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演講稿范文

時間:2023-03-28 12:21: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和諧社會演講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和諧社會演講稿

篇1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社區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員,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和諧社區成就和諧社會

建設和諧社區是我們社區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更是社區工作永恒的主題。正如xx指出的那樣,要“從建設和諧社區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

社區和諧建設,是社區表現自己風貌的一個平臺,是居民之間感情溝通的橋梁,是社區凝聚人心、強化認同感、強化歸屬感的載體,是使社區居民有一種向心力帶動其它工作的進程鈕帶!如何堅持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堅持把發展、服務、凝聚民心溶入到和諧建設中,把社區和諧發展不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是我們社區工作者光榮而神圣的任務!

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給人民帶來了好的享受,同時也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前段時間參觀了警示教育基地,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糖衣炮彈侵襲了我們多少優秀干部,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如何繼續保持艱苦奮斗、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是多么的重要,這也是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中時刻遵循的宗旨。只有踏踏實實苦干,才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

社會的和諧發展,離不開社會中人的努力,街道社區的和諧發展,離不開工作人員的團結一致,離不開居民們的支持。一個社區工作做的到位不到位,關鍵是看這個社區的領導班子是否能夠帶頭創新實干,只有不斷進行知識涵養創新、實踐推動創新、民智激發創新、制度保障創新,激發出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從人民群眾中找尋工作靈感和思路,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我近6年的社區工作中,從工作人員到社區主任,到如今參加連福社區的籌備工作,先后經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自己深深認識到: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引領,聚焦問題,在實踐中求發展

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著力強化服務功能——以順應民生需求為切入點,即知即改求實效。在化工社區工作時,化工新村路燈受到損壞,道路處于黑暗狀態,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我了解此情況后,及時向路燈管理所反映,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了路燈問題,給居民帶來了光明和安全。

以優化居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邊學邊改促落實。積極舉辦各種娛樂教育活動,如“慶元宵,構和諧”pk演唱會、“弘揚時代旋律,重溫紅色經典” 紅歌會、“快樂家庭”評比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和居民一起寓教于樂,在開開心心唱歌玩游戲的同時,學習一些人生道理。

篇2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成長在科學發展的新時代,有義務維護社會的和諧,思考社會與人生。縱觀社會上種種不良現象,我們應該發起一場深刻社會革命,剔除社會的假惡丑,弘揚人間的真善美,凈化社會空氣,讓所有人生活的更好,更加有尊嚴。我們天天學歷史和政治,“革命”一詞耳熟能詳,那么它是真實內涵是什么?我認為,“革”有改革、改變之意,“革命”,通俗地講,不是消滅人的肉體和生命,而是通過變革消除丑惡的思想靈魂和不良的行為,從而改變人們的命運,讓人們生活的更加幸福美好。假如我要發起一場革命,我將圍繞社會的和諧穩定,向一切丑惡現象宣戰!

我將會向網吧宣戰!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也可以給人們帶來種種傷害。大家看一看看,想一想,互聯網的出現,讓我們大家能夠上網查資料,能夠觀看新聞視頻,能夠觀賞各種各樣的影片,但是又對多少的中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有多少中學生,整天沉迷于網吧,忘記了一個學生的學習責任,忘記了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忘記了家長們艱辛的勞動,忘記了同學之間濃濃的情誼,忘記叮鈴鈴的上課鈴聲,不與同學們交流,不與家長溝通,在網吧封閉的環境里癡迷不悟!從此,家長們失去了一個可愛懂事的孩子,老師們失去了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同學們失去了活潑好動的朋友,而社會將減少一個為他服務的人才!打開報紙看看吧,一樁樁因網吧引發的案件令人觸目驚心,唏噓不已。2010年11月,安徽省泗縣汴光花園小區一名中年婦女被人殺死在家中并被拋尸樓下,兇手竟是她年僅15歲的高中生兒子。這名少年痛下毒手的原因,則僅僅是母親又一次把自己從迷戀的網絡世界中拉開。更讓人心寒的是:殺害母親后的三天時間內,他在一家網吧里泡了三天三夜,被民警抓獲時一臉從容,到看守所還在談論游戲……可以說網吧,讓他的靈魂扭曲,讓他忘記了母親的養育之恩,因為上網游戲,母親被殘忍殺害,兒子深陷囹圄,在鐵窗之內度過漫長的歲月,時時遭受良心的譴責,一個美好的家庭瞬間毀滅了,這是這么令人扼腕嘆息的人間悲劇啊!一切都禍起網吧,因此我要革網吧的命,將那些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網吧一律關閉,凈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我要向“藥家鑫們”宣戰。大家都知道,2010年10月20日深夜,接受過高中教育并在西安音樂學院上大學的學生藥家鑫,開車將路邊的環衛女工人撞傷,他不但不急著救人,看到身上汩汩流著鮮血的受害人之后,竟然用彈鋼琴的雙手,揮舞著錚亮的尖刀對女工人痛下殺手,連刺八刀,使其當場斃命,而他先交通肇事而聚到殺人的目的,僅僅是害怕受傷的工人舉報他,自己和家庭要承擔醫療費用!一個鮮活的生活瞬間倒在他的尖刀之下,永遠閉上了眼睛!很難想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變態瘋狂,對生命是一種什么樣的踐踏!戰場上的受傷俘虜還能得到一定的優待,而車輪下的受害者卻得到了尖刀的穿刺!人性何在?良心何在?藥家鑫丟盡了學生群體的臉面,也使高中母校蒙羞;社會絕不會僅僅只有藥家鑫一人,因為漠視他人疾苦和生命的現象處處存在!以“我爸是李剛”而風靡網絡、河北大學開車撞死撞傷如干名女生的李啟銘,社會上形形的醉酒駕車者,故意傷害他人甚至剝奪他人生命的犯罪分子……這些人都應當稱謂“藥家鑫們”,我要向他們宣戰,運用法律揚善除惡,弘揚正氣!

篇3

"和"的最早的象形字描畫是一件物品,這物品是一件樂器.一個象形字把這個物品畫得象編鐘,也有點兒象現代的架子鼓;另一個異體字則畫得來象一個排蕭.當這些樂器吹出美妙的聲音,奏出優美的旋律時,古人想:這"和"啊,還有那么神奇的性質.于是"和"就從物品的名稱變成了性質,特征的描寫,于是就有了"平和","和美","和諧"."和"就從音樂開始,再轉到詩歌,繪畫和書法,"和"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文學藝術的審美的理想,審美的境界!

古人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

今天,當我們站在二十一世紀的門坎,當中國人再一次地把國門打開,我們面對這樣的世界: 科學已成為衡量人類自身行為的標尺;信息高速公路已經把地球變成了村落;經濟已進入全球化時代,.這是我們的世界!

我們的世界還存在著矛盾,沖突,甚至還存在戰亂,恐怖..這是我們面對的世界!

中國文化, 能否為今天的世界做點兒什么

我們, 能否用中國古老的智慧為世界的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構建和諧世界!

這是中國人面對世界時,把我們民族智慧中對音樂,藝術的審美理想轉化為人類進步的共同境界!

這是我們的理想! 這是中國智慧的體現!更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

也許你會問:

誰去實現這個理想 當然是我們,就象在座的"我們".

從哪兒開始 當然是這兒.

和諧是我們對世界的理想,我們就要親參與和諧社會的

構建;更要親自加入建設和諧校園的實踐.

用什么方式 讓我們手拉著手,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讓我們打開心扉,多一些謙卑,多一些信賴;讓我們的臉露出多一些微笑;讓我們的眼閃耀多一些和藹. 對他人,再多一點兒關心;對公眾,再多一點兒關懷; 對弱者,再多一點兒關愛.

讓我們用手,用心,用眼.

篇4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筑和諧,平安送光明"。

有這樣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里。故事是這樣的:在地獄中,有這樣一群人圍著桌子吃飯,桌子上擺滿了各種豐盛的食物,唯一不足的是他們的手上都拿著10米長的筷子,他們拿著這樣的筷子夾著食物費勁的往自己的嘴里送,卻無法吃進去,就這樣天長日久他們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面黃肌瘦。在天堂里,也有一群人圍著桌子吃飯,他們手里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并不往自己的嘴里送,而是送到了對方的嘴里,所以他們人人飽食,個個開心。

這個故事是學生時代的時候輔導員講給我聽的,現在想起這個故事,我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愛,是如此的重要,它不僅僅是人類彼此的需要,他更是人類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正如那首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欣喜的看到愛心不但沒有湮滅,反而成為感動你我,關懷他人的契機。在剛剛過去的"感動中國"的頒獎晚會中,"愛心"做為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旋律,再一次得到了展現。在這個時候,國家電網公司做出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的決定,更是體現了企業與員工與社會之間最真摯的愛。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們喜歡用最平凡的方式表達著自己。關于愛心,我們感受最深的或許是偶爾的捐款捐物,或許是義務獻血時那從容的表情,又或許是危難時刻毫不猶豫的見義勇為……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作者,作為集團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員,愛心在這里有了一種新的詮釋:它是我們彼此之間善解人意的一個眼神或微笑,它是別人跌倒時伸出的一雙援助之手,它是工作臨行前的相互的一聲叮嚀,它更是心系客戶,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無私奉獻……

篇5

大家下午好!

我是財經系的閆博,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和諧社會 和諧校園》.

和諧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理感受;和諧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希望之美.

社會整體的和諧是一種協調之美,統籌之美,科學之美.

社會整體的和諧離不開和諧發展的人,而和諧發展的人就像一顆種子,只有在和諧的校園里才能孕育出來.那么,如何建設和諧的校園呢 如果把和諧的校園比作一棵參天大樹,那么我認為,優美和諧的環境就是這棵大樹的根本,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就是它的枝葉,而豐富的校園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靈魂所在.

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和諧的根本.首先,校園的自然環境應是和諧優美的.如果學子們跨進校園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觸的一切,處處是俯拾不完的美麗,身心自會有言說不盡的愉悅,思想也會無止境地翱翔.回首我國古代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在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里,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

當然,校園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還應包括師生共同創造的人文環境.尤其當校園環境浸透著每位師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位師生的智慧,就更能激發每顆心靈的自豪感和對學校的熱愛之情."景美則心曠,心曠則神怡,神怡則智清,智清則學佳".一個凈化了的環境,會使人的心靈也隨之凈化,并激起一種奮發向上的`自尊自愛的意識,所以,一個和諧的校園首先應該擁有優美和諧的環境.

其次,只有擁有良好校園人際關系的校園,才能稱得上是和諧校園.試問一個充斥著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校園怎么能稱得上是和諧校園 其實想要擁有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并不難,只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想問題辦事情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并自覺地以"八榮八恥"的標準來要求規范我們自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就能成為文明大學生,也自然能擁有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

一個和諧的校園,還應有千姿百態的校園文化.沒有豐富的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虛的,毫無生氣的.學生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考試成績不應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新時期社會提倡多元化評價,我們就應該看到每個同學的長處`,讓每個同學的個性如春天里的枝葉一樣無拘無束地伸展.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叫——,是——市——小學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扎根三尺講臺,塑就滿腔忠誠;手握三寸粉筆,揮灑兩袖清風,是我最大的心愿;催筍成竹是我無悔的追尋。尤其是以“優化發展環境,創人民滿意工程”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更加激勵、鞭策著我不斷求索。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共建和諧——,抒發崇高理想》。

今天的演講,我先從身邊的李老師講起。

二00六年九月,從鄉下轉來到李老師所代班級就讀的學生楊婕,因其父母離異而面臨失學。不到九歲的楊婕在無人照料的情況下,一個人在出租屋里僅靠白開水和饅頭度過了三天。臨走之前,她托同學帶給李老師一張紙條,紙條中寫著:“老師,我要走了,爺爺要把我接到很遠很遠的老家去。我不能讀書了……你能幫幫我嗎?”揉皺的紙條上,明顯留下了淚滴浸染過的痕跡。這張字條深深地刺痛了李老師的心。李老師想:能讓她就這樣失學嗎 我絕不能讓這個孩子離開她心愛的校園,我一定要幫助她!李老師歷盡艱辛,輾轉鄉里,找到了楊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終于找到了楊婕的父親,讓她有了監護人,還承擔了她的部分學費,再次回到了——小學三(二)班。就這樣,楊婕又回到了她健康成長的樂園。這是李老師幫助的第七個“留守孩子”。

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對事業滿腔忠誠的真實事例還很多很多:闌尾炎動手術才七天就堅持到校上班的袁敏校長;患病在身還堅持出差,最后病倒他鄉的張秀云主任;主動承擔起貧困學生湯婷的中餐費用,還為她買衣買鞋的謝俊芳老師;為了學習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而熬得雙眼流淚的王曉玲老師、、、這一件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跡,向我們彰顯出這樣一種精神:作為一名教師,挺起來,便是世界上最高峻的山;躬起來,便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橋;躺下去,便是世界上最寬闊的路。

在共建和諧——,優化發展環境,創人民滿意工程的工作中,除了教師,其他行業也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為了確保建設良好的投資環境,2006年八月,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的干警們在8天時間里,吃住全在車上,走訪了600多人,行程15000公里,查閱了77卷案宗,查處了3宗要案。為國家挽回損失近300萬元。可我們的一位干警卻不幸身負重傷,另一位沒有來得及參加他八旬老父的葬禮,還有一位年輕干警只好第二次推遲了婚期——他們,鐵肩擔道義,丹心鑄警魂。以犧牲個人利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確保了——的盛世太平。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中,更有一大批奮斗在第一線的像劉銀昌、周國知一樣的優秀干部,他們心系群眾苦樂,關注生產發展。有一位打工致富的農民,毅然回到窮鄉僻壤的家鄉,挑起了村主任這個并無品級小官的重擔。他率先拿出自己打工掙來的4萬多元血汗錢,動員組織村民修通了通村公路,建起了魔芋示范基地,煙葉、藥材等支柱產業也漸成規模。僅兩年時間,村民人平純收入由原來的800多元增加到近2000元。這個巨大變化,轉變了人們幾十年來的落后經營觀念,吸引了大批的打工仔回鄉創業。沉寂的山村開始沸騰了,我們的家園從此將變得更加美好!

這些事件中的主人翁,他們心系民眾,任勞任怨,把自己置身于一個透明干凈的位置,塵世的喧囂,流年的暗示,物欲的誘惑在他們面前變得脆弱無力。“師”與“生”,“警”與“群”,“官”與“民”是一種無功利的存在,他們的高尚作為,透視著人間真情與社會的和諧之美。

正是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鑄造了——人民滿意的工程。和諧之風吹拂著清江兩岸,土苗兒女的心田。一種無比崇敬的激動,把我們凝聚在鮮紅的黨旗下,激勵著我們為建設和諧——奮勇向前。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不會抱怨職業的好壞,更不會在意職位的高低,我們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胸裝——,勤奮工作,心系人民,艱苦奮斗,不斷地磨礪人生,這就是我們的風采!

篇7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于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各級各類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活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為響應國家推普號召,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校團委、校學生會向全校同學發出以下倡議:

1.積極學習普通話、使用普通話;

2.使用規范漢字,不寫錯字、別字,發現錯別字及時改正;

3.上課及課余時間和老師、同學交流請使用普通話,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

4.在各種會議上使用普通話,板書、板報使用規范字;

5.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口語發音,并且能和周圍的同學相互督促,積極地糾正普通話的發音,使規范用語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6.盡量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并且能積極地帶動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推廣普通話,使身邊的親友也能養成自覺說普通話的習慣;

7.盡量在社會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從身邊的瑣碎小事做起,共同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盡一份力量;

8.對不規范的語言、文字行為要予以指正,為建立文明校園,文明城市獻出我們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