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小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16 17:07: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小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實際教學中,詩歌以它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等優點,深受孩子的喜歡,是叩開小學英語入門的有效形式。
一、 詩歌的運用
1、詩歌與字母教學
字母教學是英語基礎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字母教學如果學的輕松就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字母教學中孩子很容易就會把差不多樣子的字母混淆,從而對他們的讀音、寫法等等方面都一片混亂,如果教師同一形式不斷重復學生就會產生無聊感,從而影響他們的注意力。
利用兒歌來刺激孩子們的大腦神經,對鞏固記憶有一定的效果,如為了形象的記憶字母,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歌謠:
尖尖三角長雙腿AAA,雙劈葫蘆齊又齊BBB,
新月亮彎彎亮無比CCC,半圓氣球打足氣DDD,
……
彈弓光剩木柄在YYY,白鵝一游游出海ZZZ.
寫字母時編一首兒歌幫助學生掌握書寫要求:四線三格,大寫字母上兩格、可頂格;小寫字母認準格撐滿格。等等像這樣的兒歌,孩子讀起來很上口,也能很好的記住老師的要求。
2、詩歌與單詞的教學
單詞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單詞教學中,如果脫離語境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也不容易記住單詞的實際運用。如果在節奏的快慢和高低上有所變化,加上手勢,學生就能興致勃勃,并且記得準記得牢。比如一些反義形容詞:long、tall、short、fat、thin、big、small等等,教師把他們放在一起操練,聲音可以根據手勢的高高低低變得起起伏伏,輕快地節奏,簡單的動作大大促進了孩子對單詞的記憶。
3、詩歌與句型教學
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歌曲可供孩子的們學習用,,在課文的教學中插入小詩歌既可以使緊張的學習氣氛得到舒緩,也可以重新把學生的注意力凝聚起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自己收集或改編一些小歌謠,讓學生幾個人一組,互相比賽哪一組說的好表演的好,落后的學生就會有一種不服氣的感覺,有競爭的意識,知道下次還要認真學,一定要贏。
牛津小學英語3A中有這樣一首歌《How are you?》,雖然在課文中已經講過意思,但如果在講到:“How old are you?”這個句型時,孩子可能就會混淆了,但學過這首歌之后,我相信孩子們一定不會忘記“How are you?”的意思,并且很快就能答出“I'm fine,thank you!”。
二、 詩歌教學要注意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老師經常要自己編一些小詩歌,在編寫一些詩歌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注意讓詩歌朗朗上口,能夠讓孩子們喜歡以外,更要注意詩歌的導向性和啟發性。歌本身是要生動活潑易學易記的,但要與新學的知識密切相關,要能夠強化重點,突出重難點,學習這首詩歌之后要最好能夠啟發孩子舉一反三,創造出自己的詩歌。
另外詩歌也可以是自由的,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詩歌,讓他們在班級比賽,看誰的詩歌最受大家歡迎。詩歌可以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工具,也可以是課外教學的延伸。
篇2
1. How do you memorize new words?
New words should be mastered in several ways. First, pronunciation, if you want to pronounce the word correctly, you''d better listen to it first and practice it again and again by imitation. Second, spelling, if you want to memorize the word how to spell, you''d better learn some knowledge for word building and pronunciation rules. Third, meaning and use,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exact meaning and use of the word, you''d better learn it through context and reading. Finally, you should work hard on it.
2.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reading?
First,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if there is. You can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it. Then you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st and last sentence of very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You can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Third, through the context(上下文), you guess the new words that you come across. Finally, note the style and tone in order to the writer''s implication in meaning.
3.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speaking?
You can improve your speaking only through practice. Firstly, don''t think of too much grammar, when you speak. You try to speak the key words, if you cannot speak the whole sentence, but you must speak the key words clearly and correctly. Second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rhythms (節奏)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e Chinese tend to stress the words equally, while the English words in the sentence tend to be stressed quite differently. The words with important information are normally stressed. Lastly, try to use your gestures and your facial expressions to go with your verbal communication.
4.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gramma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grammar is to help learner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It is no use remembering grammar rules by rote because there are no rules without exceptions. It is sensible to use English grammar as a tool to help you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English. You learn grammar only through language phenomena (現象)because it comes from it. So you learn those rules and do some exercises to practise them.
5.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listening?
You can improve your listening only through listening a great deal and there is no shortcut. First, you should have the right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in your mind so learn to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Then, you try to catch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but not the separate meanings of the words, that is, do not concentrate on words too much but on the meaning as a whole. Thir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aison, (連讀) loss of explosion and assimilation(同化) of the words. Las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essed words and guess the meaning through the intonation.
6. How do you start to learn English?
First, you must have your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in your mind. Do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oral English or written English or for the purpose of tests? Second, what level are you at? Are your English intermediate? Lower or upper? Third, choose the way to learn English according to your time and finance. Do you want to learn English by self-study, English class, English courses on the radio, English learning software or even online courses on the Internet? Finally, you must study hard and insist on learning continuously for a year or two.
7.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translation?
First, learn some basic rules for translation. Then you must have a good master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Finally, you must practise, practise and once more practise. You can refer to some bilingual magazines English world for example. You practise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反過來). Then you have some comparison with their translation. After some period of practice,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Practise makes perfect.
8. How do you tell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synonyms?
There are no synonyms which are exactly the same. You should think of the synonyms in these ways. The style is different. Formal or informal?. The meaning is different. General or specific? It is different in grammar. Different collocations and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9.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verb tense?
First,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 of time, if there is one, in the sentence. Different adverbials of time indicate the use of different tense. Second, the meaning of predicate verb, Some verbs tend to be used a certain tense. For example, I like music The word like tends to be used in simple present tense. Third, note the context, it will give you hints to use a certain tense. Finally, you''d better do some exercises in order that you have some consciousness(意識) of using English tense.
篇3
一、市場營銷人才培養和需求現狀
(一)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現狀。目前,我國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不外乎兩條途徑:一是通過高校學習培養,我國高校設立市場營銷專業,通過對營銷理論的研究,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營銷人才;二是社會進行培養,我國很多的企事業單位成立自己的組織或借助于體系外的組織定期對員工進行包括營銷理論知識、營銷技巧在內的全方位的培訓;但是,市場營銷理論在我國的發展脫胎于國外的理論,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沒有將理論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實踐相結合。培養過程中,在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組織結構、培養內容等各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社會的再教育又有各項投入不足的缺點,造成應用型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相脫節。
(二)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分析。市場營銷工作有它的特殊性,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工作,所以做市場營銷就需要具備各種知識和能力。就目前人才市場招聘來看,營銷職位雖然是目前招聘中的熱門之一,但是大部分企業要求應聘人員除了具備良好的知識理論,以及其他各項素質以外,更為重要的是看重應聘人才的實踐經驗或者說是工作經驗,或者說看重他是否具備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相關專業知識,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高材生有時候未必是市場營銷行業的佼佼者。市場營銷專業高材生也不一定就能成為市場營銷行業的佼佼者。除了這些,學習創新型、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極強執行力的復合型人才也愈來愈加炙手可熱。
二、應用型營銷人才素質要求
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市場不斷得到完善,市場營銷的理念已經深深的注入到各類行業企業當中,就是國有企業現在也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營銷方面,使得營銷日益成為了制約各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環節,于是培養大批應用型市場營銷人才就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么,應用型的營銷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
(一)專業知識方面。要求應用型營銷人才不僅具備豐富的營銷理論知識,更要具備不斷學習,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營銷理論知識體系,擴大自己的理論修養,提升看問題的高度的能力,以便能夠及時、有效、全方位地制定出符合當前行業發展所需要的策略方案。
(二)非專業知識。應用型營銷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職業道德以及端正的態度。首先就要求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對自己所從事的產品有強大的信心,能夠樹立大膽改革創新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培養自己實踐創新的技能。還要求他們能夠有極大的熱情、堅韌不拔的毅力去管理,帶動團隊分析市場需求,把握市場機遇,以便能夠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當然,這就要求他們要時常更新自己的諸如當代時事、禮儀、經濟、管理等方面的非專業知識。
三、應用型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在當前為了應對社會對應用型營銷人才的需求,我們在新時期要改進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在新的培養模式下,培養的人才應該是集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超強的市場營銷實踐技能于一身的綜合創新人才。
(一)教學課程設計方面。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來對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課程進行科學的設計,修正并完善已有教學計劃,以社會需求為目的來進行培養目標專業課程的設置。另增設一些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選修課程,要形成一套對人才進行精細化教育的培養模式,使他們在學習營銷專業課程的同時,增強他們對自己感興趣行業的知識的儲備,這樣才能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相關性,使課程體系更符合市場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更有市場適應力和競爭力。
(二)教學過程各個環節方面。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模塊式教育,并可以將各種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寓教于樂,從而達到從灌輸型教育模式向素質開發型教育模式轉變。把要教授的課程,分成若干模塊,既注重知識的理解,也注重學生如何運用知識。這樣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分模塊來培養他們的專長,也可以加深他們學習某一模塊知識的深度。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培養了團隊合作、分工協作意識;另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三)努力開拓校外資源,創設實踐基地。國辦學校可以探索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應用型營銷人才的培養,采取2+1、或3+1(2+1即在學校學習兩年,到企業實踐一年;3+1即在學校學習三年,到企業實踐一年)的培養模式。民辦或者集團投資的大學除了可以采用以上的培養方式之外,還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前就吸收進企業,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實踐工作的過程中,配以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會使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深,運用更加自如,還能為企業量身培養一批人才。
篇4
關鍵詞:四六級測試改革 語言測試 反撥效應
語言測試作為一種實現教學目標、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外語教學和學習起到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被稱為反撥作用(washback)(Huges,1989)。國外語言學家對反撥作用有以下幾種解釋:Buck(1988,17)指出:“教師和學生使他們的教和學適應測試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特別是當測試對學生的未來非常重要時,當測試通過率成為評價教師教學的依據時。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這種影響(即語言測試者所指的語言測試的‘反撥作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反撥作用的影響可能促進或阻礙教學和學習。”Shohamy(1992,513)認為反撥作用就是“利用外在的測試來影響和推動學校范圍內的外語學習”。根據近幾年來主要反撥效應的實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測試的反撥效應既有正面的,對教學起積極有益的促進作用;另一種是也可能有負面的,對教學產生消極的甚至是有害的反撥作用。因此,我們要研究如何不斷提高測試的正面反撥效應,指導我們的語言教學以及語言學習。
1.對學生的反撥作用
語言測試本身雖不能提高學習者主體的語言能力,但測試作為促進學習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過程與結果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1.1確立英語學習的新坐標
目前,四六級合格證書不僅是大部分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之一,還牽涉到學位、獎學金、評優、保研等多方面的利益,這使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利益之戰”,其為教學服務的功能幾乎為其社會功能代替,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失之偏頗,將“通過四六級”作為大學英語學習唯一的、甚至終極的目標,認為只要通過四六級,就萬事大吉了。據調查,備考四、六級占據了大學生日常學習10%到20%的時間,一些學生為了通過考試,不惜鋌而走險,考試舞弊、泄題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改革后,四六級考試不設及格線,未要求與學位證書掛鉤,同時還采取了其它措施如只面向在校大學生、明確將考試定位為“為教學服務”、強調各校應盡力避免應試教育等等以降低考試的社會權重。這些措施有助于減輕考生對四六級考試產生的焦慮情緒,讓學生不致于因為擔心通不過考試而不惜荒廢專業課的學習,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耗費在英語上,因此有助于大學英語學習返歸理性。
1.2有助于今日之所學為日后之所用
由于大型標準化考試的局限,四六級考試75―85%為多項選擇題,其結果是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學生。如著名語言測試專家J.C.Alderson指出的:“參加多項選擇題考試的學生能夠學會一些應試技巧……使自己的分數‘人工地’提高許多。”加之四六級長期不注重口語測試,導致“啞巴英語”成為其代名詞。而將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單列出來進行考試,將語言能力看作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等組成的離散系統,顯然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語言測試界占主導地位的“分立語言測試觀”的體現。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對考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聽力比重被提至35%,且將采用更具真實性的聽力材料,閱讀增加了快速閱讀,主觀題如聽寫、改錯、翻譯、寫作等所占比重“可以增加到35―45%”,考委會還計劃在技術成熟的時候用機考的方式,使口試成為所有考生的必考項目。這些措施向考生明確傳遞的信息就是:這是確確實實對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要通過這樣的考試,靠背詞匯書和語法規則或“鉆空子”是行不通的,必須老老實實地去提高聽說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改革因此能有效地促進廣大考生調整英語學習的結構,重視提高英語應用能力,使考試能更準確地檢驗考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考試結果與考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更加吻合,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
2.對教師的積極反撥作用
2.1探索采用新模式
此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有三個方面:一是修改原來的教學大綱,二是改革教學模式,三是四六級考試改革。顯然,第一步修訂教學大綱是后兩步的基礎,它提出教改的方向,提出教學新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然而,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與教學設備。為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第二步特意提出改革教學的模式,把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改變為網絡教學、教學軟件和課堂教學三者為一體綜合應用的個性化、主動式的學習方式,這是朝著改革目標所作的外部條件的適應與配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第三步:改革四六級考試等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系統就是對監控機制的改革。由于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間的“伙伴關系”,測試既為教學服務,又直接影響教學,并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撥作用。因此,如果說此前的四六級考試極大地束縛了廣大英語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積極性的話,此次對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將能最有效地引導和推動教師配合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利用新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2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我國大學生獲得以英語為工具參與國際交流、獲取本專業所需要的各種信息的能力。新的四六級考試以其一系列有助于考察考生實際英語應用能力的措施,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課堂上要提供給學生更多語言表達和聽的機會,同時也不可放松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多樣性的小測試,比如課堂聽寫、口頭報告、專題測試等,測試的目的當然不是為考試而考試,而是循序漸進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基本能力。教師還要在教學中適度地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如:廣泛閱讀的習慣,泛聽的習慣等對學生都必將大有益處。而且,一旦這些習慣形成,學生不再會受到各種教材和考試的約束,無意中就能將一門外語學好,且會終生受益。
3.對用人單位的積極反撥作用
考試改革的實施將促使用人單位更注重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改革前,用人單位在錄用人才后往往會發現,很多手持英語四級、甚至六級證書的畢業生并不具備足夠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此次考試改革也將促使用人單位重新審視考試結果與實際能力之間的關系,變“證書第一”為“能力優先”,同時考試改革還有望促使用人單位在人才錄用時能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來選拔合適的人才。
4.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消極反撥作用
不管如何,都應當承認,任何一種標準化的考試對教學本身的影響,消極的總是遠遠超過積極的。越是標準化的考試,對教學的負面效應越大。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堅決反對選擇題進入教學,而且也反對考試中的主觀題形式進入課堂。由于各種因素限制,考試永遠只能測試有代表性的(當然不是全面的)、很小一部分考生的能力。用這很小一部分來指導教學,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種種原因,四、六級考試已成為一種高風險的考試。外語測試的實施、規模、分數權重、項目設置乃至權威性等都是與特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背景聯系在一起的。在我們國家,要完全改變目前四、六級考試的現狀,擺脫英語應試教學,消除作弊等種種負面影響和弊端,或簡單地說取消統一考試,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5.結語
針對上述的大學英語改革的積極和消極反撥作用,要想使四、六級測試能真正以考促學,為教學服務,就必須大力實施其積極作用的一面,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英語基本技能,學以致用,促進大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韓寶成.從一項調查看大學英語考試存在的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
[2]李炯英.中國現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問題與思考[J]外語教學,2002,(5).
[3]牛強.現行高校英語測試中的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4]肖云南.關于英語測試的改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
[5]蔡基剛.深思大學英語改革走向[N].中國教育報,2005-3-4.
篇5
關鍵詞:高校后勤 管理改革 學生參與
一、后勤研究改革背景
截至20世o90年代,我國的高等教育是傳統的精英型,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和投資者,全權負責高等教育的招生、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學生不僅免交學雜費,而且可以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學金。于是,在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政府體制下,學校教育的價值導向具有主導地位。但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數量概念,也意昧著高等教育的觀念、培養目標與規格、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等與原來的精莢教育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在高校后勤領域由于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自身利益緊密相關,體現得尤為明顯,學生對此表現出一定的不滿情緒,如何正確對待高校后勤社會化中學生的地位與作用,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二、后勤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近年來各地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實踐中,對理論分析與制度設計已經達成共識,并初顯成效。建立在市場與政府職能關系轉變基礎上的改革,通過運用價值規律,引進競爭機制,講求經濟效益解決了后勤社會化的外生性問題中改革的性質與手段問題,卻部分忽視了其內生性要求中由高校后勤的服務性質所決定的改革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的問題――也就是傳統研究中除了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三種勢力――學生。而學生作為平等的教育服務民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依法治校”的要求決定了在客觀上學校后勤部門必須對學校的法律地位與權利實現加以重視,學校后勤部門的日常活動也必須以學生為導向。
1.就宿舍水電情況存在的問題
由于學校執行嚴格的供電制度,由先前的早晚定時供電,改為現在在規定的時間內為同學提供定量用電,有較大的進步,但有部分學生認為供水和供電對其生活、學習帶來較大的不便。有的學生認為學校電費收取情況不透明,學校需要在宿舍服務方面給每個宿舍配備電表,使學生對每月用電情況有所了解。解決一室(舍)一表、合理配額、過量多付、定時收費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經常性地開展節約水電、勤儉辦學的思想教育。學校應建立長效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師生員工的宣傳教育,把建設節約型校園的理念深入持久地貫徹到每一個師生員工心中,使節約水電變成他們的自覺行為。
2.關于宿舍住宿滿意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經過對某學校調查發現,共有46.67%對目前的住宿情況感到滿意,38%的學生認為一般,有10%的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宿舍住宿條件較不滿意,只有較少數的5.33%的學生對住宿條件感到很不滿意。學院后勤部門應該加大對宿舍基礎設施的改造力度,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住宿條件。
有26.6%學生都認為在校外住宿費用便宜,有9.33%的學生認為在校外住宿條件會更好。同時,他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校外住宿的不利方面,尤其是安全隱患和與校內同學缺乏聯系成為他們考慮的重點。分別有58%和29.33%的學生認為安全隱患和與同學缺乏聯系是校外住宿最為不利的兩個方面。如果學校改進宿舍生活硬件設施,在住宿條件上加強公寓建設,提供多層次的價廉物美的公寓,學生的選擇面廣,使得學生在選擇校內住宿公寓方面的可選性增強,則學生將能從后勤社會化中得益更多。
3.關于餐飲服務情況方面的現狀問題
市場經濟與舊體制的沖突日益尖銳。隨行就市,完全放開的進貨價格,與相對平衡的校內飯菜價格之間的矛盾,是困擾高校飲食服務工作的一大問題。由E可見.,大多數學生對學校餐廳的總體評價是比較好的,但是也有的學生認為學校餐廳不能滿意或者很不滿意學校的餐廳,學校餐廳的衛生和價格有待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在價格方面,這其中有80.67%的學生對餐廳的價格不滿,高校飲食服務工作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經濟條件和承受能力有限,就餐者的這一矛盾心理也增加了高校飲食服務工作的難度。其次,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餐廳的衛生狀況提出了異議,還有一部分學生對餐廳提供的飲食質量不滿,認為學校餐廳應該在飯菜的質量上下功夫,另外,品種單一和服務也應多加注意,餐廳應該增加可選擇性,滿足不同需求群體的分層次需求,體現學生消費者的選擇權,同時要更多的體現出學校餐廳與校外餐廳在非單純營利的福利性上的優勢與特點,提高服務性價比。
三、針對學院后勤改革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全面實行,教育作為一種消費形式的屬性開始引起人們關注。“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將教育視為一種消費”,并認為大學生是購買教育服務的消費者,對此盡管有諸多異議,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李連寧在“21世紀教育論壇”上已明確指出:中國正式加入WTO以后,教育被納入到服務貿易這樣一個范疇;我們將開放我們的教育市場,并承認這種教育服務是一種商業存在。教育服務作為一種商業形式存在,學生作為教育服務的接受者,具有消費者的屬性,這樣一個“學生消費者”的角色特征在高校后勤領域是尤為典型和確定的。
1.知情權
學生應該有權充分了解高校所能提供的后勤服務的真實情況。就目前狀況而言,學校和學生之間缺乏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無論是學生還是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了解和溝通是十分有限的。在這樣一個信息嚴重不對稱和缺失的市場中,常常導致作為消費者的學生的誤解和不滿,故而學校后勤部門應努力克服以管理者自居的觀念,樹立起自己作為服務提供者的品牌形象。
2.選擇權
學生應該在自己的愛好、能力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對后勤服務享有更多的權利。這一權利實現的前提是后勤部門能最大限度地提供豐富的選擇品種與機會。具體而言必須廣泛地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考慮學生需求的多樣性,致力于“菜單”的完善,使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一是把學校能夠辦好的項目(如醫療服務、水電管理等),通過改制、改造和改組,實現以企業化和產業化為標志的校內后勤社會化。二是把學校難辦好的項目通過“引進來”,“劃出去”的辦法讓社會的優勢企業來承辦部分高校后勤。三是把一所學校難辦好的項目,由教育部門牽頭,把高校聯合起來辦后勤,變“校辦”后勤為“教辦”后勤。四是把適合地方改革政策的項目,并人地方政府改革序列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同步改革。
3.參與權
學生直接參與后勤服務的過程中,一方面是便于直接了解后勤服務工作的現狀與困難,提供最真實與客觀的觀察視角,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加入;另―方面是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價值觀、培養勞動的基本技能和行為模式,實現高校學生自我管理逐步適應社會化的嘗試。
篇6
一、優良的師德師風是課改的核心
從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整體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主流是樂觀的,但也存在師德觀念薄弱,敬業、奉獻精神不足,治學態度不嚴謹。表現在:政治熱情不高,青年教師,特別是“雙高”人才中黨員人數往往較少;大部分教師從大學畢業直接走進高校教書,高等教育學理論相對缺乏,存在“只教書不育人”或對教學工作敷衍等問題;不注重個人的言行,自身修養不夠,在學生心中沒有起到良好的“師表”作用。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實踐實用的綜合能力。教師的職業特點是以人格培養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教育過程中,教師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將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對學生職業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教不嚴,師之過。”在許多研究學生學習動機的案例中,都指出教師身先士卒對刺激學生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師德師風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
二、過硬的語言基本功、符合自然規律的教學法是課改的基礎
目前,大多數青年英語教師面對學歷高,專業知識局限,教學實踐少,經驗不足等矛盾和沖突,易導致理論與實踐脫鉤,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限,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強,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據統計,全國英語教師與學生的比率高達1:130,很多本科畢業生或研究生未經培訓直接登上大學講臺授課。教師在授課壓力激增的情況下,一方面課堂教學質量下降,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很難開展教學研究或其他科研活動,教師科研能力下降。要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開拓型人才,教師本人首先就應當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大部分青年教師創新的主動性不高,滿足于現狀。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教學實踐中的慣性和惰性,對科研創新抱觀望態度。一個缺乏創新的群體,必然會阻礙教學水平的提高,阻礙科技的進步。
高校青年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廣博的專業知識,能勝任本職工作,能迅速成為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主力軍。我國高校目前極其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以促進其業務水平的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英語青年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業務,提高自身素質,注重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調整;勇于探索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三、熟練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是課改的關鍵
大學以前的英語教育普遍是應試教育,教師講的更多的是學習技巧、考試策略,而忽視了英語本身是一門語言,是一門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多加運用的學科。多媒體技術可以綜合處理和同時傳遞聲音、文字、圖像等各種信息,展現更加豐富和方便快捷的界面,可以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環境中接觸語言,進而使用語言。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英語更容易身心投入,耳濡目染。網絡技術輔助外語教學,從某種意義上,是將教師和學生置于同一起跑線上。師生們在網上查到的最新信息,許多問題的討論均是開放性的,既不能設定結果,也不可預測。這就要求教師同時積極地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汲取更多的信息,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力求自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導學習過程。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主力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與高校課程改革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他們不僅是高校課改的主要參與者,更是課改走向的領軍者。教師職業不是一勞永逸的職業,具有極強的現代性特征。“終身學習”的機制在高校教師這個隊伍中更是貫穿始終的。高校教師必須具有現代化思潮和現代教育觀念,并把這些思想充分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
篇7
關鍵詞:
兒歌因其簡單、易上口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明朗的節奏,雋永的韻味而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也喜歡用兒歌來進行輔助教學,它既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幫助解決一些課堂教學中的難點。
1.吟誦兒歌,調節課堂學習氣氛。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有時碰到比較乏味的語法練習,部分學生的思想難免會天馬行空起來。如果教師這時能適當地運用一些詼諧幽默的兒歌,不僅能把這些學生游離課堂教學的思想拉回來,而且能很好地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其參與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再次進入到學習狀態。比如:有一首英語國家小孩經常吟誦的類似于我們點芝麻的兒歌,很受學生的喜歡:
Enney minny minny mo,
Touch a tiger by his toe,
If he squeals let him go,
Enney minny minny mo!
在學生注意力比較渙散的情況下,我常常會先提一問題,然后便帶領全班一起吟
誦,便根據兒歌的節奏,手指隨意指向學生,最后一個被指到的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因為他用詞奇特,語調好聽,有點念咒語似的味道,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會被吸引起來,再次激發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
2、通過兒歌,鞏固單詞教學。小學生還處在一個單詞積累的階段,又因為是初學者,缺乏足夠的學習經驗和語言材料來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所學的單詞。所以,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單詞教學比較枯燥乏味。但如果借助于兒歌,則同樣可使乏味的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比如,牛津英語2BUnit6中有兩個新授單詞:hungry, thirsty的教學。在分別示范發音,并讓學生跟讀之后,我出示了自編的兒歌:
Mary is hungry,
She’s not happy,
No berry, no cherry,
Mary is hungry,
She’s not happy.
Betty is thirsty,
She’ s not happy.
‘What do you want, Betty?’
‘What do you want, Betty?’
‘Water, juice, coffee!’
‘Water, juice, coffee!’
Oh! She’s very happy!
在編排著兩首兒歌時,我不僅注意了句尾的押韻,更注意把和新授單詞hungry,
thirsty有關的食品、飲料整合了進去。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hungry,thirsty這兩個單詞,鞏固了/ri/ 和/ti/的發音,同時又幫助學生復習整合了以前學過的語言知識,即:When we are hungry, we eat something; when we are thirsty, we drink something.
3、通過兒歌,掌握語法句型。學生要掌握一門語言,語法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用語言去闡釋一些語法現象可能太過于抽象。教師如果通過兒歌把一些簡單的語法句型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學生在不斷的吟誦,熟悉了句型之后,再聽教師的解釋就比較容易掌握。比如,在牛津英語2BUnit6中有What do you want?這一句型教學。結合課文提供
的內容,教師可以自編如下兒歌,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熟悉這個句型,然后再通過創設情景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去交際運用,這樣,教學效果就可能更快地顯現出來。
What do you want, baby?
Milk and candy.
What do you want, daddy?
Bread and noodles.
What do you want, mummy?
Chicken and rice.
4、通過兒歌,學習語音規則。英語屬于拼音語系,其發音是具有相當規律的,然而學生對這些發音規律的掌握 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慢慢學習逐步積累而成的。比如,以/t/發音結尾的詞,變復數以后就發音為/ts/, 以/d/發音結尾的單詞,變復數以后就發音為/dz/。而這個語音教學點是在Oxford English 3B M2 U1 Animals I like這一單元里首次出現。在這一單元里,教材通過cats, lizards 這兩個單詞的教授,讓學生初步了解/ts/ ,/dz/的發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在第一課時In a pet shop 的學習最后,我呈現了自編的一首兒歌:
Cats, rabbits, they are my cats.
Birds, lizards, they are my friends.
Do you like pets?
Do you like lizards?
Yes! Yes!
I like pets!
They are my friends!
它不僅很好地概括了本課時的學習內容,而且幫助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含有/ts/,/dz/
發音的單詞整合在一起,瑯瑯上口,再配以從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他們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吟誦,在課后也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一起吟誦。
5、通過兒歌,歸納整合語言知識。牛津教材的編排體系是先確定一個主題,再根據這個主題提供一些相應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學習內容,其目的是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不僅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以真正體現“用中學,學中用,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所以,教師在結束一個單元或一個模塊時,應該做一個概括和總結, 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比如,牛津英語2BUnit6 的教學主題是A picnic,課文通過這個主題,旨在讓學生了解一些和野餐相關的知識,并能用英語表述出來,所以,在結束本單元的教學時,我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一起創編了這首兒歌,它短小精悍,易于上口,又很好地總結了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
We’re hungry, we eat a lot.
We’re thirsty, we drink a lot.
We’re happy, we play a lot.
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運用,我發現,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能正確使用兒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測試;測試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276-03
一、高職院校英語測試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摸索階段進入現今蓬勃發展時期,高職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及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各行各業對高素質、有創新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就對我們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英語教學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新的挑戰。
《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1]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中指出我國高職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專業知識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也就是說,大力開展英語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是今后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心。
英語測試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是評價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基本途徑;另一方面則是真實反映學習者的學習情況、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其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學有效的測試才能為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測試制度改革已然成為高職院校測試制度改革和深化英語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高職院校現行英語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但英語測試改革卻明顯滯后。現行的高職英語測試制度已不能滿足當前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要深入探究其問題的根源并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青年英語教師,筆者根據自己的一線教學經驗及參與相關課題進行科學的研究取證,現總結如下。
(一)完善高職院校校內英語測試
學校考試屬于教育測試,是在學校教育環境中使用的、服務于教學目的的測試[3]。英語教師應當明確學校考試的特性,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試的命制。
1.測試形式應靈活化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考試多以閉卷、筆試的形式安排在每學期的期末。這種期末“一錘定音”式的英語考試,既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也不能客觀體現教師的教學進程,更不能考查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或直接經驗的收獲。而且由于形式和方法過于一成不變,英語考試中“閉卷考試多,開卷考試少,筆試多,口試少,理論考試多,技能、操作、實踐能力考察少,統一考試多、因材施考少”[4]這四多四少的現象日益嚴重。
劉潤清和韓寶成指出,語言測試有多少目的,就會有多少種測試類別。也就是說,設計任何測試,不能按照一個模式進行,測試的目的不同,考試的形式、試卷的內容和要求自然不一樣。因此,我們應明確每一次測試的目的、結合所考查語言項目的特性,靈活選擇測試形式。如,想了解學生在詞匯或語法等基礎知識方面的階段性學習情況可采用聽寫、提問等隨堂小測的方式;想對學生英語讀、寫技能進行考核,則可采用提交英文讀書體會、撰寫英語論文、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想測試學生聽、說的能力,則可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這樣既能測試出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又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個性化發展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對考試的厭懼心理。
2.考查內容應寬泛化、考試題型應多樣化
由于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并未設有專門的英語測試小組,所以出題人僅為任課教師個人,考查范圍則主要針對教材、以授課內容為主、個人傾向性較重。題型上又多以客觀題為主,尤其是單項選擇題,與要考查的語言能力內容不相匹配。此外,基于評分難、考試流程不易操作等各種原因,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測試通常被忽略。這就導致了考試根本無法全面評定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水平,更沒有起到應有的導向和激勵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求知欲和交際、創新能力的培養。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建議,首先要拓寬考查覆蓋面,不局限于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本著來源于實際、立足于應用的宗旨,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涉及的實際問題引入到考試中來。如,商務英語專業報關時英文書面材料的寫作,既考查了學生英文寫作的能力,又加強了與專業的聯系,提高了專業知識的英語應用能力。其次,題型上根據適合化、多樣化的原則選擇客觀題型、增加半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如問答題、材料分析論述等無標準答案的開放性題目,以利于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最后,以真實性為原則聽說結合,增設英語口語考試。無論何種語言的學習其最終目標均是在實際交際中的應用,對于專業性突出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加大英語口語測試力度,既可以改變聾啞英語現狀,又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度。如模擬醫院查房、配藥情境,測試護理專業學生能否在該環境下與醫生、病患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3.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
教學評估分為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前者是指在一個教學階段完結時,以定量測試手段,評價學習者該階段學習情況的教學活動[5]。現為我國大專院校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期末課程考試。但是這一評估過于重視教師的評價,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過于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考查,忽視學生實際交際運用、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考查。與之對應的形成性評估則是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強調過程性和采集信息的多樣性。
因此,為避免單一評估模式帶來的片面性,高職院校應建立兩種評估模式相結合的英語測試評估體系,即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查納入考核范疇。如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隨堂小測、作業等,與期末考試各占學期總成績的一半。又如,對學生英語口語進行測試時,課堂上的問答、小組討論以及任務活動中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評價都將納入到總體評價中。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評價全面,而且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測試數據分析應用科學化
當前,高職院校對于英語測試數據的分析處理仍采用較落后的傳統方法。卷面以百分制居多,閱卷工作及數據資料的整理均由教師手工進行,質量分析也僅限于及格率、平均分等,流于形式。低質量的測試數據分析,既不能全方位體現教師的教學成果、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也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取得更大的進步。
由李蓮英和王金生[6]等人對國內英語測試研究的統計分析,不難看出,測試的理論不斷更新、測試研究也涌現出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對測試數據分析與應用的研究幾乎為零。這就要求我們應用現代化手段和先進的軟件,借鑒國外測試數據分析的理論與方法逐步使英語測試的數據分析與應用科學化、現代化、準確化、高效化更好地為英語測試和英語教學服務。如,可借助有強大圖表功能的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或者易于操作的Excel表格來實現數據的統計分析。通過生成的英語測試成績分布圖,就可以實現從縱向比較同一學習者自身的學習進展情況,從橫向對本班學生之間、各班級之間的學習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實現數據分析對英語測試、英語教學工作的支撐、促進作用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推進作用。
在眾多影響測試數據分析準確性的因素中,閱卷的公平、公正性值得探究。客觀題的評閱可以借助電子計算機來完成以減少人工誤差;主觀題的評閱,由于沒有相對標準的答案,則可借鑒中、高考評分方式,即同一主觀題由多位教師進行評判,取平均分為最終得分。這樣可從一定程度上保證原始數據的公正性及后續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5.組建專門的測試小組確保測試內容專業性、真實性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的英語課程為非專業性的公共英語,任課教師為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少數院校另設有由專業課教師進行授課的專業英語課程。也就是說參與測試題編纂的多為公共英語教師,他們往往不具備所教授專業的專業知識,因此在進行英語測試時多偏重于語言的運用,缺乏對學生在真實工作情境下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綜合運用的考查。
因此,這里筆者建議采用合作測試模式即專業人員或專業學科的專家和語言教師共同承擔英語測試的工作。由至少一名專業課教師和至少一名語言教師組成合作測試組,從確定測試目標、選擇考查內容、篩選題型到試卷的編寫、測試的執行,專業人員都全程提供協助和指導,語言教師擔任具體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可以幫助語言教師切實地了解學生目標語言使用的環境而語言教師則可以使專業教師更了解學生面臨的語言困難,不僅能夠確保英語測試的專業性、真實性,也為今后英語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建立專業英語標準化考試
田剪秋[7]指出英語考試分為通用英語考試和專門用途英語考試,而專門用途英語考試則可分為學術英語考試和職業英語考試,其中職業英語考試又可細分為通用職業英語考試和專業英語考試。專業英語考試是針對各行各業的專用職業英語考試。
現今,國內外英語考試種類繁多,中國考生和教師較熟悉的劍橋商務英語考試(BEC)、托業(TOEIC)和博思考試(BULATS)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通用職業英語考試。我國在校的高職高專學生必須要參加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RETCO)也屬于此類考試。而在國外比較有影響力的專業英語考試有澳大利亞的醫藥衛生行業英語測試(OET),美國護士資格考試(CGFNS),劍橋考試委員會的法律英語測試(ILEC)和金融英語測試(ICFE)以及歐洲空管局的空中交通控制英語考試(PELA)。這幾項考試主要涉及四個行業領域且起步較早,尤其是OET是較早的大規模專業英語測試。我國雖也相繼出臺了針對金融和IT業的三項大規模專業英語考試,但是遠不及上述考試的影響深遠涉及面廣。
作為正在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的國家,我國卻少有自主研發設計的標準化專業英語測試,既不利于專業人才技能的鑒定,也不利于專業英語教育的推動,更不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的創新,各行業迅猛發展,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因此,應借鑒國外已成規模的專業英語測試模式,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由專業的考試機構組織建立專業英語標準化考試,隨著考試理論的完善和實踐的發展逐步拓展到更多專業領域,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三)英語測試改革實施的保障因素及后續思考
無論是校內英語測試的改革還是建立專業英語的標準化考試,首先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政府將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其次,有賴于各院校之間的積極響應、精誠協作,開展專業交流、合作,資源共享。最后,取決于英語測試改革最切實的執行者――教師,能否擺正心態、轉變思想、敢于實踐、大膽創新。
測試制度的改革關系到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要想發揮其“指揮棒”的作用,將高職高專教育引向培養會學習、能思考、愛應用、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軌道上,就應不斷更新理念、轉變思想,深化測試制度改革,實現測試制度的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然而僅對英語測試進行變革卻沒有其他與之相呼應的教學體系,如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課程設計、科學的課程安排、恰當的授課方式,高質量的教材,那么高職英語測試改革也是難以推行進而成功的。因此,在深化高職高專英語測試改革的同時,更應對相關的英語教學改革、課程改革進行深入探索,只有各個方面都穩步發展、共同進步,才能真正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通知[J].教育部政報,2000,(5).
[2]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3]武尊民.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劉云秋.高校英語考試改革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176-177.
[5]王振亞.現代語言測試模型[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
篇9
[ 摘要] 繾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晨,市場競爭日楚激烈,社會在對市場營銷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需求的標準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夏時調整了課程教學目標,相應更新了部分教學內容,并對課程實踐教學進行一些的創新與改革的嘗試,其中。虛擬公司運作法就是教學效果不錯的實踐教學方法,它既能激發擘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希望此方法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 關鍵詞] 市場營銷學;實踐教學;虛擬公司運作法
市場營銷學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全國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學習,還將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就業.鑒于本課程的地位,以及社會對市場營銷管理人才器求的標準和要求的變化趨勢,為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營銷實踐能力,筆者作為。市場營銷學課程負責人并結合自己主持的自治區十一五規劃教改課題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諸環節改革研究>的實施,對。市場營銷學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根據社會對營銷管理人才需求的新形勢,及時調整了教學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在對市場營銷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需求的標準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據調查,在企業建議營銷人員應加強的素質中,營銷知識僅為42.62%,而實踐能力高達60.66%,說明企業現有營銷人員實踐能力相對較弱,難以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針對這一新形勢,我們及時調整了教學目標,由過去重點讓學生掌握市場營銷基礎知識、理論轉變為在掌握一定的市場營銷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重點提高學生市場營銷的實踐運作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為此,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考核方法都要相應進行調整。
二、根據營銷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和新的教學目標,調整和更新了部分教學內容為適應營銷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和新的教學目標,我們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更新,具體表現在t( 一) 根據營銷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我們正在對前幾年編寫的市場營銷管理》教材進行修訂,首先,補充了部分營銷新概念,更新了營銷環境分析的內容,增加營銷管理的新趨勢分析和SCP品牌戰咯等,讓學生能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營銷概念、理論和策略。其次在全面更新原有的營銷案例的基礎上,注意精選部分學生容易理解又有很好啟發作用的經典案例,如冰皮月餅的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完案例后有所收獲和啟發.最后進一步強化營銷的計劃漕i織與控制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營銷計劃的組織執行與控制方面的能力.( 二) 為適應新的教學目標,我們增加了案例討論、分析的課時比例和實踐環節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盡管過去我們也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但案例討論、分析的課時比例較低.通常只占課程總課時的15%左右,為適應新的教學目標,我們將案例討論、分析的課時比例由原來的1S%增加到Z5%~30%.同時增加實踐環節的內容,如讓學生到企業見習或參加一些企業實際課題的研究,如市場調研、營銷策劃等方面課題,通過參加這些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參加某房地產公司的市場調研課題中,學生首先要掌握市場調研的方法,同時要懂得分析宏觀、微觀環境對房地產營銷的影響,包括哪些因素影響大,如何影響,發生概率等.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查找資料然后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課堂教學所做不到的.三、為適應新的教學目標,我們對教學實踐進行一些的創新與改革的嘗試為適應新的教學目標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我們除了對案例教學的方法進行一些改進以外,同時還嘗試了一些新的實踐教學方法,其中效果不錯的方法 虛擬公司運作法所謂。虛擬公司運作法。就是正式上課時先讓學生自由組合組建若干個。虛擬公司,并按普通公司的運作模式與方法進行運作,以便讓學生較熟練掌握市場營銷理論,方法與策略的教學方法.( 一) 。虛擬公司運作法的產生。虛擬公司運作法是由。商務模擬公司培訓模式改進而得,。商務模擬公司這種培訓模式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德國經濟起飛初期,當時許多有職業經驗的成年受訓者不大適合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的培訓形式。希望有實際動手培訓的機會,但創造商貿培訓的實踐條件又十分困難,于是商務模擬公司應運而生它為受訓者提供模擬仿真和實訓教學兩種服務功能。公司完全根據模擬市場的商情變化決策和運行,可從事市場上幾乎任何一種商品的生產經營,也適用于幾乎任何一種服務項目的經營,運行的實際費用極低。商務模擬公司通過提供仿真的業務活動環境,為受訓者的各種模擬職業行為建立了勞動組織依托和歸屬感,促使受訓者把商務模擬公司當成真正的經營機構.受訓者在經營活動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學習商貿規則.熟悉市場機制,可以出錯并毋須付出任何現實的代價。不必承擔任何經濟活動風險.模擬時,除貨物是虛擬的并且不發生實移外,其它如票據、賬冊、操作方式、核算辦法等均按照現實經濟活動中通行的做法設計和運作.由此可見。商務模擬公司不失為一種極好的實踐教學模式。商務模擬公司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把握方向的半開放的運作方式,受訓者在工作崗位上的學習,采用的也是行為導向教學常用的幾種方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公司運作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性學習為主:二是學生參加教學全過程:收集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反饋控制、評估成果三是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和伙伴.( 二) 。虛擬公司運作法的實施步驟和主要內容.本課程第一次課正式上課時先讓學生自由組合組建若干個虛擬公司。每個。虛擬公司由5~7人組成,由學生確定自己公司的名稱,并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學生定下自己公司的名稱或公司品牌后,辦理注冊登記手續,主要想讓學生熟悉公司注冊登記的步驟和內容,同時提高品牌保護意識.公司內部成員要進行明確分工,并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I 要確定公司的主要部門、職位,責、權、利明確.制定公司的營銷戰略計劃I這一步驟的工作主要包括:制定企業宗旨、公司目標、公司的戰略業務組合以及公司的增長戰略等.根據公司的營銷戰略計劃,制定年度營銷計劃;這一步驟的工作主要包括:進行市場分析、$WOT分析.確定公司年度目標.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選擇,制定營銷策略和行動方案制定預算和執行控鑭辦法等等.具體實施營銷計劃和行動方案,年度營銷計劃的執行情況的檢查、考核,總結等I先讓學生對自己公司的年度營銷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自查、評價和總結,提交年度報告,老師再做最后的考核和評價.采用。虛擬公司運作法要注意的是:在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前提下。對每一步驟的工作,老師應給予及時的理論指導或幫助.也就是說,老師的講課內容和順序必須與虛擬公司經營程序的要求相一致.為體現真實感,虛擬公司所選擇的產品或業務必須與本地的實際有密切聯系。或者是大家所熟悉的產品,同時老師應給每家公司配備一定的虛擬資金,具體效量視該公司的經營產品和業務的需要而定.當然,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對老師的依賴性,除了老師向大家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理論和策略外( 即公共服務),對要求老師給予額外咨詢和幫助的公司收取咨詢費( 虛擬的) ,對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出色完成任務的公司給予高分.( 三) 。虛擬公司運作法的教學效果.通過在部分班級試行。虛擬公司運作法,筆者發現,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教學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具體表現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虛擬公司運作法除了運用市場營銷的理論與策略外,還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如:企業管理、生產運作、財務、人力資源、戰略管理、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吸收、消化、鞏固以前所學過的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同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要經營好一家公司( 盡管是虛擬公司) 是相當不容易的,經營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尤其對沒有什么實際營銷管理經驗的本科生來說更是如此這就迫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斷去分析、思考,并努力尋求解決同題的辦法- 經過長期磨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同時,在課堂上學生要經常匯報他們的經營情況、解決問題的辦法和下一步的計劃,打算,口頭表達能力理所當然得到鍛煉.增強了學生的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由于只有開發出符合市場需要的產品或業務才能順利把產品賣出去,并實現頂定的利潤目標,同時決策失誤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甚至使企業虧損、倒閉,因此,學生的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學生的溝通技巧、協調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團隊合作的意識得到加強.虛擬公司是由7名學生組成,要把公司經營好,大家必須齊心協力,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只有高超的溝通技巧和協調能力才能做到.( 四) 。虛擬公司運作法實施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虛擬公司運作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同題的能力,并有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要真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采用。虛擬公司運作法要求任課教師既要有較寬廣的知識面,同時又要有很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要求的教師不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辦法將進修和掛職鍛煉相結合,即首先讓任課教師去進修相關課程,回來后到某企業掛職鍛煉一年或長期兼職.或給不同企業研究一些實際課題,通過2~3年的學習和鍛煉.任課教師的知識水平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同題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學生和老師都要有足夠的時間保證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為除了占用課堂時間外,學生和老師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收集市場信息,學生還要分析公司的經營情況.提出相應的策略l 老師也要審核、批改各公司所提交的報告、總結等.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考慮將一些相關課程與市場營銷學進行合并,如市場調研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射,推銷技巧等.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內容的重復,使學生得到的知識更加系統.時間更好安排.相關課程的教師應密切配合.因為在虛擬公司運作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對于市場營銷的相關問題營銷老師可以解決或給予指導。對于其他問題,如金融、財務等問題,營銷老師不一定能夠解決t 學生只能請求相關老師給予指導,相關課程的教師應密切配合.期末考試方式和內容應相應改革.原來的考試方式是閉卷考試,考試內容以營銷基礎知識和理論為主,期末考試成績占期評成績的70%.這種考試方式和內容無法適應。虛擬公司運作法的教學模式.應進行改革.考試方式應采用閉卷+開卷相結合。閉卷部分考試內容仍以營銷基礎知識和理論為主開卷部分考試內容以案例分析為主.期末考試成績占期評成績的30%.平時成績占7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公司經營業績和。公司最終管理報告兩 部分成績,這樣有利于學生重視提高自己的實際運作能力.
篇10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確定從教師的課程決策入手,在教師理解課程、教師運作課程和學生經驗課程三個層面分析小學英語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課程實施的異同并由此提出幾點改進小學英語課程實施的建議。
一、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質性方法,深入研究現場,對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具體考察,了解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想法和做法,進而認識課程實施的特征。
質性研究在選定學校參與觀察前后歷經三個多月的時間,主要采用三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即訪談、觀察和查閱文件資料。根據研究目的,事先準備了訪談和觀察提綱,以此為線索,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深入的觀察和訪談。此外,也深入了解學校的情況,并參加學校和年級組有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學校每周的教育研討課、學區和學校的教育專題講座、教師會議、年級組的集體備課、英語晚會等活動,還在研究者觀察的兩個班級實施了一次由研究者自編的小型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英語課程和教師教學的評價情況。查閱文件資料主要包括教師的教案、備課記錄、作業和學校日常規章制度等。
本研究的個案學校為向陽小學(化名),研究對象為該校兩名英語教師a和b,對象的選擇系依據berliner(1988)對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的定義來選取的。(注:berliner,d.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curriculum inquiry,28(5),1988.)本研究中專家教師a為校長推薦、學校公認的優秀英語教師,也是學生公認的好老師及學校英語科的召集人,曾榮獲珠海優秀教師稱號,小學高級職稱;生手教師為教學二年以內的教師。課程實施的觀察是在a、b兩位教師任教的六年級(2)班和(4)班進行的,學生情況大致相同,有關資料見下表:
性別
職稱
教學年齡
教學年級
學生人數
專家教師a
女
高級
十二年
六(4)
53(男26,女27)
生手教師b
女
無
第一年
六(2)
53(男25,女28)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遵循質性研究方法和程序,對觀察、訪談及文件收集的資料進行了綜合分析,對小學英語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表現差異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主要結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師知覺課程層面
1.英語教學觀
本研究中,a、b兩位教師均認為語言是一種資源,是用以獲得知識及與人溝通的工具。因而,語言的學習首要的就是讓學生會聽、會說,并且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語言學習中教師與學生均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這兩個主體并不是矛盾的,教是為了不教,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扮演協助、提供信息者的角色,培養學生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但在面對學校生活及現實壓力方面,b教師由于經驗不足,其理想的教學觀在實際中遇到一些困惑和挫折,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教學問題。
2.教學計劃
a教師由于對教材內容比較熟悉,對學生各階段應學習的內容也有一個大致的規劃藍圖,因而雖然其教學計劃沒有b教師的詳細具體,但她既能依照進度,一步步地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又能視課堂中學生的反應程度及發問的問題,評估學生學習進展的情形,從而適時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時間,所以其教學計劃更具彈性和靈活性。
(二)在教師運作課程層面
1.教學組織過程方面
(1)教學流程
與生手教師b相比,a教師每日必進行的例行事務(如小組競賽、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有一套規則及程序,學生們也都非常熟悉。因而,當有活動轉換時,學生能迅速地達成教師的指令,而很少擾亂上課秩序,或中斷課程的進行,因而教學流程比較順暢、自然。
(2)教學組織形式
在這方面,講述、板書、問答、討論是a、b兩位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但在講述的時間、內容和效果上,a教師講述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0分鐘以內,其內容條理清晰,富有組織性和邏輯性;而教師b的講述時間則略顯過長,且缺乏有效的組織,因而講述比較混亂。在板書的設計上,a教師的板書布局合理,主板書和輔助板書分配恰當,使得教學內容主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在問答的技巧上,a、b兩位教師都會在課堂上大量使用問答,但在運用的時機、方式和次數上,a教師則較多、較靈活、較多元化。在小組討論上,a教師的討論時間比較充足,其分組形式和組織安排也比b教師靈活、多樣。
2.了解教學對象方面
相比b教師,a教師能積極地尋求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并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態度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a教師還靈活地掌握學生注意力的時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傳球問答、角色扮演、小組競賽等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3.班級管理方面
在班級情境中,教學和管理是教師必須同時完成的兩項任務。研究發現生手教師由于在掌握學生學習上經驗不足,因而不能恰當地處理好管理和教學的關系,往往會花比較多的時間用在常規管理上。而專家教師a則通過建立明確的常規,使學生清楚地了解教師的期望及教師所要進行的活動,因而教學能有效地進行。
(三)在學生經驗課程層面
1.在考試成績方面
通過三次考試成績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專家教師a所帶的六(4)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高于生手教師b所帶的六(2)班。另外,兩個班的學生在注重考察記憶方面的客觀題的回答上差距不大,但在注重考察學生的組織、理解、創新能力方面的主觀題方面,六(4)班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六(2)班。
2.在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方面
通過問卷調查及課堂觀察紀錄,我們可以看到專家教師a所帶的六(4)班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生手教師b所帶的六(2)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六(4)班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也高于六(2)班,其使用英語的機會和信心也逐步增強。而在學習方式的比較上,由于a教師的放手與信任,六(4)班的學生傾向于主動式的學習方式,他們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及過去所學的知識和新知識結合起來;而六(2)班學生的學習方式則是被動的,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舊知識相脫節。
3.
在課堂氣氛和師生交往方面
a教師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特點采取游戲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六(4)班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和諧。而b教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教師中心傾向,又加上教學管理經驗不足導致課堂教學易放難收,既影響了教學進度,學生們對其也不滿意。
三、幾點建議
本研究對象雖然只有兩名教師,但我們可以從這個個案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中,比較深入地認識小學英語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差異,并從研究得出的結論中思考與小學英語課程實施有關的問題,對當前小學英語課程改革,師資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促進生手教師的專業成長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立足素質教育,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多方位的智能開發轉變,是英語素質教育的重點和發展方向。為此就要優化教育教學觀,優化教案和教學過程,優化師生關系,優化教學目標,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引導者。
(二)加強職后教育,提高教師素質
a教師教學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認真學習與敬業樂業,對學生不斷付出關愛,讓學生能感受并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導。因而,作為一名英語生手教師應不斷充實有關語言教學與學習的理論性學科教學知識,并配合學生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育理念,選擇合適的方式,靈活地運用于教學當中。在教學中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維持學生的注意力、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以及使教學流程流暢,英語教師應借助多種渠道,深入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特質,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因材施教。
(三)增加生手教師班級管理方面的訓練
本研究中發現,生手教師由于對實際教學情境的處理能力經驗不足,所以對自己的教學也較沒有信心,尤其在教學管理方面有比較大的挫折感。學科專業訓練固然重要,但若生手教師具有較強的班級管理能力,更可以輔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應為生手教師提供更多的實際班級管理方面的訓練,例如:練習如何檢查、指派學生的家庭作業,檢核學生的出勤率,學習如何訂立教室常規,以及練習當學生違反常規時,如何確實執行這些規定等,以保證更順利地進行教學。
(四)改革師資培訓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踐
本研究中的生手教師,雖然在大學所受的教育已很扎實,但在踏入教學行列時,卻發現學校所學的仍難以應付眼前的挑戰。鑒于此,研究者認為師資培訓課程應該理論與實際并重,并讓資深教師帶領實習生,幫助實習生了解應如何進行實際教學與管理班級,使他們有能力面對不同年級與班級的挑戰。良好的實習經驗能夠深刻影響未來準教師們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幫助他們的專業成長,使生手教師在實際教學現場中,能盡快地適應教學情境變化,發揮教學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五)建立完整的教學督導制度,促進生手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