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市場分析范文
時間:2023-06-02 15:0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利水電市場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控制;改進措施
水利水電工程關系到老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工程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工程能否安全可靠的運行。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具有參建單位多、建設周期長、工序復雜等特性,為了保證工程的整體施工速度和效率,加強施工現場質量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現場質量管理措施,合理解決工程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保障國家和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已經成為廣大水利水電工程現場施工質量管理人員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通過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出提高工程質量有效管理措施和策略,對提高水利工程的整體施工水平具有較強的實際工程意義。
1水利水電工程綜合特性
水利水電工程具有其他工程的相同的特性,受到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象環境等外部條件的影響,同時由于水利水電工程通常是在比較偏僻的江河、湖泊、水庫、沿海等領域進行施工,施工條件比較艱苦。水利水電工程系統工程量較大,技術種類多而復雜,且施工周期較長,各專業間的配合較密切。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就需要充分運用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相互協作精神,合理調度不同建設單位、不同工種間的相互配合,通過強化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和進度控制,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
2.1項目管理責任混亂
在工程現場施工過程中,由于缺乏明顯的任務分工。各項目管理層間容易出現施工現場管理混亂現象。因管理人員對責任劃分不明確,常出現施工過程中發生問題無人監管,施工程序混亂不清,導致整個施工周期大大的延長。同時,現場監管的不到位,管理松懈,導致施工質量不達標,給整個工程留下重大安全隱患。
2.2設計與實際施工脫節
為了保證工程安全高效的施工,就必須根據設計單位出具的圖紙,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施工,必須保持施工現場與設計單位的密切聯系。有些工程在施工前,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設計圖紙交底會審過程,在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不足的前提下,倉促開工。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設計與實際施工環境不匹配時,為了加快工期,沒有與設計單位進行聯系,而是憑借個人經驗,繼續施工。從而導致設計與現場施工的脫節,造成工程后期設計與前期工程的不匹配、工程質量不達標等嚴重影響工作質量的不利現象產生。
2.3施工與管理失控
為了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現場施工與管理的聯系,如果施工與管理兩者間出現脫節失控現象,就易發生施工程序錯誤、施工規范混亂、試驗漏項缺項等現象,大大延長施工的周期,并且給工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工程在建設中出現施工與管理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施工人員不按圖紙進行施工,而是憑借個人經驗進行無圖施工,或覺得圖紙施工程序復雜,而自行修改設計進行簡易施工等;有的是在施工現場中,沒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相關的試驗,從而導致工程建設中引入不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案,導致工程整體質量水平下降;有的是管理人員沒有結合施工現場情況,對施工方案、施工技術措施、施工時間等考慮不周,造成所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與實際施工脫節,出現管理與施工矛盾等不利現現象。
2.4現場技術人員不足
在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中,按要求應該具有相關資質、相關技能的專業人士進行現場管理、監督、指導,但是由于工程建設和開發速度的加快,相關技術人員遠遠不足,從而經常出現施工現場無專業人士,施工成員憑借個人經驗進行施工,而沒有完全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常常出現施工與設計不匹配,分塊施工不能與整體搭配等矛盾出現。小單元弊病影響到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水平。
2.5現場施工試驗不到位
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通常要對施工現場質量進行抽檢或全檢,通過現場試驗保證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現場試驗需要合格的試驗人員進行檢測,對不合格的工程必須返工,而不能抱任何僥幸心理,否則將會給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而言,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是保證工程大壩、隧洞、導流墻等安全可靠運行的必要措施。但往往由于施工條件及技術人員的不足,一些施工單位并沒有按照要求進行現場施工質量試驗,而是等監理單位進行抽查,對抽查到的項目進行返工,而對未抽查的項目就給工程埋下相應的安全隱患,造成降低了工程整體安全性能,以致威脅到工程建設區的人身財產安全。
3改進控制措施
3.1責任到位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現場是一個多領導、多單位、多技術合作的整體,為了保證工程安全高效進行施工,就必須加強決策層、管理層、施工層、監理層間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施工現場質量載體的正常運行。在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劃清各決策層、領導層、管理監督層的責任,落實各自的任務,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工作,從哪方面做,對工程應該負什么責任等。最終達到工程有人管、管得好、管得順利,防止出現工程問題無人問津,相互推脫責任現象的發生,從而形成一個相互約束、相互協作、相互溝通的完整現場施工載體,形成實時動態的現場施工質量管理體系,保證和提高整個工程的現場施工質量水平。
3.2標準化施工
工程在建設前,必須召開圖紙交底審查會,通過施工人員與設計人員對具有特殊施工要求的技術點進行相互溝通,充實施工人員對工程設計的內涵及思路,為施工人員在現場施工中形成一個邏輯的施工方案和程序。并在現場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對于施工現場與圖紙出現不匹配情況時,應立即通知設計單位進行現場勘察,對不合理的方案提出合理的變更技術手段,并補上對應的變更圖紙和說明。在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質量檢查,對于不合格的材料和技術應排除出施工現場,對不達標的施工部分應立即清除后,重新按照要求進行施工,防止給工程埋下安全隱患。
3.3加強施工試驗和監督
對于需要做工程質量試驗的項目,必須由嚴格負責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并由對應的技術監督人員參與記錄,保證試驗數據的整體精確有效性,對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施工部件應立即上報,并分析可能造成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補救措施,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水平。加強施工現場的質量監督,由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場進行圖紙分析,并按圖紙制定高效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記錄,防止施工中出現漏項或缺項事故的發生。
3.4加強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培訓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應定期對施工成員進行相關安全和技術培訓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現場施工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保證每崗都有持相關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進行質量管理和監督,保證施工現場的整體質量水平。
篇2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水工建筑施工技術問題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巖質高邊坡的加固與整治措施在水利水電工程主要水工建筑施工過程中經常碰到巖質高邊坡的治理問題,如水庫溢洪道開挖后的邊坡、大壩岸坡開挖后的邊坡及水電站前池、明渠、隧洞口開挖后的邊坡等均存在高邊坡的加固與整治問題。水利水電施工技術非常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要不斷學習專家的理論研究,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施工經驗,運用到施工技術的各個層面找到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的關鍵。
一、對水利水電工程中巖質高邊坡的治理
高邊坡的地質構造往往比較復雜,影響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國廣大水電科技人員在與滑坡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總結出了一整套水電高邊坡工程勘測、設計和施工新技術,下面就水利水電工程巖質高邊坡的加固與整治措施作一簡要介紹。
(一)、混凝土抗滑結構的應用
在高邊坡加固與整治工程中,混凝土抗滑結構通常采用混凝土抗滑樁、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框架、噴混凝土護坡、混凝土擋墻、錨固洞等措施。
混凝土抗滑樁應用技術推廣很快,并從理論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目前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抗滑樁由于能有效而經濟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動面傾角較緩時,其效果更好,因此在邊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廣泛采用。大規模的開挖和開挖爆破最適宜采用抗滑樁的治理措施,以防止發生大規模的滑坡。抗滑樁的平面位置、間距和排距等,取決于滑體的密實程度、含水情況、滑坡推力大小及施工條件等因素。抗滑樁的開挖在開挖深度達3~4m后,在井壁噴30~40cm厚的混凝土,對巖體較好的井壁采用打錨桿、噴錨掛網的方法進行支護,噴混凝土厚度10~15em,對局部塌方部位增設鋼支撐,抗滑樁開挖到設計要求深度后,進行鋼筋綁扎和鋼軌吊裝;混凝土澆筑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拌和樓拌和,混凝土罐車運輸直接入倉,每小時澆筑厚度控制在1.5m內,特別是在滑動面上下4m部位,還需下井進行機械振搗,在澆到離井口5~7m時,要求分層振搗,每個井口設兩個溜斗,溜管長度為10~14m,管徑25em,抗滑樁混凝土標號為C25,鋼筋為40II級鋼,樁身用大孔徑鉆機鉆成,孔壁完整,進度較快。
混凝土沉井是一種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數節進行。混凝土沉井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樁的作用,有時也具備擋土墻的作用。沉井結構設計根據沉井的受力狀態、基坑的施工條件和沉井的場地布置等因素決定,沉井結構平面呈“田”字形,井壁和橫隔墻的厚度主要由滿足下沉重量而定。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場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個階段。下沉采用人工開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簡易設備運輸,下沉過程中需控制防偏問題,并要做到及時糾正。合理的開挖順序是:先開挖中間,后開挖四邊;先開挖短邊,后開挖長邊。沉井就位后要清洗基面,設置25錨桿(錨桿間距為2m,深3.5m),再澆筑C15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號毛石混凝土填心。混凝土框架對滑坡體表層坡體可起到保護作用并可增強坡體的整體性,防止地表水滲入和坡體的風化。
(二)、混凝土沉井
沉井是一種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一般可分成數節進行。在滑坡工程中既起抗滑樁的作用,有時也具備擋土墻的作用。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場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4個階段。
下沉采用人工開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簡易設備運輸,下沉過程中需控制防偏問題,做到及時糾正。合理的開挖順序是:先開挖中間,后開挖四邊;先開挖短邊,后開挖長邊。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設置φ25錨桿(錨桿間距為2 m,深3.5 m),再澆筑150號混凝土封底,最后用100號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經受了多年的運行考驗。目前,首部邊坡是穩定的,沉井在邊坡穩定中的作用是明顯的。
(三)、錨固技術的應用
采用預應力錨索進行邊坡加固,具有不破壞巖體、施工靈活、速度快、干擾小、受力可靠、主動受力等優點,因此,在很多水利水電工程的邊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應用。
如果采用膠結式內錨頭的預應力錨索,應采用后張法施工。預應力錨索由錨索體、內錨頭、外錨頭三部分組成。內錨頭用純水泥漿或砂漿作膠結材料,外錨頭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基巖接觸面的壓應力應控制在設計規定范圍以內。為提高錨索受力的均勻性,應設計一種小型千斤頂,采用“分組單根張拉”的方法張拉,這樣做既可簡化操作程序,又能提高錨索受力均勻性。錨索在補償張拉時可以用大千斤頂整體張拉,也可繼續用分組單根張拉方法,兩種方法都不會影響錨索受力的均勻性。無粘結錨索具有明顯的優點,其大部分鋼鉸線都得到防腐油劑和護套的雙重保護,并且可以重復張拉。由于在施工時內錨頭和鋼鉸線周圍的水泥漿材是一次灌人的,漿材凝固后再張拉,因此減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價格相對較高。預應力錨桿也是常見的一種加固形式。有些水電站廠房高邊坡工程中實施了減載、排水、抗滑樁等技術后,滑坡位移速度雖有明顯減小,但未能完全停止。為了確保雨季在滑坡體前方的施工安全,穩定抗滑樁到滑坡體前緣的滑坡體,在一定的高程馬道上應設置預應力錨桿。
(四)、減載、排水等措施的應用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減載壓坡應是優先考慮的加固措施。滑坡體后緣受傾向不同的陡傾巖層影響,將向傾向一定角度的方向滑動,將部分下滑力傳至滑坡體前緣及治坡建筑物上,對滑坡整體的穩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減緩整體滑坡。將滑坡體后緣覆蓋層最厚的部位減載后,可降低滑動速度,提高滑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
地表水滲入滑坡體內,既可增加滑坡體的重量,增加滑動力,又可降低滑動面上巖層的內摩擦力,這對滑坡體的穩定是不利的。對于滑坡體以外的山坡上的地表水,應采取層層修建攔水溝、排水溝的方法排水。對坡體范圍內的地表水,在開裂的地方用黃土封堵,在低洼積水的地方用廢碴填平,同時,在地表水集中的地方設排水溝排走地表水。水電站廠房邊坡工程治理中常采取修建攔水溝、排水溝的措施。
二、水工隧洞施工襯砌或支護
水工隧洞施工的主要內容是開挖、出渣、襯砌或支護、灌漿等。常用的襯砌和支護的形式包括現澆鋼筋混凝土以及噴錨支護。現澆襯砌的施工程序與一般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基本相同,包括:分縫(段)、分塊、立模、扎筋、混凝土運輸入倉、振搗密實等工作內容。隧洞噴錨支護是采用鋼筋錨桿、噴射混凝土、鋼筋網對洞室圍巖進行單獨或聯合支護的統稱。噴射混凝土時,由于水泥用量較大,而且又摻有速凝劑,凝結硬化快,必須加強養護。一般在噴射混凝土后1~2h即開始灑水養護,灑水次數以保持混凝土有足夠的濕潤狀態為宜,養護時間在7 14d。
三、水庫土壩防滲加固處理
許多病險水庫的土壩壩后坡會出現滲水、濕潤、跌窩等現象,導致土壩變形、滲漏,危及水庫的安全運行,應及時采取防滲加固處理措施,消除工程隱患。解決土壩的變形和滲透問題,可對壩體進行劈裂灌漿和對壩肩、壩底基巖進行帷幕灌漿,使壩體內形成連續的防滲體'從而降低壩體浸潤線,消除壩后坡的嚴重滲漏,使壩體趨于穩定,最終達到除險加固之目的。土壩壩體劈裂灌漿可根據土壩實際情況布置兩排灌漿孔。主排孔沿壩軸線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壩軸線上游1.5m處。兩排孔交錯布置,孔距均為35m,灌漿孔要盡可能穿透壩體底部的殘坡積層深入到壩基,以形成一個連續的豎直防滲體。對壩肩、壩底基巖進行帷幕灌漿時,也是布置兩排灌漿孔。主排孔沿壩軸線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壩軸線上游1.5m處。兩排孔交錯布置,孔距均為3―4m,灌漿孔要穿透弱風化帶進人到微風化巖相對隔水層。采用回轉方法成孔,孔內下塞,純壓式灌漿,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閉,孔內循環。帷幕灌漿注漿材料可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制成純水泥漿后在設計壓力下灌注。
篇3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沉淀池;施工技術;應用
一、引言
在經濟建設不斷加快的同時,我國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卻面臨著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由于許多人的水資源保護意識比較差,導致我國的水資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而且不論在生活方面還是工業生產方面,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污水,而且很大一部分污水都沒能被進行有效地優化處理。所以,我國應該通過采取各類可行措施,加強對污水問題的處理。沉淀池在污水凈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工程沉淀池的作用,必須運用科學有效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建設。
二、污水處理廠工程沉淀池施工工藝
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離的構筑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無機成分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稱為二沉池,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沉淀池的施工的基本工序為測量放線,周線控制樁,基坑開挖、明排水,沉淀池底板跳槽施工、中心倒流筒底板、筒壁施工,沉淀池內圈底板施工,池壁及相連鋼筋砼、無粘結鋼絞線埋設,池壁預應力筋張拉,上部結構施工等。
三、污水處理廠工程沉淀池底板施工
在底板施工過程中,首先要彈出模板邊線,然后要捆扎底板鋼筋,結束之后還要預插池壁鋼筋。為了提高施工效果,施工人員需要在底板與池壁腋腳處設立施工縫,底底板鋼筋板外側模板應該先于底板鋼筋安裝工序,在底板施工中,當底板鋼筋安裝完畢之后,再進行沉淀池壁之下八字吊模的裝設,施工人員必須注意,八字吊模的裝設不能夠對鋼筋造成磨損,施工人員還需要對沉淀池底部吊模的大小、軸線位置進行嚴格控制,這樣才能確保污水處理廠工程沉淀池底板施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底板施工中,水池底板采用摻用外佳佳的泵送砼,塌落度為100±2mm,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從底板邊緣入手進行砼澆筑,澆筑的寬度和厚度,必須以底板的厚度和砼的供應能力為主要參考依據,澆筑過程中,為了確保澆筑效果,間歇時間不能太長。為了提高污水處理廠沉淀池壁角位置的砼密實程度,在澆筑過程中,當砼凝固之前進行二次振搗,并且將表面壓實,而且,需要使八字吊模的根部砼表面保持憑證。當整個砼澆筑施工完成之后,根據當地的氣溫,對澆筑表面進行灑水覆蓋,以提高表面凝固效果,但是灑水養護時間應該在15天以上。
四、污水處理廠沉淀池池壁施工
在污水處理廠沉淀池池壁施工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施工順序,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施工人員應該對沉淀池池壁鋼筋上的的水泥進行清理,第二,鑿除施工縫,并且要池壁的八字吊模予以拆除,第三,綁孔池壁鋼筋,鋪設無粘結預應力筋,并進行承壓板安裝;第四,在對池壁鋼筋進行檢驗之后,安裝池壁模板;第五,進行池壁砼澆筑工作,澆筑完成之后進行必要的養護,然后在拆除池壁側模,再次進行養護處理;第六,預應力張拉端部處理,然后進行張拉操作;第七,錨具封裹。在池壁施工中,施工人員必須明白,沉淀池池壁非預應力鋼筋綁扎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對鋼筋搭接長度以及架子之間的距離進行合理控制。在無粘結預應力筋的使用中,應該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對筋的長短以及數量進行嚴格核查,而且要對筋的外包裹層以及端部配件進行一一檢查,如果發現有無粘結筋的包裹層發生破損,那么可以用塑料膠條進行修補。無粘結筋是池壁施工中的必備材料,其曲率會對施工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無粘結筋的曲率,需要每隔2m設置一鐵馬蹬,馬蹬的綁孔要在池壁環向鋼筋上。在錨固系統張拉端節點的安裝中,施工人員需要將無粘結筋穿過承壓板的預留洞,而需要用鉛絲扎緊和承壓板垂直的區段,在完成固定工作后,還應該確保鉛絲束的外露長度為0.6米,和端模內側平直區段長度在0.3米以上,如果裝設的錨具凹進砼的張拉端時,為了防止與砼產生粘結現象,施工人員需要在塑料塞子的表層涂抹油。而且,在進行砼澆筑之前,還需要在承壓板內表面位置將預應力筋外包塑料管周圍隔斷,在進行張拉時,還需要將其去除。在池壁施工中,池壁所用的模板應該為鋼模,其模寬度應該在0.3m-0.6m之間,間放帶孔的條形模,條形模寬度在0.1m-0.15m之間,為了對內外壁的周長差進行合理調整,施工人員應該在內膜的模板間夾放窄木條。當無粘結筋的相關組件裝設完成之后,再進行砼澆筑,為了確保池壁施工效果,在砼澆筑過程中,絕不可以觸動錨具,而且一定要通過嚴格檢查,確保無粘結筋的束型和錨具位置的準確,而且施工人員要注意對張拉端砼的振搗,這一個環節不可以忽略,當砼澆筑完成12個小時之后,開始進行砼養護。
五、無粘結預應力張拉
在污水處理廠工程沉淀池施工中,無粘結預應力張拉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池壁能夠對稱受力,通常情況下,可以利用6臺前卡式千斤頂對一圈3根無粘結筋進行張拉,而且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張拉。在張拉過程中,接通油泵、加壓,首先在一端進行張拉,當壓力值達到2.5MPa是,先暫停加壓,然后對千斤頂的位置進行調整,再繼續施加壓力,當壓力值達到事先設定要求時,予以停止。如果施工中所使用的千斤頂行程無法滿足張拉所需的伸長值是,在張拉過程中可以進行暫停,然后將千斤頂倒回,再進行第二次張拉,兩端張拉相互配合,以達到最終效果。在無粘結預應力張拉中,需采用彈簧頂壓,張拉到控制應力時可回油,但是,彈簧頂壓器進行錨固頂壓時,會出現錨具大幅內縮,所以,在施工中應該進行二次張拉。
參考文獻:
[1]劉玉玲,張沛,魏文禮.輻流式沉淀池液固兩相流力學特性二維數值模擬[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04)
[2]姜震宇.合流溢流污水高效沉淀池計算機模擬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09)
[3]王麗娜,王洪波,李瑩瑩,崔婭琴.高密度沉淀池技術概述[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06)
篇4
關鍵詞:電鍍廢水;治理工程;水處理系統
1 引言
電鍍行業是當今全球三大污染工業之一[1,2],電鍍廢水含有鉻、鋅等重金屬及氰化物等多種污染物,水質復雜,其毒性強、危害性大,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將產生巨大的影響[3,4]。近年來,國家對電鍍行業清潔生產水平不斷提出新要求[5],相關環保法規逐步完善,電鍍廢水治理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業主、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
某機械廠現有電鍍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后的排水污染物指標無法穩定達到環保要求,對所在地的水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此,針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整改,使處理后的出水達到了《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排放標準的要求。
2 現有工藝及存在的問題
2.1 原水水質
該機械廠總水量為24 m3/d。對原水進行2 d現場采樣并化驗分析,其主要污染成份如表1所示。經與業主的溝通及現場考察,該公司生產過程中無銅、鎳等金屬,故未檢測銅、鎳等濃度。由表1可知,出水指標中除氨氮、SS外,總鉻、六價鉻、總氰化物等其余指標全部超標。
2.2 原有工藝
現有的電鍍廢水處理工藝見圖1,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鉻水處理系統沒有沉淀系統,完全靠過濾去除沉淀,容易造成堵塞,且無法穩定將絮體過濾去除。②綜合水的三種藥劑的加藥點都在管道上,且離的很近,其中,堿液會對PAM的水解造成影響,所以導致綜合水反應池中的絮凝效果很差,絮凝沉淀后的水渾濁不清澈。③綜合水反應池只有一個,pH調節和混凝全在一個池中,反應效果不好,導致沉淀出水渾濁,造成砂濾、碳濾容易污堵。④反滲透的濃水直接排放。因為反滲透的濃水中污染物的濃度是反滲透原水濃度的3倍(按反滲透回收率70%計),所以,直接排放極易超標。⑤處理工藝中沒有CODcr的去除工藝和總磷的去除工藝。⑥經過對現場電鍍設施的觀察,電鍍時產生的地面水(跑、冒、滴、漏到地面的電鍍廢水以及地面清洗水)全部流入綜合廢水調節池,地面水為混排廢水,會含有六價鉻、氰化物等污染物。而在綜合廢水中沒有鉻、氰的處理工藝,所以,排放水鉻、氰很容易超標。
3 整改方案及效果
3.1 改造工藝
針對現有處理設施存在的問題,設計了改造后電鍍廢水處理(圖2)。
3.1.1 鉻水處理系統
含鉻電鍍廢水中,鉻離子主要以六價鉻的形式存在,其毒性很大,而三價鉻離子的毒性明顯降低,因此采用化學還原法,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然后用堿沉淀生成氫氧化鉻沉淀而去除。因其為一類污染物,需處理達標后經鉻排放口,再排入綜合廢水調節池。六價鉻的還原反應在酸性條件下反應較快,一般要求pH值
還原以后的Cr3+在pH值為7~10時,
Cr2(SO4)3+6NaOH2Cr(OH)3 + 3Na2SO4,
整改方案中,鉻水收集后,通過水泵提升至還原反應池,在池中通過pH值和ORP儀表自動控制投加稀酸和還原劑,將水中的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然后在pH值調節池中,通過pH儀表自動控制投加堿液,調節廢水的pH值在9左右,使水中的三價鉻形成氫氧化鉻的微小絮體;在鉻混凝池中,投加PAM,使微小絮體形成為大的礬花;進入鉻沉淀池,經過固液分離,上清液通過鉻水排放口流入綜合水調節池,與其他廢水一起進行再處理。
3.1.2 氰水處理系統
該廢水采用傳統的兩級破氰處理工藝,堿性氯化法破氰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將氰氧化成氰酸鹽,即“不完全氧化”。CN-與OCl-反應首先生成CNCl,CNCl水解成CNO-的反應速度取決于pH值、溫度和有效氯的濃度。pH值越高,水溫越高,有效氯濃度越高則水解的速度越快,而且在酸性條件下CNCl極易揮發,所以操作時必須嚴格控制pH值。第二階段是將氰酸鹽進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即“完全氧化”。整改方案中,氰水收集后,通過水泵提升至氧化池,通過池中的pH和ORP儀表自動控制投加堿液、稀酸和氧化劑,將廢水中的氰化物,氧化為無害的氮氣和二氧化碳。然后排入綜合水調節池,與其他廢水一起進行再處理。
3.1.3 綜合水物化處理系統
綜合廢水收集后,通過水泵提升至氧化池,在池中通過pH和ORP儀表自動控制投加堿液和氧化劑,一方面將廢水中可能混排的氰化物氧化去除,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為氮氣,另一方面,將廢水可能存在的重金屬絡合態破壞,成為游離態的重金屬,從而形成氫氧化物的沉淀;在反應池中,透過pH和ORP自動控制投加堿液和硫酸亞鐵,一方面將水中可能混有的六價鉻還原為三價t,另一方面,將水中多余的余氯還原,同時還可增大混凝的效果,可根據情況,適當補加少量的重金屬捕捉劑,將重金屬離子去除的更徹底;在混凝池中,投加適量的PAM至形成大的礬花;通過綜合水沉淀池的固液分離,出水上清液在pH回調池中,通過儀表自動控制投加稀酸,將廢水的pH值控制在7左右。
3.1.4 生化處理系統
pH值回調池出水進入生化處理系統,經過厭氧、好氧等處理工序以降解廢水中的CODcr。生物法是最基本的去除有機物的方法,同時也是最為經濟的方法。基本可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法用于處理有機物結構復雜、難生化處理的廢水,其主要目的不是降低CODcr,而是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為后續好氧工藝階段進一步降低CODcr奠定基礎。經厭氧生物處理后廢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主要以CH4等易降解的有機污染物為主,在好氧處理階段可以作為微生物營養源,經一系列生化反應,釋放能量,最終以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去除廢水CODcr的目的,實現廢水的無害化。
過物化處理工藝后,該廢水中的CODcr含量在200~300 mg/L左右。由于工業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且水質水量的波動較大,因此,設計方案采用接觸厭氧池+接觸好氧池的處理工藝,即通過在厭氧池中安裝彈性填料,好氧池中安裝組合填料,為微生物生長提供附著物,提高生化系統適應水質水量突然變化而造成沖擊負荷的能力。接觸厭氧池停留時間5h,接觸好氧池停留時間10h。
3.1.5 回用水系統
回用系統采用MBR+超濾+RO反滲透的處理工藝。MBR膜絲多為0.1~0.4 μm,可過濾掉水中幾乎所有的懸浮物和大部分細菌,過濾出水直接作為超濾的原水,可省去超濾前的砂濾罐、炭濾,袋式過濾器等:超濾膜孔徑采用0.01 μmPVDF膜,對MBR出水進行再次過濾,過濾掉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和殘留的細菌、病毒和膠體,對RO反滲透系統起到進一步的保護;RO反滲透的過濾精度為0.0001 μm[6],可以去除水中90%以上的溶解鹽類及99%以上的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其產水可直接回用生產線。
3.2 出水水質
經過半年的運行實踐發現整體工藝運行平穩,CODcr出水濃度在45 mg/L以下,總鉻出水濃度低于0.3 mg/L,六價鉻出水濃度低于0.08 mg/L,總氰化物出水濃度低于0.1 mg/L,總磷出水濃度在0.4 mg/L以下,各項出水水質可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4 結論
經過對原有廢水處理工藝的改造,根據不同廢水的性質采用分類收集處理,有效降低了廢水的處理成本。該機械廠電鍍廢水既實現了廢水的穩定達標排放,又提升了企業的社會形象。同時,該工藝的成功運行,為同類電鍍廢水企業提供了參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左 鳴. 電鍍廢水處理工藝優化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2]王亞東,張林生. 電鍍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 安全與環境工程,2008,15(3):69~72.
[3]胡衛強.淺談電鍍廢水治理[J]. 廣東化工,2013,11(12):22~24.
[4]黃仙花,方謹繼. 青田縣某企業電鍍廢水處理系統改造工程實例分析治理[J]. 科技創新導報,2013(18):115~117.
[5]王磊,脫培植,時旋等. 電鍍廢水深度處理實用工藝研究[J]. 山東化工,2011,40(13):65~67.
[6]李尊. 電鍍廢水治理方案分析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39(12):116~118.
Engineering Case Analysis of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Improvement in a Machinery Plant
Yin Faping, Zhao Weix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uangzhou,Guangdong 510440,China)
篇5
關鍵詞:水電廠運行值班;事故;處理;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41
水電廠安全穩定生產運行的首要條件是運行值班工作的的執行,其值班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這種體系直接影響電廠的安全指標和經濟效益。一個電廠的電力系統主要由變電站、發電廠、配電線路、輸電線路和用戶的電氣裝置組成,設備優良是安全穩定生產的基礎,操作規范是前提。一個電廠多因電器設備長時間運行,因為工作運行的情況不同,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和老化的情況,如果檢修不及時,設備發生故障,就會發生事故,嚴重的話會影響電廠電網的穩定、安全可靠運行,會給用戶日常用電帶來不便。所以,就需要值班人員熟練掌握水電廠運行結構和分布,并且能隨時進行優化處理。處理失誤,極有可能引起其他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嚴重可能會導致停電、設備嚴重受損或者是人受到傷害等事故發生。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做好定期檢查工作。運行值班人員在事故發生時扮演著處理事故的指揮者、審判者,值班人員處理事故的水平是事故發展趨勢的關鍵所在。
1 事故發生的分析處理
(1)電氣突發事故的判斷。對事故判斷的正確與否的基礎是日常運行管理良好。首先要根據燈光、儀器、音響信號等顯示和保護自動設備顯示,根據記錄故障時間、地點以及設備狀態,對事故做出判斷。有些事故很容易判別,比如說設備短路、設備著火、電弧弧光、特殊氣味等事故有顯著現象。而對于那些狀態不明顯的,一時難于察覺判斷的事故,準確判斷就需要進行相關的試驗,還需檢驗設備事故傳動。
(2) 隔離措施。隔離指的是對故障點設備隔離,即一時難正確判斷是否有問題設備和事故地點的設備與正常的進行隔離,具體措施是切斷與正常設備連接,迅速退出運行。避免事故進一步加劇,嚴重時危及人身安全。所以要盡最大可能縮短事故范圍,減少損失。
(3)事故時對電氣設備運行調整。事故發生時,制定相應的措施和處理程序,要以供電的可靠性和電器安全性的提升為目的,從電器技術安全方面和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出發。降低事故的損失,可以通過調整電氣設備的運作方式,也是極大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和正常設備運行的可行措施。此外,對于很難確定故障點具體原因和位置的,也需要調整電氣設備的運作方式,通過進行相關試驗。對電氣設備的運作方式進行調節,可以使設備運行達到最優,設備更可靠、更安全。
2 對運行值班事故分析及處理能力的提升
(1)愛崗敬業 培養強大的責任意識。運行值班工作人員,雖然他們的職責有限,但卻責任重大。他們與整個電廠設備穩定安全的運行息息相關。需要有知識儲備和熟練掌握水電廠運行結構和分布,臨危不懼,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在事故發生時,需要對事故進行及時的處理,避免事故的延伸、危及電網和人身安全。身為運行值班人員,應具有愛崗敬業,立足本職,胸懷全局等的美德,同時要培養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只有這樣,作為運行值班工作人員,才能更好的完成使命。
(2) 刻苦學習,基礎扎實,鉆研業務。運行值守人員需要刻苦學習,不怕困難,要有鉆研業務,勇于攻關的精神。要對電力事故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吸取經驗或者教訓的同時,提升對事故分析處理能力。在現實生活中,要理論結合實際,運行值守人員需要多下現場,把教學軟件培訓學習的知識應用于設備大修、新設備運行等實際應用中。在下現場實踐過程中,需要對設備功能和結構等情況進行掌握,還需要熟悉操作流程、運行方式,與專業技術人員溝通。這樣,處理事故就會得心應手。
(3)同心同德,增強團隊意識。運行值守人員需要增強團隊意識,以此會促進集體技術業務水平以及對事故處理能力的水平的提升。面對事故的發生,事運行值守負責人快速進入狀態,同時發揮“主心骨”的功能,果斷判斷和處理事故;與此同時,要保持頭腦清醒、有條不紊地指揮其他運行值守人員處理事故。
(4)操作規范,遵章守制。電力操作規程是員工操作的行為依據,它凝聚著專業人員的智慧和汗水,是操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要求電力運行人員要做到嚴格操作規范、操作準確無誤、操作精益求精、不能忽略細微問題。在事故發生時,運行值守人員需要在現場復雜的環境下,進行多項操作,忙而不亂,鎮定自若,緊張有序。這樣就會防止事故延伸。
(5)學會預見性分析事故隱患。運行值守人員在工作時要仔細記錄,在進行交班時,要查閱記錄,及時掌握設備運行方式以便于開展工作。一名合格的運行值守人員,需要根據當天天氣情況,設備運行方式和主要工作內容,采用預見性分析設備運行,對檢查出來的存在隱患的設備或者是可靠性較低的設備做好應急措施,防止事故的l生或者是對于異常情況可以進行果斷處理。此外,還需要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電氣運行質量。防止出現跳閘事故、出現過負荷等的情況發生。
3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現如今,電網也在不斷壯大發展,水電廠安全穩定生產運行的首要條件是運行值班工作的的執行,而水電廠設備是否可靠決定了整個電廠的發電量和經濟情況。所以,通過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升運行值守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必不可少的。提升運行值守人員對于事故處理分析的能力,對電廠設備穩定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光伏發電;發展現狀;優勢
1 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狀況
2013年,受歐盟的“雙反”風波促動,光伏產業發展得到了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雙反”使得業內及政府重新思考,決心啟動更大規模國內市場。2013年被光伏業內人士定為“光伏政策元年”,國家出臺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培育我國太陽能發電市場。
在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2013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地面電站與分布式發電并駕齊驅,裝機容量持續增加,截止2014年底,中國累計并網的光伏裝機容量已達26.52GW,而2014年全年,中國的新增光伏太陽能并網量為10.52GW,相比2013年同期增長了13%左右。2015年國家能源局制訂了國內光伏發電裝機15GW的規劃,集中式地面電站為8GW,分布式光伏裝機為7GW(其中屋頂式裝機為3.15GW)。計劃在全國建立30個光伏發電大型示范園區。
政策刺激開發商加快了光伏發電站的建設速度。政府也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對光伏發電領域投資。
未來幾年中國將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重點向分布式光伏發電傾斜的發展原則。大力開拓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鼓勵各類電力用戶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方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優先支持在用電價格較高的工商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支持在學校、醫院、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居民社區建筑和構筑物等推廣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中國計劃到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截至2014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1.1%,要在2030年實現20%的目標,需要光伏發揮更大作用。
2 國家光伏發電支持政策
為積極培育我國光伏發電市場,國家制訂了光伏發電價格、稅收、金融信貸和建設用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明確了項目裝機容量6MW(不含)以下的太陽能發電項目豁免發電業務的電力業務許可,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
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結合分布式光伏發電特點和融資需要,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優惠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加大了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對光伏發電企業所得稅減免。完善了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設管理,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還在項目申請、備案、并網和建設用地等多方面進行手續簡化。
國家電網公司2015年智能用電工作指導意見,將分布式電源接入及運營管理列為智能電網建設管理目標,提升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并網服務效率。
電網企業優先保障光伏發電運行,確保光伏發電項目及時并網,全額收購所發電量。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建立由電網企業按月轉付補貼資金的制度。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3 光伏電站行業的參與者
一類是電網公司、全國性大型發電集團、地方發電集團等電力行業企業,目前是光伏電站行業的主流企業。二類是專業的光伏電站開發商,具有電力工程、建筑工程專業技術,從事光伏電站工程承包、BT業務、BOT業務。三類是分布式光伏電站業主。四類是上游光伏制造企業向下游電站行業拓展,此類客戶開發電站目的是消耗自身光伏制造產能。五類是致力于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的信托公司、投資公司、基金公司等。
4 黑龍江省光伏發電發展狀況及運營效果
4.1 黑龍江省太陽能資源情況
黑龍江省屬利用太陽能資源條件較好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242-2842小時之間,年均太陽輻射量4400-5028MJ/M2,其總輻射量的空間分布趨勢為西南部總輻射值最大,中東部和北部地區太陽總輻射較少。齊齊哈爾、綏化、黑河及哈爾濱的部分地區太陽能總輻射值最大,在4800MJ/M2以上,其中齊齊哈爾市和泰來縣總輻射值在5000MJ/M2以上。發電設備年均利用小時數1300小時左右,具有良好的光伏項目實施條件。2014年黑龍江省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0.95元,電價承諾期20年。
4.2 黑龍江省光伏發電發展情況
截止到2014年底,黑龍江省已申報光伏發電項目41個。已建成項目36個,其中大慶和泰來建成大型集中電站2個,分布式電站全省34個,總裝機容量72141KW。2015年黑龍江省光伏發電裝機配額為30萬KW,其中,集中式地面電站15萬KW,分布式電站15萬KW。
4.3 黑龍江省已并網運行電站運行效果
由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的黑龍江泰來9.9MW光伏發電項目,是黑龍江省第一個運行發電的大型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3年12月20日并網發電,2013年上網標桿電價為1元/千瓦時。項目總投資10797.06萬元,自有資金20%,銀行貸款80%。項目占地376849m2,土地購置成本1000萬元,預計25年年平均發電量為1342.6萬KWh,25年年平均利用小時數1319.38h,預期首年發電量為1490萬KWh,投資回收期為15年。
泰來光伏項目實際運行情況良好,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發電能力超過可研及設計水平,2014年全年發電1567萬KWh。光伏電站日常維護量很少,所以電站人工及運營成本很低。泰來光伏電站運行工作人員共6人,負責整個電廠日常運維管理工作。
5 利用云峰水電場地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優勢及規劃簡介
5.1 云峰水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優勢
云峰水電公司作為電網公司下屬企業,介入分布式光伏發電具有一定優勢。若能利用云峰水電站現有場地條件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可大大提高資產利用率、提升現有水電廠的發電能力。利用現有場地節省了土地成本、利用現有運值人員可節約電站人工成本、利用現有送出線路并網,簡化了電站設計施工成本,可大大提高光伏電站發電效益,縮短投資回收期。利用云峰水電或電力企業自身的土地和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可以進一步拓展公司生存發展空間,緩解公司業務單一和不穩定帶來的生存危機。云峰光伏項目若能實施,之后還可以探討租賃云峰水電附近的廢棄電廠的場地和廠房屋頂開發光伏發電項目,利用電廠原有送出線路并網,節省供電企業電網配套建設成本,簡化電站建設流程,提高建設效率。光伏發電是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因為電站運營收益確定性的提高,行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投資機會較多,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的關注和進入。由于國家對各省光伏電站建設采取配額制,目前光伏發電投資競爭局面已經形成。及早介入,可以積累經驗,為以后業務的發展搶占先機。
篇7
關鍵詞:水電站廠房;大體積混凝土;有限元;溫度應力;溫控防裂
中圖分類號:TU7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672-1683(2015)02-0362-04
Analysisofthermalstressesandcrackcontrolmeasuresinmassconcreteofhydropowerstationpowerhouse
DINGBing-yong1,YANGZhong-liang1,TANGYu-lian2,CHENShou-kai3,ANXiao-wei3
(1.HuadongEngineeringCorporation,Hangzhou310014,China;
2.Zhejiang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owerConsultingCenter,Hangzhou310020,China;
3.SchoolofWaterResources,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45,China)
Abstract:Theconcretestructureofhydropowerstationpowerhousecaneasilycrackduringtheconstructionperiod.Inthispaper,three-dimensionalfiniteelementmethodwithunsteadytemperatureandstressfieldwasusedtosimulatethewholeconstructionprocessoftheunderpartconcretestructureofahydropowerstationpowerhouse.Thedevelopmentprocessanddistributionregularityofthetemperaturefieldandstressfieldwereobtained,andthefeasibletemperaturecontrolandcrackpreventionmethodswereproposedaccordingtothecomputationresults.Theanalysisshowedthatonthebasisoflowtemperaturebeforeconcretepouring,temperaturecontrolandcrackpreventionmeasureswithsurfaceheatpreservationandinternalheatconductioncaneffectivelydecreasethetemperaturedifferencebetweentheinternalandexternalearly-ageconcrete,andalsodecreasethetemperatureamplitudeoflater-ageconcrete,whichcanimprovethesafetyagainstcrackingofthepowerhouseconcrete.
Keywords:hydropowerstationpowerhouse;massconcrete;finiteelementmethod;thermalstresses;temperaturecontrolandcrackprevention
水電站廠房下部是一個形狀復雜、體積龐大的大跨度厚壁空腔混凝土結構,受其自身和周圍介質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以及基巖的約束作用,往往在不同部位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進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如不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將破壞廠房下部結構的整體性,縮短其使用壽命,甚至改變其結構的受力狀態,影響建筑物安全。
本文采用混凝土非穩定溫度場及應力場的有限元計算方法,依據混凝土材料熱力學性能試驗的研究成果,對某水電站廠房下部混凝土結構施工期的溫度場及應力場進行仿真計算分析,并基于分析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溫控防裂措施,進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溫度裂縫的產生,為水電站廠房下部結構混凝土的溫控設計和施工提供參考。
1計算原理及方法
1.1非穩定溫度場計算原理及方法
在混凝土計算域R內任意一點處,非穩定溫度場T(x,y,z,τ)需滿足熱傳導方程:
Tτ=a(2Tx2+2Ty2+2Tz2)+θτ(1)
式中:T為溫度(℃);a為導溫系數(m2/h),θ為絕熱溫升(℃);τ為時間(h)。溫度場有限元計算方法見文獻[1]。
1.2水管冷卻問題的處理
文獻[1]中給出了一套近似解法,即把冷卻水管看成負熱源,在平均意義上考慮水管冷卻效果,可得混凝土等效熱傳導方程:
Tτ=a(2Tx2+2Ty2+2Tz2)+(T0-TW)τ+θ0ψτ(2)
式中:T0為混凝土初溫(℃);TW為冷卻水溫度(℃);為考慮初始溫差影響的函數(℃);ψ為考慮混凝土絕熱溫升影響的函數(℃)。
1.3應力場計算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增量包括彈性應變增量、徐變應變增量、溫度應變增量、干縮應變增量和自生體積應變增量,因此有
{Δεn}={Δεen}+{Δεcn}+{ΔεTn}+{ΔεSn}+{Δε0n}(3)
式中:{Δεen}為彈性應變增量;{Δεcn}為徐變應變增量;{ΔεTn}為溫度應變增量;{ΔεSn}為干縮應變增量;{Δε0n}為自生體積應變增量。應力場有限元計算方法見文獻[1]。
2計算模型和參數
2.1計算模型
本文選取某水電站廠房標準機組段的下部混凝土結構,上下游方向長85.4m,寬30m,高33.3m。有限元計算分析模型(圖1)中地基在上下游和深度方向各延伸一倍混凝土結構高度。模型總共設18個澆筑層,約束區層厚1~2m,非約束區層厚2~3m,每層內又劃分2~6個澆筑塊。
2.2主要計算參數
工程區多年月平均氣溫統計見表1。
基巖和混凝土的主要熱力學計算參數見表2和表3。
2.3邊界條件
溫度場計算時,計算模型中地基底面及四周側面取為絕熱邊界,機組段的上下游面及其它臨空面為固體散熱邊界,根據多年平均風速和覆蓋的保溫材料賦予相應的表面放熱系數。應力場計算時,地基底面及四周側面取為法向約束,其它臨空面為自由邊界。
3計算工況
工況1:6月1日開始第一層混凝土澆筑,按規范要求控制澆筑溫度不低于5℃,不高于28.0℃。
工況2:6月1日開始第一層混凝土澆筑,控制混凝土的澆筑溫度不高于18℃。混凝土表面保溫措施:3月-5月(春季)、9月-10月(秋季)澆筑的混凝土,澆完后立即對新澆混凝土的倉面及模板外側覆蓋1cm厚泡沫塑料板進行保溫,到齡期14d時拆除;12月-2月(冬季)澆筑的混凝土,澆完后立即對新澆混凝土的倉面及模板外側覆蓋2cm厚泡沫塑料板進行保溫,至冬季結束;在進入施工期第一個冬季前(11月份),對所有混凝土表面覆蓋2cm厚泡沫塑料板至冬季結束。混凝土內部冷卻水管通水措施: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立即進行通水冷卻,水管間距1.5m×1.5m,4月-10月使用15℃制冷水,其它月份采用天然河水,流量1.5m3/h,通水時間10d,每24h換向一次。
4計算結果分析
4.1工況1計算結果分析
選取尾水管底板部位混凝土表面點和內部點作為特征點,繪制溫度及應力歷時曲線(圖2);選取機組橫剖面作為典型剖面,繪制溫度及應力包絡圖(圖3),圖中拉應力為正,壓應力為負,Δ′t為允許應力曲線,由極限拉伸強度除以安全系數(為1.8)獲得。
對于澆筑初期的混凝土,表層混凝土的溫升幅度遠小于內部混凝土,從而產生較大的內外溫差。混凝土也因此產生了相應的內外變形約束。此時,外表面混凝土處于相對收縮變形的狀態,而內部混凝土則相反,處于相對體積膨脹的狀態,因而在表面相對受張拉的區域出現拉應力,而在結構內部相對受擠壓的區域就產生了壓應力。且當溫差足夠大時,混凝土表面的拉應力就能夠達到甚至超過混凝土的即時允許應力。如圖2中尾水管底板混凝土早期最大內外溫差達到12℃左右時,表面拉應力已超出即時允許應力,極易導致混凝土早期表面裂縫的產生,有必要采取溫控措施以降低早期混凝土過大的內外溫差。
混凝土溫度達到峰值以后就開始下降,但外表面降溫幅度遠小于內部的降溫幅度,相對而言,此時內部混凝土的體積收縮變形大,而結構近表面區處于相對被壓縮的變形狀態。在溫度變形作用下,表面拉應力和內部壓應力逐漸減小。如圖2所示,隨著內部混凝土溫度的進一步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應力有可能從壓應力轉化為拉應力,從而表面混凝土逐漸表現為受壓狀態。當這種變形過大時,內部拉應力甚至會超過混凝土的允許抗拉強度。
若不考慮由內外溫降幅度不同而引起的混凝土自身的應力狀態變化,僅考慮受外界氣溫逐漸下降的影響(夏季高溫階段到冬季寒冷時刻),尾水管底板混凝土結構相對與下部地基來說,處于溫降收縮變形狀態,受地基約束作用影響,混凝土內外都呈現出拉應力增長或壓應力減小趨勢,并在環境氣溫最低時達到極值。由圖3可以看出,在遭遇寒冷冬季時,夏季澆筑的尾水管底板混凝土,由于后期溫降較大,再加上受地基強約束作用,后期混凝土的內外拉應力均已超出允許應力,此時極易造成混凝土開裂。可見,有必要采取溫控措施以降低混凝土后期溫降幅度。
4.2工況2計算結果分析
計算得出工況2的溫度及應力歷時曲線見圖4,溫度及應力包絡圖見圖5。
對比圖2和圖4可以看出,采取降低澆筑溫度和“外保內降相結合”的溫控措施后,一方面,混凝土早期內外溫差大大減小,僅為5℃左右(工況1約為12℃),相應地混凝土內外相對變形也減小,早期混凝土的表面拉應力狀態也隨之得到改善早期表面最大拉應力僅為0.3MPa(工況1為0.6MPa,小于混凝土的即時允許應力;另一方面,早期混凝土的溫升幅度得到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僅為32℃左右(工況1約為39℃),相應地后期溫降幅度也明顯減小,從而使后期溫降所致的混凝土拉應力也明顯減小,混凝土的后期最大拉應力約為1.1MPa(工況1約為1.6MPa),小于混凝土的即時允許應力。
對比圖3和圖5可以看出,夏季澆筑的混凝土內部溫度峰值大幅降低,大部分區域的混凝土拉應力狀態均得到明顯改善,抗裂安全性大大提高。
5結論
(1)從應力歷時曲線看,混凝土開裂可能性較大的時刻(混凝土所承受的拉應力超過其即時允許應力),一是在新澆混凝土塊齡期較短時,二是在經歷冬季外界氣溫較低時。
(2)從有無采取溫控措施的工況1和2的計算結果對比來看,采取降低澆筑溫度和內部水管冷卻相結合的溫控措施,能顯著減小早期混凝土的溫升幅度和內外溫差以及后期的溫降幅度,對混凝土的溫控防裂有多重作用,十分有效。
(3)通過計算和分析發現,工況2中所提出的溫控方案,基本滿足本工程中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數達到1.8的要求,結構的抗裂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朱伯芳.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ZHUBo-fang.Thermalstressesandtemperaturecontrolofmassconcrete[M].Beijing:ChinaElectricPowerPress,1999.(inChinese))
[2]張超然.三峽水利樞紐混凝土工程溫度控制研究[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ZHANGChao-ran.StudyoftemperaturecontrolfortheThreeGorgesProjectconcreteengineering[M].Beijing:ChinaWaterPowerPress,2001.(inChinese))
[3]GajdaJ.ControllingtemperatureinmassConcrete[J].ConcreteInternational,2002(1):59-62.
[4]YuanY,WanZL.Predictionofcrackingwithinearly-ageconcreteduetothermal,dryingandcreepbehavior[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2002(32):1053-1059.
[5]Kook-HanKim,Sang-EunJeon,Jin-KeunKim,etal.Anexperimentalstudyonthermalconductivityof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2003(33):363-371.
[6]SchutterGDe.Finiteelementsimulationofthermalcrackinginmassivehardeningconcreteelementsusingdegreeofhydrationbasedmateriallaws[J].ComputersandStructures,2002,80(27/30):2035-2042.
[7]張子明,郭興文,杜榮強.水化熱引起的大體積混凝土墻應力與開裂分析[J].河海大學學報,2002,30(5):12-16.(ZHANGZi-ming,GUOXing-wen,DURong-qiang.Analysisofhydrationheat-inducedstressesandcracksinmassiveconcretewalls[J].JournalofHoh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02,30(5):12-16.(inChinese))
[8]馬躍峰,朱岳明,曹為民,等.閘墩內部水管冷卻和表面保溫措施的抗裂作用研究[J].水利學報,2006,37(8):963-968.(MAYue-feng,ZHUYue-ming,CAOWei-min,etal.Effectofinternalcoolingpipesandexternalheatpreservationonpreventionfromconcretecrackingduringconstructionofsluicepier[J].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2006,37(8):963-968.(inChinese))
[9]曹為民,吳健,閃黎.水閘閘墩溫度場及應力場仿真分析[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0(5):48-52.(CAOWei-min,WUJian,SHANLi.Numericalsimulationoftemperaturefieldandstressfieldofsluicepiers[J].JournalofHohai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02,30(5):48-52.(inChinese))
[10]彭景文.三峽電站廠房尾水管溫度應力仿真計算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1995,12(4):26-31.(PENGJing-wen.AnalogcomputationsandanalysisoftemperaturestressofpowerhousedrafttubeofThreeGorgesProject[J].JournalofYangtzeRiver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1995,12(4):26-31.(inChinese))
[11]常曉林,程井,周偉.軟基上廠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期溫度應力仿真[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40(2):21-25.(CHANGXiao-lin,CHENGJing,ZHOUWei.Thermalstresssimulationforpowerhousesonsoftrockbaseduringconstructionperiod[J].EngineeringJournalofWuhanUniversity,2007,40(2):21-25.(inChinese))
[12]張金凱,李守義,趙麗娟,等.某河床式水電站廠房壩段溫控計算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5):211-218.(ZHANGJin-kai,LIShou-yi,ZHAOLi-juan,etal.Simulationanalysisoftemperaturecontrolonhydropowerhousemonolithofsomewaterpowerstationinriverchannel[J].JournalofNorthwestA&FUniversity:Nat.Sci.Ed.,2007,40(2):21-25.(inChinese))
[13]張楊,郭曉娜.水電站廠房下部結構混凝土溫控防裂分析[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9,7(3):101-113.(ZHANGYang,GUOXiao-na.Analysisoftemperaturecontrolandcrackpreventionforlowerstructureconcreteofhydropowerplant[J].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andWaterScience&Technology,2009,7(3):101-113.(inChinese))
篇8
關鍵詞:施工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質量的途徑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乏高素質的施工人員、施工管理和監理水平不到位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管理質量。筆者提出,首先應該提高施工管理人員的素質,只有施工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
才能保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質量。然后,分別從其他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筆者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能投入到該課題研究中,針對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議,為提高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做出重要的貢獻。
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特色剖析,關于中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造,包含許多方面的施工,主要有水利水電堤堰建造工程,水利水電紐帶建造工程,水利水電機電工程建造等,水利水電工程建造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因而建造施工周期長,施工技能困難與雜亂,其主要特色為工程量大,施工地質條件對比雜亂;地區偏僻的山區,制約的要素對比多;施工難度大,施工的技能工種對比多等"首要許多的水利水電工程都是在河流,湖泊,濱海以及其他一些水域進行施工,那么在施工的進程中就需求依據工程建造施工現場水流的自然條件和工程建造施工技能規范需求,選用符合需求與條件的截流!導流以及水下工作辦法進行施工工作,施工進程遭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對比大"并且許多水利水電工程在對比偏僻的山區,間隔后方的基地對比遠,收購和運送建筑材料以及機械設備的進!進場費用對比高,報價的波動大"其次,水利水電工程建造是為了可以很好的進行擋水!排水和蓄水,由于其施工建造意圖的特殊性,所以在施工進程中,應當加強對施工技能,施工需求!施工辦法的辦理與操控,這樣才干確保施工建造質量并有利于前進工程施工質量,水利水電工程建造量對比大,施工技能工種也對比多,施工的強度高,外界要素對施工的質量影響也很大,所以在選擇施工方案的時分需求進行重復的證明,最終使施工的質量得到確保,最后就是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進程傍邊,隧洞開挖,石方爆炸以及水下,水上,高空工作對比多,所以對施工安全應當要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關于施工的周期需求也對比緊,所以對施工辦理工作也十分晦氣"水利水電工程進行施工質量辦理的含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的好壞以及施工質量的辦理水平高低對國家的久遠開展以及大家的生命財產具有直接的影響,同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和公司的經濟效益以及公司的諾言也有對比嚴密的聯絡"跟著社會經濟和技能的不斷開展和前進,建筑結構以及施工工藝也開端變得愈加的雜亂,同時許多新技能以及新設備的引入,使得高水平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辦理成為了水利水電工程建造可以正常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高素質的施工團隊
水利水電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性強的施工人員。施工人員自身的素質是影響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因素之一。但是目前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都達不到標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人員大多普遍存在專業知識水平不高、專業技能較低的情況,對質量、安全缺乏足夠的認識。
2.2缺乏完善的監理制度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工程管理人員,對施工質量管理起著決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施工現場管理以及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等。由于大部分的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達不到標準,因此對工程的施工進度、質量以及成本的控制不能運用有效的處理方式,同時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無法對施工現場進行有效的管理和預防,對于突發性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處理。此外,還缺乏健全的監理體系,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理時,不能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對其進行檢驗,從而降低了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
2.3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前,應該對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探,并且還要結合實際的工程情況進行合理規劃。由于缺乏足夠的建設經費以及在進行實際調查之前存在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實際的施工現場分析只能通過原有的資料進行分析,但是該方式會對施工準備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
3、強化水利水電施工管理質量的途徑
3.1加強施工進度管理
施工進度實際就是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合理的規劃,而施工進度管理就是要根據施工項目的時間制定工程的施工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年度、季度、每個月甚至到每一周的施工計劃,該計劃主要用網絡圖進行表示,經由上級領導批準后,對外公布。在施工過程中,其他一切施工以及調度都需要按照標準執行,同時還要利用這個規劃表制定相應的資源設備使用計劃,并且該計劃還要實現企業人力、物力資源達到最優配置,例如,根據這個表我們可以對這一周或者這個月需要的施工人員、施工材料、機械設備以及項目資金進行合理的規劃。在規劃制定好后,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與平時的施工進度進行比較,看其是否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存在施工進度過慢的情況,對其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例如可以改善施工方案等,從而將施工制度進行合理的優化設計,促進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
3.2做好項目施工質量的前期管理工程
項目前期工作主要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咨詢評估等包括工程項目的規模、建設內容、產品的構成、市場分析、技術水平分析、風險分析、財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是否深入全面,各項數據是否符合實際這些均直接決定著項目的前途和命運。
3.3加強對施工人員進行管理
水利水電工程想要順利完工,施工人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同時施工人人員素質的高低是影響施工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利水電工程在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施工人員進行篩選,對于有豐富的施工經驗、過硬的專業知識或者專業技術的人員,可以讓其在施工隊伍中擔任領導的角色。同時,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及獎懲制度,從而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
4、結束語
目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且重要的工作,管理工作包括很多方面,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水平和質量將直接影響著整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質量,關系著后期水利水電工程在發電、灌溉等方面的應用。因此,探討、分析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只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人員重視工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最終才能認清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并且要積極尋找強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途徑,提高了整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質量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余弦. 云南省現有三個全國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示范工程比較研究[D].云南大
學,2014.
[2]易濤. 基于費用控制的業主對承包商激勵機制設計與模型構建[D].華北電力大學,2014.
[3]吳戈. 促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財政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4]陳玲,尚攀. 管窺水利水電設計中的熱點問題解決[J]. 價值工程,2014,21:100-101.
篇9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管理
水利水電工程受工程移民、地質地形、河流河勢等眾多因素的制約,往往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工程技術復雜以及地處偏遠山區等特點。近年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發生的質量事故,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我們應認真思考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分析研究提高質量的策略,找出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的對策。
1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施工特性
(1)水利水電工程多在河道、湖泊、沿海及其它水域施工,需根據水流的自然條件及工程建設的要求進行施工導流、截流及水下作業,受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施工導流、圍堰填筑和基坑排水是施工進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2)水利水電工程多處于交通不便的偏遠山谷地區,遠離后方基地,建筑材料的采購運輸、機械設備的進出場費用高、價格波動大。
(3)水利水電工程承擔擋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務,因而對水工建筑物的穩定、承壓、防滲、抗沖、耐磨、抗凍、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術規范,采取專門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確保工程質量。
(4)水利水電工程量大,技術工種多,施工強度高,環境干擾嚴重,需要反復比較論證和優選施工方案,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5)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石方爆破,隧洞開挖,水上、水下和高空作業多,必須十分重視施工安全。
(6)水利水電工程的投產時間往往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效益,所以對工期要求經常是比較緊,這也不利于做好質量管理工作。
2提高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管理措施
2?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領導的重視與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質量工作的重要前提,全面落實項目經理責任制和項目成本核算制是實施工程項目的關鍵,它的落實與否決定著項目管理的成與敗,項目經理責任制:
(1)授權。項目經理在授權范圍內處理和協調甲乙方、總包與分包、監理方、設計方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等各方面的關系,保證工程項目的協調有序實施;
(2)機制。要用完善的市場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服務機制和監督機制等有效機制來保證項目經理責任制的落實;
(3)素質。包括項目經理的自身素質和項目部管理人員的素質,高素質是項目管理運行的基礎;
(4)組織。即建立項目管理的組織體系,有效靈活的體系是實現工程項目的四保證(進度、質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現場管理、信息管理、生產要素管理),是保證工程項目三大目標實現的必要條件。
2?2做好項目施工質量前期管理
工程項目前期主要指招投標、施工規劃、對施工圖紙研究、投標價格和承諾以及確定施工的投入。投標時對工程項目的規模、建設內容、產品的構成、市場分析、技術水平分析、風險分析、財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的研究是否深入全面,各項數據是否符合實際直接決定施工質量控制的成效。如何做好前期工程質量管理:
(1)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認真做好質量管理前期準備工作。
(2)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
(3)制定項目質量計劃。
(4)建立咨詢工作成果的質量評審制度。只有做好了施工前期的質量管理工作才能做好施工的質量管理工作。
2?3現場試驗施工質量管理
工地試驗室在工程質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施工企業自檢的一個重要部分,試驗室一定要按標準建設,試驗儀器一定要裝備齊全,試驗人員的素質一定要高,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實事求的認真精神。施工產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試驗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應以數據說話,不合格的資料千萬不能擅自修改后往上報,千萬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寧愿自己返工處理,比監理抽查出不合格再返工要好,這樣才能真正確保質量。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實踐證明,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員和試驗人員,才能生產出合格產品。在試驗室的各項試驗中,最大密度標準試驗和混凝土配合比試驗處在比較重要的位置,這些試驗都應在項目開工前做好,其試驗結果將指導施工,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
3加強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對策
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建設工程項目有關參與各方進行質量策劃、編制質量計劃、進行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質量改進的基礎,通常包括質量教育培訓、質量責任制、標準化工作、計量管理和質量信息管理工作。實踐證明,搞好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水平,使各項質量都取得滿意的效果。
(1)質量責任制。質量責任制旨在確定建設工程項目參與各方中,各部門或個人在質量管理中應承擔的任務和活動,規定每位員工的責任和相應的權力。將質量職責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確定的任務和明確的責任,使事事都有人負責,形成一個嚴密的質量管理工作責任網絡。實行預防為主、防檢結合的辦法,一旦發現建設工程項目質量出現問題,即可查清責任,以便采取相應措施與對策予以解決,并確保建設工程項目質量的提高。
(2)標準化工作。標準是衡量事物的準則,是指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而依據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活動中具有多樣、相關性特征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形式和程序頒發的統一規定。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基礎工作,它使組織復雜的管理工作系統化、規范化、簡單化,以保證組織的生產經營或業務管理活動能夠高效、準確、有序正常地運行。標準化的對象是生產經營或業余管理活動中存在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包括“物”和“事”的兩大方面。所謂“物”是指材料、設備、工具等有形的事物;所謂“事”是指事物的處理方法、工作程序的無形的事物。開展標準化工作就是按照標準化的原理,將生產經營業務活動中經常重復出現“物”和“事”,用標準的形式統一起來,作為指導業務性的準則和依據。通過標準化工作,有利于使建設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活動合理化,改進質量,提高效率。
(3)計量管理工作。計量是關于測量、保證兩質量統一和標準的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工作,它具有一致性、標準性、可行性和法制性的特點。計量工作是技術與管理的統一與結合。在建設工程項目中的計量保證,就是指從建設工程項目策劃、設計、采購、施工、竣工和使用的過程中,計量工作在保證量值統一的條件下,通過測試技術、制定標準、技術文件以及組織管理措施的手段,提供各種數據和信息,并使之達到必要的準確度,使各項工作建立在可靠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而為工程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為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的目標提供依據。
(4)質量信息管理工作。質量信息是質量管理的依據和資源,對于工程質量改進、質量策劃具有重要的意義,是質量控制的基礎。質量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對質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饋、建檔并提供利用。質量信息應具備價值性、適用性、正確性、等級性可追蹤性和可加工性。為使質量信息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建立工程項目的質量信息系統,形成一種收集、存貯、分析和報告質量信息的組織體系,以便支持質量信息管理,幫助各級決策機構和決策者做出決策和迅速傳遞指令。
(5)正確處理業主、監理、施工三方的關系。業主、監理、施工方要各自找準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對號入座,不是上下級關系,也不是對立關系,而是合同雙方平等互利的關系。業主和監理雖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崗位上共同對國家及投資人負責,關系是否正常,關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了良好環境和是否能順利進行。監理工程師是施工質量控制體系,承包商是施工質量保證體系,后者是基礎,沒有一個健全的運轉良好的施工質量體系,監理工程師很難有所作為。因此,監理工程師質量控制的首要任務就是在開工令之前,檢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沒有肯定的答復,不簽發開工令,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多慮,也不能代皰,監理工程師的職能是指導、監督和檢查。“指導”是向承包商提出應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監督”是實施過程中考查其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情況,制止一切違規行為;“檢查”是對運行結果進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階段的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工作。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的人員眾多,這就要求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中,每一個參與制造的人員要切實提高質量意識,尤其是施工人員要有高度的質量意識,重視對影響工程質量因素的控制,運用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盡可能地消除影響因素。按照設計文件、國家施工規范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條文綜合進行有效的質量管理,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基堯.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12
篇10
【關鍵詞】電力系統 經濟效益 網絡重構
一、設計目的意義
電力系統管理中,重點是確保配電網正常安全運行,保障電力營銷效益的重要手段。網絡重構的作用在于,通過改變點的分段開關的接觸開關,變換結構的網絡的開關狀態,從而使系統可以達到正常操作期間降損,消除負荷、保證電壓水平的目的。降低網絡線損是提高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我國的線損率大致在9%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10kV、110 kV配電網線損是地區線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保持電網的穩定和提高效率降低線損是必要的環節。
二、原理
配電網絡重構是確保配電網安全運行和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網絡重構負荷數據由數據表中的區域值求得,再由下式
求得電源端的功率和電流,如果
則可以認為節點在安全系數和置信度下是安全的。式中,為節點的允許電流極限值,它綜合考慮了節點處的開關設備及其下游相連區域導線的負載能力以及保護整定值,安全系數一般可取0.9~0.95。配電網要在相應的置信度下符合安全要求中的安全系數標準,簡而言之就是要保證所有的節點均安全。如果
則認為滿足安全要求,否則不滿足。
考慮負荷相關性的啟發式配電網絡重構的流程如圖1所示。
三、程序設計
圖2所示為一個典型的配電網,圖中實心圓點代表開關的合閘狀態,空心圓點節點代表開關的分閘狀態,節點上相應的數字是節點的編號,相應的箭頭是系統的潮流方向。假設計劃在某個時間段安排電源點13的檢修,屆時需要將區域3、5和7的負荷轉移到電源點1和7的線路上,事先需要在確保運行安全的前提下的負荷轉移方案。
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假定電網的有功和無功負荷的系數值相等根據天氣預報,降水概率為70%。經過長期的觀測和分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兩組數據為例進行驗證。
四、結果分析
方案一:對電源點13進行檢修時需要斷開其兩側隔離開關,如果將聯絡開關8合閘,即將原來由電源點13供電的區域3、5和7的負荷全部轉移到電源點1供電的線路上。方案二:將聯絡開關11合閘,即原來由電源點13供電的區域3、5和7的負荷全部轉移到電源點7供電的線路上。方案三:在考慮負荷相關性的基礎上進行以負荷均衡化為目標的網絡重構,得到的負荷轉移方案為:斷開開關4和開關10,閉合開關8和開關11。
參考文獻
[1] 劉健,倪建立,鄧永輝.配電自動化系統[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