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9 00:2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教師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叫何世麗,是五里辦事處鳳臺村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自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扎根于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在美麗的鄉村,默默地守侯著那份簡單而執著的人生信念?;仡欁约旱膹慕讨?,雖然沒有顯赫的功績,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農村,播種知識,實現了自己桃李滿園的夙愿,也感到無限地滿足。
2012年,送走畢業班之后,我接了一年級,班里有個孩子上課紀律松懈,5分鐘都坐不住,更不用說聽課了。課下性格怪癖,與同學們極不合群,而且愛與同學打架。他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及時對他進行了一次電話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我了解到他的這種性格形成的原因與他的家庭有著比不可分的聯系。他從小父母離異,跟爸爸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爸爸經常在外打工,他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看到這種情況,我明白了,因為缺少母愛,才形成了這種性格,唯有母愛的呵護,才能讓這顆幼苗健康茁壯的成長,唯有母愛的滋潤,才能撫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在往后的日子里,我總是可以的去關心關照這個孩子,向其他同學講他身上的閃光點,如何的勤勞能干,幫同學打掃好教室衛生,如何的懂事孝順,幫奶奶做家務。在工作之余經常抽出時間給他補習功課,交給他如何合理分配學習時間。慢慢地,同學們開始接納他,他也變得開朗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學期結束了,孩子的爸爸也發現了孩子的改變和進步,連連打電話對我表示感謝。這有什么可言謝的呢!每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他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2014年,我又接了一個一年級,新"豆包"里有個女孩子,長得白白凈凈,梳著兩個小辮子,穿得干干凈凈的。當我問起她的姓名和年齡時,她只是緊張地望著我,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這個小姑娘和正常的孩子不同。果真,通過一周的觀察,我發現她非常的自閉,從來不和同學們玩,也沒聽到她說一句話,上課鈴響了也不知道進教室;下課不知道去廁所,經常尿褲子;由于平衡能力差,走著走著就會摔倒……這些問題著實讓人頭疼,我對校長說:"這樣的孩子就應該送特殊學校嘛!"可是,靜下心來一想,既然孩子送到了我班里,那她就是我的孩子,就應該對她負責到底。開始,每節課我都要到校園找到她,然后牽她進教室,幫她準備學習用品;在講課途中不得不停下來,帶她去廁所。幾天后,我發現這種做法很浪費時間,還耽誤了其他學生的學習。針對這些情況,我認真思索后,制定了新的方案。每次,一下課就讓同學們帶她去廁所,然后和她一起玩耍,上課鈴一響就領著她進教室。一個月后,有了很好的效果,習慣養成了,她的學習卻又讓我犯愁了,不說話,更不用說回答問題了;聽不懂課,也不會寫字。于是,每到課下,我都會走到她身邊,微笑著摸摸她的頭,或親切地叫著她的名字,對她說幾句話;或握著她的手教她寫幾個字。還經常教育班里的學生,讓他們知道張竣椀也是我們大家庭的一員,大家都應該照顧她、幫助她,和她一起做游戲。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媽媽對她從來不曾放棄過,不論刮風下雨按時接送,從來沒有遲到,每天的作業都輔導她認認真真地完成,你想,這得付出超出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呀!如今,她已經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了,雖然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學習優秀,但是她學會了微笑著說話,學會了和小伙伴們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我始終認為,愛是教育的基石,在農村小學教育的這條大道上,我將傾注更多的的心血,付出我全部的愛,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2
__老師,是位喜愛綠荷的女子。她愛那碧綠的葉,艷麗的花,清幽的香;更愛那執著的性情,貞潔的靈魂,奉獻的精神。她將荷的意蘊融入了自己的骨髓里。任教以來,一直將圣賢孟子至愛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弊鳛樽约旱淖毅憽0炎约寒斪饕幻麗坌氖拐?,將蓮花般圣潔的愛奉獻給了她的學生,為他們茁壯成長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她1997年7月于__師范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偏遠的__中學任教,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自課改以來,她服從學校安排,承擔起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但她毫不退縮,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干自己喜歡的事業,她覺得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就算是身懷六甲,她對工作也絲毫不敢怠慢。懷孕期間,她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尤其到了妊娠晚期,由于血色素偏低,上課時常覺得頭暈,嘔吐。丈夫勸她和學校領導談談,是否代一個班級課程。那時每個鄉鎮中學英語教師都緊缺,只有個別老師年齡偏大了,身體不好才會被允許代一個班級的課。在這種情況下,她開不了口,卸下這個擔子,推給別人?她做不出。她耐心說服了丈夫,繼續教學。一天上午,第二節課,她站在講臺上課,一陣頭暈,嘔吐。突然,她什么都不知道了。當她醒來時,躺在講桌旁的水泥地上,旁邊站滿了老師和學生。孩子們拉著她的手,眼淚汪汪的看著,喊著。她被送到醫務室掛了半天生理鹽水,下午回來,還是放心不下班級的孩子們。第二天,她又拖著病弱的身體去班級上課了。她父母知道后特地從家里趕來看望,以后又三番五次地打來電話勸說她早點請假休息。學生就要期末考試了,她怎么能丟下學生不管,安心在家休息?她再次說服了丈夫和父母,繼續教學。每周早自習和晚自習加上正課共二十二節課,她一直堅持著教到這學期結束。放假第四天,女兒就出生了。女兒出生后,由于家庭經濟負擔重,丈夫便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她一個人一邊帶著孩子,一邊教書,其中的苦累不是常人所能體會到的。那時,她每周有四場晚自習.上晚自習時 孩子就放在旁邊的椅子上,經常是課上到一半時,孩子就趴在椅子上睡著了,直到晚自習結束才抱回家。一段時間以后他丈夫在一所城市里發展得很好,看到家里的這種狀況,要求她放棄教學,隨他一起去城里發展,夫妻倆在一起做一個生意??墒撬軣釔圻@份教學事業,說什么也不肯放棄教學工作。為此,丈夫很長時間不理解她。那幾年,在她盡心盡職教導下,她所教的班級,學生英語成績始終在全縣名列前茅,__中學曾六年連續獲得教育教學成績全縣第一名,在那傲人的業績里有她很大的一份功勞!
在教師中有一句話,做老師苦,做英語老師更苦。做農村英語教師是苦上加苦。農村學生學習條件差,沒有英語學習環境,更缺少輔導,幫助。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很多時候都要從零做起。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她經常放棄休息時間,為學生“開小灶”。認真鉆研教材,為基礎差的學生單獨編寫教案,成立英語學習小組,每周組織他們上課,背單詞競賽,評比“周冠軍”,“月冠軍”。她還在班級設立進步榜,為每一個有進步的學生每周貼小紅花,自己掏錢買獎品獎勵進步的同學。在她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說英語的勇氣和能力大增,成績也明顯提高。2005年,她輔導的方瀛甲同學在2005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榮獲三等獎。
2008年,她再次帶初三畢業班,剛開學時,她檢查出乳腺纖維瘤,為了安全起見,必須馬上手術。她在醫院里手術后三天,刀口沒有拆線就回來了,當時初三面臨著升學考試,已經耽誤了五天的課程,身體是自己的,可她的職業關系著很多學生,于是她不顧家人的阻擋,拿起課本就去上課,剛走到教室窗戶邊,學生們的掌聲已經響起來了,在課堂上,她忍著刀口的疼痛板書,但她的心是暖的!在手術后的康復階段,她和術后的疼痛做斗爭,她明白自己所肩負的重擔,她沒有被疾病擊倒,更不會被疼痛擊倒,孩子們學到知識后的笑容是她最好的鎮痛劑。在那次手術后,她對教師的職業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面對著學生,她會忘記一切外在的干擾,帶領學生盡情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可是在2012年底,她那多年的膽囊炎發作,惡化成為膽結石,疼痛難忍,不得不做膽囊切除手術。她又一次被推進了手術室,但她沒有膽怯,因為她的背后站著一群學生,他們在等待著她歸來,等待著知識的回歸。手術后六天,她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反對,偷偷地從醫院回來了,回到她熟悉的校園、熟悉的教室、熟悉的講臺。當時學生們正面臨期末考試,她在傷口沒有痊愈的情況下,又一次拿起書本,走上講臺,她要在學生人生的重要關口上為他們引路導航,揚起風帆,駛向人生理想的彼岸。由于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她的腹部永遠留下了一條很深的疤痕??伤稽c也不覺得遺憾,因為學生的知識板塊中沒有疤痕,那才是她最大的追求,也是她最美的訴求。那一屆學生的成績考的很好,她感到無比的欣慰!她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2012年,她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授予縣“巾幗標兵”稱號。
她除了負責英語教學外,還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她始終把理解,愛護學生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尤其對于學習英語能力差的學生,更是傾注了大量的愛。眾所周知,英語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是一門難度極大的課程,在各門學科中,英語的低分率都是最高的,有時候一個班級有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差,對待這些學生,她從不歧視,而是多與他們談心,多鼓勵他們。她深信,最好的教育就是“愛”。她深信用“愛”去感化他們是最好的方法,作為一個女性教師,她利用與學生好溝通的優勢,經常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難處,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在2010年接手初三年級時,當時班級有個叫徐祥云的學生,剛上初三時,英語150分
試卷只能考60—70分,經過了解,她發現這個學生很聰明,其他學科很好,但是對英語語法與中文語法理解不清。她當時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孩子的英語成績抓上去,不能影響他的中考成績。她利用合適的時間,先和他溝通,讓他有信心。然后她利用早晨,中午,晚自習輔導的時間對他單獨進行輔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一年的中考中,他的英語考了139分,順利的考入盱中!像這樣的例子,在她所帶的每一屆畢業班都有。“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說,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崇高的、博大的、毫無保留的,尤其是對農村家庭的特殊生。她不但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對那些經濟不好的學生,她積極地給予幫助,當時她班級有個學生叫涂正成,英語差。她經過了解,知道他的父母離異,他和放鴨子的爺爺生活在一起,身上的衣服長時間不洗,同學們都討厭他。她把他帶到家里,幫他洗衣服,并教育他自己要講究衛生。并把丈夫的一些衣服,鞋子送給他。漸漸地他不但養成愛衛生的習慣,而且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F在,他的爺爺見人就夸自己的孫子有多么優秀。并且內心充滿喜悅的對她說:“感謝你,老師!”她深信無論什么樣的孩子,對待他們只要有“愛”和責任心,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沒有什么困難戰勝不了的!
作為一名偏僻農村的普通英語教師,她沒有什么驕人的工作業績,但卻兢兢業業地努力,剛剛參加工作那幾年,她深感自己底蘊不足。2006年,她參加英語本科培訓,經過三年苦學,2009年她取得英語本科學歷。在平時,她積極參加教育教學領域的種種培訓,向周圍的老師學習,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每學期都主動在校開設公開課,并參加校內優課競賽,2007年和2012年她獲得校內優課競賽第一名的成績。2010--2012年參加縣三項評比中,她均獲得優課、論文一等獎。2012年6月參加__市“領航杯”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在平時工作中她潛心鉆研,多篇論文在教學雜志上發表,如在新課程上《構建有效課堂促進自主學習》,《學好英語的幾種良好習慣》。在讀寫算上《淺談如何背誦英語課文》。在英語教學研究上《快樂學習,愉快教學---初中英語教學之她見》。參加陶行知論文競賽《淺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啟示》,并獲二等獎。
篇3
13.肖店鄉張灣小學 王春燕
王春燕,現在平橋區肖店鄉張灣村小學任教。200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她一直以滿腔熱情耕耘在農村小學的講臺上。
從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都勇挑學校的班主任兼兩班數學課的工作重擔,她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用新思維、新理念的創新教育方法、探索教育模式,大力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用一片赤誠之心,寫就了別樣的感動。
在她的心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那純真的笑臉讓人難忘。由于村里貧困,很多父母出去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缺少父母的關愛,孩子較難管束,但是"不拋棄不放棄"這句話一直在她的心中,并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孩子年幼不懂事,有一次,在開始上課后有一個學生沒有來,她趕緊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家長說去上學了,她想可能孩子貪玩在路上。十幾分鐘過去了,她越等越焦急,給家長打電話那面也急了,無心上課。她趕緊和老師家長一起出動去找,沿著來學校的路,東面沒有去西面,西面沒有去南面,一直找到淮河邊。終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孩子,她趕緊跑過去,哭著和孩子抱在了一起,此時此刻,其他的都不重要,學習不好,成績不好,都沒有孩子的平安健康重要。孩子是一顆嫩芽,是她的心頭肉,細心呵護,在她用愛撐起的大樹下,茁壯成長。
幾年來,她一心撲在母校的教育工作上,始終在創新教育方法和模式上進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不斷查找學習相關資料。在工作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早上最早來到學校的是她,最晚離校的也是她,從一件小事上體現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體現的是她對學校,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關注,熱愛與負責。
王老師對素質教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她摸索和查閱資料學習先進學校的基礎教育模式,在加強素質教育方面,特色教育"國學經典"一直是她倡導和堅持的,每天課間全體學生會自覺地對著墻面上誦讀三字經。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早讀十分鐘等等活動都是經常性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禮儀知識素養養,提高學生的素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在德育工作管理上她也能夠有高屋建瓴的勢態,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她十分推崇啟功教授為北師大題寫的"學為人師、行為示范"校訓,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她情系學生,樂于助人。對學生傾注了無盡的愛。學校有幾位學生家庭十分困難。其中有個小同學,媽媽不在了,爸爸出外打工,工資不高,工作辛苦,孩子無人照料,衣服經常滿是灰土。了解情況后,她親自到這個學生住的地方給他洗了衣服,煮了飯吃,以后也是常常給他送好吃的,送穿的,關心他,照顧他,就像媽媽一樣。為了這些學生,她經常不顧工作忙碌,身體疲憊,給學生們申請了困難補助。因為村里留守兒童很多,她還組織建立了留守兒童俱樂部,希望給孩子家一樣的溫暖。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于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她奮斗在教育基層戰線上的座右銘。她將一如既往的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
14.高梁店鄉石板溝小學 王祖啟
你是我這一生
我叫王祖啟,是平橋區高梁店鄉石板溝小學的一名教師,自2000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16個年頭了,在這16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把"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句話謹記心間,并讓它作為行動指南,來衡量自己的教學得失,用自己的勤勞、樸實、智慧、愛心把鄉村教師這一普通的職業書寫的絢麗多彩。
2013年,我教三年級,當時班里有一名男生,上課紀律松懈,性格孤僻,與同學們不合群,而且愛與同學們打架,作業還不及時完成。他的這種情況我及時地對他進行了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我了解到了他以上表現的原因與他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他從小父母離異,而且父親患有精神病,爺爺身患癌癥,奶奶體弱多病,妹妹還小。我明白了特殊的家庭原因造就了他的這種情況,為了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我總是刻意的去接近這個孩子,向他講故事,講道理,樹立自信心,在工作之余,盡量抽出時間給他補習功課,生活上更是傾而為,使他慢慢融入集體。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他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且接受了同學們的關心、關愛。融入了集體。通過這件事,我獲得了學生和家長對我的好評、信任和擁護。
在教學中我注重集體教學和個別相結合,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照顧兩頭,正確對待個別差異,使好學生能吃的夠、吃得飽,又使差生能拿得起,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自控能力差,我就多鼓勵他們,多找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找差距,想辦法,有的學生理解力和記憶力好,我就要求他們多看多讀,多做課外題,這幾個同學在考試當中都取得了好成績。有個學生剛進一年級是全班倒數第一,我就和她談心,鼓勵她向先進看齊,本學期她已進入全班前5名。我所帶班級在2014年獲得優秀班集體的榮譽稱號,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身心在德、智、體、美幾方面都得到健康發展,讓每一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陽光般的溫暖,這是我永恒和不懈的追求。
教師對學生的愛源于母愛,卻勝于母愛,因為老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美好的東西激發他們前進,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并能及時糾正,教育、培育,使之沿著健康的道路前行,在我所帶的班級里,始終洋溢這一般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級里有個女孩學習很好,(w w w . f w s i r . c o m)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里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助她練習膽量,我上課時經常提問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并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我發現她朗讀課文抑揚頓挫很有感情時,就讓她帶著大家朗讀。給她機會,讓她代表班級參加"中國夢"演講,她竟然還獲得三等獎,她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放學后,見到我她還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我不知道怎么感謝你。我高興地回答:"臺上的表現就是你對我最好的回報"她微微一笑就跑了,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耐心的關愛,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新能力的活動舞臺。
教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我深知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只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為此,自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當做首要任務抓緊抓好,備好每一節課,講好每一節課是我一貫堅持的原則,同時放學后放棄家中的家務、農活,減少照顧孩子和父母的時間,刻苦學習教育教學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自身的努力,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質量和成績逐年提高。
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慶幸我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事業,我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15.肖店鄉中心小學 李琴
李琴教師個人事跡材料
李琴自2000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就深深的下定了決心,這一輩子就奉獻給教育事業----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十幾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愛崗敬業、安貧樂教、敢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連續八年全鄉期末考試所帶班級第一名。
2000年,她走上了鄉村小學—齊營小學的簡陋講臺,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生在鄉村,長在鄉村,面對這些純真燦爛笑臉的孩子,雖然都衣服臟舊,小手滿是泥土,身上灰撲撲的,但是許多的親切和關愛此刻縈繞在她的心頭。她常說:"作為農村小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為孩子的一生負責,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了培養農村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她總是以身作則,在平時的教學中她很注意細節教育。看到孩子們頭發散亂,扣子不系,她會這樣和學生交談:"你們看今天老師漂亮嗎?看我的衣服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比如,扣子系好了嗎?"這時的學生會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偷偷地整理好自己的衣著。每當走進教室,看到地面上有廢紙,她一聲不響地彎腰撿起來;每天早晨,她總是面帶微笑對孩子們說:"你好!"勞動課上,她帶領孩子們整理操場。慢慢地,孩子們不再隨意丟棄廢紙雜物;見到老師,孩子們會響亮地打招呼:"老師好!"而每次勞動課,她的孩子總是出色地完成任務。
李琴老師說: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老師的身份才行。
十幾年來,為了更好的教學,她努力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了解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心靈的感受。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批農外出,常年不在家里,而他們的子女卻留在家里孤獨的成長。他們中有的跟隨爺爺奶奶,有的則被寄養在親戚、朋友家里,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有的孩子我行我素、自私自利,有的則因過早承受了寄人籬下的痛苦而自卑、無助,這些都嚴重的阻礙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