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實驗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9 21:1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息照相實驗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創新能力;素質教育;實驗室開放項目;開設模式
作者簡介:熊翠秀(1980-),女,彝族,云南大理人,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講師;徐蘭云(1965-),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湖南 益陽 413000)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9-0099-03
“全息照相”通過物光與參考光相干疊加形成干涉條紋,該干涉條紋記錄了物光波前上各點的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相位),因此能再現與原物一致的三維立體圖,并具有可分割性。[1]由于“全息照相”技術的特殊性,自1960年第一臺激光器問世以來,全息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醫學、干涉計量、科研、影視、[2-4]商品防偽標簽、身份證的防偽及錢的防偽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
鑒于“全息照相”技術的應用價值,筆者本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普及生活常識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對“全息照相”實驗的開設模式進行探討,這也是湖南城市學院目前正在嘗試的開設模式。
一、傳統開設模式的不足
“全息照相”實驗是物理學專業“光學”課程必開的實驗,一般情況下只開設基本的暗室激光全息。實驗過程包括調整光路、曝光、顯影、水洗、停影、水洗、定影、水洗、漂白及水洗等一系列環節,對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整個過程很繁瑣,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成功率很低。由于實驗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給物理學專業開設4個學時。由于中間某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整個實驗失敗,因此即使學生認真做了實驗都有可能實驗不成功,再加上學生第一次接觸該實驗,對各個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有可能一大組的所有學生都沒有拍攝成功,導致學生對該項技術及指導教師的技術水平產生懷疑,同時也不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非物理學專業的理工科學生來說,“大學物理”是公共課,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一般《大學物理》教材中沒涉及到“全息照相”技術,[5]或只是以小字的形式出現在閱讀材料中。[6]故湖南城市學院也沒有開設相關的實驗,學生對“全息照相”技術的認識完全是一片空白,對日常生活中的相應應用也知之甚少。
二、“全息照相”實驗對工科學生開放的開設模式探討與實踐
1.“全息照相”實驗對工科學生開放的內涵
素質教育強調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各個方面的素質,并注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是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對應的新時期主流教育方式。[7]學校必修的公共課和專業課的課堂教育主要傳授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雖然是素質教育,但始終離不開各種考試,因此很多學生以考試及格為目的。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職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動手能力,各學校都分別提出了開放性實驗室的舉措,具體做法大致都是在正常上班的時間內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進行課程規定之外的實驗。[8,9]為了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的職責,除了普通意義上的開放性實驗室之外,湖南城市學院提出了實驗室開放項目的舉措,且已執行兩年。
由于“全息照相”實驗所需時間較長,以及實驗室能容納的學生數有限,因此公共課和選修課都沒有涉及該實驗。但全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湖南城市學院以實驗室開放項目的方式對非物理學理工科專業的部分學生開放了“全息照相”實驗,目的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該部分學生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的防偽技術后又可以向不同的人傳達該技術,從而可以使更多的人掌握相關的防偽技術,也就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
2.基于素質教育的“全息照相”實驗開設模式的實踐
(1)指導教師申報與立項階段。與“全息技術”相關的實驗都需要一定的耗材,而由學生自己出錢買耗材則會為學生帶來經濟負擔,也就不可能開展相應的實驗。每年下半年,湖南城市學院組織教師申報實驗室開放項目,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驗教學經驗、實驗室現有條件和學生的基礎申報實驗室開放項目。學校根據經費預算和實驗的難易程度配備一定的經費,以保證實驗室開放項目得以順利開展。
(2)學生報名階段。實驗室開放項目立項之后,指導教師根據申報書中所寫的招收對象,在相應專業的班級介紹與該實驗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介紹實驗所需的時間和時間安排,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愿報名。
(3)學生具體實驗階段。學生自愿報名后,根據指導教師的實驗時間安排,學生進實驗室。首先,指導教師簡單講解“全息照相”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對實驗的基本要求;其次,指導教師詳細介紹“全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防偽商標、身份證的防偽標簽、錢的防偽標志及全息影像等),以及具體的制作方法;最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由學生分小組完成激光全息和白光全息的單次曝光與重復曝光實驗。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出不同環境溫度下各個環節的比較合理的時間。
三、基于素質教育的“全息照相”實驗開設模式的質量監控和成績評價
對“全息照相”實驗開放模式進行質量監控和成績評價,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實驗室開放項目的順利開展,保障素質教育的實施;另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實驗室的實驗儀器,從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學生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的分析再到實驗報告的書寫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和實時質量監控。對整個項目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質量監控和評價實驗室開放項目的質量,即優化實驗方案、規范指導過程和創新成績評價體系。
1.優化實驗方案
指導教師布置了實驗內容后,學生通過相關書籍和網絡查詢資料,自行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學生把已設計的實驗方案交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從以下三方面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審核:一是現有的實驗條件能否滿足實驗方案的需求。如果實驗條件不具備,要把實驗方案進行適當修改,直到湖南城市學院現有的實驗條件能滿足學生的實驗方案。二是實驗方案是否能起到普及日常生活常識,即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三是實驗方案對學生來說難度是否適當。由于是課余時間的實驗室開放項目,如果難度太大,一方面學生不能順利的獨立完成,另一方面所需要的時間太長,則會影響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滿足以上實驗方案,既能保證學生在現有實驗條件下順利完成相關實驗,又能起到普及日常生活常識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
2.規范指導過程
為了有效地對實驗室開放項目進行質量監控,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的操作環節到實驗研究報告的書寫都要進行嚴格的監控,具體就是要提供一些具體的過程材料,且過程材料以表格的形式提供。
(1)實驗方案的設計過程。首先,通過網上查閱文獻及閱讀相關的書籍,學生畫出所設計實驗方案的光路圖、列寫所需的實驗儀器、沖洗藥水及相應的每個實驗環節所需的時間。其次,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室現有的實驗儀器和相應的沖洗藥品。結合指導教師提供的信息和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再次修改實驗方案。所有材料都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以備以后參考和結題時提供過程材料。
(2)實驗過程。指導教師不參與實驗的操作過程,但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實時記錄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實驗現象,以便及時指出學生不當的操作方式,盡量使實驗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學生對“全息技術”產生懷疑,也就不可能達到教學目的。此外,也可以讓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指導學生分析實驗成敗的原因。
(3)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過程。實驗結束后,書寫實驗報告是實驗課的必須要求,是對實驗課教學的書面考查。書寫實驗報告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幫助他們樹立學術意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他們將來總結研究資料,撰寫科技論文等等。[10]對于實驗室開放項目,雖然不是必修的實驗課程或課程實驗,但仍然要書寫實驗報告,以便考查該項目的教學目的達到與否。另外,也方便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給出更合理的評價。對于該實驗室開放項目“全息照相”實驗,筆者認為實驗報告的形式和平時學生的課程實驗或實驗課程的報告大致一致,但內容的側重點不同。本次學生書寫的實驗報告應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藥品;實驗方法及步驟;實驗數據記錄及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本次實驗報告的重點之一);誤差分析及問題討論(誤差分析是本次實驗報告的重點之二,主要分析本次實驗成功、失敗或實驗結果不太理想的原因及改進的措施,問題討論可以分析一些具體的應用實例)。實驗操作過程允許不成功,只要“實驗數據分析”和“誤差分析及問題討論”兩部分寫好了,就達到了普及日常生活常識,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3.創新成績評價體系
實驗室開放項目“全息照相”實驗的教學目標是素質教育,一方面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受教育者的認識水平,普及日常生活常識,而不是以傳統的考試通過為目標。因此,成績評價方式也要體現教學目的的兩方面。筆者將本次實驗室開放項目“全息照相”實驗的成績分為實驗操作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兩部分,且比例為70%和30%,把兩部分成績按該比例折合為總評成績。實驗操作成績綜合體現了兩方面的教學目的,而實驗報告成績則體現第二方面的教學目的。
其中,實驗操作成績是對實驗過程的評價,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11]該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儀器的合理選擇、實驗操作(包括光路的調整、曝光及沖洗等環節)和根據實驗事實調整實驗方案的能力等。筆者在本實驗室開放項目中招收了8名學生,分2批做實驗,每批4名學生,因此可以保證指導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實驗過程全程跟蹤進行實時“表現性”評價。由于筆者在本實驗過程中采用“表現性”評價方式,加上該實驗過程比較繁瑣,因此允許實驗不成功。具體做法是:在不成功的情況下首先看學生的態度,學生認真對待從設計實驗方案到最后整理實驗儀器的每個環節,雖實驗結果不理想,但學生認真分析了不理想的原因,且分析了原因之后調整各個環節再重新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有所改善,則達到了教學目的,因此也對其實驗操作給予很好的評價成績。
對于實驗報告,一方面實驗報告是學生對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方法及步驟、數據記錄及數據處理和實驗誤差分析及問題討論)內容和實驗各個環節的一個匯總,[12]是對實驗的總結。[13]另一方面實驗報告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系列預想不到的現象,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會對實驗現象進行一一分析,對實驗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因此書寫實驗報告是學生提高認知水平的有效環節,是完成實驗過程后必須的一項任務。結合該實驗的特點和該實驗室開放項目的教學目的,筆者對本次實驗報告的成績評定的具體做法是:在實驗報告的各項內容完整的情況下,重點看“實驗數據分析”和“實驗誤差分析及問題討論”兩部分。不管實驗操作的結果如何,只要這兩部分分析到位,則會對該份實驗報告給予很好的評價成績。
四、教學效果
1.基本情況
通過教師申報和立項,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實驗室開放項目“全息照相”實驗共招收了8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分2批,每批4名學生,每2名學生組成1個小組。其具體的實驗內容是對激光全息和白光全息進行單次與重復曝光實驗,其中激光全息的單次和重復曝光實驗已完成,白光全息的相關實驗將在下半年進行。
2.實驗結果
首先由第一批的4個學生在白天進行激光全息的單次曝光實驗,2個小組都沒拍攝成功。學生結合實驗過程分析原因,排除了實驗過程出錯的可能性,最后檢查實驗室發現實驗室的門有微小的縫隙,此外,玻璃窗的遮光紙有多處破裂的地方,初步判斷是因為漏光導致實驗失敗。于是把實驗調整到晚上,測量室溫之后,也重新調整了曝光、顯影及定影所用的時間。在室溫21℃下,曝光、顯影和定影的時間分別用25s、4min和8min,成功拍攝了激光全息的單次曝光全息圖,很清晰的再現了被拍攝物。在相同的室溫下用單次曝光所用的各環節的時間制作了激光全息重復曝光的全息圖,對每塊干板曝光2次,第一塊干板在拍攝過程中不小心動了參考光,導致只有一次成功曝光,第二塊干板從兩個不同方向成功曝了2次光。經過沖洗之后,第一塊干板再現了一個三維小物,而第二塊干板再現了兩個三維小物。一個星期后,第二批學生進行激光全息的單次和重復曝光實驗,其室溫為17℃。在該室溫下,曝光、顯影和定影的時間分別取27s、4min和9min,成功制作了激光全息的單次曝光全息圖。對于重復曝光實驗,2個小組的學生都出現了相同的失誤,即曝光之前不小心動了參考光,導致參考光沒有投射到干板上,再次調整了參考光之后,又進行了1次曝光。因此重復曝光的干板都只再現了1個三維小物。
由于時間有限,湖南城市學院指導教師在“光學實驗”的“全息照相”實驗中一直沒有涉及重復曝光,學生對書上的提法一直持懷疑態度,直到本次實驗室開放項目成功制作了重復曝光的全息圖之后才真正信服,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對知識的一種升華。
五、總結
本文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普及日常生活常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嘗試對“全息照相”實驗進行開設模式的探討和改革,通過擴充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采取“表現性”的實驗過程評價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小育.全息照相技術的應用[J].硅谷,2013,(4):75-77.
[2]傅振堂,李曄.全息照相技術及其軍用前景[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0,16(4):39-40.
[2]胡萍.全息照相的研究與應用[J].大學物理實驗,2004,17(2):22-24.
[3]梁小育.全息照相技術的應用[J].硅谷,2013,(4):75-77.
[5]陳曙光.大學物理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
[6]趙金芳.大學物理[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8.
[7]張鑫.探討素質教育視野下的教師工作[J].科技創新導報,2012,(26):232.
[8]關惠銘,劉海昌.對開放性實驗室和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24):93-94.
[9]熊芳,劉甫.開放性實驗室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3,(1):144.
[10]肖洪祥,楊志清,雷亞平.談電子技術綜合實驗的實驗報告書寫方法及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1,(21):112-113.
[11]葉佩華.開放式實驗教學評價體系中的表現性評價研究[J].職業時空,2012,8(6):104-105.
篇2
關鍵詞:近代物理實驗 學習興趣 動手能力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8(c)-0173-02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前提。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為了適應新時期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學培養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轉變為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地方綜合型大學的佳木斯大學以“明德勵學,崇尚實踐”為校訓,從中可見學校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目前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對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應變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具有更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近代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的大部分實驗都選自物理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著名實驗,在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上都具有劃時代意義[1]。該課程的相對于其他專業物理實驗具有涉及的知識范圍廣、需要的知識深度大、應用的設備更現代化和應用背景更接近科技前沿等特點,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需要對近代物理學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和實驗手段提供更多的思考、實踐的機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3]。所以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我校近代物理實驗課程實際進行了探索和改革,采用不同層次的實驗題目、提高對實驗報告的要求、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驗難點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使近代物理實驗真正成為創新能力培養基地。
1 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弊端
實行大類招生以來,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專業,所以對專業教學質量的期望更高,這就對近代物理實驗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大類招生的學生在層次上有較大的差別,再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在以往的近代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多是在教師安排好的進程下進行,由于教學學時有限,學生既要熟悉實驗的原理,又要了解復雜的儀器設備,還要實施具體的操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疑問,只能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實驗,學生思考的少,操作比較盲目,模仿的痕跡比較重[4]。另一個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是實驗原理的復雜性,近代物理實驗多為綜合性比較強的實驗,實驗設備集成程度較大,學生不能夠獲得直觀的印象,對于實驗原理理解不夠透徹,不能深入到較深的層次上。這樣的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限制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積極性的實驗必然導致學生對實驗過程不認真,對實驗結果的不重視,抄襲實驗報告現象十分普遍。這樣的實驗課程根本起不到培養人才的目的。此外近代物理實驗的教學大多的依賴于實驗設備,而大型設備的購置、保養、維修等環節復雜,周期長,很多設備的更新換代比較遲緩,有的設備由于老化而出現殘缺、配件不全等問題,這些都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近代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改革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真正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實驗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 革新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1 按照學生要求設置不同級別的實驗題目
大類招生后,學生的能力水平差別有所加大,為了兼顧各類學生的不同需要,我們將近代物理實驗題目分為不同級別:必做實驗、選做實驗、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幾個層級,每一個層次的教學要求有所差別,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必做實驗旨在強化學生的基本測量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對實驗思想的理解和物理方法的掌握。選擇比較容易掌握和操作,同時也是物理學發展史上非常著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驗,如光電效應、電子衍射、塞曼效應等實驗題目。必做實驗的數目以6個為宜。
選做實驗的數量要多于必做實驗,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選擇空間,我們開設了20個選做實驗,學生至少選擇并完成10個實驗題目。這些選做實驗大多數為各個領域的代表性實驗,有高新科技應用的實驗題目,前沿科技涉及的實驗題目,還有在實驗思想和實驗方法上創新的實驗題目,如微波技術、氫原子光譜、光泵磁共振、巨磁阻效應、色度實驗、高溫超導、光速的測量、光譜學、現代光學技術等。這些實驗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知識的難度和綜合性都大大提高,而且難度程度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實驗題目,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己能力有準確的定位,以便于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設計性和探究性實驗題目約為8個,要求學生自主選擇完成4個實驗題目。這些題目主要是對現有實驗進行拓展和創新,一部分是對實驗室現有設備進行初步的改造,以期實現額外的功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一部分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的內容,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來,體驗科研的樂趣與艱辛,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一部分針對學生在不同實驗中發現的感興趣的現象和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還有一部分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進行數值模擬計算,使學生從理論上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過程。設計性的實驗包括高真空的獲得和測量、全息照相、第一性原理計算,磁控濺射等題目。設計性實驗的綜合性比較強,既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細心挑選,要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的把握,還要兼顧學生的水平和能力,要求學生在熟悉基本理論和操作的基礎上有所延伸和擴展。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方法和器材、擬定實驗步驟,并在實驗中不斷修訂實驗方法和步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在設計性實驗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2.2 提高對實驗報告的要求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限制,對實驗沒有過多的了解和認識,只是機械的接受,在這種學習狀態下不可能認真對待實驗報告,更有甚者直接抄襲別人的實驗報告,學術作風日漸下降,而撰寫實驗報告過程也是了解實驗、設計實驗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提高對實驗報告的要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學生樹立嚴謹的學術作風。
首先要求學生按照預習、操作、總結分析三個階段撰寫實驗報告,對待預習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上交預習報告層面上,還要求在報告中指出本次實驗所用的科學方法、物理思想,督促學生對實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操作過程中,將原來教師講解實驗原理改為由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由于通過撰寫預習報告,學生對實驗過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再經過語言加工講解出來更加深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這樣就將原來單純的檢查預習報告改為驗收預習的效果,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和重視。強調對實驗進行總結的必要性,鼓勵學生對實驗結果加以深入研究及拓展,積極思考,提出疑問,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加以解釋,同時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實驗來驗證科學的解釋,強化學生利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3 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重點難點
由于近代物理實驗原理復雜且抽象,儀器集成度高,其中的原理不容易展示,容易給學生造成感知上的障礙,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根據實驗的具體需要,將實驗原理或儀器的工作原理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深入掌握近代物理實驗的物理思想和科學方法,從而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必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究科學性和系統性,適當加入Flas或視頻元素以及圖片,豐富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共同完成,也可挑選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組成小組,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自己尋找素材獨立制作,再由教師進行審核修改直至最后完成。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學生會對近代物理實驗原理了解的更加深入透徹、對步驟會更加清晰完整,學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對近代物理實驗進行深入的研究、思考,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物理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意識、創新意識、獲取素材的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提高學生進入社會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4 考核制度突出實際操作和物理思想
傳統的考核方式靈活性差,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作出評判,單純的以成績的高低來界定學生的好壞,這種考核方式抹殺了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所以,改革考核制度應加大對實際操作和對物理思想理解的考核,如儀器操作、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綜合在設計性實驗中的具體表現,可以適當加大設計性實驗在考核中的比重。考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以個人為單位,也可幾個同學組成小組共同解決較困難的問題,可采用操作演示、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等形式解決具體問題。結成小組進行考核不僅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互相配合的團隊協作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采用上述的幾種方式,學生實驗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實驗過程中的認真程度大幅度提高,能夠對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生不僅獲得了一定的創新能力,還在科學方法和團隊合作方面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3 結語
近代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產物,它蘊含了豐富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創新思想,在近代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能體現創新的重要性。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更深入了解物理思想、運用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當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認真思考,動手實踐,這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在不同課程中實施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麻煥鋒,董若穎.拓展近代物理實驗提高本科生創新意識[J].大學物理實驗,2013,26(1):120-122.
[2] 劉富池,孔文婕,覃以威,等.近代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