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后羿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后羿的故事

篇1

1、后羿射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2、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后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只只三足烏。最后,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冰涼的站臺里穿行著來來往往的男人女人,沒人注意十九歲的女孩子在想著什么。女孩子咬著嘴唇,將十五歲的弟弟攬在懷里,這時候,外面的雪正瘋狂地下著。

弟弟倚在她懷里,眼里藏著淚,嘴里喃喃著,姐,我們怎么回家呀?

是呀,怎么回家呀,千里迢迢從哈爾濱趕到了這個小縣城,眼看著就要邁進家門了卻被風雪封在小站。售票員說了,因為下雪,車全停了,估計明天也通不了車。她手里牽著弟弟,身后是兩個山一樣的行李。

這是1972年臘月初十的下午,金鄉縣城的車站里人們焦急等待著,面對飄落不停的大雪,有些人唉聲嘆氣地找旅社去了,有些人卻只能在候車室里繼續等待,等著第二天的通車,等著回家。

有個男人來問他們的去向,她用警惕的眼光去看這個男人,他三十多歲,瘦瘦的,穿著和火車上的工作人員一樣的衣服,她想了想,沒有回答。男人又問:“你們要去哪里呀?”年少的弟弟躲在她身后,眼淚汪汪地說:“我和姐姐要去田集鄉。”那個男人很驚訝:“咱們同鄉呢,我也要去那個地方。”她的手捏了捏弟弟的手,埋怨他怎么可以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去向呢。弟弟委屈的眼光落在行李上,腳踢著地,一下又一下。而那個男人卻去摸弟弟的頭,然后皺著眉望著外面的天嘆息道:“看來只能先住下了。”

他一言剛落地,弟弟突然哭了起來,那種壓抑著的哭聲讓她的心陡然地慌張起來,記得來的時候給爹娘發了電報,今天晚上一定會到家的,可現在……她眼里的淚被弟弟的哭聲給拽了出來,“叭”地落下來,怕被人笑話連連用手擦去。

也許是因為這個男人身上穿的那身制服的原因吧,她拉著弟弟,背起行李,跟在這個瘦瘦的男人身后。她不懂男人所說的行李寄存是什么意思,她只知道這個男人剛才說了,陪他們走著回家,而她,居然信了他。

兩個大行李在她與弟弟的疑惑中放進了那個窗口,而弟弟懷里抱著另一個小箱卻不舍得撒手,其實她明白弟弟的意思,還是心里信不過這個男人,所以,這個對他們來說最寶貴的物品,他們不舍得寄存。她將所謂的領取行李的小票放在兜里,又忐忑不安地看了看這個寄存處,眼睛又搜索了旁邊的物體,她要努力地記住這個寄存處。為了回家,為了不讓爹娘擔心,她決定打一次賭,將這些行李放在這兒,如果真的丟了,她只好認命了。

他們跟著他上路了,那條回鄉的路。

那是怎樣的一條路呀,雪上有冰,冰上有雪,兩旁白茫茫,看不清哪兒有分岔的路,也看不清路邊的溝有多深。她扯著弟弟的手,反正她也知道這條路一直向前走,就能走到自己村莊了,即使這個男人是騙子,她還有弟弟保護著呢。

他在前面走,她與弟弟就在身后跟著,路滑,走不快,深一腳淺一腳。而弟弟懷里的那個貴重物品漸漸地顯出了它的“重”,它一會兒伏在弟弟背上,一會兒垂在弟弟手下,一會兒趴在弟弟懷里,總之,它越來越重了。

男人看不過,從弟弟的手里接過貴重物品,她不肯,爭執了一陣,他問,是不是怕我拿走了?她喘著粗氣,紅著臉,說,太沉了……男人笑了笑,將他的背包放下,從路邊的樹上折下一根樹枝,樹上掛滿了雪,一碰雪花落了他一身,他三下五除二地將多余的樹杈清理掉,一個很結實的木桿就出來了。

她抬著木桿的一頭,弟弟抬著另一頭,感覺輕巧多了。她終于對他放松了警惕,他問什么,她就答什么,同時她也知道男人的村莊了,那是距她家挺遠的一個小村莊。在男人知道他們的貴重物品不過是一個縫紉機機頭時,他禁不住大笑起來,笑他們傻。其實,她知道,他是在笑他們的不信任。

雪,繼續漫天飛舞,樹與樹之間瑟瑟作響,想著爹給生起的柴火,娘給端出的熱飯,她不覺得累了,只想帶著弟弟平平安安地邁進家門。

然而,事實上根本沒有那樣順利,弟弟突然跌倒讓她感到困境再一次降臨了,前不靠村,后不著店,荒涼的路上三個人在大雪中停下,弟弟的腳扭傷了。弟弟哭,而且是大聲地哭。她氣急了,卻只能狠狠地訓斥弟弟。

她堅持要背弟弟,而試了幾試都是枉然。

這樣的冰天雪地,一個陌生的男人,背起一個少年又和她抬著那個貴重物品,繼續前行。從弟弟伏上男人的背時,她的眼淚就開始瘋狂地流,她跟在其后,說,大哥,咱不走了,在這兒等車吧。男人一怒,重重地說:“天寒地凍,我們在這兒等死啊?”

瘦瘦的男人走在她前面,她踩著他的腳印,一步又一步。

她覺得他真像自己的爹,小的時候爹就是這樣背著弟弟下地干活,而她像一只小羊羔,又蹦又跳地跟在爹身后,可是他又不像自己的爹,他沒有爹的背寬,甚至弟弟的背已蓋嚴了他的背。他走幾步,停下來,頓一頓,一只手托著弟弟的屁股,另一只手還要握著木桿的另一頭,時而扭著頭問:“大妹子,你抬著感覺沉不沉?”她的頭晃得像一只撥浪鼓,其實,那個沉重物品掛的位置,距她手心里的木桿處三分之二的距離,沉重的負擔早已傾向那個男人。

她開始后悔,后悔不該這個時候回山東老家,不該給爹娘拍行程的電報,更不該在大雪天步行回家,而且還強烈地后悔,不該把所謂的貴重物品帶在身邊,不然,弟弟不會摔倒,大家的行程也會更快一點更輕松一點。她的眼淚又開始往下流,她顧不得擦,任憑冷空氣將它風干,她的大紅圍巾在雪中飄成一個景色,腳下踏雪的聲音“喀嚓喀嚓”作響,每響一下,她就感覺著離家又近了一步,而對眼前這個男人的感激又多了一分。

夜色開始籠罩上來,卻被大雪映得四處亮堂堂的。累了,他們停下來歇一歇,餓了,他們拿出面包咬上一口。而十五歲的弟弟始終是伏在男人背上的,就像是男人的孩子一樣。

行至家鄉小鎮,已是深夜11點多了。他去敲小飯店的門,敲一家,沒人開,又敲一家,又沒動靜,他敲第三家時,說,求求你們了,行行好吧,我們是過路的兄妹三個,又冷又餓的,弟弟妹妹都凍壞了。或許出于同情吧,人家開了店門。而這個時候的她,心里被灌了暖流一般,胸口熱乎乎的,眼里拼命地壓著感動,緊緊地跟在“哥哥”的身后,而弟弟整個人還在“哥哥”的背上。

店主給他們下了幾碗清湯面條,小油燈下冒著熱氣,弟弟的口水流了出來,她從自己隨身的那個小包里掏出幾個咸鴨蛋,“哥哥”不舍得吃,推給弟弟,弟弟又推給“哥哥”。那個憨厚的店主開始嘮叨他們,其實是訓斥做“大哥”的:“這么冷的天,你這個大哥怎么還要帶著弟弟妹妹趕路啊?你三十多歲的人了,不怕凍,你看你弟弟妹妹都還是正長身體的時候,唉。”弟弟吞咽著面條顧不得說話,她欲張口解釋什么,而所謂的“哥哥”卻問她:“要不要給你再下一碗面條?”她再一次像撥浪鼓一樣搖著頭,然后就發覺自己的眼淚也甩了出去,急忙低下頭,吞著那碗面,面里摻著她的淚,她覺得這碗面,好香,好甜。

“哥哥”跟店主說:“給俺弟弟妹妹每人再下一碗面。”接著,就看到弟弟張開大嘴哇哇大哭起來,嘴里的面條滑了出來,像是受了莫大的委屈,其實,她懂,弟弟和她一樣,僅僅因為感動。

而那個憨厚的店主因為哭聲跑了過來,手里拿著一個勺子沖著“哥哥”叫道:“我不過說你幾句,你咋就訓你弟弟呢?說你還說錯了咋的?這天寒地凍的。”店主的架勢像一個家長,而燈下的“哥哥”只是嘿嘿地笑。她咽下一口面條拼命地解釋:“其實他不是俺哥哥,是送我們回家的陌生人,俺們也不是他的弟弟妹妹。”

她說的時候覺得喉頭好熱,眼睛也好熱,終于能像弟弟一樣將感動揮灑出來了,她就用紅圍巾使勁地擦呀擦呀,擦得滿臉都是眼淚。

這個時候,弟弟哭得更歡了,而店主不語,轉回身去,等他再過來,端上來了三碗蔥花面,青的絲,綠的菜,噴噴香的油片兒飄在上面。這個店主最終沒有收“哥哥”的面條錢,說是替他們的家長感謝他了。

她真不敢相信,一路行來,遇上的都是那樣的好心人,她暗暗發誓,無論將來怎么生存,她一定要做一個心存善念的人,像“哥哥”,像店主。

最后,他只將他們送到她的村口上,執意不再送了。臨走時,他囑咐他們,三天內取行李,免得多交錢,然后還說天黑路滑小心腳下,攙好弟弟,別再摔了。最后,他交給她一張照片,說:“留個紀念吧,如果有什么事兒,就拿著這張照片去德州火車站找我。”

她攙著弟弟是哭著進的家,爹和娘看到突然而來的一雙兒女,驚訝,興奮,然后開始老淚縱橫。夜半三更,爹和娘給他們在屋里生起了火,在溫暖火焰的跳躍下,她掏出那張照片,原來,上面是一個一歲左右的小男孩,男孩子的模樣像極了送他們回來的“哥哥”。

篇3

斷裂的橋梁、倒塌的房屋、已是一片廢墟的火車站……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這片廢墟旁坐著一個剛滿兩三歲的小孩,這個孩子叫小壯,那是,他跟爸爸、媽媽和哥哥剛從老家回來,火車上一家人還有說有笑,一幅溫馨的場面,剛出車門,頭上傳來了隆隆的轟炸聲,爸爸拉著哥哥、媽媽抱著小壯,在混亂的人群中擠來擠去,由于人多,爸爸和哥哥走散了,只有媽媽抱著小壯。這時,一塊炸彈殘片向小壯飛來,媽媽為了保護小壯,用自己的身體護信小壯,炸彈殘片正好打在媽媽后腦勺,媽媽倒在血泊中永遠起不來了。

無知的他望著這一切,膽怯了。親人沒了,家也沒了,他要去哪里?誰來照顧他?以后他將怎樣生活?僅僅一顆炸彈和一塊炸彈殘片就毀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為什么?只是為了占領一塊土地嗎?

為了許多家庭不再被破壞,讓我們呼吁:停止戰爭,和平萬歲!

篇4

名字的由來

這個家,目前只有它們夫妻兩個。它們和自己的同胞們一樣,有著一個共同的生活習性,且又是只有這種鳥才有的獨特習性——吼。

它們的吼確實很有獨到之處,一是吼得勤,有事沒事想起來就吼;二是“獨唱”與“二重唱”相互轉換,即夫妻倆有時各自獨立狂呼,有時又是“夫唱婦隨”;三是吼聲的穿透力極強,“喔喔”的吼聲好像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擋,能夠順暢地傳向很遠很遠......這種吼聲,往往成為初涉非洲的游人在野外游覽中最早發覺的生靈氣息。

因此,人們把這種吼叫聲稱為“非洲聲音”。

這也正是它得名為吼海雕的緣由。

哪個是丈夫

夫妻倆的“衣服”一模一樣,整個頭部都是雪白色,胸部和尾部也都是純潔的雪白色,各自的那雙強有力的翅膀均為同樣的黑色,喙的顏色也相同,均為黃色,尖端有一點黑斑駁。

以上這么多個一模一樣,要想從中分辨出哪個是丈夫,哪個是妻子,那是很難的,即使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也不為過。

不過夫妻倆的體型,確有大小之別。大的翼展后長達2.4米,小的翼展后也達2米,兩者長短相差0.4米。從這體型的大小來區分,倒是很有可能。照此,按常規判斷,你肯定認為那個個頭大的便是丈夫。

然而,你錯了。因為吼海雕與動物世界里雄性大于雌性的普遍規律相悖,在它們當中大個的并非雄性,由此看來,那個個頭小的倒是丈夫了。

翅膀當漿抓大魚

吼海雕的食物主要是魚,它每天吃下的食物中各種各樣的魚要占到90%。這就需要它具備高超的捕魚方法,它高超的捕魚方法不僅獨特,而且實用。

每次下水捕魚前,吼海雕都站在樹上,居高臨下地向水面觀察,這是在尋找捕獵目標——水中游動的魚。

吼海雕能夠發現水中的魚,全靠它一雙特殊的眼睛。它的眼睛眼珠中間有一個瞳孔,旁邊還有一個,因此它的視力比人類的視力大8倍。

此時,作為妻子的一方已經鎖定了河中正在游動的一條魚,于是立即從樹上俯沖下去,在接近水面時,它伸出鉤子般的爪子,轉瞬間,用一只爪子牢牢地抓住了那條魚,然后將魚拽出水面,帶著這條足有1000多克的魚,奮力起飛,飛回到它棲息的樹上,接下來就是享受美食的時間了。

據科研人員考察,吼海雕用這種方法捕魚,只能將一條1.8千克以下的魚帶回家,如果超過了1.8千克,它就難于將其拽出水面,那就更沒有帶回家的可能了。那么,它是不是就放棄抓大魚了呢?當然不會,這時,它那雙強有力的翅膀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天,又是這只吼海雕,它在樹上鎖定了水面中的目標——一條大魚,它突然沖入水面抓住了這條大魚,并試圖將魚拉出水面,但因負荷不住魚的質量未能成功。不過,魚也休想逃脫被吼海雕緊緊抓住的大爪子。

此時,吼海雕改變了方法,不再將魚往上拉,而是在繼續牢牢抓住這條魚的同時,將一雙翅膀張開,輔展在水面上,這足足兩米多的大翅膀,無疑給它增添了很大的浮力,那條大魚再費力氣,也不可能把吼海雕拖入水下。除此,吼海雕的翅膀還能充當船槳,隨著翅膀的漫漫劃動,它離岸邊越來越近,終于,它在翅膀的協助下,將一條質量高出2千克的魚,拖到了岸上……這會兒,它就可以輕松地享受美味佳肴了。

為啥每次只能得到一個孩子

吼海雕的配偶是終生的,嚴格克守著一夫一妻制。這對夫妻“結婚”多少年了,從它們住的窩中便可做出推斷。它們夫妻建有3個窩,經常輪換著重復居住。其中有一個窩,還在不斷地擴建,它們以樹皮和其他木料為建材,日復一日地將此窩加固并增高增大,漸漸地這個窩增高到了2米,寬也有1.2米。從這一“高樓大廈”中,你便能想象,這對相濡以沫的夫妻已共同走過了多少個春夏秋冬。

這個超大型鳥窩是用來生兒育女的。旱季,是吼海雕的繁殖季節。目前又到旱季,妻子生下了3枚蛋。以往的這個季節,也有生1枚蛋或2枚蛋的時候,但它一窩生3枚蛋為多數。吼海雕的蛋為白色,上面有一點兒紅色斑駁。

孵化任務主要由妻子完成,只有在妻子外出捕食的時候,丈夫才幫助孵蛋。一般情況下,孵化期為42~45天,第一只小吼海雕便會破殼而出了。

奇怪的是,不管妻子每窩生幾枚蛋,當孵化期結束之后,領出窩來的孩子總是只有一個。這次也不例外,雖然有3枚蛋,但最終還是只得到一個孩子,難道那兩枚蛋沒能孵化成功嗎?不然那兩枚蛋中的小寶寶破殼而出后去了哪兒?而且年年都是這種情況,其中的秘密何在?

篇5

今年南非舉辦世界杯期間,身在南非的上萬名記者中,只有一小部分拿到了國際足聯的官方證件。本屆世界杯共發放了大約6000個非廣電類記者證,由于中國足球隊無緣世界杯,國際足聯大幅削減了中國媒體的采訪名額,全部中國平面媒體僅被分配了50余個正式采訪名額。我有幸作為持證記者,在一線從頭至尾報道了這一盛會,也目睹或經歷了圍繞著這張小小證件發生的許多故事。

沒證是萬萬不行的,以至于出國前各報記者互相溝通南非情況時,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有證嗎?與歷屆國際大賽相比,本屆世界杯在南非舉辦給了記者們一個不同于以往的挑戰。前幾屆世界杯,許多無證記者采取掃街的采訪方式,但南非尤其是約翰內斯堡糟糕的治安環境,讓這種傳統的打法無法奏效。記者們即便是去超市買東西,都得成群結隊才敢前往,更遑論單獨踏入黑人居住區采訪。

不能進入新聞中心,不能進入球場看球,不能進入混合區域采訪,不能參加各種新聞會,就連上街采訪都提心吊膽,這讓許多沒有證件的記者嘗盡了寸步難行的苦頭。最夸張的是,在世界杯開賽前,國內居然有人想法從非洲買來了一批采訪證,準備5萬元一個賣給各大媒體,后來被狠狠嚇了一跳的國際足聯嚴厲制止才最終作罷。

有證也不是萬能的,這是我在世界杯采訪期間最大的感受。對世界杯這樣的大型賽事來說,證件其實只是一塊敲門磚,要想更好地完成采訪任務,更多時候還要依靠記者與主辦方的斗智斗勇。不得不說,由于中國足球在國際足壇的弱勢地位,中國體育記者事實上在國際足聯也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比如有一次在分發球票時,一個國際足聯官員按著等候名單上的國家順序喊名字發票,偏偏就是在念到中國媒體時跳了過去。面對這些情況,記者們吵也吵過,罵也罵過,但起到的效果往往是雙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篇6

美國“騎士資本”烏龍事件

事件:2012年8月1日9點半至10點15分,做市商“騎士資本”與紐交所之間的指令傳送系統出現技術問題,導致高頻的“高買低賣”異常操作,直接造成近150只股票的價格出現劇烈波動,交易量暴增,股價暴漲或暴跌。例如,Wizzard軟件公司股價從3.5美元飆升至14.76美元。據NANEX統計,此次事件中受影響個股最后多達499只。特別是,異常出現后不久即被監控人員發現,但正常的管理操作卻無法停止交易程序,最后只能通過切斷網絡等物理方法停止。

處理:交易所立即展開緊急調查。10點41分,異常交易約1個小時后,紐交所發出第一個公告對149只股票在9點半至10點15分時段交易情況展開調查。及時查明異常交易原因,為正確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奠定了基礎。然后,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紐交所當天10點41分至當晚7點04分,連續6次公告,及時披露相關情況,避免造成市場不必要恐慌。接著,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取消異常交易。下午2點57分,紐交所公告向監管機構申請取消相關股票異常交易。下午3點54分,紐交所公告稱該決定正式獲監管機構核準。最后,為維護市場穩定,“騎士資本”做市職責在其重組計劃未落實前將被暫時移交給其他做市商。“騎士資本”共損失4.4億美元,陷入破產邊緣。8月6日“騎士資本”達成重組協議,8月7日紐交所公告將于8月13日前將股票做市職責交還給“騎士資本”。

此次事件使“騎士資本”損失重大。隨后,“騎士資本”還陸續收到了集團訴訟,要求其對投資者造成的相關損失進行賠償。

美國道瓊斯指數“閃電崩盤”

事件: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5月6日下午2點42分到2點47分,包括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100指數在內的主要指數悉數暴跌至當日最低點,其中道指振幅達到1010.14點,創下該指數114年歷史中最大規模的盤中下跌。

事件起因是當天下午2點32分,一家共同基金為對沖股票頭寸,使用電子交易程序賣空75000手電子迷你標普500指數期貨(價值約41億美元)。由于金額太大,給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高頻交易公司們吸收這筆大單后,由于市場流動性枯竭,難以迅速找到下家接盤,于是高頻交易程序開始爭相降價拋售。市場上另一些運行中的高頻交易程序低價接盤,卻也陷入“流動性困境-降價拋售”的惡性循環。短短4分鐘內電子迷你標普500指數期貨價格下跌4%。這時跨市場套利交易者開始買入標普500股指期貨同時賣出股票現貨,引起股票市場暴跌,造成“閃電崩盤”。4點45分28秒,芝加哥商交所的“熔斷機制”被觸發,標普500指數期貨交易被暫停5秒,隨后市場逐步恢復理性。下午3點之前大部分股票價格已恢復。

處理:5月6日收市時,納斯達克交易所迅速宣布,將取消當日下午2點40分至3點執行價格較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40分前最后一筆成交價高出或低出60%的交易,且各方不能對這一決定提出上訴。隨后,NYSE Arca、BATS、Direct Edge都采取了與之相類似的舉措。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也取消了部分相關的期權交易。這一做法的主要依據是美國各交易所業務規則中的“明顯錯誤執行”條款。在極端市場情況下,“明顯錯誤執行”由交易所主觀判斷決定,且交易所有權力決定不接受交易商的申訴。

為避免類似事故重演,2010年5月1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推出“熔斷機制”。根據該機制,任何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股價如果在5分鐘內波幅達到或超過10%,將被暫停交易5分鐘,試行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9月,SEC宣布更新“熔斷機制”。根據更新的機制,對價值25美元及以下的股票,當交易價格背離觸發價格10%時,停止交易;對價值25美元至50美元的股票,當交易價格背離觸發價格5%時,停止交易;對價值50美元以上的股票,當交易價格背離觸發價格3%時,停止交易。該機制覆蓋范圍從標普500指數成分股擴展到了羅素1000指數成分股以及多只ETF。

2012年6月1日,SEC再次修訂“熔斷機制”。規定當標普500指數較前一天收盤點位下跌7%時,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都將暫停15分鐘。上述規則于2013年2月4日開始實施,試行期為一年。

日本瑞穗證券公司

錯誤交易指令事件

事件:2005年12月8日,J-COM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首日交易,上午9點27分,瑞穗證券大宗交易部交易員將“以61萬日元出售1股J-COM股票”誤輸入為“以1日元出售61萬股股票”。9點29分,交易員助理發現錯誤,但根據交易所當時的規則和系統設置,此時已經不能執行撤單指令。

J-COM公司股票一路暴跌。這一錯誤的賣單在跌停板(572000日元)價位全部成交。由于J-COM公司實際發行股票數量只有14500股,瑞穗證券公司預約售出的股票數量是其發行量的42倍,屬于賣空行為,因此瑞穗證券公司必須大量買入J-COM公司股票,以補足其賣空的數量。上午9點37分,瑞穗證券公司決定買入J-COM股票。于是J-COM公司股票價格又一路被拉升至漲停板(772000日元),但直至當天交易結束,仍有96236股未能購回。僅當天回購股票一項,瑞穗證券公司的損失便達到了270億日元。

處理:1.東京證券交易所連續三個交易日暫停J-COM股票交易。考慮到瑞穗證券公司仍有96236股J-COM股票未能在事發當日購回,如繼續交易,針對該股票的投機可能危及整個市場及結算體系的穩定。東京證券交易所同相關機構研究后決定,在相關交易結算完成(12月13日)之前,暫停該股票交易。

2.按特別結算價格進行清算和交收。由于J-COM公司總共才發行了14500股股票,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由戰略投資者持有,他們承諾在一定時間內不將其持有的這部分股票在市場上出售。所以,真正上市流通的只有3000股。瑞穗證券公司即使將這些股票全部購進,也遠遠不夠實施實物交割所需要的股票數量。鑒于此,12月12日,日本證券清算公司會同東京證券交易所研究后,決定根據相關業務規則的規定,對J-COM股票交易結算實行強制性現金結算,即瑞穗證券公司不向相關買入方交付J—COM股票,而是以每股912000日元的價格向相關買入方支付現金。12月13日強制性現金結算完成后,瑞穗證券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損失擴大到400億日元。

3.相關責任方進行整改。(1)日本金融服務廳12月14日向東京證券交易所發出業務整改令,要求東京證券交易所于1月31日之前提出整改方案,而且金融服務廳將密切關注其實施情況。12月20日,東京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引咎辭職,暫由董事會主席代行總經理職責。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表示其將考慮制定對異常交易委托進行控制的相關規則,研究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何暫停某些股票的交易。在目前情況下,暫時采取人工判斷的方式,確定是否屬異常委托,并根據情況暫停交易。同時,交易所會同交易系統的開發商富士通公司對技術系統的各個環節全面進行檢查和評估。

(2)瑞穗證券公司12月14日成立了一個主要由外部法官、律師、審計師及學者等擔任核心成員的特別委員會,對此次事件產生的原因展開調查并提出相關建議。12月22日,日本金融服務廳向瑞穗證券公司發出了業務整改令。

4.交易所被告上法院。由于東京證券交易所系統出現問題使股票下單出錯后無法取消,瑞穗證券于2006年將交易所告上了法院,要求東證所賠償400多億日元。

5.交易所進行賠償并成立市場保護基金。2009年12月4日,東京地方法院判決東京證券交易所賠償瑞穗證券107億日元。期間并沒有投資者提出上訴的案例。一些券商、基金在這次烏龍指事件中獲利,在監管部門督促下,包括UBS、摩根士丹利日本、日本雷曼兄弟證券以及野村證券都表示愿意退還所得利益。

最終經過多方協商,由日本證券業協會成立一個旨在保護市場的基金,并對在此次烏龍事件中獲利的公司(證券業協會下屬50個會員公司)征收209億日元作為基金初始經費。

Facebook IPO和納斯達克

技術故障

事件:前述幾個事件均主要由券商等投資機構的異常指令引發,但Facebook IPO時出現的問題則是由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技術故障引發。2012年5月18日,Facebook IPO首日交易,但納斯達克出現技術故障,導致Facebook股票開盤時間被推遲了30分鐘,約3000多萬股股票買進賣出或取消命令被延遲。由于發往納斯達克的委托訂單長時間沒有任何回應,交易員無法得知訂單執行情況。Facebook經紀商只能對自己的頭寸進行猜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交易,由于缺乏準確信息,經紀商蒙受了大約5億美元的虧損。另外,在IPO后的數月里,該股股價不斷下跌,致使很多在故障中購買且無法成功售出股票的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

處理:2012年5月21日,納斯達克向機構投資者發送了一份表格,讓大家填寫5月18日預期出售Facebook股票的價位,以及當天實際出售的價位,并表示將承擔有限責任。(根據納斯達克第4626條款規定,如果發生系統崩潰現象,納斯達克將承擔責任。)

2012年6月6日,納斯達克集團公布對遭受損失的銀行及經紀商提供4000萬美元補償方案。

2012年7月20日,納斯達克提交6200萬美元的賠償計劃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較6月時提出的賠償金額高了2200萬美元。所有賠償都將以現金支付,而全部賠償的支付將在6個月內完成。

2013年3月25日,SEC批準了納斯達克向Facebook經紀商們賠償6200萬美元的方案。

篇7

2005年7月6日,瀘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召開第二屆股東大會,會議作出了《第二屆第一次股東大會決議》,決議中第二條載明:“對給公司造成損失或者侵占股東利益的分公司負責人和責任人在公司的股份,屬個人繳納的現金股份,由公司將作為賠償股東損失收回其股份,屬公司所配股份,由公司無條件收回”的決議,由35個股東簽字認可。其后,公司管理層根據該決議將公司名下的八個個人股東的股份予以收回,并將決議書送達被收回股份的八個股東,其中被收回股權的股東張應萍在該公司的股份1340386.44元,被公司按決議予以收回。對此,股東張應萍不服,要求公司法定代表人收回霸王決議,但遭到拒絕。為此,股東張應萍找到上級主管局反映情況,要求公司改變錯誤的決定,但公司以收回股份是股東會決議的決定為由,拒絕改變其對部分股東的股權予以收回的決定。股東張應萍經多方努力,仍不能使自己的股權得到保護的情況下,考慮到股份繼續留在公司已無意義,2005年7月26日張應萍按公司的要求,到公司簽收了決議書。明確表示股份可以給出,股金應予給付。

由于公司強行收回股東張應萍1340386.44元股份,張應萍于2005年8月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訴請瀘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支付1340386.44的股金。瀘州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收到法院傳票后,自知理虧,便于法院決定的開庭日前即2005年11月15日以《第屆第二次股東大會決議》的形式,撤銷了第一次會議中關于公司可以單方沒收股東股份的(實際所謂第二次會議并沒有召開,已未通知被收回股權的股東參加,張應萍出庭前也不知道有這次會)。最后法院在處理本案中,以:被告收回原告張應萍的股份,“并未實際執行,后被告又以股東大會決議的形式撤銷了前述決議內容。原告作為被告股東,并未發生變化,所占股份也未減少,被告股東大會決議沒有給原告造成任何實際損失”為由,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并判決案件受理費19712元原被告各承擔50﹪,為此,原告不服已提起上訴。

筆者認為,一審法院的判決存在以下兩個值得商榷的:一、是股東大會的決議能否隨意撤銷?二、決議作出后的執行與否的標志是什么?

就這兩個問題,筆者根據公司法及相關的的規定,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審法院認為:“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代表公司行使法定的和公司章程所規定的職權,其行為屬于公司的法人行為”,亦即該決議的作出是公司法人行為,一級法人所實施的行為屬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其決議一經作出,公司就應當對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承擔法律后果。在司法實踐中,公司強行收回股東股份的情況確實不多見,怎樣承擔法律責任也無案例可查,特別是經被收回股東的簽收同意后,被侵權股東的權利怎樣獲得保護,也是本案的特殊情況。但筆者認為,該決議是不能隨意撤銷的?該行為經被收回股東同意就是股東和公司的平等主體之間的雙務行為,即一方要收回股份,另一方表示同意你有收回,而且該行為經雙方簽字同意(全體股東和被收股東簽字表示認可),就形成了股權讓與行為,該行為已經具備了《合同法》的要約和承諾的全部要件,而《公司法》也沒有對股權轉讓的合同的成立設立特定的要求,即沒有書面要求的特定形式,只要當事人之間有股權變更的合意,雙方認可即可成立,《公司法》確實沒有對股權強行收回股東股份的法律后果的具體規定,但可以比照前述股份轉讓的有關法條予以認定。

故股東大會的決議涉及收回股東股份,公司不能隨意性撤銷,因其決議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又經被告收回股東的簽收,構成了雙務合同的性質,其撤銷行為,也應經被收回股東的認可,或者協商下形成合意才能變更,而一審法院卻將該決議的界定為可以由一個單位作出的單方的法律行為,因而判定可以不經決議相對人同意,就可擅自單方撤銷,同時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其認定缺乏法律依據,是值得商榷的。

二、公司收回股東股份的執行標志是什么?

篇8

在世博園里兜了一天的李霞,此刻正坐在一條看上去不起眼的長椅上整理相機里的照片。

雖然世博園里的各類場館讓她眼花繚亂,但她卻并不滿意一天的成果。李霞是安徽一所中學的生物老師,在原先的計劃里,她要用一天的時間,走進盡可能多的,體現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這一主題的場館,拍好照片,再在開學的時候,給她的學生辦一個攝影展,告訴學生們,全世界的人類正在怎樣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但熱門場館外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讓她的計劃進行得很不順利。“等候時間太長,沒拍到足夠的照片,回去怎么給學生看呢?”因為不能給學生們講述更多的環保故事,李霞有些沮喪。

只是,她沒有想到的是,此刻她正坐著的長椅,手中的世博園節目單,不遠處的垃圾桶,甚至是曾經在洗手間里用到的生活用紙,其實都是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證據,因為,這些都是用可再生的牛奶飲料盒制成的。

世博環保長椅的由來

李霞所坐的長椅,在上海其實早已赫赫有名。

因為自2009年6月開始,截止到2010年1月底,全上海有12個城區的728400人,近600個組織團體參加了2000條長椅的“制造”。

在一個名為“綠色世博‘椅’我為榮”的牛奶飲料紙包裝回收大行動中,這70多萬人在半年多時間里,回收了113噸,也相當于1000多萬個250毫升容量牛奶飲料紙包裝,這些回收后的紙包裝經過重新加工之后,就成了陳霞現在所坐的長椅――“世博環保長椅”。

制作一條長1.2米、寬0.4米的世博環保長椅,需要856個250毫升的牛奶飲料紙包裝。現在,這2000條長椅分布在世博園的各個角落。在寶鋼大舞臺、1號船塢和育樂灣里,還有回收的牛奶飲料紙包裝制成的小方凳、垃圾桶。另外,游客們手上的世博園節目單,也是用再生紙印刷的,這些可再生紙的原料,也是那些不起眼的牛奶飲料紙盒。

“為了發動更多人參與,我們推出了個人回收月度冠軍和社區回收月度冠軍的評選,獎勵是可以留名世博環保長椅。”活動主辦方,利樂中國企業傳播副總裁楊斌告訴《望東方周刊》。

“很多小區里的樓房出入口,都裝上了居民自制的奶盒回收箱,活動結束之后,也沒有拆下來”,楊斌說,對利樂而言,活動最大的意義其實正在于此。

利樂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果汁、飲料等產品無菌紙包裝的系統供貨商之一。1997年,伊利集團首次與利樂合作,采用先進的超高溫滅菌技術和無菌包裝,解決了牛奶長途運輸的難題。伊利也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奶業巨頭之一。

“從1979年至今,利樂在中國市場的累計投資是28.5億元人民幣,在回收再利用上的投入是1.5億元人民幣。但在我們建立了一整條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生產,再到消費后回收再利用的綠色產業鏈后,我們發現,社會的環保意識成了瓶頸。”楊斌告訴本刊記者。

重新利用“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包括李霞在內,很多隨手丟掉紙包裝的消費者并不知道,利樂包裝中75%是紙漿,剩下20%和5%的成分分別是塑料和鋁箔。

這些被隨手廢棄,而成了“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的紙包裝,實際上能回收再生產出再生紙、地板、垃圾桶、衣架、乒乓球拍、托盤等一大批生活用品和工業用料。

制造世博環保長椅,只是再生技術中的一種。專業的說法,名叫“彩樂板技術”。其原理是:將廢棄利樂包裝直接粉碎、熱壓處理,制成彩樂板。彩樂板可以制成多種產品,除了世博長椅外,最廣泛的應用是制造果皮箱,成本低廉又耐用。

此外,利樂在國內推廣的回收技術還有水力再生漿技術、塑木技術以及最新的鋁塑分離技術。

目前,利樂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幫助10多家企業建立了專業的循環再利用體系。

利樂之前的1.5億元人民幣投資,主要就用于幫助這些企業購買機器,建立生產線。

2004年,利樂開始幫助下游回收企業開發再生漿工藝和紙鋁分離技術。但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廢舊利樂包裝的回收不穩定,產量太小,即便利樂贈送機器,大企業也不愿跟利樂合作。后來,利樂找到了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較難,我們買好機器送給他們,就比較有吸引力。”

就是因為條件太優厚,所以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企業不相信有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富陽一個企業的老板就說,他從來只相信生意場上的你死我活。根本就沒想到過,還會有人送機器給他,幫他建環保體系,買污水處理設施,最后產品出來了,還幫他找下游客戶,而這一切都是無償的。”楊斌說,在這些合作中,利樂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企業承諾利樂贈送的所有機器,都必須一直用于回收再利用產業。

中國需要負責任的“可回收”

但光提供機器還是不夠。

如何將塑料中的鋁箔分離出來,就曾是國內的一大技術難題。“以前都是任由塑料和鋁箔混合在一起,但這樣的塑料,就只能生產低檔產品,鋁箔不但沒有價值,反而成了拖累。”楊斌告訴本刊記者。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利樂兜了個大圈子。

“我們通過利樂的全球再生利用技術中心,了解了在世界各地現有的鋁塑分離技術,同時與一家中國的回收再利用企業合作,并邀請科研機構及環境評估機構參與,研究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鋁塑分離技術,提供給中國企業。”楊斌說。

利樂全球再生技術利用中心是利樂全球環保團隊匯聚全球環保資源,在各國推廣適合當地國情的飲料紙包裝再生利用技術的一個專業組織。

其運作機制是,利樂位于全球各地的公司都會幫助當地的回收廠商開發和推廣適用于當地情況的再生利用技術。這些技術是利樂各分公司與當地科研機構、環保組織和再生利用企業通力合作的產物。當這些技術在當地研發、運行成熟后,各分公司會把這些方案提交到利樂全球再生技術中心,中心提供一套科學嚴密的表格,約8~10張,對這些方案各個方面的信息進行詳細的匯總,再和全球其他國家的分公司分享。

當方案提交完畢、信息匯總完成后,由利樂全球各大區的環保團隊負責人及技術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會對各個方案進行總評。按照項目的產能、能耗、排放、運營成本等經濟、技術指標,各個方案都會接受專家團隊的嚴格審核。審核后,專家團隊會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分,那些各項指標表現優異、值得向全球推廣的方案會被授予“綠卡”,并及時分享給各個分公司用于推廣。有待改進的方案則會授予“黃卡”,專家團隊會及時對這些方案提出改進建議。

利樂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消費后利樂包裝的回收處理量達到了44000多噸,是2004年的300多倍。但瓶頸此時也出現了,那就是回收量不足,導致這個綠色產業鏈無法再繼續擴大。

“在德國,利樂飲料紙包裝的回收率是80%,但在中國,全國平均回收率只有11%,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幾經努力,2009年回收率達到了將近50%。”楊斌說。

篇9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貧窮的小男孩向一個年輕女子要水喝,女子給了他一杯熱牛奶。喝完牛奶,小男孩以為要付一大筆錢,但女子說一分錢也不要付。小男孩表達了自己由衷的感謝后離開了。數年后,女子的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時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凱利醫生,也是她的主治醫師。醫生知道她就是當年的恩人后,付出艱苦的努力治好了她的病,而醫藥費只是當年的那杯牛奶。

讀了這個故事,我流下了眼淚。是啊,知恩圖報,這不是口頭語。凱利醫生當知道病床上的人就是免費給他牛奶喝得恩人時,他立誓要治好恩人的病,而醫藥費卻不要一分一毫,這是多么閃光的品質啊!而女子,也是一位樂于助人的人,施恩不圖報,不像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給別人幫助整天念叨著回報。

看看我們,什么時候知恩圖報?父母、老師的愛都是天經地義的,我們什么時候想到過報答?父母晚上給我們蓋被子,在我們不會做題時輔導我們,這是理所應當的,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老師嘔心瀝血教導我們是應該的,因為他們拿了國家的工資……同樣,我們也什么時候想到過施恩不圖報?自己帶的學習用品是給自己用的,別人要借也編個不借的理由。就算借了,還要念叨著“你下次要借我呀”;鄰居要借點什么,盡管我們多的是,還是不借。

記得我們學過篇課文,叫《藍色的樹》,講的是一個女孩掉了綠鉛筆向同桌再三借了都不借。再一次借,同桌提出了種種條件:“你不能把鉛筆弄斷,大面積的不能涂……女孩礙于條件,只好用藍鉛筆涂大樹和小草。而我們,何嘗不是那同桌?

篇10

《狐貍和烏鴉的故事》續寫

受騙以后

自從被狐貍騙走了到嘴的一塊肉以后,烏鴉一直很后悔。有一天,烏鴉又得到一塊肉。當她在一棵大樹上歇腳的時候,碰巧又被出來尋找食物的狐貍看見了。

狐貍看見烏鴉嘴里的那塊大肥肉,饞的口水直流,一心想再戲弄一下那只愚蠢的烏鴉。于是狐貍走上前去,陰陽怪調的對樹上的烏鴉說:“烏鴉大嬸,我對你那動聽的歌聲全仰慕已久,今天能遇到您真是我的榮幸,請問能不能露一手呢?”烏鴉聽了卻無動于衷,因為她已經被狡猾的狐貍騙過一次了,怎么能再上一次當呢?狐貍見一計未成又施一計,繼續說道:“烏鴉大嬸,您那烏黑油亮的羽毛在森林界已經是遠近聞名了,介紹一下您保養羽毛的經驗吧!”可是烏鴉仍然不理會他恭維的話語,白了狐貍一眼,繼續叼著肉站在樹枝上。狐貍這下可著急了,向樹干猛的一沖,這一沖不要緊,卻把大片大片的樹葉搖了下來。烏鴉這可忍不住 了,放開嗓子大聲地說:“你這個狐貍呀,不知道現在森林保護是多么重要嗎?如果都像你這樣破壞大樹的話,我們的家園會變成什么樣啊?”這下可如了狐貍的心意了,他一個箭步沖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塊大肥肉吞進了肚子里。還意猶未盡的舔著舌頭得意的說:“烏鴉大嬸,真是太感謝您的這塊大肥肉了,我餓了兩天,總算吃到了一頓美味。”可誰知烏鴉見了,卻著急地大喊:“糟了,糟了。這塊肉可不能吃呀!這塊肉是我從違法售肉區帶回來的米豬肉,準備送到處理廠去銷毀的。現在被 你吃了,你可是會生病的呀!”話還沒說完,只見狐貍的嘴巴張成了“O”型,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他的肚子里已經開始“嘰哩咕嚕”地響起來了,狐貍捧著肚子直叫喚,頭也不回的往醫院奔去。

烏鴉見了這狀,嘆了口氣:“唉,狐貍呀狐貍,經過一**,看你還敢不敢亂吃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