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獎勵申報范文
時間:2023-06-08 17:3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研獎勵申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 work,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A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ical productiv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nefit from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entives. Sci-tech incentives both affirm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but also mobilize the research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have strengthened the university's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nd enhance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ve problems in the decla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P鍵詞: 科技獎勵;高校;問題;對策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008-03
0 引言
科技獎勵,是推動我國科技蓬勃發展的重要決策,是科學研究的指向針,極大調動了高校科技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國高校每年產出的高質量專利,高質量論文無不充分表明高校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由于科技人員未真正認識到科技獎勵工作的重要性、在進行創新研究時未能找準國家重大需求方向等原因,導致高校申報科技獎勵的成功率依然較低。為此,本文結合本校十多年的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經驗,以及參考兄弟院校的良好做法,對當前我國高校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的管理展開探討。
1 科技獎勵對高校發展的重要意義
1.1 科技獎勵是科學研究的指向針
通過科技獎勵,使人們可以看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方向和取得的進展,使科技工作者能夠選擇適合的科研方向,推動利于國家發展的重要科研項目,產出國家需求的科研創新成果,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1.2 科技獎勵進一步調動了高校科技人員的科研積極性
科技獎勵具有權威性高、榮譽性強、獎勵強度大的特性。科技獎勵是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性勞動的重要體現,確認和肯定廣大科技人員的重大創新和重要貢獻,激勵他們拼搏于科學技術前沿,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不斷開拓創新,攀登科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事業的穩步發展[1]。
1.3 科技獎勵促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科技獎勵通過獎勵在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和完成科技成果的研發人員,切實降低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的門檻與成本,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從而推動高校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基礎研究與實際運用的緊密結合,促進國家科技經濟的大力發展。
2 廣東藥科大學近年來取得的科技獎勵概況
廣東藥科大學是華南地區最早開辦現代藥學教育,最早設置藥學本科專業的公辦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廣東省衛生干部進修學院。經過57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學校成為全國三所藥科大學之一,廣東省培養高級醫藥衛生專門人才和新藥研發、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涵蓋化學藥、中藥和生物藥比較完整的醫藥研發創新體系,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國家專利優秀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在內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來,通過學校的不斷的努力和發展,廣東藥科大學在重大科技獎項方面具有重大收獲,獲得省級及其以上科學技術獎20項,如表1所示。其中,2014年,以該校第一完成單位研究的項目“調肝啟樞化濁法防治糖脂代謝紊亂性疾病基礎與應用研究”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標志著我校科研技術有了重大突破。
3 高校在申報科技獎勵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大力推廣,調動了高校科技人員對科研的積極性和熱情,促使高校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獲得的科技獎勵數量也不斷增加[2]。但是從廣東藥科大學及相關兄弟院校的情況來看,其成功率依然較低。筆者認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3.1 高校對科技獎勵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
科技人員對科技獎勵重要性認識不夠,一心潛心做科學研究,只顧埋頭干活,不知道申報科技獎勵[3]。雖然高校對獲得科技成果獎勵(如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家社會科學獎等、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再進行額外獎勵來激勵肯定科研工作者,但是對其獎勵力度遠遠不夠。
3.2 高校科技人員對申報環節缺乏清晰認識
高校組織評獎部門對申報科技獎的科技人員缺少專業指導,有的沒有成功申報上科技獎勵的項目,其評不上的原因并沒有及時反饋給申報人,讓該項目工作不能及時改進,從而降低項目獲獎幾率。其次,就是高校部分相關管理人員對各類科技獎勵申報工作的具體環節和要求缺少清晰的J識,因此對各種科技獎勵的不同要求不是很熟悉,無法按照相應的科技獎勵要求指導有關科研人員選擇項目,因此出現科研成果質量與科技獎勵要求不統一現象,難以撰寫出好的申報指導性材料,從而影響了申報工作的成功率。
3.3 高校科技人員并沒有按國家重大需求的方向進行創新性研究
眾所周知,申報科技獎的重要前提是獲取了創新性的科學技術成果。然而,高校對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及交叉學科的資金投入不夠充足,對重大科技創新團隊及平臺資助力度不夠,因此高校在相關學術領域難以取得突破性科技成果,高校部分報獎成果的先進性、科學價值、應用價值都跟獲獎要求有一定差距,這也是高校申報科技獎勵落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3.4 申報科技獎勵的技巧不夠
報獎工作現在一般采用網絡申報或者系統申報的方式,因此申報獎勵時申報材料是關鍵,“推銷”科技人員科研成果的證明[4]。一些科技人員由于沒有認真研究獎勵申報的與材料填寫的要求,對報獎材料的撰寫缺乏主次意識,重點內容不突出,使創新點不明確;材料準備不充分,不但導致報獎不能通過形式審查,還會因申報材料缺少創新性,重點不突出導致報獎不成功。
4 做好高校科技獎勵申報工作的幾點建議
4.1 提高高校科技人員對科技獎勵重要性的認識
高校科技人員想要獲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必須要有優越的科研條件為前提。充足的科研經費、設備等科研條件,主要來于高校的資助,橫/縱項目的扶持以及科技獎勵的支持。一旦科技人員有了科技成果,國家自會頒發科技獎勵,科研經費、設備隨之而來。除此之外,獲得科技獎勵后,高校將會加大對科技人員的扶持,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成果,不僅使科技工作者精神上受到鼓舞,實現了自我價值,還能保障其科學研究不斷深入,取得更為突出的科技創新成果,進而又能申報等級更高的科技獎勵,如此良性循環。因此向高校科技人員強調科技獎勵對于推動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尤為重要。此外,為調動科技人員對申報獎勵的積極性,學校應加大對獲得科技獎勵的項目的獎勵。另外學校可以將科技獎勵作為評定科研人員的工作量、評聘職稱等工作的重要指標,將科技獎勵與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緊密聯系,以此增強科技人員對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的重視。
4.2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申報引導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當培養一批專業的管理人員,時刻追蹤科學發展動態,了解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及各類科技獎勵的政策要求,全面了解學校的科技成果狀況和水平。只有了解學校在各個科研方向的動態與進展,才能引導科技人員在申報科技獎勵時選擇成熟的時機,選擇對口的申報級別和獎勵,有利于學校科技人員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的開展。因此,高校應當為科技管理人員提供一些有關科技獎勵的專業培訓,例如;在申報過程中,如何選出有具備報獎條件的成果項目,如何分清成果的類型,選擇什么樣的申報渠道,申報何種類型的科技獎勵,如何準備申報材料等環節進行專業系統培訓,使相應的科技管理人員對申報科技獎勵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發揮其對高校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的科學指引作用。
4.3 普及高校科技人員對科技獎勵申報要求的了解
在申報科技獎勵時,除了要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外,報獎人還應當對申報工作的要求以及流程有清晰的認識。因此除了加大高校科技管理部門對申報科技獎勵工作的相關宣傳與培訓外,相應的科技人員也應當充分了解并掌握科技獎勵申報的要求和技巧,重點突出自己已有科技成果的優勢與創新點,認真收集整理材料,填報好申請書,這樣才能在申報科技獎勵時為自己的科研成果錦上添花,提高報獎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鄭永平,孟憲飛,吳蔭芳.國家科技獎與高校科技發展關系的分析――基于清華大學獲國家科技獎情況[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9,21(4):101.
[2]何平.中國農業科學院十年獲獎科技成果分析與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 2007(6):40-43.
篇2
[關鍵詞]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循環;青年科學基金;申報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97.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2(c)-0132-04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youth science fund project declaration management
LI Qi1 CHEN Jin2 LIU Fu-quan1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2.Admin Office,Xiyuan Hospital CACMS,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DCA mode in the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Youth Science fund project,propose the constructive management advice for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young talent cultivation projec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technology.Methods Filter young people,who meet the requirement,the declaration rate and winning bid rat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compared.The PDCA mode was applied to reason analysis,making management plan,establishing hospital young talent foundation,hospital research performance appraisal,supervision incentive mechanism,long-term mechanism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annual youth counseling measures.After fund winning feedback,departments implement and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were summarized at final.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PDCA,the declaration rate and winning bid rate of young people have reached the expected targe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obviously improves the rate of declaration and winning bid.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hospit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PDCA cycle;Youth science fund project;Declaration management;Application青年科研人才是支我桓鲆皆嚎沙中發展的中堅力量,青年科研人才培育成長過程對醫院的人才隊伍建設及提升醫院的科研實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為支持青年科學技術人員開展基礎研究工作,培養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進行創新研究的能力而單獨設立的基金項目類別。該項目為我國青年人才搭建了良好的科研平臺,鼓勵醫院青年人才在智力和技能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培養和激勵青年科技人才追求真知的品質、統籌分析、整合實踐的能力和選取判斷的敏銳力[2]。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申報中,讓青年人才獲得最大的幫助,并經過努力獲得基金資助,是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點。美國管理學家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根據客觀規律總結出來的PDCA循環,包括計劃(alan,P)、實施(do,D)、檢查(check,C)、改進(action,A)4個階段,是廣泛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的循環體系[3]。PDCA循環原理同樣適用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的申報管理。本研究根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近3年可申報博士人員數、實際申報人員數、實際中標數等信息進行歸納匯總、數據比較,對將PDCA循環應用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申報管理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報要求為具有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或者有2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申請當年1月1日男性未滿35周歲,女性未滿40周歲的科研人員。根據條件要求,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符合條件的青年博士進行篩選,進行可申報博士人數、實際申報人數及實際中標數分析(表1)。
從表1中數據可發現醫院實際申報人數不及可以申報項目的博士人數的一半,其中大量有研究基礎及相關科技能力的青年博士人員沒有進行課題研究,由于各種原因申報不積極。醫院中標率雖然每年逐步上升,但均沒有超過10%,而國家青年基金的中標率維持在20%左右,實際中標率低,也體現青年科學研究人員雖然有申報熱情,但申報書質量存在問題,前期科研水平不足,科研撰寫能力差。
究其原因主要為科研意識不強且科研基礎薄弱,醫院青年博士醫師剛到醫院,臨床工作繁忙,醫療任務重,面臨各種考試輪轉的壓力。部分科室重臨床、輕科研,近年來,雖然醫院對學科建設、學科發展工作重視度不斷加大,但因長期的文化積累,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扭轉局面[4]。加之青年博士人員還普遍面臨結婚、生子、學歷深造等壓力,也影響了對科研的投入。造成醫院高學歷青年醫師雖具有科研潛力,但精力主要投放于臨床工作,獨立自主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不足,沒有培養出科研意識,主動性不夠,亦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開展科研工作[5]。青年博士人才往往剛從學校畢業,科研內容主要是碩士、博士學習階段的科研項目,自主發現的科研選題沒有較多的科學研究基礎,針對自己研究的方向,前期研究積累相對薄弱,對申請的項目設計實施考慮不周[5]。申報書撰寫內容有限且撰寫經驗少,標書質量低。部分青年博士人才對申報課題項目缺乏深入了解[6],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設計、申報、評審、組織實施、中期評估、結題驗收等環節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按照指南的要求撰寫符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方向的標書。
1.2方法
科研管理制度建設對醫院科研能力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7],將PDCA循環的4個階段應用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申報管理中,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
1.2.1 計劃(P)
醫院計劃對青年科技人員從科研經費、科研時間、科研質量、科研平臺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具體通過頒布相關青年基金政策、獎勵政策,搭建青年科技平臺,使青年科研課題、青年科研成果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
1.2.2 實施(D)
實施過程我院具體采取了5個政策支持。
1.2.2.1設立中青年學科骨干專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重點之一就是申報人前期研究基礎及資質,即以往應用與申請項目有關技術方法的經歷、申請人及主要參加者所做的與項目有關的研究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績等[8]。具體表現在申報人有無前期項目研究基礎,是否獲得過相關課題資助,相關研究論文特別是SCI文章或其他高水平文章的發表情況等。
針對科研前期基礎建設方面,醫院設立中青年學科骨干專項,以加強對青年醫生的關注和培養力度,加快后備人才培養和團隊結構優化,提高廣大青年醫護人員的成才意識,建立有效的培養激勵機制。專項設立四類基金分別為:針對有潛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院國青基金;針對有科研基礎博士人才的院青博基金;針對所有優秀青年醫師的院青年基金;針對具有留學歸國經歷青年科研人才的院留學基金。從不同角度、對不同類型青年人才給予合適的基金資助,以期做好申報的前期基A研究工作。
1.2.2.2醫院科研績效考核 為加強醫院科研的全過程管理,使醫院的科研工作能良性可持續性發展[9],同時從科室平臺加大科學研究氛圍,提高科學研究意識。醫院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設立重點學科、重點發展學科及特色學科,以學科發展為基礎對不同科室進行年度科研指標要求,把科研績效與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和年底獎金收入直接聯系[10]。針對科室青年人員,要求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員每年完成一定數量的課題申報、文章撰寫及參加科研培訓,適當施加科研壓力,督促青年人員提高科研意識,培養科研素養。
1.2.2.3監督獎懲機制 科技獎勵政策在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科技工作者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11]。醫院出臺院科研獎勵辦法,鼓勵科研成果產出,激勵科研成果轉化,培養高素質人才。獎勵辦法中對青年科研人才具有政策上的傾斜,如科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對科主任及項目負責人加大獎勵金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在研期間,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可獲得15 d左右的帶薪科研休假;青年人才發表高質量SCI文章進行高額現金獎勵等等。在進行獎勵的同時,也頒布懲罰措施,如硬性要求滿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申報條件的博士人員撰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書并參加輔導。以現金懲罰措施,鞭策有能力、有科研潛力的青年博士人才,關注科學研究,了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視自身科研方向。
1.2.2.4長效機制 醫院青年科研的培養需要長效發展機制,在醫院每年績效考核及獎懲機制的基礎上,考慮青年人才長遠的發展需要,院內每年給予博士研究時間,不影響收入,要求青年晉升職稱前要有在研課題、SCI論文及相應出國經歷,同時醫院也大力支持,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青年博士到國外知名院校、醫院、研究機構進行基礎研究。人事招聘也以科研能力作為重要招聘條件,篩選儲備優秀青年科研人才。
1.2.2.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度青年規范化管理 每年下半年開始進行下一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基金申報工作,同時啟動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規范化輔導管理,針對全院有申報條件的青年博士及碩士人員,內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啟動講座,向青年人員講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內容、申報類型及申報政策,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申報標書撰寫專題講座,邀請具有評審經驗的專家做專題講座,以標書為模板逐條講解撰寫技巧及注意問題,并通過經驗分享,從多角度對青年博士人才進行指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專家遴選輔導會,硬性要求博士青年人員撰寫申報書并請評審專家進行項目的個性化遴選輔導,遴選出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意義及基礎的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強化一對一輔導,對有中標希望的優秀項目進行進一步深入指點;醫院三級審查,在最后申報階段進行自查、院審、校審,即通過項目負責人、醫院科技處管理人員、學校科技處管理人員三級,對申報文書中的選題、研究類型、預算情況等進行檢查,避免不必要的形式錯誤。
1.2.3 檢查(C)
醫院臨床科室是科研管理工作的第一平臺,臨床科室的科研工作落實情況,直接影響了措施執行的有效性。經過與各科主任的聯系溝通,大部分都能認可科研監督機制的獎懲措施,部分醫技輔助科室也提出了本科室所存在的實際問題與困難,經過溝通與修訂,科技處不斷完善科研績效考核內容,避免科研任務過重,科室消極應對。
一些政策的落實需要醫務處、人事處等多部門的協同落實,比如對有在研項目的青年人員給予科研休假,讓青年人才有足夠精力全力以赴地進行科研活動。該工作不僅需要科室主任的支持,同時需要人事部門的協同,具體落實情況要在院領導的幫助下,由項目負責人提出具體休假時間,進行落實。在多部門的協同溝通下,管理處室共同監督把管理政策執行落實下去。
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也遇到了行政管理層及臨床科室由上而下的一些執行困難,科技處總結相關科室醫務人員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行政管理層進行上報溝通,采取相應個性化的政策調整,同時將存在的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解決。將政策執行情況納入科室目標考核,并按照綜合目標考核相關規定給予獎勵和處罰,包括績效、培訓等方面的獎懲[12]。
1.2.4 行動(A)
根據檢查內容的反饋,我院修訂了新的科研管理辦法包括《中青年學科骨干培養專項管理辦法》、《關于科研獎勵辦法的規定》,制作了《科研年度質控條例》,將各種政策落實在文件上,繼續進入下一階段的PDCA循環。
2結果
院內經過以上措施頒布與實施,2015年對可申報博士人員數、實際申報人員數及實際中標數進行數據統計,得出以下數據:可申報博士人數為91人,實際申報21人,申報率為23.10%,實際中標2人,中標率為9.50%,國家青年中標率為20.00%。
3討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報與中標是一項遠期持續性工作,在頒布以上措施后青年基金項目與前3年作對比。可以發現申報率有所下降,經后期與參加輔導青年人員溝通了解,其原因在于大部分青年人員在培訓和基金資助情況下,認識到項目基礎不足,需進一步完善,通過基金項目補充前期基礎,待申報條件成熟后再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這變相提高了中標率,并為以后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中標數量雖然只有2項,但縱向從醫院自身科研基礎比較,中標率有了明顯提高,雖然離國家青年中標率有一定差距,但總體中標率已接近10.00%,實際落實情況達到了預期目標。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科研工作,不僅科研人員需要不斷創新、深入的研究,管理者也必須不斷優化、變革、創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兩者共同發展相互促進醫院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科學基金的發展[13]。運用PDCA循環這一科學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在領導重視、完善制度、措施得力的前提下,多環節、多部門協同管理[14],能夠有效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申報中青年申報人員的科研態度及申報質量,增強青年科研人員的研究基礎和研究背景,幫助青年科研人員獲得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15],從而提高申報率及中標率。科技管理中青年基金項目的管理是一個持續而動態的過程,應不斷總結問題,實施政策,檢查效果,總結討論,將PDCA循環下去,才能適應科技發展工作的需要,更好的服務于醫院科技發展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永,文莉,高萍.綜合性醫院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3,26(5):347-348.
[2]劉玲,崔潔,張銀鈴,等.淺析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培養制度[J].科技管理研究,2014,(19):109-112.
[3]潘沼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3-215.
[4]崔焱,孔嬡媛,徐婉珍,等.醫院學科青年骨干科研能力存在的問題醫學教育和繼續教育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9):1593-1594.
[5]李琦,劉福全,陳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前系統化管理研究[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4, 27(2):172-175.
[6]姚英,馬翠萍.年輕教員科研能力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培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0):36-37.
[7]黃萍,莫曾南,劉志明,等.創新科研管理制度提高醫院科研能力[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9,22(6):382-384.
[8]T寶華,李英,周錢,等.大型綜合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政策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院,2012,16(9):59-63.
[9]彭云,黃濤,阮鵬,等.成都醫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立項過程中精細化管理初探[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4,27(3):296-303.
[10]王仙雅,林盛,陳立蕓.科研壓力對科研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31(10):1564-1563.
[11]周建中.中國不同類型科技獎勵問題與原因的認知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4,32(9):1322-1338.
[12]黃金姣,梁金清,李春蓮,等.PDCA循環管理在門診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67-268.
[13]向宇,魏玉萍,龔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十一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討[A]//中華醫學會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醫學科學研究管理學學術會議暨2012第四屆全國醫學科研管理論壇[C].海口:中華醫學會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2012:284-290.
[14]許建國,朱華,束余聲,等.PDCA循環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以Ⅰ類切口手術和介入治療為例[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2):57-59.
篇3
【關鍵詞】 高等學校科研處 科研項目 科研管理 作用
1. 科研項目管理的含義和任務
科研項目全過程是指課題從項目申請、立項論證、組織實施、中期檢查評估、驗收鑒定、成果申報、科技推廣、檔案入卷的全部過程[1]。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就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為保證科研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達到最優化,通過以科研工作者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組織協調活動,使科研項目在實施前期、中期及后期的過程中實行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管理, 其目的是使科研項目實行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管理,保證科研計劃圓滿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競爭力。科研項目包括國際合作課題,國家、省、市、區科技部門立項及中標課題,上級下達的科研項目和研究任務,學校立項、研究所自選的課題,合作課題(有經費支持)以及其他項目或課題。
因此,科研項目管理的任務是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和管理技巧,組織和協調科技力量去完成項目的研究和開發任務。在科研項目管理過程中,要求管理者掌握國家對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并在項目實施中貫徹執行;要求了解有關的技術和經濟法律法規,使科技管理工作規范化;要求了解有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發展動態,提出具有先進水平的研究目標,引導項目(或課題)的研究方向;要求具有較強的行政組織協調能力,充分發揮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求懂得科技研究的自身規律和特點,使科研項目管理符合科技發展的自身規律;要求了解與項目有關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政策,以利于科研成果的實施和轉化[2]。
2. 科研項目管理的特點
科研項目管理具有創新性、風險性和明確指向性的特點。創新性不僅僅指項目的階段或可交付成果具有創新性,還包括對科研項目管理的創新。任何一個項目的管理都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和方法可供參考,必須尋求一種新的項目管理思路,通過管理創新去實現對于具體項目的有效管理。科研項目管理的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科技項目具有風險性。科研項目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貫穿于科研項目的各個階段,比如變更研究內容、人員、技術方法等。當一項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時,—是會加大科研的工作量和難度,二是會增加失敗的可能,同時也增加了項目管理的風險。科研項目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其內容是具體的,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而不是寬泛的。項目的明確指向性貫串于論證、立項及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旨在解決某個具體的技術問題或是解決某個行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問題,從而有效實現科技項目預設的經濟、社會效益。
3. 高校科研處在科研項目管理中的作用
3.1規劃指導作用
高等學校的科研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劃的制定,關系到學校的學科特色,學科建設和為經濟建設服務等一系列大問題。科研處對于科研項目從開始申報、立項,到項目的過程管理、結題鑒定、申報獎勵、科研成果檔案歸檔、科研成果轉化等一系列的管理,指導功能是不容忽視的[3]。在科研項目申請時,科研處有責任給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宣傳有關政策,組織他們認真閱讀課題指南,指導他們填寫申請書,要對申請人從研究內容,課題論證,研究計劃,成員組成等各個方面給予指導以提高課題的命中率。在科研獎勵申報時,科研處要指導申報者填寫推薦書,對于科研成果主要內容的介紹,發現、發明創新點的提煉,經濟效益的計算,應用證明的提供,附件材料的排列等等,都要加以科學的指導,提高獎勵的中標率。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中,科研經費的使用也離不開科研處的指導作用。
3.2組織協調作用
科研處從組織申報課題、中標立項到項目研究完成結題鑒定、推廣、報獎,其組織作用一直貫穿始終,不可或缺。科研管理人員必須采取公告、短信、電子郵件、講座等多種形式宣傳、鼓勵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申報課題,并引導幫助承擔各級各類課題,向各級項目主管部門推薦、介紹申報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進性、實用性,介紹本校的學科優勢、研究人員的科研經歷、前期研究成果,課題將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爭取獲得他們的資助。科研項目被批準立項后,科研管理人員,應及時組織課題組負責人學習有關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和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課題負責人的責任。科研處的協調作用是項目管理的劑,是科研項目順利完成的可靠保障。科研處要具備與課題組的融洽關系,協調研究進行過程中,人員、經費、時間和實驗條件、資料等的關系,協調課題負責人與課題組成員之間、課題組之間、課題組與學校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諸多關系,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和“內耗”,保障科研項目正常進行。
3.3監督激勵作用
科研處對科研項目的執行情況的監督作用是與組織作用同時進行的,要按照每個課題的計劃任務書,監督項目的進展情況;按照科研經費管理的有關條例,嚴格監督經費的運用情況,對項目進度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上,保證研究工作按計劃進行。科研處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勉勵未承擔科研項目人員,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來。科研處可也設立校內科研基金,鼓勵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工作,使他們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為申報上級主管部門的縱向課題做好前期準備;也可以支持獲得科研項目立項但科研經費沒有及時到位的課題組,按時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保證科研項目順利進行。科研處也可以制定科研獎勵政策,對承擔科研課題的負責人、獲得的科研獎勵項目的負責人、在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的作者、國家發明專利的獲得者給予重獎的同時,要進行大力宣傳,激發起榮譽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鼓勵大家為學校的科研事業做出貢獻。
因此,科研處在整個科研項目管理中的各種作用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只有發揮好這些作用,為廣大教師和科研人員服務,才能真正達到科研管理的目的,保證高等學校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項目(HGJXHC110796)
參考文獻:
[1] 張華,科研管理部門在項目過程管理中的職能與角色定位[J],交通企業管理[J],2011(12).
[2] 陳穎嬌;何賢;王忠;林玲,借鑒現代項目管理理論 提升科研項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3] 邢宗新、劉濤,科研基金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可靠保證[J],北方經貿,2012,12.
篇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項目成果登記1項。市科委基金結題項目成果登記9項。市教委基金結題項目后成果登記1項。市衛生局項目結題驗收后成果登記4項。
科技成果方面全院2020年度合計發表SCI論文144篇,中文論文255篇,其中中華系列33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項。
為科技成果登記項目辦理天津市科技成果個人證書合計171本。
完成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科技統計年報對2019年度的科技人員、研究項目、科研經費、科研設備和實驗室、科技交流、技術引進、科研成果和專利情況等方面的統計工作。
組織各科室進行了學術年會工作。
完成天津醫學會和其他學會各分會委員換屆推薦和會費繳納等工作。并對我院醫師社會學術團體任職情況定期進行更新、匯總、統計、備份。為醫大建校70周年及院史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
制定了相關科研績效評價表格。
完成推薦各級各類科學技術獎勵,科技計劃驗收,科技成果評價等專家庫工作。
篇5
關鍵詞:高校科研人員 激勵 成果產出 調查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11-02
M高校為地方省屬骨干大學,以工科為主,歷史悠久,與地方經濟建設結合緊密。近年間,M高校科研工作成效明顯,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本文對M高校2009年至2011年科研人員新承擔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10萬元以上橫向科研項目、獲得專利授權和獲得科技獎勵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了一些問題,在對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1 存在的問題
(1)科研成果產出顯示度偏低。首先,高層次縱向科研項目方面偏少。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分別為31項、23項和38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項目數量不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寥寥無幾。其次,重大橫向科研項目篇少。M高校雖然每年都承擔一定數量的10萬元以上橫向科研項目,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優化升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但100萬元以上橫向項目偏少,近三年累計僅26項,也沒有千萬元以上橫向研究項目。第三,獲獎的層次偏低。近三年,M高校獲得省部級別獎勵44項,但沒有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
(2)科研成果集中于較少的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人員或具有博士學位人員)。調查發現,盡管專業技術人員是M高校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0萬元以上橫向科研項目及獲得授權專利和省部級獎勵的主要承擔者,但他們在全校相應人員總數中的比例偏低,有大量專業技術人員近三年沒有科研成果。
2 可能的原因
(1)科研成果產出有一定的周期。科研成果作為科研人員創造性的智力成果,是其長期積累的復雜過程。以縱向科研課題為例,縱使不考慮科研人員自身學習、深造、積累情況,無論從研究創意提出、形成到開展課題論證、起草課題申報書,還是從課題申報到通過評審立項、開展科學研究都需要一個復雜的漫長的過程。另外,目前縱向課題申報,一般都對申報人進行限項,如果申報承擔一項相關課題,很有可能就不能再進行申報。對于橫向課題,更為復雜。企事業單位一般尋找知名度高、積累豐富或人際關系熟悉的人員承擔其橫向課題。一名高校科研人員要達到以上條件,需要多年的積淀。加之,企事業單位對知名高校、知名學者更為看重,也就影響到了地方高校科研人員承擔橫向課題。對于獲得省部級獎勵和專利來講一般科研成果產出周期可能更長。因此,對于科研人員的科研產出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適當的區別對待。
(2)科研政策比較寬松。雖然,近年來M高校非常注重科研工作,也出臺了一系列獎勵、扶持、傾斜政策,但缺少必要的科研業績考核監督,并且科研業績考核與教職工的切身利益―― 校內津貼、年終考核、職稱評聘、評先推優結合不緊密。高層次人才或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基本處于自發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對沒有完成科研考核指標的學院或個人沒有具體的懲戒措施,缺少科研等方面的考核監督。
(3)部分科研人員的科研意識不夠強烈。調查中發現,有許多早年科研成果豐碩的科研人員,近年來科研成果較少。究其原因:首先,部分科研人員特別是職稱、學歷均已達到個人理想狀態的人員,缺乏了撰寫論文、申報課題、承攬項目、申請專利和獎勵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部分科研人員忙于“掙課時費”,無暇開展科研工作。最后,各學院在科研工作組織上,雖然在課題申報時積極組織,但平時更多處于自發狀態。
(4)科研工作激勵和約束政策體系有待完善。首先,M高校人權、財權、物權多集中了管理部門或學校領導,學院缺少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政策。其次,該高校科研工作激勵政策與人才、財務、國資、后勤等政策缺乏有效銜接。最后,針對性的激勵和約束政策不多。
3 政策建議
M高校要想進一步提高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能力,應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放在戰略的位置,把科研人員作為科研工作的第一資源,把科研激勵和約束政策作為科研工作的第一驅動力,采取切實可行、針對管用的措施,不斷提高社會貢獻度、知名度和美譽度。
(1)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作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支撐和重要標志來看待。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在當今高校這兩項職責更加明顯。首先,M高校應牢固樹立“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的發展理念,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應充分發揮區位、學科、人才、成果、信息等優勢,在所在省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著力改善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中,尋找服務的空間和結合點;在所在轄區大力發展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實體經濟中尋找切入點和項目。從而提高M高校自主創新科研成果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研成果的產出,由貢獻度提升知名度,由知名度提高美譽度,反過來三者又相互促進,從而為建成高水平大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制定專門的科技子規劃,強化協同創新。M高校應在加強國家、區域科研需求、相關政策等解讀、宣傳力度,特別是要根據學校建設和發展需要、趨勢研究編制該學校的專項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規劃,用規劃統領學校科研工作,用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的具體工作舉措將科研人員凝聚在一起。其中,要強化協同創新,研究提出面向區域、面向企業的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規劃。要鼓勵跨學院的科研團隊建設和跨學科研究,大力推進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努力多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重大橫向科研項目、專利和國家級獎勵,從而推動學校整體科研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篇6
1自然基金申請與資助情況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發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培育創新人才的搖籃,因此綜合國力的競爭已明顯前移至基礎研究[2]。自然基金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要資助項目之一,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大對自然基金申報工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十一五”期間共申報基金441項,獲得資助70項,經費達1235萬元。無論是申請數、獲批數還是經費數與“十五”相比,都有明顯增加。
1.1獲批項目數和資助金額持續增長
從表1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0年是我院獲自然基金資助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關鍵時期。獲批項目數和經費數變化呈現基本相同的趨勢———“十五”初期出現明顯增長后,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十一五”末期,又出現快速增長。特別是2010年,無論是項數和經費都實現了迅猛增長,分別從2001年的2項和26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24項和705萬元。基金項目大幅度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高度重視基礎研究,不斷加大對自然基金的財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院對基金申報工作的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措施,為提高申報質量提供了有效保證。
1.2資助類型和學科分布較為集中
我院自然基金資助類型主要為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數分別占總數的47.62%和39.05%;經費分別占總數的40.78%和40%(表2)。此外,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也占有較大比例,而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主任基金各有1項。按照我院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漁業科技六大關鍵領域,基金項目主要分布在育種、資源環境以及養殖等領域,項數和經費分別占全部的71.43%和88.76%(表3),充分體現了我院的優勢研究領域和產業型研究院的發展定位。在保持傳統學科優勢的同時,我院也注意不斷拓展研究領域,發展新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在質量安全、海洋活性物質開發與利用,漁用新材料等若干新興學科實現零的突破,而且多為青年基金,表現出很大的發展潛力。
1.3項目負責人結構日趨合理
從基金項目負責人的專業技術職稱看,研究員占44.23%,副研究員占26.92%,助理研究員27.88%(表4)。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間,助理研究員作為項目負責人僅有2個項目,而“十一五”期間則有27人成為項目負責人,增長約12.5倍,同時研究員占項目負責人的比例穩步下降。以上數據說明,近年來我院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已初見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知名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優秀中青年研究人員為骨干的基礎研究團隊。
2自然基金資助有效提升了我院基礎研究水平
2.1發表SCI論文明顯增加
我院在2001年時基礎研究較為薄弱,重要表現就是SCI論文不足10篇。在自然基金的資助下,“十一五”期間,全院共6014篇,較“十五”增長了96.34%。其中,SCI論文492篇,較“十五”增長了303.27%。
2.2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自然基金充分發揮了激勵原創和培育科技制高點的戰略引導作用,不少科研人員通過承擔自然基金,提高了科研能力和素質,在此基礎上承擔了“973”計劃、“863”計劃等國家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一五”期間通過自然基金資助,我院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40余項。其中,在“半滑舌鰨種質資源及分子標記”、“半滑舌鰨性別特異基因篩選與性別決定機制的研究”等五個基金項目的資助下,“半滑舌鰨苗種規模化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成果于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3提升了學科建設水平
學科是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托,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科學技術重點突破與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3]。基金項目的支持使我院強勢學科優勢更加明顯,弱勢學科得到了及時扶持和引導,新興學科增強了發展后勁,各學科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此外,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提升了我院的學術知名度,提升了國際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國際一流學科建設步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管理經驗
3.1凝練研究方向,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
為幫助科研人員凝練研究方向,提高申報質量,我院制定了分類指導的方針。對于基礎研究水平較高的科學家和創新團隊,著力申報重點項目;對申報積極性高但成功率較低的科研人員,重點開展集中預評;對新進科研人員,組織專家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申報技能培訓。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申報成功率。近年來,我院注意將凝練研究方向與搭建創新平臺有機結合,逐漸形成平臺建設與基礎研究良性互動,通過凝練方向為平臺建設明確目標,以各類創新平臺為基礎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條件支撐,而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又進一步提高了各類平臺的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了平臺條件和研究實力的提升。
3.2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力度,增強科研發展后勁
2006年起國家設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基本科研業務費),主要資助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開展儲備性和孵化性研究[4,5]。針對自然基金對前期研究積累的要求,以基本科研業務費對新進科研人員予以啟動資金支持,對青年人才的成長和自然基金的申報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青年基金申報取得明顯進步。青年基金在自然基金委專門針對青年創新人才設立的一類項目[6,7]。“十一五”期間我院共獲批青年基金36項,經費752萬元,分別為“十五”的6.2倍和12倍。據統計,我院獲得青年基金資助的研究人員全部得到過基本科研業務費支持,充分顯示了其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
3.3實施激勵機制,切實調動積極性
由于自然基金申請難度較大,競爭激烈,而且經費管理相對嚴格,我院一些科研人員不重視、不愿意申報自然基金。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高研究人員從事基礎研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獎勵政策,不僅對獲得自然基金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還在工作職位、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諸多方面對基金項目負責人給予傾斜。申報數和獲批數的快速增長(分別從“十五”的184項和37項增加到“十一五”的441項和70項)充分反映了廣大科研人員對自然基金的高度認可,也反映了我院制定的各種激勵制度有效地發揮了引導作用,提高了科研人員申報的積極性。
4問題與建議
4.1加強統籌規劃,改善全院科研布局
我院各所自然基金申報成效差距很大。“十五”期間黃海所承擔自然基金項數和經費占全院的75.68%和81.78%,“十一五”占全院的71.43%和61.83%。而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所屬單位中,立項數額超過10項的有6個研究所,項目經費超過100萬元的有15個研究所,沒有一個研究所立項數或經費超過全院的15%,科研布局結構明顯優于我院。今后要按照全院一盤棋的思想,提高對基礎研究較弱單位的指導和幫扶力度,有效整合全院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科研創新能力。同時根據國家、行業發展需求的變化,不斷拓展科研領域,積極尋找新的科技增長點,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努力實現弱勢單位的跨越式發展。
4.2優化管理機制,提高項目申報質量
2010年農科院與我院基金資助情況統計如表6所示。從資助總規模看,農科院項目數和經費分別為我院的6.68倍和6.46倍;從申報質量看,農科院資助率比我院高55.06%;從科研人員人均經費看,農科院比我院高103%,由此可見兩院在自然基金申報方面的差距很大。今后要抓住宣傳動員、申報培訓、重點輔導等關鍵環節,做好項目預研和選題建議,將申報工作的重心前移,努力提高申請書質量,激勵和保護科研人員的申請積極性;要準確把握科學前沿發展趨勢,發揮優勢特色、加強交叉協作,努力提高申請規模和檔次,力爭“十二五”自然基金爭取工作實現新突破。
4.3加強學科交叉,增強承擔重大項目能力
篇7
科技平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科技平臺對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科技創新能力增長的載體和基石。依托于現有科技平臺,熱科院在項目申報、成果產出、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環,平臺在體制及運行機制的管理上成效顯著。但從總體上看,熱科院科技平臺建設仍然相對滯后,整體水平還相對不高,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1高層次、高水平科技平臺數量不足。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熱科院國家級科技平臺有7個,而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等國家級平臺均空缺。2平臺發展目標、定位、研究領域和方向需要進一步明確。雖然絕大多數的平臺定位清楚,發展目標明確,但部分平臺定位模糊,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等方面,存在交叉重疊現象,導致一些低水平研究重復。例如,熱科院天然橡膠加工科技中心與海南省天然橡膠加工重點實驗室,熱科院熱帶微生物研究中心、熱科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研究中心與海南省熱帶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籌存在部分研究內容重疊現象。目前,在熱科院現行的考核評價機制中,有大部分內容針對的是單位、個人,獎勵的是個人、科技成果、科技論文、學術專著等,而涉及科技平臺的考評機制較少,導致依托單位和平臺的負責人、平臺的科技人員的責、權、利未能得到充分體現,“重申報籌建,輕運行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運行效率低下。最根本的理念是開放、共享、合作和交流。但從目前科技平臺運行情況來看,總體偏弱,如許多科技平臺沒有開放課題,與其他科研單位合作的研究課題較少;在學術交流上,針對平臺的特定研究領域、研究方向邀請高水平專家來作學術報告的也較少。即使同一個平臺的科技人員,學術交流或共同研究科學問題的也較少,沒有形成團隊力量。
加強科技平臺建設的建議
1系統化布局科技平臺,進一步完善平臺體系建設。根據“十二五”發展規劃,組織專家或院學術委員會評審,通過分析研究,科學化、系統化地進行科技平臺布局,提出在哪些學科、哪些領域里要新建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支撐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使科技平臺形成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科技平臺體系,在熱帶農業研究領域處于優先地位,進一步提升熱科院的影響力[7-8]。2積極申報國家級科技平臺。圍繞熱帶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立足熱科院現有的人才隊伍、學科優勢和科研積累,通過整合各種科技資源,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根據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的要求,對照現有的質檢中心和觀測實驗站的條件、研究基礎和水平,找出差距,有針對性地提升質檢中心和觀測實驗站的條件和研究水平。同時,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孵化出國家級質檢中心和國家級科學觀測實驗站。3拓寬平臺申報渠道,提升平臺研究水平。對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觀測站,要積極謀劃,確保現有實驗室和觀測站的建設,提高研究水平和核心競爭力[9-10]。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建設有潛力的省級、院級的科研平臺,提升條件和研究水平,使其在下一輪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觀測站申報過程中處于有利地位,盡可能爭取更多的部級重點實驗室和觀測站,使熱科院熱帶農業科技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對其他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設立的部級平臺,積極組織各單位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或申報書、建議書,盡可能爭取更多的部省級平臺。1根據各級各類平臺的屬性,制定科學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通過調研、引進、集成其他科研院所的平臺評價機制中的有益元素,針對熱科院科技產出的特色,建立科學的評價原則、評價框架和評價指標,選擇適宜的評價模型,綜合各指標權重,盡快確立適合熱科院科技平臺的評價機制[11]。2根據現有的考核激勵機制,將平臺考核納入單位、科技人員的年終考核。一是通過明確各平臺“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各級各類平臺需要完成的量化指標和年度指標,依據這些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二是明確各平臺科技人員“十二五”期間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年度任務,依據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3優先支持以科技平臺為依托的項目和獎勵申報。在項目立項、項目申報過程中,尤其是在申報較大的項目時,優先考慮依托科技平臺,按平臺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整體打包申報。以項目帶動科技平臺建設,以項目促進科技平臺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平臺的研究水平。此外,在成果報獎、獎勵等方面,優先支持依托科技平臺申報的科技獎勵,促進科技人員為科技平臺建設發揮作用;在條件建設和配備方面,也要重點向科技平臺傾斜,尤其要保證省部、國家級重要科技平臺條件建設。根據熱科院科技平臺的科學評價體系,在各級各類科技平臺中評選出2~3個優勢科技平臺,對其進行重點支持。這些優勢科技平臺的設立,將起到示范標桿作用,使各級各類平臺形成良性競爭,促進科技平臺的發展和研究水平的提升。整合現有各類科技資源,加強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促進共享共用,提高利用效率;建立學術交流的促進和激勵機制,如根據各平臺的研究領域(方向,有針對性地制訂年度學術交流計劃,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依托平臺實行人才聘用制,引進高水平人才,不僅是高質量完成科研任務的需要,也是提升熱科院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國際合作交流的需要。可以以設置流動編制的方式,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客座研究員和訪問學者,支持有相關研究的優秀學者以博士后的方式進入科技平臺開展工作。此外,還可以通過合作研究、特聘研究員等方式大力引進在相關專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依托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凝聚國內外領先或特色鮮明的學科群體和科研團隊,為優秀學術團隊的成長和不同學術背景的高水平學者之間的交流提供支持,為國內外合作和交流提供廣闊的平臺,不斷提高熱科院科技平臺的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力。
本文作者:黃華平王家保陳衛軍魏玉云李海亮徐兵強工作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篇8
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科技處宗處長及全體同事的支持下,經過個人不斷地努力和不懈地學習,2010年于我而言,感覺收獲很多。
一、思想日漸成熟,工作理念日趨完善
首先,由一名專任教師變成專職的管理人員,這種轉變所帶來的沖擊由最初的慢適應到后來的積極融入,使我感覺日漸步入工作正軌,主要表現為思考問題更注重全局,為教師們服務更注重方法。這種轉變與成熟源自科技處同仁們的幫助和宗處長的指導,它所帶來的直接反映就是受到了教師們的歡迎,這是對我最好的獎勵。
其次,由原來的科研工作者,變為服務于科研工作的管理者,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自己牢記一點沒有變,那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源自教師隊伍所帶來的對教師們科研心態與科研狀態的了解與理解。時刻在思想上與之共鳴,在工作方法上為之所動。
再者,新任科研管理崗位,不斷學習國家的科技政策,全面解讀學校的科研發展戰略,也是我一年之中于思想上不斷求進取的方向與目標。
二、工作漸入佳境,努力掌握創造性工作的方法
本著最初以經營的思想來管理科研的理念,秉持著用創造性的方法來做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社科科研工作的管理,可以概括如下:
(1)通過外引內聯,全面調動起文科教師的科研熱情,多次邀請校內外專家舉辦針對全校文科教師課題申報的培訓講座,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以申報山東省軟科學項目為例,往年申報數量一般在12項左右,獲批數量在4項以下;今年在科技處的積極動員下,申報數量上升為34項并獲批8項;2010年度省軟科學項目提前到今年末申報,我校共申報49項,獲批數量估計應該在10項以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2)充分經營校外科研資源,廣泛與省市各級科研主管單位進行密切的溝通與合作,積極擴大我校在青島市和山東省社科研究領域的影響,努力爭得本年度“青島市社科科普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獎”和青島市社科工作先進個人獎(頒獎單位:宣傳部、青島市社科聯),從而全面拓展了我校文科教師們的縱向科研發展空間。
(3)擔任學校《科技簡報》的主編工作,與劉堯、周林等同事合作,充分整理了有利于我校科研發展的相關信息,建立了面向全校文科教師的飛信聯系方式,一同協助宗處長建立了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制度。
(4)在戴尊紅老師的配合下,主編了適用于全校文科教師的《課題申報與成果報獎完全攻略手冊》,籍此建立了指導文科教師們進行課題申報與科研報獎的路徑,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好評。
(5)積極組織社科課題申報與成果報獎。在申報數量與獲批數量上都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諸如,首次同時獲批2項國家教育部課題;同時獲批山東省軟科學8個項目;青島市軟科學項目由每年的不足2項發展到平均每年獲批4項,居青島市高校前列。2010年統計下來,我校人文社科方面共計新上項目62項,到賬科研經費200多萬元。另外,獲得省軟科學獎勵14項,青島市社科獎8項。各級各類鑒定結項的成果40余項。
(6)建立了科技處文科工作的“首問負責制”,并將之作為我們開展工作的座佑銘。除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外,還擔任部分教師的課題申報指導工作。
(7)建立我校社科專家資源庫和專家委員會,改革學校社科基金資助辦法,建立青年教師專項資助資金和高水平學術報告資助項目,多次召開動員會,從政策和組織兩個方面積極準備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申報。
(8)本年度組織兩次學校社科基金課題的立項工作;協助宗處長籌備和召開學校科技大會,為之擬定宣傳語,參與修改科技文件,制訂了青島科技大學社科基金管理辦法。與李再峰副處長密切合作,積極推動文科學院研究所的考核工作,共同研究我校教師科研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9)出版個人專著《戰略評價》一書,并發表學術論文2篇。除此之外,自我要求并做到了:參加科研管理第一年不申報任何科研項目,以求專心進行科研管理工作。
三、堅持做公益事業,努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在社會公益方面, 繼續推動“125共同助學活動” ,這項活動發起于XX年, 10年穩定參與人員在40人左右,資助對象由去年的兩名學生(一個小學生、一個初中生)變為今年的資助三個學生(增加一個我校在校生),這項公益活動將一直持續下去,也歡迎各位老師們的參加。
篇9
1.學科發展水平不一,科研管理環境錯綜復雜
行業特色型高校由于起步時間、發展歷程和資金投入等原因,科研水平差距較大。行業特色型高校中傳統優勢學科和專業因發展早投入大,取得了較多的科研成果,而有些學院因為起步晚、發展相對薄弱或教學任務量重,投入到科研的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少,其項目、論文、成果轉化等科研成果無法與傳統優勢學院相提并論。校級及二級學院之間科研情況差別較大,科研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2.科研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職管理人員,隊伍穩定性差
目前,行業特色型高校及二級學院科研管理隊伍數量普遍不夠,尤其是專職科研管理人員。有些學校的科研管理人員由教師兼職擔任,由于其本身擔負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因此放在科研管理工作上的精力就有限;有些學院專職科研管理人員還兼任重點實驗室秘書、學科秘書、研究生秘書等,兼職多、負擔重。另外,科研管理人員的生存環境和晉升空間堪憂,評優、福利、激勵等方面沒有政策性傾向。隨著各高校對科研的重視,二級學院的科研任務量越來越重,而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養和重用明顯不足,從而影響了科研管理隊伍的穩定性,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管理和發展。
(2)管理觀念陳舊
目前大部分行業特色型高校仍然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來進行科研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是通過建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不同等級的職權關系,運用行政、經濟等手段,運用管理者的職權影響力而實現的[1]。高校中科研管理觀念陳舊,普遍存在著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缺乏人本和服務觀念。例如,在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年度檢查、結項等環節中,科研管理人員只是起到傳話的作用,對科研團隊及教師的科研狀況和進展情況不甚了解,無法主動、有效地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服務,影響了整個科研管理水平。
(3)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科研管理工作人員是高校科研管理活動的主體和核心,通過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把學校、學院、科研團隊以及每位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密切聯系起來。目前,很多科研管理人員缺乏管理能力,執行能力和決策能力不強,無法對科研管理工作進行很好的規劃統籌,對內組織協調和對外交流溝通的能力相對較弱,加上自身工作的倦怠情緒[2],使得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不高、效率低下。
3.科研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不到位
在縱向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中,項目的申報、年度檢查、結題驗收等環節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例如,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過程中,很多高校管理部門及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不了解國家基金委政策,對申報指南不熟悉,導致在形式審查和人員限項等問題上不能起到把關作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些二級學院科研主管領導和科研秘書不能熟悉掌握學院老師的科研活動進展,“重申報、輕實施”的現象嚴重。在項目結題驗收階段,由于缺乏規范的驗收制度,很多老師不通過學院自行聯系組織結題會,導致學院不了解項目結題情況,驗收材料沒有存檔。在橫向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中,一些科研管理人員與企業聯系較少,無法組織教師與企業進行項目對接。對項目的研究進度缺乏有效的檢查手段,對項目能否按照合同有效執行、能否按時結題缺乏監管和懲罰措施。科研經費管理同樣存在問題。一是科研經費管理觀念存在誤區。部分高校科研管理機構和科研主管院長對有關財務制度的認識不足,對科研經費的管理介入不夠,將經費管理全部交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又缺乏科研管理部門的配合與指導,常常導致科研經費使用制度執行困難。二是學校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不健全。不同級別層次的縱向項目和橫向課題,由于其經費來源不同,管理辦法也應有所區別。但實際科研經費的支出比例較難控制,預算與實際支出差距較大,缺乏有效的經費管理辦法。三是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監督機制不完善。當前,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監督意識不強,一般只在會計審核階段對科研經費進行監管,缺乏一套完整的經費審核監督機制,審核尺度較為寬松,使得科研經費管理混亂[3]。
4.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產學研績效機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因此高校更加注重縱向科研的申報及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各高校獲得國家資助的重頭戲,主要偏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從而導致行業特色型高校及學院忽視了許多有市場潛力的實用型科技項目的研究,與企業、行業聯系不夠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這與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特色和優勢背道而馳。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中缺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和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的績效獎勵機制,許多高校只注重“學”和“研”,對教學工作量和項目申報、、專利申請等科技工作有績效獎勵,而成果轉化和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關聯不大,使研發人員對技術轉讓和形成產品的工作積極性不高[4],從而忽視了“產”對于高校學術地位的影響力,因此,應逐步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和績效獎勵機制。
5.科研成果評價和獎勵機制的導向問題
許多高校科技成果評價仍以定量評價為主,主要包括高水平論文、著作、科技獎、專利和科研項目等。而聘期考核、職稱評審和科研獎勵也多以此為評定條件,直接關系到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崗位津貼和獎金。過度量化考核導致了學術功利與浮躁,一些教師為了完成考核指標,發表的論文數量多但質量差、引用率低;完成的項目多但專利少、成果轉化率低,能出產品的少之又少。出現學術研究重數量輕質量、追求短期效應等不良現象[5]。
二、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思路和對策
1.科研管理工作者應加強服務意識,提高綜合素質
(1)創新科研管理理念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及二級學院科研管理者,根本來說是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務的,因此首先要加強服務理念,要將服務意識貫穿于整個科研管理工作中。同時,要明確科研為教學服務、為技能與素質教育服務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這三大任務。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應及時將相關信息和通知傳遞給學院每位科研人員,協助科研人員完成諸如項目申報、成果登記等工作,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員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還要建立完備的服務體系,才能主動有效地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充分發揮教師的內在潛力,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員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廉潔自律,對各種內部消息、文件以及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嚴守保密原則,對各種科研檔案進行有序管理。
(2)熟悉各級科技政策
科研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科研管理人員要了解國家及地方的科技政策,熟悉所在高校的科研規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掌握各種科技工作的辦理流程,能夠為科研人員提供相關政策、制度及辦事流程的解釋和說明。同時科研管理人員要隨時了解國內外的科研動態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樹立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和觀念[6]。
(3)具有較強的專業學科知識
高校科技管理部門應該掌握全校科研狀況,對項目申報、成果登記、報獎等有全局性考慮。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應熟悉自身所在學院科研人員的基本情況和研究方向,及時了解已完成和正承擔的科研項目及研究進展情況,便于加強項目過程管理,了解本院各研究團隊在其學科領域現有的發展水平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并能夠和科研人員就本院各方面情況進行較深層次的溝通,有效的處理和解決科研工作中出現的問題[7]。
(4)加強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
科研管理人員全面負責高校及二級學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員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很多科研工作需要科研管理者多方聯絡,發揮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集中各學院、各研究團隊的力量,發揮綜合優勢,協作攻關,促進科研成果的產出[8]。
2.健全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制度
(1)創新科研項目過程管理體制
針對項目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創新科研項目過程管理體制,促進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優化運作和良性循環,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首先,要改變條條框框的管理模式,減輕科研人員的負擔,簡化辦事程序。科技處及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應明確各自職責,建立一支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執行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科研管理隊伍。高校還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員辦事效率。其次,在項目過程管理中科研管理人員應加強監管和審查力度,完善監督機制。再次,完善科技檔案管理制度對于掌握項目的過程管理至關重要,對項目的申請書、中期檢查報告、年度進展報告、階段小結以及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變更申請等材料應做好存檔工作。科研管理人員應積極投入到項目的申報、檢查和驗收工作中,掌握科研人員的項目進展情況。
(2)完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
行業特色型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及規范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首先,引導科研人員樹立正確的科研經費管理觀念,高校科技處和財務處應加強科研經費的規范化管理和培訓,改變少數科研人員經費私人化的錯誤思想,使科研人員了解如何正確使用科研經費。其次,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級別的課題,對其科研經費制定不同的經費管理制度,明確規定不同性質科研經費的使用細則。對縱向項目的經費預算進行細化,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減少預算與實際支出的差距。對于橫向項目的資金管理堅持效益原則,對于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以及技術轉讓等項目采用不同的經費分配比例,資金使用可以適當“寬松”。再次,完善科研經費監管機制。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的科研審計機制,使科研、財務和審計部門對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全過程配合協作,共同監督[8]。
3.完善成果轉化和成果評價機制,提高產學研協作
篇10
為全面了解河北省農業專利產出現狀,該項研究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為平臺,檢索2004—2013年河北省申請的農業專利信息。按照國際分類法,選取IPC分類號為:A01(農業;林業;畜牧業;打獵;誘捕;捕魚),共檢索到3318條數據。由于專利涉及到多個學科,IPC分類號不止是一個,因次,對檢索到的數據進行清洗,只保留IPC主分類號為A01數據。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長但發明專利授權量少統計結果顯示,在2004—2013年間,河北省共申請農業技術專利2948件,每年產生的專利雖然有波動,但整體呈上升趨勢。從2004年的267件,提高到2013年的541件,增幅為251.3%,年均增長率為15.86%。但最能體現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明專利數量比較少,在2948件專利中,有實用新型專利2026件,占68.72%;發明專利922件,占31.28%。在發明專利中僅有323件為授權專利,占發明專利的35.03%。專利研發主體個人占主導地位從表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農業專利中,以個人為第一專利權人的數量比較多,為1808件,占61.33%,其次為企業,占17.94%,研究開發機構以及大專院校,占的份額比較低,分別為11.56%及9.46%。進一步對專利申報主體分析,發現不同研發主體在各個領域的專利比例不同,個人申報主體在A01G,A01K,A01D類比較多,企業在A01D最多,以農業機械類專利技術占優勢。科研單位和高校除了在A01G類外,在A01N類,即農藥、植物生長調價劑方面呈現出較強創新能力。
2提高河北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10年,經過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河北省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了顯著提高,涉農專利申報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專利數量的增加為建設創新型農業大省提供了有力在個人手中,而作為創新主體的涉農企業所占份額并不高,擁有較多創新資源和較強創新實力的農業科研機構及高等學校,所占的份額兩者加起來才占到20%,說明河北省的涉農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在農業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并沒有體現出來。
2.1建立專利申報質量導向管理機制
各級管理部門在大力加強農業知識產權法規和其他相關知識的教育與普及工作的同時,建立專利申請質量導向管理機制,即在制定專利資助、申報、專利評估、專利成果獎勵相關政策時,要按照“量質并重、質量優先”的原則,切實把好專利申報質量關。同時,加強專利服務質量管理標準化建設,規范專利機構和人的執業行為,研究制定涉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推動將專利申請質量的管理作為其重要內容,引導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內部管理能力。
2.2健全專利教育與培訓服務體系
各大涉農企業、農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采取多種方式開展農業知識產權宣傳與培訓工作;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人力,開展專利信息檢索與分析服務,設立知識產權相關專業或增設知識產權與創新教育課程,為國家培養大量全面和系統地掌握知識產權法規及其他相關知識的高素質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2.3完善專利產出激勵措施
為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河北省各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都制定了針對高水平論文、論著及獲獎科研成果的激勵政策,在物質獎勵及職稱評定中體現出來。但對專利、農作物品種等知識產權類的激勵政策不足,通過專利制度、品種權制度等使科技人員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及實用性不高,對鼓勵科技人員發明創造的作用不大。因此,高校及研究機構應構建并完善科研成果及科技創新科學評價體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農業科技人員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2.4提高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科研課題審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