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感想范文

時間:2023-04-01 15:32: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十四五規劃感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十四五規劃感想

篇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這樣闡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反思、聽課記錄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自身要轉變觀念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追求教學業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以自身的目標追求,以自己的生命狀態,向學生展示生活的意義,以一種開放的視野關注時代前沿的信息,關注社會、民生、政治等。諸如《南方周末》、《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網、鳳凰網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例如,教學高中語文教材第一課,筆者向學生傳達“用心處,處處皆語文”的理念時,舉了利郎商務男裝的廣告“取舍之間,彰顯智慧。簡約而不簡單”的例子,這不僅是一個很好的議論文素材,而且還傳遞著樸素的人生哲理。

再比如,在教授《孔雀東南飛》時,可進行如下的拓展閱讀:首先讓學生閱讀2012年9月20日《安徽商報》刊出的一則新聞:“安徽懷寧擬投27億元建中國愛情之都……”然后設置問題:你如何看待保留著焦仲卿和劉蘭芝合葬墓的安徽懷寧欲花27億元打造中國愛情之都?最后經過師生的思維碰撞、激發,達成共識――小序中講明了敘事的意圖“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意即不要讓這樣的愛情悲劇再次上演。我們要記住的是愛情悲劇本身,而不是再上演新的民生悲劇。我們可以將當地規劃成文化景區,但不能如此勞民傷財。

由此觀之,要關注語文教學的外延,教師自身就必須轉變觀念,努力擴大視野,多思多想,架設連接課內知識與課外資源的橋梁。

二、眼中有學生,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高中階段,又稱青年初期,約從十四五歲開始到十七八歲結束。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逐漸趨于成熟和穩定。以關注“自我”為核心的需求使得他們的個性表現出了獨立性、自主性、好奇心以及平等、尊重的價值觀。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保護好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欲望和情感需求,構建一個展示學生才華的平臺。

(一)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 比如在教授《再別康橋》時,筆者精心挑選了黃磊朗誦《再別康橋》的視頻。借助該朗誦視頻,學生的朗誦感情到位,效果很好。又比如積累議論文寫作的人物素材時,筆者播放了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和張泉靈在北大演講的視頻,爾后讓學生自主提煉話題角度,達成了學習目的,不經意間又對高三學生進行了勵志教育。過后,很多學生都表達了對這種學習方式的喜愛之情。所以,教師如果能夠借助一些外在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再加以正確的引導,能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二)構建一個可以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參與者,所以教學活動應建立在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品質等心理活動的基礎之上。

筆者在進行《故都的秋》一課拓展教學時,設置了讓學生到黑板前畫出秋景圖的這一環節。先讓四位學生描繪靜觀秋晨、秋槐落蕊、秋雨話涼、秋日勝果四幅圖,并讓他們講述對文本的理解和繪畫思路,既展示出四位同學的繪畫才華,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和作者感情的體會。在此基礎上,筆者向學生講述了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故。同樣,有老師把《裝在套子里的人》編成情景劇讓學生表演,學生在忠實于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作,表演效果令人拍手稱贊。當然,諸如課前幾分鐘的學生演講、好書推介等,都是簡單易操作的形式。只有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是課堂的主人,他們的才華、能力有用武之地時,他們才能以更主動的姿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師生共筑的有生命力的課堂才有可能實現。

三、教師應把握課堂教學機智,關注即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