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衛生院醫生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3 04:3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衛生院醫生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免疫規劃工作扎實有效
常住人口入冊率100%.開展8月齡-4周歲麻腮強化接種工作,累計接種人次,開展水痘、流感、hib肺炎、輪狀等計劃外疫苗的接種。加強外來兒童計劃免疫管理,落實外來兒童管理實施方案對轄區內外來人口聚集點進行不定期巡查,督查外來兒童進行預防接種,累計外來工子入冊接種人,其中(暫住兒童、流動兒童)。開展計劃免疫示范門診建設工作,做好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登記、處理工作。加強計免微機管理,嚴格執行“計劃免疫電腦管理規定”落實各項制度,做好各項統計工作數據的備份,確保了計免工作的順利進行。在12月及1月5—6日繼續開展查漏補工作,服苗累計()次。加強傳染病報告管理,傳染病漏報率為0;落實各項制度,做好傳染病暴發流行的應急處理措施。做好各項統計報表的上報工作,按質及時上報相關報表,做好規范免疫門診的建設,加強接種異常反應的登記報告制度。
我們共建卡張,建卡率100%,四苗接種率都達到95%以上,年度疫苗接種達到規定標準,擴大疫苗接種情況較往年有所突破,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更加規范。
二、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管理更加規范
為了進一步增強全鎮流動兒童預防接種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確保不漏一人,不錯一情,我們加強和村聯絡員的協作,有外來兒童進入本轄區就及時與我們聯系,再由本接種門診派人對其兒童進行調查及預防接種。每月對流動兒童的聚居地進行查訪,如遇到未辦接種卡的就勸其補辦。每月實行安全接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沒有一起接種事故,各類月報表均及時、正確、完整。
三、公共衛生效果明顯
積極開展各項健康宣傳活動,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導幫助上半年開展計免、等宣傳活動次,派發宣傳資料份(計免資料份、其它宣傳資料份)。認真搞好“4.25”宣傳日活動,健康教育宣傳取得一定效果。每月對常住和流動兒童的出生、死亡、遷移變動及接種證情況及時登記,轄區內7歲一下兒童實行動態管理,實行月報制,每月一次對鎮重點地區開展流動兒童免疫狀況調查。積極開展計免相關疾病檢測工作。在行政村建立健康教育宣傳欄,每季度及時對宣傳內容進行更換,指定專人上門進行健康宣教,定期在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四、傳染病報告準確
嚴格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報告制度,并指派專人負責。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各種法規的學習及重點傳染病知識的業務培訓,每月開展傳染病報告自查工作,詳細做好自查記錄。建立詳細的門診日記、傳染病登記本、傳染病報告卡,網絡直報相符率達100%,報告及時率達100%,認真填寫甲、乙、丙三類傳染病報告卡并在規定的時限內進行網絡直報。按要求做好結核病人訪視工作,訪視率達100%。
回顧一整年的防保工作,有喜有憂,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外來兒童管理力度不夠,主要原因在于人員缺乏、村級工作人員未能及時報告外來兒童的變動情況。
二是健康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宣傳范圍和經常性不夠。三是月報表上報數據有時缺乏準確性。
總的來看,防保工作實現了穩步發展,基本完成了上級各部門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應加強對流動人口的宣傳工作,使預防工作深入民心,得到全街道社區群眾的積極配合,以便更好地掌握流動兒童情況,爭取在今后的工作里加倍努力,揚長避短,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各項工作爭取把工作做到實處。
附件:1.建卡情況一覽表
2.五苗接種情況統計表
3.強化查漏補種情況統計表
4.接種門診查驗接種證情況一覽表
衛生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表一建卡情況一覽表
名稱應建卡數實建卡數建卡率遷入數遷出數
接種門診100%
表二五苗接種情況統計表
疫苗名稱應種數實種數接種率
卡介苗
糖丸
乙肝
百白破
麻疹
表三強化查漏補種情況統計表
疫苗名稱摸底數實種數接種率
甲肝
乙肝
麻腮風
糖丸
單位無證人數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
入托入學或轉學人數實查驗人數已補證人數需補種人數已補種全人數疫苗
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補需補已
補
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人種
人
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數次
數
篇2
一、培訓項目
(一)縣(市、區)衛生局局長和業務股長集中培訓。培訓重點: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普查情況通報和中期評估情況講評等。培訓期5天。該培訓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時間待省廳通知。
(二)鄉鎮衛生院院長集中培訓。共培訓6期,每期5天,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安排另行下達。
(三)鄉鎮衛生院衛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集中培訓。醫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包括放射、b超、心電圖和醫學檢驗四類技術人員。根據鄉鎮衛生院醫技人員“缺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每個衛生院按照1名的名額分配,各縣(市、區)衛生局可根據轄區鄉鎮衛生院的具體需求進行調節。在分配名額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進行,每期10天。由省醫院協會負責組織實施。
(四)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骨干集中培訓。以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為重點培訓對象,每個鄉鎮衛生院培訓1名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重點培訓內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和應急醫療救治知識等。由市衛生局醫學考試培訓中心組織實施。
(五)鄉鎮衛生院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考試人員考前強化培訓。培訓對象為往年多次參加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未通過,2009年技能考試合格的臨床類別考生。培訓內容以2009年全國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藍本,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系統復習培訓。免費培訓,教材自帶,伙食費自理。培訓期25天。由省農村衛生協會商省醫學會組織實施。
(六)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內兒科專項技能集中培訓。培訓重點:內兒科專項技能和農村衛生適宜技術。計劃培訓每所村衛生室1名鄉村醫生,培訓5天,由縣(市、區)衛生局組織實施,在2009年10月底前完成。
(七)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普訓。按照《湖南省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方案》,以鄉鎮衛生院為單位,組織有關衛技人員集中開展“三基”培訓和農村衛生適宜技術訓練。普訓由各縣(市、區)衛生局組織安排,年底前考核驗收。
二、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干培訓安排
(一)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干進修培訓對象及要求:每所鄉鎮衛生院選送一名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參訓,衛生院確無內兒科人員,可安排急需進修培訓的其它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培訓時間:130天(其中理論學習30天)。培訓地點:集中培訓設在市衛生局醫學考試培訓中心,集中培訓后,中心衛生院醫師安排到市級醫院進修,其他衛生院醫師由所在縣(市、區)衛生局安排到縣級醫院進修。
(二)培訓日期和參培人員名額分配
第一期:5月29日-6月27日,5月28日報到。
參訓單位:北湖14人,桂陽39人,宜章27人,安仁23人,汝城20人,共123人。
第二期:7月17日-8月15日,7月16日報到。
參訓單位:蘇仙17人,資興26人,永興23人,嘉禾18人,臨武23人,桂東18人,共124人。
三、培訓經費
省衛生廳對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安排了補助經費,補助標準為縣(市、區)衛生局局長集中培訓140元/天·人;鄉鎮衛生院院長集中培訓120元/天·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骨干培訓4000元/人(含集中授課培訓費2000元/人);鄉鎮衛生院醫技和檢驗人員培訓60元/天·人;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集中培訓30元/天·人。實際發生費用的差額部分,屬于市局培訓的,由市衛生局負責;屬于縣級培訓的,由縣(市、區)衛生局負責。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普訓所需經費由衛生院自行解決。
農村衛生人員短期集中培訓的食宿費、培訓費等費用在培訓補助經費中列支;鄉鎮衛生院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考試人員考前強化培訓的住宿費、培訓費和進修培訓的進修費、住宿費、資料費等費用,從培訓補助經費中列支,伙食費自理;衛生行政部門和培訓基地以及受委托的單位不得向學員收取上述列支費用。農村衛生人員培訓經費務必做到??顚S?,不得截留挪用。
四、培訓要求
(一)加強領導
各縣(市、區)衛生局要切實加強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領導,精心組織,明確責任,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并安排專人全程負責每一個培訓項目,保證規定的培訓時間、內容、師資力量、培訓質量和效果。市衛生局成立郴州市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局長王東任組長,副局長譚明仁、鐘慶紅任副組長,周勇、姜首晴、鐘茜園、鄧暉、劉春林、廖甲新、張志紅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張志紅同志兼辦公室主任。
市直及縣(市、區)有關醫療單位要認真做好培訓進修任務的承辦工作,安排好師資,為學員提供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各選派單位要按照通知要求,認真選派思想好、能安心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專業人員參加培訓,并保障培訓期間的工資、福利待遇,有條件的酌情給予一定伙食補助。:
(二)制定方案
各縣(市、區)衛生局要按照我局統一布置,制定2009年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方案要具體,操作性要強。各縣(市、區)要對轄區內農村衛生人員進行全面摸底,認真選派相關人員參訓,各類參訓人員名單按要求及時上報市衛生局農合科。培訓計劃與實施方案于2009年5月20日前上報市衛生局農合科和醫學考試培訓中心。
篇3
一、統一思想,明確管理年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農村衛生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村衛生條件得到了不斷的改善。據統計,2006年至2009年,全市鄉鎮衛生院國債項目建設達123個,建設規模7.66萬平方米,總投資5465萬元,已完成建設項目112個;累計投入資金3500余萬元用于為鄉鎮衛生院配備X光機、B超機、生化檢測儀、血球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和心電圖機等數十種常規醫療設備,鄉鎮衛生院硬件得到明顯提高,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群眾就醫的環境,截止2009年底有82.3%的中心衛生院和75.3%的一般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建設達到國家建設標準,按照省衛生廳三年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要求,今年底將有95%以上的中心衛生院和90%以上的一般衛生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由于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所有鄉鎮衛生院的業務收入均得到較大提高,據初步統計,有近半數的鄉鎮衛生院去年收入超過100萬元,一些運營好的鄉鎮衛生院收入超過200萬元,甚至突破300萬元。并且,從去年開始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均實行了財政全額補助。同期,我們每年有計劃地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分期分批進行輪訓,截至2009年底,共培養專業技術帶頭人129名,培訓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3000余人次,組織開展對口支援、執業醫師招聘等工作,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因此,現在我們基本上可以說,絕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不僅不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而且還有資金結余,可以更多地考慮單位的發展問題。
但是,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市鄉鎮衛生院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內部管理不夠規范。比如院內院外環境“臟、亂、差”、衛生院不衛生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工作人員組織紀律性不強,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較為淡薄,上班找不到人或在干私活。二是服務功能不夠完善。《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準(試行)》明確規定“鄉鎮衛生院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但由于財政補助經費落實不到位、單位內未實行績效考評制度、與城區醫療機構收入待遇差距大等主要因素,使得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編制人員不足,衛技人員隊伍不穩定,衛技人才缺乏,服務能力相對滯后等問題。三是服務制度不夠健全。對各項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和規范,有些尚未建立,有些沒有落實,有不少都沒有落實到位,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四是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未有進展,使得村級衛生服務資源的配置不盡合理,基礎設施落后,服務環境較差;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管理不夠,導致村衛生室服務行為不規范,醫療服務混亂無序,服務質量不高,難以保證農民群眾看病就醫和用藥安全;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指導不夠,導致農村公共衛生難以有效開展。為此,在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管理年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開展管理年活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農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創新舉措??茖W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農村衛生工作的目的是保障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如上所述,當前鄉鎮衛生院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鎮衛生院的科學發展,影響了農民群眾健康保障水平,不符合上級部門提出的科學發展的要求,不符合關注民生、保障民生的要求。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鄉鎮衛生院要想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很難,農村衛生工作要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就很難,各項民生工程指標的保質保量完成也很難。市衛生局提出開展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是本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發,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堅實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基礎,提高鄉鎮衛生院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2、開展管理年活動,是保障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農村衛生各項工作任務的迫切需要。國務院辦公廳最近下發了《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鄉鎮衛生院作為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樞紐,承擔著“落實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承擔著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繼續對15歲以下的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適齡婦女宮頸癌檢查和乳腺癌檢查,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生育婦女免費補服葉酸,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開展復明手術等工作任務。同時,鄉鎮衛生院在進一步提高新農合基本醫療保障水平、逐步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改革基本藥物制度補償機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轉變機構運行機制、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及發揮村衛生室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的網底功能等方面還要做大量的工作。這些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對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通過開展管理年活動,來進一步規范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量,扎實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3、開展管理年活動,是推動鄉鎮衛生院強化內涵建設的有益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管理年活動,解決鄉鎮衛生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我市鄉鎮衛生院管理工作。開展管理年活動,就是要面對當前鄉鎮衛生院發展中存在的管理方面的突出問題,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推進交流溝通,加強督查考核來整合各鄉鎮衛生院的管理資源,挖掘各鄉鎮衛生院的管理經驗,從更高層次來分析這些突出問題的根源,從更高層次來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幫助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和完善各項管理,提高服務農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我想,這對于鄉鎮衛生院的今后發展,應該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活動。
因此,各縣(區)衛生局和鄉鎮衛生院一定要統一思想,從維護農民群眾健康和利益的高度,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高度,從推進鄉鎮衛生院科學發展的高度,進一步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強化為民解困理念,增強抓好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的自覺性,用務實的作風、認真的態度、扎實的工作,切實抓好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
二、圍繞主題,突出管理年活動的重點
開展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圍繞“增強能力、優化管理”的主題,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提高鄉鎮衛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提高全市農民群眾健康保障水平,促進全市鄉鎮衛生院工作制度基本健全、服務行為比較規范、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走上鄉鎮衛生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讓農民群眾享受到質優、價廉、安全、便捷、規范的醫療衛生服務。
明確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后,大家要深刻領會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的內涵,圍繞主題,瞄準目標,抓住重點。我想,管理年活動要突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近期重點醫改任務之一。鄉鎮衛生院是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點機構,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的有關要求,完成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按有關要求做好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工作、農村婦女乳腺癌、宮頸癌檢查工作、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光明•微笑”工程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同時,要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加強重大疾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
2、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是鄉鎮衛生院的工作職能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群眾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對醫療服務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提高使用農村適宜醫療技術和中醫藥技術,正確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對疑難病癥進行恰當的處理與轉診,承擔鄉村現場應急救護、轉診服務和康復服務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要落實好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落實好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健全消毒、隔離制度,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做好醫療廢物處理和污水、污物無害化處理。要努力做好醫療事故的控制和醫療糾紛的防范等工作。
3、加強村衛生室管理。由于鄉村醫生的人員管理、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市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管理情況也有一些起伏。但村衛生室在農村衛生服務網絡中充當著網底的重要作用,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切實加強村衛生室的管理,依照《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意見》,試點和推廣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合理規劃和配置鄉村衛生資源,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新農合制度的鞏固和完善,推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醫療衛生需求。
4、推進醫德醫風建設。醫德醫風建設,是衛生系統行風建設的靈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當前深化醫改的進程中,更加強調醫療衛生服務的態度,更加注重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因此,鄉鎮衛生院要著力加強和改善醫德醫風建設,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要廣泛深入地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精益求精、救死扶傷的精神,不斷強化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要完善醫德考核體系,完善醫德醫風監督機制,抓好醫德醫風考評,建立醫德考評檔案,將醫德考評結果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認真推行醫德醫風一票否決制。
5、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冃Э己耸呛饬苦l鎮衛生院工作和服務效率的一種考核制度,是今后對鄉鎮衛生院和衛生院工作人員進行考核的主要方法,是計發績效工資的政策依據,也是調動人員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的一種手段。績效考核實施情況,與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各縣(區)衛生局要落實對鄉鎮衛生院的績效考核,各鄉鎮衛生院要落實對本院職工的績效考核,要按照有關的指導意見,結合實際制定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方案,實施績效考核制度,按考核結果兌付績效工資。
6、加強人員管理和培訓。鄉鎮衛生院各類衛生技術人員依法取得相應的資質是鄉鎮衛生院運行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醫療糾紛的前提條件,為此必須堅持依法行醫。鄉鎮衛生院要加強工作紀律的監管,落實考勤值班制度,要求醫務人員著裝,佩戴胸牌,堅守工作崗位。同時,要加強衛技人員的培養與培訓管理,使衛技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達到60%以上,要及時組織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加上級部門的專題培訓。
7、加強院容院貌建設。一個單位的容貌,事關單位的形象。鄉鎮衛生院,是基層農民群眾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主要場所,不管怎么說,一個“臟、亂、差”的衛生院,是不符合鄉鎮衛生院的功能定位的,是嚴重破壞鄉鎮衛生院整體形象的,也是無法滿足農民群眾的健康需要的。要通過院容院貌建設,達到房屋建筑美觀大方,干凈整潔;科室設置科學合理;各種標識、指示牌規范、清楚、醒目;服務環境和設施清潔、舒適、溫馨,做到室內整潔,室外清潔;并做好鄉鎮衛生院相應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給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
三、精心組織,確保管理年活動目標如期完成
這次管理年活動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宣傳發動階段,在今年的3至5月份,制定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動員和部署。第二階段為組織實施階段,從今年的5月份開始,到明年的1月份為止,在市、縣衛生局的組織領導下,各鄉鎮衛生院認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切實開展自查自糾,不斷整改提高。第三階段為驗收評比階段,時間安排在明年的2至4月份,完成縣級管理年活動的初評和市級管理年活動的驗收,以及全市“二十佳”鄉鎮衛生院和“二十佳”衛生院長的評選,最后進行活動總結和表彰。針對活動各階段的工作內容,我想,具體提以下一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在廣泛宣傳發動上造氛圍
一是成立管理年活動相應機構??h(區)衛生局要成立“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確定牽頭股室,同時要成立技術指導專家小組,從縣直疾控、衛監、婦保、醫療機構抽調專家組成,對管理年活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各鄉鎮衛生院要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確定院長負總責,并指定專人具體負責。二是縣、鄉各級領導小組組織人員集中學習有關文件,領會精神,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和工作方案。三是縣、鄉各級召開動員大會,明確管理年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目標和任務,充分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四是鄉鎮衛生院要組織各科室、各部門廣泛開展討論,進一步提高全體職工的認識。五是認真細化工作目標,工作責任落實到科室,落實到個人,充分體現“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身上有責任”。六是為保證活動順利進行,鄉鎮衛生院要結合各自實際,建立獎罰制度。七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鄉鎮衛生院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標語、簡報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管理年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2、真抓實干,在全面推進落實上下功夫
一是要認真組織自查和整改。各鄉鎮衛生院要在市、縣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對照鄉鎮衛生院的管理規范、職能定位和能力建設等要求,認真查找本院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征求管理部門和院內職工的意見建議,提出落實整改的辦法,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建立整改臺帳或時間表,并認真組織整改。這項工作是管理年活動的一個重心,時間上安排為2011年的6月—11月。二是搞好日常督導。這里要求縣(區)衛生局對轄區內的鄉鎮衛生院每月開展一次督導工作,針對存在和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三是加強調度工作??h(區)衛生局每二個月召開一次調度會,通報督導情況,調度整改情況。
市衛生局也將不定期進行督導,實現以縣為單位的督導全覆蓋,以鄉鎮為單位的督導覆蓋率不低于20%。四是現場參觀學習。各縣(區)可采取組織本縣(區)鄉鎮衛生院院長在所轄衛生院間進行巡回檢查活動,也可組織參觀學習管理年活動開展得好的衛生院,通過現場參觀,促進衛生院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現場查找存在問題,及時研究解決辦法,以期達到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效果。五是在2011年11月左右,組織全市縣(區)間的交叉督查,進一步推動管理年活動的開展,并相互借鑒學習和經驗交流。六是在2011年12月左右,市局將組織召開全市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現場會,及時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七是現場會后,各縣(區)衛生局、各鄉鎮衛生院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用1到2個月的時間,進一步加強組織實施,鞏固提高現有工作成效。
3、總結評比,在整體提升水平上出成效
篇4
一、目標任務
在試點基礎上,以點帶面的形式全面構建鄉村醫生與農民的契約式服務模式。2015年底前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展開,2015年穩步推進、總結經驗、完善服務模式。量化鄉村醫生醫療衛生服務任務,全面落實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不斷提升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內容
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是指以鄉村醫生為服務主體,以農村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家庭為服務單位,以健康管理為目標,為簽約服務對象提供安全、有效、連續、可及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一)簽約主體
根據轄區內居民實際戶數和人口數,以村衛生室為簽約主體,由村衛生室確定具體的鄉村醫生作為簽約服務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直接與居民簽訂服務協議。建立以鄉村醫生為核心的團隊協作機制。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按照鄉村衛生管理一體化的要求,為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提供業務指導和后勤保障。
(二)簽約方式
居民在充分了解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內容、方式、期限和權利義務的前提下,自愿選擇服務內容,簽訂服務協議,建立相對固定的契約服務關系。鄉村醫生以向居民提供集預防、保健、康復、健康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連續。簽約周期原則上三年一簽,簽約期滿后可自動選擇續約。
(三)服務對象
村衛生室所轄區域的所有農戶。以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人群為重點服務對象,優先覆蓋、優先簽約、優先服務。
(四)服務內容
根據群眾的服務需求,鄉村醫生在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下,為簽約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健康評估與咨詢、特色便民等四項服務。
1.基本醫療服務。按照業務技術流程,由鄉村醫生為簽約群眾提供嚴格規范的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開展中醫藥服務;幫助預約上級醫院診療服務;協助轉診及院前急救等,并履行轉診手續。
2.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相關要求,為簽約群眾免費提供各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行鄉村醫生包戶負責制。
3.健康評估與咨詢服務。全面掌握簽約群眾的健康信息,根據他們的健康狀況,每年進行一次健康狀況評估,為其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及有需求的重點人群,鄉村醫生要提供上門健康咨詢和指導服務。
4.特色便民有償服務。為確有需要的簽約居民,提供便民特色有償服務,服務產生的政策內醫療費用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強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內涵,優化工作流程,制訂詳細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指導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穩步開展。引導鄉村醫生規范服務行為,轉變服務理念,改善醫患關系。認真開展簽約服務相關內容培訓,使開展簽約服務的鄉村醫生能全面掌握服務流程,盡快勝任工作。
(二)搞好宣傳發動。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通過電視廣播、板報櫥窗、橫幅標語等形式,多渠道開展宣傳發動,使農民在充分了解和自愿的前提下與鄉村醫生簽訂服務協議。要突出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惠民、利民、便民的特點,提高社會對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為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加強考核激勵。各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完善簽約服務補償機制,根據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等進行綜合考核,作為各項補助經費分配、獎勵的依據。鼓勵多勞多得,確保鄉村醫生獲得足夠報酬,調動其主動簽約的積極性。建立定期報表制度和通報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對于完成工作任務好的鄉村醫生給予通報表揚。
篇5
一、完善新農合統籌補償政策
將新農合各級財政補助提高到年人均380元。各縣(市、區)以參合人員實際受益水平不低于上年度為前提,調整完善2015年度新農合基本醫療保障的統籌補償政策,加強門診與住院補償方案的銜接,合理設置住院起付線或低費用段報銷政策,適當提高門診費用報銷比例和封頂線,鼓勵將縣級醫療機構部分慢性病門診費用和門診日間手術費用納入大病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控制門診轉住院行為。落實完善35種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加強對定點救治機構的審核監管,提高入徑率,嚴控變異率,保證服務質量。
二、開展“新農合政策落實監管年”活動
以“推進新農合政策落實,提升新農合監管水平”為目標,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新農合政策落實監管年”活動,進一步完善新農合服務行為監管和基金運行監管的各項制度措施,加強各級新農合監管隊伍和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新農合運行監測指標體系和長效監管機制,加大對即時結報費用的審核力度,及時發現并嚴厲查處新農合服務中的違規違紀行為,推動新農合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實。修訂完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
三、提高新農合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和運行效率
提高新農合大病保險籌資水平,根據籌資標準及時對商業保險機構撥付資金。適當提高新農合補償后合規自付醫療費用補償比例,適時將門診慢性病和特殊病種自付合規醫療費用納入大病保險補償范圍。定期分析監測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運行情況,實時掌握資金流向,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加強對新農合實際住院補償比、次均住院費用增長、縣(市)外轉診轉院率等指標的監控考核,強化責任意識;按照大病保險實施細則,加強資金管理和商業保險機構監管考核,確保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順利開展。
四、推進新農合支付制度綜合改革
積極借鑒宜陽縣、息縣做法,在縣、鄉級定點醫療機構全面開展新農合按疾病病情分組分類支付改革,通過談判方式確定支付方式、支付標準和服務質量要求;認真落實常見病種的新農合定額補償政策,適時擴大定額補償病種范圍;完善住院費用總額預付的方式方法,科學測算預付總額,建立健全評價制度,全面加強綜合考核,探索完善獎懲機制;完善省級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費用控制協議,強化日常監管、綜合考核和費用控制情況警示通報。逐步探索以各級醫療機構診療能力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有條件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病種范圍。
五、提升農村衛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根據新農合基本醫療及大病保險工作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基本的數據準確傳輸、監管監測及統計分析功能,提高數據質量;完善非即時結報數據推送機制,提高經辦服務水平和監管效率。完善農村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村衛生室以信息化技術管理農村居民健康檔案、接受遠程醫學教育、開展遠程醫療咨詢、進行醫院感染暴發信息報告、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藥費用即時結報、實行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統一的電子票據和處方箋等工作。
六、鞏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
以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為核心,重點在健全多渠道補償機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完善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基層首診、轉變服務模式、提高一般診療費標準、加強信息化建設、穩定鄉村醫生隊伍等方面深入推進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及時總結經驗,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各縣(市、區)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推進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積極投保醫療責任險,降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執業風險,確保醫療責任保險充分發揮醫療風險分擔作用;醫療機構投保醫療責任保險保費可在其醫療支出中列支。
七、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
制定下發“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的通知,指導各縣(市、區)嚴格按照創建和考核標準查找自身不足,及時整改提高,提高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改進服務流程和服務態度,引導鄉鎮衛生院統籌推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提升鄉鎮衛生院綜合服務能力,滿足群眾就近就醫需求。
八、確保農村衛生人員培養培訓各項政策落實
以創建“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為契機,強化鄉鎮衛生院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做好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技術人員崗位培訓和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項目,繼續實施鄉鎮衛生院實用人才培養“522行動計劃”,加強對各項目績效考核和過程管理,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經費??顚S?,確保按時完成項目任務;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工程的意見》,加快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九、加強村衛生室規范管理
認真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村衛生室管理辦法》要求,從功能任務、機構設置與審批、人員配備與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嚴格規范,進一步提升村衛生室服務水平;加強對村衛生室日常監管,嚴格落實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集中采購和使用登記制度,規范服務行為,確保村衛生室醫療服務安全。認真依法開展鄉村醫生執業再注冊換證和重新注冊工作;規范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行為,豐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內容,完善鄉村醫生簽約激勵機制,至2015年底,全市實現以鄉鎮為單位簽約覆蓋面達到100%,常住人口簽約率達到80%以上,逐步覆蓋至全體農村居民。貫徹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切實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篇6
一、加強領導,強化協作,形成分級診療工作的合力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201*年我縣確定開始分級診療工作后,及時將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調整為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并專門成立了由主管縣長任組長,衛計、發改、財政、人社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的分級診療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下發了《××縣分級診療工作實施意見》《××縣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實施細則》,確定了高血壓、糖尿病2個病種,明確了實施范圍、工作重點、推進難點和時間節點。衛計、發改、財政、人社等各相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責,進一步細化了相關配套方案。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調度會議,不定期深入基層進行現場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形成了領導重視、部門協作共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整體合力。目前,我縣高血壓、糖尿病2個病種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二、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為分級診療工作奠定基石
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是提高縣域內就診率,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的有力保障。一是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建設。我縣兩所縣級醫院新院區均在建設中,保障醫療條件達到全省縣級醫院一流標準??h中醫院新建工程預計2019年完工。二是強化醫療設備建設。投資3000萬元購置了16排CT、1.5T核磁、日本東芝DR和數字胃腸、西門子彩超和GE四維采超等大型輔助檢查設備,為高質量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加快重點醫學??平ㄔO??h醫院骨科成為市醫學重點培養學科,婦科、心血管內科和兒內科被確定為市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培育單位,醫學影像科已經申報市級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同時,2所縣級醫院還不斷加強重癥醫學科、血液透析、介入、腫瘤等??频慕ㄔO水平,減輕群眾域外就醫負擔,保障了醫?;鸢踩?。四是強化中醫藥能力項目建設。先后建成了7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鄉鎮衛生院標準化中醫科和中醫特色村衛生室,使全縣中醫藥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規范管理,優化服務,為分級診療工作提供支撐
建立健全完善、有序和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關鍵舉措。一是規范醫院管理。在教育培訓、崗位設置、績效考核等方面優化了管理模式,在住院結算窗口設立轉診、轉院優先結算窗口,轉診、轉院病人優先就診,及時、快速地辦理轉診病人的住院手續,為就診患者開辟了醫療、醫保綠色通道,形成了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機制。二是實施對口幫扶。主動對接省市縣三級幫扶,重點在內、婦、兒科等鄉村常見病方面,采取上級派員下鄉坐診巡診、下級派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等方式,大力度培養鄉鎮全科醫生,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水平。目前,全縣15個鄉鎮衛生院部分實現了二級以上醫院對口幫扶的覆蓋。三是推進簽約服務。積極推進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建設,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治療的一體化服務,不僅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醫療服務關系,更重要的是指導群眾合理就醫,真正成為群眾健康“守門人”。四是狠抓慢病管理。認真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尤其對列入分級診療的高血壓、糖尿病2個病種,開展有效對接,實施重點監測、規范管理。五是借力醫保政策。開展適合我縣的發展的新農合報銷政策,制定了差異化報銷補償政策,拉開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之間的起付線、報銷比差距。
四、工作中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我縣在分級診療工作中,盡管邁出了第一步,做了一些有益嘗試,但目前仍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短缺,且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低,缺少全科醫生,缺乏學科帶頭人,是制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主要瓶頸。目前,我縣15個鄉鎮衛生院,每個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還達不到1名,僅有5個鄉鎮衛生院的6名醫師轉崗培訓合格后注冊為全科醫生。鄉鎮衛生院科室分布不均、技術水平不高,能開展的服務項目少,分級診療病種受限,下轉患者承接困難。
二是日間手術盡管便捷,但目前醫保政策不支持門診日間手術患者報銷,制約了日間手術的開展。建議省市盡快制定日間手術目錄,協調醫保部門確認報銷的目錄清單,給予政策支持。
三是醫聯體建設推進緩慢。醫聯體建設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實施的一項有力措施,但目前我縣此項工作相對滯后。
四是鄉村兩級網采藥品率、回款率面臨挑戰?!捌胀ú¢T診醫療費,按照每人每年180元標準劃入社會保障卡,包干使用”。居民一、兩次就醫可花完,因網采藥品比藥店非網采藥品貴,無特殊情況就不選擇在衛生所就醫買藥;村醫一般診療費補貼減少,村醫門診收入下降,居民不再選擇衛生所就醫,村醫網采藥品率下降,也會影響到村醫享受藥品零差率補貼政策,可能會導致全縣基層基藥藥品網采率整體下降。
五、下一步打算
1、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平臺運營,結合鄉村醫生簽約逐步推進平臺中家庭醫生簽約項目。積極與好醫生集團協作,推進一大平臺(分級診療平臺)、三大抓手(家庭醫生 - 學科建設 - 互聯網+)共建項目,提升我縣信息化建設水平。
2、積極推進全科醫生培訓和轉崗培訓,2-3年逐步實現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注冊的全科醫生。
篇7
本刊訊(記者 胡睿) 近期,湖南省衛生廳啟動全省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新機構編制標準實施工作。由該省編辦組織制定的《湖南省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標準》首次明確,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人員納入事業編制。
據了解,我國現行醫療機構人員編制標準是30多年前制定的,早已不能滿足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為配合即將推進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機構編制精細化管理等工作,該省編辦組織制定了《湖南省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標準》。
《標準》明確了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非營利性、公益性和事業單位屬性及編制性質,特別是對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的事業單位性質和人員編制性質首次給予明確。
《標準》將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分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明確工作性質和配備比。分別確定了不同性質、類別、規模等級醫療機構的人員編制的核編依據和具體配置標準。明確了各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院級領導職數和單位內設黨政管理機構數,如三級醫院院級領導職數核定為6名~8名。根據等級、規模、服務人口比例等核定出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中醫醫院病床編制與人員配備比。
據該省衛生廳黨組書記肖策群介紹,首次核編并非“一錘定終身”。今后,原則上每3年根據有關指標對病床編制數進行調整,并根據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服務人口或病床數變化以及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等情況進行重新核編。肖策群強調,對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的人員編制,任何部門和單位一律不得占用或變相占用,醫療衛生事業單位不得超編進人,不得超職數配備領導干部,對于超編、超領導職數、超人員編制結構比例配備的人員,一律不辦理列編手續。
時訊
我國鄉村醫生1/3是女性
本刊訊(記者 王真)8月24日,在“全國女鄉村醫生業務技能培訓”開課儀式上,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長朱慶生透露,目前全國有30余萬名女鄉村醫生,約占全國鄉村醫生總數的1/3。朱慶生表示,與男性鄉醫相比,女性鄉醫在承擔工作的同時,還有沉重的家庭負擔,她們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較少,有關部門要對女鄉村醫生給予更多的關愛。
農村防控“甲流”有了指南
本刊訊(見習記者 王冰) 衛生部近日《鄉鎮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鄉鎮衛生院、防保站、村衛生室等醫療衛生機構,負責本鄉鎮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報告、病例診治、免疫接種等工作。
《方案》強調,鄉鎮衛生院應及時采集疑似病例標本,送當地流感網絡實驗室檢測。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要實施居家醫學觀察,鄉鎮衛生院、防保站和村衛生室組織醫務人員做好醫學隨訪和體溫測量。鄉鎮政府提供密切接觸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16.5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
本刊訊(記者 李口)據悉,截止今年3月底,全國累計有16.5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其中,住院補償1,2億人次,門診補償13,1億人次,對l_8億人進行了健康體檢。參合農民次均住院補償金額從試點初期的690元提高到1180元,實際住院補償比從25%提高到41%,有效減輕了農民就醫經濟負擔。
域外傳真
英國醫務人員因病缺勤率較高
“為減少自身疾病的發生,提高國民醫療服務水平,同時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從事英國國民醫療服務的工作人員應接受基本訓練?!边@是英國衛生部在年中總結上提出的要求。
報告表明,醫務人員因病不能出勤的平均天數達10,7天,遠高于私有部門員工6,4天每年,也高于整個國有部門員工9,7天每年的平均數。據悉,該報告是在與11000名醫務工作者面談基礎上寫成的。(BMJ.2009,339:b3406)
美國推薦適齡女孩接種宮頸癌疫苗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德克薩斯州1122名家庭醫生中,僅有49%的醫師表示遵循現行的宮頸癌疫苗接種指南,向11~12女孩推薦接種這種疫苗,而64%的醫師表示建議接種宮頸癌疫苗的群體年齡通常在13~17歲之間,
該中心免疫實踐咨詢委員會表示,盡管他們曾建議家庭醫生為11~12歲的女孩接種宮頸癌疫苗,但執行情況不容樂觀,他們擔心醫師或家長可能會延誤孩子疫苗接種的時間。(Else―vier Global Medical News,2009,8月6日在線版)
美鼓勵住院醫師學習老年醫學知識
2008年,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醫生加強老年醫學知識的學習,為美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優良的醫療服務。
篇8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合理用藥;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6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2(c)-0154-05
Rational use of drug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22 township health center in Jiujiang City
WEI Ling1 SHEN Dong-mei1 WAN Zhao-lei1 CAI Jie-qing1 XIANG Xiao-mei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ownship health center prescription review in our city,and to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5,22 township health center were selected from 10 counties and 2 districts of our city by expert group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Jiujiang bination of investigation,assessment and talk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se of prescription review.Results 22 township health center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prescription review,but the level is different,the reasonable rate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hospital doctor′s advice was lower.Conclusion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ng for prescription review of township health center.Improving the status quo of drugs rational use in hospitals,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rational drug us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dical staff,improv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 system construction,construct and implemen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escription review,train the ability of farmers rational drug awareness.
[Key words]Township health center;Rational use of drugs;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不合理濫用藥、大處方造成巨大的衛生資源浪費,也導致醫藥費用居高不下。為促進藥品合理使用,p輕群眾醫療負擔,我市縣、區中的鄉鎮中心衛生院全面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為鞏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成果,發揮藥師的用藥指導作用,規范醫生處方行為,切實減少不合理用藥,我省認真組織各市、縣、區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1]。為了及時掌握實施情況,研究解決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2015年9~10月,由九江市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組對22家鄉鎮中心衛生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進行調查與分析,為衛生管理服務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9~10月,由九江市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組分別從本市10個縣、2個區內各選擇具有代表性的11家中心衛生院、11家一般衛生院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示范點評,開發區中心衛生院和廬山區中心衛生院合并一起點評,同時收集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相關資料。
1.2方法
根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的要求,采取“查、評、談”相結合的方式,對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r進行督查。
1.2.1 查 現場檢查10個縣、兩個區衛生行政部門和22所鄉鎮中心衛生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相關文件資料,主要包括制度建設和落實、組織實施、結果應用、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
1.2.2評 專家組進行示范性處方點評,隨機抽查每個衛生院當月門診西藥處方100張,共計2200張;手術抗菌藥物用藥和非手術抗菌藥物用藥住院病歷共30 份,共計660份;對其進行現場點評。將抽查的門診西藥處方、住院醫囑分別抄錄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表、住院病歷非手術抗菌藥物用藥合理性評價表、住院病歷手術抗菌藥物用藥合理性評價表”中,統計門診西藥處方中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抗菌藥、注射劑、激素藥、使用百分率;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平均每張處方金額;合理處方百分率。處方點評結論分為不規范處方、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三種不合理處方,進行具體分析,重點對門診處方中抗生素、注射劑、激素類藥物以及住院病歷中抗菌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點評。
1.2.3談 召開座談會,聽取10個縣、兩個區的衛生行政部門關于開展處方點評情況的匯報。專家組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反饋督查和處方點評結果,提出改進建議。
1.3觀察指標
衛生行政組織作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況、門診處方基本用藥情況、門診不合格處方情況、住院歸檔病歷情況。
2結果
2.1衛生行政組織作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況
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均按照要求,建立了健全的開展處方點評工作相關制度,組織實施到位,具體內容見表1。
2.2基層醫療機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況
處方點評制度建設:此次調查中的中心衛生院均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制度,3家一般衛生院未建立;在建立起的處方點評機構中,有2家中心衛生院、5家一般衛生院未細化各成員的職責分工,3家中心衛生院、6家一般衛生院未建立健全相關獎懲制度,未將點評結果入績效考核,其余雖建立健全相關獎懲制度,但未具體進行實施。處方點評工作組織實施:22家衛生院均成立了處方點評工作小組,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處方點評,有年度處方點評記錄。處方點評工作小組制度上組織結構合理,但實際操作中卻未按各成員的職責分工進行,多由一人承擔。8家處方點評方法與路徑不規范,3家未建立,處方點評人員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處方點評工作結果應用:處方點評工作記錄少,有6家中心衛生院、9家一般衛生院只對處方點評工作表相關內容進行填寫,但未進行統計,更沒有進行分析及有效干預。點評的內容基本局限于門急診處方,基本未開展對病房醫囑的處方點評工作。各衛生院均未對不合理用藥情況未采取行政處置措施(表2)。
2.3門診處方基本用藥情況
在22家處方示范點評衛生院隨機抽查的2200張門診西藥處方中,門診處方基本指標中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藥品通用名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分別為99.63%、95.27%,抗菌藥、注射劑、激素藥、使用百分率分別為52.48%、40.38%、2.68%,每張門診處方藥品品種數為2.54種,平均每張處方金額20.86元,處方合理率為59.48%。
2.4門診不合格處方情況
2200張處方中不合理處方891張,占40.52% ,其中用藥不規范處方466張,占不合理處方率為52.32%,主要表現為處方前記、正文、后記內容缺項(年齡、臨床診斷未填寫);藥師未對處方進行適宜性審核的;未使用藥品規范名稱開具處方的(如使用商品名西比靈膠囊、快克膠囊、易坦凈口服藥、阿莫仙等);以藥品名稱(注射液、粉針劑均以“針”代替),藥品的用法用量書寫不規范(無規格、無劑量單位、以“#”代表“片”或“粒”);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臨床診斷未寫、不清或不全(如待查);無特殊情況,處方超過7日用量;小兒處方部分未用專用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424張,占不合理處方率為47.59%,其中抗菌藥物用藥不適宜處方為最多,如用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qd給藥(如頭孢類、青霉素類、克林霉素),應一日多次給藥;診斷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選三代頭孢(頭孢噻肟鈉、頭孢曲松鈉),根據指南應該選青霉素類、一或二代頭孢;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膠囊使用前未做皮試;重復給藥: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使用克林霉素+替硝唑,克林霉素有抗厭氧菌的作用,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不需要聯合抗厭氧菌藥物。超常用藥處方67張,占不合理處方率為7.56%,如無感染指征使用抗菌藥:診斷為頭皮血腫、高血壓、左足外傷、裂狀肌綜合征、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結石等,診斷為網球肘、高血壓、結膜炎初對癥選用藥外還使用了板藍根顆粒、麝香壯骨膏、仙靈骨葆膠囊等。無正當理由為同一患者開具2種以上藥理作用相同的藥物:下呼吸道感染使用頭孢類和青霉素類(頭孢拉定+阿莫西林)、頭孢類+克林霉素等聯合用藥。有較多處方同時存在兩項以上的錯誤。
2.5住院歸檔病歷情況
在22家衛生院隨機抽查的660份住院病歷中307份病歷用藥基本合理,353份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不合格率為53.48%,匯總并分析住院病歷點評結果發現,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主要表現在重復用藥、聯合用藥不適宜、適應證不適宜、遴選藥品不適宜、療程過長等方面。如痔瘡、腦供血不足病歷無發熱、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正常,使用頭孢曲松、克林霉素、頭孢噻肟鈉靜滴9 d;上呼吸道感染全部使用抗菌藥和抗病毒藥聯用(如:頭孢類+穿琥寧+利巴韋林),頭孢類+青霉素重復用藥,β-內酰胺類抗菌藥qd給藥等。
3討論
3.1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情況
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對處方點評不夠重視,未建立公示、獎懲制度,建立的也流于形式,存在未落到實處的現象?;鶎俞t務人員對開展處方點評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視性認識不夠,工作開展不到位,在處方點評工作中,未全面細致地分析點評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存在“走過場”的現象,未確保處方點評工作質量。
3.2門診西藥處方基本指標情況
國家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高,這與我市對基本藥物使用的宣傳,以及醫務人員、群眾對基本藥物認識的提高密不可分;每張處方藥品品種數及處方金額控制在相對合理的水平,與早期我市中心衛生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現狀的調查分析結果[2]基本相符,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52.8%)、注射劑使用率(40.38%)較高 ,為加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世界各國都制定不同的管制政策,提倡“能口服的,不注射”[3];糖皮質激素藥品使用率高達4.68%,多數未能按照有關臨床路徑治療原則使用激素,存在一些感染性或發熱待查的患者中無指征使用激素的現象。
3.3合理用藥情況
門診西藥處方與住院病歷均有不規范處方、不適宜處方、超常處方三種不合理處方情況,其中門診西藥處方不規范處方最多,住院病歷抗菌藥物聯合用藥不適宜、療程偏長問題較突出。部分鄉鎮衛生院中未建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醫生認知因素、醫生自身因素、患者期望、醫療機構等方面都是影響醫務人員處方合理用藥的因素[4]。通過訪談與文獻研究,筆者總結基層醫療機構不合理用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多年來,基層衛生機構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基層醫務人員的學歷層次較低,普遍缺少專業的藥劑人員,大多數藥房工作人員由醫師、護士或技工人員來擔當,自身缺乏藥學專業知識,對藥物危害的認識、合理用藥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很難有效地指導臨床合理用藥。②人才培訓不到位,合理用藥與處方點評工作培訓與宣傳力度不強。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繼續教育方面不重視,臨床用藥指征掌握不全面,特別是抗菌藥物,從而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中出現不合理用藥、不規范用藥的情況。另一方面處方點評工作小組的總體水平不高,點評具體工作多由藥學人員承擔,缺乏臨床醫師的參與,不合理用藥情況未進行分析評估總結和反饋。③患者用藥習慣和自我選擇,尤其農村地區有病就打靜脈點滴、感冒就用抗菌藥已經成為居民的習慣性要求, 也導致藥品的不合理使用[5]。④2012年基藥目錄和最新增補目錄公布后,基藥品種數增加較多,一些常用的藥品都進目錄,但網上遲遲不能采購到。部分藥品中標公司在配送藥品時常以缺貨等各種原因和理由來隨意更換藥品廠家、規格或以非中艘┢反替標藥。⑤現在國家藥物目錄政出多門,有農保用藥目錄、國家基藥目錄、社保藥物目錄、醫保藥物目錄,且這些目錄里面的藥物不統一,有的這個目錄可以用,另一個目錄不能用,這種情況很多,也對基層醫院處方用藥造成困惑甚至混亂。⑥我省結合本省區域常見病、多發病等流行病現狀,及不同人群的用藥習慣,合理調整基本藥物目錄結構[6],但血吸蟲病等地方病用藥、晚期腫瘤、腎衰尿毒癥、腎移植、糖尿病、尿崩癥、帕金森癥患者等仍不是國家基藥范圍內的用藥,但又是維持患者生命的用藥,出于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醫院應盡量滿足,但又違背了基層合理用藥和處方點評的工作原則,所以基層醫院比較犯難。⑦現在很多患者從大醫院出院后,回家后要進一步維持或鞏固治療,他們在住院期間用的藥很多都是非國家基藥,且用這些藥已很好地控制了病情,他們需要繼續使用該藥品,這也給基層醫院合理用藥及點評工作帶來影響。
3.4建議
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可以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合理用藥、規范診療路徑、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為了進一步促進鄉鎮衛生院藥物合理使用,筆者通過政策解讀、文獻研究、經驗借鑒[7-21],總結建議采取以下措施:①高度重視、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有效干預、強化監督、定期開展處方點評工作,使處方點評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②加強處方點評方法培訓。衛生行政部門要利用有利時機,適時開展《處方管理辦法》《品管理辦法》《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等規范性文件的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臨床醫生處方書寫、合理用藥水平,控制抗生素、激素藥品的亂用。③引進和培養基層醫療機構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合理布人才結構,加強合理用藥軟件建設。④建立本醫療機構處方點評績效考評體系與獎懲機制并實施,促進處方點評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不斷提高臨床用藥水平。⑤增強處方點評結果應用?;鶎俞t療衛生機構應按照處方點評專家組的反饋意見,認真分析梳理處方存在的問題,按照專家的改進建議,對問題進行逐項整改。學習并總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方點評工作經驗,做到活學活用。⑥多渠道宣傳合理用藥知識,逐步改正不良用藥習慣,保障群眾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劉立民,余曉耕,黃馬羊,等.江西省27家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處方點評[J].醫藥導報,2014,33(6):811-814.
[2]萬朝雷,楊澤云,魏玲,等.九江市中心衛生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現狀的調查[J].醫藥前沿,2011,1(24):41-42.
[3]Ratanawijitrasin S,Soumerai SB,Weerasuriya K.Do national medicinal drug policies and essential drug programs improve drug use?a review of experien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Soc Sci Med,2001,53(7):831-844.
[4]魏艷,尹文強,崔雪丹,等.基本藥物制度背景下鄉鎮衛生院處方用藥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252-254.
[5]單楠,傅鴻鵬.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抗生素使用的影響[J].衛生軟科學,2011,25(11):782-785.
[6]萬朝雷,楊澤云,魏玲,等.九江市鄉鎮中心衛生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9):132-134.
[7]陳莉,譚光明,黃銳,等.河南省某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合理用藥現狀分析[J].醫藥導報,2011,30(7):965-967.
[8]王法艷,丁宏.從臨床醫生角度評價基本藥物制度政策在鄉鎮衛生院的實施效果[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 11(18):113-114.
[9]代濤,黃紅霞,梅遂章,等.河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效果[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3,6(4):36-40.
[10]鐘方瑩,楊詩汝,張新平.湖北省鄉鎮衛生院促進合理用藥監管措施及透明度案例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2,29(4):286-288.
[11]楊雅馨,陳永聰,韓雪梅,等.基本藥物政策對甘肅鄉鎮衛生院門診用藥合理性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3):272-275.
[12]鄭思茜,宋燕,殷實,等.基本藥物制度對寧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處方合理用藥的影響[J].中國初衛生保健,2014,28(8):1-2.
[13]金承剛,楊洪偉,梁小云,等.基本藥物制度對鄉鎮衛生院使用“兩素一湯”的影響評價[J].中國衛生經濟,2013, 32(7):53-55.
[14]楊慧云,孫強,左根永,等.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鄉鎮衛生院藥品用量及結構的變化:以山東省三縣為例[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4):59-61.
[15]李成,孫強,李凱,等.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后安徽省鄉鎮衛生院處方質量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4):68-69.
[16]胡金偉,尹文強,郭洪偉,等.基本藥物制度下新農合居民醫藥服務選擇與利用變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9):694-696.
[17]楊月明,肖愛麗,耿鳳英,等.遼寧省基層衛生機構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及干預措施[J].中國藥物警戒,2010,7(3):188-192.
[18]管暉,尹文強,陳鐘鳴,等.山東省鄉鎮衛生院合理用藥處方指標的綜合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15,32(3):479-481.
[19]許靜,王煒,張歆,等.鄉村兩級醫療機構處方分析與評價[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8(4):78-81.
篇9
根據市文明委杭文明字[~]04號文件精神,現將我局創建市級文明單位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衛生行業是窗口行業,其精神文明建設一直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市衛生局領導班子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加強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成立了以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組,分管領導具體抓。領導班子成員以身作則,堅持中心組理論學習,大力營造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氛圍。領導班子成員堅持民主集中制,廉潔奉公,重大問題經集體研究決定。堅持衛生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規劃,并納入干部崗位責任制考核內容,激發了干部隊伍的團結進娶開拓創新精神,為衛生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矗
二、加快衛生事業發展步伐
1、健全組織,完善網絡,積極實施新一輪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我市在被確定為全省新一輪初級衛生保健示范縣(市)后,圍繞初保示范縣(市)工作要求,自我加壓,調高初保指標,扎實做好初保規劃、組織和實施工作。一是健全管理組織。調整了以分管市長為主任的市初保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確定專人辦公。市直相關部門及各鄉鎮、街道辦事處也及時相應調整了初保工作管理組織,形成了“政府、部門、鄉鎮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同時,制定了高標準的“杭城市XX~XX年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評價指標”,下發了《杭城市XX~XX年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實施方案》。二是完善服務網絡。結合區域衛生規劃調整,設置了非營利性的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廣大農民提供“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三是預防為主,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開展了中小學在校學生碘缺乏病病情普查,對缺碘學生進行科學補碘;加強高危人群性病監測,將性病艾滋病預防性體檢列入相關人員體檢許可項目;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
2、積極推進基層衛生管理體制改革
一是將鄉鎮衛生院上劃衛生局按職責管理。根據省委、省政府《決定》精神,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從~年9月份起將鄉鎮衛生院人員、業務、經費、資產等劃歸市衛生局統一管理,有力促進了鄉鎮衛生院的宏觀調控和健康發展,進一步理順了衛生院管理體制。二是合理調整區域衛生規劃。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我們按照市場需求和功能定位,合理調整鄉鎮衛生院布局,將原有33個鄉鎮衛生院按照行政管轄撤并為22個鄉鎮衛生院,并新設立了四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而使基層衛生機構的功能得到明顯加強。并設立了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加強內涵建設,滿足了廣大農民患者就診需要。三是采取多種形式辦醫。為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形勢和廣大群眾就診的需要,我們采取適度的原則,引入民間資本投入承辦醫療機構,大力扶持華泰醫院等民營醫院的建設,通過有序競爭改善醫療服務條件,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3、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我市~年被確定為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后,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運行平穩,取得了較好成效。去年以來,主要在健全制度、規范管理方面下功夫,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發展。一是修改完善了《杭城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二是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在嚴格定點醫療機構準入條件的前提下,鼓勵不同所有制形式的醫療機構合理競爭,確定了187家定點醫療機構。市衛生局與所有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醫療服務責任書》,明確了定點醫療機構的13項職責。同時,健全了基金管理、審計監督、獎懲、公示、投訴等各項制度。去年11月,我局還主動要求市審計部門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收支、使用情況進行審計。三是方便群眾,取信于民。為方便群眾,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補償辦公地點設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實行窗口式受理,一站式服務,并按月公布費用補償信息,主動接受監督,聽取社會各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的意見和建議,群策群力搞好這項工作。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正常,~年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88.63%。
4、積極推進衛生單位運行機制綜合改革
為建立具有生機與活力的衛生管理體制和衛生運行機制,我們在以下幾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為了切實遏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杜絕不合理用藥現象發生,在市醫院和市中醫院全面實施了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通過實施,使藥品收入占醫療費用的比例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我們還強力推進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努力把虛高的藥品定價降下來,讓利于患者,降幅達30%以上。在市直醫療單位全面實行藥品集中招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到鄉鎮衛生院,力爭在兩年內使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都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二是建立衛生系統會計中心。針對衛生系統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為規范財務管理、加強財務核算和財務監督,~年8月,衛生局實行了基層衛生院(含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會計財務統管工作,實行財務公開,不僅減少了會計人員,更重要的是加強了會計監督管理工作,為基層衛生單位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三是建立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使各級領導干部強化了財務規范管理意識。四是規范了醫療服務收費行為。在全市衛生單位全面實行了醫療收費公示制度和向患者提供醫療費用清單,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杜絕醫療收費不正之風。
篇10
全面完成醫改工作任務,為深入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和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滿足群眾醫療衛生需求,現就加快推進2011年醫改重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繼續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8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2011年醫改重點工作的意見》渝府發〔2011〕16號)精神。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基層體系建設與公立醫院發展相結合。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成國家醫改近期五項重點任務,讓廣大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滿意。
二、工作任務
(一)加快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參保率達95%以上,1.做好擴面提標。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醫?!备采w面。實現全社會應保盡保,政府對居民醫保的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人·年。責任單位:縣人力社保局、財政局)
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醫療保障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將耐藥結核病治療費用的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到90%最高限額提高到5萬元/人·年。責任單位:縣人力社保局、財政局)2.提高保障水平。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在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城鄉居民醫保一檔、二檔報銷封頂線分別提高到7萬元、12萬元。提高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
將資助困難人群參保范圍從低保對象、五保戶擴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貧困大學生、低收入等特殊困難群體。完善門診救助,3.加大救助力度。健全醫療救助制度。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原則上高于50%完善醫療救助信息系統,提高醫療救助的及時性。大力實施低收入困難群體重大疾病臨時救助。責任單位:縣民政局、財政局)
強化政府對醫?;鸬谋O管職責,4.加強基金管理。嚴格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明確各級醫療機構控制醫藥費用責任,確保基金安全。責任單位:縣人力社保局、財政局)
轉變醫療服務行為,5.加強費用控制。大力推行總額預付、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床日付費等多種醫藥費用支付方式。強化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控費責任。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完善醫用設備和醫用耗材管理、采購和價格等政策,規范公立醫院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藥物行為;推行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制度,開展臨床路徑管理,加大對大處方的查處力度。強化行業自律和醫德醫風建設,堅決治理醫療領域商業賄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定期公開醫療機構相關醫療服務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責任單位:縣衛生局、人力社保局)
(二)加快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建設
基本藥物全部實現市級采購配送,1.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基層全覆蓋。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按照全市的統一要求啟動全縣所有村衛生站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并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責任單位:縣衛生局、財政局)
全縣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2.加強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管理。執行基本藥物配備政策。其他各類醫療機構要按比例配備基本藥物,并首選基本藥物。規范基本藥物使用,繼續開展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處方集培訓,嚴格執行《市基層醫療機構常見疾病診療及基本藥物使用指南》指導基層規范使用基本藥物。完善基本藥物報銷和醫療保障支付政策,全面落實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目錄報銷。將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情況納入基層醫療單位考核體系,與財政補助和績效工資等掛鉤,提高基層單位執行制度的自覺性。責任單位:縣衛生局、人力社保局)
強化基本藥物質量監管,3.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充分利用縣藥品監管平臺。對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覆蓋抽驗和監管,提升對基本藥物從生產、流通到使用全過程追溯的能力,控制用藥安全風險。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衛生局)
(三)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完成9個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推進一個民營三甲醫院建設;新建2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責任單位:縣衛生局、財政局)加快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
(四)加強基層醫務人員業務培訓
整合培訓資源,全面實施基層衛生人員三年輪訓計劃。科學制定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農村衛生人員崗前規范化培訓制度,對考聘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醫護專業畢業生實行規范化培訓,使其達到相應技術水平。2011年,選派鄉鎮衛生院醫療技術人員38名到縣級醫療機構進修一個月到一年;選派鄉村醫生514名到鄉鎮衛生院短期見習;通過網絡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300人;培訓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技和公共衛生人員78人;安排15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對38名鄉鎮衛生院院長(副院長)進行管理知識培訓,提高衛生管理水平;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選派10名二級醫療機構技術骨干到鄉鎮衛生院現場幫扶工作1年;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定向培養16名本科醫學生。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五)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
調整鎮衛生院的工作重點和服務模式,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強化基層醫療機構公益性。落實“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和綜合管理”三位一體的職能,切實發揮好鄉鎮衛生院作為群眾健康“守門員”職責。足額核定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實行人員編制總量控制、統籌安排、動態調整。實行定編、定崗、定責的全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推行院長競聘制和目標責任制,逐步建立優勝劣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探索醫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的激勵機制,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穩定基層隊伍。責任單位:縣衛生局、人力社保局、編辦、財政局)
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水平和調節基金調控線。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2.健全績效考核和分配激勵機制。完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考核辦法。根據工作數量、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指標對基層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進行綜合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總額和醫務人員收入水平掛鉤。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拉開醫務人員收入差距,并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重點傾斜,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加強績效工資政策培訓和宣傳,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發揮醫務人員在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責任單位:縣衛生局、人力社保局、財政局)
理清政府補助的內容和方式,3.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細化對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及村衛生室的補助政策。增強可操作性,確?;鶎俞t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的發揮。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零差率形成的減收和實行績效工資的增支,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予以足額補助。責任單位:縣衛生局、人力社保局、財政局)
(六)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布局。加快建立縣、鄉鎮、村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鼓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建立縱向的業務合作關系,1.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制定“十二五”衛生事業規劃。引導二級以上醫院醫務人員到所在醫院有分工協作關系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執業活動,逐步實施首診在社區,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與縣醫院之間雙向轉診制度,發揮縣級醫療機構技術和管理優勢,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方便患者就醫。繼續推進臨床路徑試點,2.廣泛開展便民服務措施。推行優質護理服務、預約診療、先診療后結算、便民門診等措施。增加實施病種數量,擴大臨床路徑實施范圍,促進合理規范診療。開展“弘揚白求恩精神,做人民健康衛士”主題活動和“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三好一滿意”活動,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有效控制門診、住院次均醫藥費用增長,3.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研究建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完善院長選撥任用、激勵約束措施,推進醫院管理隊伍建設,提高醫院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將實施便民惠民措施與推進綜合改革、探索解決體制機制問題相結合,使兩者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形成持續內在動力,建立長效機制,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改革成果。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七)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配齊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公共衛生工作人員,1.落實人員和經費。按照轄區每萬名常住人口配備12名專職公共衛生人員標準。并對全體人員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能培訓,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竟残l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每年每人25元。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編辦、財政局)
使工作重心從診治疾病為主向預防為主,2.完成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調整鄉鎮衛生院工作重點。防治結合轉移。嚴格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免費向全縣人民提供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確保全面完成國家和市下達的任務。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城鎮達75%以上,農村達60%以上,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合格率達95%以上。加強鄉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培訓和管理,制定出臺《鄉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辦法》嚴格考核措施,落實補助政策,確保工作實效。責任單位:縣衛生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常務工作和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醫改辦要充實醫改辦人員,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加強協調工作,建立多部門協同推進醫改工作的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財力保障。做好資金測算。健全政府投入長效機制。要重點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政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經費,確?;舅幬镏贫群突鶎泳C合改革順利推進。要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按確定的任務、改革進度和績效考核結果,將財政補助及時足額撥付到位,確保各項改革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