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潔小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9: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正廉潔小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辛苦了!三八婦女節到了,祝媽媽節日愉快,也祝媽媽的另一半——爸爸節日愉快。今天借這次寫信的機會和爸爸媽媽討論討論有關廉潔的話題。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廉潔是永不失傳的。然而世界上的有些人卻違背了這一天理。就像小偷,被金錢迷惑了雙眼,就是因為金錢,他去做了違背良心的事。金錢使他擁有了無法洗刷的傷痕和罪名。古往今來,有多少清正廉潔務民為實的人受到了人民的愛戴和崇敬。任長霞把社會當作自己的家,把每一個人當作自己的家人,不接受賄賂,是一個廉潔的好警官。
我還讀過一個清正廉潔的小故事:有一次,有兩個婦人為一個小孩而鬧上公堂,包拯判定兩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誰拉贏了,那小孩就是誰的,在經過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婦人含著淚,先放了手,于是包拯把孩子判給了這個婦人。包拯說:“沒有誰會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的。”于是把孩子給了這位婦人。
還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這首歌就是老百姓稱頌清官的歌。我們大家也要做一個廉潔的人。
爸爸媽媽,你們一直是個正直的人,不接受賄賂,不被金錢迷惑雙眼,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干,但是你們做到廉潔了嗎?你們知道什么是廉潔嗎?廉潔就是不損公肥私,不貪污,不受賄,講誠信。
聽了這些例子和話后,我想爸爸媽媽們應該知道什么是廉潔,怎樣做一個廉潔的人了吧。我希望你們永遠都是一個廉潔的人。
如果我們都是廉潔的人,那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大家都不要被金錢迷惑了雙眼,金錢就是那帶刺的玫瑰;大家不要被美味佳肴迷住了,這有可能就是一個可怕的陷阱。
爸爸媽媽我的話就說到這,如果我有說錯的話,請你們諒解。
敬祝身體健康
你們的女兒:劉旨茜
篇2
一、品讀,體驗厚度
字詞是文本的構建單位,字詞的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底線”。想追求閱讀教學的流光溢彩,可以先讓字詞教學變得精彩紛呈。審視我們的字詞教學,有的老師照本宣科,讀一讀詞典上的解釋,閱讀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光澤;有的老師猶如蜻蜓點水,讓孩子自己看看、讀讀,放任自流。語言文字不僅有一定的語義,還有自己的情感色彩與特定的韻味,不是依靠簡單的了解一下詞義就能觸摸到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應努力追尋扎實、靈動而有效的教學方式。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應把學生置身于語言文字的世界里,反復練讀、品味,體驗語言文字的厚度,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口為“品”,因此“品讀”意味著應該是反復的、對比的閱讀,以求品出“味道”,讀出自己的獨特理解。當然,也不必面面俱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重點詞語、一些富有張力的詞語、彰顯文章思路的關鍵詞和點明文章主旨的中心詞。例如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時,可以抓住文本中的“著迷”、“迷戀”、“癡迷”展開教學。先讓學生試著說幾句話,用上其中的一到兩個詞語。“從文中的哪些地方你能看出法布爾從小就對小蟲子非常著迷?”學生通過品讀,交流“誰在唱歌”、“在水邊”、“捉甲蟲”、“撿貝殼”的小故事,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也正是因為法布爾一生對昆蟲的“癡迷”,才成就了不朽的著作《昆蟲記》。“著迷”、“迷戀”、“癡迷”像一根線,把文本的內容串聯起來,生長出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在品讀中,感悟詞句的意蘊和運用的精妙,體驗到詞語的厚度,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分裂出一個個豐盈的教學細胞,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二、活動,挖掘深度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閱讀文本的過程,也是學生個性化解讀的過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開展辯論、調查、演說、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展他們的多元智能,把文本內化為孩子生命活動中悅動的分子,讓語文課堂活力四射。
哲學家尼采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故事性強,教師可以放開手去,讓學生盡情地演一演。學生主動地將知識納入自身的認知結構,把文本融入自己的聯想與想象中,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時,可以和學生一起排一排這個獨幕劇,將表演活動分為兩個層次來呈現。首先讓學生演一演啞劇,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去揣摩人物的心理與動作,在夸張的演繹中,學生初步感受到公儀休清正廉潔的品質;接著,真正以獨幕劇的形式呈現,增加了人物的語言,學生的表演更為栩栩如生。兩次表演,不斷遞進,彰顯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度。教學《迷人的蝴蝶谷》時,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表演,自己也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看到了蝴蝶谷里怎樣的美景?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語言智能獲得有效的發展,調動了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等多方面的協調參與,讓語文閱讀教學向縱深推進。
三、拓展,彰顯廣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單單依靠課堂上的努力是不夠的,課外閱讀是課內的有效補充與必要延伸。拓展性閱讀能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形成語文綜合素養。教師應該有立體學語文的觀念,立足于課堂,拓展于課外,融會貫通,彰顯語文教學的廣度。
創設課外閱讀的氛圍。“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給孩子們介紹中外名家與書為友的趣聞軼事;可以樹立身邊的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還可以設立班級圖書角,倡導學生間資源共享,互相借書、傳閱。在閱讀指導課上,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結構,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鼓勵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學會泛讀、精讀與瀏覽相結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文本與超文本形式的閱讀相結合。教師應該合理地整合網絡資源,運用電教手段播放美妙的樂曲,展示形象的圖片,伴隨著文本的閱讀。學生多感官地參與,揣摩和積累文章中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和恰當的表達,一定會加深對語言美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