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礦風險防控措施范文

時間:2023-06-12 16:3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新煤礦風險防控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最新煤礦風險防控措施

篇1

關鍵詞:礦區;地下水污染;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43

1 引言

風險控制就是人為地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把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以避免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難以承擔的后果。

2 政府風險控制對策

2.1 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力度

采用法制手段倒逼礦業開發者進行一定程度的污染控制研究是一種傳統的對由企業造成的污染的控制措施。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對造成地下水污染企業的整治力度較小,某些地區甚至出現包庇污染企業的現象。政府部門應牢記“兩山論”,切實把為公眾提供良好的基本環境質量作為自己的責任,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力度。

2.2 對地下水水質狀況進行嚴密監測

由礦產開采帶來的地下水污染,政府有責任滿足民眾的知情權,對地下水水質進行實時檢測,并向民眾公布相關數據。近年以來,媒體對于地下水污染的曝光越來越多,也反映出政府對地下水狀況的監控不到位的問題。對于礦產開采區,應針對其開采區域科學布設地下水監控站點,實時檢測,并做好向民眾公布的工作,PM2.5數據的可以作為最好的例證。

2.3 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徑

“誰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境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除少數大型企業專門設立污染治理部門外,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對污染治理研究的能力,政府應積極探索地下水污染治理新途徑。政府自身對污染的治理也缺乏專業性,因此,可積極引導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將“誰污染,誰治理”轉變為“誰污染,誰買單”,既能降低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又能使污染得到專業性治理。

3 企業風險控制對策

3.1 礦產開采企業要樹立起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責任心

隨著人們對地下水污染問題的關注加深,政府對地下水污染企業懲處力度的加大,企業不能再“有恃無恐”,礦產開采企業要樹立起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責任心,加大對安全環保部門的資金投入,及時革新防控污染的工藝,采用最新技術防控開采過程中污染物的泄漏。

3.2 企業要加強對生產系統的監控

礦產開采企業要對生產系統實施密切監控,對污染物泄漏的現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開采企業對現有設備工藝,要嚴格管理,對于易出現污染物泄漏的薄弱環節要加強監控,對于跑、冒、滴、漏,要加強管理,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進行消除或控制,防止地下水污染,取得環境效益。

3.3 企業內部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責任制

在礦產開采中,對于容易造成污染物泄漏的薄弱單元,要建立起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責任制,實施專人專管,專人專控。企業領導要從思想上對地下水污染防治重視起來,把該任務與生產工作、安全工作等置于同等地位,對其進行必要的安排、評比、獎懲。

4 社區風險控制對策

4.1 社區要對地下水污染相關知識進行宣傳

社區的宣傳工作:第一,使民眾了解掌握必要的地下水污染的相關知識,提高用水安全意識;第二,排除或降低民眾對于地下水污染的恐懼心理,使民眾知道地下水污染雖有可怕之處,但并非不可治理;第三,使民眾增強維權意識,發現地下水污染的現象,要及時反應,與政府、社區形成聯動,及時控制污染。

4.2 社區要對所在區域內地下水污染相關情況進行調查

社區要對所在區域內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狀況進行調查,對周邊企業生產工藝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風險進行掌握,對污染的特征進行研究,建立具有社區特點的關于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檔案資料,方便社區宣傳工作,為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提供幫助。

4.3 社區要擔任起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聯絡、協調的角色

地下水污染現象一旦發生,社區要積極擔任起聯絡、協調的角色,做好民眾意愿的收集和反映的工作,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掌握,為政府和企業開展地下水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

5 個人風險控制對策

5.1 增強個人自身對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識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不只是政府、企業等要采取相關措施,每個人都要從心里提高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意識,無論是政府公職人員,企業工作人員,還是市井百姓,都要補上地下水污染這一“課”,真正使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做到全民參與。

5.2 增強個人良好環境享有權利的維護意識

在我國,許多法律都有對保護公民環境權益的相關內容做出規定,如《民法通則》、《環境保護法》等。目前,對于地下水污染,公民仍缺乏維權意識,這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為了加強對地下水污染的防控,構建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綜合防控體系,一定要增強個人良好環境享有權利的維護意識。

參考文獻

篇2

贛臺經貿交流周在臺舉行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兩岸(江西)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活動周在臺灣舉行。江西省及各區市代表團在臺北、高雄、臺中等地舉辦了29個經貿活動,拜訪了臺灣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商業總會、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等協會,同臺灣遠東、東元、寶成、旺旺等207家知名企業集團,400余名臺商就159個投資項目進行洽談推介,參加贛臺經貿交流合作活動累計人數超過3000人。據統計,活動周期間,江西省與臺灣簽訂經貿合作項目66個,簽約金額達47.6億美元,涵蓋機電、汽車零部件、化工、輕工制造、有色冶金、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新材料、服務貿易、醫藥制造業、農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其中工業項目43個,占項目總數的65.15%;服務業項目19個,占28.79%。

內蒙古促進煤炭工業轉型升級

日前,政府出臺新的《關于加快發展重點煤炭企業的指導意見》。新《意見》稱,為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煤炭工業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大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力度,支持重點煤炭企業成為新礦區開發主體。按照相關規定優先配置煤炭資源,保障重點煤炭企業持續發展的資源供給。原煤年產量超過5000萬噸的重點煤炭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享受自治區各類優惠政策。新《意見》指出,鼓勵重點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其他煤炭企業,支持重點煤炭企業重組其他煤礦,逐步提高煤炭開發生產集中度。

山東服務業轉型發展任務艱巨

山東國際經貿網日前報道,據介紹,當前山東缺乏高層次創新型的服務業人才,創業門檻高、管理過度、政策缺失的問題較突出;對于電子商務、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業態的扶持培育政策不夠。數字的背后存在結構層次不優、信息化程度不高、市場主體競爭力不強、對外開放程度較低等問題,這是制約山東服務業發展的“短板”,轉型發展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面對新一輪服務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山東應搶占新興和高端服務業市場,統籌傳統和新興服務業,提高產業各環節高端化和國際化水平,爭取區域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上半年安徽茶葉出口量價齊升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消息,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茶葉出口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累計實現出口額9608萬美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成績。其中,綠茶實現出口2.13萬噸,同比增長23.09%,出口額8779萬美元,同比增長43.62%;紅茶出口829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06%,出口額427萬美元,同比增長29.79%。茶葉出口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價格拉動,綠茶每噸出口均價由上年3533美元提高到4123美元,紅茶每噸出口均價由上年4092美元提高到5150美元;二是出口市場多元化,除傳統的非洲市場出口增長之外,安徽茶葉對亞洲和歐洲的出口市場也得到進一步拓展。

云南在泰北投資的最大物流項目開建

商務部駐昆明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云南省在泰北投資的最大物流項目――捷豐(泰國)國際物流園正式開工建設。捷豐(泰國)國際物流園項目位于泰國清萊府清孔縣,緊鄰昆曼國際大通道,占地總面積627畝,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由云南捷豐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規劃建設物流配送中心、保稅區、商務展示中心、清孔論壇區、小商品貿易區等多項核心功能區域,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計劃2年內建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滇泰貿易的最大交換平臺。

海峽兩岸合資基金公司成立

新華網江蘇頻道報道,首個由海峽兩岸企業合資設立的基金公司日前在昆山開發區落戶。由臺灣中華開發金控與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共同設立的華創毅達(昆山) 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規模達20億元。這是江蘇省首個外資基金公司,也是昆山試驗區獲批一年多以來,兩岸金融創新又一成果。該基金主要以華東地區優質企業為主要投資目標,投資范圍涵蓋華東地區特色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及高端設備等產業,將有助于大陸臺資企業轉型升級、陸資企業赴臺投資、兩岸企業赴第三地共同投資等。

“鄭州-盧森堡”貨運航線開通

《河南日報》報道,日前,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8F全貨機平穩降落在鄭州機場,卸載歐洲商品、裝載中國貨物,停留近6小時后,再次起航直飛盧森堡芬德爾機場。“鄭州-盧森堡”直飛航線的開通運營,讓盧貨航成為入駐鄭州機場的首個國際貨運航空基地公司。“鄭州位于中國的腹地,正如盧森堡位于歐洲腹地,共同的區位優勢必將產生共振效應。”盧貨航董事長保羅-海明格表示,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入駐中國內陸省份,必將為兩地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通道,帶動和促進歐亞的交流與發展。

超500家臺企入駐閩臺農創業園

中國新聞網報道,福建省農業廳日前透露,今年前5個月,福建6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引進臺資農業企業18家,合同利用臺資5600萬美元。至此,福建6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在規劃面積266萬畝、核心區建設面積105萬畝的園區內,已累計吸引518家臺資農業企業入駐,引進臺資9.2億美元,涉及水稻、水果、蔬菜、茶葉、花卉、苗木、漁業和農產品加工及休閑農業等產業,涉臺農業產值達70億元人民幣。

可口可樂在哈爾濱建綠色工廠

商務部駐大連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可口可樂(黑龍江)飲料有限公司綠色工廠項目在哈爾濱開工。該項目地處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占地2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將達6.2億元人民幣,規劃投資九條生產線,用于生產包括“可口可樂”、“雪碧”等品牌在內的各種飲料,建成后預計年產能將超120萬噸,新廠一期工程計劃于2016年正式投產。該項目將秉承綠色建筑、綠色運營、綠色辦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建成世界級綠色工廠,體現了可口可樂系統對中國市場發展的信心。

遼寧財政多舉措支持企業走出去

商務部駐大連特派員辦事處消息,遼寧省財政從出口企業面臨的出口渠道不暢、收匯風險較大等實際問題入手,進一步調整完善相關政策,積極助推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遼寧省財政針對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出口渠道不暢的實際問題,對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的展位費,以及境外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資質認證、境外投(議)標等發生的相關費用給予適當扶持,支持出口企業拓寬出口渠道;針對出口企業收匯風險較大的實際問題,省財政通過保費補助和融資貼息等方式,鼓勵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降低出口風險。

金門打造亞洲最大暢貨中心

中國臺灣網日前報道,為吸引更多來自的客源,金門于今年5月打造了亞洲最大的免稅店――升恒昌金湖廣場。該廣場占地面積2.21萬平方米,可供500個以上的品牌廠商進駐,預估年底將可以正式開幕。據臺媒報道,目前,金門大部分的觀光線都與金門高粱酒有聯系,觀光一直是金門的重要發展目標,但目前仍以臺灣本島的旅客、大陸旅游團為主要客源,個人游部分甚少。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處長楊政浯表示,若能做到落地簽注,將會對金門觀光業有很大幫助,目前各項條件都已經備足,就等批準。

廣西加強出口退稅廳際協作

廣西新聞網報道,日前廣西召開第二次出口退稅風險防控廳際協作聯席會議。為實現對出口退稅風險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防控,自治區國稅局、商務廳、南寧海關、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西區分局等5廳局將采取加快信息交換、協調行動、加強管理等措施進一步加強橫向協調配合,形成管理合力,促進全區外貿出口健康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各級國稅機關共為1918戶企業辦理退(免)稅20.72億元,其中審批免抵稅9.14億元,同比增長26.01%,為廣西外貿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