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監督的方式范文

時間:2023-06-11 08:3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質量監督的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質量監督的方式

篇1

程質量好壞,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公共利益.本文對市政工程施工過程質量監督方式方法進行

了研究,對提高質量監督水平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近幾年來,市政工程建設投入空前,建設任務巨大。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市政工程的監督任務,是我們監管部門必須認真考慮并對待的問題。

市政工程較之建筑工程而言,具有相當鮮明的特殊性:由于用地許可證、規劃許可證的滯后,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往往難以及時辦理, 工程地點主要處于城區范圍,受交通管制壓力、居民通行的壓力大,決定了市政工程的建設期一般屬于“短平快”項目,在日常施工中自然而然的會選擇工期做為施工主要參考因素;市政工程完工后,投入使用一般在竣工驗收之前,相應就少了許多約束手段,且備案工作相對較為被動.

一、提前介入質量監督工作

做為監管部門,對于沒有辦理報監手續的工程,我們應主動出擊,不應拘謹于未報監就不介入的常規做法,而是先期介入,制定監督方案并及時召集工程參建各方進行監督交底,同時督促業主單位盡快辦理報監手續。在監督交底會上,質量監督員應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工程質量監督方案,同時在監

督交底會上明確哪些關鍵部位、重要工序為必查,哪些為抽查;明確主要原材料、構配件的檢測頻率等;明確監督程序及適應于本工程的規范、標準,力求市政工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

二、強化對各責任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尤其是對監理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做為市政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日常的監督檢查中,應注重各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的監督。重點檢查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完善情況,檢查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和質量責任制的履行情況。包括工程質量控制程序是否正確、質量責任人的工作及簽證是否及時,各類管理人員現場工作到位率是否符合要求,文件化的質量體系是否建立,人員資格是否滿足要求,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質保體系是否有效運行。以及資料、文件反映質量措施實施情況及工程質量評定與實物質量是否相符。其中,對監理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是最關鍵的。對監理的監管,首先需要檢查項目監理機構的組成及其人員資格的符合性以及監理人員的到位情況,其次再查兩個方面,一是按照《監理規范》及《旁站規定》該做的都做了沒有,有無對施工過程進行質量控制,有無履行見證取樣、巡查、平行檢驗、旁站監理責任,這是程序性的;二是做的結果如何,所做的結論與事實符不符,即監理單位有無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行為,有無將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按照合格簽字的行為。這是實體性的,要通過實體質量的抽查來復核。

三、加大市政工程質量監督巡查工作力度,切實加強對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和抽測

實行市政工程質量監督巡查制度,是貫徹落實《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進一步強化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加大對違法違規和違反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查處力度,規范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行為,確保市政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巡查過程中,應加大對工程實體質量的質量通病的檢查力度,確保

工程實體質量。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好的典型時,應通過組織工程質量觀摩、經驗介紹、特色講評,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發現差的典型時,應一查到底,絕不手軟。

四、堅持監督與幫促結合的原則

質量監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工程質量的提高,而不是發現質量問題以及處罰受監的各質量責任主體,因此,在監督工作中要主動幫助和促進各責任主體改進工作,要抓住人的因素。各責任主體中的具體的個人的認識有了提高,就能主動配合監督人員去做好質量工作,才能提高工程質量水平,才能逐步上水平,上臺階。有必要通過監督告知、技術交底等方式方法,明確提出我們對工程的具體部位及關鍵工序的監督控制要求,明確提出帶有共性和個性質量問題的預防措施,進而充分調動各責任主體執行技術標準規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避免質量行為的錯誤和造成質量事故。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TS958.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設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規范化、系統化。其工程成本、工程進度、工程質量等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也需要不斷改革和深化。當前,如何保證工程的質量將成為每一個工程質量監督者所應認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課題。

1.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特點

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斷健全和發展。一是在組織體系上實行了政府監督、第三方認證、企業自控的管理體制, 并建立了相應的省、地市、縣級管理機構; 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設各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制為核心的管理法規和規章; 三是推行了建設監督制。改變了過去靠行政命令進行項目建設的管理方式, 實現了對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投資目標的有效控制, 轉變了政府在工程建設中的職能。

2.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準備工作

2.1 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注冊登記

建設單位在工程開工之前需到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領取工程質量監督注冊登記表,按照規定的內容逐項填寫清楚,加蓋單位公章后持有關文件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注冊登記手續。監督機構對文件、資料真實完整的工程,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2.2 制定工程質量監督計劃

在工程開工之前,項目監督負責人根據受監工程的規模和特點、投資形式、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的質量信譽及質量保證能力、設計圖紙以及有關文件而制定,并根據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監督計劃的內容包括重點監督檢查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的質量行為;工程實體質量重點監督檢查的部位;工程竣工驗收的重點監督內容三個方面。監督計劃應由站長或技術負責人審定,項目監督負責人簽發,監督計劃應明確監督職責,將監督工作進行到底,切實保證工程質量。

3.對建筑工程責任主體的質量監督

建筑工程責任主體由原來的五大責任主體增加為現在的七大責任主體( 包括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 。對建筑工程責任主體監督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

3.1 對建設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3.1.1 建設單位應當將工程發包給具備相應施工資質的施工單位。不得將工程肢解發包給幾個施工單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價格競標,不得指定分包單位,不得收取質量保證金,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單位降低工程質量,不得要求施工單位以墊資或貸資為條件發包,不應壓縮合理工期。

3.1.2 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當辦理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工程招投標、工程質量監督注冊、施工許可等手續。根據工程特點建立項目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并簽訂監理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圖紙會審、設計標準、設計變更等工作。在收到工程竣工報告后,應當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及時辦理工程竣工備案手續。

3.2對勘察、設計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監督其依法承攬的工程勘察、設計任務要與本單位資質相符; 主要項目負責人執業資格證書與承擔任務相符; 圖紙及設計變更勘察、設計人員簽字出圖章手續齊全。

3.3對施工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對施工單位所承擔的任務與其資質相符, 項目經理與中標書中相一致,和有經過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 對建筑材料、構配件有能保持其質量的存放條件; 計量器具精度符合要求, 材料、構配件和商品混凝土按規定進行現場檢查, 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時, 不得使用; 按規定對現場試驗室、攪拌站進行管理, 做好分項工程、隱蔽工程項目檢查評定記錄; 整理工程質量保證資料要及時、真實、完整; 按有關規定進行各種檢測, 工程施工中出現的質量事故按有關文件要求及時如實上報和認真處理。

3.3.1 施工單位必須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接相應的施工任務;有施工承包手續及合同。

3.3.2施工單位建立項目管理機構,項目管理機構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檢員等主要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3.3施工單位應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并經過審批后嚴格執行;施工單位應當審查分包單位的資質并進行管理。

3.3.4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配置施工操作技術規程及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對進場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預拌混凝土進行檢驗、試驗;對檢驗批分項、分部(子分部)、單位(子單位)工程進行檢驗、評定;認真收集、整理施工技術資料。

3.4對監理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3.4.1 監理單位必須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接相應的監理任務。項目監理機構應當健全,監理人員必須有相應的資格。在工程監理過程中,應當按照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進行監理,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實施旁站;應當對分包單位的資質進行核查;對材料、構配件、設備投入使用或安裝前進行審查和檢查;對施工單位的設備、儀器及特種作業人員上崗、持證情況進行檢查。

3.4.2 監理單位應見證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件及建筑材料的取樣和送檢;簽發質量問題通知單及對整改結果的復查;應當組織檢驗批、分項、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參與單位工程的質量驗收;認真收集、整理監理資料。

3.5 對檢測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檢測單位必須取得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相應的資質證書。不準超越核準的類別、業務范圍承接檢測任務。檢測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且不得同時受聘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檢測機構。檢測單位的檢測內容和檢測方法必須符合規范;并認真負責出具檢測報告。

3.6對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

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是指監督機構依據施工圖設計文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對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質量控制資料和實體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的活動。工程實體質量的監督內容主要有抽查資料, 重點抽查施工、監理等單位關于保證結構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技術資料, 檢查其同步性、完整性和真實性; 其次是抽查實體質量, 采用目測、檢測儀器等對工程實體質量和施工作業面的施工質量進行隨機檢查, 檢查是否符合施工圖設計文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要求; 還包括對樁基子分部、主體分部和地基基礎等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進行監督。對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應設置質量控制點, 它是質監人員對涉及工程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等質量進行控制所設置的, 須由質監人員到施工現場進行監督檢查的關鍵工序和重要部位。

4. 創新技術監管手段,改善監督方式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強有力支持下,我們已由眼看、手摸、錘敲轉變為運用現代科學儀器進行質量監管。我們要加快發展工程質量監督系統信息化建設,確保準確、及時、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斷強化工程質量信息和重大事項上報制度,是省建設廳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各地區的工程質量總體水平和質量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實現全省聯網,通過質量監督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信息共享。

5.結語

隨著建設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進,質量監督人員應用法律和法規來處理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依照法律程序處理與建設主體之間的工作關系,做到依法監督、依法行政。目前,質量監督重點要做好從業人員的上崗培訓和考試工作,爭取在近期內取得執業資格,只有這樣,才能合法地對各方主體執行監督職能。

參考文獻:

[1] 師艷紅,劉肖飛. 關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措施的分析[J]. 中國城市經濟. 2010(11).

篇3

關鍵詞: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質量監督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A

一、市政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管理的前期準備

但凡新建、改建、擴建的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在完成工程項目施工招標投標工作后,建設單位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之前,應攜帶相關資料到當地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辦理工程質量監督登記手續,填寫質量監督登記表并按規定交納工程質量監督費用。

制訂市政基礎設施道路質量監督管理根據受監工程的規模和特點、和有關機構的質量信譽及質量保證能力、投資方式、勘察成果報告、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合同,及經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以及相關技術規范、標準、文件而制訂,并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監督計劃編制的目的:以事前監督控制為主,以監督各個質量責任主體行為為重點,保證實體工程質量。用樣板引路的方法,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

二、對施工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督

(一)承接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的施工單位須依法取得相關資質等級證書,并須在證書許可范圍內承接工程。

(二)施工單位應該嚴格依照經施工圖設計審查機構審定的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設計圖紙文件和國家相關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技術標準及合同進行施工。不可擅自更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施工單位施工中發現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設計有偏差時,應當及時向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提出建議和意見

(三)依照合同規定由施工單位負責購置的市政工程材料、構件及產品、設備性能應當符合設計文件要求,質量應當符合國家相關產品質量管理法規和技術標準規定。

(四)施工單位應具有健全的量保證體系,切實落實施工責任制,確定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經理,抓好職工培訓,健全教育培訓制度, 確保考核不合格或者未經教育培訓的人員不可上崗作業;提高企業自身技術素質, 積極廣泛的采用新技術,以利于提高工程質量,并對所承接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

(五)竣工后,施工單位必須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的檢查,確保施工質量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文件,符合施工合同要求及設計文件要求,并提交工程竣工報告。竣工報告應經技術負責人和項目經理審核簽字,并加蓋單位印章。

(六)施工單位應向建設單位提交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竣工報告、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試驗記錄、隱蔽工程記錄、設施操作維護管理手冊和施工質量保修書等竣工資料。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未通過當地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管理機構驗收備案或者經驗收不許備案的,不可交工。

(七)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施工質量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保修期限應為設計使用年限,保修期從驗收備案之日起計算,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圍內市政基礎設施道路工程發生質量問題時,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合同規定及時負責修復。

三、加強施工進度管理

(一)要求現場監理人員對各分部分項工程的進度目標進行逐一分解,單獨控制,對自己控制管理的各分部分項工程做出相應的月進度、周進度控制圖和形象進度表,以便更好的了解施工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之間的差距,并及時了解并分析原因,督促施工方采取相應補救措施,以便實際施工進度與計劃同步。

(二)采用網絡計劃對工程進度進行控制和監督,因為網絡計劃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在編制時已經對各種有利和不利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分析歸納,因此,使用它就可以隨時檢查工程進度情況,和掌握關鍵線路改變情況,方便及時有效地調整、優化、指導施工計劃。

(三)編制總體施工計劃, 建立管理制度,依據合同要求,承包人的機械、人員、設備、駐地建設完成,經檢查符合合同要求后,雙方簽訂合同書,進度逐月考核,完不成進度要求時采取相應處罰,并警告其限期整改。

(四)業主方對計劃的實施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指資金和政策方面,因此監理工程師要協調好業主和施工單位之間的關系,為進度計劃的落實提供有利條件

四、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中的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同樣是建設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設項目控制的中心目標。施工是形成建設項目實體的重要階段,也是形成最終產品質量的重要階段。所以,工程建設必須依據國家和政府頒布的有關標準,規定、規程、規范,和工程建設的相關合同文件,分析工程建設項目質量形成全過程的各環節,各個階段影響工程質量的主導因素并進行有效地控制,避免建設工程缺陷,才能達到使用單位對建設工程質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單位自身的經濟效益。工程的每道工序完成后,須由施工單位自檢自查,確認合格后填寫工序質量報驗表,經驗收認可才能進入下道施工工序,這是質量控制的關鍵。同時,控制工程施工質量時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擾,尤其是在工期緊迫時,工序質量的檢驗更不可放松,要切實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質量關。

參考文獻:

[1]曹 鵬.市政工程的質量管理與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3):211-212.

篇4

關鍵詞:建筑工程 質量 監督 措施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我國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現狀

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建立二十年多來,各級監督機構和廣大質量監督人員忠實履行監督職能,為促進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總體水平的提高,遏制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許多弊端開始逐漸顯露,目前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狀況可以用“總體受控、問題頻現、基本穩定、形勢嚴峻”幾個詞來描述。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建筑企業誠信機制滯后。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應該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信用體系。大部分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建筑業信用體系已非常發達,而我國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建設工程參與主體各方的誠信機制還未健全,信用危機矛盾突出,再加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矛盾加劇。目前已有部分地區開始制定施工企業誠信評價體系,并得初步成果,社會反響較好,但由于還不適合全國施行,無法形成有足夠影響力的機制運作。

(2)工程咨詢服務業管理有待加強。總體來說,我國現有的第三方工程咨詢服務機構普遍只有監理單位和施工圖審查機構。在這些工程咨詢服務行業中由于其自身素質不高、自律性不強,加上行業過度競爭,市場機制不完善,法律法規建設不夠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等種種原因,導致國內現有的工程咨詢服務業未能發揮其應有作用,未能促進建筑工程質量的提升。

(3)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不適應。在過去幾年中,我國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城市擴張與基礎建設,與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改革遲緩之間的不適應帶來的矛盾越來越劇烈。設計施工一體化、超大的建筑工程集團的出現帶來了工程質量監督形式的不適應;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宏觀監督和微觀監督與受委托執法帶來了工程質量監督地位的不適應。

(4)政府監管力量相對萎縮。由于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事業單位性質,各地監督人員的數量一直保持在編委批準的“常數”內,而且在取消監督費后,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收入減少,帶來了人員流失、高素質人才難以引進的局面。監督人員減少與承擔監督任務的劇增存在巨大的落差,給監督工作帶來更大的負擔。

2. 加強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措施

我國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的執行已有 28年的歷程,但是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始終仍處于一個探索和發展的過程。建立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質量監督體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參與建造的人員要切實提高質量意識,特別是監管人員,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各負其責,各盡所能,本著為人民生命財產負責的態度監督好每一個建筑產品。同樣,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也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斷完善和改進自己的監督管理模式,朝著依法監督、科學管理、保證質量的方向不斷努力。

2.1提高監督人員素質和監督工作水平

作為政府委派進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工作人員,其職業道德是從事好監督工作的首要條件。作為監督人員要能正確處理與建設各方主體的關系,以其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到堅持原則、公正廉潔,不參與有損質量監督公正性和客觀性的業務行為,不,以維護政府監督的形象。同時,監督人員還須具有高度責任心和較高的業務素質,不但要熟悉設計文件,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還要不斷學習,以了解不斷更新的技術和規范要求。

監督人員除了要熟練掌握建設工程有關法律、法規和建設工程強制性標準,熟練掌握基本建設程序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建設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之外,還應不斷學習檢測手段和方法,監督與管理抽樣檢查方法,了解計算機軟件、硬件的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

建立和健全對監督員監督工作能力和績效考核、考評制度,不斷完善考核、考評的指標體系,把監督員監督工作能力和監督績效同其工資、獎勵待遇結合起來,以考促管。建立良好有效的用人機制,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結合,建立健全質量監督機構人事管理激勵機制。

2.2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借鑒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經驗,其建筑業管理體制和機制是建立在嚴格、健全的法制基礎上的。因此,應在國家政策導向下,積極探索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制度,完善建設工程質量法律法規體系。

1. 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部《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工作指南》、《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

2. 針對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地方建筑工程的法規、制度。要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出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制定詳細的、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重點在于明確監督機構的地位、性質、職責和義務等;要制定明確各方主體質量責任,落實市場主體質量責任的有關規定;要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罰則的內容,結合個地方現狀制定合法、可操作性強的處罰實施細則;要利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修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相關部門規章的契機,進一步調查研究,不斷改進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

2.3規范建筑市場

要進一步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嚴格落實各方主體的質量責任,強化責任追究機制。要明確企業是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把建設工程的質量責任還給企業。新出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把檢測機構也納入了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范圍,可以認為檢測機構作為新的責任主體的身份已經確認。《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均對責任主體的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結合這有關規定及本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擬定各責任主體在工程中的質量責任,為監督人員加強建設工程現場質量管理提供詳細的依據。

2.4加強檢測手段,為質量監督作技術支撐

隨著施工技術的發展,工程規模復雜程度不斷提高,需要運用現代化的檢測技術對工程質量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質量監督管理也應由原先落后的“眼看、手摸、錘敲”發展為通過新進的設備、儀器進行準確、數字化的現場檢測。在工程實體監督、使用功能系統模擬試運行測試中,通過現場實測,以具體的數據為依據,改變原來僅靠觀感判斷工程質量的傳統模式。

3.結論

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強,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根據新時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質量監督管理模式,規范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這樣才能提高建筑單位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才能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也才能讓用戶用得放心,企業才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成燦.強化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監控[J].建筑經濟, 2001,(09) .

篇5

關鍵詞:水利;工程質量;質量監督;質量管理;

0 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沿海地區改革開發的不斷的深入,國家更是加大了水利建設的投資規模,水利工程質量總體水平雖有提高,但質量問題仍然不少。工程質量水平起伏波動,提高不快,工程質量事故時有發生,一些質量隱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暴露出來,影響著人民生命財產和水利事業發展。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線,水利工程質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大熱點,工程質量責任重于泰山。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是水利建設永恒的主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質量是當前重要課題之一。本文針對當前水利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供參考。

一、水利工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

1.項目法人行為丞待規范

當前水利建筑市場秩序及項目法人行為尚不規范。就項目法人方面講:(1)行政干預,違反建設程序,任意壓縮合理工期,影響工程質量。(2)質量意識薄弱,管理松懈,項目法人責任制不夠落實。(3)資金不到位,資金運作有問題、壓價,要求承包方墊資,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壓縮質量成本和質量投入。(4)招投標工作不夠規范,違規操作,虛假招標或直接發包工程導致低資質、無資質設計、施工、監理隊伍參與工程建設。

2.設計水平不高,質量“先天不足”

(1)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倉促上馬。(2)設計人員水平低,設計因素考慮不周,結構布局不合理,設計深度不合理,設計深度不夠,方案比較不充分,設計人員不熟悉規范,未執行強制性標準。(3)設計質量不高,圖紙粗糙,施工時隨意變更圖紙。(4)設計質量缺乏有效監督。

3.施工不按規程,出現“豆腐渣”工程

(1)工程多次轉分包,層層收管理費、資金流失,經濟利益驅使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很難避免。(2)大量民工及農村施工隊伍涌入建筑市場,施工人員業務素質差,技術水平、經驗不足。(3)施工不按規范,質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質量體系有健全,質量把關不嚴。

4.監理市場不規范,監理工作不到位

(1)臨理隊伍少,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部分人員無證上崗,工作責任心不強。(2)監理市場不規范監理單位存在“一條龍”、“同體監理”、“自行監理”現象,監理成“兼理”。(3)監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廣度不夠,質量能力不強,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5.質量監督缺乏力度,作用難發揮

(1)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執法不力,質量監督處罰可操作性不強。(2)無檢測手段,質量評定缺乏權威性。(3)質監機構為事業或企業編制,收費標準低,財力、人力所限,工作難以深入到位。(4)質監員專業知識水平有限,監督起來力不從心。(5)質量管理職能交叉,責任不明,質量問題難整改,質量監督機構作用難發揮。

二、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的對策和措施建議

1.大力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秩序

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秩序意義深遠。保證水利工程質量需要一個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場環境。①要加強建筑法制建設,強化法制意識,認真貫徹執行、《招標投標法》、《建筑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繼續制定完善工程質量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技術規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覺性。②要整頓和規范水利建筑市場,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場,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場,規范建筑活動。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臨管,加強對項目法人行為的約束和監督,加強對施工分包和轉包的監督檢查,規范監理市場。③要強化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嚴格建筑活動主體資格管理體制和承發包管理、項目管理。查處無證設計、無證施工、無證監理,借證賣照、資質掛靠等到違法違紀行為。④要加強建材市場材料、產品、設備監督,杜絕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進入施工現場。⑤要健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規范建設單位市場行為,落實項目法人職責

項目法人是項目建設的責任文體,對工程質量負總責。①要嚴格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杜絕“三邊”工程。②要依法組織招標,并簽訂有關合同。③要嚴格挑選施工隊伍,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禁轉包和違法分包行為。④要負責按有關驗收規程組織或參與驗收工作。⑤要按工程實際需要把建設資金落實到位。⑥要鼓勵質量創優,實行優質優價,嚴禁盲目壓價。⑦要保證有合理的設計、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搶進度、趕工期的現象。⑧要進一步落實領導責任制,扭轉部分領導重效益、輕管理,重進度、輕質量的傾向。⑨要保證監理單位責、權、利統一,充分發揮監理單位作用。

3.精心勘察設計,提高設計質量

勘察設計質量是決定工程建設質量的首要環節。①要遵守《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條例》,依法進行勘察設計,嚴格貫徹實施《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②要推行設計招標發偶然性工作,促使其提高設計資質和技術水平,將設計單位推向市場,靠競爭、信譽求發展。③要推行設計監理工作,杜絕由于設計質量低劣發生的工程質量事故。④要嚴格建設審批制度,工程項目開工前必須有批準的初步設計。⑤要建立、健全施工圖審查制度。實施工程設計質量第三方有效的約束和監督,防止不合格設計圖紙進入施工現場。

4.強化施工管理,保證施工質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褓質量的決定性環節。施工單位質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和基礎。①要完善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實行質量”三檢制”,并使該體系正常、有效運轉。②要從操作人員、建筑材料、施工機械、施工工藝和方法、施工環境五個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質量控制。③要對工程施工環節進行嚴格的動態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動控制,施工中認真檢查、施工后嚴格把關的質量控制措施。④要加強施工單位內部管理,嚴格按設計圖紙和施工規程、規范、技術標準精心施工。⑤項目經理、質檢員、特種作業人員要達到全部持證上崗。

5.完善監理制,提高監理工作水平

工程監理能促進承包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對工程質量、工期、投資目標進行有效控制,防范偷工減料、粗制濫造問題發生。但由于監理制度推行時間不長,需在實踐中完善。①要規范監理資管理,加強對監理持證上崗的監管。②要加強監理人員培訓,提高監理隊伍素質,解決少數監理人員素質差,監控能力不強,難于勝任臨理任務的問題。③要培育監理市場。監理必須是社會化、專業化的企業單位,不應掛靠在部門或行業之下。④要逐步通過招標選擇合適的監理單位,防止和抵制“同體監理”。⑤監理要綜合采取現場旁站、巡視、測量、試驗、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規定、計量支付簽證控制等多種手段和方法做好質量監控。⑥監理人員要嚴格履行職責,執行監理規范,真正做到對項目質量、投資,進度全方位、全過程監理。

6.發揮質監機構作用,做好政府質監工作

監督機構代表政府從工程質量角度對參與建設主體各方進行強制性監督是解決工程質量問題的保證。①質量監督機構要在改革中穩定加強并給予扶持,充實力量。②質監人員要提高素質,使工程質量監督由掌握規范準確,督促執行規范得力,責任心強,堅持原則、腳踏實地工作的人員組成。③要加強質量監督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業務培訓,衽考核上崗制度,提高質監隊伍整體素質。④質量監督要與施工許可制度、竣工驗收備案制度、施工圖審查等制度有機結合,形式應多方位、多形式,效果應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質量體系,規范質量行為,超前控制,督促及時整改。⑤要配備必須的檢測設備,搞好檢測,加大到施工現場隨機抽檢、見證取樣的次數和重要隱蔽工程及關鍵部位質監頻率。⑥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貫徹情況的監督檢查。⑦要擴大質監范圍,在做好質監工作前提下收好質監費,促使質監工作開展費用列支的需要。⑧為實行嚴格、公正、有效監督,領導重視,賦予水利質監機構職能是前提,因此要爭取行政主管部門領導重視和支持以及參建單位的配合。⑨質量監督模式、內容、方法、手段亟待改革完善。質量監督必須由單純施工階段監督、微觀監督向綜合性宏觀監督轉變。必須由注重定性質量評定向定量判斷轉變。為創更多優質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任重道遠。

7.推廣新技術,加強質量管理

提高工程質量一靠技術,二靠管理。①要大力開發推廣應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施工工藝及新材料、新產品。②要增強質量意識和質量法制觀念,依法強化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和監督。③要改革和完善質量管理體制,建立以四項制度為基礎,以建設程序為紐帶,以確保質量為目標的建設管理運行機制,逐步建立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質量控制體制,完善項目法人負責、監理控制、設計、施工保證、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系。④設計、施工等單位要推行水利工程質量體系認證,按 IS0900族標準要求建立健全質量體系 ,并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使工程質量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篇6

關鍵詞:紡織品;檢測技術;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趨勢

中圖分類號:TS190.2 文獻標志碼:A

New Trend on Concentrating Limits of Hazadous Substances in Textiles and Related Test Methods

Abstract: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 on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extiles launch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its test methods and standards. It points out that more and more chemical substances will be put on the restriction lis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upgrading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Domestic textil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must show high concern over this trend.

Key words: textiles; test methods; hazadous substances; content; trend

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前幾年,人們對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界定往往局限于人體健康安全的角度,例如廣為人知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甲醛、重金屬等。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全世界范圍內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紡織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范疇有了很大的擴展,除了傳統的、危害人體健康的類別外,人們對于那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積累或對環境產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質也給予了更多關注。

近幾年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不斷制定或更新了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質法規或控制清單,本文將討論近幾年被禁用的、和紡織行業有關的幾種有毒有害物質及其相應的檢測技術。有助企業及時認識并控制。

1 新限制的有毒有害物質

1.1 富馬酸二甲酯(DMF)

富馬酸二甲酯具有良好的防霉效果,常作為防霉劑,用于家具、皮革、服裝和鞋類的包裝中。DMF易水解生成甲醇,對人體腸道、內臟產生腐蝕性損害,對皮膚產生過敏性傷害,其危害極大。

富馬酸二甲酯通過衣服滲透到消費者的皮膚上,引起接觸性皮炎痛楚,包括發癢、刺激、發紅和灼傷,皮炎特別難以治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出現急性呼吸障礙。因此,富馬酸二甲酯的存在成為一種嚴重的危害。

2009年1 — 5月,歐盟非食品類快速通報預警系統(RAPEX)共通報召回55批因富馬酸二甲酯超標的鞋類。其中原產地涉及中國的有40批。

基于此,歐盟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并推出了2009/251/ EC,要求各成員國確保不將含有DMF的產品投放市場或不可從市場獲得此類產品。

美國AAFA在其第 4 版RSL中將DMF列為禁用物質。

目前測定DMF的主要方法有薄層層析法、氣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法等,其中又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方法使用最多。SN/T 2450—2010《紡織品中富馬酸二甲酯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是我國國內首個應用于紡織品中DMF檢測的方法標準。

1.2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1.5 鄰苯二甲酸酯

鄰苯二甲酸酯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劑,在紡織品生產中也可用作染色載體,對纖維起增塑作用,可使分散染料染色在常壓下進行,同時被廣泛應用于織物涂層、印花、人造革的生產中。

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和動物體內會干擾內分泌物質,相當于一種雌性激素,嚴重影響男性生殖能力,可能引發癌等生殖疾病;對于女性則可能引起體內荷爾蒙分泌失調,引發乳腺癌。因此,以歐盟、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出臺了限用鄰苯二甲酸酯的強制性規定。

歐盟于2008年10月公布的首批SVHC中包括了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鄰苯二甲酸丁芐酯(B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 3 種鄰苯二甲酸酯,2010年1月又在其第 2 批SVHC清單中增加了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

美國在其2008年8月14日生效的CPSIA法案中明確規定,在兒童玩具和兒童護理用品中禁用DEHP、DBP、BBP,暫時性禁用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

就鄰苯二甲酸的檢測而言,目前主要的測試手段仍是采用氣相色譜法(GC)、或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無論是美國ASTM D 3421—1975、ASTM D 7083—2004等,Oeko-tex? 200:2010或是中國的GB/T 20388 — 2006都是采用類似的檢測設備和檢測原理。

2 結論與建議

紡織品在生產過程中,尤其是印染后整理過程中,可能引入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本文討論了最近幾年以法規形式被禁用的、國內外反響較大的幾類有毒有害物質。從中可以發現:

(1)國內外對紡織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關注范圍和力度在不斷擴大,已從傳統的、注重防止危害人體健康的角度擴大到關注該類物質的生物毒性、持久穩定性、累積毒性和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程度等方面。

(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升級,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化學物質被立法禁用或列入限用物質目錄。Oeko-tex?100及200標準每年更新一次,美國、歐盟不斷出臺的法規和指令都充分說明了這一趨勢。整個紡織行業和相關產業均應高度關注此類法規和相應的標準變化,以便及時應對,未雨綢繆。

(3)由于紡織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來源于印染及后整理過程,因此對紡織印染行業的上游關聯行業如化工、助劑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中,制造商在關注產品功能性的同時,應更多地關注其生態安全性能。對于產品生產中必須的被禁用物質,開發低毒、高效的替代品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7 march 2009, Requiring member states to ensure that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biocide dimethylfumarate are not placed or made available on the market(2009/251/EC)[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9(3):20.

篇7

[關鍵詞]: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cod;冷卻溫度;放置時間

[abstract]: a group of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water quality and fast diges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hj/t 399-2007) test, in the sample was cooled to 60 ℃, 50 ℃, 40 ℃, 35 ℃ and 25 ℃ and the sample is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after placing 1 to test 6 an hour later, analysis of sample cooling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time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and trends.

[keyword]: fast diges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cod; cooling temperature; storage time

中圖分類號:g35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前言

化學需氧量是監控水源水有機污染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采用重鉻酸鹽容量法測定化學需氧量,技術成熟,結果可靠,但其耗時長,操作復雜,消耗試劑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不適應大批量樣品的分析要求。2007年12月7日,國家環保部(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了《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并與2008年3月1日實施,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具有檢驗速度快、操作簡單、節省試劑、有毒廢液少等顯著優點。但密閉消化比色法的精確度、可靠性較重鉻酸鹽容量法低,在某些關鍵環節需要特別注意。現將該方法冷卻溫度和放置時間環節對測定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該方法測定化學需氧量的效率和質量提供參考。

2.儀器、試劑

2.1儀器:德國wtw - photolab s6 多功能水質測定儀(光電比色計) ,wtw -cr3200加熱消解器,加熱管(比色管¢16mm) 。

2.2試劑:

2.2.1標準樣品溶液:采用環境保護部標準樣品研究所的水質化學需氧量標準樣品。取原標準樣品10.00ml,用蒸餾水稀釋至250ml,搖勻。(標準溶液真值為:60.0 ±4.3mg/ l) 。

2.2.2測試試劑:本方法使用的測試試劑根據《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比色管分光光度法低量程(15~150)所規定試劑配制,主要試劑有:

2.2.2.1重鉻酸鉀標準溶液c(1/6k2cr2o7)=0.120mol/l。

將重鉻酸鉀(優級純)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稱取5.8337g置于燒杯中,加入600ml睡,攪拌下慢慢加入10ml硫酸(ρ(h2so4)=1.84g/ml),溶解冷卻后,轉移此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搖勻。

2.2.2.2硫酸銀-硫酸溶液:ρ(ag2so4)=10g/l。

將5.0g硫酸銀加入到500ml硫酸中,靜置1~2d,攪拌,使其溶解。

2.2.2.3硫酸汞溶液:ρ(hgso4)=0.24g/ml。

將48.0g硫酸汞分次加入200ml(1+9)硫酸溶液中,攪拌溶解。

3.實驗步驟

按照《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規定的低量程(15~150)準確加入各種試劑混合均勻,在六只加熱管中加入蒸餾水做空白試驗,另六只加熱管中加入標準樣品溶液,加蓋擰緊、搖勻,放入加熱消解器中,在165±2℃加熱消解15分鐘,取出冷卻,60℃左右再次搖勻,繼續冷卻至室溫,通過wtw - photolab s6多功能水質測定儀(光電比色計)在445nm波長處比色測定,將吸光度值代入公式:ρ(cod)=0.0035×(ab-as-0.004)

式中:ρ(cod)—水樣的化學需氧量濃度值;ab—空白試驗測定的吸光度值;as—試樣測定的吸光度值。

4.結果與討論

4.1消解后冷卻的溫度對測定的影響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規定:在實驗過程中,用加熱器加熱比色管到165℃,計時加熱15分鐘。取出比色管并放置在空氣中自然冷卻,60℃左右時手執管蓋顛倒搖動比色管幾次,繼續冷卻至室溫,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某些化驗員會不等樣品完全冷卻至室溫就急于分析,這將導致樣品測定結果出現偏離。筆者將樣品分別冷卻至60℃、50℃、40℃、35℃和25℃時進行分析,

吸光度值和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樣品測定結果隨冷卻溫度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試驗結果明確顯示在溶液未冷卻到室溫時的測定結果明顯偏高,且隨著冷卻溫度的降低逐步減小。主要原因一是溫度不同測試溶液本身顏色會產生變化影響吸光度值,二是由于熱溶液使比色管內壁產生霧氣,因為是比色測定,霧氣使溶液透光率下降,造成測定結果偏高。

表1不同的冷卻溫度對應的測定結果(室溫:25 ±2℃)

圖1:樣品測定結果隨冷卻溫度變化趨勢圖

4.2溶液放置的時間對測定的影響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對待測溶液放置冷卻至室溫后多長時間內測定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化驗員的放置時間也比較隨意,甚至有過夜后比色的情況。為探索測溶液放置冷卻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筆者在既定的實驗條件下,將同一組溶液在冷卻到室溫后,繼續放置不同時間段進行比色測定,測定的結果如表2所示,測定結果隨放置時間變化趨勢圖如圖2所示。

表2放置的時間對測定結果影響的比較

圖2:測定結果隨放置時間變化趨勢圖

從表2和圖2可以看出,溶液冷卻到室溫后兩小時左右, 測試結果、相對偏差和相對誤差能達到相對穩定。超過兩小時后cod的濃度開始有明顯的緩慢地下降過程,相對偏差和相對誤差也隨之升高,因此待測溶液不宜放置時間過長,溶液冷卻到室溫后應及時測定,最好不超過2個小時,否則會使測定結果偏低。

綜上所述: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化學需氧量中, 待測溶液冷卻溫度對測定有影響,一定要冷卻至室溫后再比色,溫度過高,測定結果偏高。另外,溶液冷卻到室溫后應及時測定,若消解后放置過夜或放置時間過長都會影響測定結果,放置時間超出兩小時,測定結果會明顯偏低。

參考文獻:

[1] hj/t 399-2007.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s].北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7.

篇8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措施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城市化步伐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建設工程質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著對國家,對人民生產生活以及財產安全負責任的工作態度,切實提高和促進建筑行業質量管理的發展水平。

1、我國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的簡要回顧

我國從1984年起建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制度,按照政府職能在監督管理中的作用和位置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即:全面監督階段、被動監督階段和主動監督階段。

1.1(1984―2000年):全面監督階段

1984年國務院《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國發[1984]123號)明確提出:改革工程質量監督辦法。隨后,建設部印發《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暫行規定》等規范性文件,規定了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范圍、監督程序、監督性質、監督費用和機構人員編制、監督與檢測的關系。該制度還是較好的符合我國當時的社會形勢,對遏制嚴重的工程質量事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該制度本身的問題越發明顯,尤其是八十年代末期監理制度被引入我國后,監督機構與監理企業的關系問題,引發了人們的議論。甚至有人認為,應當將監督機構改為企業,推向社會,采取社會監管方式。

1.2(2000―2010年):被動監督階段

2000年1月30日頒布實施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工程竣工驗收由建設單位組織。隨后,建設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建設部令第78號),對工程質量監督方式由核驗制改為備案制,這一制度是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的第二次重大變革。2003年,建設部《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導則》,重新明確了質量監督的基本概念、監督范圍、監督內容和工作要求。隨著情況的變化,制度運行中也逐漸暴露一些帶有普遍性的、新的問題如:一是沿用多年的“三到位”的監督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能適應工作任務的需要,預約式的“三到位”檢查,達不到了解掌握“正常施工狀況下工程質量”的目的。二是長期形成的“重實體輕行為”的監督習慣以及監督人員執法意識不強等多種因素影響,監督機構以行政執法為核心的工作機制尚未建立。

1.3(2010年9月―至今):主動監督階段

2010年9月1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住房城鄉建設部令第5號)(以下簡稱5號令)的頒布施行和《工程質量監督導則》的廢止,這是我國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的第三次重大轉變。部令有以下特點:

一是明確了監督機構性質。這是我國政府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肯定了監督機構的行政執法機構性質。是對監督站行政執法機構性質的確認,是認定監督機構性質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據。

二是對質量監督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將監督方式改為以抽查為主。除了對工程竣工驗收需要到位監督以外,部令明確將對工程實體質量、質量行為和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質量的監督方式規定為抽查,大大地減少了《工程質量監督導則》規定的過多的“應當”檢查即“必查”的內容,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明確了質量監督的內容和程序。

2、加強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措施

2.1、轉變監督工作模式

目前大部分監督站仍然延續沿襲了十幾年的單一實體質量監督、預約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方式等傳統監督模式。根據近年來工程建設呈現體量大、技術難度高等特征。監督機構應實現從單一實體監督的模式而轉變為對工程各方責任主體行為的監督。監督人員在日常質量監督工作中不應只檢查工程實體質量,更應該透過工程實體質量轉為對各方責任主體的管理行為、質保體系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和現場施工人員的到位履職情況等。把對工程實體的監督作為工程質量監督的切入點,以檢查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為最終目的。把對工程實體的監管轉變為對“人”的監管,施工質保體系人員要到位,到位人員要真實,現場人員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把對參建各方放在工程質量責任第一要位。實現由實體質量監督向質量行為監督發生轉變。

轉變監督方式變監督工作被動通知向主動抽查的轉變。由提前通知式監督形式向隨機抽查、巡查等形式的轉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第三十條明確“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的檢驗制度,嚴格工序管理,作好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應當通知建設單位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此條已經明確了施工單位的職責,在工程施工完畢隱蔽之前應該通知工程所在地的監督機構。監督人員接到施工單位通知開展抽查工作,應當在監理單位檢查合格基礎上進行的隨機抽查,這種檢查相對被動。因此監督人員在不被告知時也可主動出擊檢查,變被動檢查為主動抽查,隨機檢查現場施工質量和人員的工作狀態和到崗履職情況。

因此,監督人員在監督工作中要采取通知檢查、隨機檢查和工程質量巡查等相結合的檢查方式,建立主動檢查、隨時檢查、隨機檢查和“掃大街”檢查的新型機制,以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為主要目的,以保證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竣工驗收等階段的質量監督檢查為主要內容,采取對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的監督檢查為主要方式,以竣工驗收備案制為主要手段,改變原來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方式,強化隨機抽查和巡查聯動機制,現場核查工程質量控制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證檢查內容和部位能夠真實地反映施工的質量狀況。

2.2、提高監督人員素質

在我國,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是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來實施的,這些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或機構的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能否順利進行,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首先,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認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保證建筑建成之后的有效運行,管理人員不僅要認識到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重要性,還應該認識到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必須保證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符合建筑設計及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其次,加強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的強制性標準的認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管理人員不僅要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是在法律的指導下進行的,而且還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的順利進行。同時,這種行為也將不斷促進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最后,管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工作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目標,調動監督機構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或機構的工作效率。

2.3、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制

監督管理體制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項工作順利開展的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健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制,強化監督執法力度。5號令為現階段我國的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據。部令明確質量監督機構的職責和定位,規范監督程序和內容,轉變監管方式、強化監督巡查和抽查。嚴格監督機構和人員的考核。加強繼續教育,提高監督人員執法水平,提高監管效能。根據建筑市場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出質量監管制度,并要認真落實,促使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程序化、規范化,從而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執法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加強日常監督,重點工程重點監察,可以采取定期全面檢查或者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強對建設過程中各方責任主體質量行為以及質量責任制落實情況的檢查,經常組織開展專項、綜合、聯合執法檢查,確保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實效性。

2.4、強化監理單位監督管理

建設工程監理單位的工作對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一定要強化監理單位的監管工作。對于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的質量生產職責做出明確規定,監理單位需要細化和真正落實質量生產監理責任;監理單位要全面梳理工程情況,明確監理的部位和監理的重點內容并完全納入到監理規劃之中,重點對對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的資質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施工單位的質量生產保證體系、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對施工現場人員進行培訓情況等進行嚴格檢查。在督促施工單位加強質量問題防護等方面,要明確建設單位在施工準備、施工及工程竣工等階段監理單位監理工作的程序和措施,要充分發揮出監理單位的監督作用。

2.5、重視施工前的質量監管

嚴格監督質量責任主體各方注冊審查與施工過程中的檢查。工程建設項目在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注冊時,必須認真審查責任主體提供的資料,表現為各方主體的質量責任、質保體系和人員資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檢查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人員資格是否落實到位;監督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竣工驗收過程中的組織形式、驗收程序、人員到位等情況。強化質量責任,采取人員到位簽名制度,并存入監督檔案。審查施工單位竣工報告、建設單位竣工驗收報告、監理單位質量評估報告、勘察設計單位的質量檢查報告是否客觀真實,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2.6、創新工程質量監督手段

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長速度增長,而監督人員的數量卻一直保持不變,面對著監督工作緊、任務重的重大問題,傳統的監督模式面臨巨大挑戰。5號令出臺后,對監督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監督機構迫切需要一種科學的監督方式開展監督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標準化、信息化和現代科技技術,重點研究和推進質量監管手段的改進,嚴格工程質量監督執法程序和內容,規范各方質量責任主體行為,做到各方主體質量行為相互制約,質量責任清晰可辨,質量管理痕跡有據可查,執法過程逐步規范,監管手段先進有效。采用統一的監督模式和制式,要求監督人員采用統一監督做法,實現監督工作標準化,可以規范各方責任主體統一質量行為,改變現場管理的隨意性和客觀性,改變百個工地百張面孔的局面。

3、結束語

結通過全文的簡單分析,我們發現了目前建筑工程中的質量監管問題核心所在,也適當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和應用逐漸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法,讓建筑工程的工程質量監管效率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建筑行業開辟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董新.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措施的分析[J].科技創業家,2014,02:50.

[2]王世雄.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措施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7:247.

[3]陳巍.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的措施探討[J].江西建材,2013,04:289-290.

篇9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現狀;問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國家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我國的工程質量監督體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其更加完善。但是在現實的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 當前工程質量監督的管理模式

(1)由建設單位在監督機構辦理質量監督申報手續。(2)監督機構對受監工程各方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履行質量責任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3)監督機構對工程實體質量進行抽查,查處工程各方責任主體違反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行為。(4)監督機構參加工程的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和竣工驗收監督,在此驗收過程中,質量監督機構雖然應該履行的是監督驗收的職責,事實上卻成了工程驗收的參與方。(5)監督機構參加工程竣工驗收,竣工驗收7日內提交工程質量監督報告。(6)竣工驗收備案機關依據工程質量監督報告及其他文件資料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2 工程質量監督存在的問題

2.1 單一的監督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都是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無法實現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質量行為的全面監控。建筑工程有著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和材料設備多品種的特點,決定了傳統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方式已遠遠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單純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監督是不行的。建筑工程有著工期長,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造成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準確的核驗、評定和有效控制。

2.2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素質,影響其工作的有效性

從1984年9月,國務院頒發《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決定在全國實行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史了。在此期間,監督機構的人員素質、設備、監督理論和經驗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并不絕對,還有少量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依然存在著人員素質不高、設備相對滯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約束機構不健全等問題,這些勢必影響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監督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亟待改進和完善。

2.3 社會對質量監督機構的職能存在著誤解

社會各界容易把質量監督機構定位于一般質量責任主體。工程質量一旦出現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找質量監督機構問責,而且在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中存在著“誰核定,誰負責”的現象,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變相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者,而直接參加工程建設的各方責任主體,反而“袖手旁觀”,進而顛倒了市場經濟活動中產品的制造者對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而質量監督機構的行為是政府授權的,質量監督是政府管理行為的延伸,政府同樣也成為工程質量的責任者。客觀上造成了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現行三部到位等級核定的工程質量監督運行方式的矛盾與不和諧。

3 建立新的質量監督模式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質量監督工作的效能,完善各種法律法規,必須建立新的工程質量監督模式。針對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角色和職能的變化,積極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健全執法運行機制,建立工程質量管理與監督的新模式。

3.1 明確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地位

監督機構承擔著政府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的監督職能,執行的職責是行政執法的性質,監督機構應定位于準行政機構,應參照公務員管理或者說全額財政撥款。只有將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為全額撥款機構,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序列,才能真正履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職責,才能真正理順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到影響到工程量執法的公正、公平、公開,保證政府執法的威懾力,保證建設工程質量。 在明確了監督機構的法律地位后,加緊對監督機構進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3.2 建立集體監督機制

提高工程質量監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強監督執法。應改變現有的監督方法,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一個項目配備兩名以上監督人員,并規定要持證上崗。同時規定不同級別的監督文書按權限簽發,保證執法檢查和處罰的嚴肅性和準確性。

3.3 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監督告知制度,提高監督執法的透明度

工程建設各方從建設工程活動一開始,就應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調動工程建設、監理和施工等受監單位自查自糾、自我約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規范質量行為,減少和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

3.4 建立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過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的嚴肅查處的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的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當工程質量出現下降的趨勢或工程施工到難點部位、易出現質量通病的部位時,監督人員應及時到現場提示和指導,以此扭轉滯后監督、被動應對的局面。

3.5 建立多種監督并重的監督運行機制

改變以前單一的實物監督模式,實現從單一實物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將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以及其結果,即工程產品質量,均列為監督對象,將工程建設參建各方推向工程質量責任第一線,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對于在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工程”,除嚴格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外,還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定期向社會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會的質量意識。

3.6 建立隨機檢查的監督方式

改變以日常監督為主的監督方式,將隨機檢查作為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應采取巡查和抽檢相結合的監督方式,以保證建設工程使用安全和環境質量為主要目的;以保證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環境質量和與此相關的工程建設各方的質量行為為主要內容;以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備案制為主要手段,改變原來的預約式、通知式的監督檢查方式,加強巡回檢查和隨機抽查,保證檢查內容和部位能夠真實反映施工的質量狀況。

3.7 提高監督隊伍的素質和監督工作水平

沒有高素質的質監隊伍,就很難建立與質量監督職能相適應的權威。因此,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必須加強質量管理、質量控制的學習,提高監督隊伍的業務素質。還應不斷完善質量監督手段,增加檢測設備,改變傳統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檢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質量監督的工作水平。

篇10

關鍵詞:產品質量監督 抽樣檢驗標準 使用

我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制度的實施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在這25年間,我國產品質量監督抽樣檢驗標準以及相關制度規范得到了逐漸的完善。其在公正、科學的基礎上,為規范市場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產品質量監督抽樣檢驗工作的開展為我國應對突發展品質量安全事件、用權威公證質量監測數據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其是我國政府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作為質量監督管理指導制度,產品抽樣檢驗標準的使用對質量監督的科學性、公正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就產品質量監督中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一、關于抽樣檢驗標準的分析

抽樣檢驗即是從產品的群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產品,并對該部分產品進行檢驗,將其結果與判定基準進行比較,利用統計的方法判斷群體合格或不合格的檢驗過程。其抽樣標準的制定與使用決定了檢驗工作的效果,是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指導文件。科學的使用抽樣檢驗標準需要抽樣檢驗人員以抽樣檢驗標準為基礎,依據相關標準進行檢驗工作,以此保障檢驗工作的公正性,促進我國產品質量監督質量的提高。

二、產品質量監督中抽樣檢驗標準的使用

2.1熟練掌握抽樣檢驗標準,促進其在產品質量監督中的合理使用

熟練掌握抽樣檢驗標準是促進抽樣檢驗標準在產品質量監督中科學使用的基礎,是保障產品質量監督中能夠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抽樣檢驗、保障檢驗工作公平公正的關鍵。現代質量技術監督局應加強自身抽樣檢驗標準的熟練掌握,通過對一線抽樣檢驗人員的培訓與培養,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促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開展的質量。以培訓工作的科學開展提高質量監督工作人員抽樣檢驗標準的熟練程度,使其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數量的應用抽樣檢驗標準,提高抽樣檢驗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促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

2.2以抽樣檢驗工作的規范化促進質量監督工作質量的提高

抽樣檢驗工作質量的提高需要以抽樣檢驗標準為基礎,進行抽樣檢驗工作程序及重點的規范化,并以此為基礎提高質量監督工作質量。運用抽樣檢驗標準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抽樣檢驗過程中的工作規范與管理重點,并通過抽樣檢驗標準中的綜合分析與運用,為后期的質量監督奠定基礎。質量監督管理機構應以規范化的工作管理有效保障質量監督工作質量,并通過抽樣檢驗工作的規范化保障檢驗工作質量,為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檢驗信息與分析報告。

2.3按照產品分類使用相應的抽樣檢驗標準進行檢驗

在進行產品監督檢驗中,抽樣檢驗人員應按照產品的不同特性選擇適宜的抽樣標準。例如:食品、服裝等不同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其抽樣方式,這需要抽樣檢驗人員加強抽樣檢驗標準的熟悉與掌握,根據抽樣檢驗標準要求的抽樣方式進行取樣,并根據標準采用相應的檢驗方式進行檢驗,以此保障抽樣檢驗方式能夠切實保障檢驗工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三、以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促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質量的提高

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是促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質量提高的關鍵,在實際的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中,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根據抽樣檢驗標準對市面流通產品進行相應的抽樣檢查,以此確保對產品的質量監督力度,有效保障市面流通產品質量的監管。同時通過質量監督工作督促產品生產企業對自身產品質量檢驗工作進行提升,有效保障產品出廠質量。通過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及其抽煙檢驗過程中的嚴格執行實現公平、公正的抽樣檢驗,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規范化監督管理行為。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是保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公平公正的關鍵,是保障監督管理工作質量的重點。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通過自身抽樣檢驗標準的培訓工作提高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以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使用提高質量監督工作質量,促進市面流通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新春,朱穎.關于產品質量監督工作開展的分析[J].現代質監技術發展信息,2009,10.

[2]趙勇.以抽樣檢驗標準的科學實施為基礎促進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質量的提高[J].行業管理與應用,2009,12.

[3]鄭雨哲,陳鑫.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抽樣檢驗標準的實施分析[J].內蒙古質監信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