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4 11:0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閱讀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兒歌,打開閱讀之門
度過了三年無憂無慮的幼兒園,要上一年級了,你知道孩子們前一天晚上有多激動嗎?有人做過調查,超過一半的兒童會睡不好,因為對第一天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期待。但部分老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忙于排座位,發新書,而忘了準備一節小小的開學第一課,一節足以讓孩子喜歡上你,喜歡上這個新的、陌生的班集體的第一課。
我為孩子們準備的開學第一課就是兒歌: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大樹上有許多片葉子,每片葉子上都寫上學生的名字,并在旁邊配上一首兒歌――藍天是白云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大樹是樹葉的家。一(1)班是一棵大樹,我是一片小小的樹葉,住在大樹上。(學生依次到大樹上摘下屬于自己的那片樹葉)我是×××,一(1)班就是我的家。
起初,一群孩子整天嘰嘰喳喳,做操排不好隊,寫字姿勢不對,行為習慣得手把手地教,我把兒歌請過來幫忙,效果還真不錯。
列隊歌
抬頭挺胸看前面,
前后保持一條線,
小手垂直放兩邊,
行進路上不聲言。
課前準備歌
上課鈴聲響,
趕快進課堂,
準備工作快做好,
我們不動靜悄悄。
《課間活動歌》《吃不言,睡不語》《學好樣》等一首首兒歌,充滿了童真童趣,孩子們說著做著,習慣養成了,對兒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事沒事就來上一段,引得鄰班的小朋友都來看熱鬧。
二、 漫畫,增添閱讀興趣
于永正老師曾說過:“我們要蹲下來看孩子。”我們只有蹲下來,才會了解孩子的想法,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從而更好地交流和引導。而不是想當然,以自己的喜好代替孩子的喜好,用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的想法,認為自己是“全知全能”,自己說了算。學生喜歡的東西,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就能成為很好的教育教學素材。
孩子們到了二年級,慢慢喜歡上了漫畫,小到巴掌大,大到書本大,什么《豌豆笑傳》《爆笑校園》《阿衰正傳》……一個個躲躲藏藏,生怕被老師發現,被同學揭發。我在課間隨意翻閱了幾本,感覺部分漫畫書除了內容不適合孩子,印刷也相當粗糙,既有損視力,又污染大腦。其實,健康有益的漫畫內涵豐富,能讓孩子明辨是非,可以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樂觀向上的品質。于是,我就順著孩子們的興趣,將我兒子閱讀過的《父與子》帶到課堂上,并陳述如下:“我班同學非常喜歡看書,特別是漫畫。什么《豌豆笑傳》《爆笑校園》《阿衰正傳》……書有好壞之分,漫畫也有好壞之分。看好書,我們能成為好人,看壞書呢?”孩子們拉長聲音說道:“壞――人!”接著,我就講了《父與子》的前幾頁,孩子們完全被書中精彩的內容吸引了。第二天,班里就有十幾本《父與子》出現了。接下來的情景讓我始料未及,一群平時不喜歡看書的孩子,也捧著《父與子》如癡如醉地讀起來,時而緊鎖眉頭,時而捧腹大笑。于是我又心生一計,何不把《父與子》當作寫話素材?果然,“命令”一下,孩子們唰唰唰寫了起來,多則兩三百字,少則五六十字,并且大部分語句通順,契合圖意,其中也不乏“上乘之作”。
第二學期,在我的“忽悠”下,孩子們拿起畫筆,畫畫寫寫,一個個興致勃勃,不亦樂乎。繪畫是最具想象力的東西,孩子們一般從小就喜歡涂鴉,吃的、玩的、現實生活中的、想象世界里的,孩子們都喜歡畫,畫完了再寫,自然也輕松了許多。有的還模仿《父與子》,畫起了連環畫。為了讓孩子們把閱讀與生活聯系起來,我要求他們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生活,這也是為孩子們學會寫日記做前期準備。從此,每周五的“漫畫日記”交流課,是我班最熱鬧的,當然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課堂。
三、 詩文,涵養詩心詩性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誦之能怡情、養性、增加智慧。古人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讓學生在記憶的黃金時期(3―13歲)誦讀經典,猶如在孩子們心靈的田野里播種下經典文化的種子,能涵養孩子的詩心詩性。但要讓孩子愛上它們,把它們背得滾瓜爛熟卻絕非易事。
每天二十分鐘的晨誦課,我除了帶領孩子背誦經典童謠以外,經典的古詩文也是孩子們背誦的一項重點內容。如何使經典詩文被孩子們熟練掌握,卻又不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精神負擔,這就需要老師變著法子來帶領學生背誦。
女孩喜歡跳皮筋,邊跳嘴里還念念有詞。干脆,把原來的“詞”讓步給正在背誦的《三字經》吧!征求她們的意見,一個個躍躍欲試。看,輕巧的身體和甩動的馬尾辮一起飛舞;聽,有板有眼的《三字經》和著陣陣笑聲,在教學樓的游廊里回蕩。過一段時間,喜歡挑戰的她們,自己換了花樣,我校校本教材里的童謠、古詩詞也隨著腳步一起跳躍。
男孩們也不甘落后,瞧,他們正在玩“過橋”游戲:兩個人伸出手臂撐出小橋的樣子,別的男生排著隊來回地鉆。他們一邊背一邊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突然,搭橋的兩個人手臂一沉,一個男生被捉住了,這個孩子立即接下去:“飛在青云端 。”他順利過關了。充滿趣味的游戲和經典詩文合二為一時,經典詩文就像源頭的活水,讓游戲之渠永遠“清如許”。
四、 故事,開啟愛的旅程
故事,永遠是孩子的最愛,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我們在訓練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時,要求孩子講究衛生,注意安全,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枯燥的說教只會讓他們越聽越煩,心生厭倦。那么,就把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到一個個的故事里吧。
《根本就不臟嘛》《小熊的粥》《小黑魚》……一本本圖畫精美、故事感人、發人深省的繪本,被我帶到孩子們面前,講一講,讀一讀,談一談,孩子們聽著簡單的故事,卻收獲了豐厚的精神食糧。讀著讀著,這些短小的故事就讓孩子們感覺不過癮了,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讀大部頭的書。《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里,膽小的正也一步步地勇敢起來,為膽小的孩子們樹立了榜樣;《木偶奇遇記》中木偶皮諾喬就是低年級孩子的影子,讀完書,孩子們知道,自己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并不可怕,總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真正的“孩子”;《大頭兒子小頭爸爸》里,大頭兒子的調皮、聰明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自父母的愛,孩子們也銘記在心……
篇2
愛閱讀中華故事的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而我也一樣,我的愛好是閱讀中華故事,說到愛閱讀中華故事那也是有原因的呢!那年冬天,6歲的我和家人回老家,那年因為雪下得很大,到經過四川尾省路面積雪過多,車輛無法行駛,我們車上的人都慌了陣腳,這時一位身穿軍裝的叔叔,套好防寒衣,和穿好防寒靴,他向附近農民要了把鐵鏟,自己動手在路面上鏟雪,他一鏟一鏟的把雪鏟到旁邊的小河道中,這時車上的人都被觸動了,紛紛向農民借了鐵鏟和那個軍人一起鏟雪,我也學著當個小大人,拿著自己的玩具小鏟子,鏟了起來,大家看見我一個小孩都來鏟雪,便不甘落后努力鏟著雪,忙活了2個多小時,一條沒有積雪的寬敞的道路便華華麗麗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我們便高高興興的回到了車上。當我正想安安穩穩睡個好覺的時候:“小妹妹!”一個陌生嘶啞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我抬起頭來,原來是剛剛那個帶頭鏟雪的叔叔,我便甜甜的說道:“軍人叔叔,有什么事情麼?”他從腰間掏出一本書,他望了望書,然后望了望我:“小妹妹,我對你剛剛幫忙鏟雪的行動所感動了,這書就當獎勵獎給你吧!”我盯著叔叔看說:“謝謝叔叔!”我接過書來。他什么話都沒有說,便轉身回車位了。“中什么英雄人物”我讀者書名,因為當時華字是繁體字所以我不認識。“寶貝!”媽咪去還完鏟子回來。“誒,媽咪!”我回答到,媽咪拿過我手上的書,問我:“寶貝這書是誰?”“媽咪這書是剛剛那個帶頭鏟雪叔叔獎勵我的!”我欣喜的說道,媽咪疑問的說:“獎勵你?”我點點頭:“對啊,軍人叔叔說,他對我剛才幫忙。媽咪這個字讀什么啊”媽咪看了看字說:“這個字讀華是個繁體字,這本書叫:中華英雄人物。”那年冬天我永遠無法忘記,從那時候我便愛上了閱讀中華故事。但是也因為愛閱讀中華故事的愛好惹出了不少麻煩又是一個天氣晴朗的星期六,按我平時的習慣,我要準備去圖書館啦,準備好一切,我便騎著自行車去圖書館了。一到圖書館我就去到歷史中華故事區,尋找我愛看的中華故事。我的目光停在了一本名叫《中華英雄》的書上,我仔細的閱讀著簡介:20世紀初,中國最后的封建王朝已被推翻,但是當時各地軍閥割據爭權,混戰不已,帝國主義列強也是虎視眈眈,動蕩年代,英雄輩出,是時代造就了英雄,還是英雄創造了時代?就這個了,我高高興興的借了這本書回家,結果呢,急性的我想趕緊看書,于是就推著自行車走著路看書,經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差點被車撞了,回到家的時候我們家里人已經吃過飯了,媽咪嚴厲的批評了我:“你這是干嘛去了,這么晚才回來!”我如實的和媽咪報告嘛了,她說:“以后不許去圖書館了,看這種書不僅拉低了你的成績,還影響你的睡眠,整天看書看到10點睡覺,你看看都快趕上大熊貓了。以后不許看了!”我一聽心慌了:“我才不,我喜歡看我就看。”我很大聲的吼了出來然后沖進了房間。不過后來媽咪還好同意我繼續看書了。喜歡閱讀中華故事的我,也太忘性了,居然連媽咪都吼,不過媽咪也是為了我好,看來我要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我睡眠充足學習保持也可閱讀中華故事的辦法。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淡水第八小學六年級:周倩
篇3
內容提要: 按照現行立法,在企業集團中,母公司股東尚無法律依據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由此母公司股東因信息不對稱而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法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使得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穿越母公司而對子公司產生效力。公司結構的變化給股東權益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而我國現有股東查閱權的規定,難以應對這種挑戰。我國在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中均已存在穿越制度的應用,將這一立法經驗推廣應用于股東查閱權,使母公司股東能夠穿越母公司去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是我國可行的選擇。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現代公司制度中,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大多數股東往往不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導致其陷于信息不對稱的弱勢地位。為此,各國公司法普遍確認股東查閱權制度,以加強對股東的保護。作為股東手中的利器,查閱權本身雖然不是一項財產性的權利,但是它對于保護股東在公司中的投資利益至關重要:既是股東收集信息據以作出決策的有力工具,又是開展調查、發掘證據的有力工具,同時還是威懾公司管理層、防止其危害公司和股東利益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企業集團之中,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卻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在企業集團之中,母公司股東與子公司之間存在緊密的經濟聯系。尤其在母公司屬于純粹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rporation)時,企業集團的經營資產集中于子公司之中,母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具空殼。此時,子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對母公司股東將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絲毫不亞于母公司本身對其股東的影響。這樣,母公司成為介于股東和子公司之間的法律主體。由于傳統公司法只承認股東對其持股公司的查閱權,因此隔著母公司這一層障礙,母公司在股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得不到法律支持。由此,母公司股東陷于巨大的投資風險和現實危害之中。尤其當侵害母公司股東的證據材料均被保存在子公司之時,母公司股東很可能毫無辦法。
總之,在企業集團之中,傳統的股東查閱權難以起到為母公司股東合法權益保駕護航的功效。在實踐中,母公司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屢屢遭到侵害,卻無法找到有效的救濟。如何確保母公司股東查閱權應有的功效,從而保障母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成為企業集團化之后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美國法的理論與實踐
(一)穿越理論下的母公司股東查閱權
穿越理論(pass-through theory)來源于公司法人格否認的法理。當母子公司之間的人格混同之時,母公司股東也被視為子公司股東,從而母公司股東的權利穿越了母公司而對子公司產生效力。
在1944年的Anderson v.Abbott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認為,公司法人格的插入(通過設立子公司從而使得母公司成為插入母公司股東與子公司之間的法律主體),不能被用來規避立法政策;如果母公司僅僅只是經營者架空股東控制權的工具,則應當通過人格否認的方式恢復股東控制權。[1]盡管這一判決并未言明穿越理論,但是其卻清楚地闡述了穿越的法理。即,為了應對企業集團化所帶來的母公司股東權被規避的問題,應當允許母公司股東的權利穿越母公司這層法人實體,從而對子公司產生效力,由此恢復股東應有的控制權。
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界掀起一股企業集團化的熱潮。在企業集團之中,母公司股東的諸多權利(包括查閱權)與實際從事經營的子公司隔絕開來。母公司股東因此處于危險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子公司是企業集團的經營主體,子公司的決策將實質性地影響母公司股東的利益;另一方面,母公司股東的諸多權利觸及不到子公司,難以對子公司的經營決策進行有效監督,其合法權益將難以得到保障。為此,美國學者Eisenberg提出,子公司的股東投票權要么屬于母公司而具體由母公司的股東會行使,要么直接穿越母公司轉移到母公司股東手中。[2]Eisenberg從投票權穿越的角度揭示了穿越理論。
支持穿越理論的一個主要理由在于:母公司股東與子公司之間存在母公司這一層法人實體的事實,不應被允許用來挫敗法律確定的重要股東權利。即,在特定情形之下,有必要將實質置于形式之上,強調母公司股東與子公司之間存在的實質性經濟聯系而并不過多地糾纏于母公司在形式上阻隔了兩者之間的直接法律聯系的事實,使得法律賦予母公司股東的合法權利穿越母公司而直接適用于子公司,從而防止他人利用公司獨立法人的障礙侵害母公司股東權利。
對于公司制度來說,穿越理論并非陌生。該理論在雙重派生訴訟[3]、子公司出售重大資產時母公司股東會的表決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雙重派生訴訟之中,母公司的股東可以子公司的名義提起派生訴訟,盡管從法律技術上來看其并不是子公司的股東。因此,允許提起這類訴訟,法律實質上是允許以子公司名義提起派生訴訟的權利穿越母公司而轉移到母公司股東手中。如果沒有這種穿越,一項重要的股東權利(保證管理層忠實、謹慎的權利)將會僅由于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嵌入額外的一層實體物而被毀滅。[4]
同樣,這一原理也適用于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情形:母—子公司結構的設置,導致原本母公司股東可以依據查閱權獲得的信息大大縮減,法律授予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的功效被規避。為恢復查閱權應有的保護股東的效力,在一定情形之下,應當使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穿越母公司這一層法人實體的障礙。如果沒有這種穿越,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將會僅僅因為母公司的障礙(也許母公司正是為規避股東查閱權而被故意設置的空殼)而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有違公平。
當然,在司法實踐中,美國法院在許可母公司股東對子公司賬簿記錄進行查閱之時,并未言明其依賴的是穿越理論。不過,法院在論證這種授權的合理性之時,闡述的往往都是穿越理論的法理。即出于維護母公司股東合法權益的目的,應當允許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使其能夠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
(二)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實踐
對是否允許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問題,美國各州的態度并不一致。一些州對此表示認可,并在制定法中予以確認。在制定法中沒有規定之時,一些州的法院直接采取對制定法進行嚴格的字面解釋的方法,否定母公司股東的查閱要求;另外一些州的法院則會繼續尋找相應的普通法規則,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的穿越。無論是依據制定法還是普通法,當法院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之時,其將通過頒發訓令(mandamus)的方式,命令母公司促使子公司交出其賬簿記錄,以供母公司股東查閱。[5]
1.制定法無規定之時的處理
(1)嚴格的立法解釋
在美國大部分州,成文公司法并沒有規定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的穿越(連《標準商事公司法》對此也沒有規定)。所以,一些法院直接采取對制定法進行字面解釋的方法,否定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要求。
Panitz v.F.Perlman&Co.,Inc.案是這一做法的典型代表。[6]在該案中,上訴法院認為,法律解釋的主要規則是,立法機構的意旨應居優先。如果一項制定法的語言是直白、清楚且沒有歧義的,法院的義務便是簡單而明確的,即按照法律本來的規定予以闡述并遵從之,法院并非能夠不受拘束地偏離制定法的用語。因此,如果一項法律的語言直白地表明一件事,就不能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賦予其另外的含義。最后,法院認為,該州查閱權的法律僅涉及一個公司的股東查閱該公司記錄的權利,它并未授予一個公司的股東查閱另一個公司記錄的權利,即使另一公司完全為前一公司所有。所以,依照制定法直白的語言,股東并不享有查閱其并不是股東的公司的記錄,因而法院拒絕了原告提出的查閱兩個子公司的賬簿記錄的要求。
(2)普通法上的救濟
當成文公司法中沒有規定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之時,一些州的法院很不情愿在制定法的層面就了結母公司股東的查閱請求問題,于是便超出制定法的規定,轉向普通法尋求解決之道。這又主要包括兩種做法:另一自我分析(the alter ego analysis)和控制或支配分析。
另一自我分析原本適用于刺破公司面紗的案件,但在實踐中,美國很多法院采用這種分析方法來決定是否準許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在股東查閱權的案件中,法院會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后,決定是否將子公司視為母公司的另一自我。當子公司被認為是母公司的另一自我時,母公司股東就被允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美國有許多州的法院都采用這種做法。例如,特拉華州在2003年修訂公司法之前,就是通過分析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審查子公司是不是母公司的另一自我,以決定是否授予母公司股東查閱權。[7]
法院這樣做的道理在于:如認定子公司是母公司的另一自我,母公司的股東在法律上也被認為是子公司的股東,其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便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中,法院在股東查閱權的案件中,認定另一自我的標準比刺破公司面紗案件中的標準要有所降低,畢竟讓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并不會產生責令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這樣嚴重的后果。
控制或支配分析從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的角度來衡量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適當性,一些法院將其與適用于刺破公司面紗案件中的控制相提并論。在刺破公司面紗的案件中,對子公司進行有力控制或支配的母公司可能會因此而為子公司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卡多佐大法官解釋道:“支配可能是如此地全面,干涉可能是如此地明顯,以至于依據的一般規則,母公司成為本人,而子公司是人。”[8]將這種推理推廣到股東查閱權的案件中,法院主張,在母子公司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將子公司的責任歸于母公司時兩者之間的聯系相同之時,母公司的股東就有權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在State v.III Investments,Inc.案中,[9]上訴法院認為,初審法院需要審查母公司的公司結構及其與子公司的關系,以及審查其他相關的事實,以確定母公司是否對子公司進行了足夠的控制,從而決定是否準許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
2.制定法有規定之時的處理
截至2006年,美國已有特拉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在公司法中明確規定母公司股東對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查閱權,因此這兩個州的法院可直接援引制定法的規定來處理母公司股東的查閱請求。兩者的規定是相同的:任何股東,可由其個人或律師或其他人以書面請求并說明其目的,在公司正常的營業時間內,為任何正當目的而查閱、復制或摘錄子公司的賬簿和記錄,只要:(1)公司實際持有且控制子公司的該記錄,或(2)公司通過對于子公司的控制能夠取得該記錄,并且自提出請求之日起,股東對子公司的該賬簿記錄的查閱并不違反與公司無關聯的他方與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間的協議,同時子公司依據適用于它的法律在公司提出請求之時無權拒絕公司取得該賬簿記錄。[10]
如何理解和適用上述法律規定?特拉華州最高法院在Weinstein Enter.,Inc.v.Orloff案中,[11]圍繞《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第220條(b)款第(2)項關于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規定,作出了全面的闡釋。
該州最高法院認為,援引第220條(b)款第(2)項的前提條件是,確定被查閱的公司是第220條(a)款第(3)項規定的“子公司”。依據該規定,“子公司”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為一個公司全部或者部分所有的實體,且該公司是該實體的股東,并直接或者間接地對該實體的事務進行控制。依此規定,認定“子公司”應該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所有權關系和控制關系。對于所有權關系的認定通常并不會產生爭議,只要確認一個公司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一個實體的股份即可。容易產生爭議的地方在于對控制關系的理解。該州最高法院解釋說,“控制”一詞并沒有固定的法律含義,是否存在控制通常是在對案件事實進行具體分析之后才能認定的。對于第220條(a)款第(3)項規定的“子公司”的認定,其中“控制”的含義是通過適用在承擔信義義務(fiduciary duty)的目的之下通常使用的控制概念來確定的。在承擔信義義務的情形下,當股東直接或者間接擁有一個公司的投票權超過50%之時,便存在控制;如果少于50%,那么該股東不被視為應該承擔信義義務的控制股東,除非能夠證明該股東能夠對公司施加實際的控制。
隨后,該州最高法院對母公司交出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條件進行了具體分析。依據第220條(b)款第(2)項的規定,只有在以下兩種情形下,母公司才負有交出子公司賬簿記錄供母公司股東查閱的法定義務:(1)母公司實際持有且控制子公司的該記錄,或(2)母公司通過對于子公司的控制能夠取得該記錄。
對于第1種情況,既然母公司實際持有且控制著子公司的記錄,那么該記錄可被視為母公司的記錄,由此母公司股東便能夠查閱之。[12]當然,該案中原被告雙方對此并沒有爭議,因為原告要查閱的是子公司實際持有和控制著的記錄。
第2種情況是該案的爭議焦點。特拉華州最高法院解釋說,此處的“控制”的含義與信義義務中的“控制”并不相同,此處的“控制”是指施加控制的實際能力(an actual ability to exercise control),區別于有權進行控制(have the power to control)。因此,通過了子公司認定中的控制標準,并不表明同時滿足了此處的控制要求,即便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超過50%的股份,其也有可能不享有出于迫使子公司交出其賬簿記錄的目的而必須的控制。[13]在實際的案件中,法院必須結合案件的具體事實以確定:母公司事實上能否通過對子公司施加控制從而取得子公司的賬簿記錄。
最后,該州最高法院同時注意到,依據第220條(b)款第(2)項的規定,即便母公司能夠通過對子公司施加的控制取得其賬簿記錄,在以下的情況下,其沒有義務施加這種控制:(1)這樣做將違反與第三方的協議,或(2)在依據子公司住所地法律直接對子公司提起的訴訟中,子公司有權拒絕母公司取得其賬簿記錄。
(三)查閱權穿越對母公司股東權益的保護
為應對企業集團化之后母公司股東查閱權失效的問題,美國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從而涵蓋對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查閱。盡管對于這種做法尚未形成一致意見,但自從1908年Woodworth v.Old Second Nat.Bank案法院判決支持母公司股東對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查閱要求,[14]至今已一百多年,美國越來越多的州采納了這一制度。在那些尚未采納這一制度的州,法院也表達了對于采納這一制度的某種程度的支持。[15]
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能夠為母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提供充分保障。首先,這種查閱權能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通過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以及母公司本身的賬簿記錄),母公司管理層的非法行為更有可能被發現,由此便對母公司管理層(甚至包括子公司的管理層)形成無形的威懾,促其拋棄僥幸心理,規范其經營行為。其次,這種查閱權能夠起到收集證據以支持訴訟的作用,母公司管理層會因此放棄通過轉移其非法行為的證據材料到子公司以逃避追究的想法。最后,這種查閱權能起到“踏腳石”的作用。通過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而獲得相關的信息,這就為母公司股東采取進一步的行動提供了事實依據,母公司股東得以在信息充分的前提下作出其決策。
總之,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的穿越,極大地增強了企業集團之中母公司股東的力量,使其能夠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制衡;同時母公司的中小股東也因此能夠更合理地對抗母公司大股東的欺壓,防止大股東勾結公司管理層作出危害自身利益的行為。此外,這也有助于提高子公司經營管理的透明度,規范其公司治理及經營行為。
三、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在我國的構建
(一)對我國股東查閱權規定的檢視
我國《公司法》在第34條和第98條分別規定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股東查閱權。依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包括公司章程、股東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等在內的諸多文件,這可為其合法權益提供有力保障。但是,在面對企業集團之中母公司股東權益的保護問題之時,這種建立在傳統單一型公司結構基礎之上的股東查閱權,幾乎難以發揮作用。
在企業集團中,母公司董事會作為母公司的代表行使對于子公司的股東權,其獲得了對于子公司的完全控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傳統的股東查閱權止步于母公司而觸及不到子公司,因此,母、子公司管理層背信棄義或怠于履行職責,損害母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將變得有恃無恐:只要非法行為是在子公司范圍之內進行的,或者非法行為的證據材料均被保存在子公司,公司管理層便可逃避股東的監督和追究。
我國《公司法》第15條已明確規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并取消了對轉投資數額的限制。由此,公司可以其全部資產投資設立子公司,進行控股公司化改造。在這一過程中,母公司股東的利益與子公司經營管理狀況息息相關,但是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權卻觸及不到子公司。實踐中經常發生母公司股東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尤其是缺乏有關于子公司經營管理狀況的信息)而無法獲得有效救濟的事情。[16]總之,公司結構的變化給股東權益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而我國現有股東查閱權的規定,難以應對這種挑戰。
(二)立法引入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
美國法通過許可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方式,為母公司股東獲取子公司信息提供了一條便利途徑,從而使查閱權并不因為公司結構的變化而喪失其為股東利益保駕護航的功效。美國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法律實踐有一百多年,至今不僅形成了數量可觀的判例,而且在這些判例的基礎之上還歸納出若干規則(普通法的規則和制定法的規則),為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提供指導。美國法確立的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對其他大陸法系國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日本在1999年修訂其《商法典》時,便借鑒美國法的做法,引入了母公司股東對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查閱權。在2005年頒布統一的《公司法典》之時,日本再次確認了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的這種穿越,規定母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17]雖然迄今尚未見到適用該規定的日本判例,但是日本立法機關未雨綢繆地引入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的舉措,給我國以啟示。
近年來,我國在公司立法方面亦很多參考美國法的規定。尤其在2005年修訂《公司法》之時,為解決我國公司領域的相關問題,我國引入了諸多美國公司法律制度。當前,我國亦面臨著母公司股東(因無法獲取子公司信息而導致的)權益保護問題。在美國已有豐富立法和司法實踐的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可為我國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供重要借鑒。
我國可以立法引入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并且,這樣做還有一個有利條件——我國立法上已將穿越制度應用到一些領域之中,這為股東查閱權領域的穿越提供了先例和立法經驗。
依據2008年《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控股或控制的公司購買、出售資產,達到相應標準的,應當由該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依法作出決議,并提交股東大會批準。[18]這其中就包含了表決權穿越規則:上市公司的股東穿越了該公司,對控股或控制的子公司購買、出售資產行為行使表決權。此外,2003年公布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由各級政府出資設立的企業(稱為“所出資企業”)投資設立的重要子企業的重大事項,需由所出資企業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準。[19]這就使得在國有企業實行控股公司化改造之后,國有資產監管部門(母公司股東)仍可控制重要子公司的重大事項,其代表國家行使的股東權并不因此遭到削弱。[20]
在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中均已存在穿越制度的應用,將這一立法經驗推廣應用于股東查閱權,使母公司股東能夠穿越母公司去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是我國可行的選擇。
(三)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制度設計
1.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界限
引入股東查閱權穿越制度,初衷在于為母公司股東提供更充分的保護。但是,允許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無疑又會對子公司的經營活動帶來干擾。子公司不僅要應對其自己股東的查閱請求,還要付出額外的精力去應付母公司股東的查閱請求。過多的查閱,不僅不利于子公司賬簿記錄的保存,而且也加大了子公司商業秘密泄露的風險。
在涉及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場合,母公司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與子公司自主經營權的保障形成緊張的角力局面。股東與公司之間利益的角力時刻存在,在設置股東查閱權之時,立法確認了股東利益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優先于公司利益,要求公司容忍股東經由查閱而帶來的干涉。而在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場合,立法似乎要求公司作出更大讓步——要求子公司容忍非其股東的他人的查閱。在此情況下,劃定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合理界限尤為重要。
就美國法的實踐來看,盡管做法并不統一,但無論是普通法的規則還是制定法的規則,都從母子公司之間的關系入手,來劃定穿越與否的界限。母子公司之間存在緊密關系,固然拉近了母公司股東與子公司賬簿記錄之間的聯系,但僅僅從此角度來劃定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的邊界,似乎并不夠充分,有偏向母公司股東之嫌。在實踐中,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往往都存在緊密關系,這使得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幾乎成為一種常態,由此給子公司帶來不小的干擾。
穿越界限的劃分,既要保證為母公司股東提供合理的保護,又要兼顧對子公司利益的恰當保障。不能為保護母公司股東的利益而無限制地擴張其權利,使子公司利益受損。
為兼顧對子公司利益的保障,使子公司的經營活動不至于因母公司股東的查閱而受到嚴重干擾,應當為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設定一定的場合,使得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成為一種特例性救濟而非常態。畢竟,母公司股東并非時刻均有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必要,其只在涉及其自身重大利益的場合才需要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
此外,為了防止母公司股東權利濫用,對要求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母公司股東,應當施加必要的主體資格的限制、查閱目的和方式的限制。這樣在保障母公司股東權益的同時,能夠盡量減少給子公司造成的干擾。
總之,只有滿足主體資格要求的母公司股東,在特定的場合之下,出于正當目的,以合理的方式,查閱與母公司存在緊密聯系的子公司的賬簿記錄,這樣才被允許。這樣的查閱并不給子公司造成重大干擾(或者說,在這種查閱條件下,相比于母公司股東能夠獲得的保護,子公司的“不受干擾權”應居于次要地位),但卻能充分保護母公司股東的重大利益,這正是股東查閱權穿越所意圖實現的效果。在確定是否準許母公司股東查閱權穿越之時,應當全面考慮上述各種因素。
2.我國規則的設計
如何設計我國股東查閱權穿越的規則?圍繞前述應當考慮的多種因素,筆者嘗試提出幾點建議,以求拋磚引玉。
首先,作為前提條件,必須母子公司之間存在緊密關系,母公司股東查閱權才被準許穿越。母子公司之間關系應達到何種緊密的程度?對此,美國有不同的做法。比較而言,特拉華州的做法更適合我國。這一方面是因為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我國對成文法有著天然的偏好,法官固有的成文法思維恐難以駕馭普通法的規則。另一方面,特拉華州公司法的規定本身更為客觀合理,其僅需考察母子公司之間的控股關系以及子公司賬簿記錄為母公司的可得性(availability),操作起來更為方便。而普通法上的另一自我或控制及支配的分析,涉及對案件事實的全面考量,美國法官尚且感到棘手,我國法院恐更加無所適從。[21]
因此,在我國,對母子公司關系的考察應當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母公司必須是子公司的控股股東。[22]控股股東的地位,表明母公司向子公司進行了大量投資,此時子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對于母公司股東的切身利益有著重大影響,子公司賬簿記錄對母公司股東而言尤其重要。此外,子公司賬簿記錄必須處于母公司的持有和控制之下,或者母公司通過施加對子公司的控制能夠合法獲取。強調子公司賬簿記錄為母公司的可得性,可為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提供更大的正當性——因為在這種狀態下,子公司賬簿記錄在實質上如同是母公司的一樣,從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出發,母公司股東應該有權去查閱該賬簿記錄;如果任由母公司成為阻隔其股東通過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而維護自身利益的道具,這將是不公正的。
其次,只有在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場合,母公司股東方可穿越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這種場合,主要是指涉及子公司重大變更的情況,即可能改變子公司的組織結構和控制權格局的決策,包括分立、合并、重大資產出售、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建立聯營或者其他形式的商業聯合、增資、減資、引入累積投票制、選任或者解任董事、取消股東的新股認購權、變更組織形式、修改公司章程、解散、清算等等。子公司的上述重大變更,大多涉及需要股東表決權2/3以上多數通過的事項,其對母公司股東利益將產生重大而直接的影響。而母、子公司管理層損害母公司股東的非法行為通常也發生在這些場合。此時允許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顯得尤為必要。
最后,從防止母公司股東權利濫用的角度出發,母公司股東欲穿越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還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是主體上的要求。當前《公司法》對股東查閱權的主體并無特別的要求,但考慮到此處母公司股東要查閱的是子公司而非母公司的賬簿記錄,故有必要對主張查閱的母公司股東進行限制。但是,這種限制又不能太苛刻,畢竟有動力去行使查閱權的大多是母公司的中小股東。具體而言,可以參照我國《公司法》關于提起派生訴訟對于股東持股時間和比例上的規定,即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才可以要求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這是因為,行使了查閱權發現公司管理層有欺詐、不當管理的行為,母公司股東很可能會提起派生訴訟,查閱和提起派生訴訟的主體將可能是同一的,那么對兩者主體上的要求也應該是相同的。
第二是目的上的要求,即查閱的股東必須具有正當目的。我國當前的《公司法》規定了在有限責任公司之中股東查閱公司賬簿記錄的正當目的要求,但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之中并無此項要求。考慮到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對子公司可能造成的干擾,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在母公司股東要求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場合,查閱人均需表明其正當目的。正當目的是指與查閱人作為股東所享有的利益合理相關的目的。[23]即,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必須出于維護與其作為母公司股東的地位而享有的利益直接相關的目的。實踐中,可由法官依據具體案情來決定母公司股東的查閱是否具有正當的目的。
第三是權利行使方式上的要求。欲行使查閱權的股東必須提出書面請求。“股東提出書面請求的制度設計目的有二:一則為公司預留置備會計賬簿的必要準備時間,二則便于公司提前發現股東濫用查賬權的蛛絲馬跡,從而抗辯濫權股東的查賬請求。”[24]此外,母公司股東只能在子公司正常的營業時間內進行查閱,這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母公司股東的查閱將給子公司的正常經營帶來的妨害。
注釋:
[1]See Anderson v.Abbott,321 U.S.349(1944).該案中,肯塔基國家銀行(以下簡稱銀行)和Louisville信托公司共同組建了Banco Kentucky Company(以下簡稱Banco公司),并將自身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Banco公司,使得Banco公司成為銀行和Louisville信托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其后,因經營不善,銀行與Banco公司破產。銀行的破產清算人經過評估,認為銀行股東有400萬美元的出資尚未支付。因此,該破產清算人起訴并從Banco公司破產清算人處獲得9萬美元。對于余額,銀行破產清算人起訴要求Banco公司的所有股東予以支付,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此予以支持。
[2]See Melvin Aron Eisenberg,Megasubsidiaries:The Effect of Corporate Structure on Corporate Control,84 Harv.L.Rev.1577(1971),pp.1588—1589.
[3]母公司股東要求代位行使屬于母公司的以子公司名義提起派生訴訟的權利時,該股東提起的訴訟就被稱為雙重派生訴訟。See Note,Remedies of Stockholder of Parent Corporation for Injuries to Subsidiaries,50 Harv.L.Rev.963(1937).
[4]See Melvin Aron Eisenberg,supra n.2,p.1597.
[5]美國有關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訴訟比較特殊:訴訟的原告方為母公司股東,被告方為母公司,子公司不是訴訟的當事人。因此,若原告勝訴,法院將責令母公司交出子公司的賬簿記錄以供母公司股東查閱,而不是對非訴訟當事人的子公司發出命令。
[6]See Panitz v.F.Perlman&Co.,Inc.,173 S.W.3d 421(Tenn.Ct.App.2004).該案中,原告Monte Panitz和Barry Panitz是被告F.Perlman&Co.公司的股東,其要求查閱被告及其子公司的記錄,以確定被告及其子公司的董事或高管人員是否存在違反信義義務的行為。被告F.Perlman&Co.公司允許原告查閱該公司的賬簿記錄,但認為原告并不是其子公司的股東,因此對原告提出的查閱其子公司的記錄的要求予以拒絕。初審法院對原告提出的查閱被告子公司記錄的要求不予認可,上訴法院確認了初審法院的這一判決。
[7]See,eg.,Skouras v.Admiralty Enterprises,Inc.,386 A.2d 674(Del.Ch.1978);Carapico v.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Inc.,791A.2d 787(Del.Ch.2000);Saito v.McKesson HBOC,Inc.,806 A.2d 113(Del.2002);etc.
[8]See Berkey v.Third Ave.Ry.Co.,155 N.E.58,61(N.Y.1926).
[9]See State v.III Investments,Inc.,80 S.W.3d 855,866(Mo.Ct.App.2002).該案中,原告是被告Five I公司股東,持有Five I公司2.68%的股份。原告欲向Five I公司出售所持有的股份,但是對于該股份的價格卻無法與Five I公司達成協議。為此,原告要求查閱Five I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相關賬簿記錄,以確定所持有股份的合理價格。被告Five I公司只同意提供有限的資料供原告查閱,其中并不包括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原告起訴到法院。初審法院認為原告并非Five I公司子公司的股東,因而拒絕了原告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要求。該案便被上訴至密蘇里州上訴法院。
[10]See Del.Code Ann.tit.8,§220(b)(2)(2003);Okla.Stat.tit.18,§1065(B)(2)(2005).
[11]See Weinstein Enter.,Inc.v.Orloff,870 A.2d 499(Del.2005).該案中,原告Orloff是被告Weinstein Enter公司(以下簡稱W公司)的股東,其欲向他人出售其所持有的W公司股票,但是無法準確對其股票價格作出評估。為此,原告起訴要求查閱W公司與J.W.Mays公司(以下簡稱M公司,其是W公司的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原被告雙方對于原告是否有權查閱M公司持有并控制的M公司的賬簿記錄產生爭議。該案經過初審之后被上訴到特拉華州衡平法院,衡平法院簽發了執行令,強制要求W公司交出M公司的賬簿記錄供原告查閱。W公司將法院的執行令通知給M公司,M公司認為,交出其賬簿記錄供原告查閱將對其造成不利影響,遂拒絕之。最后,此案被上訴到特拉華州最高法院。股東查閱權穿越:母公司股東權益保護的利器
[12]在Siravo v.Sirian Lamp Co.案中,原告是被告Sirian Lamp公司的股東,其起訴要求查閱被告及其子公司的賬簿記錄。在涉及原告是否能夠查閱被告子公司賬簿記錄的問題之時,新澤西州糾錯與上訴法院審理認為,該案中,被告子公司的賬簿記錄被保存在被告位于紐瓦克市的辦公室里,因此該賬簿記錄實質上屬于母公司的賬簿記錄,原告當然能夠查閱。See Siravo v.Sirian Lamp Co.,124 N.J.L.433,39 Gummere 433,12 A.2d 682(N.J.Err.&App.1940).
[13]對此,特拉華州最高法院進一步解釋說,即便控制股東能夠選舉子公司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僅僅這種能力并不自動表明,為促使子公司交出其賬簿記錄的目的,母公司控制了子公司的事務。原因在于,子公司的董事負有法律上的義務為其公司股東的利益來管理公司業務,公司董事是由大股東選出的事實并未解除這些董事對公司和公司的小股東所負有的信義義務。
[14]See Woodworth v.Old Second Nat.Bank 154 Mich 459,117 NW 893(1908).該案的原告對被告Old Second國家銀行(以下簡稱銀行)的兩位董事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損失,理由是其因為相信了這兩位董事的虛假和欺詐性陳述而支付了過高的對價來購買銀行的股票。在這一訴訟開始審理之前,為獲取充分的證據,原告又對被告銀行及其子公司Maltby Cedar公司起訴,要求查閱兩者的賬簿記錄,以獲取支持對銀行董事訴訟的相關證據材料。本案的二審法院認為,原告并非Maltby Cedar公司的股東所以無權查閱該公司記錄,這一觀點并不成立。Maltby Cedar公司僅僅只是銀行的一個工具,銀行的所有股東在MaltbyCedar公司之中至少享有一種衡平利益,因此原告作為銀行的股東有權查閱Maltby Cedar公司的賬簿記錄。
[15]例如,在Feldman v.San Mateo Fin.Corp.案中,法院認為,母公司通過采用控股公司的形式,使法律賦予股東的收集公司信息的一般機會與子公司絕緣。依照法院的觀點,拒絕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法律規定對于促進公司責任的目標造成損害,應該由立法機關重新審查。See Feldman v.San Mateo Fin.Corp.,276 Cal.Rptr.285,288(Cal.Ct.App.1990).
[16]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這種事情常常發生:國有企業管理層通過設立控股子公司并向子公司轉移資產,從而取得對國有資產的完全控制權,進而將之出售或將經營利潤據為己有,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參見《李金華:國有資產流失有五方面,分配不公浪費嚴重》,載中國新聞網http://chinanews.com.cn/cj/hgjj/news/2007/05-10/931559.shtml,2010年5月10日。
[17]日本《公司法》第433條第3款規定,股份公司的母公司股東,為行使其權利所必要時,在表明理由之后,經法院許可,可以就該股份公司的會計賬簿或與之相關的資料提出查閱請求。(參見崔延花:《日本公司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頁。)值得說明的是,日本《公司法》將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者一體化,統稱為股份公司。因此,此處雖然使用“股份公司”的稱謂,但是其涵蓋了傳統上的股份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18]參見《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53號)第11條、第19條。
[19]參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87號)第24條。
[20]李凡:《論表決權穿越》,《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12期。
[21]有美國學者評論道,另一自我的分析過于主觀,其涉及許多因素的復雜平衡與考量,法院在面對同樣的案情時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且耗費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在母公司股東查閱子公司賬簿記錄的領域有所降低的另一自我標準很容易滲透到涉及刺破公司面紗的案件中,對后者產生不利的影響。而控制或支配的分析則與另一自我的分析方法常常難以區分,其同樣存在過于主觀的問題,容易產生分歧。See Matthew A.Kitchen,The right of a parent's shareholders to inspect the books and records ofsubsidiaries:none of their business?74 U.Cin.L.Rev.1089(2006),pp.1106—1107.
[2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17條第2款的規定,控股股東是指出資額占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50%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50%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50%,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這一規定與特拉華州認定一個公司是另一個公司的子公司是一致的。
篇4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關于讀書的名言,無一不在告訴我們讀書不僅能曾加我們的知識,還能讓我們見識到世界上奇特而又壯觀的景象。但有的人一開始并不喜愛閱讀,是經過別人的教導才漸漸喜愛上閱讀的。
曾經的我就是個不愛看書的少年,從小和閱讀拉開了遙遠的距離。但老師說:“知識就是大海,而你現在所擁有的知識卻只是一根針。讀書后你的知識會變成小鳥、大船……越變越大,但永遠不能成為大海,因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反復咀嚼著這句話,腦海中漸漸浮現出這么一個畫面:一山還比一山高。明白了這個道理我便開始看書,試圖和閱讀拉近距離。
我首先接觸了活潑有趣的故事書,漸漸和閱讀拉近了距離。后來我的閱讀理解水平慢慢提高,于是開始接觸一些散文、小說,我還看了很多勵志的名言,我與閱讀的距離越拉越近,越拉越近。閱讀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我的向導。他帶領著我讀了更多的書,我從書中得到的也越來越多。我 還 發現了書中的一個奧秘,有的小故事也會蘊含著天大的道理,例如:《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安徒生童話》等等。這些書把深奧的大道理編進故事,好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這些道理。我非常喜歡這些故事,它們改變了我,讓我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的向導——閱讀。
我的向導還向我介紹了一些重要的朋友,比如作文先生。作文先生能說會道,非常了不起。他寫了很多的書,里面的好詞多如繁星,數不勝數;好句更是字字珠璣,精彩絕倫。作文先生不僅能幫我解開寫作中的疑問,讓我走出困境,還能使我們更加懂事,促使我們更好地成長。自從我的向導把作文先生介紹給了我,我的作文水平節節攀升。我寫的大部分作文都是作文先生那里學習的,閱讀帶給我無盡的靈感,我的大部分得獎作文也要歸功于平時的閱讀、摘抄。所以作文先生也是一個很好的導師。
啊!閱讀你讓我變得懂事,讓我生活變的歡樂,讓我成績變的更加優秀。啊!閱讀,你是我人生中不可代替的導師。
篇5
媽媽經常對我說,現代的人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從小就養成愛讀書愛閱讀的好習慣。周末的時候,我媽媽帶著我們小隊的小伙伴一起去圖書館看書,雖然現在我認識的字還不是很多,但是我喜歡看的故事書,可以一邊看圖畫,一邊看文字,這樣不認識的文字也可以問媽媽,所以我不僅記住了故事,還學會了更多的文字,這些都是我閱讀的收獲。
閱讀,其實就像是一只自由的鳥兒,帶著我們這些剛剛讀懂故事的小朋友,進入一個非常廣闊又美麗的神奇世界,隨著鳥兒自由自在地在書中飛翔;閱讀,又好像一條快樂的魚兒,帶著我們在深遠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暢游。
更重要的是,我通過閱讀故事書還學會了很多道理。那些故事教我們小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要善良地對待別人,幫助同學,樂于助人,這些從閱讀中學到的道理都已經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了。
我很感謝閱讀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我希望學校里也能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書看,讓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有機會看更多的書,學習更多的道理。
篇6
《我愛閱讀叢書》
適合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閱讀(全20冊)
(法)克萊爾·克萊蒙 文,(法)羅賓圖(作者)
童年是一本打開的書,有多少秘密在等待你,不要問我將來會怎樣?我的夢想在哪里?這世界很小又很大,一本書就是一個小小階梯。打開它,讓你的故事,就從現在開始……
這個系列的圖書目前總共出版了60冊,按年齡層次分為藍色、黃色、紅色三個系列。黃色系列的一共20冊書序號為(11-20/41-50)。黃色系列適合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寶寶閱讀。
《大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小橘燈橋梁書,來自加拿大的兒童成長經典讀物,幫助爸媽們真正發現、認識、欣賞你的小寶貝!(12冊/套)
安芙絲(作者)
《大人不知道的小秘密》系列為加拿大(法語)經典童書,講述了小女孩吉吉和她心愛的玩具皮丘之間的故事。在故事中他們形影不離,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故事涉及兒童日常生活如洗澡、生病、游戲……人際關系如友愛、爭吵、嫉妒……等許多方面。故事輕松、幽默,語言親切、俏皮、富有節奏;插圖人物活潑可愛,色彩清新靚麗,調皮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這套書的故事,著眼點雖然很小、但卻很具體,是寶寶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會遇到的問題,非常具有針對性,從獨特的角度,解決了年輕爸媽們照顧和教育寶寶過程中的許多小問題。爸媽們也可以在讀書時與寶寶互動解答這些“大人不知道的小秘密”。
《我的小小憂傷》系列
我的第一本挫折教育書!兒童情緒挫折教育繪本!讓孩子的心變得堅強!幫孩子戰勝成長中的小煩惱!親子家庭必備“情緒保健讀本”(8冊/套)
(法)愛格雷貝特 文,(法)杜博 繪,董欣欣(譯者)
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生活領域逐漸由家庭擴展到學校,遭遇到的情緒問題也愈趨復雜。因為和好朋友吵架,所以害怕上學;看到父母爭執,就猜想一定是自己的錯!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若缺乏適當溝通,寶寶的心靈和情緒很容易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本系列作者將寶寶們可能遭遇的大小煩惱轉化為動人的故事,以貼近兒童的語言,帶領他們面對情緒上的挫折感。從生活中常見的困擾開始,包括對外表的自卑、和朋友吵架等,漸漸擴展到親子關系的討論:當父母讓寶寶的期待落空,或是大人吵架、離婚時,寶寶該怎么辦。就像每個家庭必備的醫療保健箱,《我的小小憂傷》系列圖書是寶寶的情緒保健讀本,細心看護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小小憂傷。
《和爸爸媽媽一起讀》
德國兒童閱讀專家專為兒童而精心設計的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自主閱讀書(全8冊)
帕特西亞·施羅德(作者)
《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系列開啟了一個嶄新的親子書閱讀方式,德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帕特西亞·施羅德獨具匠心地設計出“你讀一段,我讀一段”這一嶄新的閱讀理念,供爸媽和寶寶共同閱讀。每本書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書中既有爸媽讀給寶寶聽的稍微復雜的內容,還有專門設計的讓寶寶自己讀的內容——簡單的字詞和簡單的語句。這樣親子輪流朗讀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寶寶對閱讀更有興趣,更加主動,產生閱讀的成就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問個不停的加斯東》
適合3~8歲兒童啟蒙必讀(套裝共3冊)
篇7
讀書之樂 無可言喻
幾年來,在老師的熏陶下,我迷上了閱讀,每天至少保持一小時的靜心閱讀。對我而言,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兒,在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國際大獎小說、金庸大師的巨作讓我欲罷不能;名人故事等勵志之作讓我學會了堅強,鼓勵我要做生活的強者,去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各類美妙的散文帶我領略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或是感受異域風情,或是欣賞春花秋月,無論遠古還是未來,都仿佛是身臨其境。若是有幸讀到幾首好詩,品幾闋宋詞,更能讓人心曠神怡了。此時讀書之樂,無可言喻也!
籀園講壇 受益匪淺
閱讀經典,讓我受益匪淺。本著對三國的癡迷,我開始著手準備籀園講壇。上圖書館找資料,看各專家對三國的點評,讀古文版的三國演義,品三國志……加上自己對三國的理解與領悟,又經過老師的指點迷津,我的《品三國之臨危受命》終于完稿,成功開講。我激情四射的演講轟動全場,在籀園講壇上譜寫了一個新的篇章,并在美麗的校園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讀書熱潮。在蒼南赤溪小學舉辦的“鄉村讀書計劃”活動中,我聲情并茂的講解再次深深震撼了在場的老師、同學及鄉村讀書計劃的“義工團”成員,受到了他們的高度評價。
追求靈感 書寫我心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廣泛的閱讀中,我的詞匯量在不斷增加,當閱讀中遇到佳詞美句時,我會摘錄到筆記本上,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日復一日,我在不斷的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此外,我的作文老師,在寫作上也給了我很多的指導,他鼓勵我們表達真情實感,用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作文老師告訴我,如果一味地追求美麗的詞藻,自己寫得吃力,別人讀得乏味――慢慢的,在他的引導下,我學會了我筆寫我心,并養成了寫靈感篇的好習慣。無論高興悲傷,歡樂委屈,都可以通過靈感篇來傾訴。不管再忙,我都會將特別有靈感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每周至少寫三篇。寫靈感篇既增加了我的寫作素材,更扎實了我的寫作功底。我用筆尖觸及我的心靈,我用文字表述我的心情。寫作使我多了幾分靈氣,讓我找到了心靈的那份寧靜。
碩果累累 展望未來
筆尖在紙上不斷躍過的同時,也為我彈奏出美麗的華章。我發表了多篇作文,還榮獲了各種殊榮……
如果說,掌聲和鮮花是我童年的點綴,那么,閱讀和寫作就是我成長的法寶,陪著我起航,伴著我智慧飛揚。
家長的話
篇8
兒子最早接觸的書籍應該是《嬰兒畫報》、《東方寶寶》之類的嬰幼兒報刊。那時兒子還不會說話,我就抱著他,摟在我的懷里,輕翻著書頁,從簡單的認識各種實物到漸漸地輕讀童謠,兒子的小手會輕輕地觸摸一下畫面,眼神會停留在他喜歡的某一個事物上面,從孩子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我感覺到了兒子是喜歡媽媽陪伴他一起讀書,在哄他入睡的時候,在他大吵大鬧的時候,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我的口中總是念念有詞的,其實無非是“小娃娃,小娃娃,嘴巴甜,喊爸爸,喊媽媽,喊得奶奶笑掉牙”。“小鴨鴨,嘎嘎嘎,游到水里吃魚蝦――”兒子總是在我讀的童謠或是歌唱中安然入夢。
慢慢地,兒子長大了,他會跟著我一起讀童謠,背唐詩,他更喜歡我為他講故事。我把我童年時期儲存的故事講給他聽,如“放羊的孩子”、“司馬光砸缸”但好多故事聽了多遍,他已經會講,有時是我剛開個頭,他就接著講下去了。于是我就買了許許多多的兒童讀物。可是讓我失望的是,兒子只喜歡聽。當他拿到一本新的圖書時,他一味地讓我為他講,而不愿意自己看著畫面去把書中的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講下來。為了培養兒子的閱讀興趣,我便選取很有趣的故事,發揮我的特長,聲情并茂,繪聲繪色地讀。我一邊讀,一邊用眼角的余光觀察兒子,當我發現他的注意力被我吸引過來了,我的讀書聲戛然而止。兒子的熱情已被調動起來,說什么也不肯放棄這個有頭無尾的故事,我立刻趁熱打鐵,陪著兒子一起把書讀完。有時我還會把故事中的情節和兒子一起在生活中巧妙地再現。有一次我們講到了“小豬肥肥”的故事,故事中的肥肥很貪吃冰激凌,可是由于天太冷了,媽媽不讓他吃,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去微波爐熱了一下,卻意外地發現變成一趟水的冰激凌也很好吃。兒子聽完故事迫不及待地就去當一回“小豬肥肥”還學著小豬肥肥的樣子,用手指沾了一下變成水的冰激凌,然后往嘴巴里一吮,“誒,媽媽,還挺好吃的。”真是讓全家開懷大笑。不斷變換形式讓孩子讀書,孩子會更喜歡。
在陽光滿屋的休息日,和兒子一起讀書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情。坐在燈下,我的心里涌動著溫暖和希望。我發現白天所有的煩惱與疲勞,此時都已不見蹤影。陪著兒子讀書,聽著兒子稚氣的童聲,看著兒子手舞足蹈地向我講述他所聽懂的故事內涵,內心的喜悅與充實無法言語。雙休日的時候我也會陪伴他去書店看書,席地而坐,拿上自己喜歡的圖書樂滋滋地看著,臉上的表情隨著故事人物情節而變化高興、生氣、委屈、緊張,得意――
其實,只要有時間,我就給兒子朗讀文章,講故事,看圖片,哪怕再忙,也要堅持。在朗讀的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第一,用盡量準確的普通話去朗讀,絕不用孩子語言(比如:貓貓、餅餅),避免孩子長大后二次學習語言。第二,多用大聲朗讀,聲情并茂,調動多種感官,欣賞故事的美。第三,把每個故事當作一個整體,絕不中途停頓、問孩子問題,也不受外界的影響。第四,孩子喜歡重復聽讀,所以當孩子要求還是講這個故事時,千萬不要拒絕,一個故事,當你讀了三四遍之后,你會發現,孩子幾乎會一字不落地背出來了。孩子的超人的記憶不可小覷。第五,可以用手指著每個字去讀,長期堅持,我發現兒子已經認識很多漢字了。第六,設置一個快樂愉悅的氛圍,熟悉故事之后可以全家一起來表演。
兒子在快樂自在的讀書中一天天長大,他學會了閱讀,學會了在閱讀中尋找快樂。我也在陪兒子讀書中,學會了從孩子的角度用不挑剔的眼光看世界,找到了沒有雜念的純粹的讀書之樂。我驚喜地發現兒子從閱讀中享受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勇氣和正義感。這是我陪兒子讀書最大的收獲與欣慰。
篇9
一、朗讀廣告——激發興趣,建立秩序
我先從一年級說起。一年級是培養秩序感的關鍵期,為了幫助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迅速建立秩序,適應小學生活, 我采用廣告商推銷的技巧,向孩子廣告推銷一種叫“閱讀”的商品,幫助他們盡快建立秩序。我的推銷策略——大聲朗讀給孩子聽。
那是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新課本還沒分下來,孩子們怯生生地坐在位子上。我和孩子們互相交流認識后,開始了給他們的第一次朗讀,我給孩子朗讀繪本《我是霸王龍》。因為所有的孩子對恐龍都充滿著好奇,而且這個故事長短適宜,適合一節課時間的朗讀和交流。講完后,我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剛剛還是彼此陌生的孩子,突然有了共同語言,竟你一言我一語地熱烈交談起來。有個男孩子興奮地站起來說:“老師,小宇說他家里有好幾本這樣的恐龍故事書,明天要借一本給我看呢!”看,第一次朗讀就架起了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我順勢引導:“是啊!好書要和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樣我們就能看到更多好看的書了。”
朗讀是最好的廣告。第二天,我一走進教室,就領略了它的獨特魅力。只見全班56個小人兒,每人手舉一本童書,朝我齊刷刷地歡呼:“林——老——師,讀我的書!”那高漲的熱情,那燎原的星火,我怎能隨意撲滅?我笑著說:“這么多好書,老師可不知道先讀哪一本?誰來幫老師出出主意?”話音剛落,一個個好主意出爐了:“老師,誰上課最認真就先讀誰的書!”“老師,誰發言最積極就讀誰的書!”“誰最愛幫助同學就先讀誰的書!”……好主意還沒講完,孩子們已經一個個昂首挺胸地坐端正了,誰都想成為最好的那一個。看著孩子們的認真勁兒,我再一次驚嘆朗讀的力量不可估量啊!它不但激發閱讀興趣,還催生了孩子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催生了孩子自覺、自律的力量!
一般來說,我每周安排一次班級朗讀和交流,但也有不定期的朗讀,當孩子們疲倦或者要亂的時候,當孩子們表現良好的時候,我就讀兩三分鐘的小故事。孩子們先是歡呼雀躍,然后是全神貫注。無需空洞無物的說教,無需考綱要點的約束,在一個個生動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中,孩子們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
“親其師而信其道。”閱讀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孩子們也更懂事、更聽話了。每天下課或放學,孩子們期盼的眼神總是讓我邁不動離開的腳步,我常常會重新坐下來,和他們一起重讀某一個故事。孩子們有的趴在我的身上,有的擠到我的身邊,為的是那一份親近和認可。慢慢地,淘氣的孩子因為老師攬著他一起讀書,不愿再惹老師生氣了;誰要是搗亂,大家會一齊說:“哼,等下別讓他聽老師講故事!”
實踐證明,班級朗讀不但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踏上了閱讀之路,還培養了師生間的深厚情誼,涵養了孩子的靜氣和底蘊,良好的班級秩序也就悄然走向正軌。
二、家校攜手——浸潤書香,營造氛圍
如果說我的朗讀廣告策略讓孩子喜歡上了閱讀這一“商品”,那么我的第二策略,就是通過家校攜手,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幫助孩子真正成為一名快樂的讀書人。
1.召開閱讀專題家長會
家長能否以身作則,陪同閱讀決定著孩子步入閱讀殿堂的時間。所以,每學期我都會召開三次閱讀專題家長會,攜手家長共同參與。期初家長會,和家長共同制定閱讀計劃,指導家長選擇讀物,指導不同的孩子選擇不同的閱讀策略;期中家長會,階段成果交流,并反饋調整改進;期末家長會,總結經驗,評選書香家庭,請家長作典型經驗交流分享。
2.建立家校閱讀交流卡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說孩子最聽老師的話,只有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們才愿意去做。于是,我設計了一份家校閱讀交流卡,架起家校互動閱讀的溝通橋梁。家校閱讀交流卡規定孩子每天進行家庭閱讀,每周一張,周一統一收發,納入日常作業管理, 由家長和組長檢查孩子完成閱讀的情況,并評價簽名。老師只要每周翻閱家校閱讀交流卡,就能獲悉孩子的閱讀情況。家校閱讀交流卡使用幾年來,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尤其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起始階段,它更像一位無聲的老師督促著孩子堅持閱讀。
3.保證自由閱讀的時間
自由閱讀能讓孩子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讓閱讀成為一種娛樂,我堅持自由閱讀在班級、家庭同時進行。每天晚上臨睡前30分鐘,是孩子在家的自由閱讀時間,是孩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段。此時,家長若能陪同閱讀、討論、分享,更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很好的讀者,成為一個好人。每天中午到校后的20分鐘,是孩子在班級里的自由閱讀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每個學生都會先挑選好想看的圖書,因為在閱讀時間內不得變換讀物,不得走動。一天,一個月,漸漸地,我們班的孩子養成了中午安靜閱讀的好習慣。
4.搭建成果展示的平臺
除了培養閱讀習慣,我還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讀書活動,展示閱讀成果,形成濃厚的班級書香氛圍。如開展每日故事會、童話劇表演、詩歌朗誦會、故事大王比賽等,根據家校閱讀交流卡的完成情況,評選“閱讀之星”“書香家庭”“書香小組”等。
在這些活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一直在堅持的“每日故事會”。“每日故事會”時間定為每天中午自由閱讀后,由班長組織故事會,每天輪流一組上臺講故事。“每日故事會”規定全員參與,每兩周輪到一次。經過一學期的鍛煉,“每日故事會”在我們班和做值日一樣自然,不管是膽大的還是膽小的學生,輪到時,都很自然地站在講臺前將故事娓娓道來。“每日故事會”讓每個孩子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體會到了戰勝自我的力量,懂得了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總之,靈活多樣的班級讀書活動,喚醒了孩子的自信心,鍛煉了孩子的能力,形成了濃厚的書香氛圍,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我們班級因閱讀而精彩。我們班的大多數同學愛上了閱讀,他們博覽群書,科學類、文學類、歷史類的書籍都有涉獵。短短幾年,這些孩子讀過幾百冊的圖書,有60多篇習作在《湄洲日報》《莆田晚報》《學生周報》等報紙雜志上發表。
這小小的收獲帶給孩子的不僅有成功的喜悅,還有堅持閱讀的動力。作為實驗小學,我們班經常被借班上公開課,不論是授課教師還是聽課教師,都驚詫于我們班學生發言時敏銳的思維,獨到的見解,豐富的表達,常常是掌聲不斷,笑聲不斷,作為班主任的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三、經典浸潤——無痕教育,培養人格
優質的教育從來不肯迎合兒童當下的興趣,優質的教育從來都是從適宜的高度引導學生——帶領學生圍繞偉大的事物起舞、成長。而一些傳世美文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是人文精神的根基,所以我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日有所誦,每天晨誦童謠、唐詩宋詞、三字經等。與現在社會流行的經典誦讀不同的是,我不但關注語言的積累,還關注學生良好品質的涵養。我常常發揮語文教師的優勢,把經典誦讀與養成教育融合在一起。2012年暑假,我們班誦讀的是《增廣賢文》。開學了,經常聽到孩子們嘴里時不時地蹦出一句古訓。神圣的話反復聽,簡單的話經常說,久而久之,總會在一些人心里沉淀為不假思索的信念和本能。日不間斷地記誦,既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詩性,又培養了浩然正氣,培植了深固的善根。這不正是我們班主任教書育人的使命嗎?
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我,一直專注地做著同一件事:推廣閱讀,營造書香班級。十幾年來,我和孩子同沐書香,共同成長。
篇10
說起書,我這個老朋友,我可真有說不盡的趣事,讓人百聽不厭。欲知我與書如何相識,請聽我一一道來。
大約在我三四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哄我睡覺,不得不每晚給我講一個童話故事哄我熟睡。年幼的我對從媽媽口中娓娓道來的故事充滿了好奇。我雖然很仔細地聽,但我常常在故事還沒有講完就昏昏欲睡了,我便在夢里編寫故事的結尾。從媽媽給我講故事的那一天開始,我便與書結成了永久的紐帶,我再也離不開書了。
后來,我讀了小學一年級,學會了拼音認字。我就整天纏著媽媽給我買帶有拼音的故事書,童話書。我如饑似渴地的看著書,那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字,在我的眼里,變成了一個個跳動的音符;那一幅幅普通的畫,在我的眼里,仿佛都變成真的了。我覺得我不是在讀一個干燥的故事,而是走進了故事里的生活,品味人物的悲歡離合。
漸漸的,我已經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了,會認很多字了,可以不用看拼音版的故事書了。一天我在媽媽的桌子上發現了一本書——《城南舊事》。我好奇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小說寫了小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生活趣事,這些趣事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從此,我便踏上了“小說之旅”。我開始看一些較厚的中國小說,《輪椅上的夢》讓我看到一位殘疾人的堅強的意志;《家》、《春》、《秋》讓我看到舊社會的腐敗;《平凡的世界》讓我看到貧困子女的堅韌……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忘了吃忘了睡。奶奶經常說我:“文文,別看了,你看書都看得‘走火入魔’啦!”我陶醉在我的書海里并不理會奶奶。
說來也真巧,我家里可多書了,這些書都是我爸爸年輕的時候買的,有的他還沒看過呢!現在可好了,我可以大開“看戒”啦!讀完小學四年級,我也把中國小說看得七七八八了。
于是,我跨越了國界線,走進了外國小說的王國里。我開始閱讀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使我明白“生命在于奮斗”;《湯姆大伯的小屋》使我為黑人感到悲憤;《奇婚記》又使我落淚如珠……我像一只饑餓的書蟲撲在了書堆里,使勁的汲取書中的知識。慢慢的,我近視了,戴上了眼鏡,可這也不能把我和書分割開,我還是像以前那樣如癡如醉地看書。
上了五年級,作業多了,總要忙到深夜才能完成。盡管如此,我還是拼命擠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因為我快要升為初中生了,所以爸爸禁止我看小說,要我一心一意的學習。雖然爸爸禁止我看,但我還是偷偷地看小說。在五年級那段時間,我偷偷地看了好幾本小說。盡管不多,倒也滿足了我的求知欲。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像我這樣對閱讀如饑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的閱讀使我得到了報償。書給予了我無窮的樂趣,豐富的知識。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絕大多數得“A”,廣大的閱讀擴展了我的想象力。站在家里的花瓷墻的對面,我構思出一個個神話傳說;走在街上,偶然遇見一個乞丐,我會黯然神傷,編織他的悲慘的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說地真不錯呀!
壞書的得再少也不為少,好書讀得再多也不為多。的確,這五年來,我只不過看了十二十本書罷了,只看到書的一點毫毛而已,就像口干舌燥的小鳥只嘗到一點泉水,并沒有解渴。我還要讀更多的書才能使我焦灼的心靈得到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