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員年度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6 10:0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檢驗員年度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實驗室和門診部工作情況匯總)
1.1至6月份,保健中心實驗室共完成各類人員體檢9620人次,出入境人員6905人、從業人員1227人、保健體檢1438人。累計試驗129870次。完成HIV抗體確認實驗30次、確認陽性15例、血五分類試驗7252次、尿常規6429項,糞便檢查1092次、腫瘤標記?(資料中沒有)次。疾病監測方面累計檢測HIV抗體確認陽性15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231例、丙肝抗體陽性15例。
2.門診部完成各類人員健康檢查9285人次(包括保險體檢),同比下降8.73%(9285/10173)。其中完成出入境人員健康檢查6773人次(出境5696人次,入境1077人次),同比下降8.40%(6773/7394),口岸從業人員傳染病監測檢查1190人次,同比增長8.78%(1190/1094),招工及各類健康檢查1322人次,同比下降21.45%(1322/1685)。半年來共為本局職工提供診療服務2920人次,全面開展口腔保健服務168人次。為出入境人員填寫外文資料1500多份,提供國際旅行衛生、保健知識咨詢約12000人次。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績
(一)扎實做好日常檢驗檢疫和體檢工作,克服任務重、人手少的困難,認真完成任務
1.上半年實驗室人員參加江蘇檢驗檢疫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工作緊、人員少情況下、合理地安排工作,正確處理學習實踐活動與日常業務工作的矛盾。在學習實踐活動期間,嚴格按照要求,認真參加省局和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自學也能確保時間、質量、效果。五月以來,積極參加支援機場甲型流感監測工作,放棄節假日休息,克服困難,不計個人得失,在抗擊甲型流感工作中,體現衛生檢疫人員的重要作用,受到了省政府和省局領導的表揚。
2.盡管今年1-3月份的體檢量較去年有所下降,但從4月開始逐步回升,到6月份日均體檢人數達到120人,而由于門診部聘用人員提出辭職,有的工作人員要支援機場,參加日常工作的人員減少,有的同志甚至是一人完成兩個崗位工作,但大家毫無怨言,生病的同志也是能堅持在工作崗位,保質保量的完成體檢任務。
(二)加強疫情檢驗檢疫,保證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甲型H1N1流感爆發的初期,保健中心密切關注流感爆發的情況,并注意收集有關資料,在第一時間內制作了甲型H1N1流感的宣傳冊,及時為廣大出入境人員提供預防保健信息和知識。尤其是門診部的工作人員,在保證完成體檢工作的同時,額外要完成電腦錄入、咨詢、填表、簽單等任務,經常是超負荷運轉。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同志還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積極參加機場防控甲型H1N1的工作,一絲不茍,任勞任怨,有的同志甚至都是帶病堅持戰斗在防控一線。
(三)打造優質服務,開發全新技術,積極拓展新的業務領域
1.今年上半年,中心實驗室投入大量時間,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通過研究、比較以及應用保健中心業務技術資料,完成保健中心信息管理系統需求報告,廣泛征求意見,制定詳細實施計劃,確保該工作2009年按時完成。在全省衛生檢疫實驗室建設中,中心領導先后多次到南通、徐州、張家港局,參加實驗室建設規劃活動,為分支局保健中心建設獻計獻策,并協助中心生物媒介實驗室,完成了大量準備工作,迎接給實驗室認可活動和國家重點生物媒介實驗室考核。
2.為了更好地為出入境人員服務,進一步提高中心的知名度,積極籌劃和制作中心的門戶網站。由于許多出入境人員對出入境有關事項不了解,對中心的工作不清楚,往往走了很多冤枉路,甚至誤解中心的工作,為了更好地為出入境人員服務,進一步提高中心的知名度,我們積極籌劃,廣泛學習,取長補短,反復討論和修改,拿出了中心網站的初步構想,經領導審批,并與有關單位簽署協議,成功建立了門戶網站。除了出入境體檢外,今年還承擔了海關公務員的招聘體檢任務。體檢中,門診部的工作人員即嚴肅認真又和藹可親;體檢后,即嚴格把關又及時溝通,合理判斷,獲得了海關工作人員和體檢者的一致好評。
(四)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中心門診部的每位同志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積極主動地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如羅嵐、朱軍為全省系統事業編制人員招考、省局文藝匯演、協會常務理事會等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姜宏參加人事處組織的事業單位招考出題、改卷等工作。
三、下半年工作要點
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挑戰,**檢驗檢疫局保健中心全體人員,有信心在xx檢驗檢疫局的領導及大力支持下,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不斷解放思想,探索新的發展領域,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做好下半年的各項工作。
第一、抓實驗室建設,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
按照“夯實一個基礎”的要求改善和規范實驗室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實驗室質量目標管理活動,使各項工作任務責任到人。改進完善實驗室工作檢驗流程,按計劃認真做好中心和實驗室質量管理和監督工作,不斷提高實驗室工作質量。
第二、加強人員引進工作
由于五官科、內外科醫師辭職,人員缺少,盡可能找到合適的人員或培訓自己的醫生,以滿足工作需要。
第三、抓好保健分中心服務工作,提高服務水平
篇2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加快農業轉型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農民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核心,培訓農村一二三產業從業人員,重點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生產大戶等專業農民和農技人員。按照“政府推動、部門實施、機構培訓、農民受益”的要求,堅持模塊化教學、百分百回訪原則,實行就業培訓與創業培訓相結合,務工培訓與務農培訓相結合,普及性培訓與提升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全面提高農民培訓的滿意度和知曉度,為促進我市農業產業化、農村社區化、農民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2012年,全市計劃培訓新型農民3283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以下簡稱“陽光工程培訓”)1650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1238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0人、農民科技示范培訓2950人。
(一)縣(區)任務
淮上區:2012年計劃培訓新型農民1080人(普及性培訓900人、提升性培訓18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550人(普及性培訓500人、提升性培訓5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430人(普及性培訓400人、提升性培訓3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人。
五河縣:2012年計劃培訓新型農民7300人(普及性培訓5920人、提升性培訓138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3850人(普及性培訓3100人、提升性培訓75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1900人(普及性培訓1470人、提升性培訓43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人;農民科技示范培訓1450人(普及性培訓1350人、提升性培訓100人)。
懷遠縣:2012年計劃培訓新型農民16460人(普及性培訓11010人、提升性培訓545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8580人(普及性培訓4500人、提升性培訓408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6280人(普及性培訓5110人、提升性培訓117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人;農民科技示范培訓1500人(普及性培訓1400人、提升性培訓100人)。
固鎮縣:2012年計劃培訓新型農民4490人(普及性培訓3130人、提升性培訓136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1820人(普及性培訓1500人、提升性培訓32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2570人(普及性培訓1630人、提升性培訓940人);農民創業培訓100人。
(二)市本級任務
2012年計劃培訓新型農民3500人(普及性培訓2900人、提升性培訓600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1700人(普及性培訓170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1200人(普及性培訓1200人);農民創業培訓600人。
三、實施內容
(一)分類型組織實施
1.陽光工程培訓。主要面向農村二三產業和城市轉移就業的農民,重點面向現代農業、農村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從業人員,開展從業技能、法律法規及農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技能,為農村二三產業和城鎮企業輸送技能型人才和產業工人。培訓組織實施按照陽光工程項目管理“四個辦法”、“五項制度”等執行。
2.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主要面向從事農業生產的專業農民、基層(縣、鄉)農技推廣人員(種植、畜牧、水產、農機、能源)等,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實用生產技術及農業政策、法律法規等知識培訓,提高其科技素質和務農技能,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培訓組織實施按照《省農業專業技術培訓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皖農財〔2009〕311號)執行。
3.農民創業培訓。主要對在農村有創業愿望并有創業基礎的人員,開展創業必備知識和能力培訓,培養造就一批農村創業者和現代農民企業家。培訓組織實施按照《省農民創業培訓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皖農財〔2009〕97號)執行。
4.農民科技示范培訓。主要面向國家農技推廣示范縣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及輻射戶,圍繞當地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培訓,使技術指導員全面提升業務素質和公共服務能力,科技示范戶和輻射戶提高應用農業科技能力。培訓組織實施按照農業部關于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實施有關要求執行。
(二)分對象開展培訓
2012年新型農民培訓分為普及性培訓和提升性培訓兩個層次,各層次培訓對象明確。
1.普及性培訓。全市計劃培訓23860人。
陽光工程培訓11300人,主要培訓農機手(使用與維修)、植保員(機防手)、農技協負責人、農資經營戶、村級財務管理人員、鄉村旅游服務員、農村建筑工匠、農產品加工從業人員及有轉移到城市務工就業意愿的農民等。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9810人,主要培訓油料和棉花種植大戶、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大戶、畜牧養殖大戶(不包括養豬大戶)、水產養殖大戶、農機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及農經管理員、漁船檢驗員、漁業安全管理員、村民組組長等。
農民科技示范培訓2750人,主要培訓科技示范戶及輻射戶。
2.提升性培訓。全市計劃培訓8970人。
陽光工程培訓5200人,重點培訓測土配方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奶站質檢員、動物繁殖員、從業漁民(漁業船員)、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內檢員)、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內檢員、沼氣工(建池與維修工、沼氣服務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負責人、監事、財務人員和信息員)等。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2570人,重點培訓糧食種植大戶、養豬大戶、基層(縣、鄉)農技推廣人員(種植、畜牧、水產、農機、能源)和村級農技員(專職、兼職)等。
農民創業培訓對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訓范圍,全市培訓1000人,主要培訓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種養大戶、農機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農村經紀人、涉農企業創辦人和有志于農村創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等。
農民科技示范培訓200人,重點培訓技術指導員。
(三)分層次差別補助
1、普及性培訓
陽光工程培訓。面向城鎮務工轉移就業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7天;農村服務業從業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3天,現場指導服務累計不少于4次(天)。補助標準為人均350元,中央、省級共補助約300元(按2010年下達的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測算,具體額度待2012年中央資金下達后確定),市、縣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鎮務工轉移就業人員培訓,可按照培訓不同類別、不同時間,實行差別補助。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種養大戶(不包括糧食種植大戶、養豬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等培訓,集中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3天(18學時)、現場指導服務累計不少于4次;農經管理員、漁船檢驗人員、漁業安全管理員和村民組組長等培訓,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4天(24學時)。補助標準為人均400元(包括市、縣配套資金100元)。
農民科技示范培訓。每個項目縣圍繞當地主導產業,組織技術指導員對科技示范戶、輻射戶,分別進行不少于6次、4次技術指導培訓。補助標準為人均約220元,培訓經費從國家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中支出,待農業部下達項目縣后確定。
2、提升性培訓
陽光工程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訓不少于4天,現場指導服務累計不少于4次。補助標準為人均約510元,中央、省級共補助約460元(按2010年下達的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測算,具體額度待2012年中央資金下達后確定),市、縣配套50元。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糧食種植大戶、養豬大戶集中培訓時間累計不少于4天(24學時),現場指導服務累計不少于4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村級農技員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30學時)。補助標準為人均555元(包括市、縣配套資金100元)。
農民創業培訓。培訓主要包括集中授課、市場調查、創業設計、崗位實習和指導服務等環節,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1個月,其中集中授課時間不少于3天(20學時)。補助標準為人均900元(包括市、縣配套資金100元)。
農民科技示范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補助標準為人均約800元,培訓經費從國家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中支出,待農業部下達項目縣后確定。
提升性培訓盡可能安排到省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干部學校培訓,并聘請部分省內外有關專家擔任培訓教師。
四、實施步驟
(一)部署啟動(2010年12月-2012年1月)。開展農民培訓需求調查,根據省下達的培訓任務,公開擇優認定培訓基地,分解培訓任務,并組織開展項目申報工作。
(二)項目實施(2012年2月-11月)。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按照有關培訓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要求組織實施項目。適應地方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選定培訓學員,選聘培訓師資,安排培訓內容,制定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培訓。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強化過程監管,采取隨機抽樣、暗訪等多種方式不定期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培訓質量。項目實施周期1年,各縣(區)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訓任務。
(三)總結考核(2012年12月)。各縣(區)在完成年度培訓任務后,認真進行檢查驗收,并上報項目驗收總結報告和年度工作總結。市農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考核工作,考核通過專項督查、抽查,并結合平時掌握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考核結果納入民生工程考核總分。市農委對培訓工作成效突出的給予通報表彰,對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擔培訓任務的資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訓需求。全面深入開展2012年新型農民培訓需求調查,在此基礎上,確定培訓規模和重點培訓對象。一是立足現代農業發展,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為基本對象,以生產大戶、示范戶、村民組組長、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和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等為重點,開展農業技術培訓。二是著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培訓。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和農村勞動力輸出地區,對擬轉移就業農民,特別是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出現的大量農業農村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開展短期職業技能培訓。
(二)構建培訓體系。一是充分發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作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發揮科技推廣前沿陣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場和效益這個主題,從主導產業、農民家庭重點經營項目和務工要求入手,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二是充分發揮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充分利用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優勢,開展農民培訓。三是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別是各級農廣校、縣(市)級職教中心、職業高中的資源開展農民培訓。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政府激勵機制,鼓勵農業科研單位、涉農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各類社會教育機構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新型農民培訓。
(三)實施模塊化教學。針對不同培訓類型、對象,規定培訓內容和時間,逐步實施模塊化教學。從今年起,農民創業培訓的所有培訓對象,陽光工程培訓的農機手、植保員、測土配方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奶站質檢員、動物繁殖員、從業漁民、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內檢員、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農資經營戶、村級財務管理人員、沼氣工、鄉村旅游服務員,農業專業技術培訓的糧油棉種植大戶、特色經濟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葉)種植大戶、畜牧養殖大戶、水產養殖大戶、農機大戶、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農經管理員、漁船檢驗員、漁業安全管理員、村民組組長、村級農技員,農民科技示范培訓的技術指導員等,均將按照省統一規定的培訓內容和要求組織開展培訓。
(四)加強條件建設。一是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各級農委利用各種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訓基地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每個培訓基地要與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龍頭企業、省級以上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農業科技示范園等開展結對行動,構建農民培訓實習實訓基地。二是嚴格基地認定。切實按照基地認定條件,面向社會擇優認定培訓基地,確保認定的培訓基地具備資質要求以及與培訓內容相適應的教學場地、設施設備、師資力量、實習實訓基地等培訓條件。
(五)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在繼續推行項目法人制,嚴格執行目標責任、基地認定、項目公示、月度報告、臺賬管理、督查驗收等制度同時,重點建立健全三項制度:一是堅持第一堂課制度。培訓基地每期培訓班開班,須向項目管理部門報告。項目管理部門安排有關人員到培訓班上第一堂課,宣講相關政策,了解培訓開展培訓及學員要求等情況。二是建立100%電話回訪制度。培訓項目管理部門根據每月培訓基地的月報臺賬,對已培訓學員進行100%電話回訪,及時剔除回訪中培訓不合格的學員。三是建立新型農民培訓例會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推進會議,總結上季度培訓工作,對存在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并布置下一階段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