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導游詞范文

時間:2023-04-08 15:4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泰山導游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山東泰山導游詞(一)

各位朋友,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我是你們的導游——羅導,今天咱們游覽泰山,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泰山,泰山被譽為“五岳之首”、“五岳獨尊”,它雄偉壯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又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局部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半山腰了,你們看!這一條石路又陡又彎,這便是最難登的十八盤了,大家可不能打退堂鼓喲,大家跳戰(zhàn)的時刻到了!大家先往上看,比我們登的快的人就好像踩在我們的頭上,請再往下望,我們的腳是不是又像踩在別人的頭上呀?攀爬十八盤需全神貫注,整個過程猶如“前人踩著后人的腦袋,后人頂著前人的腳板”的感覺,非常艱辛。共有石階1827級,十八盤從下往上分為“慢十八盤”、“不緊不慢十八盤”和“緊十八盤”,這“緊”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緩。不過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名字所迷惑,其實整段路下來,讓人感覺最耗體力的,竟然是那開頭的“作文Www.ZuoWEn8.Com/慢十八盤”。

這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

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十八盤過后,就是南天門了,到時就可以領(lǐng)略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魄了。南天門海拔1460米,古稱"天門關(guān)"。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意思是天上的街市,多富有詩意的地方啊。天街風大,會突然變得比較冷,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件棉大衣。

好了,先說這么多吧。游客們,現(xiàn)在是登山比賽最關(guān)鍵的時刻了,看看誰是今天的大英雄。加油!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攀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要相互幫助,還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謝謝大家的合作!

山東泰山導游詞(二)

大家好!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張導游。今天就由我?guī)ьI(lǐng)大家登上美麗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也是泰安人。好啦!回歸正題,泰安市之所以叫泰安市有這一番寓意—預示著"國泰民安".泰山為五岳之首,主峰天柱峰海拔1532.8米景區(qū)內(nèi)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山勢磅礴,植物茂盛,古跡眾多。孔子,司馬遷,李白,杜甫等人蹬此山也留下眾多美文詩句。

好啦!我們的目的地泰山已到,請大家有序下車不要擁擠,下車的游客請聽我的指揮。好,人都到齊了,請大家跟我走。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石坊叫岱宗坊。他使用灰白色花崗巖筑成的,上面雕刻著飛檐走獸,顯得大氣,莊重,樸素。

請各位繼續(xù)跟我往前走,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塊石碑那么這里就是孔子登林處了。孔子在登泰山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大家可以盡情的拍照,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攀爬。

現(xiàn)在我們到了著名景點經(jīng)石峪。大家可以看到山谷里的天然花崗石上課滿了蒼勁的大字,每個足有一平方米。在花崗石上刻的是《金剛經(jīng)》,據(jù)說原先有一萬多字,現(xiàn)在僅有不到八百余字。

那么我們已經(jīng)基本上快要走了一半了,現(xiàn)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面的幾個景點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接下來的家可以游覽的景點有中天門,十八盤有成"天梯",還有山頂上的天街商業(yè)街等等。大家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盡情游覽,大家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貴重物品,一個半小時后在天街集合。好了希望泰山可以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印象,解散!

山東泰山導游詞(三)

大家好,我是導游陳邵文。今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祖 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01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xiàn)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希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美好、高尚、堅毅的形象。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泰山導游詞,僅供參考。

山東泰山導游詞(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導游張某。今天,我將帶領(lǐng)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旅游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海拔1545米,為我國五岳之東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1987年,泰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廟。岱廟位于泰安城內(nèi),南起泰安門,通天街,北抵泰山盤道、南天門的中軸線,為歷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禪時舉行大典的場所。你們看,這是岱廟主殿天貺殿,是我國三大宮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岱廟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塊,多藏于漢柏院內(nèi)。大殿前還有秦始皇的無字碑。院北東御座是帝王來泰山封禪時休息的地方。岱廟真是一個歷史文物、詩文、繪畫、書法、雕刻藝術(shù)的綜合博物館啊!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主峰。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傳說古人爬山時,很難看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成了今天的觀日點。現(xiàn)在人們只要站在觀日點上,就可看見日出了。

篇2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jīng)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圣帝時,泰山上曾經(jīng)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則淪于泰山頂?shù)摹坝衽亍敝小K握孀跂|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之后,原來就是曾經(jīng)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圣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飛檐畫棟,宏偉壯麗。

碧霞祠的五間正殿由于山頂上狂風暴雨較多,加以冬季特別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蓋瓦,檐鈴都是銅的。左右各三間配殿和五間山門的蓋瓦,都是鐵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內(nèi)神像、擺設也都是銅質(zhì)的。鉚固瓦當?shù)氖撬F,用來防止火災。正殿外的匾額由乾隆皇帝題字:”贊化東皇“、內(nèi)匾由雍正皇帝題字:”福綏海寧“,

殿內(nèi)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jù)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zhí)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做領(lǐng)導的有沒有威信,關(guān)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xù)參觀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cè)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篇3

臺胎山屬太行山系,是豫北的名山。因山勢險峻,主峰孤密秀矗,形似一口巨鍋,兀覆在群峰之上,山間常年云霧繚繞,故得名臺胎山。

臺胎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東北30公里的修武縣境 內(nèi)。北鄰山西省,東接輝縣市,西與方山對峙,南面是一望無際的孤原。這里有大小名峰三十六座,峰巒疊翠,雄奇險秀。主峰茱萸峰有一片茂密森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園中園”。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分為三大體系:一、峰岳景區(qū):茱萸峰、三秀峰、疊彩洞、濃秀谷;二、溝谷景區(qū):溫盤峪、子房湖、小寨溝、老潭溝、武周寨;三、宗教景區(qū):真慶宮、萬善寺、玄帝觀、百家?guī)r。這里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豐富。漢獻帝劉協(xié)、魏晉”竹林七賢”、唐朝孫思邈、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大將尉遲敬等均在此留下了歷史遺跡。

臺胎山山險水秀,氣候涼爽宜人。這里泉源豐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蓋了整個山巒,各種樹木和奇花異草種類達400多種。中藥材蘊藏豐富,除人參、靈芝外,還有聞名全內(nèi)外的四大懷約,以及茱萸、當歸等200多種。唐朝孫思邈曾在些采藥練丹,至今這一帶山區(qū)還流傳著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在臺胎山景區(qū)售票處,有一村莊名”岸上”,背靠一天然屏障,山勢突兀,拓面而起,此山名為”翠屏峰”,峰頂有”閻王鼻”。你看那閻王仰臉向天,自鼻以上是黑的,鼻以下的部分是白的,當?shù)厝苏f此閻王黑白分明,辨是非,晝斷陽,夜審陰,是當?shù)氐闹髟祝瑱?quán)力至高無上。

在閻王鼻山腳下,有一佛教廟祠,即萬善寺。跨過山門,為彌勒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這尊像是泰國捐贈的金佛。你看那佛像胸間的“”(音萬),意為太陽光芒四射或燃燒的火,后來作為佛教吉祥的標記,以表示吉祥。寺院的后門,有一小溪自高處流入清池,是優(yōu)質(zhì)的礦泉水,泉旁小廟,是財神爺,他雖不能名列佛寺,但來燒香的人,卻也不忘燒柱香,以求財旺。

(溫盤峪、子房湖景區(qū))

沿公路而上,過了迎賓洞,左邊的山谷相裂成隙。這便是溫盤峪景區(qū)。峪深80余米,最寬處不過丈余,峪上群山環(huán)抱,致使這又窄又深的峪內(nèi)空氣不能與外界的空氣很好地交流,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小氣候,這里冬曖夏涼,溫度適中,仿佛處在恒久的溫暖中,故名溫盤峪。這谷南端的瀑布名為“白龍瀑“,傳說白龍在此居祝

走過山壁間開鑿的隧洞,我們進入溫盤峪景區(qū)。首先直入眼簾的是“一線天“。人行其間山體相合只留下一線天地,甚是奇妙。

景區(qū)內(nèi)秀幽雄險,集泉、瀑、溪、潭于一谷,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峽谷南北長約1公里,寬3-10余米,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一巨大盆景,又好象名山大川濃縮后的精華,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景區(qū)內(nèi)有逍遙石、相吻石、靈龜戲水、雙獅吸水、龜背石等景觀。

峪內(nèi)有九龍?zhí)叮鄠鳛楣艜r九龍棲息之地,分別為白龍?zhí)丁⒆育執(zhí)丁⒚啐執(zhí)丁⑶帻垺ⅫS龍、臥龍、黑龍、首龍等,因峪內(nèi)司溫,潭水常年氣溫在10度左右,夏季水涼不宜游泳,但卻是冬泳的好云處。行至黑龍?zhí)叮怀制俨紡纳奖陂g噴薄而出,如堆雪飄楊,十分壯觀。動態(tài)的水流入靜態(tài)的水中,十分美麗。

在漢朝初建國后,張良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業(yè)之后,功高震主,惟恐遭到劉的毒害,再三懇求,告老還鄉(xiāng)而去。張良回到家鄉(xiāng)之后,仍然坐臥不安,覺得還不太保險,便偷偷地微服出午,隱居到了去臺山。因張良字子房,故此處的村莊叫:子房村“,源叫“子房湖”。現(xiàn)在的景區(qū)是在原有湖泊上加高修建的,湖面300余畝,長約8華里,最寬處300米,水深呈階梯狀分布,北淺南深,深處約地100米,水容量為1億立方,是一中型水庫。

沿湖而行,可見對面山巒中有“達摩峰”。相傳印度僧人達摩 來中國傳 教,到達少林寺,面壁10年仍常有雜念涌入心頭,于是走出寺廟,要找一處絕妙的靜處修行。后來就來到去臺山,在子房湖西畔山巒上靜坐。此處人跡罕至,達摩 高居山巔,終山嵐流云為伴,山靈一片凈化像山樣入定下來,不久即化仙而去,此處則留下了“達摩 峰”和與之遙遙相對的“佛龕峰“。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開心旅行社的趙婷,大家叫我趙導好了。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景點是聞名中外的泰山。因為路很難走,請大家小心摔倒,而且要保持游覽景點的衛(wèi)生,不要在物品上亂刻亂畫,不要隨地亂扔果皮紙屑,不要隨的吐痰。

泰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是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而且它氣勢磅礴,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司馬遷有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到“有眼不識泰山”

安樂村小學四年級:趙婷

篇5

在到達泰山景區(qū)之前,我先給大家對泰山做一個介紹。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的象征,是東方文化世界的縮影,是“天人合一”的寄托之地。在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雙重遺產(chǎn)的目錄。泰山自古以來就被看做是國家穩(wěn)定,民族團結(jié)的一個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了黃帝,第一件事就是朝拜泰山。先后有十二位黃帝來到了泰山封禪。泰山因此也就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座受過黃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誰,都對泰山是仰慕備至,孔子和杜甫先后都登過泰山,還留下了一些千古絕句。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泰山腳下,大家向山頂上看,那個紅色的建筑就是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又名三天門,海拔一千四百六十米,故稱天門關(guān)。等一會,無論是坐纜車的還是徒步登山的,我們都將在那里會合。泰山主要的景點有:百丈崖、望人松、云橋飛瀑、十八盤等。其中十八盤是登山路中最險要的一段,你能想象嗎?它有石階一千六百余階,你們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它像不像一條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一條灰色的長龍!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向上爬,看看誰最先到達山頂,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泰山之頂,玉皇頂。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叫做天燭峰,海拔為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我們身旁這座紅顏色的廟宇,我們叫它玉皇廟,故稱太清宮。廟內(nèi)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等,始建年代已不詳。在玉皇頂上看日出,可是絕佳之地。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在山頂住一個晚上,明天趕早在玉皇頂上看日出。

篇6

文/佚名

在泰山極頂玉皇殿門外,有一方高6米、寬1.2米、厚0.9米的長方形石表,白中透黃,形制古樸,石上無字,因此被稱為泰山“無字碑”。這塊無字碑是何人所立?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泰山無字碑為秦始皇所立,立碑的涵義在于焚書。關(guān)于這一點,清乾隆皇帝說得最明白。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本意欲焚書,立碑故無字。”但這種說法經(jīng)不住推敲。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開始第二次出巡,“……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這充分說明秦始皇在泰山上的立碑是刻有文字的,絕非無字碑。

有些人認為,泰山無字碑原是有字碑,只是飽經(jīng)風雨,字被風化剝蝕殆盡,以致無跡可尋。這種說法也難以自圓其說。現(xiàn)存無字碑石的風化并不嚴重,且在宋代才稱為無字碑。如果是秦碑,秦二世所立之碑在宋代尚可辨認146字,這方石碑不可能剝蝕得一字無存。

還有人認為無字碑是漢碑,為漢武帝所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走出皇宮,踏上泰山封禪的旅程。公元前109年初,武帝到達泰山。《封禪書》載:“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巔。上遂巡海上,四月還至奉高,上泰山封。”這說明漢武帝的確在泰山頂上豎過碑的,但史書上只載“立石泰山之巔”,卻沒有“刻所立石”的記載。這證明武帝所立的是一塊無字碑。這方無字碑與現(xiàn)存的無字碑位置相似,是在泰山極頂。按照慣例,不是開國皇帝,是沒資格在泰山刻石紀號的。因此漢武帝只能立石而不能刻字。但仔細一推敲,又有令人疑惑之處:秦二世非開國皇帝,卻在泰山立有字碑,碑文為胡亥詔書,丞相李斯篆書鐫刻。漢武帝完全可以援引秦二世的做法,大頌他的文治武功,不至于僅為封禪而封禪,而放棄在泰山上留下文字的機會。到目前為止,確定無字碑為漢武帝所立,還缺乏足夠證據(jù)。無字碑究竟為何人所立,一時還難下結(jié)論。

“陽關(guān)大道”通哪里

陽關(guān)是我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jīng)的關(guān)隘。它位于今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鄉(xiāng)“古董灘”上,因坐落在玉門關(guān)之南而取名陽關(guān)。

陽關(guān)始建于漢武帝元鼎年間(前116―前111年),在河西“列四郡、據(jù)兩關(guān)”,和玉門關(guān)同為當時與西域交通的門戶。作為古代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西漢時為陽關(guān)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guān)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guān)也被逐漸廢棄。

故此,陽關(guān)大道是指經(jīng)過陽關(guān)通向西域的大道。唐代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有:“絕域陽關(guān)道,胡煙與塞塵。”后泛指通行便利的寬闊大路,也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人們常說:“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即由此得來。

“垂青”一詞的由來

文/侯夫強

“垂青”,《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釋為“用黑眼珠看,表示重視或喜愛(青:青眼,黑眼珠)”。如“他的表演深受觀眾垂青”。說起這一詞語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呢!

據(jù)《晉書?阮籍傳》所載,阮籍狂放不羈,憤世嫉俗。他能作青眼和白眼,兩種眼神各有所用。對情投意合的人,他就青眼相看,對那些“禮俗之士”,便以白眼對待。他母親死后,有一個名叫嵇喜的人前來吊喪,他認為此人太庸俗,于是拿白眼對著人家,鬧得嵇喜很不高興。嵇喜之弟嵇康,也是當時一大狂士。當嵇康攜酒挾琴來看望他時,他立刻笑臉相迎,以青眼相見。

篇7

風景區(qū)由青島海濱和嶗山兩處景區(qū)組成。

嶗山景區(qū):位于青島市區(qū)東南約30公里,面積300 多平方公里。以嶗山為主體,地域遼闊, 嶗山景區(qū)景點甚多,可分為六個小區(qū):南線太清宮區(qū),東線太平宮區(qū),中線北九水區(qū),西線華樓宮區(qū),北線鶴山景區(qū)和巨峰嶗頂區(qū)。

嶗山位于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 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游覽、避暑、療養(yǎng)勝地,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云奇,自古被傳為“神窟仙宅”、 “靈異之府”。

嶗山曾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傳播地,始于漢、唐,宋元兩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 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道士曾逾千人。至今保存完好的道觀尚有10余處。$$孔林導游詞 ·山東曲阜導游詞 ·青島導游詞 ·山東泰山導游詞

篇8

關(guān)鍵詞:泰山景區(qū);石刻;專項;旅游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8-0280-01

一、石刻書法資料的全面整理

在具體資料的整理上,首先我們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專門的研究工作,因而景區(qū)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其次我們需要整理的材料應該是層次清晰的,書體、年代、作者、背景一一理清,實在無據(jù)可查的也要做好相關(guān)的記錄和說明;再次,我們在進行整理的過程中也可進行圖片或視頻的相關(guān)記錄,一則這些東西可以作為景區(qū)石刻書法旅游的宣傳材料,二來這些圖片和視頻日后也可做成旅游商品對游客進行出售。

二、石刻書法景觀點的發(fā)掘

景觀點就是一個視線匯聚的地方,也就是在整個景觀軸線上比較突出的點。在上述介紹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泰山景區(qū)中石刻書法作品的作用,它完全可以構(gòu)成這種景觀點,為了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進一步提升泰山景區(qū)的景觀內(nèi)涵,我們需要在開發(fā)中著重做到對于這類石刻書法新的景觀點的發(fā)掘。

在具體景觀點的發(fā)掘上,我們首先要借助于相關(guān)石刻書法整理的材料,通過與游線的結(jié)合,進行篩選和組合,找到最富特色,最能體現(xiàn)景觀價值的石刻書法作品;第二我們需要根據(jù)現(xiàn)有游線進行實際的景觀點設計,紅門路這條線相對來說石刻書法作品較多,而且疏密適當,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現(xiàn)狀,適當予以增刪,而中天門至南天門段絕大部分是自然景觀,展示內(nèi)涵的石刻書法作品較少,我們就需要著力在此段安插適當?shù)氖虝ň坝^,使游客領(lǐng)略泰山文化內(nèi)涵。總之,在新的景觀點的發(fā)掘中我們既要注重有量,同時更注重質(zhì)。

三、石刻書法景觀線的突出

景觀線是景區(qū)中觀賞風景的路線。我們既然要突出石刻書法這一脈絡,那么就必須把景區(qū)內(nèi)的相關(guān)書法景觀連接起來。這種連接既要有迂回曲折、曲徑通幽之感,造成步移景異、步步引人入勝的豐富畫面,同時又要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使景致隨著人的心理變化,或者是引領(lǐng)著旅游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從而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先沿用景點的經(jīng)典游線,在此基礎上進行小規(guī)模的修改和設計,這也是最沒有風險的石刻書法景觀線確定;另外,隨著時間和經(jīng)驗的累積,我們可以把石刻書法的景觀線盡力的延伸,這條線甚至可以延伸到泰山的余脈,以此為契機,把岱東、岱西以及長青等的景區(qū)連帶起來,真正形成大泰山、大旅游。

四、石刻書法景觀講解詞設計

在已被開發(fā)的泰山景區(qū)石刻書法資源中,講解詞的設計工作似乎是被疏忽的一環(huán),但就講解詞來說,它既可以引導旅游者觀光游覽,同時還可以宣傳景區(qū),它的作用不可小覷。旅游者來到景區(qū),人生地不熟,很難體會到人文景觀的內(nèi)在神韻,所以景區(qū)基本都是導游員借助于內(nèi)容豐富、妙趣橫生的導游講解詞向旅游者介紹相關(guān)知識,指點他們?nèi)バ蕾p景觀,并幫他們獲得美的享受。

在講解詞設計時,我們應主動遵循講解詞設計的一般性原則,即:準確性原則、清晰性原則、生動性原則和通俗性原則。在我們的石刻書法景觀的講解中尤其要特別注重準確性和清晰性原則,明白無誤地告知旅游者石刻書法景觀的詳細信息,形成旅游者對于景觀的初步印象;然后再著重于生動性原則,盡量把內(nèi)涵豐厚的人文資源借助相關(guān)歷史典故或民間故事的形式向游客清晰地展示出來,不至于使游客有刻板之感;另外,因為來到景區(qū)的旅游者人數(shù)眾多,品味和受教育程度等都不盡相同,因而在進行導游詞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講解詞盡量的通俗,絕大多數(shù)的旅游者能從中受益。

五、石刻書法專項旅游產(chǎn)品的開發(fā)

旅游產(chǎn)品是旅游業(yè)者通過開發(fā)、利用旅游資源提供給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和因素的總和。 就泰山景區(qū)的石刻書法景觀來說,對它進行專項產(chǎn)品開發(fā)的內(nèi)外在條件都已齊備。

篇9

旅游文學作品欣賞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導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教材的內(nèi)容涉及到了先秦兩漢時期到元明清時期的紀游詩詞曲、紀游文、楹聯(lián)和紀游白話小說,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旅游景觀的審美能力。從教材的選材數(shù)量上來看,紀游詩詞曲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它是導游專業(yè)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重點,但是教材所涉及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思想和情感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久遠,與當代的學生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客觀距離,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多是中小學學習的落伍者,他們比較浮躁,更喜歡簡單直白的“快餐文化”從而無法靜下心來學習“言有盡而意無窮,語言凝練卻氣象萬千”的紀游詩詞曲和紀游文,他們對紀游詩詞曲和紀游文的理解和掌握出現(xiàn)了令人但憂的局面。在學生的腦海里似乎只有李白、杜甫,不少學生不知道謝眺、韋莊何許人也,他們體會不了旅游文學作品中的意境,想象不出“余霞散成綺麗、澄江靜如練”的畫面,體會不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然,更不不用說讓他們站在旅游活動的角度上去欣賞,再加上學生也沒有欣賞詩詞曲的環(huán)境和氛圍,周圍的同學都在看網(wǎng)絡小說、追星劇,如果有極個別喜歡詩詞曲的也被其他同學視為“異類”、“怪物”、也少了平時與周邊同學交流的“流行詞匯”……因此如何調(diào)動學生學習旅游文學作品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是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以下的幾點拙見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進行的感官上的沖擊

記得有一個學期我?guī)У膬蓚€班級的旅游文學,有段時間其中的一個班級的多媒體設備在維修中,所以準備好的課件也無法得以展示利用,我只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通過這兩個班級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上的觀察對比我深深體會到了多媒體課件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旅游詩詞曲興趣的重要性。課件里我會充分地展現(xiàn)旅游文學作品中的相關(guān)資料,其中有視頻或者配樂朗讀、與紀游詩詞曲、紀游文內(nèi)容相對應的圖片、景點圖片、以及作品中涉及到景點的故事傳說的影片等等,這些材料從視覺上和聽覺上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沖擊,最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這些材料如果脫離了多媒體就無法形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從而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和學習興趣的降低。因此,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旅游文學的興趣先把多媒體充分利用起來吧!

二、采用多種形式的比賽,讓學生在競賽中快樂的學習旅游文學

每個學期我會在班級內(nèi)舉行幾次賽詩會,賽詩的內(nèi)容為近期學習過的旅游詩詞曲,賽詩的形式分為不同種類:有各個小組每個成員都參加的根據(jù)提示背誦、有各個小組選派代表抽簽選取題目進行包括題目作者和朝代的完整背誦、有各個小組選派代表抽簽選取題目進行的默寫、還有旅游文學知識點的計時搶答等等。這些比賽形式學生們很樂于接受,每次舉行比賽之前他們都會積極地準備,在比賽的過程中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那些平時上課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精神氣也十足,團隊合作的精神也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通過競爭比賽加上獎勵的誘惑,學生在體驗快樂的同時也完成了對旅游文學作品的掌握。

三、開展“每周一個景點 我來當導游”的體驗活動,把紀游詩詞曲、紀游文融入到導游詞和導游講解中,與導游專業(yè)理論課和實踐課結(jié)合起來

旅游文學作品這門基礎課程是為專業(yè)必修課服務的,是一門輔的課程,其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陶冶旅游專業(yè)學生的情操、提高文學素養(yǎng),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高旅游專業(yè)學生對旅游景觀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學生站在旅游的角度上去欣賞作品,因此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了從詩詞曲常識方面去把握更重要是能把詩詞曲和旅游景觀結(jié)合起來,學以致用。比如《山海經(jīng) 西山經(jīng)》中涉及的華山景點、東漢馬第伯《封禪儀記》和杜甫《望岳》中的涉及到的泰山景點、崔顥《黃鶴樓》、王勃《滕王閣序》和范仲淹《岳陽樓記》分別涉及到中國三大名樓、柳永《望海潮》涉及到的杭州西湖、蘇軾《題西林壁》中涉及的廬山等等,我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從多方面展示作品中涉及到的景點的資料,課下給學生們一周的時間再去收集一些有關(guān)景點的資料加以完善,并且完成對某一景點導游詞的撰寫,利用每個周五在模擬導游實訓室里讓學生模擬景點的導游去講解。“每周一個景點 我來當導游” 體驗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僅在旅游文學的學習方面他們行動了起來,也帶動了他們對導游基礎、導游業(yè)務、模擬導游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導游詞的撰寫能力一天天在進步,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不斷提高。

篇10

安福武功山有4大景區(qū),分別是金頂景區(qū)、箕峰景區(qū)、武功峽景區(qū)和羊獅慕景區(qū)。今天大家要游覽的就是云中草原———金頂景區(qū)。武功山古名羅霄山,又名瀘瀟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1武功山奇景

群峰俊秀、層巒疊嶂、絕壁千仞、突龍崢嶸、聳峙拱列、巍峨瑰綺。

奇巖怪石、星羅棋布、崢嶸峻峭、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古木參天、山色含黛、草甸凝綠、杉竹滴翠、山花爛漫、爭奇斗艷。

鳴潭幽泉、清涼甘甜、溪流蜿蜒、如琴如瑟、飛瀑似練,主帶空懸。

如絲如絮、若隱若現(xiàn)、云鎖霧籠、神奇莫測、公卷海涌、浩瀚無際。

武功山的奇觀還不止于上述,在武功山的奇駿險峰之中,還有著令人叫絕的水景,武功山中大小瀑布有200多處,有的飛流直下,有的瑰麗異常。更加奇特的是,武功山中還有具有保健功能的溫泉,能舒經(jīng)活骨,沁人心脾。

除此之外,同緯度的山峰中,武功山有著其他山峰絕無僅有的高山草甸,占地10萬的高山草甸,春夏綠油油,秋季金燦燦,冬天白皚皚,游人無需遠赴邊陲,便可領(lǐng)略北國風光。

在萍鄉(xiāng)羊獅幕大王廟景區(qū),有著巨型靈芝的景觀。小兩棵依附在一棵古樹上,大的直徑約1米,高約0.5米,小的如草帽大小,已生長100多年,,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活體靈芝。

武功山頂還可露營,歡迎大家去征服這座海拔較高的山峰。

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2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武功山風景區(qū)。它地處萍鄉(xiāng)境內(nèi)羅霄山脈北段,山脈起伏綿亙120千米,主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為江西境內(nèi)第一高峰。景區(qū)資源可以概括為“十里峽谷、百處古跡、千畝梯田、萬頃草甸”,雄偉的山岳景觀特點被專家譽為“草甸奇觀、山景雄秀、瀑布獨特、生態(tài)優(yōu)良、天象稱奇、人文薈萃”。20___年,武功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同年被評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

各位游客朋友,武功山原名羅霄山,因為東吳大將羅霄曾經(jīng)隱居于此而得名。又因為此山為山脈最北最髙,所以整條山脈以羅霄命名。南北朝時期,由于武功山白鶴峰的武姓道長,曾在這里暗中協(xié)助陳武帝的大將擊潰叛軍,為了表彰武道人的功勞,武帝便將“羅霄山”賜名為“武功山”,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據(jù)說,陳武帝還想賜封武道長做官,武道長考慮戰(zhàn)后百姓身心更需要他的醫(yī)術(shù),便謝絕了,一直留在武功山治病救人,獲得了萬民稱頌。羽化后,民間為感恩他而尊崇他為“武功山王爺”,并在武功山的三個道觀里為他塑了金身。

各位朋友都知道,武功山以美麗的風光、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廬山、衡山號稱江南三大名山,被譽為“衡首廬尾武功中”。神秘的道、佛、儒三教文化源遠流長,引得天下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詩歌。1637年,徐霞客大年初一登山寫下兩千多字的《武功山記》,并留下了著名的詩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成為武功山的千古絕句。南宋紹定5年(公元1232年),吉州人文儀前來武功山求子,他的妻子后來生下文天祥。文天祥高中狀元后親書“葛仙壇”巨匾,并興建銅瓦殿報恩。宋徽宗、宋理宗和明世宗等先后派遣張?zhí)鞄熀偷胤焦賳T來山進香朝拜,并分別封曾在武功山修煉的葛玄為“沖應真人”“沖應孚佑真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前曾在此躲避官府的追捕,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賞賜武功山。明朝時期,武功山香火旺盛,寺庵滿山,號稱“山南山北一百庵”。

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3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金頂。金頂是武功山的最高點,海拔1918.3米。金頂景區(qū)面積約100多平方千米,峰頂?shù)貏萜教梗募練夂驔鏊怯^賞日出、高山草甸、神秘佛光、迷幻云海、懸崖峭壁和進香拜佛的最佳景區(qū)。古祭壇群在金頂景區(qū)附近,它是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風景名勝區(qū)最富特色的人文絕景之一。古祭壇總共有四處,每個祭壇長約六米,寬約四米,屹立于湘贛邊界。建筑風格獨特的石壘祭壇,自從三國東吳初年創(chuàng)建開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四座祭壇,朝向各異,各有不同名稱,分別為葛仙壇、汪仙壇、沖應壇和求嗣壇。景區(qū)內(nèi)的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稱佛祖庵,坐落在金頂?shù)纳侥_下,最早建于元延佑年間(公元1314—1320___年),距今已有720___年歷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武功山下榻佛祖庵,忽聞山下溪水分外悅耳,循聲尋去,原來是急湍溪水撞擊一鼓形巨石所發(fā)出的聲音。乾隆用木棍擊石三下,發(fā)出悅耳鼓聲三響,武功山金頂霎時祥云朵朵佛光燦爛。乾隆大喜道:“石能為鼓,世所罕見。”于是賜名為“石鼓寺”。

各位游客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麻田景點,它位于武功山風景名勝區(qū)中段。元朝至順二年,有林氏兄弟自福建莆田遷人此地麻櫟樹林間,伐木造田定居,因而得名“麻田”。麻田游覽區(qū)景致主要特色是:奇峰怪石,世所罕見,故游人贊嘆說,“峰奇類似黃山而別具特色,松怪奇特為黃山所不及”;巒秀谷幽,飛瀑銀泉,山水風光可與廬山媲美,而飛瀑倒瀉為廬山所難比;云霧縹渺,瞬息萬變,千古詠為奇絕;群猴出沒,百花爭艷,更兼有高山田園風光。各位請看,這是位于武功山景區(qū)中段的發(fā)云界,海拔1628米。發(fā)云界的十萬畝高山草甸,是武功山風景名勝區(qū)的精華所在。主要景點有白鷺天堂、龍山(石崖)、銀練瀑布、猛虎跳墻、九鰍落湖、草甸云松、鵬麟石等。

各位游客朋友,武功山還有一個十分受年輕人喜愛的活動,那就是武功山國際帳篷節(jié)。它由萍鄉(xiāng)市政府于20___年創(chuàng)辦,主要是以露營為媒介,融旅游休閑、文化娛樂、戶外賽事于一體的大型戶外節(jié)慶活動,包括負重徒步、山地車賽、篝火狂歡、山居電影等特色活動。一年一度的武功山國際帳篷節(jié)已成為了驢友們親近自然、相互交流的一個重大節(jié)日。20___年,武功山國際帳篷節(jié)的照片還被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年度全球“最驚奇照片”呢。

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4各位游客朋友,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安福武功山的山門。安福武功山也被稱為“中國福山”。大家抬頭看山門兩邊有副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出自《武功山志》,上聯(lián)是:東接匡廬西連衡岳,下聯(lián)是:仰窺碧落俯看白云。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并稱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廬尾武功中”。站在武功山上,抬頭就可見日落,低頭就可見白云環(huán)繞。武功山海拔較高,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里云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

安福武功山有4大景區(qū),分別是金頂景區(qū)、箕峰景區(qū)、武功峽景區(qū)和羊獅慕景區(qū)。今天大家要游覽的就是云中草原———金頂景區(qū)。武功山古名羅霄山,又名瀘瀟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自然遺產(chǎn)、國家地質(zhì)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總面積365平方公里,擁有大小景點36處,自然和人文景物景觀114個。

武功山風光旖旎,集“雄、險、奇、秀、幽”于一體,素有“乾坤勝境”之譽。瀑布群、高山草甸、金頂古祭壇群為武功山三大絕景,其中高山草甸、金頂古祭壇群最有特點。

武功山草甸為亞洲同緯度規(guī)模最大的高山草甸,其海拔之高、面積之大在國內(nèi)絕無僅有。海拔最高的白鶴峰,也就是常說的金頂達1918.3米,為江西省內(nèi)最高峰,面積逾10萬余畝,其中安福所占面積最大,金頂上的古祭壇和道觀均在安福境內(nèi)。安福武功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比較明顯,在海拔1300米以下主要是闊葉林,再往上便全是針葉林。最顯著的就是武功山的黃山松落群,有些成群,有些點綴在草甸之間。至海拔1700米以上,眼睛所到之處就是高山草甸了。

江西萍鄉(xiāng)武功山導游詞5三天門,也稱做圖坪。“坪”,是表示很開闊平整的地方。武功山地勢比較險要,而在這個地方卻有難得的開闊平地。葛仙在武功山開設道場以來,發(fā)現(xiàn)了這個平整的地方,便命名為“圖坪”。早在三國時,道教即在山上“安營扎寨”。隋唐以后,道佛儒三教在武功山融匯演繹。至清代中期,山上的宮壇寺觀達百余處,擁有金頂、集云、圖坪、箕峰四大宗教叢林,庵、堂、寺、觀曾發(fā)展到100多處,名揚天下。這里終年鐘鼓不息,燈燭長明,素有“小南岳”之稱。圖坪就是武功山四大宗教場所之一。這里分布著規(guī)模宏大的太極宮、廣濟宮、萬壽宮等道觀、廟宇先后得到南北朝、宋朝、明朝等四個皇帝封賞。特別是唐宋以后,歷代名士大儒慕名前來,如文天祥、楊萬里、黃庭堅、陶淵明、解縉等,或吟詩作賦,或揮灑墨跡……

現(xiàn)在的三天門,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洗禮,道觀和寺廟已經(jīng)損毀,只留下依稀昭示其過往輝煌的殘垣斷壁。安福武功山管委會成立后,對這片難能可貴的遺址群進行了發(fā)掘性保護。

至古官道登山口

自古以來,從安福上武功山有三條路:西面經(jīng)從錢山上武功山的路叫朝天路;東邊經(jīng)宜春從文家上武功山的路叫朝圣路;南面經(jīng)贛江從泰山上金頂叫朝仙路。這個古官道,就是從文家上武功山的朝圣路。自旅游開發(fā)以來,安福將過去的古道,改成了水泥的游步道。經(jīng)此上山比乘坐索道多1個多小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體力和身體狀況選擇徒步還是乘坐索道。

武功山露營基地

這里曾經(jīng)是安福武功山的露營基地,水泥坪上搭建的是蒙古包,附近有水源。20___年11月份,安福武功山響應省里的號召,拆除武功山上不在規(guī)劃內(nèi)的建筑。現(xiàn)在這里為安福武功山露營愛好者的一個基地之一。

大家朝箕峰和香爐峰的方向看,有個大的湖面,那就是武功湖了。這個湖的水域面積達13平方公里,水域開闊。島嶼點綴其中,就像美麗的千島湖一樣。再往里走,視野開闊,基本上360°無死角。基地盡頭的正前方,大家遠遠的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巖石山體,那是安福武功山的羊獅慕景區(qū),號稱“小黃山”。在大家的左前方看到一片平坦的山脊,那里是發(fā)云界。從安福武功山三天門上經(jīng)白龍江大瀑布,再走發(fā)云界,經(jīng)沈家大院再到羊獅慕,是一條很有名的武功山穿越路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

白鶴觀

白鶴觀位于安福縣境內(nèi),最初叫茅庵,始建于唐代神龍元年(720___年),53年后遷至白鶴峰。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從1720___年至1946年的200多年內(nèi),白鶴觀經(jīng)歷了6次重修。明朝時,是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觀中最為有名的道場。

清道光二十年的一天深夜,由于香客不慎,香燭的明火引燃了神龕前的垂簾,熊熊烈火頓時將觀舍燒了個干凈。時任住持的劉鑒泰四處募資,幾年之后,將道觀修復。

1920___年,白鶴觀被付之一炬。為盡快修復白鶴觀,時任白鶴觀住持的劉騰瑞撰寫刻印了數(shù)百份《復修武功山金頂募資序》。幾年間,劉騰瑞手持募資序,奔走他方,終使焚毀的白鶴觀重現(xiàn)昔日的輝煌。

古祭壇區(qū)

在安福武功山金頂連綿的高山草甸上,巍然屹立著四座朝向各異、建筑風格獨特、神秘而古老的石壘祭壇,其中最久遠的葛仙壇建于三國東吳初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古祭壇群由葛仙古壇、汪仙壇、沖應壇、求嗣壇四座古祭壇組成。古祭壇是武功山最富有特色的人文絕景之一,被譽為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