教育的需要。

一、高校檔案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高校檔案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教材,能幫助大學生培養樂觀、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學生中形成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和諧融洽、平等互助的人際關系,從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高校檔案也是大學生科學文化教育的好幫手,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離不開檔案館的參與,學生在檔案館不僅可以查找學習資料,而且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靈活運用檔案史料,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創意成果。

(一)高校檔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教材

我國高校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的單純灌輸方式并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失位。這主要緣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慣性沖擊,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和分數,過分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失真。這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嚴重脫離實際,學生進行的課外活動教育偏少,而激勵教育又不能深入人心,其育人工作現狀不能令人滿意。

中國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需要改革,方法需要創新。筆者認為,這必須依靠高校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創建高校德育教育新的課堂,而高校檔案館能在大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承擔更多的任務。因為高校檔案材料具有真實、形象、生動的特點,看得見,摸得著,就像一本德育教材一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且檔案特殊的表現形式更容易使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外化為行動。國內外很多檔案館都逐漸成為德育教育的新基地,并根據自身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參與到德育教育中。

(二)高校檔案是大學生科學文化教育的好幫手

高校檔案館是知識的寶庫和園地。高校在進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時可依托檔案館的檔案信息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檔案館實地參觀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領略歷史的變遷。而且通過檔案館可以接觸到許多科學文化知識,進而加深對科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完成書本與現實對接。因此,學生可通過學校檔案館順利地獲得其所需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檔案資源中的科學文化精神也能順利地傳承到學生的頭腦中,成為大學生科學文化教育的好幫手。

(三)高校檔案是大學生藝術審美教育的好導師

高校檔案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括人文、科學、藝術等方面。檔案中眾多的審美文化資源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具有陶冶審美功能。特別是一些名人名師的手稿、題名、書畫等歷史文化檔案,可作為學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生動素材。高等教育的審美陶冶功能與學生的休閑娛樂、學習生活緊密相連,對學生的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大學檔案館憑借其特有的文化藝術館藏資源對學生進行著藝術審美教育,促使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和審美素質的提高。

二、高校檔案育人功能的實現途徑

在知識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高校檔案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決定了信息時代高校檔案必須深化內涵,拓展育人功能,以適應高校教育改革對高校檔案工作的新要求。但對如何將具有厚實文化內涵的高校檔案充分發掘出來并應用到育人實踐中,還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鑒,需要不斷探索。筆者提出構筑檔案育人資源環境、強化檔案育人服務理念、建立檔案育人管理制度、培育檔案育人文化氛圍及打造檔案育人實踐平臺等五個方面的檔案育人功能實現途徑。

(一) 構建檔案育人資源環境

高校應創設檔案資源育人的場所與課堂,使之成為固定的育人場所,使大學新生入學即受到濃厚的學習氛圍熏染,刻苦鉆研,求實創新。在許多歷史悠久、名人云集的國家重點高校里,檔案中表現出來的名人們在學術方面嚴謹治學、持之不懈、艱苦奮斗的作風和不怕失敗、勇于斗爭、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對大學生的品德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高校檔案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育人資源,積極建立曾經在本校學習和生活過的名人檔案,收集名人的典型事例,準備翔實的事跡材料,捕捉名人品德閃光的一瞬間,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本校真實的名人檔案和杰出校友檔案,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和品德發展的樣板,從而構建檔案育人資源環境。

(二)強化檔案育人服務理念

高校檔案館應緊緊圍繞以服務師生為重點的檔案工作,使檔案工作成果體現到育人實踐中。一方面檔案人員應當主動收集和整合各類有價值的檔案資源,使之轉化為教育資源;另一方面高校檔案部門要主動參與到育人實踐工作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并有意識地創設檔案資源育人課堂,定期組織開放、展覽各類檔案材料,開辦榮譽陣列和組織校友展覽,將檔案館建設成為固定的育人場所,使大學生一進校就受到自豪感和榮譽感的熏染,增強為校爭光和為國爭光的使命感。

(三)建立檔案育人管理制度

高校將大學生參觀校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必修課,將部分學生參與校史講解及專業勞動等與檔案有關的活動納入選修學分,通過學分制引導高校利用學校檔案資源進行教育活動,從而建立檔案育人管理制度,達到以檔育人的效果。

(四)培育檔案育人文化氛圍

高校檔案記載著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典型事跡和動人故事,高校檔案館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和挖掘各類檔案信息資源,凝聚檔案文化主題,培育檔案育人文化氛圍。一方面可以以檔案館網站為平臺,實現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和信息利用的網絡化,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檔案文化教育和校園文化教育,促進學生了解校情,激勵學生嚴謹治學;另一方面將檔案文化建設與校風學風建設結合起來,以學校檔案的文化價值內涵為依托,通過展現名人名師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及杰出校友的艱苦奮斗求學歷程及品格,激勵學生樹立榜樣、刻苦學習,使學生在高質量的文化氛圍中得到熏染和迅速成才。

(五)打造檔案育人實踐平臺

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可以將檔案館作為學生實習與實踐的良好平臺。為組織各類展覽與解說,檔案館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學校可通過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為在校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實踐的平臺,勤工儉學的學生在參與檔案管理和服務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學校檔案,并在接觸這些檔案過程中對檔案人物和檔案歷史產生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時,高校還可以將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和科研活動安排到檔案館進行,學生在接觸高校科研檔案過程中極易受到啟迪和借鑒,這能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熟悉科研歷程,吸取科研經驗,切實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另外,高校的校友檔案記載了許多優秀學子的成才歷程和創業事跡,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樹立楷模,點燃奮斗激情,積極投身于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淑芳.以人為本以檔育人[J].蘭臺世界,2005(3):1.

[2] 孟麗霞,李淑芳.論高校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功能[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