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范文

時間:2023-04-01 14:2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娟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李娟散文

篇1

針對我校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的: 

第一,加強學習,培養高尚的精神境界。學習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理論基礎,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精神原動力。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擊打的身體素質。身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本錢,尤其是身心健康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先決條件。

第三,加強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處事觀,做到心靈健康、陽光,工作舒心、燦爛,關系純正、明心。

第四,適當開展有益活動,豐富生活,放松心情,改善關系,增進友誼,放飛夢想,煥發青春、陽光活力。

第五,適當給教師減負,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前提是教師的收入不減。

第六,建立對話平臺,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座談會、調研會、研討會、領導接待日等方式,使廣大教師有說話、發表意見的權利,緩解壓力,釋放心情。

篇2

似乎是去年剛開始的時候,李娟的名字漸漸走入我的視野范圍,看過她的照片,也買過她收獲贊譽的《我的阿泰勒》,但終究沒能讀進去,其間解釋,估計只能用“緣分未到”來形容吧。

說來也奇怪,直到這個最冷的冬天,一個刮北風的夜晚,我隨意地捧起了李娟的這本《冬牧場》,一翻開就放不下了。

《冬牧場》的好看,并不是破天荒的,它不是天書,不是地書,不是冠以類似“奧斯卡”榮譽的百年經典,它的好,我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可以這般說――“真誠的敘述,節制的表達”。

這也許是一片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無法去經歷的土地,李娟用生活化的口吻、扎實地敘述風格,將新疆哈薩克族的游牧生活,通過點點滴滴的日?,嵤聦懥顺鰜?。我非常喜歡她在文中時不時表現出來的一些小幽默,這種小幽默不是學究型的,是完全從生活里來到生活里去的。比如李娟寫到她和嫂子一起去挖雪、背雪的情景,人家都是快刀斬亂麻的風格,只有李娟還在挑三揀四地磨嘰,當然這種磨嘰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一個外來人初走進冬牧場的生活是無法預先體會艱苦的生活帶給他們的智慧和堅韌。李娟背回來的雪雖然少,但是是最干凈的,極少的糞球和渾濁體,這份結果遭到了居麻的贊賞,足可見其艱苦程度。

既然是冬天的游牧行為,自然離不開動物。在《冬牧場》里,李娟帶著我們將注意力放在了那些動物和人的關系上。在這寒冷荒涼的牧場里,有駱駝、牛、羊、狗和李娟最愛的貓。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李娟在賦予這些動物生命的時候,都是在刻意地隱藏著我們在寫文章中司空見慣的“理所當然”主意,她仿佛在用一個全新的眼光和愛的情懷在重新認識這些動物,比如駱駝經常走失,馬時刻都要吃草,趕羊等等,都提及了它們的生理本質。從動物的生理本質出發,再賦予動物人的情感,這樣的刻畫思維,讓人倍感親切。至于還有人,那就更不用說了,牧民們與這些動物與生俱來的生存環境,也許真像李娟說的――不是上大學就能學到的,甚至你研究生畢業了也未必學到。毫無疑問,李娟在這里強烈地表露出她對于哈薩克族這種傳統生活的尊敬,抑或還可以擴展到她對于這片土地的熱愛。

看完《冬牧場》,我腦子里揮之不去的,除了冬牧場各種新奇的事物外,還有李娟這個人。李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姑娘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一個寫詩很棒的師姐,還有一個寫小說很好的同窗,她們都是女性,都在文章中表現出一顆似乎時不時就出現的15歲少年的心,一如新疆上空的風,那么頑皮富有生命的活力,且是那么的純粹。但李娟可能會比她們更孤獨吧。想想看,一個快30歲的女孩,遠離城市,回到故土,來到冬牧場,和牧民們一起過著古老的生活。每每當我看到李娟將某個渺小的東西置身于蒼穹之下,我好像就看到她裹著厚厚的衣服,穿著長靴,走在雪地上。

有人說,李娟像三毛,是也不是,因為兩者在寫法上有許多共同之處,但我的感覺,三毛更內心更浪漫一些,李娟則多了點逍遙的感覺。

散文在我們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主流之一,先秦諸子散文、漢大賦、唐古文等等,都影響深遠,到了現在,出現的這個“非虛構寫作”,其實在技巧上也是對散文的一個“恢復”,因為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遇到的散文越來越矯情,很多作家動不動就爛抒情,想想楊朔模式還有余秋雨的歷史散文吧,在越來越追求形而上的追求中,對當下土地的認識反而越來越陌生。

篇3

在李娟筆下,這支也許是世界上僅存的、真正意義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觀得以呈現。這是一種與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滿了艱辛、苦難而又自有其尊嚴與樂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著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

李娟和哈薩克牧民在極匱乏的物質環境里有趣地活著,看不到苦澀,更沒有抱怨。“所有的文字都在強調他們的與眾不同。而我,我更感動于他們與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歡樂,相同的憂慮與相同的希望?!边@是李娟自己的感受。而于我,從書中看到的,卻是孤獨。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奎屯建設兵團,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冬牧場》,曾獲天山文藝獎、在場主義散文提名獎及新銳獎、上海文學獎、人民文W獎、朱自清散文獎等。《羊道》系列是她在大西北哈薩克牧民家生活一段時間后,回到都市所寫的回憶文章。正如她自己在自述中所說:“2007年春天,我離開辦公室,進入扎克拜媽媽一家生活。2008年,我存夠了五千塊錢,便辭職了。去到江南一帶打工、戀愛、生活。同時開始憶述那段生活。一邊寫一邊發表,大約用了三年多時間?!蹦菢拥奈淖?,正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慰藉心靈的童話。

人之區別于草木禽獸,就在于他有思想,人一思想,就孤獨。

從本義解釋,孤,指幼而無父的人。獨,指老而無子的人。孤獨的基本含義是:孤立無所依附,常見的應用是:孤獨鰥寡。

我們不是孤獨鰥寡,但我們孤獨。

人立于天地間,天地億萬年,人生不滿百,億萬年的地球也有終止那一天,從這個角度講,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和堂吉訶德奮戰大風車一樣,變得看似豪情萬丈實則可笑。生死事大,生命孤獨。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到莫言的《生死疲勞》,說的都是這件事。

臺灣學者蔣勛在《孤獨六講》一書中,開頭就寫:“我擁抱一個摯愛的身體時,我知道,自己是徹底孤獨的,我所有的只是無可奈何的占有;我試圖用各種語言與人溝通,但我也同時知道,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獨;我試圖在家族與社會里扮演一個圓融和睦的角色,在倫理領域與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但為什么,我仍然感覺到不可改變的孤獨?”這真是說到現代人的心坎上了。有時我走在大街上,看著各種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面帶各種表情,行色匆匆,我忽然會感到茫然,如同身處空無一人的沙漠;坐在會場、辦公室里,大家各自忙著,說著,每人一個小氣場,互不相干;即使與知己、家人在一起,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情形:對方說的,不是你想的,你說的,對方沒有回應……大家生活在茫茫無邊的城市里,虛擬的伙伴雖可能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聚在一起的,也習慣于把其他人視為站在對立面的敵手,而不是一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乃至自己渴望與其友好相處的伙伴。

孤獨如影隨形,它總是在不經意間,提醒你它的存在。有時,耳邊突然飄過一段熟悉的旋律;有時,一個酷似兒時伙伴的身影打身旁走過;有時,回到故鄉面對今是昨非的風景……我不由想起孔子面對大川說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蹦愎铝懔愕卣驹谀抢?,一切都回不來了。

然而,這種孤獨,正是生命最好的饋贈。

我在讀《逃離》的時候,就想,每個人都有一個逃離的夢。我的這本《逃離》是門羅還沒獲諾獎時的中文譯本,收入包括《逃離》在內的8篇短篇小說。里面的主人公個個想逃離:卡拉,18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朱麗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佩內洛普,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無蹤影;格雷斯,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

由于孤獨,他們逃離;我們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體會到,由于孤獨,我們的生命是如此飽滿、值得回味。《羊道》是作者的回憶文字,寫的是昔年的往事,但已不是昔年的情感。夏目漱石在《草枕》中曾說:“我們穿草鞋旅行的當兒,從早到晚叫苦連天,一直鳴不平,可是對別人講述經過的時候,一點也看不到埋怨的樣子……這并非是自欺欺人。旅行的時候,是一副常人的心境,講述經歷的時候,則已經是詩人的態度了?!薄恫菡怼菲鋵嵰彩且环N逃離,是夏目漱石逃離城市的一次平常旅行。在他詩意的講述里,我們覺得孤獨是那么美好。

我曾經覺得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活得最孤獨:他每天推巨石。每當他用盡全力,將巨石推近山頂時,巨石就會從他的手中滑落,滾到山底。西西弗只好走下去,重新將巨石向山頂奮力推去,日復一日,永無止息。加繆在其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中如此評價自己作品的主人公:他不好也不壞,既不道德也不傷風敗俗。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陷入深思。我們每天上班下班,和反復推石頭上山有何區別?我們循規蹈矩,不好也不壞,不就是西西弗嗎?

幸虧我們在孤獨的時候,選擇了偶爾逃離。逃離其實就是和庸常的生活拉開距離。站在高處或遠處,我們看到了自己,看到支撐西西弗們荒謬人生的,正是勤勞、不屈和忍耐,這足以讓我們的今生過得詩意。

我的老家有句俗語,叫“飽發V,餓發呆,不飽不餓是禍害”。小時候以為可笑,現在想來,不飽不餓,閑著可不就要生事!只有那些安安靜靜、喜歡獨處、活得最像人的人,才能做到閑而不生事。

我喜歡楊絳,她的優秀品行之一就是愛獨處。我還喜歡黃永玉,喜歡他畫的荷,喜歡細細地讀他的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有句話形容自己的獨處:狼才喜歡成群結隊,獅子不用。

享受孤獨的時候,我們渴望生活在別處?!堆虻馈肥莿e處,《草枕》是別處,早些年,三毛的作品是別處。別處不一定在藝術作品里。一個人單純旅行到別處,也好。當我站在山巔,摸著一棵古松、一塊好幾百年前被題過字的石頭,閉目體會從古吹到今的風,我感覺塵世的煩惱都成了往事,甚至有點懷念。周日,同學來電話,想邀幾人一起去看高中時的老師,我找個理由沒去,不是無情,實在是見面不如懷念好,與其鬧鬧哄哄,說著不咸不淡的話,何如一個人待在家里,讀一本閑書,把房間打掃干凈,抖落掉心靈的塵土。倘再有閑暇,還能看一部電影。上個周日,我看完電影《父后七日》,看著電影中女主角孤獨坐在火車站,不經意間照見內心深處的自己,坐在寂靜的書房里大哭,把悲情盡數宣泄,然后,和電影中的女兒一樣,擦干眼淚,該干啥干啥。是獨處,讓情感變得厚重,痛哭等于給心靈洗個澡。

篇4

文_馬琳

能幫你記住日子的,除了孩子的成長,就是那一年的好戲好書。不多,和家人一樣珍貴。這幾年自己看了又買書送給別人的也就是李娟的新疆系列,小安的《我們這兒是精神病院》和桑格格的半自傳系列。

能幫你記住日子的,除了孩子的成長,就是那一年的好戲好書。不多,和家人一樣珍貴。這幾年自己看了又買書送給別人的也就是李娟的新疆系列,小安的《我們這兒是精神病院》和桑格格的半自傳系列。

三人都被主流關注肯定,但并不最受推崇。主流需要的是一堂有架勢的家具,而她們是樹木,青翠欲滴,有陽光有蟲洞有氣息,她們有自己的生態,她們的身姿不貢獻給伐木者。

桑格格和李娟書寫內容不一樣,直覺卻很相似,李娟寫童年那幾篇恍惚是《小時候》的姐妹篇。

李娟寫邊疆,小安寫精神病院,地理和社會意義上的角落卻是文學的沃土,兩個好苗子落在這里瘋長。尤其是李娟,簡直是奇跡。奇跡不易超越,包括自己,但真讓人期待。

桑格格的難度系數最高,她面對的是被反復書寫的日常生活,不提供特殊場景、極致感受,她是孤軍奮戰。家常的衣服要穿出驚艷,底子得多好。《小時候》算是橫空出世,說橫空不僅因為它起點高,也因為當初被當成兒童文學推出,令人莞爾。好吧,起碼說明了她的靈性指數。

《小時候》之后是《黑花黃》,這兩部書迅速招聚了一大批素質很高的“死忠粉”。

自傳體的書寫是有局限性的,不容易翻開第二頁。拿到今年這本《不留心,看不見》,有擔心,覺得出得快了些?!缎r候》《黑花黃》珠玉在前,能不掉下來已屬不易,還能提供什么新鮮的東西?

但是,《不留心,看不見》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桑格格的書。

書有三部分,小說,散文和詩歌。

小說里,依然有那個蓉娃子帶我們走進她的生活?!妒Y碧蓉》、《爸爸的心愿》、《豆豆》等篇目都完全沒有讓人失望。是容易被忽視的人和日子,是我們自己也不曾留心的自己,她替我們捕捉到了。

真正袒露自我的是《小黃貓》,在輕快地寫父母離異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不良影響,媽媽打“我”也是“小打怡情”后,她寫自己“特別渴望養點什么,像我媽養我一樣我養著它,哪怕是只小蟲子或者小魚呢。”“我覺得自己內心充滿了一種想要去愛別的生命的沖動,而且期待通過這種養育關系建立起一種和別的生命親密關系”。于是她養育了一只小黃貓,生命中唯一完全屬于她、依賴她的更弱小的一個生命,被媽媽暴怒下隨手扔下樓,摔死在預制板上的小黃貓。

小黃貓長在了“我”心里,深深種下了對這個世界的恐懼、不信任。

喜愛“我”的,除了這個女孩的好耍、真實、皮實、自嘲,更多地是痛惜這些輕快下面的傷痛。

《小時候》走紅后,其中的腔調被很多聰明的創作者學去,用在了自己的作品里,可惜只寫出了“二”。很幸運,他們的小時候,沒有背著一只死去的小黃貓游蕩在街道上,不曾感覺過一個和你依偎的小生命的漸漸冰涼。他們不知道好耍可以是天性,也可能是受傷后的一種過激保護。痛,是學不來的。

一直關注桑格格的創作,她的文字是靈性的,讓人喜愛的??墒牵娇丛匠林?。太讓人喜愛了,乖野得當,太舒服了,反而顯出了作者對于這個世界的惶恐、不信任。那個小黃貓真的要帶著那個小姑娘,永遠住在小時候了嗎?這個世界,真的這么讓人不安嗎?

這本書最珍貴的是那些詩歌,為數不多。真的是不留心,看不見,卻是最寶貴的痕跡。這里,小黃貓終于隱去,“我”成長了,顯露了對待世界的真實態度。

“我其實想/人在深山,空氣干凈濕潤/鳥語空靈,蔥翠四合/找塊大石頭坐下來/一句話也不用說/又或者/可以在深水里呼吸/在水下十米處。讓水/像果凍那樣把我包裹/要么干脆,/把我封進塑料里,/做個假琥珀鑰匙鏈吧/也不錯?!?/p>

“一個人走在路上/相關的人都很遠,也沒有一個/一定要去的地方/此刻并不傷感,內心澄明穩定/像是螞蟻推著的一粒露珠/純正的孤獨,質比金堅”

在這里,她顯示了她內心的高傲孤獨,不再是那個缺乏安全感的小人,期待眾人的關注接納,她穩定成熟,敢于和這個世界拉開距離。

“有一把心愛的傘/壞了很久,舍不得丟/這次,我要把它帶回成都/這個世界上,我唯一知道的修傘攤/就在我家后面的小巷子里/其實,我家后面那家修傘攤/我也不確定還在不在/不在了,我就把壞了的傘/再帶回來”

“我坐在柳樹的下面,無牽無掛/每個人走過的時候,都要問我/你為什么坐在這/我笑嘻嘻地回答/這是我的煩惱”

前一首是面對缺失的平衡和平靜。后一首的最后一句,不是調侃,是真的回歸。

敢于抒情,敢于不自嘲不調侃,能靜靜地轉過身,和這個世界拉開距離,需要多么大的自信。

能轉身,是心里有了安全感,是對這個世界有了一點信任,信任到可以說不。這個世界可以容納我,還有我的拒絕。

這個變化,讓人對這個世界多了感謝和期待。

而另一種不變也令人欣慰。桑格格成長了,但還在自己的生態里。

她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時代的橫截面,比如:爸爸的經歷,和家鄉的關系,如何寫族譜、林娘娘一家的經歷、豆豆、“我”的經歷。貫穿了八十年代到現在,時代變遷滄桑都有,讓學院派一收拾完全可以變成一堂好家具。她不會不知道,但是她違背不了本心,她感興趣的是人,讓她沖動的是人,而不是文學野心和規范。

《丑舅舅》其實是危險的。一個傻子加孤兒娶了美麗的殺人犯,過上了一段好日子,然后又失去。這類題材不少見,常常會被寫成寓言或者是黑色的故事,在其中表現中國人和土地的關系,傳統文化對人的、性、生命力或者圖騰之類。我們是宏大敘事控,五迷三道而不悔。

桑格格沒有踏入這個迷人的陷阱,她筆下沒有這種臆想狂式的企圖,有的是對自然、生命的思考,不滿溢,卻真誠。

“古時候的人,是怎么定的這個二十四節氣呢? 到了這一天,該下雨的下雨,該飄雪的飄雪,多少年,極少有不準的時候。所以,這天地間一定是有一個真正的真理,萬事萬物都按照這個道理活著或者死去?!?/p>

寫傻子燒瓦那幾節樸素動人?!白鲆淮瓮?,不是一天就能做成,這樣一連好幾天都有要忙的事情,他心里就安穩著,覺得日子里有支撐”?!斑h遠看上去,紅紅的火堆邊,坐著一個赤身的人,他睡著了。院子,火塘、男人、那情境好像已經有了家的味道,雖然少了一個女人?!?/p>

這個傻子是被作者關心的,而不是一個表達的符號,一個泥偶。這是創作者的寶貴天性。我不知道有沒有上帝,上帝那里有沒有一個終極的道理,如果有,我也只相信上帝在細節里。有這句“覺得日子里有支撐”,傻子就有了光。

當然,最感動的還是這一首詩。

篇5

永久的生命(嚴文井,1)虎(唐敏,2)有愛便能包容一切(臺灣杏林子,3)徒勞的鷂子(葦岸,4)親愛的麥子(周濤,5)一滴水([英國]拉加托斯,6)一片樹葉([日本]東山魁夷,7-8)女教師的祈禱([智利]米斯特拉爾,9)你不必完美([美國]哈羅德,庫辛,10)天堂與地獄([奧地利]福?泰格特霍夫,11)落葉樹([日本]中江要介,12)

追憶黃金時光

西湖畔的金色童年(袁鷹,1)就這樣成為讀書種子(曲令敏,2)照亮我心頭的第一縷陽光(吉霞,3)我與書的故事(王祥夫,4)朋友(李娟,5)追風箏的人(唐棣,6)生物課(李慶西,7-8)夏天的流浪(鄭小驢,9)從“偷”書到寫書(涼月滿天,10)《離騷》扇子到哪里去了(豐一吟,11)照亮青春的日出(龍冬,12)

新課標?新閱讀

少年的天空(1):相信自己是一種力量(成龍)解開你身上的繩子(竇文濤)十七歲(龍應臺)與自然相處(1):城市的客廳(鐵凝)與小鳥共進早餐([以色列]朵拉?維茨曼)在雨地里穿行(劉慶邦)青春功課(2):托尼,有空給我打電話(龐啟帆/編譯)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雪小禪)在北大“吃書”的日子(余杰)文明之光(2):京劇密碼(張娜)鹽的秘密(陳祖培李恒)唐三彩(馬未都)冬天里的春天(3):隔壁的老太太(王祥夫)陽光傾斜65度(孫道榮)一件軍大衣(查一路)低碳時代(3):小木屋的低語(王雪瑛)節約需要大智慧(鄭也夫)在北極上空(倪既新)事物的價值(4):不只是為了一只鵜鶘([美國]羅杰?迪恩?基瑟)父親的三雙鞋(納張元)億萬富翁([日本]高安義郎)人生的細節(4):一個人是由小事砌起來的(孫道榮)十三歲那年的春節(顏布依)蠟筆的三個本子(陳大超)心中留影像(5):母親石(梁衡)我在鄉村寫春聯(畢飛宇)鶯湖水暖(呂慶)紙上看世博(5):聽種子講故事(寒路姜麗鈞杜韻芝等)神奇的紫蠶島(吳宇許曉青)挪威,大自然的賦予(余傳詩)王祥夫散文兩篇(6):母親下水道里的金魚另類山水(6):山也會疼(程剛)青海湖開湖(龍仁青)李白沒見過最美的湖(單之薔)平凡的高貴(7―8):那些未曾感謝過的人(馬德)一包花生(陳亦權)一盒巧克力(曾穎)消失的傳統(7 8):唱新聞(西渡)江南紙竹簾(陳劍)香生活(荊歌)生命的元素(7-8):謝謝你的打擾([美國]鮑勃?帕克斯)自殺的螞蟻([日本]高安義郎)那天,你丟了啥?(劉心武)誰是誰的老師(9):你的叉打得太大了(張翔)孩子們教給我的事兒(韓青辰)我們在一起([美國]瓊?史尼莉)矚目世博會(9):防偽門票:世博會第一道風景線(羅均任種)《清明上河圖》動起來的秘密(劉砥礪)低碳世博,我們能觸摸到什么(啟明)平凡的故事(10):敲門(孫道榮)母親的“辛德勒名單”(朱成玉)學步(陳孝榮)心靈的盲點(10):人,別把自己當機器(石康)一杯水的天堂(周華誠)問一聲建筑師是誰(胡延楣)比金子更珍貴(11):友誼與金杯([美國]佩吉,羅賓森)一包中草藥(鄭向奎)古代文化三題(11):折扇中的風雅(國家大劇院)說套印本(陸昕)帛畫唐卡(仇保燕)父親的故事(12):爸爸的鮮花(韓星/編譯)父親是一張地圖(周齊林)我的三個爸(范偉)同學的故事(12):游戲規則(毛漢珍)在十六七歲時學會握手(一路花開)我的同學是英雄(葉仲健)

小小說欣賞

照夜白(劉墉,1)走鋼絲的演員([奧地利]弗蘭茨,卡夫卡,2)一起去看(劉心武,3)兩位馴鷹人(王族,4)瘸腿的父愛(陳黎輝,5)獅鼠決斗(李娜/編譯,6)青島啊,青島(劉兆亮,7-8)被風吹走的夏天(秦俑,9)男人的味道(姚講,10)女生田歌(小蘭子,11)炮兵的抉擇(白文嶺,12)讀與思(作者均為秦俑)

熱點圖書

《世界因你不同》片段(李開復范海濤,1)《拯救男孩》片段(孫云曉李文道趙霞,3)《你好,小讀者》片段(秦文君,5)《我的鄉村伙伴――一個城市少年的鄉村紀行》片段(唐天,7―8)《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片段([日本]加藤嘉一,9)《誰造就了趙小蘭》片段(曉曉,11)

美文經典

我的四季(張潔,1)我為什么握他的手([蘇聯]邦達列夫,3)花床(繆崇群,5)口中剿匪記(豐子愷,7―8)投宿(孫犁,9)牛(葉圣陶,11)評點(作者均為咕嚕)

芳林新葉

打谷場上的春天(李成,2)游戲里的生命之美(毛榮富,2)荷與荷魂(海津,4)荷之美(毛榮富,4)春登黃山(李衛強,6)旅游的滋味(毛榮富,6)紅發卡(大衛,7-8)卑微者的快樂(毛榮富,7-8)遙遠的流螢(王開嶺,10)閃爍在記憶里的精靈(毛榮富,10)赤腳禮贊(李成,12)泥土的芬芳(毛榮富,12)

外國名家小品精讀

高爾基美文兩篇(文淑慧任光/薦評,1)德富蘆花美文兩篇(張俊山/薦評,3)史密斯哲理小品一束(朱明/薦評,5)紀伯倫美文兩篇(張俊山/薦評,7-8)泰戈爾散文詩兩章(劉芳席根/薦評,9)屠格涅夫散文詩兩則(張俊山/薦評,11)

名著之旅

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的故事(2)圣經故事:創世紀(4)莎士比亞戲劇:人類文化的必修課(6)用慰人類心靈的安徒生童話(7―8)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10)傳記文學大家茨威格(12)(作者均為劉海燕)

中國古典詩歌漫話

發人深思的理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新賞(2)春天的歌手――王灣《次北固山下》新賞(4)早而好的西湖詩――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新賞(6)難忘最是少年游一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新賞(7―8)田園閑趣泥土芬芳――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新賞(10)英雄交響曲――曹操《觀滄海》新賞(12)(作者均為李元洛)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書法:用筆寫心的中國符號(1)中國畫(3)毛筆(5)翰墨香飄千古傳(7―8)四大發明紙居一(9)(作者均為曹建)

寓言選讀

上帝、死神與饑餓的農夫(佚名,1)廣場上的琴聲([格魯吉亞]別特里阿什維里,3)蒼鷺、魚和螃蟹(佚名,5)想當天鵝的白鵝([德國]格爾茨,7-8)狗的友誼([俄羅斯]克雷洛夫,9)藝人的自滿(俠名,11)簡評(作者均為阿奔)

漫畫趣味古文

對軍數(明?樂天大笑生,1)與黃帝之兄同年(戰國-韓非子,2)石學士(明,樂天大笑生,3)頭巾(明?陳眉公,4)下飯(清?游戲主人,5)出丑(清,游戲主人,6)驅蚊符(明?樂天大笑生,7-8)胡須像(清,游戲主人,9)同吃荔枝(宋,陸游,10)攘羊(清?石成金,11)皮匠掌鞋(明?馮夢龍,12)解說(作者均為卷耳)

青春小說巡禮

《1937,少年夏之秋》片段(殷健靈,2)《早安天使》片段(馮海,4)《四只等著喂食的狗》片段(張潔,6)《少年張沖六章》片段(楊爭光,7-8)

現代文閱讀練習

《吆喝》閱讀(劉高偉,1)《一個人的足球場》閱讀(莊彬,1)《如果可以這樣愛你》閱讀(李勇軍,2)《善良的味道》閱讀(柴曉山,2)《衣有年輪》閱讀(劉立莉,3)《一個中國公民致哥本哈根的信》閱讀(吳應海,3)《回望錢學森》閱讀(周春林,4)《溫馨》閱讀(胡祥友,4)《母愛的顏色》閱讀(柴曉山,5)《帶著感激上路》閱讀(裴禮年,5)《在歲月面前認輸》閱讀(裴禮年,6)《一支金色鋼筆》閱讀(張建國,6)《攜雞童子》閱讀(王孔文,7-8)《白紙黑字》閱讀(王代福,7-8)《貼在門玻璃上的孩子》閱讀(柴曉山李國輝,7-8)《母愛也有另一種》閱讀(裴禮年,7-8)

篇6

關鍵詞: 自主學習 監控 檢測 練習改革

一、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問題

因為學生習慣了由老師來指導和強調怎樣學習,甚至要老師以考試等方式來逼迫他們學習,自主學習對學生來說就是自習。但是他們又沒有科學的計劃,很多人也沒有毅力堅持下來,所以自主學習的效果相對很差。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自覺性不高

學生已經習慣于老師在課堂上教,自己在下面聽,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后自習內容往往是忘記了或者是完成情況不好。沒有老師的指導和提醒,大部分學生對課后自主學習內容都不會主動去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對自我約束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已經流于形式。

2.方向不明確

對于英語學習,很多學生的概念就只是背單詞、讀課文、做練習、學英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考四、六級。所以每天抱著課本也就是讀讀單詞表,看看課文。特別是對于聽力,學生總是感覺聽了跟沒聽一樣,不知道自己應該朝什么方向努力。這也是造成學生對自主學習感覺比較茫然的一個重要原因。

3.計劃不科學

有些學生確實自覺性比較高,也愿意在課下學習,但是他們缺乏科學的計劃能力。今天背背單詞,明天看看課文,想起來了就練習聽力。也有的學生就只背單詞或者是聽聽力。這樣雖然看到他們總是在學,但是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因為他們缺乏科學計劃的指導。

4.不能堅持

有一部分自覺性比較高的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也能夠制訂一定的計劃,或者是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去執行比較合理的學習計劃。只是學習是一件持久的事情,更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一個問題就是無法堅持自己的計劃。在沒有老師的逼迫下的自主學習更是如此。

二、自主學習監控與檢測的重要性

上面所提到的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相對應的指導和監督,學生就會覺得有些不知所措或者是沒有壓力。教師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監控作用主要就體現在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合理安排與指導,這樣就在總體上對學生有一個大的方向的把握,讓學生不至于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使得他們能夠在英語能力上全面發展。另外,教師的監控也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宏觀調控,這樣學生就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在學生有所懈怠情緒的時候,教師可以多加督促,適時提醒他們要堅持自己的計劃。對于那些覺得很難而無法堅持下去的學生,教師也可以給予及時的鼓勵,這樣他們才能繼續下去。

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一定的檢測,能對他們進行督促,同時適時的檢測會給他們帶來成就感,有了進步之后才有信心繼續學習。對于那些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太認真的學生來說,檢測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加倍努力。

三、通過練習改革來促進自主學習的監控與檢測

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在學生的練習上作相對應的改革。主要體現在綜合英語課程和聽力課程上,其次就是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

1.綜合英語課程

把練習分為預習練習、復習練習和小組練習。

預習練習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中節就省了大量的時間,教師只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就可以實現教學的目標,事半功倍。課前預習的內容主要是課文的大意理解和重要語言點的學習,在課前就發下去讓學生做,下節課上課前先檢查再進行講解,這樣既能督促他們進行預習,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課后復習是學習的反復性特征的要求。課后復習是對一節課內容的總結,可以起到總結升華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復習練習時應側重于對所學知識的檢測,有歷年真題中與課本所學單詞相關的考題,有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或者句型進行的寫作練習,也有對于單詞的檢測。同時為了讓學生熟悉四六級考試,在復習練習中還加入了真題訓練,這樣就能夠為學生大二的考試打好基礎。

小組練習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促進。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與能力也是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堅持的理念。對每一單元設計題目讓小組成員相互討論解決。這些練習的設計能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小組成員的進取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也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

2.聽力課程

分為課堂聽力和課外自主聽力。

課堂聽力的主要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聽力興趣,為課下自主聽力提供必要的指導,并保持他們練聽力的興趣。課下聽力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學生的課外聽力書,一個是教師補充的課外聽力資料。教師在開學初就布置課外聽力的任務,并說明檢查時間。另外,因為課本可能有些單調,所以每個星期額外再印發一些VOA、歌曲、散文等課外聽力練習,既加大了聽力練習量,也可以增加一些時事的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聽的同時也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3.課外閱讀練習

在學生的各項技能中,閱讀是聽、說、寫、譯的前提和基礎,是語言知識和文化信息輸入的主要渠道,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后工作了,大多數人接觸英語最方便的方式還是閱讀。作為泛讀資料,學生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嘗試著去讀,然后逐步引導并養成習慣,所以在一開始應該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把測試作為迫使學生去讀的一種手段。另外,作為督促和檢測,可以讓學生準備筆記本和摘抄本,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積累一定的語言素材,老師可以檢查學生的筆記本或者是直接檢查他們的報紙看上面做的記錄,對于做得好的同學在班上進行表揚或者是加平時分,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

四、結語

本改革旨在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來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是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換中間的過渡階段。不管是課本知識的檢測,還是課外學習內容的規劃與督促,都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旭.淺析英語教學改革中的練習課改革.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

[2]程紹彬.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存問題與分析.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3]紀瑩.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下中教師角色的定位.孝感學院學報,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