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實習小結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4: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實習小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制定美術課堂規則
我所從教的學校地處河西,學生家庭條件不如河東的好,不重視孩子上美術課的家長很多,加上美術是孩子們眼中的副科,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屬于可有可無,覺得美術課上不上無所謂,理所當然,帶不帶美術工具也無所謂,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學生作業沒法完成,有效教學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帶全學具材料是上好美術課的前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我制定了美術課堂規則和懲罰措施:1.不遲到。2.帶美術工具。3.不經別人允許不可拿別人的東西。4.不能亂扔垃圾。制定好后,貼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向學生公布,讓他們充分了解這些規則。一旦將這些規則和懲罰措施貫穿始終,學生一定會認真對待這些規則,并努力遵守它們。當然,還要借助校訊通給家長們發信息,讓他們給孩子準備美術工具。事實證明,以上工作非常有效,不帶美術工具上課的孩子大大的減少,有效教學不再是一句空話。
二、制定上課班級的座位表
一些副科老師常常抱怨學生紀律差,上課難。究其原因,我想是老師不認識學生(更談不上了解)所致。一周上十幾個班的課,每班一節,也難怪記不住學生名字。為此,我制定了我所上課班級所有的座位表,哪個學生叫什么名字,全部一目了然,遇到學生有違紀行為,我隨口叫他的名字進行提問,這樣又給了他面子,又提醒了他老師認識他,有效解決課堂紀律問題。其實教室的座位安排對于課堂管理有著決定性作用,如果座位安排妥當,學生就會自覺遵守紀律,開心愉悅地學習。所以開學第一天,我會讓學生自主選擇座位,令學生感到輕松自在,然后我會用鉛筆在座位表上寫下他們的名字,幾天后,可以為出現紀律問題的學生調整座位,最好把他們放在前排,老師的眼皮底下,這樣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三、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由小組長管理組員
傳統的座位安排不利于學習及管理,因此我把美術室的座位劃分為九個小組,學生圍著桌子團團坐,平均六七個人一個小組,組長直接對老師負責。九個組長就是老師的九雙眼睛,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一名合格的小組長,能夠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選定一名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并對小組長進行集中培訓,督促組長積極主動的組織小組進行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的意識。同時,他們還能幫助老師提醒個別違反紀律的組員遵守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才可能保證教學質量,小組長在班級課堂管理中功不可沒。
四、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我國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他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尤為重要。我校地處河西,由于家庭環境等各方面原因,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其他學校相比,比較薄弱一點,所以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1.培養書寫習慣。統一用8開素描紙,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按照美術作品的規范要求,教育學生一律在畫紙背面的右下角寫上自己的姓名、班級、學號。2.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從小自律。引導學生在課后,把廢紙及時放進廢紙簍里。上好色彩課后,在清洗調色盤時應注意相互謙讓,有序排隊、節約用水。下課,整理美術用品、排桌椅,并檢查教室環境衛生。3.培養帶學具上課的好習慣。下課前,告知學生下次課的學習用品,在黑板上做好“用品提示”。上課前,檢查學生學習用品。4.規范語言。通過教學,使學生積累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能使用一些簡單的美術學科專用術語。如:學生作品相互點評時,能運用畫面構圖飽滿、色彩鮮艷、對比強烈、線條流暢等語言。
五、及時批改美術作業
美術作業的批改是美術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與同學溝通的一個最好途徑,能否及時對學生的作業作出正確評價,關系到課堂教學是否取得成功和提高的關鍵。我常常在美術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批改美術作業,指出作業中存在的優點,并給予適當肯定,然后指出作業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提供給學生解決的方案,如“這幅作業線條大膽、流暢,有創造力,如果把顏色涂得均勻,就會更好看”等等。這種方法,使老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當堂反饋教學效果。學生也可以在老師指出問題后及時更正,并能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周莓. 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J]. 黑龍江教育(小學版). 2003(33)
篇2
關鍵詞 手術護理 細節護理 應用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5月-2015年5月問我院收治的96例手術患者,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8例)和觀察組(48例)。在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2例,他們的年齡為20~65歲,平均年齡為(42.4±3.5)歲;在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18例,他們的年齡為18~63歲,平均年齡為(40.6±3.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對性。
(二)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囑咐患者靜養,保證睡眠,避免大幅度、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注意飲食和營養搭配。
觀察組:對觀察組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細節護理,在手術前、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均進行細節護理。進行細節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術前細節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疼痛、手術效果及并發癥的擔憂,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多加探視患者,并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然后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另外,術前一天,還應做好腕帶標識佩戴及核對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在腕帶上準確、詳細地填寫患者姓名、性別、床號及手術名稱等資料,在入室前經核對無誤后,并由交接護士簽字后才能室,再由巡回護士再次核對,確保無誤后才能進行手術治療。
2、術中細節護理。在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后,以親和的態度將患者推入手術室,并安慰患者家屬及陪同。術中,護理人員應始終陪護在患者身邊,并緊握患者雙手,以給予患者支持,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另外,在術中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嚴格、認真清點手術器械,以防影響手術進程。在手術過程中,還要指導與協助患者調整,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3、術后細節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患者擦拭身體,并蓋好被褥,注重對患者隱私的保護,然后將患者送回病房。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并加強對患者的巡視,以及時了解患者術后的情況,并詳細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慮,同時做好患者體征變化的記錄,并觀察患者手術切口愈合情況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做好有效的防范。另外,還應鼓勵患者家屬加入到護理工作中,多陪伴與鼓勵患者,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并協助患者進行早期下床運動,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三)評分方法
①護理質量評分。②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服務態度、健康教育、溝通能力及生活護理等五大維度,問卷滿分為100分,具體評價標準是:①非常滿意:得分>86分。②滿意:得分在71~85分之間。⑨一般:得分在50~70分之間。④不滿意:得分
(四)統計學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進行統計學分析,在比較護理滿意度時采用卡方檢驗,在比較護理質量時采用t檢驗。采用SPSS13.0為統計學分析軟件,當P
二、分析與比較
(一)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體質量評分為(9.20±0.65)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體質量評分為(5.06±1.40)分,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體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
(二)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在觀察組48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5例,表示滿意的患者有12例,表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1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0例,滿意度為97.92%;在對照組48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0例,表示滿意的患者有18例,表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7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3例,滿意度為79.17%。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
三、討論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of detail room nursing care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effect i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ethods hospital in May 2014 - May 2015 period 160 cases were treated surgical patients, using random draw metho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the operating room details care, analyzed two groups of patient care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quipment management, equipment ready, Nurse with skill,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details care; care and safety; quality of care
手術室護理工作做精、做細、做好、做到位,盡可能規避護理風險,逐漸完善手術護理流程,確保手術室護理的質量。近年來,眾多學者將細節護理應用于手術護理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讓患者體會到周到、細致、體貼的護理服務,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3]。本次研究筆者為進一步完善手術護理流程,確保手術室護理的安全和質量,對比分析細節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 發現細節護理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協議前提下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收治的16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2組,每組80例,對照組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18~75歲,平均45.28±9.65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2例、骨科手術30例、婦科手術12例、泌尿外科手術13例、神經外科手術3例;手術方式:傳統手術45例、微創手術35例。干預組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0~74歲,平均44.82±10.65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0例、骨科手術31例、婦科手術13例、泌尿外科手術12例、神經外科手術4例;手術方式:傳統手術43例、微創手術3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手術類型、手術方式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細節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主動積極有效溝通,進行健康教育(病情、手術方法和步驟、注意事項等),針對性心理疏導。同時,評估患者皮膚、各項生理指標是否穩定,是否禁食禁飲;核對檢查手術器械,確保手術所需器械齊全。另外,進入手術室后,再次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針對性給予疏導,消除緊張和恐懼,告知患者手術重要性及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安撫患者,鼓勵和協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負面情緒所致的不利影響,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面對手術。②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正確擺放,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協助其保持舒適的;注意觀察患者皮膚顏色、彈性等生命體征,及時糾正患者發生變化的擺放。手術開始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面色、唇色、瞳孔等變化情況,積極主動詢問患者麻醉時是否出現不適感。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注重保暖措施,確保其在溫暖狀況直至回到病房。輸液前,熱敷藥物液體,保持合適的溫度,一旦患者出現麻木等異常,則要對麻木部位進行按摩。另外,檢查核對手術臺物品,尤其是一次性物品,要及時處理,防止進入腹腔而進行二次手術;避免患者身體接觸金屬物品,在使用電凝、電刀等器械是要注意保護好電極板,確保電源安全,防止燒傷或者觸電等不良事件發生。③術后護理:術后輕柔身體,把握搬運的和力度,防止觸碰引流管;對于麻醉未蘇醒患者,要給予側臥、平臥,且頭要偏轉向一面,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正常流出。下肢手術患者要抬高和固定患肢,腹部手術患者給予左側躺倒,確保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后方可轉入普通病房。待回轉病房后,亦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儲存手術標本,做好登記和處理。術后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則要及時報告醫師并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采用手術室護理持續質量改進標準評分[4]從手術器械準備、巡回護士配合技能、儀器設備管理、消毒隔離質量4個方面評價手術室護理質量,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高。采用本院護理部自制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根據患者評分將其分為滿意(>90分)、比較滿意(70~90分)、一般滿意(60~69分)、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筆者將所得的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 P
2 結果
2.1 手術室護理質量
干預組儀器設備管理、器械準備、巡回護士配合技能、消毒隔離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手術室護理具有技術性強、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風險高等特征,目前,手術室護理流程仍存在各種各樣的隱患[1]。手術室護理缺陷嚴重影響護理服務質量、護理安全性,缺陷重者可導致患者傷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2]。故手術室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點,是醫學界重點關注的重點和熱點。
2.2 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96.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25%(χ2=4.1026,P=0.0428),詳見表2。
3 討論
手術室護理安全質量是護理工作的關鍵,直接影響患者手術成功率和生命安全。圍手術期任何一項危險因素均可導致患者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給患者及家庭以及醫院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5]。故消除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確保護理安全質量,是目前手術室護理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篇4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組135例膝關節疾病患者中男73例,女62例,年齡 7~72 歲。膝關節半月損傷125例,均行鏡下檢查、半月板切除或部分切除;關節游離體4例,均行鏡下游離體切除;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滑膜炎 5例,均行關節清理、滑膜清理或切除;前后交叉韌帶損傷 1例,行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按照手術就診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類型及對所患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圍術期安全護理措施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術前準備,麻醉方式均一致采用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以及均采用常規手術三方核查、腕帶識別、體表標識等安全護理措施。
1.2.1.1 對照組:對對照組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提供常規的圍術期護理,即術前一天按常規訪視患者,告知其手術方式及術前注意事項。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查閱病歷,主要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皮試結果、有無傳染病史、手術方式、特殊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數。
手術當日按常規接患者進入手術室,三方(患者、病區值班護士、手術室人員)進行交接核查。進入手術室后三方(麻醉醫師、手術巡回護士、手術醫生)再次核查無誤后開始手術但不執行手術暫停程序。
1.2.1.2 實驗組:對實驗組膝關節鏡手術患者圍術期者提供安全護理加強措施,即術前選擇適當時機進行訪視[3]、手術當日術前“四方核查”、術中“三方核查”及術后滿意度調查。術前選擇適當的時機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不流于形式:態度和藹的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年齡和文化背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力,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消除其對手術的焦慮心理以及無助感,給予心理支持,取得患者的信任。
對患者告知手術方式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同類病患現身說法為例并強調膝關節鏡手術的最大優勢:先進性、技術發展的成熟性,可直觀、創傷小、高效、痛苦小、康復快等優點。
簡介手術過程,告知患者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及其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告知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及配合方法,取得患者的認同并積極配合。
加強手術中的安全管理:手術當日三方(患者、病區值班護士、手術室人員)進行交接核查后進入手術室等待手術,與麻醉開始前由過去的三方核查改為經四方(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巡回護士、患者)按“十二對”要求認真核對患者身份、并確認腕帶標識和手術部位體表標記[4],無誤后方可進行麻醉。
執行手術“暫停”程序:麻醉起效后于手術開始執刀時,執行手術暫停程序,由手術主刀醫生宣布“開始暫停”,手術醫生宣讀病人姓名、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方式、手術預計耗時、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等等信息項目。經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和巡回護士對上述信息進行最后一次核對確認后巡回護士口述“核對正確”方開始手術。
1.2.2 觀察指標 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手術“三方核查”落實率及患者對手術護理滿意度。
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采用手術患者病室與手術室交接表來進行統計,如術前準備項目按時執行例數、未按時執行例數、取消例數等。
手術“三方核查”落實率:利用手術“三方核查”表,分術前、術中、術后三個時段查看一處簽名不合要求為“未落實”。
患者對手術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患者手術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括10個條目,條目的主要內容涉及術前的訪視、交接時核查的內容、進入手術室后有無再次核查、執行手術暫停的情況、患者手術安全感、手術過程中手術人員的工作態度、是否保護患者的隱私、手術過程中是否及時解決所提出的問題、手術結束后是否將隨身攜帶物品一路帶回、對手術室護理的整體評價等。每位患者滿意度最高得分為100%,即100分。對每個條目回答有五個選項,即“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比較不滿意”及“十分不滿意”,分別計分為10、8、6、3、0分。由手術室人員于術后第二天進行調查表格的發放,最終根據表格的發放填寫情況計算兩組患者的平均滿意度。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術中“三方核查”落實率及患者對手術護理滿意度的比較均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的比較見表1。結果表明,實驗組術前準備的完好率(97.01%)明顯高于對照組(83.58%),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完好率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術“三方核查”落實率
兩組患者手術“三方核查”落實率的比較見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三方核查”執行且簽字落實率(97.01%)明顯高于照組(59.70%),具有顯著性明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患者術中“三方核查”落實率的比較
2.3 兩組患者對手術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對術后護理滿意度為97.01%,比較對照組患者術后護理的滿意度(83.58%),經卡方檢驗,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圍術期實施加強安全護理有利于保障術前準備完好
膝關節鏡手術具有直觀、微創、手術時間短、痛苦小、術后康復快的特點,是骨科常見的微創手術。因手術時間短手術室人員在術前訪視時易流于形式。加之患者患病以來長期產生的不適感同時伴有焦慮、沮喪、失望等負面情緒以及對手術的懼怕心理,直接影響手術進展和術后的康復。因實驗組在術前訪視中在時機選擇上更多地考慮患者的意愿、介紹手術全過程更細致、更多地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和心理支持等,更好地引導患者積極和按時完成術前準備工作,使術前準備的落實率得到大的提升。
3.2圍術期實施加強安全護理促進手術“四方核查”落實
圍手術期實施加強安全護理措施,認真嚴格執行“十二對”、“四方核查”,進一步的保證了患者的手術安全,使患者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工作信任指數進一步升高。在開展執刀時的手術“暫停”程序初始階段,雖遇到部分人員有抵觸情緒,并且部分手術醫生也認為沒有必要實施“暫停”,一度出現巡回護士追著手術醫生跑的現象,但通過不懈努力和反復宣傳,針對本院的特點進一步加強手術參與者的安全意識,將執行手術“暫停”程序由原來的巡回護士宣讀患者信息項目模式改為由手術醫生宣讀手術患者信息項目,麻醉醫生、巡回護士協助核查模式。通過以上方法的更改后手術安全核查表的簽名落實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簽名落實率達到97.01%。將被動核查變為主動核查,真正將手術暫停機制落實到位,使每一位手術參加人員的安全意識都得到了顯著提高,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患者的手術安全,提高了手術室的安全護理質量。
篇5
關鍵詞:腹腔鏡;外科手術;膽結石;療效分析
膽結石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治療膽結石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為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手術將結石取出[1]。現在臨床上對于膽結石手術有兩種方法,一是傳統的外科手術,在一種就是腹腔鏡方法治療膽結石[2]。現筆者選取本院38例進行膽結石手術的患者,根據這些患者在臨床上的不同表現探討兩種手術方法對治療膽結石的療效對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膽結石患者38例,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19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27~67歲,平均年齡(56±3.4)歲,體重在44kg~70kg,平均體重為(61.3±6.5)kg,病程為4個月~8年,平均的病程(4.02±1.2)年;對照組19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26歲~67歲,平均年齡(57±3.4)歲,體重在43kg~71kg,平均體重為(62.3±6.5)kg,病程為5個月~8年,平均的病程(4.32±1.5)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通過對比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這說明該實驗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患者采用頭部比腳部高的,在進行麻醉后患者腹部會有氣體,能見到腹部隆起,此時即可開始手術。首先用電凝鉤將膽囊固定,然后用沖洗器沖洗令視野清晰,在保持腹腔鏡視野清晰的情況下主刀醫生開始剝離患者膽囊,同時進行止血。然后切除膽囊。手術中盡量保證不讓膽汁或結石落入腹部,若發生這種情況要及時清除干凈。然后清點儀器,將腹腔鏡拔出并排除腹腔中的氣體。最后縫合傷口。
1.2.2對照組 對照組的患者則直接在膽囊部位切開10cm左右的切口,然后將膽囊剝離取出,完成后續工作縫合傷口。注意手術過程中不能有膽汁或結石落入腹部。
1.3觀察記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術后的恢復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還有住院時間等相關事項。以便最后分析探討。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0.1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數據用(x±s)形式進行表示,技術數據用(%)進行表示,兩組數據間的比較結果用t、χ2進行檢驗,當結果顯示P
2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要比對照組少,住院時間要比對照組短,且這些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膽道是運輸膽汁的場所,若膽道出現病變則會令膽道造成堵塞,引起患者的劇烈疼痛。膽結石多發生在成年人,且女性患者要比男性的多。其結石主要是由膽固醇組成,或有少許的膽色素。其病因較為復雜,只要是能改變膽固醇與膽汁酸在膽囊中的比例的因素都有極可能引起膽結石[3]。生活習慣不科學,長期攝入高脂肪食物也有可能引起膽結石。
膽結石是消化系統中的常見病,通常情況下只有手術切除膽囊才能有效的治愈疾病。目前對于膽囊切除術有兩種手術方法,①傳統的開腹切除膽囊,②腹腔鏡切除膽囊。傳統的開腹切除膽囊會對患者造成大面積的創傷,手術切口較長,切開腹操作易對患者內臟造成傷害,創口大也導致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會較多。而腹腔鏡手術則創口小,一般情況下患者不會留有疤痕,而且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較少,在術后的恢復時間也要比開腹手術的時間短。
綜上,腹腔鏡手術更適合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是一種新型的切除膽囊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王亞峰.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9):92.
篇6
關鍵詞:細節護理;手術室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96-02
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是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如忽視細節,可能潛在巨大的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差錯事故,引起醫療糾紛[1]。我院自2011年5月起,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強化細節護理,旨在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現將護理體會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76例為觀察組,男性85例、女性91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為(39.75±10.46)歲;體重45~86kg,平均體重為(62.64±8.45)kg;手術類型包括普外科手術50例、肛腸科手術45例、骨科手術25例、婦產科手術56例;教育程度包括大專以上39例、高中61例、初中及以下76例。
以前一年同期(2010年5月~2011年4月)的手術患者165例為對照組,男性80例、女性85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為(40.42±10.34)歲;體重46~85kg,平均體重為(62.75±8.31)kg;手術類型包括普外科手術48例、肛腸科手術43例、骨科手術24例、婦產科手術50例;教育程度包括大專以上38例、高中56例、初中及以下71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無法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未成年人、高齡、精神異常、意識障礙、聽力及語言障礙等。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性別、年齡、體重、手術類型、教育程度等均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術前進行訪視,告知患者術前準備和術中配合要點。術前準備好手術器械、敷料、藥品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及時核對信息,術中協助麻醉師擺放麻醉。術后清點手術器械、敷料,將患者送返病房,并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2]。
觀察組患者實施細節護理。認真貫徹落實手術室各項工作制度,定期進行培訓和學習。
術前訪視時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采取有效的預見性防范措施。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從手術室環境、手術人員洗手、穿手術衣、器械清洗等各個步驟和環節加強管理。術中對無菌器械和感染器械嚴格區分,加強切口保護[3]。
篇7
[關鍵詞] 導管室;連臺手術;空氣消毒;菌落數
[中圖分類號] R1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0-0088-03
Analysis of air disinfection method in continuous operations in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room
WANG Ruixia1 GUO Weizhen1 ZHANG Weijun2
1.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graphy,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Lanzhou 730030,China;2.Medical Laboratories Center,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ir disinfection effect of three types of air disinfection methods in continuous oper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41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with similar tim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an interval of 30 minutes. In the first group,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surgery, the air disinfection and purific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second group, the laminar flow purific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as operated for 30 minutes before the surger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hird group, the purification was operated for 30 minutes before the surger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nd of the surgery, the laminar flow purific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as switched off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number of associated bacterial colonies was tested. Results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colonies in the 9 cm diameter plate was exceeded only in the first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 group and third group. After the start of the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colonies in the secon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but until the end of surgery, the number of colonies was not exceeded; the number of colonies in the third group was the lowes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theter room;Continuous operations;Air disinfection;Number of bacterial colonies
楸苊舛嘀治⑸物及有病菌在醫院內部肆意傳播,進而造成更為嚴重的感染現象,應對醫院進行定期、定時的空氣消毒[1]。現階段,由于各種因素而導致的病癥人群居多[2]。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與先進科技的融入,使得介入手術成為一部分病癥患者的治療首選,其不僅能夠使手術時間得以相應的減少,從而減輕醫療工作者繁重的工作壓力,更能使患者的被治療時間得以縮減,減少患者的痛苦。同時,介入手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疾病的快速治療,且便于康復。但由于介入手術仍具有創傷面小,且治療時間較短等特點,導致眾多患者在具有選擇性的前提下,大多均選取此種治療方式。由此便導致醫院導管室手術臺的設置數量,無法滿足過多患者的手術需求,使得連臺手術出現急劇增加現象。而隨著連臺手術的增多,其中的問題便也愈加凸顯,即導管室空氣消毒問題。若未能確保手術中菌落數符合標準,則患者極易在術后出現細菌感染現象[3]。因此,在眾多導管室中均設置有空氣消毒作用的層流凈化空調系統。現對2016年1~12月間,我院導管室層流凈化空調系統所采用的三種空氣消毒方式,做出監測與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參考文獻]
[1] 楊蘭菊,賈秀華,康愛民,等.導管室介入連臺手術空氣消毒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11(33):287-288.
[2] 孟云.兩種空氣消毒方法在眼科連臺手術中的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2,15(11):105-106.
[3] 王梅,王義芳.兩種空氣消毒方法在連臺手術中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2,9(6):473-474.
[4] 李露芳,賢惠,謝迭來,等.不同消毒方法對介入導管室環境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4064-4065.
[5] 周鴻志,周正容,李瑗,等.非層流手術室剖宮產連臺手術空氣消毒方法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 22(22):5063-5064.
[6] 史作霞,宋靜,劉梅.心導管室空氣培養細菌學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17(23):74-75.
[7] 柴煒紅.心導管室醫院感染預防措施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1(1):46,48.
[8] 劉紅艷,茆尤尤,熊辛,等.兩種空氣消毒方法對心臟導管室接臺手術空氣消毒效果比較[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1,5(23):126-128.
[9] 莊薇,榮潔敏. 連臺手術間空氣消毒方法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2,10(03):46.
[10] 張崢,郭秋月,陳淑敏.連臺手術間隙應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的效果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4(14):396-397.
[11] 楊麗.連臺手術空氣消毒不同方法效果比較[J].實用全科醫學,2008,5(21):541-542.
[12] 楊莉,易婧,馮雪蓮.連臺手術紫外線與臭氧空氣消毒的效果比較[J].西部醫學,2007,5(6):1007-1008.
[13] 康曉偉.非凈化手術室連臺手術空氣消毒實驗報告[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0(12):35.
[14] 李馨,史作霞,張文彥.接臺手術次數對心導管室空氣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5(9):354-355.
篇8
【關鍵詞】手術室;細節護理;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40-02
手術過程中病人的護理質量以及安全性非常關鍵,屬于病人圍手術期護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室護理工作需要具備專科技術,同時由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工作量比較大,工作時間比較長,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降低護理期間各類安全隱患的出現,避免對病人手術之后的恢復效果產生影響[1]。臨床中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細節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手術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亂,降低手術期間以及手術之后損傷和并發癥的出現風險,減少手術安全隱患。本文選取我們醫院所收診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資料100例施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們醫院所收診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資料100例施行分析(2018.1-2018.12),所選100例手術病人通過奇偶法施行分組,其中50例手術病人接受常規護理對策作為對照組,剩余50例手術病人接受細節護理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手術病人29例,男性手術病人21例,病人的平均年齡為43.06±7.36歲;研究組中男性手術病人30例,女性手術病人20例,病人的平均年齡為44.08±6.74歲。
1.2方法給予研究組手術病人細節護理:在病人進入到手術室之后,護理人員需要認真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床號、住院號、手術名稱等,幫助病人平躺于手術臺,采取壓縮帶固定病人四肢,給予病人心理安撫,確保病人的血壓與心率水平平穩,為病人連接心電監護儀,進行生命體征持續監測,為病人建立靜脈通路,護理人員幫助醫生為病人開展麻醉,放置腹腔鏡配套儀器到病人的身體右側,預先打開二氧化碳氣腹機開展自檢;在為病人建立氣腹之后,依照手術需要對于氣腹壓力給予調整,防止由于氣腹壓力過高對于病人肝臟血流量產生的影響,連接各類管道與導線,防止導線出現扭曲與打折,確保管道暢通;手術期間嚴格觀察病人各項生命體征改變情況,如果出現異常馬上匯報手術醫生,提高對病人的保暖,防止出現寒戰等不適反應,此外如果手術期間需要采取沖洗液沖洗病人腹腔,需要提前預熱沖洗液到37攝氏度;手術結束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將氣腹機開關進行關閉,拔出氣腹管,當病人腹部氣體獲得充分排凈之后將套管針拔出,仔細清點手術器械、縫針與敷料,確認無誤之后,消毒病人手術切口[2]。
給予對照組手術病人常規護理對策:調節手術室內部溫度與濕度,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到20攝氏度,濕度保持在50%到60%,嚴格控制手術室內部流動人員數量,護理人員重視無菌與消毒措施。
1.3評價標準通過手術室護士長評價兩組手術病人接受不同護理對策之后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病人得分越高代表其護理質量越高[3]。
通過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記錄兩組手術病人接受不同護理對策之后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將結果劃分為滿意、一般與不滿意。
1.4統計學計算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算同時處理本文所得相關數據,其中t值代表檢驗計量所得資料,卡方值表示檢驗計數所得資料,兩組之間的差異采取P值進行計算,將P值看作判斷指標,倘若所得P值小于0.05,表示各項臨床數據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倘若所得P值超出0.05,代表各組之間比較不具備顯著差異。
2結果
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接受不同護理對策之后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兩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篇9
[關鍵詞] 開放性;腎結石;微創;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
[中圖分類號] R69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b)—0042—02
腎結石是一種多發病,超過70%的患者都是青壯年,超過80%的患者會再次復發。腎結石不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嚴重時還會危及人的生命。開放性手術治療腎結石的治療方法在基層醫院或是醫療設備不夠先進的地方,仍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相對于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MPCNL),還存在更多的不足[1—3]。本文選取2010年1~12月采取開放性手術治療腎結石的112例患者,與采用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MPCNL)治療腎結石的112例患者比較,旨從客觀事實的手術過程和結果對兩種手術方法進行對比,以得到更有說服力的效果分析以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腎結石患者共224例,使用開放性手術治療112例(A組),使用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MPCNL)112例(B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腹部平片測量結石最大徑,KUB+IVU(KUB:腎臟、輸尿管、膀胱平片;IVU: 靜脈泌尿系統成像),B超了解腎功能和積水程度。
病例選擇標準:病史超過6個月,腎結石直徑大于1.6 cm,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腎積水,或經由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治療無效。
1.2治療方法
使用開放性治療腎結石的112例患者,其采取的是傳統手術方法,主要有以下4種方法:(1)腎盂或腎竇內腎盂切開取石術。切開患者腎盂,進而取出結石,結石形狀為鹿角形或稱為腎盂結石,有時須采用腎竇內腎盂腎盞切開取石術。(2)腎實質切開取石術。患者的腎結石比較大,不能采用腎竇切開取石術,需要切開腎實質取石。(3)腎部分切除術。適用于患者的結石屬于腎一極多發性結石(多在腎下極),或者位于由于擴張而引流不暢的腎盞內,可以將腎一極或者腎盞連同患者的結石一并切除。(4)腎切除術。患者的一側腎結石有嚴重的腎積水或者腎積膿,已經使腎臟喪失其功能,而另一側腎功能良好者,可以進行患病腎的切除。
使用微創經皮腎穿刺取石術(MPCNL)的112例患者,其采用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前先取F5—6輸尿管逆行插管至腎盂,以便手術中進行人工腎積水,以利于穿刺和碎石沖洗,取俯臥位,患者腎區下方墊枕。根據手術前KUB+IVU定位,向留置在患者體內的輸尿管導管內注入無菌0.9%氯化鈉溶液形成人工腎積水,以達到擴大患腎集合系統容積的目的。根據手術前所標記的穿刺點進行穿刺,進而成功進入集合系統,此時,應有尿液從穿刺針鞘處流出。留取尿液進行細菌培養加藥物敏感性試驗,然后置入0.035英寸(0.088 9 cm)斑馬導絲,建立擴張通道,也就是沿導絲將穿刺點由F8慢慢擴張到F16,接著留置Peel—away 鞘,作為通道后進輸尿管鏡尋找結石,用氣壓彈道碎石機擊碎大結石,再改用超聲波碎石探針碎石,利用水泵加壓將結石碎屑從管鞘內沖出。所有病例取出結石后,均留置1根F5雙J管2~4周,F16腎造瘺管1條留置3~7 d。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7.0(產品與服務的統計學解決方案)軟件來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以x±s來表示數據,以t檢驗應用于計量資料,以χ2檢驗應用于計數資料,對兩組間的相互比較則采用q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A組和B組手術中和手術后情況見表2。B組手術時間,手術中的出血量,手術后用止痛藥患者數量,手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都優于A組(P < 0.05)。
3 討論
消除結石對于腎臟的危害,改善和恢復腎功能是治療腎結石最主要的目的。目前,全球采用的最為主要的治療腎結石的方法,包括以下5種:(1)藥物的治療;(2)溶石的治療;(3)體外沖擊波碎石術(ESWL);(4)開放性治療腎結石手術;(5)MPCNL[4—6]。第1和第2種治療方法,主要針對結石較小的患者;而第3種治療方法,通過多年的研究證明,并不是對人體沒有傷害的,對腎臟組織仍然有損害,甚至造成腎功能不可逆轉的喪失;開放性治療術作為第4種治療方法,通過表2的顯示,不難看出其治療效果,不但創傷大,手術中出血量多,恢復時間長,連腎結石清除都難以做到干凈;第5種治療方法為MPCNL,是一種優于開放性治療方法的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通過客觀實例可以看出其取石干凈的比例高達92.85%。
通過以上的例證,不難看出MPCNL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優于開放性治療腎結石。微創經皮腎結石穿刺取石術具有很多優勢,它造成的創傷小,出血少,結石取凈率高,患者康復快,疼痛輕,是治療腎結石的一種很有效果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波,何長海,王鴻. 彩超引導標準通道經皮腎鏡雙導管碎石清石術治療鹿角形腎結石療效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5):98—99.
[2] 王志勇,劉英,姜凌雪,等. 輸尿管鏡下彈道—超聲碎石清石系統治療嵌頓性輸尿管結石[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11):27—29.
[3] 李功成,潘鐵軍,文瀚東,等. 經皮腎鏡碎石術不同通道對腎結構及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11):66—68.
[4] 向陽,肖迪,孫永昌,等. 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術與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的療效比較與選擇[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11):71—73.
篇10
關鍵詞:循證護理;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對比
膽囊結石是普通外科常見病,病程較長,患者大多數表現為消化道癥狀,右上腹絞痛,有飽腹感,更嚴重的伴有發熱、黃疸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腔鏡外科手術切除來治療,但是患者在圍術期仍會表現出焦慮不安、手術前緊張、術后疼痛等癥狀,對手術的實施以及患者術后恢復帶來負面作用,影響治療效果[1]。相關資料顯示循證護理對該疾病護理中臨床效果顯著,為了驗證循證護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筆者對本院近幾年來膽囊切除手術采用循證護理方式的案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1年間所接收的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36~58歲,平均年齡為(45.3±6.3)歲。所有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痛、黃疸及發熱等癥狀,經B超檢查確認為結石性膽囊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其詳細護理措施為:①術前護理:由于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在入院后對新的住院環境較為陌生,且由于患者對于該疾病的認知度較低同時由于其疼痛感的影響也會導致患者焦慮、不安等情緒的出現。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住院環境的介紹,同時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結石性膽囊炎疾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情況的講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該疾病的認知度,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的回答,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2],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提高醫患之間配合,為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都提供有力保障。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手術環境,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可與患者進行適當的溝通,對患者給予鼓勵以免患者過于緊張的心理對手術的正常進行造成影響。手術所需要的器械一定要嚴格消毒滅菌處理,同時術中要保護患者的隱私[3],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采用無菌加蓋巾進行保護,術中護理人員在傳遞器械過程中動作迅速且輕柔,不可出現失誤,也要盡可能減少細菌感染切口情況的發生,為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提供保障[4]。③術后護理:患者在手術完成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活動等情況也很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對患者的傷口愈合造成影響。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術后的情緒變化進行關注并針對性采取心理疏導,同r鼓勵患者要保持愉悅心情,讓患者認識到愉悅心情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同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5],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通知主治醫生,每日要對患者的引流情況進行監測和記錄,若患者引流袋中液體出現異常要及時處理,傷口敷料及時更換保證患者傷口的干燥,避免傷口感染情況的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應用對所得數據進行歸類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組間應用t檢驗,兩組以上均數應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狀況對比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及對護理滿意度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結石性膽囊炎是指發生于膽囊頸部或膽囊內的結石發生感染,主要表現為急性膽囊炎反復發作、慢性膽囊炎或膽絞痛等,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不良影響[6],但是由于該疾病與消化道疾病臨床表現較為相似,因此在臨床診斷也要注意與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的鑒別,以免誤診導致患者疾病治療延誤。同時,近年來伴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一種針對性護理方式越來越被需要[7]。循證護理正是一種結合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并根據權威研究成果,制定出適合單個患者病況的護理計劃,將膽囊切除手術圍術期的手術效果提高,減輕患者手術痛苦[8]。
在本次研究中,循證護理組患者住院時間(5.49±2.13)d顯著少于常規護理組(9.38±3.26)d,平均住院費用(5214.53±501.3)元顯著少于常規護理組(7321.59±607.8)元,且對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86.67%),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33%)顯著低于對照組(13.33%),P
根據該研究可以看出,對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采取循證護理能有效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值得被廣泛推廣于臨床中去。
參考文獻:
[1]蔡桂程,馬小玲.循證護理在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實施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2014,25(14):2182-2184.
[2]袁桂芳.護理干預在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0):20-21.
[3]李碧.護理干預在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效果[J].求醫問藥,2012,10(10):324-324.
[4]陳華媛.結石性膽囊炎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3,26(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