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防汛抗旱工作要點范文
時間:2023-04-13 08:16: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防汛抗旱工作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總體工作目標
2008年全區防汛防旱工作要繼續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按照科學防洪、依法防洪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做好防汛防旱各項工作。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制,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準備、早部署,加大汛前檢查力度,修訂完善防汛抗旱預案,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把握工作主動權。總的目標要求是:遇建國以來最大洪水,保證長江堤防不決口,保證區內重要交通干線、工礦企業的防洪安全;遇設計標準內洪水,保證各類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遇超標準洪水有應急對策,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遇一般干旱確保人民生活、工農業生產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證人民生活及重點用水需要,最大程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各級防汛防旱指揮部要做到思想上一絲不茍,責任上一環不漏,指揮上一著不失,措施上一抓到底,確保全區安全度汛。
二、汛前準備工作
各級防汛防旱指揮部要按照“準備早、措施實、應急快”的原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總結以往防汛防旱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全區防汛工作的要求,做好08年防汛各項準備。強化落實各項措施,扎扎實實做好以下防汛準備工作:
1、認真開展汛前檢查工作。
3月中旬開始,區防指辦公室已下發通知,要求各街道(鄉)、沿江各單位開展汛前大檢查工作。各單位已進行了一輪檢查,檢查中也發現幾處江堤護坡、丁壩被淘涮松動、下塌的情況,區防指已責成相關責任單位于5月底完成修復工作。各街道、沿江各單位要抓住汛期到來前的有限時間,再次組織人員對所屬水利工程設施進行認真檢查。今年的汛前檢查繼續實行防汛檢查負責制和全過程跟蹤,努力做到每一處工情清楚,不留盲區和死角。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1)對今年檢查發現的險工隱患,檢查是否制定了消險防案和度汛措施。是否落實行政和技術責任人。(2)對遇暴雨,易發生漫溢、淹沒的街道排水設施、鄉村河道等進行重點檢查,檢查是否采取疏通、清淤、清障和維修加固等措施,是否制定了應急預案。(3)對一些沿江及內河涵閘的運行狀況、機電設備、啟閉系統、閘身、閘門、消力池等進行祥細檢查,確保汛期正常運行。(4)通過防汛檢查,要建立險工信息資料庫,內容包括險工基本情況、度汛措施、圖片等資料。(5)各級、各單位防汛責任制制定和落實情況,各種防汛預案制定的情況。(6)檢查各單位防汛物資儲備情況,對庫存的防汛物資認真查點,查清物資器材的數量和質量,落實防汛物資保管值班責任制,制作各級防汛物資儲備分布圖、統計表、責任人等。
2、加大險工險段度汛措施的落實。
對于今年查出的險工隱患,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明確工程修復的行政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制定修復方案,落實施工隊伍進行修復,確保5月底前完成修復工作。對暫時不能消險的險工隱患,必須明確行政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制定度汛預案,汛期要密切關注、備足防汛物資、加強防守,確保安全度汛。
3、進一步落實防汛防旱責任制。要加大責任制的落實力度,各街道、沿江各單位要對防汛防旱責任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落實。要按照國家防總印發的《各級地方政府行政首長防汛抗旱職責》,調整充實防汛防旱指揮機構,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具體責任人,落實到各類工程。
4、認真修訂完善各類防汛防旱應急預案。各級防辦要針對極端災害性天氣和各地防汛工作特點,對2008年度的防汛防旱防臺預案及應急預案要進一步修訂完善、細化,使預案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區防指辦公室要加強指導,督促各街道(鄉)完成防汛防旱工作預案編寫和修訂。
5、做好防汛物資的儲備,落實好防汛搶險隊伍。防汛物資的儲備是防汛準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搶險”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區本級及各鄉鎮、沿江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都要按照防汛責任狀的要求,認真落實物資儲備工作。由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建立防汛物資儲備臺帳,做到心中有數,搶險時能拿得出,用得上。同時各鄉鎮、各單位要切實落實好防汛搶險三支隊伍。
6、堅持防汛防旱兩手抓,進一步做好清淤清障工作。對河道進行清淤清障是恢復和提高河道防洪、引排能力的有力措施。各鄉鎮要將河道清淤清聯工作作為防汛防旱的主要工作內容,切實抓緊抓好。堅決制止新的違法設障案件發生。根據《防洪法》、《江蘇省防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各種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亂墾亂種,侵占河床搭建房屋等違法行為。對河道上嚴重影響防洪、排澇的障礙物在主汛期前組織人力進行突擊清淤,確保河道引排暢通。
三、汛期工作
進入汛期(6月-9月)后,各地要全面進行組織發動,認真落實各項防汛防旱等工作措施,確保全區安全度汛。
1、區、街道(鄉)、沿江各單位要加強防汛值班,認真執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明確工作重點,認真落實各項工作預案;深入一線,加強對防汛防旱工作的督查,檢查各項措施落實情況。
2、密切關注天氣、雨情、水情、災情、工情動態變化,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掌握天氣、水雨情預測預報情況。根據水旱災害發生發展情況,及時與上級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會商,增強決策科學性。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認真做好雨、水情和災害分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為領導正確決策、科學調度提供依據。
3、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提高對極端災害性天氣和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理能力。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加強對防洪工程的巡查,落實日常巡查制度,責任到人,發現險情及時處理。沿江單位搶險隊要隨時待命。區防指要加強險情處理的技術指導。汛期要嚴格執行防汛防旱預案。按照《涵閘運行規范》及有關操作規程科學調度涵閘運行。
4、加強信息管理工作。各級、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防汛抗旱信息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度。按照《江蘇省水旱災害統計報表制度》及《國家防總防汛抗旱突發險情災情報告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指定專人負責,通過及時報送災情險情。要規范上報程序,及時掌握突發險情、災情,并及時與有關部門核實溝通,在第一時間向上一級防指報告。
四、汛后工作
汛期結束后,要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總結。
1、認真分析汛情、災情,評估災害影響及防洪減災效益,總結本年度防汛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下年度工作要點,區防辦要在10月底前將防汛防旱工作總結上報市防指。
2、開展水利工程汛后大檢查,對汛期出現的險工險段登記造冊,制定除險加固和維修工程計劃,并付諸實施。
篇2
一、工作重點
1、抓好統籌城鄉發展規劃與管理完成鎮統籌城鄉的整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及各村規劃。
2、抓好農村集體土地和房屋確權頒證在衛紅村先試點完成后再全鎮推進。
3、抓好土地信托流轉工作注冊成立鎮土地托管投資有限公司,信托流轉土地2000畝以上,進一步規范全鎮土地流轉行為,引進1家以上農業開發企業。
4、抓好農民集中區建設重點抓好白沙洲、杉木村兩個集中居住區建設,重點解決飲用水、進出道路、居民用電、下水道、亮化綠化工程(共需資金2600萬元),規范居民準入機制等問題,進一步規劃其它村的集中居住區建設。
5、抓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在衛紅村、杉木村、白沙洲、村搞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6、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鎮整體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硬化農村公路22公里,按縣道標準啟動Y351(湖石線)、Y352(分鄧線)及濱江觀光公路(沾青線即桃荷公路延伸至修山電站路段)建設,完成改造電灌機埠18處、山坪塘清淤180口、3000人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整體推進電氣化鎮建設,完成3個學校建設項目,抓好衛生院建設,加快政府辦公樓建設。
7、抓好農村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建設在衛紅村先行試點,再進行全鎮推進。
8、抓好工作機制創新積極發展城鄉產業,大力整合涉農項目資金,規范土地流轉,推動土地利用方式創新。
二、工作支持
根據我鎮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完成上述工作,懇請上級有關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1、國土局:支持解決鎮項目建設用土指標60畝以上,土地整理項目資金3500萬元,集鎮地質災害治理項目資金400萬元。支持農村集體所有權、使用權、農民宅基地確權頒證。
2、民政局:支持集中居住區危房改造等項目。
3、財政局:支持統籌城鄉發展啟動資金100萬元、小農水項目500萬元、解決兩個復遷地工程負債資金1981萬元,安排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落戶。
4、農業局:支持桃荷公路兩側農村清潔工程及污水改造項目,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爭取相關項目落戶。
5、住建局:支持做好鎮統籌城鄉發展整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集中居住區詳細規劃及各村規劃,安排集中居住區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及亮化綠化項目,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80萬元。允許生產生活垃圾納入縣城統一處理。
6、農村部:支持追加“一事一議”項目,助推清潔工程整體推進,解決垃圾清運車一臺。爭取農村一事一議財政補貼集中連片治理項目。
7、發改局:支持集中居住區自來水廠建設項目落戶,其它項目資金100萬元以上。
8、物價局:支持解決20萬元蔬菜基地建設項目資金。
9、水利局:支持安排水土保持項目、泉水井村3000人口安全飲水工程項目、50萬元山平塘清淤資金、50萬元排灌機埠建設資金、100萬元防汛抗旱等其他資金,將雞公塘安全飲水工程提前實施。
10、城建司:支持將核電臨建區土地受益股份收購,解決辦公大樓建設資金1000萬元。
11、衛生局:支持衛生院醫技綜合樓建設及50萬元伍家洲住院綜合樓建設項目。
12、教育局:支持解決廖家壩中心幼兒園基地建設項目、李家港小學綜合樓工程建設項目、中學合格化學校建設項目。收購鎮政府機關,將中心校行管人員搬入鎮政府機關辦公并新建一所中心幼兒園,騰空中心校辦公樓,撤并賀家坪(D級危房)、太平兩所小學至中心校集中辦學。
13、環保局:支持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申報1000萬元農村環境整治項目落戶。
14、林業局:支持解決15公里林業公路建設指標、200畝竹林豐產基地建設指標、集中居住區及桃荷公路綠化工程建設。
15、文廣新局:支持加強鎮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16、體育局:支持解決集中居住區健身器材10套。
17、經合局:支持引進一家以上農業開發企業。
18、經管局:支持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頒證,加強對農村土地信托流轉的指導。
19、電力局:支持將鎮所有村(剩余19個小村)進行電氣化村改造。無償解決兩個集中居住區電力設施建設。
20、交通局:支持解決22公里農村公路硬化指標、分鄧線及湖石線公路路肩的陪護。支持Y351(湖石線)、Y352(分鄧線)及濱江觀光公路(沾青線即桃荷公路延伸至修山電站路段)按縣道標準建設。
21、核電辦:支持桃荷公路的美化綠化提質工作,支持解決核電遺留問題,協調核電公司供應復遷地飲水、用水工作。
22、房產局:支持農村房屋的確權頒證。
23、科技局:支持科技項目落戶。
24、人社局:支持勞動力培訓就業及失地農民保障工作。
25、公路局:支持將桃荷公路改造成柏油路,支持桃荷公路的養護工作。
26、人民銀行:支持搭建統籌城鄉發展的融資平臺。
篇3
關鍵字:公共危機;防御體系;國債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2文獻標識碼:A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公共風險。除了具有必然性特征外,公共風險以及許多重大公共事件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因此,在現代社會中,除了在公共事件突發以后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外,政府的另外一項職能就是防范、化解和降低公共事件突發的風險。但是由于我國經濟還不夠發達,經濟發展壓力巨大,目前更多的則是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公共危機風險的防范。
一、公共危機應急機制的弊端
2008年對我國來說更是一個多事之秋,在舉家歡慶之際,一場開國以來罕見波及南方各省的雪災,不僅給我國的交通系統帶來了嚴峻考驗,也使國內經濟蒙受了巨大損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走出雪災的陰影,“5.12”的汶川8級大地震又把我國送到了1976年的噩夢中,還未定神,南方多省份又迎來了持續的強降雨天氣,使得我國原本脆弱的公共危機應急機制雪上加霜。在接二連三的突發性事件強壓下,我國處理公共危機的體制也暴露出了諸多弊端,主要有:
(一)事前投入少,僅依賴事后投入,財政壓力大。由于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時期,經濟發展壓力巨大,因而更多地關注經濟總量的增長而忽視對衛生、社會保障等配套體系的投入,當遇到突發性的涉及面大的公共危機時,現存的衛生、社會保障等體系不堪負重,公共危機的妥善處理則主要依賴于事后的投入,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包袱。
目前的相關資金投入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中央投入嚴重不足,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富裕的地方,衛生體系等建設的越來越好,貧困的地方,由于市(區、縣)政建設等需要大量資金,衛生等體系的建設也就難以分得一杯羹。目前,全國有1/2的縣、2/3的鄉都有財政缺口,無力應對公共風險和公共危機引發的突發性支出。而且多年來中央相關的投入資金變化甚微,貧困地區難以得到中央資金援助,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對于貧困地方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當公共危機發生在貧困地區時,則主要依賴于事后的處理。
(二)公共危機應急機制限于城鄉,農村投入少。盡管突發性公共危機的發生具有偶然性沒有城鄉之分,但是從危機發生的源頭來看偶然性中具有必然性,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除了社會安全事件以外,其他的公共危機如: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受災體則主要是偏遠的鄉鎮地區,而預防性等資源配置在城鄉之間的分配有天壤之別。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共財政建設一直局限在城市,致使農村諸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體系、交通及信息體系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匱乏,廣大農村成為受突發性公共危機威脅最大的薄弱環節。
二、構建公共危機防御體系下的國債對策
近年來,隨著國內各類突發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和影響范圍的擴大,公共風險損失巨大且難以預測,超出了社會個體預防、應對和災后恢復的能力。為了社會穩定,政府理所當然地成為這種公共風險預防和應對的最后承擔者,致使財政在應對突發性公共危機的應急性治理、后期治理、政策性治理等方面的支出壓力日益增大。這種情況下,國債需承擔起應有的職責,使政府能夠在不破壞原有經濟計劃的基礎上更好地投入到經濟的建設、發展中去。
(一)公共危機的應急治理――國債余額管理制度。目前,當地區發生特大公共危機時,體制上還停留在“地方自救為主,中央補助為輔”,中央的財政撥付需要滯后一段時間,而地方的財政能力有限,從而錯過了應對危機的時機。雖然國債資金可以適時調整方向,支援受災區應對公共危機,但是相對于受災區龐大的資金需求來說只能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的資金需求。因此,必須有一個體制的設計,一方面能夠為受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另一方面也為中央調撥資金贏得時間,盡量減少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從目前的財政支出體系來看,國債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從2006年起,我國開始實行國際通用的國債余額管理制度。國債余額管理制度的出現,為解決上述矛盾帶來了很好的契機:當國內某地區受到突發性公共危機的沖擊時,中央可以按災區所需在第一時間里撥付,為災區提供充裕的資金援助。在中央撥出資金后,財政賬戶上會出現臨時性頭寸不足,此時,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國債余額管理制度的設計理念,迅速地發行短期國債資金用于彌補中央暫時性挪用的撥付資金,以減少對經濟運行的沖擊,最大限度地保證非受災區經濟的健康發展。至于國債資金的歸還,一方面可以通過短期國債的滾動發行,以新債還舊債;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中央壓縮全國非涉及經濟領域的費用如會議費、出國考察費等,其次還可以通過中央在來年的財政支出預算時,預留出專項資金來償還國債資金。
(二)公共危機的后期治理――專項國債資金。此次的“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幾乎把汶川等地區移為平地,因此戰略性災后重建需要龐大的資金,雖然中央緊縮開支安排了700億元投入災區,社會也捐款了300億元,但這僅能滿足緊急救助,還遠遠解決不了災區的資金缺口。有專家估計,此次汶川大地震后的災區重建所需的投資總額很可能會超過1萬億元。如何籌集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呢?有專家建議發行特別國債,且發行額度不應小于3,000億元,籌集的資金重點用于各類公共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工業項目、居民安置項目、教育與醫療保健項目等。
筆者也同意清議教授建議發行特別國債的觀點,主要是鑒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因為國內已無長期建設國債可供災區重建使用,2008年總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才300億元,還主要用于農村等偏遠地區的公共危機防御體系的建設;其次,因為我國常年財政赤字,在沒有突發性公共危機下,都已經是赤字的了,如果挪用大量的其他建設資金勢必要影響非受災區經濟的健康運行,而且我國目前的財政赤字也都是通過發行國債來解決,如果僅僅是挪用其他財政支出資金,那么將倒逼財政部多發國債以彌補因挪用資金而額外增加的赤字,與其被動地發行國債還不如主動地發行特別國債;第三,已有前車之鑒,我國當年開發大西北的時候,就是運用發行國債的方式,在不影響經濟整體運行的情況下,完成了國家的宏偉規劃,因此可以借鑒此,使用特別國債資金重建災區家園;第四,鑒于在地震期間,全國人民涌現出來的捐贈,發行特別意義上的國債更是適時所需,一方面能夠滿足人民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回贈人民愛心的良好時機。在當前形勢下發行特別國債,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央行因吸收過剩流動性而不斷加劇的負債壓力,同時還可以舒緩因經濟增長減速而擴大的就業壓力。
(三)完善農村等偏遠地區的公共危機防御體系――國債資金的新投向。加快農村等偏遠地區的公共危機防御體系的建設工作,首先要從體制上解決城鄉分治,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其次逐年增加對農村的各項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投入,逐步將公共危機防御體制覆蓋到全社會。
鑒于中央對公共危機防御體制的投入資金有限,目前農村等偏遠地區防御體制的建立、完善主要依賴于國債資金的投入。國務院2006年的工作要點更是提出: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防汛抗旱和減災體系建設;加強農村道路、飲水、節水灌溉、沼氣、電網、通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加強教育、衛生等農村公共事業建設。2007年在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上,繼續跟進上一年政府工作要點,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強對公共危機的抵御能力。
隨著財政政策的轉型,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資金越來越少,因而可供用于農村公共危機防御體制建立的資金也就越來越少。2007年發行的5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中有323億元用于偏遠鄉鎮、農村公共危機防御體制的建立,但是2008年發行的長期建設國債總量都沒有超過300億元,甚至還有專家學者提議停發長期建設國債,依照目前趨減的情形來看,在不久的將來,偏遠鄉鎮、農村公共危機防御體制的建設又缺少了一項有力的資金援助。
長期建設國債的趨減或是停發是因為國債投資固定資產帶動其他投資資金的全盤增長,引致經濟結構局部過熱,但是依照目前國債資金的投資方向來看,長期建設國債并沒有停發的必要,且我國偏遠的鄉鎮、農村幅員遼闊,其公共危機防御體制的建立需要相當的資金投入,在中央財政投入缺乏的情形下,只能依賴于國債資金,因此即使是停發長期建設國債,也需要發行專項國債,集全社會資源來建設、發展偏遠地區的公共危機防御體制。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賈康,劉尚希主編.公共財政與公共危機―“非典”引發的思考[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