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踏青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7:29: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節踏青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清明節踏青作文

篇1

今天我去看姥爺、太公、太婆好開心啊!今天我的任務終于完成了。

昨天,是清明節,爸爸帶著我和媽媽回到姥姥家,給姑爺爺燒紙。

到了姥姥家,我就看見姥爺在那里剪白色的紙條,我很好奇:“姥爺,您在干什么?”姥爺笑了,小聲地告訴我:“保密啦!”姥爺剪好了,把它們掛在釘耙上,我拿著一大把紙錢,爸爸拿著一盒蠟燭、媽媽拿著一個小打火機。

到了姑爺爺的墓前,我們把旁邊的雜草除掉,在給姑爺爺的墓上培上了新土,爸爸把蠟燭小心翼翼地點燃,姥爺把那些白紙掛到姑爺爺墓上的樹枝上,媽媽把打火機點燃,我把紙錢一張一張地放到火里,紙錢燒完了,我們給姑爺爺我們就回家了。

昨天是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表示我們對祖輩的尊重。

一大早,媽媽開車帶著我和姐姐回老家去。沿路我看到好多 去秦嶺山里的車,粉紅的桃花,綠油油的麥田和金黃金黃的油菜花,許多游人半路停下在桃園或者在油菜花邊照相。

不知不覺我們就到老家了。

到家后我發現我們回來有點兒晚了,大舅一家和小姨他們已經回來了。爺爺帶領大家給老奶奶和老爺爺去燒紙,我當然也加入其中。我學著大家跪著,由于人多,我們圍成好大一個圈燒紙和紙錢,然后磕頭。爺爺怕引起其它東西著火,讓我們多等會,等火完全熄滅我們才回家。

回到家奶奶和舅媽做好午飯,大家有說有笑地吃著香噴噴的飯,我在心里想:老奶奶、老爺爺你們在天堂一定要過得很好哦!

【【必備】清明節踏青作文100字3篇】相關文章:

1.【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00字集合八篇

2.【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00字匯總9篇

3.【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00字4篇

4.【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00字合集六篇

5.【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300字匯總8篇

6.【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0字合集5篇

7.【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錦6篇

篇2

今天,外面天氣晴朗,陽光燦爛。但是我的心情比陽光更燦爛,因為今天我要跟同學們一起去花圃春游。雖然我以前已經去過很多很多次了,但是我心里還是很開心。

我們坐上去花圃的車,高高興興地出發了。在半路上,車子突然經過一個坡的地方,同學們都“哇哇”地大叫起來,因為這跟坐過山車一樣,很刺激。到了花圃,那里有很多美麗的花。從遠處望去,那里好像成了花的海洋。而且花的顏色也非常多,有紅的、白的、還有黃的,可好看了!

肚子餓了,我們都拿出自己帶的零食啊干糧啊跟大家一起分享,別提有多開心了。

這次踏青真有趣啊!真是個有意思的清明節!

昨天是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表示我們對祖輩的尊重。

一大早,媽媽開車帶著我和姐姐回老家去。沿路我看到好多 去秦嶺山里的車,粉紅的桃花,綠油油的麥田和金黃金黃的油菜花,許多游人半路停下在桃園或者在油菜花邊照相。

不知不覺我們就到老家了。

到家后我發現我們回來有點兒晚了,大舅一家和小姨他們已經回來了。爺爺帶領大家給老奶奶和老爺爺去燒紙,我當然也加入其中。我學著大家跪著,由于人多,我們圍成好大一個圈燒紙和紙錢,然后磕頭。爺爺怕引起其它東西著火,讓我們多等會,等火完全熄滅我們才回家。

回到家奶奶和舅媽做好午飯,大家有說有笑地吃著香噴噴的飯,我在心里想:老奶奶、老爺爺你們在天堂一定要過得很好哦!

清明節來到了,我和小表妹一起去郊外踏青。

看,那水平如鏡的河面被瑰麗的朝霞渲染著,銀光閃閃,多么綺麗。

河邊,那一棵棵柳樹翠欲流,婀娜多姿,纖細如指的柳條撫摸著河面。

遠處的那個桃園里的桃花全都盛開了,從遠處看,真像一片紅云降落人間,撲鼻而來的花香在寂靜的桃園里飄散。

在離桃園不遠的地方是一片雪白的梨花,有的已經盛開了,像一個個展開雙臂擁抱春天的白衣天使;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一位位蒙著面紗、害羞的少女不愿讓游客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

啊!春是朝氣蓬勃的,像噴薄的朝陽。

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同時也是遠足踏青,親近大自然的節日。

清明假期里的一天,春光明媚,媽媽帶我和哥哥去外面踏青。

路邊的迎春花,玉蘭花,榆葉梅。五顏六色,競相開放,美麗極了。

走著走著我們發現一棵玉蘭樹上開著很多白色的花,但有一個枝條上開著紫色的玉蘭花,看上去非常特別。我驚奇的.問媽媽:“一棵樹上怎么會有兩種顏色的花呢?”媽媽說:“那枝開紫色的花枝是嫁接上去的。”

那邊還有成片的榆葉梅,有紅色的,有白色的,粉紅色的,煞是好看。哥哥摘了一朵粉紅色的榆葉梅,看上去很像縮小版的荷花,聞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來踏青,賞花的人很多,不時有人在花叢中拍照,用DV機錄像。春天來了,春天真美啊!

一個空氣清新的周末上午,我和爸爸去鄉間踏青。

到了那里,我看到了萬物生長,眼前一片花紅柳綠。于是,我先來到了一片生長燕麥的田里。我剛剛要摘到燕麥,雙腳卻陷到了爛泥地里,我扒住田邊,用力一撐就上來了。可是,一雙鞋卻水淋淋的。我只好脫下鞋,赤著腳在草堆上爬上爬下……很快,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們去親戚家吃飯了。

吃過飯,我又爬上草堆,在草堆里抽了幾根燕麥桿,走進雞群。我用麥稈追趕雞群。有一次,兩只雞站在樹枝上,我準備去趕,一只雞飛快地跑走了,另一只來不及跑,就跳下了水,用翅膀當雙槳劃到了對岸……

玩過這些后,車子到了,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俗話說的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老師給我們放了三天假,但是我不知到清明節是什么樣的節日,從今天晚上,我才知道了清明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

一天,我晚上去上學習班的時候,看見一些人在大陸上燒紙,還看見有一些人情不自禁的落淚,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心里有一些不解,為什么大人會落淚,清明節在我們小孩的眼里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以為可以玩啊!當我的媽媽告訴我的時候,我就不會再玩了!

清明節是一個不快樂的節日。

清明節一到, 氣溫升高。我去了老家,我還學會了一句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媽、媽媽、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著美景。在小河對面,一片綠油油的麥苗鋪到天邊,陽光下風兒像童話里的仙女,用溫柔的手撫摸著麥苗。

我們來到菜園里,看見各種蔬菜都長出來了。小草從地里鉆出來,綠綠的,滿地都是.

這次的踏青,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呼吸到了,春天新鮮的空氣。

【【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0字匯總7篇】相關文章:

1.【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500字匯總9篇

2.【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300字匯總8篇

3.【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600字匯總6篇

4.【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100字匯總七篇

5.【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400字匯總7篇

6.【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00字集合八篇

7.【必備】清明節踏青的作文200字4篇

篇3

昨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那我們全村人都敬仰的胡公殿去玩。剛剛開始時,我堅決不同意去玩,我不想一下子爬上爬下,太煩了。后來,我還是禁不起買書的誘惑跟去了,哎!

我和爸爸媽媽,坐著車就來到了山腳下。我一下車,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清新空氣的香氣。我望了望周圍的環境是多么的好。有蒼翠欲滴的稼樁、有清澈見底的小河、還有拔地而起的大山……我馬上就開始爬上了山,我們爬完了一次樓梯,突然就從四面八方來了一大群野狗。我立馬嚇破了膽,連腿都軟了,根本就埋不動一步了,啊!

我終于走出了這個狗狗八陣圖了,把我都嚇得快要暈厥過去。我走到了觀音菩薩廟,往里看了看,只見一大群人在那兒拿著一大把香在那兒拜觀音菩薩,說:希望自己好好學習,每年都考一百分!希望我們一家在每年都平平安安的……很多很多不同的祝福語。我在外面都看到一個阿姨在門口拜一拜菩薩,又在香爐面前嘀嘀咕咕的,在說些什么也不知道,哎!

我們往上走了,可是我卻看到胡公殿的門被鎖起來了。但是旁邊的地方能進去。我一進去,我就驚呆了。原來,是胡公殿要施工了。有13項大型任務,要完成,哎!

我們走到一半看沒什么好玩的了就下了山,坐車回家了。走下來的時候,我在一塊碑發現了奶奶的名字,我真高興,哈哈!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今天我就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按照舊的節日習俗,清明節要掃墓來表達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掃墓俗稱上墳,是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除了掃墓,清明節還有許多豐富有趣的習俗。由于清明節正值初春。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時節,大家經常踏青、游玩。放風箏也是大家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里也放。

有的人把風箏放上天后,剪短牽繩,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去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正是播種的好時節,我國民間經常在這一天植樹。同時,清明節還有插柳的風俗。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

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讓我們走進清明,共同體驗它豐富多彩的.風俗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和紙錢去墓地悼念死去的親人。

今年的清明節天氣特別冷,時而大雪紛飛,時而狂風大作。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二十幾人要到太爺爺的墳墓前祭奠。坐車來到了山腳下,大家都沉默不語,過了十幾分鐘,走到了半山腰,那里雜草叢生。走著走著,就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墳墓周圍到處是雜草,它們仿佛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一點生機。

爸爸和叔叔、姑奶等人先把墳墓周圍的雜草除去,接著爺爺在墳墓上用小泥塊壓了一張黃紙,然后在墳墓前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和爸爸跪在太爺爺墳墓前,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墓前念念有詞,訴說著這一年來家里的大事小情,還讓太爺爺保佑我們一家大小平安。我心里想,太爺爺一定會聽到我們的話,我要好好學習,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最后,我們把紙錢燒了,爸爸用土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的墓前有幾塊大石頭,我們坐在大石頭上休息吃東西,這時爺爺把酒灑在墳墓前,我好奇地問“為什么要灑酒呀?”爺爺說“我來敬酒,太爺爺會和我們永遠在一起的。“人死了,明明就什么都沒有了,怎么會喝酒呢,怎么還能和我們在一起呢?哦,太爺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吧!下山的路上,大家說說笑笑,看起來很輕松的樣子。

這次掃墓,我知道了清明節掃墓是對親人的懷念,也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好時機。這個清明節過得很有意義,明年我還會去看太爺爺的。

今天是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掃墓節日,爸爸開車帶奶奶、媽媽、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縣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們經過了1個小時的環山公路終于到達目的地——我夢中熟悉的家鄉。

一下車,我們就聞到一股清新的鄉村氣息,四周青山環繞,整個鄉村顯得那樣祥和。我們步行幾分鐘就看見一座泥巴蓋得老房子,這是爺爺、奶奶、爸爸以前住過的地方,現在只有曾奶奶、曾爺爺住在那里。一進門就看見曾爺爺和曾奶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看見我們到來,那爬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問候完曾爺爺和曾奶奶,我們要去掃爺爺的墓了,我們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小路兩旁都開始熱鬧了。

有嫩綠的小草展露著小腦袋,忙碌的螞蟻在春運,春筍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腦袋,山間的小路上真有趣,一會兒小雞、小鴨和我們嬉戲,一會兒小羊、小狗與我們賽跑。遠處綠油油的麥田和金燦燦的油菜花為家鄉的春天添加了亮麗的色彩。不一會功夫,我們來到了爺爺墓前,爸爸帶著媽媽和我認認真真地向爺爺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爺爺還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世界!

【2020清明節的作文范文三篇】相關文章:

1.2020清明節的作文300字三篇

2.2020清明節的作文

3.2020描寫清明節的作文范文三篇

4.2020最新關于清明節的作文范文三篇

5.2020有關清明節的作文范文三篇

6.2020清明節的作文范文350字

7.有關于2020清明節的作文范文

篇5

“翩翩新燕來,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農歷三月初,每當農家院落里再次傳來熟悉的呢喃燕語,人們就知道,燕子歸來了,又是該過清明節的時候了。

然而回憶童年我們會發現,小時候,每年給我們帶來清明節消息的并非自天而降的歸燕,而是母親做的“燕子”。這種用麥面發成的燕子形狀的面食,叫“子推燕”。傳說春秋時有個人叫介子推,是隨晉文公逃亡的功臣,回國后卻不肯做官,躲到綿山,晉文公放火逼他出來,沒想到,他寧被燒死,也不肯出山。此后每年的這一天,人們不忍生火,只吃寒食,以此紀念他,這一天就被稱為寒食節。當然這只是傳說,寒食斷火其實源于周朝的一種很奇怪的舊制:春夏秋冬要用不同的木材鉆火,農歷三月要用新的木材,所以在“紅頭文件”批準使用新木材之前,只好暫不開火了。寒食節與清明很近,后來,二節便漸漸合一了。

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和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起,構成了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八節”之一。

清明節掃墓祭祖,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實掃墓的同時,人們還會春游踏青、插柏戴柳、打秋千、拔河、蹴鞠、放風箏⋯⋯咱們老祖先的春游項目還挺多吧?

據說掃墓之后放風箏,割斷手中的線,讓風箏飛走,斷線的風箏漸漸遠去,將帶走一切的悲傷和不如意。

清明節在古代還與上巳節或三月三有關,上巳節有一個深受古代文藝青年們喜愛的游戲叫做“曲水流觴”,在流水中浮上酒杯,酒杯到誰的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后賦詩作文。書圣王羲之的千古名作《蘭亭序》就是這樣誕生的。濟南的朋友,咱們也組團去趵突泉風雅一把如何?

清明節過后,雨量增加,空氣中的水分也增加,雨后,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天空中常常能映現出七色的彩虹。這時我們就知道,谷雨就要到了。

百花之王牡丹,又叫“谷雨花”,每年的谷雨是她開花的日子。傳說當年武則天喝醉了酒亂下詔,命令所有的花連夜開放,只有牡丹懶得理她,結果被貶到了洛陽一個荒涼的山谷,結果竟然開出了奇異的花來。如今每年的四月,洛陽都有牡丹花節。

谷雨時節桑樹枝繁葉茂,營養豐富,自古至今,有條件的農家戶戶養蠶,所以谷雨所在的月份又叫蠶月。對年輕人來說,陌上桑林邊也是約會的好地方。

在古代,谷雨這天有名目繁多的各種祭祀,但最高的禮遇是給予黃帝的史官――倉頡。傳說倉頡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還說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所以才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一直用打結的繩子來記載事件,民智未開,人鬼混雜。有了文字之后,人們就可以記載自己的歷史和知識。上天為生民賀喜,降下谷子,鬼大概是因為再也不能愚弄民眾而在黑暗中哭泣吧。人們從此把這天叫做谷雨,并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并稱他為圣人。認為是他帶來了智慧,并使文明得以延續。當然,這只是傳說,其實呢谷雨的來歷很簡單,因為在傳統農歷四月十九至二十一日之間,此時谷物開始出苗生長,雨水也開始增多,因此就稱為谷雨。

篇6

清明節作文一

上星期六,我們一家很早就起床了,一切準備妥當之后,全家人便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我們今天要去掃墓,由于距離清明節還有兩天,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子并不多,我們很快的下了高速公路,接著開上蜿蜒的山路,好不容易才到達了目的地。走進墓園,一片寂靜,我們走到奶奶的墳前,清掃之后,媽媽叫我們幫忙把一些彩色的紙壓在石頭下,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把紙條壓在石頭下呢?媽媽說這叫做掛紙,墳上壓了掛紙,就代表祖先的墳已掃過。接著我們把要祭拜奶奶的貢品放在墳前準備祭拜。我們每個人手拿一柱香,虔心的向奶奶祭拜。祭拜完之后,也差不多是中午了,這時的我們,肚子已經餓得咕嚕咕嚕叫,于是我們就收拾收拾后下山,準備去飽餐一頓了!

下了山,我們來到碧瑤山莊。點好菜沒多久,菜就上桌了,飯菜香撲鼻而來,讓饑腸轆轆的我食指大動,好想立刻大快朵頤一番!佳肴一道道的上桌,每道菜我都很喜歡吃。吃完中餐,旁邊的空地上可以打陀螺,讓我們體驗過去的童玩。一開始我們還不會玩,但是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們打得越來越好了。玩了許久,直到夕陽西沉,我們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準備回家了。

這次掃墓行不但讓我吃到了美食,玩到了童玩,更讓我了解了掃墓的意義。清明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習俗,我們要把這習俗傳承下來,讓我們的后代子孫能繼續保存這個習俗,慎終追遠、不忘本。

清明節作文二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把墓前的雜草清除干凈后再把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里念念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了把香燭插在土里,然后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把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后,我全身濕淋淋的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清明節作文三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大早,爸爸開著車,載著我和媽媽向公墓駛去。那里,安息著我的爺爺……

車內無人說話,空氣就像一潭靜止的水,沒有人朝水中投一粒石子兒,也沒有風吹過后的層層漣漪。車停了,公墓到了。一排排林立的墓碑仿佛陰陽相隔的界線。我推開車門,捧著鮮花,低著頭,含著淚,跟著爸爸媽媽向爺爺的安息地走去。

看到了,看到了!墓碑上爺爺的照片格外清晰,方正的臉龐上嵌著一雙慈祥的眼睛,上揚的嘴角掛著和藹的微笑。他正看著我,似乎我叫一聲爺爺,他就會像往常那樣抱抱我,為我理一理垂到眼前的亂發……“爺爺,我來看您了!”我動情地喊著,淚水模糊了雙眼。我跪下,恭敬地獻上鮮花,伸出雙手撫摩著爺爺神采奕奕的照片,似乎感覺到爺爺把我摟在溫暖的懷抱中……

往昔的一幕幕如電影一般在我腦海中回放。爺爺,我小的時候,您經常把我頂在頭上、扛在肩上、馱在背上,逗得我“咯咯”笑;我生病了,身為醫生的您為我輸液,幫我把苦藥碾成碎末調進糖;當我遇到困難時,您給我信心和勇氣……

可是,幸福為什么要在四年前突然定格?您上午還在為別人醫治,下午卻與我們永別。您拋下了您最疼愛的孫女,去了另一個世界。想到這兒,我的淚水又像斷了線的珠子滾落下來……

媽媽在爺爺墓碑前放好水果,爸爸敬上一杯酒,我點著了香,可這些又怎能表達我們對您的深深思念呢?爺爺,我相信,另一個世界的您并不孤單,因為我們的思念會穿越生死送到您的身邊,您的愛會依舊伴著我們今后的每一天!

清明節作文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后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么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么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清明節作文五

清明節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一天其實平平淡淡,但家鄉的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夕去上墳。我和家人上墳的時候,人們會帶酒、果子和吃的什么東西到親人的墓前,將食物祭在逝去親人的墳前,燒些紙錢或掛些白色的紙,然后磕個頭,吃完食物回家。

星期六早上,天氣晴朗。我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帶上黃酒、果子、紙錢等供品,向埋著太爺爺、太奶奶的東山梁進發,還沒到目的地,我就累得不行了,還是爺爺老當益壯,一馬當先,離墓地已經不遠了,站在一個山頭向我們招手,我不甘落后,一口氣爬到了目的地,我喝了一口水,坐在一塊石頭上喘氣,在一塊平整的土地中間,并排堆砌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墳墓上枯黃的草木下面,小草開始發芽,墳前兩棵高大的白楊樹伸展開它那密密麻麻的枝條。我想它們夏天一定非常茂盛吧,說不定太爺爺、太奶奶還在樹下乘涼呢。

大家都上來了,爸爸把早已裁好的白紙條拿出來,我們把紙條一張一張掛到墳堆上的草叢里,墳堆一會兒就被白花花紙條覆蓋。然后,姑姑拿出黃酒和雞蛋、果子之類的,擺在墳前。爺爺點著了紙錢,一大堆紙錢在熊熊烈火中燃燒,忽然來了一陣旋風,爺爺說這是太爺爺、太奶奶取錢來了。爸爸又取出鞭炮,“啪啪”的聲音在山中回蕩。爸爸讓我們站在墳前,給太爺爺和太奶奶鞠三個躬,以此來表達對太爺爺、太奶奶的思念,爺爺似乎很難受,眉毛皺著,一副傷心的樣子,爸爸、姑姑和爺爺的表情差不多,奶奶也比較失落,從大家的表情看出,太爺爺、太奶奶一定是也是和藹可親的。

上墳儀式完畢,我們要回去了。回頭看看兩個孤零零的墳堆,還有在風中飄散的灰燼,我的心里非常沉重。大家誰也不說話,默默地沉浸在無言緬懷之中。

清明節作文六

現在清明節放假啦,今天我能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靈璧老家掃墓。早早起床,奶奶就給我拿來一個雞蛋,說“清明這天要吃雞蛋,這樣可以驅除疾病,而且吃了雞蛋,眼睛又大又亮,以后會變得更漂亮。”我很不情愿的吃了一個。我看到門上插著柳枝,就不解的問爺爺,“清明為什么要插柳枝哪?”爺爺說是為了紀念兩位古人,一位是神農氏另一位是介子推。爺爺還給我講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清明節有這么多的故事呀。奶奶拿出早早折好元寶,奶奶在折的時候我還跟著學,也幫著折了好幾個哪,雖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也是我對祖宗的一點小小的心意吧。

篇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筆者也從二十多年的農村語文教學中,發現農村習作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只要我們能好好地把握住農村教學的特有優勢――鄉土性,挖掘用好農村生活素材,農村習作教學同樣也能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一、從四季景色中挖掘習作素材,寫出家鄉的景色美

陳鶴群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農村是個多彩的世界,它沒有城市的冰冷與喧囂,有的卻是多彩與寧靜。在對城市的向往中,農村獨有的自然美景常常被忽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農村四季景色變化,觀察農村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農村“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秋有收獲、冬有白雪”的四季之美,從四季景色中挖掘和積累習作素材,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景色的興趣,點燃學生熱愛家鄉的激情,寫出家鄉的四季景色之美。

例如,春天來了,帶領同學們來到田野上、小河邊、大山里,仔細觀察春天的景物特點,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一些描寫春天的詩詞、句段,為寫好春天的景色積累素材。

如有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這樣寫家鄉的春天:“春天的景色真美啊。大地上的萬物都蘇醒了,河邊的小草變綠了,楊樹光禿禿的枝頭上開始有了指甲大小的嫩葉。桃花綻開了紅彤彤的臉,柳樹在春風中跳舞。山坡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陣陣清香。綠油油的小草上,嵌著一滴滴清亮的露水,河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清澈見底的小河里,小魚自由自在地游逛著……”

又如,秋天到了,教師可先布置學生觀察秋天帶來的變化,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你們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學生們會驚喜地發現秋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在田野里找到了秋天,到處都是金燦燦、沉甸甸的果實!”“我在果園里找到了秋天,那鮮美的水果真誘人啊!”“我在大樹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樹葉都變黃了,變紅了,有的還隨著秋風翩翩起舞呢!”“我在我家小院里找到了秋天,那盛開的真讓人賞心悅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風中,嗅著花香與果實的芳甜,欣賞著黃的谷、紅的葉、藍的天,什么樣美妙的秋季描繪不出來呢?

二、從農村土特產中挖掘習作素材,寫出家鄉的物產美

除了對四季景色變化的觀察與記錄,對農村土特產的描寫也是習作時可以發掘利用的空間。農村土特產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是寫出有特色的文章、表現習作“個性化”的極好材料。在老師的引導觀察下,學生們會發現這些土特產的可愛、可寫之處,包括土特產的外貌特征,生產、制作過程,以及土特產的價值等。引導學生從農村土特產中挖掘習作素材,介紹家鄉特產,寫出家鄉的物產美,抒發熱愛家鄉的感情是大有可為的。例如:教學了《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后,老師就可引導學生尋找觀察家鄉的特有水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看一看、摸一摸,仔細觀察水果的生長過程以及它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如有一位三年級的同學在仔細觀察了家鄉的橘子后,這樣寫自己家的橘子:“……金秋十月,橘子樹上掛滿了金燦燦的果實。橘子的大小和拳頭差不多。它的表皮先是綠色的,漸漸出現了一點黃色,甚至橘黃色,表皮也不那么平滑了。橘子熟透了,像一個個小燈籠,仿佛在向人們報告豐收的喜訊。你不要看橘子的表皮不太好看,橘子瓣可好吃呢!只要你輕輕剝開它的皮,只見里面十幾個‘橘瓣兄弟’緊緊地摟抱在一起。取下一瓣丟到嘴里,輕輕一咬,就覺得果汁四溢,那甜滋滋的味兒,會一直甜到心里。”設想如果該學生沒有親自去橘園,沒有認真觀察橘子樹,沒有親口嘗過橘子,他還能否寫出這樣水靈靈的文章來呢?農村土特產自有其獨特之處,學生在觀察、積累、描繪中不僅積累了習作素材,同時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從農事勞作中挖掘習作素材,寫出田間的勞動美

農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更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教師應當充分引導學生從農事勞作中挖掘習作素材。課余可以叫學生去幫父母養養雞鴨、放放牛羊;農忙時節,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田野,幫父母播種、插秧、除草、施肥、割稻、打場等,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通過身體力行,感受農民勤勞淳樸的美德,體會田間勞動的甘與苦,從而獲取豐富的作文材料。只有生活充實了,才會抒發出真實而深厚的感情來,寫下的習作也才會有血有肉,不會因道聽途說、一知半解而內容空洞。

農村學生還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燒蜂窩、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魚摸蝦、釣螃蟹、撿田螺;閑時烤薯、燒玉米、打彈子、游泳等,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引導學生尋找這些素材,可以寫成許多富有情趣的文章來。

四、從民風民俗中挖掘習作素材,寫出家鄉的生活美

農家自有農家樂,農村生活更出彩。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農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民情。相對于城鎮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自有其獨特的風格,富有更強勁的生命力。雖然時代在進步,生活也日漸殷實,但一些古老的、傳統的民風民俗在廣大農村仍在延續,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增添了不少新的內涵。如鄉下人過節日:不僅有國慶節、元旦和春節等傳統節日,還有更具農家特色的婚娶喪葬、祭祖踏青、起居造屋、龍燈廟會等。農家慶賀節日,有他們自己的方式,殺雞宰鴨、捕魚撈蝦,走鄉鄰、訪親友,喝上兩盅,常常樂得開懷大笑,這些都寄予著農民渴望物阜民豐的美好心愿,蘊含著歷史悠久的農村文化。這些都是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好的習作素材,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指導學生從節慶習俗中尋找積極向上的風俗人情、人遷、思想變化、新風俗風尚,積累富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習作素材,寫出散發著濃厚鄉土氣息、反映農村特色的作文。如有學生在《清明節》一文中寫她同媽媽剪青做清明團子:“……清明節來臨前好幾天,媽媽就帶著我到田野里去剪青。一棵棵青在春姑娘的吹拂下,左右搖擺,神采奕奕,好像在跳著歡快的集體舞。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來,大半個鐘頭就剪了滿滿一籃。”這樣,通過對農村風尚的挖掘,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生活是一座寶庫,真、善、美就在生活中。

篇8

留心生活,語文學習的資源無限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課堂。語文學習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等資源,都能從生活實踐中去提取,并且取之不竭。識字,在低年級是一項很重的任務,要準確識記大量生字,這對辨析能力、自學能力、專注度較弱的低段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學生學習漢字之初,我就會告訴他們:“我們學的這些生字,在街道上、超市里、公園里、電影院門口都能找到!”“我們還能在學校外面的各個地方學到很多個書上沒有的字呢!”我會經常說這些話,并且領著孩子們去學,指導他們掌握在生活中自學漢字的方法,并從中獲得樂趣。周五,我會經常性地布置這樣的作業:把看到的商店招牌、街道名、商品名、廣告標語等抄錄下來,自學后,在周一通過“難不倒”字詞比賽考一考大家,做一做小老師。我還會帶著他們在下棋時學字,在看新聞時學字,外出旅游時,把景點的題字、對聯都拍攝下來,通過開展競賽激勵他們學習。學生是很喜歡這類學習方式的,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勝的心理,積累了很多漢字,掌握了自學方法,同時也促進了閱讀能力的發展。

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很多活動,而這些活動本身也是學習語文的絕好資源。我們會在清明節、中秋節前后開展詩歌誦讀比賽,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首先,我會告訴他們,比賽時朗誦的詩歌,老師會自己寫,但是老師需要很多跟節日有關的資料,要大家幫忙去搜集,這樣人人都能參與到對傳統節日的學習中去。然后我就根據班上的情況認真寫好詩歌,和他們反復練習。有時候只選取幾個參加校級比賽,那么就在班上一輪一輪進行選拔,有時候是全員參與,指導就會更加細致。因為我們會提前很久進行準備,這項活動甚至可以貫穿半個學期,學生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我們班的好成績總在預料之內。而每一次的成功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誦讀熱情和對語言文字的喜愛。

所以說,生活處處有語文,在自然中學、在社會中學、在活動中學,學得輕松、積極,而又深刻。

感受生活,語言文字的魅力無限

要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讀寫,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讓語文學習和他們的生活特別貼近,和他們的心理特別貼近,讓他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自己平常生活中的點滴樂趣都可以這樣抒發、這樣記錄。

我經常利用閱讀時間讓學生交流身邊的事,誰說得“好聽”就進行獎勵,并且不忘告訴他們,把你們說的寫下來就是很好的作文,寫小作文就是應該寫我們的生活,而怎么把發生的小事寫得有意思,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前幾天早晨進校時間剛好下大雨,我進校門后遇到班上幾個小朋友,他們打著傘,踩著水花,嬉笑著穿過籃球場,我聽著他們的話,覺得特有意思,就寫了一首小詩《下大雨的早晨》:

下大雨的早晨,/校園里開滿了傘花。/傘底下的娃娃,/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哎呀,咱們的操場/變成黃河啦!/哎呀,我的鞋子/全都濕啦!/小婷得意地昂著頭:/嘿,我的鞋子套了袋子,/鞋子襪子全不會濕!/小文聽了嘻嘻笑:/那有什么用?/我家門前的水都到膝蓋啦!/小江也在笑,/笑什么呢?/糟糕,我連內褲都濕啦!

早讀課和孩子們一起讀,大家哈哈大笑起來,都說這詩寫得好。我問他們:“每個句子都很簡單,也沒有用上很多好詞語,你們為什么說好?”學生都答:因為有趣。我就告訴他們,生活多有意思,語文就多有意思,用心感受生活,會發現語文讀寫的材料無處不在,而這些寫我們真實生活的文字,就是最神奇最有魅力的。

回歸生活,語文創造的契機無限

“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語文教學當然也是如此。要讓學生明白,學語文就是為了在生活中用,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生活情趣,把我們在課堂中學到的東西還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才是真正學會了語文。而一旦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價值,語文教學才真正具有了力量。所以,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字詞和閱讀積累后,我會鼓勵他們走進生活用語文。例如春天我們去桃園遠足踏青,學生們坐在桃園里賞花,我就提議說:“我們背過那么多寫桃花的古詩,今天在這里賽詩吧!”學生紛紛說好,然后就背起了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學生背得起勁,一旁的桃農笑著說:“我經常看桃花,也不覺得多美,聽你們一念詩哪,這桃花就美得跟仙女一樣了。”學生聽了非常開心,他們覺得自己背的詩是有用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背一背,念一念,似乎生活都美妙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