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壇標語范文
時間:2023-04-03 02:4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花壇標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話語標記 你看你 嘆詞化
一、話語標記
話語標記(discourse marker)是近年國外會話分析、語用學研究的一個新課題,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是話語標記研究的黃金時期。話語標記這一說法最早見于Schiffrin(1987),她把話語標記看作是話語中的一個整體。其后,Fraser(1990,1999)雖然也用此術語,但她的定義卻很嚴格,認為話語標記只是評述性語用標記的一種,并且嚴格區分語用標記(pragmatic marker)和話語標記。其實,由于研究的出發點或側重點不同,話語標記語被冠以各種名稱,如:語義聯加詞(semantic conjuncts)、語句聯系語(sentence connectives)、話語操作語(discourse operators)以及語用標記語(pragmatic markers)等等。筆者傾向于從廣義的角度,將其統稱為話語標記。話語標記包括部分連詞、副詞、感嘆詞以及某些短語和小句。關于話語標記的特點,結合Schiffrin的觀點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語音上可以通過停頓或聲調高低來識別;句法上雖然本身具有獨立性,但經常出現在句首,也可在句中,并且不與相鄰成分發生句法結構關系,它的有無不影響語句的句法合理性;話語標記在語義上是非真值的,即它的有無不影響語句的命題內容;在功能上具有連接性。
二、關于嘆詞與話語標記的關系
國外的研究大部分把嘆詞作為一種話語標記來看待,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功能。Rosa Graciela Montes (1999)詳細分析了西班牙語中嘆詞作為話語標記的發展,文中重點考察了“ah,oh,uh,ay,ou,uy,eh”七個嘆詞。這些話語標記表達了說話者的態度、情感以及對某一事件的反應。比如“ah,oh和uh”被認為是一種“投射”(projective),因為它們是說話者或聽話人對接觸的外部事物的反應;而“ay,oy和uy”則因為是說話者對所指事物在進一步認識基礎上所產生的內部反應而被認為是“主射”(subjective);“eh”既是一種停頓標記,又可以充當強調成分。同時文中還認為作為話語標記,同一個嘆詞有時可以表示完全相反的兩個方面,既可以是積極的方面,也可是消極的方面。然而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嘆詞不表示某種特定的感情,目的只在于引起對方對一件事或某個行為的注意。
Norrick(2009)從語言學的不同角度出發,將嘆詞歸為話語標記,認為一個話輪的起始位置具有某種特殊的言談意義。在話輪起始位置的任何一個語項都傾向于作話語標記,這個語項不僅包括原生嘆詞和次生嘆詞,還包括它們的一些變體。同時,Norrick還發現嘆詞不僅可以作為話語標記出現在話輪時起始位置,它還呈現出多功能化的傾向。比如信息對照,規則細化以及語音過渡等。但Norrick也承認少數同樣出現在話輪起始位置上的次生嘆詞如“hell,yeah”等起的是強調作用而不是話語標記。這里可以看出Norrick主要是從語篇功能角度研究嘆詞。
事實上,嘆詞的出現不僅可以使話輪具有感嘆構式,還能使話輪表達某種情感。嘆詞的開放性特點使我們無法對其進行窮盡性的列舉,嘆詞的復雜性和多功能性又使我們無法將其明確歸入哪種功能。因此,判定嘆詞是否屬于話語標記還應該從核心功能入手,而不能片面地將其歸入哪一類。從《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對嘆詞的釋義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嘆詞都是從語用功能方面進行界定的,包括情感、態度和呼喚應答等。而通過對大量語料的搜集與分析也可以看出嘆詞的功能在實際使用中也大都體現在語用功能方面。雖然Norrick是從語篇角度將嘆詞視為話語標記,但很顯然嘆詞的核心功能并不體現在話語標記方面,語用功能才是其核心功能,才應作為判斷的標準。
三、話語標記的嘆詞化
(一)話語標記的分類
與嘆詞相似,話語標記主要用于口語特別是對話中,與前后句子之間沒有句法結構關系,是游離在結構之外的成分。這里以話語標記語后面是否需要接其他成分來幫助理解句意為標準將其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話語標記語對后面的內容在語義上有很強的依賴性,也就是說必須要接其他成分才能準確地理解語義。
李宗江、王慧蘭(2011)根據功能標準將話語標記分為三大類,即關系標記功能、言談組織功能和人際協調功能。其中具有前兩種功能的話語標記語中大部分在交際中不能獨立承擔語義,也就是說必須要借助其他語言成分才能幫助理解。比如用于標記時間關系的話語標記“一開始,與此同時,到后來”等;表示邏輯關系的話語標記“大體上說,說來說去,一句話”等;表示言談組織功能的話語標記“其實吧,所以嘛,順便說一下”等。例如:
(1)大體上說,雖然鬼是從人變的,人死后是鬼,但人卻又怕鬼。另一面,人雖然怕鬼,卻又喜歡聽鬼故事。(《人和鬼》)
(2)所以我說了,說來說去,關鍵還是怎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讓改革真的步步到位。(《當代》1994年報刊精選)
(3)現在回想起來,我知道為什么一年后事情有所改變,一切都是悉尼奧運會開始的。順便說一下,大衛·斯特恩應該讓美國隊員住在奧運村,來自那么多不同國家的運動員都聚集在一個地方,那真是太有趣了。(姚明《我的世界我的夢》)
上述例子中的話語標記語不能單獨充當語義的完整表達者,對句別是其后面的成分在語義上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可以歸為第一類。
另一類是具有人際協調功能的話語標記語,大部分對其后面的語言成分沒有那么強的依賴性,也就是說后面接不接其他語言成分都不會影響對整個會話的理解。比如,表示制止功能的“得了吧,算了吧,拉倒吧,別提了”等;表示提示功能并帶有不以為然語氣的“管他呢”等;表示回應的“沒什么,沒問題”等,以及表示請求的“勞駕,不好意思”等。例如:
(4)陳:我看不必都去啊。這牛大姐和老劉年紀大,就算了。你們年輕人,辛苦一趟!
余:沒問題!(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5)趙子曰和武端坐著說話,他說:“歐陽上哪啦?”
武端冷淡的回答:“管他呢!”(老舍《趙子曰》)
(6)戴嘉換上睡衣,躺在他身邊,略帶地抱怨:“別提了。”(電視電影《冬至》)
以上例子中的話語標記后面都沒有跟其他成分,但仍然不影響對整個會話的理解,而且就它們所表達的功能來看,基本上都體現在語用功能方面。有表示應諾的,如例(4);有表示一種不以為然意味的,如例(5);還有表示制止的,如例(6)。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話語標記語的核心功能都是語用功能,而且與嘆詞有著相似的分類標準。因而,可以說這類話語標記已經嘆詞化,具有了嘆詞的相關特點與功能。下面以“你看你”為例進一步分析話語標記的嘆詞化。
(二)話語標記“你看你”的嘆詞化
鄭娟曼、張先亮(2009)認為,“你看你”是由“你看/你”重新分析而來,“你看”是一個表示“提醒”的話語標記,后一個“你”是小句的主語。而由后一個“你”構成的小句又是“看”的賓語。鄭娟曼、張先亮認為從解讀者的角度,這一結構強化了說話者對聽話者的責備態度,從結構上看,“你”與后面的關系越來越松散,而與前面的“你看”的結合卻越來越緊密,從而有了“你看你”這一形式。兩位學者都認為“‘你看你’不是一個發展非常成熟的話語標記,‘看’在‘你看你’結構中其真值與非真值意義很難區分”。同時他們也指出“你看你”還是具有“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下面通過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
(7)孫小紅搖著頭笑道:“你看你,老毛病又犯了,還未輪到你問的時候,你偏要問?”(古龍 《小李飛刀》)
(8)一直注視著妻子的新郎官見她如此這般,湊了過來,含嗔地提醒她:“你看你!”(映泉《同船過渡》)
(9)牛大姐:“哎呀,你看你,余德利。我好不容易勸老劉吃了飯,你又勾他往死胡同里想。”(王朔《編輯部的故事》)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你看你”具有以下特征:
語音上,“你看你”可以停頓,通常用逗號隔開;句法上,相對獨立,既可以獨立成句,又能充當獨立成分,不與其他成分發生句法結構關系,位置也較為靈活,通常位于句首,也可以出現在句中和句末;語義上,“你看你”既可以連接后面的成分表達語義又可以獨立使用,而且影響語義的理解,這一點與嘆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關于“你看你”所具有的功能,張、鄭兩位認為“你看你”在話語中具有提醒注意、指示說話者立場和態度的功能,同時也附帶了說話人諸如不滿、嗔怪或責備的主觀感情。此外,兩位還指出了現代漢語中與“你看你”功能相當的語言形式,如話語標記“你看看你、看你、看看你”等。雖然“你看你”被視為話語標記,但在交際過程中,它更多地體現了與嘆詞相似的語用功能。另外,“你看你”還有一些與嘆詞相似的地方,作為話語標記的“你看你”主觀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強,既可以和其他語言成分共同表達完整的語義,如例(7)、(9),又可以單獨使用,而且不會影響對整個會話含義的理解,如例(8)。所以說,“你看你”已經發生了嘆詞化,演變成了一個表示“責備”式的嘆詞化成分。
參考文獻:
[1]李宗江,王慧蘭.漢語新虛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9).
[2]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6).
[3]鄭娟曼,張先亮.“責怪”式話語標記“你看你”[J].世界漢語教學,2009,(2).
[4]Fraser.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
[5]Fraser.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
[6]Neal R.Norrick.Interjections as pragmatic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
[7]Rosa Graciela Montes.The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Spanish:Interjection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
篇2
影視表演和話劇不同,它是通過鏡頭來反映生活的藝術,影視表演通過攝影進行拍攝,經過剪輯最終形成成形的影視作品。在影視表演中,創作者可以通過多種手法來讓表演情節更突出,讓觀眾受影視作品中人物悲喜歡樂的情緒感染;通過實景拍攝,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話劇演員的表演用自己的肢體和語言將劇本的情節傳達給觀眾。所以,演員在表演時表情和語言一定要做到位,能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清楚地掌握情節內容。話劇表演對演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極為嚴格,他們在表演時要口齒清晰,情感到位,能生動、夸張地表達出人物的喜怒哀樂,準確地掌握表演的分寸。
而影視表演則是通過平實的場景和鏡頭來表現情緒,在拍攝過程中會通過細節來表達演員的情感。例如,在拍攝哭戲時,導演會通過演員的面部表情來讓觀眾感受到演員是委屈而哭,還是氣憤而哭,展現手法可以是泣不成聲,也可以是默默流淚。
話劇表演是在舞臺上進行的,觀眾在觀看表演時,他們看到的舞臺是一個整體。在進行表演時,演員要通過自己的表演來引導觀眾目光的投向,讓他們能根據情節的進行來關注演員的表演。
影視表演的觀眾位于銀幕前,他們的目光受銀幕中不同的場景所吸引。通過攝影師的拍攝和后期剪輯制作,能讓影視表演展現出高度的戲劇性和藝術性。
話劇表演需要演員精心設計,不管是眼神還是語言,不管是演員的站位還是燈光的設計在表演時都不能出錯,因為舞臺表演面對的是現場觀眾。所以,話劇表演需要經過多次排練。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全身心地演繹角色,不能有一絲松懈。
而影視表演則是片段式的,表演不到位或出現錯誤時,可以重新拍攝,直到達到滿意為止。影視作品就是由這些一個個拍攝成功的片段通過后期制作組合在一起,所以影視表演在連續性上不如話劇那么高,但同時也帶來一個新問題:演員如何銜接情緒。這就要求演員能從各種不同的情緒中進入到表演所需的情緒,對演員的“入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3
馳名商標是指經過長期使用,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為相關公眾所熟知,并經一定程序認定的商標。自《巴黎公約》首次引入馳名商標的概念后,對馳名商標進行特殊保護已成為世界立法趨勢。
巴黎公約規定:凡系被成員國認定為馳名商標的標識,一是禁止他人搶先注冊,二是禁止他人使用與之相同或近似的標識。Trips更進一步規定:1,將巴黎公約的特殊保護延及馳名的服務商標;2,把保護范圍擴大到禁止在不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3,對如何認定馳名商標作了原則性的簡單規定。
就各國的立法實踐而言,對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不盡相同,通常是根據具體的商標的宣傳范圍,相關領域公眾知曉程度,標識商品促銷范圍和國家利益等因素綜合認定。從國際條約保護馳名商標的初衷來看,馳名商標的認定與馳名商標的保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二、馳名商標的保護模式
對商標的保護主要有相對保護主義和絕對保護主義兩種模式。
前者是指禁止他人將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在與商標所有權人相同或近似的行業中注冊或使用,至于在非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則是被允許的,《巴黎公約》采取的即是相對保護主義。
后者則是指禁止他人在任何行業,包括在與馳名商標商品不同或不相類似的行業中進行注冊和使用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TRIPS協議采取的即是擴張式的絕對保護主義。
在簡單經濟形式下,由于特定商標所指向的商品較為單一,因此商標與特定商品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隨著的,一個有價值的馳名商標已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不同種類的商品上,而這些商品之間在類別屬性上可能完全不同,從而發生了商標與商品類別聯系的相對弱化和商標與商品生產者的相對分離。如不對馳名商標進行跨類別保護而任由他人注冊,即使商品差異明顯,公眾仍會在新商品與信譽卓著的馳名商標權人之間建立聯系,認為該商品可能是馳名商標權人的新商品,或者該商品與馳名商標權人之間存在某種法律上、組織上或業務上的關聯,從而引起消費者的誤購。在商品飛速發展的今天,相對保護主義已不能完善保護公眾和馳名商標所有權人的利益。
有鑒于此,為了切實防止馳名商標的聲譽、識別性和顯著性特征及廣告價值受到不當利用的損害,許多國家對馳名商標實行了絕對保護主義,即禁止在任何商品上使用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
TRIPS協議第16條第3款規定:巴黎公約1967年文本,原則上適用于與馳名商標所標識的商品或服務不類似的商品或服務,只要在不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該商標即會暗示該商品或服務與馳名商標上存在某種聯系,使馳名商標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因此受損。
三、馳名商標的淡化
對商標權的保護,主要有兩大:一為混淆理論,一為淡化理論。
傳統的商標保護主要針對商標的區別功能設計的,其理論依據為混淆理論。概言之,為確保商標所具有的可辨識、確認和區別于不同商品或服務的顯著性特征,避免混淆、欺騙和訛誤,法律賦予在先使用人或注冊人一種獨占權,即禁止任何人未經權利人許可而使用可能在消費者中造成混淆的相同或相似的商標。可見,在傳統商標保護觀念中,制止“混淆的可能”是商標保護的核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馳名商標所蘊涵的巨大商業價值日益為人們所矚目。與普通商標相比,馳名商標所承載的意義和內涵已超出了一般的商標權能,而更進一步象征著產品質量和信用,蘊涵了一種更具價值的商業資產——商譽。馳名商標權利人利用其卓越的商譽引導著購買力,而不單是利用商標去區分不同的產品和生產者。
當商標的作用超出了避免混淆這一功能時,那么,顯然混淆這個因素并不能覆蓋一切,而其他一些因素就變得同等重要或更重要了。于是,在混淆理論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出淡化理論。
商標淡化(dilution),也稱商標稀釋,是商標侵權理論之一。“淡化”一詞,依據美國《聯邦商標反淡化法》,是指“不管馳名商標權利人與他人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系,或者存在混淆、誤解或欺騙的可能性,減少、削弱馳名商標對其商品或服務的識別性和顯著性能力的行為”。在我國,有學者認為,“淡化是指沖淡或者逐漸減弱消費者或者公眾將商標與特定的商業來源之間聯系起來的能力。”并認為商標淡化的主要理論依據是,許多市場經營者都有利用他人著名商標的欲望,知名度搞的商標應當受到防止他人利用其獨有識別性的特別保護。
1927年,富蘭克斯凱特在《哈佛法學評論》上撰文首次提出商標淡化理論。他認為,商標權人不僅應當禁止他人將他的商標使用于相互競爭的商品上,而且應當禁止使用在非競爭的商品上。他指出:商標的真正作用,不是區別商品經營者,而是在滿意程度方面區別不同的商品,從而促進消費者的不斷購買。從商標的基本功能出發,在商標被使用在非競爭商品時,其在滿意程度方面對不同商品的區別作用就會受到削弱和淡化。商標越是顯著或獨特,給公眾的印象就越深,就是應當限制他人在非競爭商品或服務上使用。
此后,美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分會主席湯姆斯E史密斯對斯凱特的理論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發展。他說:“如果法院容許或者放任‘勞斯萊斯’餐館、‘勞斯萊斯’自助餐廳、‘勞斯萊斯’褲子、‘勞斯萊斯’糖果存在的話,那么不出十年,‘勞斯萊斯’商標的所有人將不再擁有這個世界馳名商標。”
按照斯凱特的理論,馳名商標淡化效應的產生是因為非權利人借助馳名商標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將馳名商標用在非競爭商品上,從而逐漸削弱或降低了該馳名商標的身價,即該馳名商標所具有的信譽。商標標記越是具有顯著特點或者唯一性,它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就越深,就越是需要加倍保護,以防止該馳名商標與其特定商品之間的聯系被削弱或消失。
在實踐中,商標淡化有著多種多樣的操作方式,比如:
1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仍作為商標使用,只是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例如,將家用電器“西門子”商標作為自己生產的家具的商標。
2.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自己企業名稱的組成部分。例如將“海爾”商標用作自己餐館的名稱。
3.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域名使用。例如將手表商標“OMEGA”搶注為自己的域名(OMEGA.com)。
4.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商品的裝潢使用。
5.將他人的馳名商標作為商品或服務的通用名稱使用。例如將“柯達”解釋為“膠卷,是照相用的一種感光材料”,或“膠卷,又名柯達,……”這種解釋行為也是對商標的淡化。如果“柯達”商標所有人置之不理,經過一段時間后,人們就會柯達就是膠卷,膠卷就是柯達。這樣,柯達就成了膠卷類商品的通用名稱,它作為商標所具有的顯著性、識別性就不復存在了。公眾所熟知的吉普(Jeep)、阿司匹林(Aspirin)、氟利昂(Freon)等本來都是國外的注冊商品,由于使用和管理不當以及保護不周,演變成了同類產品的通用名稱,從而失去了商標的標識功能。
美國《聯邦商標反淡化法》實施以前,聯邦第二上訴法院通過1994年至1996年的案例,認定了商標淡化包括下列侵權行為:(1)模糊,即指由于他人在非類似的商品上未經授權的使用,使某一商標的商品銷售力和商標價值減少或削弱;(2)失色,即由于侵權者相關的質量,或不利的、丑化的行為描述某一商標,可能對他人商品引起的負效應的情形;(3)貶低,即以不當改變,或貶損的方式來描述某商標的情形。
我國多數學者認為,馳名商標的淡化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沖淡和污損。所謂沖淡是無權使用人將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用在與馳名商標不同類的商品上,從而使該商標與其商品間的特定聯系弱化的行為;所謂污損,是指無權使用人將相同或相似的商標用于對該馳名商標的良好信譽會產生貶低、玷污作用的不同類商品上的行為。
也有學者認為淡化指的是在三個方面對馳名商標的損害。一是以一定方式丑化有關馳名商標;二是以一定方式暗化有關馳名商標;三是以間接的曲解方式使消費者將商標誤解為有關商品普通名稱。
綜合而言,可以將淡化的形式概括如下:
1、弱化
篇4
關鍵詞:舞蹈表演;情感;表情變化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7—0137—01
一、面部表情變化對舞蹈表演的重要性
(一)幫助塑造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的塑造需要舞蹈演員經歷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內外結合的過程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具體人物的心理活動并把握其個性特點,給身體動作(技巧)以內心依據,要塑造一個成功的舞蹈形象只有理解音樂和擁有嫻熟的舞蹈技術技巧是不夠的,我認為要塑造成功的舞蹈形象必須是深入到舞蹈形象的內心中去。必須“以情動情”,然后才能“舞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單純加在已經出來的動作外表之上的,而是用感情,發展動作,再產生感情,而這里所指的感情最終體現在舞蹈演員的面部表情上,它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直觀的。在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是結合舞蹈動作來幫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它是幫助塑造舞蹈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它卻不是獨屯的,它必須和舞蹈動作相結合才能完整的塑造出鮮明的舞蹈形象。因此以情動情塑造有血有肉的豐滿的藝術形象,面部表情是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二)幫助表達舞蹈情感
舞蹈是通過奔放舒展、剛柔結合的優美動作,傳達相互深刻的情感內容,表達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活動,這是舞蹈最基本的審美特征。舞蹈動作在表達感情、抒發思想情緒上,是有其獨特長處的。
實際上,面部表情就是舞蹈動作的一部分,是實現表情達意,感染他人的一種信息傳遞手段。它以最靈敏的特點,把舞蹈形象各種復雜變化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如高興、悲哀、痛苦、畏懼、憤怒、失望、焦慮、煩惱、疑惑、不滿等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
(三)幫助渲染舞蹈表演氣氛
舞蹈表演氣氛,主要指在舞蹈演出中某種情緒性的制造和渲染,制造舞蹈表演氣氛是舞蹈演出藝術中一項重要的創作任務。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氣氛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舞蹈中表情達意和表演氣氛渲染的最終焦點。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作為體現舞蹈形象內心情感的重要表現方法之一,它是最直接跟觀眾交流溝通的,它能夠加強觀眾對舞蹈作品情感的感受和觀眾自己內心情感的體驗,從而提高舞蹈表演的氣氛。
二、提高舞蹈表情性的有效途徑
在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提高舞蹈中的情感表達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和表現。
(一)注重生活體驗,打牢情感表達的基礎
一方面,編導要經常到實地采風,真正了解當地人的生活、風俗,力爭把最集中的、最凝練的、最動人的、最優美的思想感情把握住,為設計舞蹈動作打下必要基礎。另一方面, 演員也要到實地深入實際、體驗生活,為準確詮釋人物表情、塑造生動舞蹈形象打牢基礎。
(二)注重表演技巧,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
結合舞蹈表演實際,筆者認為,特別要把握好力度與節奏。舞蹈中的“力”是發于“意”起于“情”的力,“力”是“本于心”的內在節奏激情內容,是舞蹈有生命的呼吸。演員要根據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以動作的動與靜、虛與實,幅度的大與小,節奏的快與慢及其不斷變化,把人物的內在激情準確體現出來。在動與靜、立與跪、下蹲與抱起等動作力度,在激昂、舒緩、快速、深沉的節奏變化中直抵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層層渲染,層層撥動每個人的心弦,撼動著每個人的心靈,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三)注重外部烘托,增強情感表達的效果
一要善用音樂,音樂通過節奏、旋律、和聲等要素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在舞蹈整個過程中具有連接動作、表達情緒、體現個性、展現風格、烘托氣氛、塑造形象等作用。它可以使身體的流動和感應達到水融的效果,使舞姿顯得更加生動而具有魅力。二要巧用燈光。燈光不僅可以用概括與象征的手法突出主題、情景、人物與情節,還可以營造真實的時間與空間環境,突出主體的表達,帶來寬廣和深遠的視覺感受,賦予色光以思想感情,使其具備藝術的感染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只有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表演技巧、注重外部烘托才能產生生動、真實、鮮明的藝術形象,才能將情感的“ 極致”推向,達到宣泄情感傳達思想的目的,這樣的舞蹈作品也才更具有深刻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也才能充分詮釋舞蹈藝術之美。
篇5
話語就是一種以語言為橋梁,與他人進行實際交際的行為,課堂話語指的是在平時課堂中使用的話語。但是我們觀察當下的英語課堂,發現學生的話語表達普遍缺乏條理性和規范性。因此,本文將通過列舉具體的課例,剖析問題的根源,從而探討有序的話語表達策略。
一、追尋學生思維的有序
作為教師,我們應制訂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已知知識與未知知識,并能根據他們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流程和教學語言。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究學習新知識。
1.從單一到綜合
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時,我在最后的環節設計了復述的任務,并根據學生的認知層次分為兩種方式:用第一人稱復述和用第三人稱復述。第三人稱的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采用第一人稱復述要比第三人稱復述簡單得多。因為是第一課時,學生對新語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練,因而出現了學生不敢表達的冷場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我調整方案,采用合作復述方式,同學之間相互督促,突破難點。學生的話語思維經歷從單一到綜合的過程,復述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升。
2.從被動到主動
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1《 In class》的Fun time環節主要是復習鞏固祈使句型,要求學生學會指令,并能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了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教師指令,學生做動作;第二種是學生指令,教師做動作。我在給學生進行示范時,為了讓學生明確游戲的規則,采用了第一種方式。但隨著學生對規則的深入了解,如果再采用這種方式,學生的熱情就會消退,興趣也會減弱。因此,在學生進入疲勞期前,我采用了第二種方式。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了學生的話語思維。
二、遵循教學思維的有序
1.在對話中感知有序
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6 《 My e-friend》的story time時,文本中的對話片段:A: Who’s your e-friend? B: He’s Peter. He lives in the UK. A: Can he speak Chinese? B: Yes, he can. A: 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 B: He likes Maths and PE.
教材文本中的語言是學生語言發展的載體,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語言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也是學生語言生長的基點。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注重文本對話中的關聯用語,注重對話的邏輯順序,進而提升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明晰層次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時,我將“設計、介紹、買賣”三個維度貫穿整節課,并嘗試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語言輸出。(1)How to make a snack bar?要求學生選擇相應的食品和飲料,并將食品和飲料放在合適的位置上;(2)Introduce your snack bar to the class.要求學生從物品、位置和價格方面介紹自己的小吃店;(3)Open your snack bar.要求學生開門營業,恰當地運用買賣用語。
整節課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教師緊緊圍繞“snack bar”這一主題進行教學,三個層次由易到難、由點及面,讓學生在有序的對話中真實地感受小吃店的運營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完整的體現。
三、遵循語言表達的有序
1.整體感知語義差異
中英文化的差異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導致人們話語表達方式的不同,要想培養學生話語表達的有序性,讓學生整體感知語義差異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英語中的許多習慣用語和該國家的歷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接觸到相關習慣用語時,應細心揣摩,從情境的整體性中進行理解、記憶與運用。
2.積累固定的表達用語
英語的話語表達還應遵循人們在長期實踐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排列組合順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一些約定俗成的表達,能提高學生話語表達的條理性和有序性。例如,習慣的短語搭配:In the morning/On the Internet /Play the piano/...習慣的用語搭配:Good evening/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教學中,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積累詞匯,學會模仿,幫助學生為后續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6
關鍵詞:交通標語 交通標語的特點 交通標語的人性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交通事業迅速發展。與此同時,交通事故的數量也急劇上升。相當一部分人交通安全意識比較差,這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政府交通管理部門為了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公路兩旁、居民社區、廣告媒體等地方張貼交通安全標語。這些標語的目的在于使人們提高交通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珍愛生命。所以,充分了解交通安全標語的特點,設計出充滿人文關懷的高質量標語,才能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
一.交通標語的定義及分類
(一)交通標語的定義交通標語,是指有關交通管理部門為達到提示安全信息、宣傳交通法律法規、增強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而制作的宣傳警示語。
(二)交通標語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交通標語可分為幾大類。
按閱讀對象來分,可以分為:機動車類,如:“高速公路,行駛適速”、“酒后駕車,拿命賭博”、“頭腦繃緊安全弦,行車系上安全帶”……;非機動車類:如:“騎電動車的人,你媽媽叫你不要騎得太快,等你回家才吃飯”、“嚴禁自行車亂停亂放”……;行人類:如:“寧繞百步遠 不搶一步險”、“亂穿馬路 失道無助”、“護欄保安全 翻越最危險”……;綜合類,如:“雖為坦途,超速者戒。縱有捷徑,亂穿者止”……。
按內容來分,可以分為:交通行為類,如:“減速慢行勿爭先,關照生命到永遠”、“停讓躲慢要果斷,猶豫不決出禍端”、“夜間會車要謹慎遠光近光有分寸”……;交通意識類,例如:“心頭常亮紅綠燈 安全行駛伴人生”、“大意與事故掛鉤,小心與平安交友”……。交通法規類,如:“處罰違章不留情,看似無情最深情”、“找點空閑找點時間交通法規經常看看”……。
二.交通標語的語用特點
交通標語除了標語口號所普遍具有的宣傳鼓動性、明晰性、通俗易懂、多用修辭、講求韻律等這些基本語言特色外,還有內容的簡潔性、形式的變異性、語言的幽默性、時尚性等這些獨有的特點。
(一)內容的簡潔性 交通標語一般是以道路旁的墻體、橫幅、標牌、電子屏幕等為載體,展現空間有限。同時,為了保證較遠處的司機或行人能夠看清楚,交通標語的字體都很大。此外,司機行駛在路上,精神要高度集中,交通標語太長的話,就不能保證司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理解交通標語的內涵。正是這些原因,交通標語必須簡潔。筆者認為,交通標語的簡潔性體現在用詞的簡潔和句式的凝練兩個方面。用詞的簡潔性,如:“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請勿超速”……。句式的凝練性,設計者常常使用成語、熟語、詩文佳句等高度凝練的句式來實現交通標語的簡潔性,如:“狹路相逢讓者勝”、“禮讓禮讓,人車無恙” ……。同樣的道理,有些被認為是典范的交通標語,筆者有不同的意見。如:“要讓愛車跑,車況要良好;開車別太快,系好安全帶;出門要提前,堵車心不煩;行車要禮讓,路口多張望;夜行勤變燈,車距要適中;時刻想安全,平安永相伴”,此標語雖然言語文雅,幽默風趣,朗朗上口,但它多達60個字,但坐在車上的司機飛速而過,怎能看清此標語的內容呢!如此一來,不但達不到提高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還可能由于司機的分神而招致災難性的后果。
(二)形式的變異性 有些交通標語一改傳統交通標語排比對偶、整齊劃一的語言形式,注意講究語言表達形式上的多樣型,變異化。交通標語常態的、平淡的言語形式被多樣性、變異化的語言代替了。交通標語設計者根據標語所要表現內容,別具匠心地安排詞與詞之間的組合,以實現外在表現形式的變異性。例如:“你走,我走,大家走,安全意識心中有”、“車好、路好、安全最好”……。拿第一個例子來看,在一般的語境中這四個短語毫無關聯,放在一起讓大家不知所云。但是,若放到交通標語這個特殊的語境中,這四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短語羅列在一起,就造成了押韻和順聯,成為一條出色的交通標語。這是對語言的一種變異性搭配,這種變異性搭配的語言勢必會對受眾產生強烈的刺激,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接受話語者的信息。總之,這些標語避免了語言的平淡化、常態化,注意了表達的變異性和多樣性,激發了閱讀者的興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語言的幽默性 大多數人認為,宣傳嚴肅事理的交通標語跟幽默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其實不然,德國著名演講家海因? 雷曼克曾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接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交通標語通過語言要素的超常搭配,也表現出幽默詼諧的風格。這樣一來,即便是最嚴肅的警告,用幽默的方式說出來也會精彩許多。交通標語的設計者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挖空心思使自己的語言詼諧幽默。如:“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30公里,可以飽覽本市的美麗景色;超過60公里,請到法院做客;超過80公里,歡迎光顧設備最新的急救醫院;上了100公里,祝君安息吧”、“新手上路,請不要吻我”……。話語如此幽默的交通標語誰會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呢。這些幽默詼諧的交通標語,讓行人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識。
(四)語言的時尚性 近段時間,出現在街頭的交通安全標語有了新的變化,內容很生活化,形式很新穎,看了使人眼前一亮。原來這些交通標語套用了時髦的網絡語言、歌詞或廣告詞,例如:“開車別在外面喝酒了,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找點空閑找點時間交通法規經常看看”、“今天喝酒不開車,開車就請別人喝”……。這類交通標語讓人覺得非常有趣,比起以前那些生硬的交通標語,這個顯然更有親切感,更具人性化,更容易讓人接受。如此一來,大家在莞爾一笑的同時,加強了交通安全意識。
三.交通標語的人性化
請先看幾條筆者收集的交通標語:
1.嚴禁違章駕駛。
2.嚴禁違章駕駛,違者重罰。
3.違章駕駛危害行車安全。
4.請勿違章駕駛。。
5.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請勿違章駕駛。
6.爸爸的行車安全是全家人幸福快樂的保障。
以上這幾條交通標語,語氣不同,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它實際上是語言表達逐漸完善的過程。第1、2條標語是從禁止和處罰的角度說的,語氣強硬,讀者會難以接受。第3條是從危害的角度來說,能引起注意。第4條是從提示角度說的,加了“請”,語氣比較緩和。第5條,以標語閱讀者的利益為出發點考慮問題,飽含深深的關切,易于被讀者接受。第6條標語帶有祝愿的性質,采用的角度獨具匠心,通過孩子的口吻,訴之以情,曉之以理,很有人情味,讓讀者倍感親切。可以說,第6條標語不是簡單地灌輸,而是以情以理巧妙地引導。顯然,制作出這樣的標語應該成為我們的目標。
然而,時下常見的交通標語中,“禁止”、“嚴禁”“不準”等“剛”性的東西出現頻率頗高。更有甚者,一些地區還出現了諸如“酒后駕駛者醫院給你開好了房間”、“天堂不遠,超速即到”、“酗酒開車是駛向死亡與墳墓的選擇”等讓人費解的交通標語。筆者認為,這些充滿暴力傾向的語言,可能會在人們心里產生一些共鳴,暫時起到一點警示作用,但時間一長,必然會使受眾感到厭惡,進而滋生逆反心理,起到負面作用。
相反,一條好的交通標語,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很多地區一些人性化的交通標語也掛上了馬路。如:“聽媽媽的話,莫開帶病車”、“我用一生平安來愛你” ……。這些交通標語詼諧幽默,溫馨親切,字里行間流露出關愛之情,瞬間便拉近了交通管理部門與司機、行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識。
總之,一則富有人情味,飽含人文關懷的交通標語,可以起到溫暖人、警示人的作用。為此,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在制作安全標語時,既要考慮到交通標語的特點,使之規范化。又要想方設法使交通安全標語能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富有人性化。切不可斗狠、耍橫、搞語言暴力。這樣做,就可以進一步提高交通標語的質量,從而使交通標語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結霞,盧漢橋.政府宣傳標語規范化管理初探[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9,(1):88―90。
[2]楊祖友.交通安全宣傳標語亟待規范[J].人民公安,2009,(8)。
[3]邱莉芹.淺談標語的語言藝術[J]. 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1998,(1):18―19。
[4]姚鑫隆.淺談標語寫作的要求[J]. 江西社會科學,2001,(8):95―97。
[5]馬闖.交通安全宣傳標語的啟示[J]. 現代交通管理,2001,(9)。
[6]屈志凌.淺談標語口號的語言特色[J].讀與寫雜志,2007,(6)。
[7]楊清音.宣傳標語應多些親和力[N].人民公安報 交通安全周刊,2007.(5)。
篇7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 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至少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化知識的傳授, 含括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 二是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滲透; 三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不再是單純的語言知識教學。因此,教師在傳授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同時, 應該實施有效的文化教學, 導入歷史背景故事,滲透社會文化知識,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異,著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他們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三個方面談談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開展。
一、巧講詞匯和短語, 導入文化知識
詞匯學研究表明, 學習詞匯的難點并不在于記住詞匯的讀音、拼寫和本義而在于領會詞匯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測試一名學生是否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所學詞匯, 并不是看他會不會發音和拼寫, 而是看他能不能將所學詞匯得體地運用到恰當的語境中去。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與漢語詞匯存在著不對應現象,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要注重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比如 “dog” (狗)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里, “狗” 這個詞是常常用來罵人的, 談話中往往要避免, 因為漢語里有“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等與“狗” 相關的貶義詞。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 狗由于其忠誠護主的性格深得人們的喜愛, 往往被看作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因此一些與dog 相關的短語大部分傳達的是褒義, 如, a lucky dog(幸運兒),be (old) dog at (a thing)(對...有經驗),a gay dog(一個快樂的人)等等。
又如, 在學習breakfast(早餐)一詞時, 英語老師可以通過講述西方國家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儀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單詞的含義并很好的記住它。在西方國家有部分伊斯蘭教信徒, 絕食(佛稱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一種宗教習慣。在一年的某些神圣日子,伊斯蘭教信徒需要進行齋戒,齋戒的一天中,太陽升起來后和太陽落下去前不能吃任何的東西。因為沒有吃飯,這段時間,男人可以干比較輕的活,而女人可以在家里不干活。他們晚上六點鐘吃飯,一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才吃中飯,中間隔了整整18個小時。break (v.打斷), fast (n.絕食), have breakfast 就是打斷絕食、吃早飯的意思。生動具體的歷史文化故事不僅能幫助學生延長對這個單詞的記憶, 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讓學生覺得英語學習, 其樂無窮。
二、巧辨稱呼和問候, 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漢語稱謂中,職務、部分職業和職稱可被列為頭銜,作為稱呼。為了表示對長輩、 上級、領導的尊敬, 我們一般都會避免直呼其名, 而是用姓+ 其身份/ 職務的方式來稱呼, 如周校長、李爺爺和王老師等。在校園里, 學生見到老師, 都會尊敬地叫一聲 “(王)老師好!”表示問候。每節英語課正式開始前, 老師和同學們都習慣于這樣互致問候 “ Good morning (afternoon), students!——Good morning (afternoon), teacher!” 殊不知English native speakers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這樣的稱呼方式。在英語國家, 絕大部分情況下, 兩個相識的人見面互稱Given name (相當于中國的名) 就可以; 如果表示對陌生男子的尊稱, 用sir; 如果表示對陌生女子的尊稱, 用Madame 或lady。
記得那年剛到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學習時,為了表示對導師們的尊敬, 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中一直尊稱他們為Sir or Madame。幾天后一位導師給我們每位同學發了一個郵件, 告訴我們這樣稱呼不得體。在日常對話中, 彼此互稱given name完全可以, 否則會顯得過分拘束, 不自然。她還告訴我們在澳大利亞, 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 沒有明顯的等級, 也不需要用尊稱, 所以沒有Teacher Smith 或 Principal George這樣的叫法。
在日常問候方面,中國朋友或同事之間見面打招呼一般會互問對方“你吃了嗎?”。 雖然是問句的形式, 其實并不需要回答, 它們的作用就相當于英語國家的問候語 “How are you?”。如果一位中國學生遇到一位外國朋友,向對方打招呼時問道, “Have you eaten?” 外國朋友一定感到很詫異, 不知所云, 也不知如何作答。 因此, 在英語教學中, 老師需要經常列舉形象生動的事例,幫助學生辨析中西方在稱呼和問候方面的文化差異, 為他們在以后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中掃除障礙,避免尷尬。
三、巧設語言情境, 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沒有情境的言語交際活動是無法實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說:“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話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根據《標準》, 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即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話題, 語境, 文化背景用英語進行得體恰當的溝通交流。如果說導入文化知識、滲透文化意識、拓展文化視角是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那么創設真實情境、營造文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則是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和保證。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英語教師需要不遺余力地巧設真實語言情境,為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搭建交際實踐平臺。比如:
1. 開展豐富多彩, 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欣賞英美歌曲、觀看原版電影、 課前3分鐘演講…
2. 創建形式活潑,具有異國風情的校園活動,舉辦英語文化周、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劇表演、英語歌曲比賽…
3. 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動員學生親身感受英美文化,參加外事接待, 找機會和外賓面對面交流, 通過Email, Blog或MSN等網絡媒介和English Native speakers 建立長期的友誼…
這些活動脫離了枯燥乏味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和機械重復的訓練模式, 引領著學生置身于逼真的異國文化氛圍中,親身體驗和感受外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和行為;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跨文化交流空間,豐富和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
美國外語教學專家Winston Brembeck指出,“采用只教語言不教文化的教學法,只能培養出語言流利的大傻瓜。”因此,我們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文化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堅持不懈地滲透文化知識,導入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視野,進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盡管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制約文化教學的主客觀因素,我們英語教師更需要加強研究,共同致力于探討更多實施有效文化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敏玥.英語教師如何體現自己的文化身份[J].中學外語教與學, 2009,(2).
[2]武瑞娥. 淺談英語教學中文化語境的教學.?西部科教論壇, 2008,(12).
[3]陳德運.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 2008,(3).
篇8
關鍵詞:話劇表演;語言;運用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3-0043-01
話劇中的語言也稱為臺詞,是劇本作者用來表達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以及推動劇情發展的有效方法。話劇詞表達的好壞對于整場話劇表演具有重要作用。話劇演員要想生動刻畫人物,就要通過對臺詞的揣摩,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再通過臺詞的語調、節奏來進一步展現人物,實現對人物的塑造。
一、深刻揣摩臺詞,實現語言表達
話劇中藝術語言表達稱為臺詞,而臺詞又包括獨白、對白、旁白和畫外音。話劇演員要想能夠突出語言在話劇中的作用,用語言來演繹劇中角色,就要認真揣摩臺詞,理解臺詞的意思。首先,演員要從劇本的歷史入手,結合一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劇本詞的真實意義,處理好劇中人物的關系,通過對白并輔助以動作完成人物的塑造。其次,對于劇中出現的人物的獨白形式,即劇中人物獨處時發出的內心感受,也要認真研究。如《哈姆雷特》中那段“是生存還是滅亡”的內心獨白。演員要深入到劇中,明確人物此時的心理感受,通過臺詞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再次對于劇本中出現的潛臺詞也要認真挖掘。潛臺詞是作者在劇本中沒有直接表達但卻是作者的真實感情,演員要認真分析劇中的潛臺詞,用自己的表演方式表達出來。最后,旁白和畫外音也是話語臺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旁白是劇中人物在對話過程中,插入的自己的語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輔助展現人物內心真實的想法。畫外音主要是指在舞臺畫面之外的臺詞。要研究話劇中的語言就要熟讀劇詞,明白其意思,并根據意思進行表演。
二、通過性格分析,實現語言表達
話劇中的語言是用來塑造舞臺人物性格的,因此,在進行語言表達過程中,必須要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使語言性格化。首先,臺詞的內容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有些話劇中,臺詞表達很出色,演員只需要結合人物特點,將臺詞注入感情即可。而有的話劇中,人物語言較為概念化,這就需要演員發揮自己的作用,對劇中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不同性格的人對同一句話的表達也是不同的,同時,年齡、地位、身份的不同,話語也是有區別的。我國著名的話劇藝術家朱琳,扮演過眾多優秀話劇人物,《雷雨》中勤勞的魯媽;蘇聯話劇《三姐妹》中潑辣的娜達莎,才華橫溢的詩人蔡文姬以及中國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武則天。這些角色的性格相差甚大,但是朱琳都能夠將其演繹的栩栩如生,這與她對人物性格的細致分析是分不開的。朱琳曾講過這樣一段經歷:1954年,和夫人去看《雷雨》,在《雷雨》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是萍,……憑——什么打我的兒子。”起初,每次講完這句臺詞,觀眾總會發出笑聲,為了不打破整場戲的氣氛,朱琳去掉了這句臺詞。后來夫人詢問了去掉的原因,并認為這句臺詞能夠表現當時魯媽復雜的思想感情。于是,朱琳下決心認真揣摩,根據當時魯媽的思想變化進行反復研究,終于使這一句臺詞表現出魯媽當時痛苦、復雜的心理。通過這樣一段經歷,可以發現臺詞要融入劇情,要在分析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推敲,讓語言能夠真正打動觀眾。
三、通過語言技巧,實現語言運用
臺詞除了要揣摩人物性格外,還有自己的表達技巧,如通過語調、語氣、節湊、重音等方式,來表現劇中人物感情。語調變化各不相同,有抑揚頓挫,有輕重急緩,根據劇情需要要有緊有松,演員要把握劇情的節湊,并在人物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語調的高低急緩來進行舞臺處理。同時,演員的吐字要清晰,做到“字正腔圓”,給觀眾一種震撼力。當然這種語言表達與氣息的控制和動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聲音是通過氣來傳達的,因此,演員要加強自身的氣的修煉,學會通過呼吸來進行換氣。演員臺詞的表達也是要有節奏感的,要根據劇情的緊張舒緩來調整語言,使語言符合劇情和人物變化。在舞臺表達中,演員還可以通過重音的方式來突出舞臺效果。如演員想要通過質問的方式展現人物的憤怒,就可以將重音放在疑問詞上,強化質問效果,引發觀眾共鳴。在日常的訓練中,演員要加強語言技巧的訓練,首先要保持一副好的嗓音,其次,在語調、語氣、節湊等方面加強練習,使語言表達與人物形象相結合,更好展現劇情變化。
四、結論
語言是話劇表演的重要支柱之一,演員要熟練掌握臺詞,根據劇中人物性格,并運用一定的臺詞技巧,為觀眾塑造一個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速公路;預制小箱梁;標準化施工;
前言:隨著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公路工程“五化”管理已成為現代公路工程管理的必然趨勢,工程施工標準化作為“五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對充分發揮公路工程投資效益,提升工程質量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濱海新區西外環高速公路十七標作為預制箱梁專業標段,在箱梁施工上積極響應國家交通部關于推進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工作的相關要求,結合承建項目特點,先后研發及引進了“箱梁鋼筋胎膜綁扎” “預應力箱梁智能張拉”“混凝土機械鑿毛” “箱梁自動噴淋養生” “箱梁專用壓漿劑壓漿”等標準化施工工藝,通過標準化施工工藝的引進,提高了工程品質,節約了施工成本,給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品牌效應。
1、箱梁鋼筋胎膜綁扎
箱梁鋼筋綁扎傳統做法是在箱梁預制臺座上進行綁扎,由于缺少鋼筋定位模具,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成型鋼筋骨架普遍存在鋼筋間距偏差大、水平筋不平直、鋼筋骨架不順直、箱梁腹板保護層偏差較大等質量問題,并且鋼筋綁扎工效較低,占用預制臺座時間較長,對箱梁流水化施工造成影響。
為解決箱梁鋼筋骨架綁扎存在上述通病,規避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功效,本工程設計制作了箱梁鋼筋綁扎胎模,實現了集中標準化作業,顯著提高了鋼筋綁扎工效及質量。首先根據箱梁鋼筋設計圖,放樣出箱梁鋼筋骨架結構形狀,采用角鋼和圓鋼制作成鋼筋綁扎胎模,組拼成箱梁鋼筋骨架框架,然后人工在胎模限位槽口處或定位支架上安放對應的鋼筋,綁扎成形,再利用設計的鋼筋骨架吊具將箱梁鋼筋骨架整體吊裝入模。形成工廠化生產模式,流水作業。
2、箱梁智能張拉
公路橋梁傳統預應力張拉工藝是人工手動操作,即油壓表讀數、伸長值測量、持荷時間等關鍵控制指標均由人為控制,精確度因人而易,受人為因素影響極大。大量預應力橋梁調查和檢測表明,預應力橋梁質量隱患主要來源于預應力張拉過程不規范、人為控制不穩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預應力體系,從而影響橋梁安全性、可靠性。為了克服傳統張拉的缺點,本工程引入了2套預制箱梁智能張拉設備,實現張拉設備的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
智能張拉設備是在傳統張拉設備基礎上,加裝數據采集系統、數模轉換系統、實時控制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升級為智能張拉控制系統,不同泵站之間通過無線信號進行連接,對張拉全過程進行實時控制。數據采集系統是在原千斤頂上安裝位移傳感器,在原油泵上安裝壓力傳感器。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采集張拉過程數據,將過程數據傳輸到數模轉換系統,通過PLC主機將數據信號轉換為控制信號,將控制信號發送到實時控制系統,通過控制電磁閥調整進油壓力,控制張拉力加載過程。不同泵站之間數據信號通過無線信號傳輸到PLC控制主機,由控制主機進行分析,實時向每臺泵站發出控制信號,同步控制不同泵站加載動作,保證張拉力同步,智能張拉系統能精確控制張拉力值,將系統誤差降到+-1%,實時采集鋼絞線伸長值,自動計算伸長量,及時校核伸長量是否在+-6%范圍內,實現應力與伸長值同步雙控,一臺計算機控制兩臺千斤頂同時、同步對稱張拉,實現多頂同步張拉。張拉程序智能控制,不受人為、環境因素影響,停頓點,加載速率和持荷時間等張拉過程要素符合新橋規要求。
箱梁智能張拉步驟:
設置張拉參數:接通電源啟動智能張拉設備,進入主機參數設定界面,設定張拉施工參數,智能張拉需設定施工參數包括:配套校驗回歸方程系數、不同孔道設計張拉力、初應力及2倍初應力時對應張拉力、不同孔道理論伸長值。
參數調用:預應力張拉前,根據梁型、孔道編號對應參數進行調用,以上例為準,參數調用首先選擇設定梁型,然后選擇孔道編號,數據調出后,再次應核對梁型、孔道編號及其它控制參數是否與施工現場相符,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步工序施工。
3、箱梁混凝土電動機械鑿毛
傳統預制箱梁混凝土鑿毛一般使用人工花錘鑿毛方法,由于工藝落后,每工時只能鑿毛2-4平米,勞動強度大,施工效率低,同時人工鑿毛錘鑿毛隨意性較大,而且只能在混凝土表面鑿出大小不一凹坑,極不規范,難以達到對混凝土構件光滑面進行均勻鑿毛處理要求。
本工程在混凝土鑿毛上采用了FH-S01手持式混凝土單頭鑿毛機(風動),該設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優點,鑿毛錘使用空壓機帶動,鑿毛錘錘頭直徑25mm,錘頭上安裝四個合金鋼尖頭,錘頭直徑較小,合金鋼尖頭硬度大,鑿毛效果很好,非常適合預制箱梁施工縫截面異形、狹小、預留鋼筋密集實際情況,且鑿毛機每小時鑿擊面積可達8-10平方米,鑿毛深度可控制在2-8mm,可顯著提升箱梁混凝土鑿毛速度和質量。
4、箱梁混凝土噴淋養護
本標段預制箱梁施工前期養生采用人工手持塑料水管移動澆水方式,由于箱梁施工進度較快,高峰期每天約有30片箱梁同時需要養護,因此需要大量工人進行養護作業,人工養護時,工人需不斷移動水管,每片箱梁用時較長,養護工效較低,且夏季砼表面水分蒸發較快,箱梁保濕效果較差,尤其腹板部分養護質量難以保證。
為解決以上問題,后期箱梁養護采用了新型自動噴淋養生工藝。使用鋼筋彎鉤掛在箱梁腹板兩側,鋼筋彎鉤上懸掛通長塑料噴淋管,養護用水通過加壓泵加壓后,在噴淋管一端通水,養護水通過噴淋管上小孔持續性噴淋箱梁腹板表面,實現自動噴淋效果,大大地節省了人工。噴淋養護一段時間后又將自動噴淋升級為自動噴霧養護,每片箱梁兩側懸掛PPR管,管道每隔60cm安裝一個噴霧器噴頭,通水后,噴頭噴出霧狀水汽至箱梁表面,箱梁腹板全部濕潤,有效保證了箱梁養護質量。
5、箱梁專用壓漿劑壓漿技術
預應力孔道壓漿作為箱梁施工關鍵工序,直接影響箱梁使用耐久性,以往箱梁施工壓漿材料大都為水泥+外加劑+膨脹劑+水配比模式,受材料質量及人為操作因素影響,壓漿料拌合容易出現配比不準,壓漿料流動度、泌水率等檢測指標不達標等現象,容易引起箱梁預應力體系病害。為克服這一缺陷,本工程引入了新型JM-8壓漿劑,該壓漿劑替代了以往壓漿料中減水劑及膨脹劑,簡化了壓漿料配合比,方便了現場計量拌合。采用該壓漿劑拌合壓漿料具有流動性好,強度高,不泌水、不分層優點,且壓漿料具有飽滿早強、微膨脹等特性,產品具有高充盈性,可一次性壓漿施工,管道內漿體密實無孔隙。壓漿料拌漿時攪拌機轉速不低于1000r/min,攪拌時先在容器中加入總用水量70%,再加入合適比例水泥和壓漿劑,低速攪拌1min后高速攪拌5min,再加入總水量12%水高速攪拌3min,調到低速慢慢加入剩余水,攪拌1min后即可試驗和灌漿。
6、結束語
經本工程實例驗證,以上所述幾項預制箱梁標準化施工技術均大幅提升了本合同段預制箱梁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效,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可供其它類似工程借鑒參考。
參 考 文 獻:
[1]天津市公路工程施工標準化指南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
[2]濱海新區西外環高速公路(津漢高速-海景大道)工程施工圖設計第十七標段
作者簡介:
篇10
關鍵詞:金融科技;金融標準化;市縣域
隨著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持續推進,近年來,宿州市已基本完成市轄銀行業金融機構《銀行營業網點服務基本要求》(GB/T32320-2015)實施全覆蓋,以及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推廣全覆蓋,金融標準化工作已初見成效。但隨著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深入開展,常態化工作動力不足、持續性執行效果有限等問題不斷暴露,市縣域金融標準化工作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本文將以宿州市銀行機構金融標準化推廣應用工作為例,通過對金融標準化推廣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尋求解決之道。
一、金融標準化工作的實踐
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宿州市中心支行持續加大金融標準化工作力度,以銀行營業網點服務達標為契機,深入普及金融標準化意識,提升金融標準化應用效能,形成了一套擲地有聲的金融標準化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一)金融標準化工作模式已基本形成
通過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標準化工作理念,全市金融標準化推廣應用工作不斷落到實處。一是健全管推結合的工作方式。通過將金融標準化工作納入金融機構科技工作聯席會議職能,強化金融標準推廣效能,將金融標準化工作效果納入金融機構綜合評價指標,提升金融標準化執行效果。二是打通銀、認、管三方合作脈絡,暢通金融標準化流程渠道。建立以銀行、認證機構合作為基礎,人民銀行兩頭推動的工作模式,共同促進金融標準落實。在銀行營業網點達標認證工作中,邀請認證機構培訓師現場開展技術及流程培訓78人次,考核內審員12名,全面覆蓋市屬銀行機構,極大地提升了推廣工作的效果。
(二)金融標準化工作成果已初見成效
通過持續推進金融標準化工作,全市金融標準應用推廣工作不斷顯現成效。市屬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分支機構、1家地方性商業銀行分支機構、1家農村商業銀行、1家村鎮銀行全面參與了銀行營業網點達標認證工作,第一批、第二批共計36個銀行營業網點獲得認證證書和認證銅牌。全市(含縣)7家地方法人銀行機構、1家財務公司全面參與了LEI賦碼工作,法人識別編碼系統注冊率為100%。全市依托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標準建設的各類服務點(服務室)827個,農村行政村服務點覆蓋率達85%,進一步深化了金融標準的普惠性。
二、金融標準化工作的形式
(一)金融標準化工作對象的分類
金融標準化工作對象按照標準化工作自不同進行分類,市轄銀行機構為全國性、地方性商業銀行在本地的分支機構(如工行、農行、徽行等),基于安徽省聯社、其他發起行的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農商行、村鎮銀行)。分支機構廣泛分布在市縣城區,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農村網點較多,但體量相對較小;分支機構的金融標準化工作通常在其上級機構統一領導下開展,自相對較低,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金融標準化工作雖然也受到安徽省聯社或者發起行的影響,但其法人性質決定其自相對較高。
(二)金融標準化文件的分類
在現有條件下,按照金融標準文件本地貼合度的高低,可分為廣泛適用性標準、有限適用性標準和宣貫類標準。廣泛適用性標準具備本地實施條件,實施程度較高,但該類標準數量相對有限,目前以銀行網點服務類、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類、不宜流通人民幣等普惠類標準文件為主。有限適用性標準僅適用于本地法人銀行機構,且具備本地實施條件,目前相對局限于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的申請賦碼工作。宣貫類標準暫時尚不具備本地直接實施應用條件,主要以宣傳貫徹為主,該類標準的數量遠大于前兩類標準,如云計算類、虛擬技術類標準文件。
(三)市縣域金融標準化工作的組織形式
當前,市轄各銀行機構尚無統一的金融標準化工作部門,其具體牽頭部門分為信息科技部門和非信息科技部門,其中非信息科技部門主要為電子銀行部門、銀行卡部門、人力資源部門3類。在實際工作中,各銀行機構信息科技部門牽而不動,或臨時指派牽頭部門的情況較為突出,既會發生同一金融標準化工作中各銀行機構牽頭部門不同的情況,也會發生同一銀行機構指定不同部門各自牽頭一項具體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情況。
三、金融標準化推廣應用工作的難點及原因
(一)政治性認識不足,機制建設不充分
在實踐中,以人民為中心開展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政治高度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工作組織形式不明確,導致金融標準化工作主觀動力不足。一是金融標準化工作的金融科技屬性,使得各銀行機構僅將其當做一項技術性工作,而忽略了標準為民的高度政治性,且基層銀行機構信息技術工作的天然劣勢地位導致各金融標準化的工作不易得到重視。二是各銀行金融標準化國家戰略性理解不足,僅將其看作一項普通業務工作,金融標準化工作的主觀意識不強,不推不動或推而不動的現象時有發生。基于上述原因,各銀行機構很少將金融標準化工作作為一項常態性工作開展,被動應付或臨時指派現象明顯。
(二)基層實際問題復雜,制約因素較多
市縣域銀行機構是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最基層執行者,但基層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制約了金融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一方面,現有金融標準多以大型銀行機構為基準制定。直接面對最基層的金融標準供給仍顯不足,具體表現在低自的分支機構可直接應用的標準以及高自的法人機構能直接應用的標準數量均有限。另一方面,專業人員相對匱乏。無論是標準化高等教育還是標準化職業資格,目前依然沒有大規模開展,導致各銀行機構難以儲備標準化專業人才。金融標準化工作發展受地域、體制因素等限制,特別是市縣法人銀行機構,其經營范圍通常不出縣/區,標準化應用空間有限。
(三)融入感不強,引領示范作用不突出
金融標準化工作是全方位融入的系統性工作,引領示范效應明顯,市縣域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尚達不到此種要求。一是受組織保障、人才隊伍的限制,當前市縣銀行機構幾乎不可能參與金融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難以精準掌握相關金融標準,整體融入感不強。二是受自身體量、經營地域等限制,各銀行機構難以參與諸如金融標準“領跑者”等前沿示范活動,同時,金融標準化工作所帶來的好處在短期內難以顯現,引領示范作用不突出。三是目前尚未在金融標準化領域建立起與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高校等研究機構的高效合作機制,各銀行機構標準化意識相對薄弱。
四、工作建議
(一)強化工作的政治高度和戰略思維
引導各銀行機構以人民為中心并站在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開展金融標準化工作。一是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開展金融標準化工作,充分領悟金融標準化工作“為民利企”的本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金融標準化工作。二是重點關注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的金融標準化發展戰略定位,精確領會開展金融標準化工作的國家戰略意義,以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強對各銀行機構金融標準化工作的管理與評價工作,根據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完善評價指標,明確指導方向。
(二)研究金融標準在基層的適用領域和對象
針對市縣域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現有金融標準體系,不斷豐富最適宜在基層開展、最適應基層實際的金融標準供給,重點開展該類標準的推廣應用,以點帶面持續突出標準化的正向示范引領作用。一是根據當前市縣銀行機構及其所建設的惠農服務機構特點,研究基層銀行機構金融標準供給鏈,重點推廣金融惠民相關金融標準,解決基層群眾和市場的實際問題。二是繼續推動地方法人銀行機構LEI碼的應用工作,推進地方法人機構國際秩序的融入,以標準化工作增強其競爭力。三是研究推進地方法人機構的金融標準自我聲明工作,以社會監督的方式促進其執行標準工作,將金融標準化工作落到實處。四是研究推動地方銀行機構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等國家標準化活動,提高市縣域整體的金融標準化水平。
(三)深入開展金融標準化人才建設機制常態化
引導各銀行機構認識到金融標準化人才隊伍的重要性,研究相關金融標準化人才建設機制的常態化。一是研究與相關監管部門、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和高校研究機構的橫向聯系工作,以及與金融標準化發達地區的縱向聯系,推動標準化人員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二是推動標準化職業資格考試或職業培訓工作的開展,引導各銀行機構從業人員加強標準化原理和方法的學習及使用,為金融標準化工作開展打牢基礎。三是推動銀行機構標準化工作部門和崗位建設,實行標準化工作部門和人員備案制,明確金融標準化工作職責,加強各銀行機構之間的金融標準化研究合作。
參考文獻:
[1]樊婭奇.關于推進地方金融標準化工作的探索[J].金融電子化,2018(10):87-88.
[2]范一飛.標準建設提升金融治理現代化水平[J].中國金融,2019(23):9-11.
[3]龐毅,韓飛飛,張秀琦.地方性銀行金融標準化調查及建議[J].河北金融,2019(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