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詞匯測試范文

時間:2023-06-12 16:3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詞匯測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英語詞匯測試

篇1

【關鍵詞】英語;課改;詞匯;記憶;測試

一、前言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英語詞匯量的要求正在進一步提升,新的教材內容中生詞率亦在增加,單詞重復率顯著降低。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初中生必須至少掌握超過1500個新單詞,且能夠學會靈活使用約300個常規詞組及習慣用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詞匯是所有教學內容的構建基礎,詞匯之于英語教學,好比地基之于建筑,地基是保障建筑穩定的關鍵,同樣詞匯也是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任何思想交流的過程均是通過將不同的詞匯組合成句子,進而實現人類的交流活動。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礎,是任何詞組、句子、段落的最為基本、細小的單位。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學生對詞匯的掌握與運用程度是反映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廣大英語教師需依照詞匯教學的要求,設計多元化的詞匯教學活動,教會學生更多詞匯記憶的方法,以提升其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

二、強化詞匯記憶的教學策略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詞匯是決定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它對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為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向學生傳授更多的、有效的詞匯記憶方法,并結合積極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單詞記憶的水平。

(一)構詞法

任何語言的構成均會遵循一定的構詞規律,英語同樣如此,在英語中很大一部分單詞的構成均有其自身的構詞原則,學生若具備一定的單詞基礎,掌握基本的構詞規律,便能夠根據詞根、詞性準確猜測出單詞的含義,并通過聯想記憶,深化對單詞的理解,提升詞匯記憶的有效性。以farm 為例,加上后綴-er便可表示a person who lives in the farm,即farmer,農場主、農民、承包人,諸如此類的單詞還包括許多,例如:sing-singer,village-villager等,加上簡單后綴-er,放在動詞之后便表示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及與該事情相關的“工具”。另外,還包括一些否定前綴的構詞規律等,例如:happy-unhappy,在原始單詞之前加上否定前綴-un,便可表示相反的含義。在詞匯教學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總結單詞的構詞規律,并根據基礎單詞記憶與之相關的其他單詞,通過關聯記憶、規律把握,提升詞匯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奠定良好的詞匯基礎。

(二)拼讀規則記憶

英語單詞不僅有其構詞的規律,同樣在其拼讀方面亦遵循著一定的規則,學生在學習完各音節、音素的發音后,便可歸納出一定的拼讀規則。英語字組可分為元字組與輔字組,元字組主要由元音字母及字組構成,輔字組與其類似,是由輔音字母與字組組成。在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由于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相對而言比較少,對構成單詞的各個字母的發音尚不明確,此時老師便需引導學生記憶常規的字組,以增加其對發音規則的了解。在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基礎后,老師便可指導學生結合讀音與拼寫來對單詞做一個較為整體的記憶掌握,根據單詞的拼寫判斷其讀音,并通過讀音便可聯想單詞的字母構成,進而做到對單詞整體的把握,深化對單詞的記憶。

(三)將詞匯放置于語境中記憶

在英語中,較大一部分單詞的含義并不是單一、獨立的,在不同的語境中,相同的單詞亦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為增加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提升詞匯教學的有效性,老師還需將詞匯放置于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進行理解記憶。此種詞匯記憶方法不僅能夠深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同樣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number為例,作為動詞,它有“給……標號碼”的意思,而作為名詞,則主要表達數字、號碼的含義。此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詞匯記憶的情境,列舉不同的例句,讓學生在句子中把握詞匯的含義,進行理解記憶。在“lily is numbering the pictures”一句中,“number”便作為動詞。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教材案例,聯系整個句子,去猜測單詞的

含義,去深化自身對詞義的理解能力。

三、詞匯測試分析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測試的主要目的便是用于鑒別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水平。它同樣也是英語教學的關鍵構成要素。老師能夠通過詞匯測試所反饋的結果,制定后期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整合近幾年來中考詞匯考察的習題特點設計,詞匯測試的重點均放置于一些重點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所衍生、構成的固定詞組上,主要通過轉變單詞詞性,將其置于不同的語境中,通過考察學生對句子及語篇的理解,根據所提示的單詞,寫出對應的考察單詞,以保障語段及句子的連貫性。此類命題多考察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對詞匯知識的運用能力,對單詞的辨析能力及詞性、語態的把握等。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時,老師需要結合考察目標,整合不同類型的詞匯考查題,將其引入課堂中,測試學生的詞匯掌握水平,強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鍛煉,主要可采取完形填空、綜合填空、短文填空等測試形式,在課程結束前10分鐘,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詞匯記憶測試,并在下一堂課前根據測試所反饋的結果,調整教學策略,細化教學重點內容,進而提升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記憶、聯想記憶,為其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單詞基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講授更多單詞記憶的有效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拼讀記憶等規則來深化對詞匯的把握與記憶,同時還需根據新課程教學的目標,并結合中考考察的重要內容,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詞匯學習情境,深化對其理解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呼新民.初中新課程英語詞匯記憶及其測試的研究[j].科學導報,2013(09).

篇2

關鍵詞: 英語詞匯教學;元認知策略;策略的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5-0251-01

詞匯是語言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英語學習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語言學習就無從談起,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實踐活動也就成了無源之本,所以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能力的必要保證。文秋芳(1993)的研究表明,學生的詞匯量越大,閱讀和聽力的水平就越高。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教師只能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主動性,是英語詞匯教學的根本出路。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關鍵,因而,培養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元認知策略基本理論

(一)元認知的定義

斯登伯格(1985)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智力的成分理論,把智力分解為操作成分、知識獲得成分和元成分,其中元成分是指執行計劃、作出決策和執行監控的最高水平的控制過程?!霸J知”一詞則是由弗拉維爾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一個人所具有的關于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及其實施的控制,是任何調節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即是任何以認知過程與結果為對象的知識。也就是說,元認知是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和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知。同時,元認知又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

(二)元認知的結構

關于元認知的各組成要素,學者們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國內學者中,有人主張元認知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組成,也有研究者傾向于認為,元認知包括三部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董奇,1989)。目前一般傾向于董奇說法,認為元認知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具體內容如下: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于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認知能力、認知策略、過程、結果及其相關信息的知識,以及在何種情境下應該運用何種認知策略、如何最佳地發揮自己能力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指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

(三)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元認知策略運用于學習產生了顯著效果,因此培養學生掌握元認知策略成為教學的必然。元認知策略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還處于早期的發展階段,詞匯元認知技能的掌握又是一個復雜而費時的培訓范疇,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掌握、運用元認知策略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使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

1.教授元認知知識

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元認知知識同樣包括個體元認知知識,策略元認知知識和任務元認知知識。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生首先要宏觀的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應了解詞匯學習的內容,學會了多少詞匯,應當學會多少詞匯。自己如何分配詞匯學習的時間,自己運用了哪些方法及策略,哪些策略適合自己等。

2.協助學生制定詞匯學習計劃

制定計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元認知技能。通過老師的幫助,學生能夠在固定的時間之內設定一個切實的目標并能完成。設定清晰、富有挑戰性又切合實際的目標能幫助學生看到他們自己的進步。通過逐漸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將會增強。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能力和已掌握英語詞匯的情況,通過分解學習目標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3.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監控、評價

自我監控,一方面是自我監視;另一方面是自我控制,發現方法、計劃不當時就要進行調節,更換方法或修改計劃,以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督促學生時時關注自己的學習計劃及學習方法是否得當,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自我評估就是檢驗自己學習的成果、目標的實現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單元測試、閱讀不同層次的材料等進行自我評估,并通過評估的反饋不斷完善詞匯的學習計劃、策略等,從而使詞匯學習更好更快。

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學生詞匯學習的現狀,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詞匯學習效率。詞匯教學中元認知策略的運用,需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成為自主的學習者,才能改善中國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篇3

【關鍵詞】詞匯 高職學生 學習策略

作者簡介:田曉芳 女 1979年12月 河南人 天津職業大學 講師 碩士 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天津市高教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青年專項: 以工學結合為理念的高職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與實踐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批準號:125q204);本論文為2012年度天津職業大學?;痦椖康碾A段性研究成果(批準號:201222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的國際化,當前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英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以工學結合為理念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要體現其基礎性作用,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實際,充分發揮其服務專業的作用。但是,高職學生基礎薄弱,英語語言運用能力需要加強,其詞匯基礎更是薄弱,因此,有必要進行詞匯策略的訓練。

詞匯學習策略是以學習策略為基礎的,它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詞匯時所運用的策略,西方很多學者對詞匯學習策略理論進行了研究。而我國學者Gu and Johnson (1996)采用問卷調查和測試的方式對一些中國的大學生進行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王文宇(1998)在50名英語專業大學生中研究詞匯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的關系。以上研究主要是對大學本科生進行的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對高職英語教學中詞匯學習策略的相關實證研究則很少。因此,本文從實證的角度對高職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進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實證研究

為了解學生具體語言應用能力掌握情況,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調研。問卷一共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學生的詞匯學習觀念調查,第二部分是關于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對本校11級和12級的學生發放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23份。男生86 人;女生137 人。他們對英語的學習都在8年以上,這說明他們都有一定的學習英語的經驗并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其中,通過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的同學為69人,占30.9%;未通過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的同學為154人,占69.1%??梢?,學生的英語基礎一般。

通過從實證的角度,運用SPSS分析軟件工具,來研究高職學生詞匯學習策略及其對語言應用能力培養作用。有針對性地調研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狀況,并提出具體的應對策略。

1)詞匯學習觀念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在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觀念中,單詞需要在用中學的均值得分較高,為3.91031。具體體現在題2“許多單詞的意義都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得”、題4“學單詞是應留意一個詞的固定搭配和短語”和題6“詞匯量可以通過閱讀來擴大”。說明學生對單詞學習的觀念的認識很準確,知道該如何學習英語詞匯。

2)詞匯學習策略分析:

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4個策略中,學生的情感策略的均值得分最高,為4.1614。其次為認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其均值分別為3.3530和3.0501。得分最低的是元認知策略,其均值為2.9834。說明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的運用主要是采用情感策略和認知策略來進行詞匯學習。

而通過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4個策略的各項分別進行平均值和標準差的分析,得知:

第一、在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中,選擇注意的均值得分較高,為3.11928。主動學習的均值得分次之,為2.95197。說明學生會注意到詞的重點等,其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不高。具體體現在題32“我知道哪些詞是我學習的重點”、題51“我知道哪些詞我能猜出來哪些詞我不能猜出來”。

第二、在認知策略中的第一個階段首次處理中,學生運用詞典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策略均值得分最高,為3.70099。其次為記筆記策略,其均值為3.53674。猜測策略運用最低,其均值為3.45328。在認知策略中的第二個階段強化中,重復策略的均值為3.29415,編碼策略的均值為2.91494。說明學生運用重復的策略要高與編碼的策略。在認知策略中的第三個階段試用中,其均值較低,為3.17436。說明學生最常用的認知策略為用詞典、記筆記、猜測和重復的策略。

第三、在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情感策略中,題9“樂于幫助請教自己的同學學習單詞”的均值得分較高,為4.5740。題10“學單詞遇到困難時會及時調整情緒”的均值得分次之,為4.0314。題11“學單詞遇到困難時會及時調整情緒”的均值得分最低,為3.8789。說明學生愿意幫助同學和善于調整學習情緒,能夠運用情感策略來進行英語詞匯學習。

第四、在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社交策略中,題“遇到生詞我會問同學它的意思學生會求助于同學”得分最高,其均值為3.7713;題“遇到生詞我會問同學它的意思”得分一般,其均值為3.2511;題“會和同學組成小組學習單詞并練習運用”得分較低,其均值為2.7399;題“會找機會和老外交流來提高自己的英語詞匯”得分最低,其均值為2.6861。說明學生在詞匯學習中,會求助于同學而不是求助于老師、與同學組成小組,更不會求助于老外,說明學生沒有積極的運用社交策略,不善于運用社交策略。

3)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成績的獨立樣本T檢驗:

篇4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詞是構成語言的基礎單位??梢哉f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學習者掌握一種語言水平高低的標志。而作為英語教學,必須把讓學生掌握足量的詞匯,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多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呢?筆者認為采取下面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一、 課堂教學中的詞匯記憶方法

1. 音形結合法記憶

學習英語單詞,要能正確發音。正確發音有利于學生正確拼寫單詞。教師有必要給學生講授英語單詞拼寫與發音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他們科學記憶,提高記憶效果。英語單詞是由字母組成,而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單詞里的發音一般是有規律的。當學生接觸到元音音素,輔音音素后,就認識了開音節,閉音節,重讀開音節,重讀閉音節等。在激發了學生的這些認知思維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到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在單詞里的發音規律。如“a”在重讀閉音節的單詞“maths”里發[?]。同時聯系單詞“bag, stand, black, cat”等進行歸納。另外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讓他們多聽錄音,多模仿朗讀。這樣學生就能讀準單詞,并進行有效識記。

2. 構詞法記憶

構詞法揭示了詞匯的構成方式、構成原則和分析技巧,是學習詞匯、迅速擴大詞匯量的金鑰匙。在詞匯教學中引入“構詞法”,能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記憶單詞,擴大詞匯量。掌握基本的構詞法將會大大有助于突破記憶單詞的難關。在高中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三種主要的構詞方式,即:派生、轉化和合成。派生法在構詞法中最有生氣,它是通過在詞根前后添加前綴和后綴而構成更多新詞。英語詞匯數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單詞的元素——詞根、前綴和后綴等卻是有限的。轉化法則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詞匯的使用功能,如book, boat, head, dirty, warm, cool等名詞、形容詞均可以轉化為動詞使用。合成法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諸如classmate, classroom, football, volleyball, baseball等大量單詞。為此,在詞匯教學中,我們必須向學生介紹構詞法的基本知識。

舉個簡單例子,如在識記單詞superman的時候,我們知道,它是一個合成法構成的單詞,它是由詞匯super(優越于,超出)和詞匯man(人)構成,而由super構成的詞匯應該會有優越于和超出的含義,所以在記住該單詞的同時,我們能夠從super這個單詞中引出supermarket(超級市場), superstar(超級明星), supercountry(超級大國), supergirl(超級女生)等一系列的詞匯。

3. 分組法記憶

在單詞的記憶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單詞的意義或者讀音的類似情況來進行歸納記憶,例如根據同義詞分組、反義詞分組、同音詞分組等各種記憶方法來進行記憶。

例如同類詞分組記憶法,我們在記憶liver(肝臟)這個單詞時,可以把表示內臟器官的各種英語詞匯組合到一起來加強記憶,如: heart(心臟), lung(肺,肺臟), kidney(腎,腎臟), stomach(胃,肚子), gut(腸子)等等。利用同音詞分組記憶法,我們可以把to、 two、 too; night、 knight; see、 sea; son、 sun; sight、 cite、 site; here、 hear; hair、 hare等這樣的詞匯積累起來,通過對這種同音詞、近音詞的有意分組積累,加深單詞的記憶。

4. 順口溜法或口訣法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許多的易混、易忘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和創設一些順口溜或口訣來幫助我們記憶。如表示看的相關詞匯辨析: see, watch, observe, notice, glance, glare, stare, read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辨別記憶:

看場電影要用see; 看書、看報用read;

看電視、戲劇和比賽、凡是看表演用watch;

observe細觀察;一時注意notice;

匆匆一瞥glance; 怒目而視glare;

定睛一看stare。

二、 應試中的生詞難詞猜測技巧

隨著英語高考試題中閱讀量的增大,考生在閱讀時經常會遇到生詞或熟詞生義,那么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猜測生詞的技巧,進一步提高做題的準確率,以下就是我在指導學生學習中總結的一些方法。

1. 結合語境,聯系上下文猜測生詞的詞義。例如:

When things are getting hard, a voice inside my head tells me that I can??t concentrate on something. Then, there are other distractions, such as family or hobbies.

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是說“當事情變得越來越嚴峻的時候,我內心的一個聲音告訴我說我不會集中心思在某件事情上”,所以后面應接著說“還有其他的一些令我分心的事情”。因此distractions應是“分心”之意。

2. 根據同類關系猜測生詞詞義。往往表示比較關系的詞語意味著同類關系,這些詞和短語大致有and, as, like,similarly, also, just as等。例如:

He is a learned professor and can speak many languages from Japanese to Swahili.

教授很博學,能講許多種語言,有日語等還有Swahili?!★@然, Swahili是一種語言(斯瓦西里語)。

3. 從表示并列關系的詞語上猜測詞義。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有and, or等。在解讀中我們從這個關系來推測詞義。例如:

The music is sometimes witty and playful, sometimes almost alarming and frightening.

我們從表并列關系的詞and, 結合frightening的意思可推知alarming的意思為“令人驚恐的、令人害怕的”。

4. 我們可以從轉折關系猜測生詞詞義。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有though, but, yet, although, despite, however等。例如:

The house looked quite normal outside, but inside it was very exotic with fascinating objects on display.

but是表轉折連詞,在其前后應該構成對比轉折關系。也就是說normal outside應該和exotic inside相對,故exotic應該是foreign and unusual 的意思。

5. 根據因果關系猜測生詞詞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有because, since, as, for, therefore, so that等。例如:

The flowers in the vase withered because they had no water.

根據“無雨水”,我們能夠推知花會“枯萎”。所以wither應該有“枯萎、凋謝”的意思。

6. 根據比喻關系來猜測詞義。其標志性詞語有as ... as, like等。例如:

The hot?air balloon took off. It was as buoyant in the air as a rose leaf in water.

我們從“好像水中的玫瑰葉”這意思來推斷, buoyant可能是“飄浮”的意思。

7. 根據所舉的例子來猜測詞義。其標志性詞語有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like, such as等。例如:

Many United Nations employees are polyglot. Ms White, for example, speaks six languages.

從所舉的例子,我們不難得出polyglot的意思是“懂多種語言的”。

我們還可根據構詞法中的“轉化”、“派生”和“合成”等多種方法去猜測生詞詞義。

篇5

關鍵詞:初中;詞匯;識記

一、識記策略的三個方面

(一)課本素材

牛津版教材在課本素材的選取上更加人性化,也就是更注重學生們的感受。內容非常貼近現實生活,更容易理解。這樣老師講課的時候就會容易很多,也更適合講課內容的發揮。新版教材在印刷上一改以往的黑白印刷,而全部使用彩色印刷。在人物設定方面也更受學生們歡迎,打破了以往單一的人物形象之間的對話,增加了卡通形象。通過卡通形象之間的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來說明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可愛的卡通形象配上鮮艷的顏色,頓時讓學生們眼前一亮,不僅提高了課本的趣味性,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本詞匯

新版教材在詞匯量方面確實比舊版教材有所增加,詞匯量大增。這也使得學生在做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的題目方面覺得吃力。小學的詞匯量確實有限,對于初中的試題來說有很大難度。所以對學生們掌握詞匯量的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這讓學生們感覺英語學習一下子變的難多了。甚至對于以前經常考滿分的學生來說及格已經是奮斗的目標了。長此下去難免會打擊學生們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對于詞匯量的掌握和擴展變的尤為重要。新版課本里除了每一課必須掌握的單詞以外,還有一部分也是生詞。學生們不但要對必須掌握的單詞能夠深刻記憶并且熟練運用,還要對認為是生詞的那一部分詞匯了解含義。只有詞匯量增加了才會在課文學習中能夠明白文章所表達的含義,進而對文章產生學習興趣。如果連課本中的基本文章都讀不懂,那學生必然會為了考試而應付考試,喪失學習的動力。老師應加強學生對于詞匯量的掌握,兩天一默寫,每個星期要把這個星期的所有詞匯都考一遍。讓詞匯對于學生們來說能夠爛熟于胸,使他們在學習當中有信心。

(三)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已經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們的喜愛。初中的英語課程課時安排的比較緊,一些老師為了多講課而很少甚至沒有進行過課堂討論。這就形成了填鴨式教學。牛津版的英語教材就是要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面有所突破和提高。所以課堂討論恰好配合了新版教材的單元設定。老師可以寫一個題目,學生們針對這個題目用英文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老師可以和學生們進行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這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影響教學的幾個方面

(一)教學教案

老師是連接課本和學生的紐帶,新版教材如何才能讓學生不僅在豐富的顏色方面喜愛,還要在知識方面能容易接受,這是對老師一個很大的考驗。老師要把自己的教學方法寫進教案,把自己對每一課的理解都能融入到教案當中去,達到融會貫通。只有自己對課本的知識和安排做到心中有數了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順利實施。另外,即使是已經完成的教案也要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在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下才能做出一份好的教案,這需要教師對于教學的刻苦鉆研。

(二)教學方法

篇6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A-0095-0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中考中,英語學科也占據著比較大的分值。在初中階段,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的單詞,隔了一夜就忘記了,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面對如此尷尬的境地,英語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重塑信心、學好英語,值得我們深思。

一、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是否有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與否的因素之一,只有培養了學習興趣,才能保持學習熱情。教師能否培養學生對詞匯學習的濃厚興趣,是英語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初中生尚未成熟、活潑好動,他們更喜歡有趣的課堂,形象直觀的教學比較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盡量使用真實的事物或者各色圖片來輔助教學,也可以制作豐富多彩的課件等,以生動鮮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詞匯,激活課堂,讓學生感覺單詞仿佛變成了跳動的音符一般富有生命力,學生的學習熱情燃燒起來。

(一)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

在學習一些表示事物的名詞時,筆者經常從家里帶一些實物到課堂上,通過展示實物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單詞有深刻的印象。如在介紹生詞時,筆者分別拿著事先準備好的手機、鐘表、卡片和身份證實物問學生:“What’s this?”“It’s a phone.”“This is a clock.”“That is a card.”“Please look at my ID card.”這樣用身邊很常見的東西引入新詞匯,便于學生接受,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新單詞的拼寫和詞義,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圖片引入新詞匯

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實物不易找到,使得實物展示教學法受到局限。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圖片、錄像等達到教學目的。如在Where’s my backpack?一課中有很多關于房間擺設及位置關系的詞匯,筆者就在家里拍了一些照片,再利用這些圖片進行新單詞的教學。學生對圖片很感興趣,頓時領悟了bedroom、table、drawer、bookcase、hat等詞匯表達的意思,也學會了介詞短語in front of、under、behind、on the right/left等。

這樣的教學效果良好,深受孩子們喜愛。直觀的教學方式,把單詞的音、形、意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直觀明了,既可使課堂氣氛和諧活躍,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構詞法教學,尋找結構規律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存在的規律,英語詞匯也不例外,它們的結構和組成也有規律可循,因此,教師可采用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能死記硬背單詞,要善于尋找規律,教給學生構詞法并引導學生運用構詞法的知識識記單詞。教師要指導學生總結前綴、后綴和詞根,聯系學過單詞的音、形、意,擴大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自己理解及運用詞匯的能力。教師要指點學生正確運用基本構詞法,使他們對詞匯學習獲得新的途徑。

(1)分析前綴和后綴

教師要把一些常見的前綴、后綴告訴學生。如在學了teacher、farmer、worker等單詞后,筆者讓學生思考動詞加-er后綴后意思和詞性發生的變化,學生很快就能推測出waiter和singer的漢語意思,也知道-er后綴表示“做…的人”。同樣,在學習unlike、unlucky等有前綴un-構成的詞匯時,筆者先讓學生回想like、lucky的含義,再進一步為學生解釋un-前綴表示否定或者反義,學生就不難推斷出unlike、unlucky是什么意思了。這種教授詞匯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猜測詞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2)分析合成詞

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礎單詞結合構成一個新詞,我們稱這種詞為合成詞。合成詞的漢語意思基本是這幾個詞的結合。如在學過了class與room這兩個詞之后,筆者讓學生推測classroom的含義,再給他們拓展bedroom、living room和bathroom等新詞,還有weekend、sunshine、grandfather等單詞的意思也顯而易見了。

利用詞根、詞綴法教學生記憶單詞,是科學有效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詞根、詞綴的含義進行擴展,通過分解詞匯的結構判斷詞義,掌握造詞的基本規律。先理解、再聯想,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單詞的樂趣,找到單詞結構的規律以后,學單詞變得容易,短期內,學生的詞匯量會得到擴充,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三、創設語境,加強詞義理解

詞匯只有放在一定的語境中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詞匯絕對不是單純的一個詞,不能孤立存在,只有結合某種語境,它的含義才能得以恰當地詮釋。因此,教師在教學單詞時,要創設合適的語境,避免孤立地講解詞匯含義。其實,作為人類交流的工具,英語跟漢語有很多共同點――很多的詞匯都是一詞多義。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講解這些單詞,創設不同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句中理解詞匯的意義,靈活分析其用法。

比如在講cold這個單詞時,筆者就給學生舉了一個例句:It was cold yesterday,so Tom caught a bad cold.(昨天天氣冷,所以湯姆感冒了。)第一個cold是形容詞“冷”,第二個cold是名詞“感冒”,一句話列舉了cold的兩個詞性,兩個漢語意思。在學習單詞“lie”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下面這個例句:The hen lying on the ground lies to everybody that she laid an egg just now.歷屆學生對lie的漢語意思及對應的過去式區分不清,筆者通過這個例句,分別展示了lie的三個含義――“躺著”“撒謊”“下蛋”,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在笑聲中記住了易混詞。

教師在講解單詞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展開想象,豐富認知、拓展思路,提升學習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單詞連接成句子,結合語境解釋單詞的意思及用法,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教師創設的語言情境須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熟悉的情境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把知識應用于實際,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語言運用能力。

四、巧用拼讀,力求音形結合

語言需要發聲,要想掌握好語言必須要懂得語音,語音是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會拼讀單詞是記憶詞匯的前提條件,音標則是解開拼讀的金鑰匙。為了改善中國學生只會“啞巴”英語的現象,教師要強調音標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音標知識就像學會了語文的拼音一樣,能把單詞準確地拼讀出來,記憶單詞也不再是令學生頭疼的事情。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單詞的外形推測讀音。如字母組合ee大多發[i:]這個音,筆者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含有ee組合的單詞,學生很快給出了答案:see、tree、three、meet、feet、green、sheep、beef等。筆者還帶著學生一起總結了字母組合ch發[t∫]的音的單詞,常見的有:chicken、watch、peach、teach、chair、cheese、China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善于總結字母的發音規律,漸漸地,學生的大腦里就能牢牢地刻下英語單詞拼讀規律。反過來,我們還可以由音標猜測單詞由哪些字母組成。如發[]的音多半是字母o,像not、hot、lot、box、dog等。只要把單詞的音、形、意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發現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長期積累,學習詞匯所遇到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見掌握了發音規則以后,學生不再懼怕記單詞,學生的心理負擔減輕了。靈活運用發音規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有利于形成永久性記憶。而且單詞讀準了,朗讀起課文來有聲有色,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不斷體驗學習進步的快樂。

篇7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一、結合情景教學詞匯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边@同樣適用英語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單詞,自如地用于交流與交際之中,就不能孤立地講解單詞,而是要將單詞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語境中展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將單詞轉化為交際能力。在具體情景中教單詞、學單詞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記單詞容易遺忘的缺陷,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單詞的能力,老師應教會學生學會在交際中使用單詞。我們在教英語單詞時,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拼寫,還要讓學生知道英語單詞的詞類、詞義,能用學過的詞造句,更重要的是能夠用它來閱讀、寫作及交際,在學習過程中應盡量避開母語的影響,例如:我們在教short時就可以用short造句,This is a shirt pencil.The man is short.應讓學生明確在這兩個句中都用到了short,但是它的詞義就不相同。另外還可以教學生用單詞組詞,達到熟記和運用詞匯的目的,如:我們在教teacher這個單詞時,就可以這樣來組成a good teacher,a man teacher,two teachers,my teacher等。組成詞以后就造句:He is a good teacher.There are two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二、詞匯的呈現的方法

詞匯的呈現方式直接影響詞匯教學的效果。中學英語教學沒有專門的詞匯課,而詞匯對語言來說又是那么的重要。因此,教學中詞匯呈現方式的科學性就值得探討。如果說,呈現方式采用集中識字有利于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那么具體到每個單詞的識記,呈現方式將對學生牢固的記憶詞匯、擴大詞匯容量產生積極的影響。實驗表明:學生面對密密麻麻的新單詞,多數學生思想處于焦慮和抑制狀態,這種狀態特別不利于學生認知新單詞。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法中直接翻到單詞表教讀單詞的方法,采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

1.直觀法。教育家烏申斯基從孩子心理特征出發,強調直觀性原則的重要。他認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而在初中階段,主要詞匯大多接近生活,名詞和動詞占了絕大部分,因此,用直觀法呈現新詞匯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學生不再覺得枯燥無味。例如,可以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如教newspa-per時,可以指著班級圖書角的報紙,教broom時,可以利用衛生角的掃帚,而對于一些比較少見的物體,則可以利用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法,如教bike時,將實物帶到班級不太可能,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一輛自行車,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舉例法。如:在教學happy時,就可以說I am happy,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這樣通過一個例子使學生清楚、準確地領會了單詞happy的意義及其用法。

3.表演法。英國著名語言家??怂估f:“教英語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倍硌莘ㄇ∏∈悄欠N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教動詞,例如在教jump,run,swim,smile,cry等,表演出相應的動作,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三、指導科學記憶單詞

英語詞匯量龐大,但卻并不是雜亂無章的,無論是音形還是意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在眾多的單詞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進而構成了完整系統化的詞匯體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是就某個單詞本身來進行孤立地講解,而是要利用詞匯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去發現內在的規律性,這樣更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然,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與掌握,這對于這些構詞法教師不要直接講出來,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去發現,去總結,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構詞法。

1.換字母,light-fight-right-eight,look-book,horse-house,read-red,how-low等,這樣在學習一個新單詞時,讓學生通過換字母來總結出單詞之間的內在聯系。

2.合成,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個新詞,如pencilbox,basketball,sunlight等。

3.詞性轉換,即在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實現詞性的轉換,如teach-teacher,win-winner等。

4.歸類,即將眾多的單詞分門別類,這樣更加利于記憶,如按詞性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等;也可以分為水果、顏色、身體器官、服飾、動物等類別。

5.派生,即通過加前后綴的方式來形成一個新詞,如加前綴un-,加后綴less等。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總結出單詞之間的內在規律性,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從而讓學生從學習一個新詞到掌握一類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單詞的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詞匯量的豐富與積累。

四、詞匯鞏固的方法

篇8

關鍵詞:記憶模式 原型模式 圖式模式 網絡結構模式 詞匯學習策略

自從1885年,Hermann Ebbihause 發表了對遺忘規律的研究結果后,有關記憶的研究就成了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興趣之一。記憶與語言學習、語言處理息息相關。記憶成為語言信息處理的核心部分。記憶對我們如此重要,我們有必要對它的規律及原理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所謂記憶,簡單地說就是人腦對過去經驗中發生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種復雜的大腦思維現象。人類的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信息經過處理后轉入下一個階段。在全部的感覺信息中,能夠進入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只有一部分。在短時記憶經過處理,“編碼”的信息才能進入長時記憶。只有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才能被記住。留在記憶中的信息不能得到保存則產生遺忘。外語學習離不開記憶,尤其是詞匯的學習與記憶更是每個學生都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而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依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記憶單詞。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種記憶效果。死記有助于從短時記憶中回憶信息,但是從長期的學習效果來看,真正要學到東西取決于認知結構的永久性變化。因此如果我們能利用記憶規律和它的某些原理找出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和策略,就會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擴大詞匯量。本文將結合記憶的原理來闡述英語詞匯的三種記憶模式,并指出在應用這些模式記憶英語單詞時應注意的幾個因素,以提高英語單詞學習效率。

一、原型模式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需要在一堂課內給學生輸入大量的單詞,但效果卻不如人意。這是因為人們的短時記憶容量小,信息保留時間短的緣故。大量的單詞加重了學生記憶負擔,干擾了短時記憶對信息的編碼和處理,使學生還沒等對單詞詞義理解記憶就消失了。顯然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所以如何輸入大量單詞而又便于學生記憶就變得重要起來。我們認為原型記憶模式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它的出發點是,記憶中相關的概念是相互靠在一起的。有的處在中心位置,有的處在邊緣位置。處于中心位置的概念更易于接近。原型指那些處于某一范疇中心位置的實例。構成范疇的各個成分既有區別又有相似之處。原型在這些成分之間起著協調的作用。范疇成分與原型相距越遠,接近它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Rosch認為一些表示范疇的類名(如“家俱”、“鳥”)往往是同他們的“范例”(如“椅子”、“知更鳥”)一起儲存在人們的記憶里。Gleason & Ratner的實驗也證明人們傾向于將事物歸類,建立“原型”――最典型的例子。并且人們在潛意識里將事物根據離“原型”的遠近排名,結果是當他們掌握一個詞的意思時,他們也自動激活他們在記憶里的潛意識的排名系統。

所以在記憶中,這些“范例”和接近范例的詞更易于記憶。我們可以利用他們去記與它比較接近的引申意義和比喻意義。比如“power”一詞的基本和中心意義是“能力”,由“能力”這一意義可以衍生出它如下的引申義:控制權,權限,體力,機械能,道義力量或智力,有權利的人。圍繞“head”的基本意義“身體的上部分,頂部”可以得出的比喻義“首腦,首長”。

原型模式對我們的另一個啟發是詞匯的記憶可以按詞匯的語義范疇來記。心理語言學上的實驗也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Meyer 1971年曾做過語義激活實驗結果表明,有意義聯系的對子的反應時間要顯著地快于沒有意義聯系的對子,這說明對子里的第一個詞激活了第二個有意義聯系的詞。這在某一方面顯示我們的心理詞匯是按語義相關組織起來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利用語義場中的上下義詞的關系來記一些單詞。比如相對于furniture這一上義詞來說,chair, table,bed是下義詞。相對于plant,下義詞是bush,tree,shrub,flower。按照這樣的語義范疇分類可以提高記憶效率,迅速擴大詞匯量。

二、圖式記憶模式

圖式論最初是巴特利特用來解釋高級心理活動的一個概念。后來它融合了框架結構理論、故事語法、動態記憶理論結構。美國人智專家魯梅哈特完善了這一理論。圖式論的主要論點是,人們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即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圖式論實質上是系統深入探討長時記憶在理解過程中的作用的一種理論模式,可以說是記憶研究的一個分支。圖式論原理對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發是,我們應該注意學生的背景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能夠起到“以舊引新”的作用。所以在教授英語新詞匯時,可以啟發學生利用他們的儲存在長時記憶的舊詞匯知識與新輸入頭腦中的詞匯聯系起來,進而使短時記憶的新詞匯經過加工進入長時記憶。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已知道的一些構詞知識來學習新單詞。我們常常通過前綴、后綴的意義來猜測推斷某些詞的意義。轉類詞更是利用了它原有詞性的意義。另外一個利用背景知識的策略是在文章的閱讀中記憶單詞。在閱讀中通過上下文的幫助去檢索,提取長時記憶中的詞匯,達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通過閱讀文章記憶單詞的好處是單詞在文章中會有一定的復現率,而單詞的出現頻率是決定短時記憶轉移到長時記憶的一個條件。毫無疑問反復接觸單詞增加了它在不同場合出現的機會,這當然會增加記憶這個單詞的效果。Context也可以作為背景知識。Halliday認為context指語篇外的語境。它可以指話語、情景和文化語境。這些語境知識都會影響單詞的記憶。作為教師應該創造言外語境,使學生通過語境將新單詞與已經掌握的單詞或其它知識相聯系。

三、網絡結構記憶模式

網絡結構模式認為,所有概念是通過繁多的聯系網絡(associative net)相連在一起的。網絡結構的交結處(intersections)由表明屬性、范疇名稱或其它特征的符號表示。理解始于標有詞名(word name)的結節(node),與此結節有直接和間接聯系的所有結節都被激活。結節之間的聯系有強有弱,它們之間靠同義、析?。╠isjunction)等關系串聯起來。這說明當一個節點或連接受到激活,激活就會向各個方向擴散。網絡結構決定觸發提取。我們可以將這一模式與聯想搭配記憶相聯系起來。Deese(1958)的實驗充分說明,互相有聯系的詞易于記憶。人們總愿意去在神經網絡結構尋找有聯系、有關系的節點。聯想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到詞匯可以有單詞象形聯想、諧音聯想、形近對比聯想?,F以同義詞與反義詞的聯想為例來看一下如何展開聯想。同義詞的聯想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所表示的相同或相似的意義之間的聯想。英語中的同義詞非常豐富。比如,學到injure,就要想到wound,hurt,harm,damage;學到anger,聯想到fury,rage,wound,wrath,indignation resentment等。如果善于同義詞聯想,收集和整理這些紛繁復雜的同義詞,將有利于擴大詞匯量。重要的是能找出同義詞之間語義上的細微差別。反義的聯想印象深刻,易于記憶。然而,它卻比同義聯想更復雜、更難于掌握。它完全受所搭配的詞語的制約。英語中不少詞具有一詞多義和一詞多性的特點,使得反義詞的組合靈活多變,如:fresh的反義詞有old(古老的),stale(不新鮮),salt(咸的)三個。有時因場合的不同,本來是一組同義詞,卻變成了反義詞。因此,反義聯想應主要注意搭配。

以上我們探討了英語詞匯的記憶模式,在應用這些記憶模式來學習英語單詞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因素,它們對單詞記憶有一定的影響。

(1)注意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參與記憶:利用眼、耳,共同來記憶單詞無疑會使要記的單詞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為了使單詞具體形象化,可以利用標本、圖片、模型演示、幻燈、英語電視、英語電影等現代化手段的教學設備,使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將單詞“活”的形象深印在腦海中。

(2)注意合理調整記憶的時間:艾賓浩斯曲線表明:遺忘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慢。新貯存的信息量最初忘得多,忘得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減慢,甚至停止。這就說明要想使單詞持久地、牢固地停留在頭腦中,必須適時的復習,尤其要重視記憶單詞的初始階段的背誦記憶,以便使單詞轉入長時記憶,減少遺忘。

(3)注意輸入記憶的材料:輸入記憶中的材料和性質會影響記憶的質量。艱深,晦澀難懂的材料或一次輸入材料太多都不利于記憶。為了提高單詞的復現率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應該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可讀性、知識性和廣泛性。

總之,詞匯的記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應該說有很多記憶的方法和模式。我們不應當局限于某種模式,而應積極借助心理學、語言學及相關學科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探討出更好的學習策略,以此提高單詞的記憶效率。

參考文獻:

[1] Foss,D. J. & Hakes, David,J.Psych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Prentice-hall, Inc. 1997.

篇9

一、實施“直拼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直拼法,不僅可以將英語教學質量提升,還可以讓學生正確地學會英語詞匯的拼讀,掌握英語詞匯的拼讀方法和技巧,為自己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采用的直拼法,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直拼法教學中,對短音節單詞cat, bag, hot, bus, pen, dog等進行拼讀教學時,只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這些短音節單詞中的元音,以及元音的發音規則,輔音部分就會和元音連接在一起,直接拼讀出來,而且還會根據英語詞匯的發音,準確地寫出英語單詞。對于長音節的英語詞匯,其發音規則是,將兩個元音放在一起,拼讀時,第一個元音節發出聲音,第二個不發出聲音。例如soup, beef, rain等雙元音英語單詞,就是根據第一個元音發聲,第二個元音不發聲的原則進行拼讀的。不同的英語單詞有不同的發音規則,對于學生而言,在英語詞匯學習中,非常容易出現偏差,不能將英語詞匯正確地拼讀。直接拼讀法會讓學生見到單詞就能正確地拼讀出來,在英語學習中,讓學生見詞能讀、見句能讀,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

英語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因此在英語詞匯中字母是單位,所以單詞的發音可以是單個字母的發音,也可以是多個字母發音的組合,記住字母發音是學生學會正確拼讀英語單詞的基礎。直拼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先對學生的單音節進行培養,然后再進行雙音節或者是多音節詞的拼讀培養。讓學生從單詞的拼讀開始進行記憶學習,并對學生的獨立拼讀和記憶進行培養,讓學生從單詞的拼讀中找到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滿足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單詞拼讀習慣和英語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二、在初中英語詞匯學習中如何運用直拼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單詞的學習興趣不高,在學習英語詞匯時,感覺非??菰餆o味。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沒有較多的經驗,也沒有學習策略,經常機械式地記憶,因此記憶一個單詞花費大量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會下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直拼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直拼法將傳統英語教學中按照字母先后順序進行詞匯教學的弊端避免,直拼法的英語詞匯學習是先學習字母發音、拼音后,再學習字母組合發音、拼音,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發音和拼音之后,再學習音標。

在初中英語詞匯學習中,要重點對學生的詞匯直拼能力進行培養。我國的學校教育采用的教材分為幾種,例如人教版、湘少版等,不同版本教材里面的英語單詞是不同的,英語學習的內容排版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進行直拼法教學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為將直拼法滲透到教學中,學生吸收知識的一個途徑是“聽”。所以教師在將直拼法滲透到教學中時,學生會根據自己所聽、所看的內容,形成記憶,在大腦中經過一定時間的處理和反應,學生再看到相同的英語知識時,就會輸出自己的認識。在不斷的積累下,學生會產生很多記憶,有非常好的英語詞匯學習效果。

在學習英語詞匯時,學生學完元音、輔音之后,需要進行簡單的拼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拼讀,難度由低到高。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進行強化,形成刺激、反應、強化的一個過程,提升學生的英語詞匯拼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對學生的英語興趣進行培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英語興趣進行激發和培養,將英語詞匯的音、形、義等進行連接,逐漸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直拼法是單詞記憶法,會讓學生見到一個單詞準確地讀出來,在會讀單詞的基礎上會寫,充分地利用詞匯的拼寫和讀音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直拼法的應用,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研究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英語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提升,幫助學生登上“英語珠峰”。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高中英語 學困生 詞匯教學 策略

1 診斷英語學困生英語學習的困境 

據筆者調查,造成英語學困生的因素諸多,在這些因素中,有下列情況最為普遍。 

1.1 學生的英語啟蒙老師沒有注意英語學習者初級階段的有效引導。在初始階段,學生良好的語音知識對他們今后的詞匯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有些老師并沒引起重視,甚至有些老師根本沒花時間提高學生的語音知識。這直接導致了許多高中生連基本的單詞都不能正確、自信的拼讀。同時這些老師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課堂上總是“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只能機械性地模仿、抄寫。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得到體現,一段時間后,他們將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1.2 教師缺乏對英語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鼓勵。作為老師,一旦發現他們,在英語學習上存在困難,最有效的方式是給予科學、高效、積極地指導,這樣能少讓學生走彎路。且學生可以通過最短時間內的努力學習,將英語提高,使之看到希望,增加學習信心,同時教師應在起始階段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學法指導,正確的學法指導能使學習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同時許多教師上課很少對學生說鼓勵性和期望性的話語,如很少說:your performance is terrific this time.i certainly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in the coming days. look!you are making much. progress recently, i hope you can come on.對學生出色的課堂表現常無動于衷,很少把機會給學習困難者嘗試。教師長此以往,必然會挫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3 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必要條件。如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堅強的意志等。眾所周知,強烈的學習目的是誘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關鍵。但有部分學生不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英語是世界的通用語言,所以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生今后能走向世界鋪平道路。在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下,一些學生能夠努力學習,一小段時間,但當他們發現成績并沒有太大的提升時,就會輕易地放棄。加之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沉重,作業繁多。這樣勢必會減少英語學習的時間。多數學困生課前不預習;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課后不復習鞏固,作業馬虎。由此可見,壞習慣是產生學困生的一個主要因素。 

1.4 學生消極的性格特征。一孤僻的學生在英語課上不愿合作,不愿向老師請教,有課堂上害怕表現不佳有損自己在教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降低自我價值,缺乏自我表現的勇氣,這樣會導致他們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這種情況在大班的教學環境下會更加嚴重。而且課堂時間不足,課程較緊,教學給學生的展現機會不多。這些情況自然就嚴重影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通過筆者近五年的教學實踐,尤其在2010年和2011年在我校高一(18)班,高一(21),高一(28)班和高二(8)班,高二(11)班,高二(12)班共六個班級的實驗和總結中,摸索出對英語學困生詞匯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供各位同仁參考。 

2 轉變這些高中英語學困生詞匯教學策略 

2.1 對學生進行激勵和培養學習興趣的策略。激勵從心理學意義上講,是指持續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向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實際上,激勵也是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積極性的過程。有學者認為:“激勵就是激發學生思想情感和行為,給予動力,喚起愿望的過程。因此,激勵的作用不可忽視。長期的激勵能夠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在學習困境中變得更加堅強。尤其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受學生的基礎知識、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制約,教師要靈活運用激勵措施,不斷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激勵,是學生形成持續的英語學習動力,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2.2 充分利用身邊有效資源,讓學生積極記憶,擴展和運用詞匯的策略。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報紙、雜志等資源去擴展詞匯。這樣從多角度、不同語境中積極學到大量豐富的詞匯,也在閱讀中積累了更多的

新詞,認識了其意義、用法和語境。為他們創造性的使用詞匯奠定了基礎。同時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閱讀中讓學生去接觸更多的新詞,讓學生通過上下文去體會、揣摩詞義。這樣不僅能使原本模糊不清的詞義從上下文中很快得出答案,更能加深印象。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如看電影來豐富詞匯?;ヂ摼W上很多材料把文字、圖片、音頻等素材結合在一起,為英語詞匯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學習。筆者有時在課堂上列出幾個剛剛學過的詞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根據這幾個單詞編一個故事,講一段經歷,說一個笑話。有時要求學生把剛學過的詞匯用自己的話造一個句子。就算他們出現錯誤我也經常鼓勵并指出。這些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2.3 創造有效英語學習環境和教師方法指導的策略。要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個積極向上,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才能高度集中,才能在課堂上汲取豐富的英語知識。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應當適當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學生創造熟悉的真實情景,強化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并經常讓學生學習簡單易學的英語歌曲,感知英語的語言魅力,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從而迸發靈感,增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樣的課堂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加強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英語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給予“特別關照”。在一課后經常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迅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長路上少走彎路。 

2.4 在教學中利用綜合教學法的策略。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這說明教師不能孤立的進行詞匯教學,應包括文化學習、交際學習、積極思考、語言學習等方面。一方面,詞匯教學應該依據詞匯內部的形、音、義、構成、搭配、用法的縱橫關系,去認識、掌握、使用詞匯:另一方面要求詞匯教學需與語音、語法、句型、課本、書籍相結合,使詞匯教學始終貫穿與課堂中的聽、說、讀、寫等諸多環節中去。只有適時地把單個的詞納入到一定的系統的構詞、詞義、詞類、語法功能、交際功能、文化功能中去,才能在學生的記憶里扎下深刻的印象。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新詞的特點和規律,開動學生的思維記憶,從而重視這些詞匯。給學生創造接觸生詞、吸收生詞、使用生詞的機會。筆者在課常上從不孤立地教授詞匯,而把詞匯教學貫穿在每一節課堂中去,通過綜合教學法,筆者在近兩年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結語 

面對英語學困生,我們做了許多的探索,總結了許多的經驗。老師應當從突破詞匯量丌始,轉變觀念,進行教學方法和教材的改革,讓學生在提高詞匯量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應當有積極的教學態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和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應當主動的思考與練習。高中英語詞匯教與學的探索嘗試大有可為,教師應積極進取,不斷學習,不斷開拓視野,發現新的方法,改進詞匯教學。使我們的英語學困生能走出困惑,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陳琳simon greenall.[m]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2010 

3 宇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王文字.觀念策略與英語詞匯記憶[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8(01) 

5 范琳等.英語詞匯學習中的分類組織策略實驗研究[j].北京:外語 

教學與研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