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規則方案范文
時間:2023-06-11 08:35: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班級管理規則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待犯錯的學生,要從學生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處理。即使學生多次犯錯,也不要粗暴地批評,要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與信任。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方案開展班級活動,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華、感受成功的機會。這樣,班級凝聚力會迅速增強,學生之間會相處融洽,健康氛圍會逐漸形成。通過教育活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看到了自身積極美好的東西,這樣就點燃了他們的信心之燈。
二、創建民主機制,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一)引入競爭機制選拔班干部
在許多教師的班級管理中,班干部的選擇都是教師說了算,這樣產生的班干部的威信往往不高。我在班級管理中引入了競爭機制,對班干部崗位進行公開競聘,鼓勵學生自由報名,再由學生代表組成的考核小組投票后,按照1∶2的比例產生候選人。候選人在班級進行公開競爭演講,由全班學生一次性選舉產生全體班干部。讓受到同學信任、有能力的學生走上班干部崗位,這為班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引入民主機制制定管理規則
通過公開競聘方式產生班干部后,下面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完善班級的管理制度。我在汲取他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首先讓班委會起草本班的管理規章制度初稿,然后征求班里其他學生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最后,交由全體學生進行投票表決,如果2/3以上的學生贊成,班級管理制度就形成了。這樣制定出的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為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規范。
(三)引入競爭機制提升管理實效
無論是處于哪一階段的學生,內心都充滿競爭的欲望。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推行競爭管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如我在宿舍管理中推行星級評定模式,在學生宿舍達到相應的標準后,分別授予相應的星級稱號。在這一模式的管理下,學生積極性明顯提高,宿舍無論在衛生還是在布置美化方面,成效都非常顯著。四、藝術化處理教學瑣事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進行藝術化處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游刃有余。
第一,要方法多,不斷變化,如激勵、表揚和批評等。在把握學生動態后,不妨多用激勵機制。一句表揚,對老師來說,也許太平常了,但對學生的影響卻可能很大。
第二,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例如,班主任經常在班會課上點出學生的名字,告訴全班同學這個學生做了什么好事,學生心里會非常高興。同時,適時地點出一些學生自以為做得很隱秘的事,也能使他們覺得班主任不簡單,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篇2
關鍵詞:凝聚力 班委會
如何有效地進行班級的管理,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在班級管理中迫切想找到的方法。班級管理好壞,直接影響班級班風和學風。要解決好這點關鍵取決構建班級凝聚力,而班級凝聚力又取決于班委會的凝聚力實現。利用好班委會,轉變傳統的教師管理學生的模式,讓班委會肩負起管理的重任,同時把班級集體與個人榮譽聯系起來,讓每個學生明白自己在班集體中重要地位。班集體的成長需要每個人都發揮潛力,積極主動的學習,同心同德,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級工作在各個方面都面向良性發展。下面將從五個方面就班委會凝聚力構建發展規律進行研究。
1 班主任的作用是班委會具備凝聚力的第一前提
班主任以積極的角色進入班級管理生活,是創建班委會凝聚力最重要環節。班主任是學生的教育者、引路人、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愛是師生間情感的橋梁,親其師,信其道,班級的凝聚力就會增強。作為班主任要深深的熱愛這個班級,充滿熱情的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之中,處處以身作則,彰顯示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關注學生應該注意下面幾點:①班主任是面向全班的。班主任是面向全班的,要做到“公”“正”。在全班樹立好你公平,正氣的形象,提高自我約束力——學高身正。模范執行學校管理規則。要讓全班知道,班主任是“公”“正”的開展工作。這樣有助于班委會的組建和班委會工作的開展。班主任要懂得營造好的氛圍和條件。加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自覺追求真、善、美,鞭韃假、惡、丑。這樣全班就會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大環境,有利于班級的管理。班委會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才會在你的監管下更好的為班級工作;②班主任是班委會的領導。有了上述的環境和氛圍,班委會的組建,班干部的培養,班委會工作的開展,才有動力和方向。這樣班委會才能在你的監管下更好的為班級工作,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 班干部的選拔是創建班委會凝聚力的第二前提
2.1 根據班干部選拔依據,慎重進行挑選。它為班集體的形成和促進班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選拔班干部時,對選拔依據要求非常高,班主任要以一個開拓者的行為大膽地去選拔班干部,要有朝氣、有熱情、敢想敢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一定要慎重,因此在挑選時,所選的班干部要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一般選擇對象的條件應符合以下三點:
①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威信。②團結同學,熱愛集體,關心班級,自愿為班集體服務的。③學習成績較好的;通過老師的指導,進一步磨煉和提高,其他方面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改善。
2.2 如何選班委——全面了解學生,再逐個排除。班主任要善于通過各種途徑全面了解和選拔干部。了解的途徑主要有:①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②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觀察。在這一點中,要注意觀察一些品學兼優的,尤其是有組織能力和特長的學生擔任班干部。然后再通過全面的分析,用排除法來選擇最能勝任該項工作的學生。對自己已經挑選好的班干部,先讓其擔任工作。以便在工作中進行考察,讓他們在臨時工作期間,用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等待同學們對干部有一定的了解后,以民主選舉的形式,來評選班干部。
3 班干部的培養是班級班委會具有凝聚力的必要條件
3.1 培養班干部——行為上要明“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感召力。管理需要策略,培訓班干部要強調其自身的非權力影響。當同學遇到問題時,努力把集體的意志力化為每個同學的行為準則,班干部要真誠幫助,帶動同學一起進步。
3.2 培養班干部——工作上要明“責”。所謂明“責”,就是班主任要把班干部的每個崗位職責逐一清楚地告訴他們,要求新任班干部明確自己的崗位責任。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作為班干部,對照標準檢查、反省自己的工作成效,要明確自己分管工作的職責、目標和重點,并通過班會或班干部例會,聽取意見,及時提出整改方案。
3.3 培養班干部——思想上要明“理”。班干部要時刻胸中裝有集體、裝有他人,班干部是以服務同學為天職的學生干部。班干部還要明白,自己參與班級管理,并不是為了加分或其他利益,而是鍛煉辦事能力、培養責任心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極好機會,在校學習不僅指學文化知識,還包括培養辦事能力等,班干部要謙虛謹慎,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同學服務。
因此,在選定班干部后,班主任就要針對班干部的具體情況進行精心的培養,使他們在各方面盡快的提高成長。激發班干部搞好工作的愿望,使他們認識到班級的好壞與自己擔任的工作之間的關系,了解領導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意義。班主任切忌:選出班委來就撒手不管,讓班干部自己想辦法管理班級,注意你是班委會的領導。對你的班干部要進行特別指導,不僅要告訴他們做什么,還要具體教他們怎么做。
4 班委會工作的開展是班委會具備凝聚力的體現
經過班干部的培養使得班委會中的每個班干部要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體協作的能力。并且幫助班委搭建一些能夠展現個人能力的平臺。這些班干部要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對待別人,要抓住工作的主線,善于分析班級情況,熱情幫助后進生,來推動工作的進展,提高工作的能力。以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同學,來換回全班同學的信任和支持,學習中要戒驕戒躁,與同學互相團結。
班級要定期召開班委會議,及時總結工作中的成績和不足。班主任要嚴格要求班干部。使他們了解到這是老師對自己的愛護,犯了錯誤,就應該嚴肅批評,班干部有了成績要及時的表揚,在班級內也能形成人人平等,沒有“特殊學生”的環境氣氛。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班干部健康的成長起來,要避免其產生身份優越感,對于一些不負責任的班干部,也要做出及時的改造輪換。
班主任要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壯大骨干隊伍。可以減輕班干部的負擔,使每個同學都得到擔任干部角色的機會,班主任要隨時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也可以做到有備無患,隨時替換不負責任的班干部。
5 切實可行的班規班紀是班委會具備凝聚力的保障
全班同學根據本班實際制訂一些班規班紀,讓班委在管理班級時做到有法可依,有跡可循。在班委會監督和保證下,班級形成“說了算,訂了干,一不做,二不休”的良好風氣。這樣班委會在工作時,才有底氣,工作起來才有動力,也才能形成凝聚力。班規制訂的原則是: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做。
總之,班級能否管好,靠班主任一個人是不行的,班委會作用很大,班委會是否具有凝聚力也就成了關鍵。俗話說的好“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班主任作為這個班級,乃至班委會的“火車頭”,一定要發揮你的作用,發揮班主任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強有力的凝聚力,調動班委會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讓班級的管理更順暢。
參考文獻:
[1]陳明端.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管理[J].小學教學參考,2008,(03):57-59.
[2]陳文蕾.現代管理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靈活運用[J].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06,(03):115-119.
[3]譚誠.民辦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淺析[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2008(02):168-170.
[4]李艷.如何當好職校班主任[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4):79-83.
[5]李恩壽.怎樣當好班主任[J].考試周刊,2008,(21):28-30.
[6]廖永躍.淺談職業學校班主任的班級管理[J].職業,2008(12):85-90.
[7]袁振國著.現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修定版).
[8]沈碩文.試論班級合作文化的營造和探究.
[9]劉云杉著.學校生活社會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版.
[10]傅維利主編.教育問題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