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相關知識范文
時間:2023-05-17 11:3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節能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負荷率 空載損耗 負載損耗供電半徑綠色照明
引言
目前能源緊缺,我國又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天然氣和石油等能源,而且我國人均資源和能源都相對比較貧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50%,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僅占30%,而發達國家能源利用率一般可達50 %以上,與我國相鄰的日本,其能源利用率可達到57%。我國的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因此,增強建筑電氣節能意識,加強環境保護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措施和根本保證。
1變壓器的選型
通常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在進行變壓器選型時,首先要考慮選用損耗小的節能變壓器,而反映變壓器損耗大小的主要參數就是空載損耗P0、負載損耗PK、附加雜散損耗等。空載損耗P0 又稱鐵損,是一個不隨負荷變化,與變壓器工作溫度變化無關的參數,但它是常年消耗,所以在選擇變壓器時應予以足夠重視和關注;另一個是衡量變壓器產生損耗水平的重要指標――負載損耗PK , 又稱銅損,是一個與變壓器工作溫度和負荷率大小有關聯的損耗。許多廠家都會在樣本中給出在一定溫度下的負載損耗PK 值(如F級、H級絕緣不同溫度時) ,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型號的干式變壓器空載及短路損
從表1可看出:
(1) SCB10 干式變壓器的鐵損和銅損均遠比SCB9低。
(2) 同一型號干式變壓器工作溫度為120 ℃時的銅損比工作溫度為75 ℃時高。
(3) 變壓器容量越大,則鐵損越大,所以認為容量選擇過大不僅會增加基建投資,還會使鐵損比重明顯增大。
(4) 除了兩回路供電的一、二類負荷需要兩臺以上變壓器外,從減少損耗角度考慮,在容量相等的情況下,多臺干式變壓器會比單臺和少數幾臺干式變壓器損耗更大。
(5) SBH11-M非晶變空載損耗最低,但負載損耗一般,大容量規格目前生產不多,普及和推廣有一定的難度。
(6) 對季節性負荷(如冷凍機等)也可采用雙容量變壓器,用繞組串、并聯的方式運行,通過磁通密度變化來適應季節性負荷變化。這種變壓器在低負荷時,具有極低空載損耗,只有普通變壓器的5 %以下,比非晶變損耗還低,從而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新穎節能干式變壓器SGB11-R比SCB9空載損耗減少40 %。比SCB10系列空載損耗降低24 %,負載損耗也降低了11. 7 %。
2合理選擇供電電壓等級
在相同線路長度和線芯截面條件下,輸送相同功率的線路損耗與配電電壓平方成反比。電壓等級越高,線路損耗越小。與此同時,縮短線路供電半徑,不但可以減少供電線路損耗,同時還能保證電能質量,減少電壓降,這就是要設置負荷中心的原因和合理選擇供電半徑的重要性。另外,在選擇供電電壓等級時,還需要綜合權衡后舍取。
2.1關于供電半徑的提法,據《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篇》(2003版)第3. 1. 3
條規定,變配電所的位置應靠近負荷中心或大容量設備(如冷凍機房、循環水房等) ,低壓供電半徑不宜超過200 m時, 當供電計算容量超過500 kW ,供電距離超過200 m時,宜設置變配電所。
(2) 根據GB 12497―1995《三相異步電動機經濟運行》第7. 3. 3條規定,容量在200 kW 以上應優先選用高壓電動機。
(3) JGJ 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第3. 4. 2條規定,“用電設備在250 kW 或需用變壓器容量在160 kVA 以上者,宜以10 ( 6) kV供電”。
(4)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DGJ 082107―2004《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第7. 3. 3條規定,
“單臺用電功率大于350 kW 的電動機宜采用中壓電動機”。
(5) 上海市建設和交通委員會(2008) 828號第1. ( 4). 8 條規定, 除變頻供電外, 單臺大于550 kW的電動機(含電制冷機組) 應采用10 (6) kV電源供電;單臺額定功率大于350 kW的電動機(含電制冷機組)宜采用10 ( 6) kV電源供電。
綜上所述, 在確定供電等級時,應綜合考慮用電負荷的大小、供電距離、初投資及年運行費用等各種因素,進行優化選取。
3綠色照明和節能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3. 2. 3條規定:一般情況下,室內照明不應采用普通照明白熾燈,推薦采用細管管徑直管型熒光燈。用緊湊型熒光燈替代普通的白熾燈可節電70 % ~80 % ,推廣應用細管熒光燈( T8型)比傳統的鹵粉熒光燈( T12 型) 提高光效約
15 %~30 %。以T8型36 W 為例,三基色中色溫燈管代替常用鹵粉熒光燈( T12 型),發光效率提高34 % ,,顯色指數Ra提高到80以上。在工程設計時,未寫明采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燈,制造廠家自然不肯提供三基色熒光燈, 因價格差異10 %。在今后工程設計時或招標文件中,應寫明采用三基色節能熒光燈管,這樣才比較切合實際。
但無論是采用緊湊型熒光燈,細管熒光燈( T8型)和金鹵燈都需要相應地配置鎮流器。由
于氣體放電燈配電感鎮流器功率因數較低,因此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3. 3. 5條規定:“直管型熒光燈應配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又如對于T5直管熒光燈,由于采用電感鎮流器不能保證可靠啟動,必須選用電子鎮流器。同時,在選用不同型號燈具時,還應注意不同場所的環境溫度。
如圖1所示,T8型熒光燈最佳工作環境溫度為25℃, T5型熒光燈最佳工作溫度為35℃,在最佳工作環境溫度下,燈管的光通量輸出最高。環境溫度低于或高于該值時,光通量都會下降。由此可見,這就特別適合具有空調設施的車間,環境溫度為25 ℃的紡織、化纖工廠。T5型熒光燈管在環境溫度為35 ℃時,其光通量輸出最高。因此也同樣可以獲得合適的環境溫度。
第7. 4. 5條規定:“每個照明開關所控的光源數不宜太多。每一房間燈的開關不宜少于2個(只設置一個光源的除外) ”。這一條節能措施通常是被忽略的,因此在工廠設計中也應特別引起重視。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7. 2. 10條規定:“供給氣體放電燈的配電線路宜在線路或燈具內設置電容補償,功率因數不低于0. 9”。例如,在采用T8型熒光燈管,選用節能型電感鎮流器時,必須裝設電容器補償,使單燈功率因數達到。這樣可以減少線路的電壓降和無功損耗。傳統的電感鎮流器自身功耗約占光源功率的20 %,而節能型電感鎮流器的自身功耗約占光源功耗的10 % ,壽命為7 ~10 a, 并具有諧波少、價格低等優點;電子鎮流器的自身功耗僅為2~3W,壽命一般為3~5 a,具有低頻閃和功耗低等特點,這對嚴格執行強制性規范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第6. 1. 7條,確保降低照明功率密度(LPD )限值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工程設計時不可忽略鎮流器或變壓器的損耗。
4結語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墻體節能;質量監督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調查統計顯示人類取自自然界的物質原料50%以上用來建造各式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建筑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物質資源在建成后的使用過程中也將消耗大量的能源。在環境污染調查中,與建筑有關的污染占社會生活總體污染的34%建筑垃圾在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所有垃圾中占40%。在我國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今天新增建筑將消耗大量的土地及物質資源而且還將消耗大量的能源。
一、我國墻體工程施工的構成和作用
自建筑事業發展開始,我國的墻體工程就因其自身的重要性,在建筑事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墻體工程是建筑工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墻體可以進行不同劃分,如果按照墻體受力情況劃分,可以分為承重墻和非承重墻;如果按照墻體構造方式,可以分為實心墻,燒結空心磚墻,空斗墻,復合墻等;如果按照按墻體材料分類進行劃分,可以分為磚墻、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石材墻、板材墻、整體墻等。不同的劃分方式展現了墻體在選材和構造上的多樣性,從而為節能建設提供了多方面的考量。
墻體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圍護或分隔空間,在承重方面它主要是通過對墻體的受力情況實現的,通過對對墻體進行穩定性的設計,使墻體可以承受上部屋頂、樓板所傳來荷載,從而實現建筑的基本構架;在圍護方面,通過一順一丁式、全順式、順丁相間式、多順一丁式等排列組合方法,使墻體在圍護方面表現的橫平豎直、砂漿飽滿、錯縫搭接,從而有效的保障了墻體維護的穩定性;在分隔空間方面,它主要是通過墻體使建筑與外部空間進行分割,并使建筑內部進行間與間的分割,一方面實現了建筑空間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使建筑起到了保溫、隔音的效果。
二、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施工質量監督存在的問題
2.1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制度
建筑工程墻體在進行施工的過程, 受許多方面的影響。如對設計圖紙是否嚴格遵循, 建筑承包商是否嚴格按照材料要求進行采購,建筑過程中是否及時提交檢測報告等。這些不能由國家利用國家權力進行監督, 只能依靠市場進行自身的調節與監督,然而,從我國建筑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來看, 我國市場并沒有很好地發揮監督的作用, 缺乏有效的監督制度, 使得建筑工程的墻體節能施工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2對建筑圖紙沒有進行嚴格要求
要對建筑工程墻體節能進行施工, 首先需要有建筑設計圖紙。就我國目前來看, 部分建筑工程, 尤其是私人承包的小型建筑工程, 對于設計圖紙并沒有嚴格進行審查與規范, 導致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問題, 建筑施工隊伍臨時對其進行更改, 最終導致施工效果與設計存在一些差距。如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 出于節能的目的, 圖紙設計采用的是較小的窗戶, 但由于涉及不規范, 使得建筑工程整體缺乏美感, 甚至不協調, 承包商出于將建筑工程賣出的利益心理, 為了美觀臨時采用大型的窗戶, 導致墻體失去了節能效果。
此外, 還有些建筑工程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 由于材料的價格、經濟效益等問題, 擅自購買質量較差的材料,也導致了無法發到建筑設計圖紙中建筑工程墻體節能的質量要求。
2.3節能驗收、檢驗缺乏相關的制度與機構
在建筑工程竣工后, 需要對其進行驗收, 然而, 在我國, 承擔驗收任務的往往只是建筑工程的承包商、設計者, 對其墻體節能的效果往往不能從專業的角度進行驗收, 只能憑借日常的經驗去判斷。
在對墻體節能施工質量進行檢驗時, 雖然我國有相關的實驗室和現場檢驗制度, 但是由于高昂的檢驗費用以及繁雜的程序, 許多建筑工程中沒有對其進行專業的檢驗, 這就導致了節能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難以得到保障。
三、加強對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施工質量監督的對策
3.1建立健全市場監督制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具有較大自主性的市場經濟, 市場可以根據其自身規律進行調整與規范。因此, 為了更好地規范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施工的質量, 需要建立健全市場監督制度。
市場監督制度所依靠的力量是市場自身的, 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監督協會, 利用民間組織的力量, 對建筑工程所采購的材料、施工過程以及竣工驗收進行監督, 并對施工隊伍進行管理。與此同時, 形成統一規范的施工隊伍,建筑工程在進行施工時, 通過監督協會來尋找正規的施工隊伍, 該施工隊伍必須對監督協會負責, 若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可以直接與監督協會進行溝通, 并最終由監督協會處理。
3.2政府發揮作用, 對建筑工程進行監督
即使建立健全了市場監督制度, 由民間組織對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施工的監督也沒有最終的約束力與強制力, 并不能從根本上規范建筑施工的過程。
因此, 政府必須發揮其作用, 利用國家權力, 對于建筑工程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進行嚴格的規范與具體的調查, 只有符合要求的建筑工程才能準許其進行施工。此外,還需要對建筑工程的驗收、竣工進行監管, 政府可以通過專業檢驗檢查機構進行, 為建筑工程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檢驗其墻體節能施工是否符合相關的質量標準, 對于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 以此作為警戒。
3.3嚴格按照建筑施工圖紙進行, 規范建筑施工材料
建筑工程的設計圖紙是建筑工程進行施工的基礎, 也是施工的靈魂, 必須嚴格按照圖紙進行。為了進一步規范施工過程, 在進行建筑工程圖紙設計時, 必須通過專業人員進行, 合理考慮建筑工程的整體效果和墻面節能施工,對建筑工程進行科學化的設計。此外, 進行施工設計圖紙審批時也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來執行, 不得隨意由建筑施工隊伍決定。最后, 施工過程中, 若由于客觀原因,不得不對建筑施工圖紙進行更改, 必須暫停所有的施工工作, 由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評估后確定更改才能繼續進行。與此同時, 必須嚴格規范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了施工結果最終能否有效地起到節能的作用, 在進行施工前, 必須對節能材料進行審查與檢驗, 并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估, 出具檢驗報告, 確認材料具有節能的效果才能進行施工。
3.4建立健全相應的檢驗機構
誠然, 節能建筑工程在我國已經出現了許多, 但是真正符合節能標準的建筑工程則少之又少。除了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外, 建筑工程缺乏相應的檢驗機構也是導致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我國已有相應的檢驗機構, 但是由于價格高昂、程序繁雜, 很少建筑工程會選擇對其進行墻體節能檢驗。因此, 為了真正實現對建筑工程的節能檢驗, 相應的機構可以采取公私合營、股份制等方式, 使得更多的民營企業進行參與, 降低其進行檢驗的價格。此外, 建筑工程還可以通過采用聘請檢驗機構中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的形式進行, 在施工的過程中, 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監督與指導, 能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施工的質量。
四、結束語
建筑能耗在社會商品總能耗中所占的比率持續上升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建筑節能將超越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等成為節省社會能耗的首要方面。政府及其相應職能部門可以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監督檢查減少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環節出現的紙漏赴絕“ 豆腐渣” 工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距較遠,能源增長速度也跟不上經濟增長速度。做好建筑工程墻體節能是社會降低能耗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施工部門、監理部門、政府部門各方進行協調合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基本觀點
1 背景
初中生物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課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生物學家所持有的觀點就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基本觀點的形成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提高解題能力,而且還能對學生的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導價值。因此,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通過初中階段的生物學課程學習,學生將初步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然而在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重視知識點的傳授,對于其中蘊藏的生物學觀點有的點到為止,有的甚至只字不提,這不利于學生生物學基本觀點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
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形成的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就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有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2 培養方法
老師首先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尋找切入點,然后由淺入深、由微觀到宏觀,有步驟、分階段的培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1 初識階段:從結構到功能,逐步解析。
切入點: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進入初中后,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知識是學習細胞的結構時。學生通過實驗觀察了植物和動物的細胞結構,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植物細胞有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初一學生還不能解釋清楚,此時老師出示放大的葉綠體圖片,介紹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自己養活自己。動物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獲取外界的有機物來養活自己。葉綠體這一結構的存在與進行光合作用這一功能有關,光合作用要依賴葉綠體這一結構來完成。從而提出其中蘊藏的生物學觀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2 再識階段:根據結構推測功能。
切入點:上皮組織與神經組織
初次接觸學生印象不夠深刻,而且學困生未必能理解,所以老師需要趕快尋找下一個切入點讓學生加深印象。學習細胞之后就要學習組織,要抓住人體的四大組織這一知識點進行強化。細胞分裂、分化之后會形成組織,教材出示了人體四大組織的圖片,讓學生著重觀察上皮組織和神經組織有什么特點。觀察后發現上皮組織排列緊密,神經組織則像一張蜘蛛網。此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我們接觸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現在大家嘗試著根據上皮組織和神經組織的結構推測它們的功能吧!”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不難發現,排列整齊的上皮組織的細胞可以阻止異物進入人體,具有保護作用;而神經組織的細胞那些突起是用來感受刺激傳導興奮的,正是因為它像一張網一樣遍布全身,才能讓我們清楚自身的狀態。從而形象的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3 深知階段:利用結構與功能熟練建模。
切入點:心臟的結構
心臟在人體的結構層次上屬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的,它能行使一定的功能。學生熟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后可以構建出心臟的模型,即心臟由哪些組織組成,能完成哪些功能。學生根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思考:心臟需要保護,表面應該是上皮組織;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收縮和舒張來泵出血液,最主要的組織應該是肌肉組織;心臟自己也需要營養供應,所以還應該有結締組織;此外,心臟不適時我們能立刻感受到,說明還有神經組織。綜合起來,心臟是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按照一定次序結合起來的將血液泵至全身的器官。通過建模,不僅能更加熟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還能讓學生理解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
2.4 內化階段:運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解題。
切入點:鳥類適應飛行的結構特點
在學生能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建模后,學生的這一生物學觀點已經初步形成了。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還要以解題的形式加以鞏固。在生物試卷中,常會出現專門針對“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考題。如簡答題: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結構特點有哪些?分析題目可知此題的思路為:依據鳥類已有的功能寫出與之對應的結構。鳥類可以克服空氣阻力飛行,與之對應的結構是體型呈流線型;鳥類體重輕,與之對應的結構是骨骼中空;鳥類可以進行雙重呼吸,與之對應的結構是有肺和氣囊;鳥類吃得多排的快,與之對應的結構是消化強、直腸短不儲便等。運用“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可以類似的題解答得滴水不漏,近似完美。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從初識到內化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學生和老師都需要耐心和恒心。本文主要是針對初一的教學內容展開的描述,其實每一冊教材中都有相應的切入點,需要老師們充分挖掘,認真利用。此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只是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另外還有“生命物質性觀點”、“生物進化的觀點”等。作為有責任感的生物教師,就應該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思考,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把這些核心觀點傳遞給學生,并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篇4
【關鍵詞】 解剖鋼板; 克氏針; 鎖骨骨折; 肩關節功能; 并發癥
Impa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Plate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Kirschner Wire on Shoulder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lavicle Fracture at the Intermediate Piece/YANG Xia-k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2):059-062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plate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kirschner wire on shoulder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lavicle fracture at the intermediate piece.Method: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clavicle fracture at the intermediate piec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anatomical plate group(n=36) and the kirschner wire group(n=34).The anatomical plate group was accep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natomical plate,the kirschner wire group was accep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with kirschner wire.The related operation indices were recorded,followed-up for half a year,observed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of the two groups,evaluated the shoulder function with Constant shoulder joint scoring system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Result:The operation time,incision length and intraoperatve blood soss of the kirschner wire group were(25.48±1.31)min,(4.68±0.94)cm and(35.72±5.37)mL,all better than (40.72±8.46)min,(7.25±1.08)cm and (62.54±12.28)mL of the anatomical plat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natomical plate; Kirschner wire; Clavicle fracture; Shoulder function; Compl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Chaoan District of Chaozhou City,Chaozhou 51563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2.016
鎖骨骨折是骨外科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可占全身骨折的6%以上,其中又以鎖骨中段骨折較為常見[1]。由于鎖骨骨折明顯移位,且存在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風險,因此對于鎖骨骨折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克氏針內固定術是治療鎖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其對粉碎性骨折等嚴重骨折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術后并發癥多,甚至導致骨折愈合延遲[2]。文獻[3]研究發現,解剖鋼板在鎖骨骨折,尤其是嚴重骨折的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且并發癥少。為此,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70例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鎖骨中段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解剖鋼板和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對鎖骨中段骨折患者肩關節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鎖骨中段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為閉合性、新鮮骨折。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骨科學》的診斷標準,經X線片、CT或MRI檢查確診[4]。排除標準:(1)伴有胸鎖關節、肩鎖關節脫位、肩胛骨骨折;(2)伴有神經損傷;(3)對金屬內置物過敏;(4)患有精神意識障礙而不能配合治療;(5)存在手術禁忌證。根據內固定方法的不同,分為解剖鋼板組(n=36)和克氏針組(n=34)。解剖鋼板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22~75歲,平均(40.58±2.43)歲,其中斜行骨折11例,橫斷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19例;克氏針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24~72歲,平均(39.76±2.58)歲,其中斜行骨折12例,橫斷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方法
1.2.1 解剖鋼板組 解剖鋼板組接受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或頸叢麻醉。于鎖骨上緣做6~9 cm橫行切口,使骨折端暴露,并將斷端處的血塊清理干凈,然后復位骨折部位,并用鉗夾維持。采用S型解剖鋼板固定鎖骨上端,對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則采用螺釘將大骨塊固定,如果骨塊小則先保留周圍軟組織,然后再采用鋼板橋接固定[5-6]。患者術后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時間維持2~4周。
1.2.2 克氏針組 克氏針組接受克氏針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全身麻醉或頸叢麻醉后,沿鎖骨走向做3~6 cm橫行切口,顯露骨折端,并將斷端處的血塊清理干凈,然后用2.5 mm克氏針從遠折端髓腔內逆行穿出,然后復位骨折;復位完成后再將克氏針打入近折端,或將克氏針先從近折端穿出,骨折復位后再將其打入遠折端[7];折彎并剪短克氏針。患者術后前臂吊帶或三角巾懸吊,時間維持4~6周。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時間。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于術前和術后6個月采用Constant肩關節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分,評分內容包括疼痛(15分)、肌力(25分)、功能活動(20分)和肩關節活動度(40分)4個方面,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肩關節功能越好[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克氏針組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均優于解剖鋼板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Constant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Constan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解剖鋼板組的Constant評分顯著高于克氏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解剖鋼板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33%,低于克氏針組的2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2=4.0496,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和運動意外事件的增多,鎖骨骨折的發生率呈明顯增長的趨勢。目前,臨床上治療鎖骨骨折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保守治療、手術切開內固定治療等[9]。而文獻[10-12]研究認為,保守治療容易導致鎖骨畸形和骨不連,嚴重影響患者肩功能的恢復,多用于穩定性無移位的鎖骨骨折。對于不穩定、位移明顯且合并血管神經功能損傷的鎖骨骨折患者多采取手術切開內固定治療[13-14]。而根據固定方法和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克氏針內固定術和解剖鋼板內固定術[15]。文獻[16-17]研究顯示,克氏針內固定術雖然操作簡單,對機體損傷小,但其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對于粉碎性鎖骨骨折的患者,術后并發癥多,可對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的恢復造成一定的影響。近年來,解剖鋼板內固定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內固定治療手段,被廣泛應用于鎖骨骨折的治療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克氏針組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和術中出血量均優于解剖鋼板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C上所述,克氏針內固定手術時間短,切口小,但并發癥較多。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肩關節功能的恢復,且并發癥少,安全有效,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Dhakad R K,Panwar M,Gupta S.Plating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mid shaft fractures of clavicle:A comparative study[J].J Clin Orthop Trauma,2016,7(Suppl 2):166-170.
[2]徐世民,尚小鵬,高加智.三種內固定方法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14):1263-1267.
[3]楊建忠.不同內固定術治療鎖骨骨折及肩關節脫位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7):135-137.
[4]馮傳漢,張鐵良.臨床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734-7736.
[5]陸廷永,周元愛,韋貴武.解剖板骨膜內與骨膜外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S1):72-73.
[6]劉劍,董雯.髓內釘或克氏針與鋼板固定對鎖骨骨折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11):1852-1854.
[7]張科學,趙晶鑫,趙矗等.髓內釘或克氏針與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骨傷,2015,28(5):454-461.
[8]湯,李正興,魏學東,等.甩肩療法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與鋼板內固定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6,24(6):25-28.
[9]李恩琪,袁天祥.鎖骨骨折手術治療與并發癥控制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0):2092-2094.
[10]徐詣,丑克,何志勇,等.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在鎖骨骨折內固定術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24):2294-2296.
[11]馮錫光,肖翠梅.微型外固定架與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5):533-534.
[12]邢武,關鵬飛,陳杰.2種內固定方式治療鎖骨中段粉碎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11):1156-1158.
[13]王勇,吳銀生.3種內固定治療鎖骨中段骨折的療效對比[J].臨床骨科雜志,2014,17(2):193-196.
[14]譚紅楓.3種內固定方法治療鎖骨骨折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9):176-178.
[15]陳瓊,趙俊強,黃志堅,等.鎖骨外側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鎖骨近端骨折[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5,23(3):61-62.
[16]林金煥,馬建國,童良勇.雙克氏針鋼絲環繞法與鋼板螺釘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9):118-119.
[17]劉海亮,葉頌霖,羅順寧,等.兩種內固定方法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7):64-66.
[18]邱卓.克氏針內固定和解剖型接骨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比較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3):66-67.
篇5
【關鍵詞】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異體血輸血;免疫功能
本院特選取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采用兩種輸血方式來分析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 并將其分成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組(30例)和異體血輸血組(30例), 其中男27例, 女33例, 年齡27~71歲, 平均年齡38歲。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大致處于正常范圍, 未接受過抗凝治療, 無免疫系統疾病病史、惡性腫瘤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液回收 本文兩組均采用國外開發的連續式自體血回收系統, 回收患者術中的自體血, 術前以(肝素25000 U加入生理鹽水500 ml)的肝素鹽水100 ml沖洗濾過器和雙腔管, 從手術切片開始后, 則可以回收手術出血, 回收的過程中調整肝素生理鹽水的滴速, 以此來維持肝素滴入量。回收原血液與生理鹽水按照 1:3用量洗滌并經高速分離、過濾、凈化等處理后, 將洗滌后的紅細胞被排空到備血袋中, 術中檢測Hct為24%回輸。
1. 3 觀察指標[1] 根據術中血容量丟失情況采用回收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血輸血, 之后分別于麻醉前、輸血后第2天, 第5天測定血漿CD4+ 、CD8+、NK比例、IL-6的值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統計所得的具體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 P
2 結果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本文觀察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免疫功能, 依靠與細胞免疫有關的CD4+ 、CD8+、NK比例、IL-6等。如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免疫細胞, 與抗病毒和腫瘤免疫等有著緊密的聯系[2]。白細胞介素是一種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 由輔助T細胞產生, 可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和TC細胞殺傷作用等。本文對兩組輸血患者研究后, 異體血輸血組輸血后, 患者血漿CD4+ 、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術前,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經加工后不含異種抗原, 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影響較小, 而異體血輸血對人體免疫功能抑制較大, 所以, 回收式自體血回輸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血液保護方式。
參考文獻
[1] 季加富, 蘇帆.自體血回輸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2, 33(12):819-820, 857.
篇6
關鍵詞:可持續建筑;現狀分析;改進途徑;設計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in the summary analysis China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s importance and in the result foundation, in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 proposed the Chines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 which and the improvement way and the direction in the equipment material technology, the design method,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exists. Pointed out that the equipment material technology not only need strengthens in the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innovation, but must consider the efficiency; The design method needs to change “the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though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imarily, take quantitative data as design judgment principle; Educates needs through the school edition, the occupation to educate, th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and so o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promotion again the potential.
Keywords:sustainable construction;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improvement way;design method
中圖分類號:TU-0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1)04-0043-02
1 前言
建筑在建造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資源,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建筑消耗的原材料超過總量的50%,能耗則占總量的40-50%,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1]。中國的建筑資源消耗與能耗也已接近上述比例,同時劇增的建筑量也造成侵占土地、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因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廣節能技術,制定并強制執行節能、節材、節水標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總理也多次指出“建筑節能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要的戰略問題”[2]。
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可持續建筑的實施推廣和障礙有其鮮明的特點。據建設部統計:中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近20億m2,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m2,95%以上都屬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例已達27.8%,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制約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3]。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筑產業發展十分迅速,環境破壞極其嚴重,每年都喪失大量的耕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中國政府提出了“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發展理念,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將建筑節能作為節能的重點領域,要求建筑節能在“十一五”期間要實現節約1億噸標準煤的規劃目標。同時,國家也在執行建筑節能專項檢查來督促、推廣可持續建筑的發展。截至2007年10月份,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97%,施工階段執行節能標準的比例為71%。據此估算,2007年1~10月份新建的節能建筑可形成5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4]。可以看出,可持續建筑在我國已經進入了如火如荼的推廣應用的階段,但是仍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2設備材料技術是可持續建筑發展的基礎
可持續設備材料和技術的發展與推廣與可持續建筑市場的規模密切相關。根據權威統計,中國用于節能建筑的項目投資達到1.5萬億,而且還在持續擴大中。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建筑市場,巨大的利益吸引著全球的設備材料廠商和技術服務商不斷的努力以打開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可持續設備材料技術的發展還需要從以下方面分析總結,并加以改進:
2.1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發
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與技術是可持續建筑發展的基礎,其相關研發工作及成果是推動可持續建筑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建筑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牽涉到的設備材料和技術也很多,大致可分為暖通空調設備技術、可持續能源設備技術、保溫隔熱材料技術、節水與中水利用設備技術、智能建筑設備技術、被動式技術設備、綠色建材、其它用能設備等方面。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就曾提出“以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生態環保為一體的綠色建筑基礎性和共性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研究開發將極大地促進現代建筑技術自身的創新與發展”,并從政府層面提出了中國目前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與技術的研發方向與創新主要包含“以保溫節能、減輕建筑物自重、構件模塊化、循環再生材料利用、生態性新型建筑部件使用、利于快速清潔施工、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等為目的的新型結構體系;生活污水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研究和設施設計;黑色水與灰色水分離處理系統和衛生設備技術與設計;可升級的智能化系統設計;經濟性太陽能供熱、制冷及動力系統等多個方面”[5]。
但是,中國目前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還很薄弱,基礎性與應用性研究還存在很多缺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材料技術偏少。目前廣泛使用的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技術,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國外直接引進的。如Low-E玻璃,歐洲的制造商是在60年代末開始實驗室研究,1978年美國的英特佩就成功地將“Low-E”玻璃應用到建筑物上。而我國的研究生產歷史僅有十年,僅兩家企業自主研制成功相關技術并投入工業化生產,其余都是從發達國家進口技術與生產線。因此,在中國,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技術的研究還急需進一步深入發展,同時考慮中國國情,選擇適當的研究方向。
2.2設備材料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必須客觀科學,重視經濟性能
由于前文所述的可持續建筑的知識缺乏,導致了國內相當數量的開發商、設計師、消費者盲目追求新型的設備材料和技術,學習國外采用的高技術,把可持續建筑當成節能設備材料技術的堆積,忽視了應用的科學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本增加,沒有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和應用這些設備技術。以地板輻射采暖系統為例,一戶120m2普通住宅就需要增加2萬元的造價。而目前廣泛推廣的中空Low-E玻璃國產價格達到150-200元/m2,高于常用的鍍膜玻璃1倍以上。這些設備材料的過度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建筑造價,為業主帶來了相當的經濟壓力。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節能設備與技術未加選擇的堆積在建筑上,不經過客觀科學的分析應用,還有可能形成沖突,從而影響到建筑可持續目標的實現。例如,未經過詳細模擬的使用遮陽設備和技術,固然可以降低夏季太陽輻射給室內熱環境帶來的負荷,但也將影響到冬季被動式采暖的應用和室內自然采光的應用,從而造成冬季能耗的升高。
因此,在可持續建筑設備材料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需要尊重客觀科學規律,建立完善科學的體系,同時,需要考慮到我國經濟不發達的現狀,側重經濟性來選擇合適的材料設備,以期在盡量少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化的可持續性能。
3設計是可持續建筑實施的保障
設計是達成可持續建筑目標的技術保障。就社會各方面而言,設計與設計人員都被視為建筑質量的技術保障,是可持續建筑實現的主要技術力量。對于政府而言,設計文件受到規范限制和政府的審查,是最終控制建筑性能的最重要文件。這都決定了設計在可持續建筑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可持續性能的實現離不開可持續建筑技術的應用,而這種應用需要包含建筑師在內的多專業設計團隊的合作。圖1是建筑物壽命周期不同階段的決策效力曲線,說明了設計在可持續建筑中的重要性和決定性影響。可以看到,在建筑設計前期和設計階段做出的決策,在建筑整個壽命周期中,其有效性是最大的。對于可持續建筑而言,越在早期所做出的決策,越能影響到建筑可持續目標的實現。在絕大多數的可持續建筑技術應用中需要采用數值模擬仿真的方法,預測采用該技術后建筑的可持續性能,以定量化的數據作為建筑師選擇決策的依據。
而在我國,建筑界基本還是沿用老的傳統的以建筑師經驗、直覺判斷和靈感為基礎的設計方法 [6]。趙偉峰與張伶伶[7]認為,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 建筑創作過程是一個開放巨系統的作用過程。這就決定了“不斷地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是其本質屬性。王立山[8]則認為,建筑設計中的創造基礎是抽象思維,指“脫離了具體事物的事物關系結構的符號式邏輯表達”。 樂民成[9]更是認為現代建筑沒有不可選用的語匯,只有不先進和不合理的技術。可見,在國內目前建筑設計界較為強調“圖示思維”,信息搜集交換與思維過程也偏重于語匯、模式、圖形等圖示符號。這樣的設計思維方法并不能適應以定量化信息為主要設計判斷依據的可持續建筑設計體系。我國建筑師的知識結構受到教育體系的限制,對定量化數據較難理解,更難以納入現有的“圖示思維”體系中。還需看到,在現有的建筑師知識結構與設計思維方法中,數值模擬仿真方法由于其使用的復雜性與專業性,很難為建筑師所接受并推廣應用。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需要設計方法的創新、相關技術知識的普及和相關軟件的學習應用。這些都離不開合理的教育體系。只有通過不斷的培訓、教育,才能系統的介紹可持續建筑的相關知識和信息,重新構造其知識結構,改變其故有的技術墮性,培養其實現可持續建筑目標的主動意識。因此,可以認為教育是實現可持續建筑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4教育是可持續建筑的智力支持
教育為可持續建筑環境的實現提供了智力支持。這是一種投入最小而效果最大的可持續建筑實現途徑。可持續建筑的教育面向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目標,這也要求形成不同的側重點和深度不一的教育方式。
4.1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人群是包括城市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等建筑相關專業的學生,側重于知識結構的構建。專業學生是未來教育、研究、工程和產品設計、建造甚至決策的核心力量,他們的知識匱乏將決定一代人在可持續建筑實踐方面的欠缺。傳統的教育體系包含的是為了滿足建筑的基本功能而進行設計、建造所需要的知識,現在雖然有少數與可持續建筑相關的理念包含在不同專業的不同課程中,但是還遠遠不能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產生系統有效的影響。從可持續建筑出發,需要重新建構相關專業的專業知識體系,從最開始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建筑意識,促使其在未來工作時能自覺的提出可持續目標并加以實現。
4.2職業再教育和培訓:顧名思義,這種教育面向建筑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特別是設計師,側重于技術的應用。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是能否推動可持續建筑向前發展的關鍵力量。由于目前的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建立在數年乃至數十年前,遠遠不能適應新的可持續建筑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專業人員的能力缺陷,大大的延緩了可持續建筑的實現。面向專業人員進行可持續建筑相關知識、技術的職業再教育和培訓,是改變其知識結構,消除技術惰性,培養可持續建筑意識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而且,由于可持續建筑的相關設備材料和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種職業再教育培訓需定期舉行,防止形成第二次技術惰性。
4.3普及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針對政府和社會大眾,重點在建立正確、科學的可持續建筑價值觀,并了解相關知識。對于政府,國際上各種峰會和議定書的召開和簽訂,以及國內能源短缺造成的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帶來了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使其必須推動可持續建筑的發展。但是,政府的決策不能是盲目的,必須在充分了解可持續建筑相關背景、知識后,才能做出科學、符合實際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并為之進行政策、法規和規范的配套工作。對于社會大眾,為了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降低家庭能源消耗也對可持續建筑知識抱有興趣。推廣普及教育,能夠給予政府和社會大眾準確、科學、系統的可持續建筑相關知識,促使目標人群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選擇,在政府和社會層面上對可持續建筑的實現起到規范引導和促進作用。
5結語
本文通過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現狀的分析,提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障礙體現在設備材料技術、設計方法、教育體系等三個方面。由此,文章認為中國可持續建筑發展的改進方向應針對這3個問題找到獨立的解決之路。在設備材料技術上,加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考慮國情并注重經濟性;在設計方法上,摒棄傳統的“圖示思維”模式,加強以定量化數據為基礎的設計優化模式與多專業的跨學科合作;教育上,通過學校教育、職業再教育、普及教育滿足不同人群對可持續建筑的知識需求,為其推廣應用創造更好的智力支持。
當然,中國可持續建筑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其問題也不止本文所提。文章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找到部分障礙并提出自己的解決途徑,供所有人思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期匯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動可持續建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UNEP and CIB. Agenda 21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 [M]. Pretoria: Capture Press, 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 [OL]. cin.省略/hydt/200804/t20080424_162639.htm.
[3]德國能源署, 建設部建筑節能中心. 中國建筑節能手冊. 北京: 建設部建筑節能中心, 2007, 1-4.
[4]仇保興.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會上的講話. cin.省略/ldjh/jsbfld/200802/t20080226_165586.htm. (2009-02-18).
[5]仇保興. 仇保興副部長在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的講話. cin.省略/ldjh/jsbfld/200611/t20061114_165444.htm. (2009-02-18).
[6]劉先覺. 西方現代建筑理論. 1.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9, 87-536.
[7]趙偉峰, 張伶伶. 建筑創作過程與信息收集. 建筑學報, 2007, (3): 84-85.
篇7
一、落實雙基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物理學科大廈的基石,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綜合創新的前提保證。因此,落實雙基是中考物理命題不變的主旋律。當然落實雙基并非意味要提倡死記硬背,而應注重知識梳理,通過比較、歸納和總結形成有結構的知識網絡。
例1(上海市) 在圖10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阻R1 的阻值為20歐。閉合電鍵S,電流表 A1 的示數為0.3安,電流表A2的示數為 0.2 安。求:
(1) 電源電壓 U。
(2) 電阻R2的阻值。
(3) 通電10秒,電流通過電阻 R2 做的功W2。
點評本題考查基本并聯電路特點、歐姆定律、電功等的相關知識,題意清晰、設問層層遞進,不失一道考查雙基的好題。
二、貼近生活
試題以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為載體,讓我們從現象中找出與之相關的物理知識,使試題增添了趣味性和親和力,讓我們感到物理就在身邊。貼近生活的試題可以引導我們關注社會進步、關注科技發展。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善于應用的好習慣。
例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同學6月8日聽收音機時,記下了部分內陸與沿海城市的天氣預報信息,如圖所示,請觀察并分析該信息,你所發現的問題是: ;
并運用物理知識對發現的問題給出解釋:
。
點評本題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的天氣預報,既考查獲取信息能力又考查相關熱學知識,當然本題也是一道極佳開放題。
例3(浙江)要使手電筒正常工作,兩節干電池的正確安裝是
A.圖甲B.圖乙
C.圈丙D.都不正確
點評現實生活中不僅手電筒,遙控器、收音機等都需要安裝電池。本題考查有助于引導我們養成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三、體現探究
探究性、研究性試題的編制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考查是否會收集、分析和處理科學數據,能否依據研究物理問題的一般思路來自主設計探究實驗或方案,能否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而正確選擇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探究試題所考查的形式一般具有多樣性、新穎性和原創性,既可能出現在選擇、填空題也可能出現在實驗探究題中。強調靈活利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注重對提出、研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整理和運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呈現出較好的能力立意。這種試題一般信息量大,沒有固定的命題模式,具有較大的區分度,是中考命題的發展方向。
針對探究類習題我們的對策是1、大膽進行猜想訓練。在充分了解相關知識背景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有部分根據的猜想。2、設計實驗時要注意應用控制變量法。3、數據分析時可以采用坐標圖示法。注意剔除錯誤數據,進行誤差處理等。4、交流評估環節要注意辨證全面的看問題。
例4(昆明)在“摩擦力”的科學探究中,某班同學猜想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間的壓力和物體運動的速度三個因素有關。
①請你指出她的錯誤之處:
②請簡要寫出這個實驗過程正確的實驗步驟。
點評:這是一道典型探究題,考查控制變量的方法、評估交流與表達能力。
四、聚焦熱點
08北京奧運,嫦娥探月衛星發射等舉國關注的熱點事件必然成為中考命題關注的主題。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科學發展觀中提倡建立節約型社會也可以成為考試的熱點。聚焦時政熱點有時也是命題者命題思路之一。熱點類試題往往帶有綜合性,突出體現了學科知識與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聯系。此類題目多為核心知識的考查,特別強調與其相關知識的整合。
例5(江西省南昌市)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如圖10所示)有許多地方體現了物理知識與高科技產品的結合。其外觀圖案為紅色的祥云圖紋從炬身中部向上升騰,炬身下半部噴涂的高觸感橡膠漆,能增大,使其握之不易滑落。火炬外殼采用,較小的高品質鋁合金材料制造,體積雖大而質量卻小,顯得輕盈高貴。
點評本題以奧運會祥云火炬為載體考查相關知識。情景新穎,設問角度多元。
例6(河南實驗區)2007年3月歐盟峰會通過了一項協議:在2009年之前,歐洲各國將徹底終結“白熾燈時代”,推廣使用節能燈。如圖16所示,一只“220V 11W”的節能燈與一只“220V60W”的白熾燈發光效果相當。
(1)蘭蘭的臺燈用的是“220V 60W”的白熾燈,它正常發光時的電流是多少?
(2)蘭蘭用一只11W的節能燈取代了臺燈,上的白熾燈,一年燈工作的時間按2000h算,可節約多少度電?
(3)蘭蘭了解到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大約只有8%,圖17表示了它工作時的能量轉化情況,請計算這只60W的白熾燈一年工作2000h,會白白浪費掉多少電能?
點評本題滲透節能意識教育,切合國家創建節約型社會號召。
五、適度開放
根據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導意見》要求“理科試卷中適當增加開放試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初步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我想開放型試題也一定是2008年中考試題的一道的“大菜”。開放性試題比例一般不會很大。開放性試題內容一般不會脫離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是以學生身邊的物理情景為試題背景,只要學生善于動腦和思考,膽大心細就不難做出具有創造性的答案。因此,針對開放題我們的應對策略,看清題意,大膽答題。
例13(浙江省金華市)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閱讀有關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可愛的福娃成了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以下幾幅圖片展示的是福娃小運動健將在進行奧運比賽的情景。結合圖片,寫出一條圖中所包含的科學知識。
點評以08北京奧運福娃為載體,考查相關物理知識。本題答案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極大的發揮空間。
篇8
一、做好學習與宣傳
根據《關于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四川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及《xx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建設方案(2017-2020年)》,召開全體職工會議,宣傳了文件精神,要求全體員工圍繞全國節能宣傳周“節能有我 綠色共享”的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等有關要求,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等產品、新技術,培養綠色生活、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的良好行為習慣,倡導要將節約精神貫穿到每位干部職工的實際生活中,為建設全社會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采取的節能措施
1、在節能宣傳周期間,利用單位LED等形式發送關于節能減排的常識,普及節能低碳、節水和資源循環利用知識。
2、在辦公室張貼“倡導節能減排、共建綠色家園”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圖,包括“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面,利用場館自身優勢,對來全名健身中心鍛煉的會員朋友宣傳一些工作中、生活中的低碳知識,呼吁全民共同環保。
3、于6月14日全國低碳日活動當天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活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倡導全體干部職工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耗,減少待機能耗;開展停開空調和關閉公共區域照明等體驗活動;鼓勵以低碳的辦公模式和出行方式體驗能源緊缺,普及和推廣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支持節能減排。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開展這次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周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全體干部職工節能減排意識,每位員工通過結合實際生活與工作,身體力行,切實做到了綠色生活、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等節能減排行為。宣傳周過后,我局將會繼續將節能減排這一意識用行動貫穿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為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篇9
2016年機關單位節能宣傳周活動總結一
6月8日至14日,我委開展了以xxx為主題的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現將活動的主要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我委積極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要求,對節能宣傳周活動作了精心的安排,及時制訂活動計劃,加強節能減排降碳、應對氣候變化輿論宣傳,并以文件形式下達全委各單位貫徹實施,確保節能宣傳周活動有序開展。
二、多渠道做好節能宣傳工作。
1.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工具做好宣傳工作,在節能宣傳周期間,利用廣播、計算機網絡和展板刊登、報道宣傳節能政策法規、節能新技術、新知識,節能先進經驗,在重要地點張貼節能宣傳標語,在空調、電風扇、照明等用電設施上張貼合理用電警示性標識。
2、組織開展以xxx,為主題的節能專版活動,重點宣傳中央八項規定有關要求和《2015-2016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相關文件內容。廣泛宣傳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的重要性,充分調動職工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培育生態文化,珍愛自然,保護生態,建設美麗家園,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倡導節能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強化能源資源國情教育,倡導合理用能,不斷提高員工的節能意識。
3、開展以節電、節水、節汽、節油為主要內容的能源活動,查處和曝光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的行為和現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抓好整改。
節能宣傳周期活動已落下帷幕,但節能宣傳是一項必需常抓不懈的工作,我們將以此活動為契機,不斷強化節能管理。
2016年機關單位節能宣傳周活動總結二
為期一周的節能宣傳活動已落下帷幕,對此次活動,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局長親自安排部署,并于6月15日召開了局機關宣傳周活動部署會,對節能宣傳周活動進行了安排布置,既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我局活動情況總結如下:來源:學優網--2016年機關單位節能宣傳周活動總結
一是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我局緊緊圍繞xxx的主題,通過局LED電子顯示屏、QQ群播放《xxx》宣傳主題,宣傳節能知識和節能常識,糾正不節能的行為習慣,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
二是開展節電活動。督促廣大干部職工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做到人走燈熄并減少電腦等各種電器待機時間,各辦公室、會議室等區域的空調嚴格按照溫度夏天不得低于26攝氏度的要求,并規定各辦公室要做到無人時不開空調,下班前半小時提前關閉空調。
三是開展能源緊缺體驗活動。6月15日,全局工作人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辦公區域停開空調一天;停開公共場所(如走廊、衛生間等)照明一天。局領導帶頭積極參加體驗日活動,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形成領導帶頭示范,職工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同時,活動周內及今后,踐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內步行,3公里內騎自行車,5公里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節能減排。
篇10
組織人員精心制定并出臺了《2014年自治縣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方案》,總體規劃好我縣節能宣傳周活動各項工作。6月9日,縣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召開聯席會議,周密部署了節能宣傳周活動各項工作,明確責任單位職責,形成部門各司其責,密切合作,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進了節能宣傳周活動工作扎實開展。
二、組織好宣傳周啟動儀式及相關活動
6月10日上午8:30,在縣城繁華地段的建行前面舉行了以“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為主題的2014年縣節能宣傳周啟動儀式。縣政府辦、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縣發改委、縣農業局、縣教育局、縣國土環境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商務局、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縣國資委、縣總工會、共青團縣委、質量技術監督局、供電局等主辦單位和縣節能減排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1名領導和2名業務人員共120多人參加了啟動儀式。縣政府吳冬副縣長在啟動儀式上做重要的講話。儀式啟動后,各主辦單位以宣傳畫板、攤位展示、現場演示、互動體驗等方式,宣傳我省和我縣節能減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縣電力供應緊張形勢及限塑規定等,開展節能減碳咨詢活動,解答群眾咨詢4500多人次,發放《節能減排低碳宣傳手冊》、《節約用電小竅門》等宣傳材料3800多本(張),懸掛宣傳橫幅10條。
三、多方位開展宣傳活動
(一)開展“節能低碳進機關”活動。6月10日“全國低碳日”當天,各公共機構同時舉辦能源緊缺體驗和綠色低碳出行活動,以停開四層以下辦公樓電梯、關停辦公區空調和關閉公共區域照明等方式開展電力緊缺體驗,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等綠色出行方式節能減碳。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海報和宣傳標語、舉辦知識講座、參觀展覽等方式,廣泛宣傳節能工作,營造節能氛圍,通過制作宣傳欄、利用電子顯示屏、政務網普及節能和低碳常識,倡導全縣師生和醫務工作者廣泛參與節能節水實踐,建設節約型校園和節約型醫院。6月11日,各公共機構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和《“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等節能政策法規。
(二)開展“節能低碳進校園”活動。縣教育局在全縣中小學校開展“校園節能低碳行動”,利用學校校報、校刊、廣播、網絡、黑板報等載體,大力宣傳節能低碳知識,努力營造濃厚的節能低碳氛圍。組織“三個一”活動,在中小學校舉辦一次能源資源國情報告會或氣候變化、節能低碳、生態文明講座,組織一次節電體驗活動,開展一次有關節能低碳的團隊活動或班會,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節能減排低碳創意思考和創作,樹立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節能減排降碳理念和行為習慣,營造節約型綠色校園的良好氛圍。共青團縣委倡議全縣幼兒園學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步行或乘公交車上下學,體驗能源緊缺和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三)開展“節能低碳進企業”活動。縣國資委動員國有企業深入開展以節電為重點的節能和資源節約宣傳活動,加快實現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縣總工會在職工中普及大氣污染防治知識,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圍繞節約電力資源和保護環境,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五小”活動。縣科工信局印發《省節能技術產品推廣目錄》(第二批),為相關部門、行業管理機構、企事業單位等節能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加快推動節能減排降碳適用技術產品在我省各領域的推廣應用。
(四)開展“節能低碳進社區”活動。縣科工信局利用社區宣傳欄或設立展板宣傳居民階梯電價、水價政策,推動居民合理用水用電、節約用水用電。開展家庭節能行動和建設美麗家園行動。開辦居民家庭節電課堂,培育良好的用能習慣,引導居民節約用能用電。到社區派發節能宣傳手冊、傳單,現場咨詢家庭節能節電及低碳有關知識。
(五)開展“節能低碳進農村”活動。縣農技中心組織縣級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村沼氣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綠色植保、節水灌溉等節能減排的農業低碳新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推介節約型農業相關新技術、新成果、新措施,大力宣傳適合農村的節能減排技術和農業低碳發展技術,引導農民選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開展交通節能低碳宣傳活動。縣交通運輸局在客運站點等公共場所及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上利用視頻、海報等形式宣傳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成效以及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理念。印發綠色出行宣傳手冊,引導廣大車友多乘坐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提倡合作乘車,環保駕車和使用低排放、低能耗汽車等出行方式,倡導公眾綠色出行。
(七)開展建筑節能低碳宣傳活動。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積極宣傳綠色建筑、建筑節能改造、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方面的成效,提高公眾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認識。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建筑節能相關知識,發放宣傳手冊,宣傳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等知識、宣傳綠色建筑、太陽能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等。
(八)開展綠色飯店、綠色消費活動。縣商務局組織編印《綠色飯店節能降碳案例》,推廣一批適合酒店餐飲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改造的節能技術產品,推進賓館酒店綠色運營。在全縣各大型商場和超市開辟綠色消費專柜,向消費者和顧客宣傳節能知識,推介高效家用電器產品,促進節能低碳新技術、新產品的銷售和使用。
(九)低碳專題活動。縣發改委倡議“建設低碳,爭當綠色公民”,激發公眾保護環境、建設低碳的信心。以宣傳展板、節能低碳產品展示等方式,宣傳低碳知識及我省、我縣推進低碳發展工作進展情況。開展低碳培訓和講座,聆聽企業代表、普通公眾對我省及我縣低碳發展的訴求。
(十)資源節約宣傳活動。縣商務局在加油站戶外媒體開展節能宣傳,派發宣傳單、使用節能環保油品等活動。宣傳國家及我省散裝水泥政策法規。縣科工信局、縣商務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監督檢查公共場所、商場空調溫度設置情況、商品能效標識、用能用水行為。對大中型購物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零售攤販、個體工商戶等薄弱環節塑料袋有償使用和超薄塑料袋使用情況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