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治理技術范文

時間:2023-06-13 17:15: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治理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治理技術

篇1

關鍵詞:低碳環保;技術應用;環境治理;環境污染

一、目前環境污染狀況分析

目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一直都非常的快,而且在發展的道路中,我國生產模式主要以粗放式為主,在提升經濟的同時,這一模式也帶來了諸多影響,嚴重損害了我國生態自然環境。 我國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自然資源利用率也在逐年攀升,因為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在發展城市化建設以及人口壓力之下,使得我國自然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國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基礎設置建設產生了不協調的狀況。另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不斷冒出一些其他新的問題。

二、當下環境污染治理中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污染治理手段單一。目前,在治理大型污染問題上主要以經濟處罰為主,懲罰排污企業不合理的排污費用,按照應當繳納的污費比例,對不合理排污企業進行多倍處罰。雖然這一措施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也有利于籌集環保資金,但是從這一經濟懲罰措施而言,主要問題還是非常的突出:第一,在實行經濟懲罰當中,無法確定資金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環保資金的重要來源,即排污費,還是預算之外的資金,并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的范疇。我國當下預算機制尚不成熟,時常發生拖欠挪用等問題。第二,排污收費制度的構建比較早,由于社會不斷的發展,通過這單一的治理方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第三,收取的排污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國家相關環保政策使得排污費無法應用于清潔生產和控制環節,大部分資金都應用于后期環境污染治理。

(二)企業對環境污染治理不夠重視。工業污染是最主要的污染來源,中小型企業造成的污染所帶來的影響非常大,為了追求利益,企業減少了環保方面的投入,甚至寧愿繳納排污費也不愿意購置環保設備設施,進而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居民作用發揮力度不夠。城市環境治理缺乏民間組織,大部分環保核心都是大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工作,無法找到環境治理隊伍,自身的監督以及協助作用得到不到充分的發揮。

三、低碳環保技術的應用

(一)污泥干化熱能處理技術。凈化生活用水是當前城市環境污染治理當中最主要的一項內容。污泥是城市污水處理當中的產物,凈化后的污泥有著豐富的有機物和營養物質,還擁有許多有害物質,如果不采用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勢必會影響到城市居民生活,甚至還會污染生態環境、二次污染土地。為了防止污泥污染環境,摒棄以往填埋法的處理方法,而是通過污泥干化熱能處理技術來處理污泥,將其轉變為居民可以使用的熱能,實現資源二次利用。

(二)凈化廢棄、焚燒垃圾技術。焚燒垃圾是處理垃圾中主要的一種方法,關鍵在于燃燒是否充分,有多少剩余物,在燃燒過程中是否會產生有害氣體,怎樣去凈化呢?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眾所周知,在焚燒垃圾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直接會對大氣產生嚴重的污染,應用阻燃技術來處理焚燒過程中的大氣污染問題,是目前最優的環境治理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能使得垃圾充分燃燒,在燃燒過程中也不會產生剩余物。

(三)被動式節能房屋技術。隨著這幾年城市不斷發展,節能建筑成為了低碳經濟發展中最主要的核心問題。目前,節能建筑中主要的幾大類有:被動式節能建筑、主動式節能建筑、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其中,被動式節能建筑是節能建筑發展的關鍵點,即是指在對房屋節能保暖中所使用的通風材料、保溫材料、密封材料進行改造,對建筑的窗戶、外墻以及屋頂采用隔熱處理方法,創造一種相對隔絕的空間,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外部過熱、過冷的空氣進入。在設計被動式節能建筑時,通過自動式加溫通風技術、被動式房屋功能技術改良現有的房屋,被動式功能建筑房屋的核心在于建筑保溫材料選擇,以密封結構來圍護外墻,有利于降低夏季、冬季對房屋內部熱環境的影響,此外,房屋內墻材料的選擇以重質高蓄為主,方便人體散熱,吸收室外傳熱,將熱量保留下來為室內提供熱能。應用這一技術能夠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自動式加溫通風技術,以機械手段規劃房屋通風,內外空氣循環交換,凈化新鮮空氣進而傳輸給房間內部,還可以回收房間的廢氣熱能。

總結:城市化是現代文明發展的結果,也展現了一個 國家的綜合實力,對我國經濟發展而言,城市化發展作用至關重要,對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有著嚴重的影響。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如何以最少的能耗、最低的損害取得經濟發展,是目前研究環保技術當中最主要的一項課題內容。發展城市化環境,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研究、不斷摸索低碳環保技術,宣傳低碳環保理念,促進我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篇2

包莖、包皮過長是泌尿外科常見的男性先天性疾病之一[1],但由于是特殊敏感器官,且位于易污染區域,術后常發生切口疼痛和感染[2],給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帶來很大痛苦。如何減少患者術后疼痛、防止感染、縮短切口愈合周期,一直是臨床上長期探討與研究的課題。在臨床實踐中,我院采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環切器并用本院制劑消痔洗劑浸泡行包皮環切術80例,觀察其療效,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已婚42例,未婚38例;年齡10~46歲,平均22歲;包莖12例,包皮過長68例。患者均在術前行血常規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1.2 手術方法 新型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注冊商標為“商環”,中國蕪湖圣大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制劑由苦參、金銀花、連翹、秦艽、蒼術、花椒、五倍子、紅花、乳香、沒藥、赤勺、石菖蒲等十二味藥組成。由本院制劑室配制,分裝滅菌瓶內,250 ml/瓶,加蓋封閉、帖標簽、滅菌即得。用專用的測量尺測量的周長(在非/脹大狀態下測量頭下方1 cm處的體周長),選擇型號由大至小為A4-Z共24個型。患者取平臥位,無需剃毛,常規消毒鋪巾,根部神經阻滯麻醉。先將內環套在包皮上,分別用4把血管鉗對稱夾住包皮外緣,將包皮翻轉套住內環,保留系帶1 cm。對因包皮外口較窄或包莖而難以翻轉包皮的患者,可行背側適當切開,切開后用血管鉗鉗夾切口近端,以防止翻轉包皮時撕裂內板及翻轉后內外板切緣移位。檢查內外板平整后,將外環刀口壓入內環上包皮并扣上第一齒,檢查保留的包皮內板均勻對稱,平展且沒有皺褶后,扣上第二齒,用剪刀剪掉大部分多余包皮,在環切吻合器內側多余包皮殘段做均勻4處減張切口,以防下環后縮窄。術后每天用消痔洗劑40~50 ml浸泡20~25 min早晚各一次,7~10 d拆除包皮環切器。

2 結果

本組80例患者中,均完成包皮環切吻合器手術,手術時間6~18 min,平均7 min。術中無需結扎止血,無出血、血腫發生。術后有輕度疼痛,以夜間時疼痛多見,無需服解熱鎮痛藥,服用雌激素可緩解。術后7~10 d拆除環切吻合器,所有患者帶環期間未見出血、血腫及傷口裂開。16例包皮內板輕度水腫,1例拆環時傷口有少量滲血,2例拆環后有小部分傷口裂開,均無特殊處理自行愈合良好,79例均外型美觀。

3 討論

包皮過長和包莖常需要行包皮環切術,尤其是包莖,由于包莖使頭長期不能外露,得不到充分清洗,冠狀溝內積聚大量垢物,常發生包皮炎及頭感染,特別是包皮垢的慢性刺激常是引起癌的重要因素[3]。研究表明:男性包皮環切能顯著降低HIV、人狀瘤病毒(HPV)、單純皰疹病毒2型(HS V-2)和其他性傳播疾病(STD)的感染率[4、5];包皮環切男性的女伴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比其他婦女要低[5]。這些都表明男性包皮環切的重要性。

傳統的包皮環切手術使用手術刀或手術剪切除多余包皮,然后止血、縫合,操作相對復雜,時間長,手術不熟練者容易造成留存包皮不對稱。術后疼痛較重,易出現水腫、血腫和結扎線頭出現線結反應等并發癥以及傷口切緣不整齊而影響美觀等缺點。新型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由外環刀口、硅橡膠墊環和內環構成。其原理為利用包皮環切器內環和外環密閉后阻斷多余包皮的血液循環,使其干性壞死,并在一周內促使包皮內板和外板的愈合,簡化了手術步驟。聯合消痔洗劑用于臨床。根據其藥理作用:苦參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功能;金銀花、連翹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散結消癰作用;秦艽祛風除濕;蒼術、石菖蒲化濕祛濁;花椒止痛殺蟲;紅花、沒藥活血化瘀;乳香活血止痛、生肌;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五倍子斂汗止血。諸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血止痛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苦參對多種細菌、皮膚真菌、陰道滴蟲等有抑菌作用,并有利尿和升高白細胞功能;金銀花、連翹均有廣譜抗菌作用;秦艽有抗炎、抗過敏、鎮痛和解熱作用;蒼術、石菖蒲、花椒均有抑菌和鎮痛、麻醉作用;紅花有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并能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乳香、沒藥有活血消腫作用;赤芍、五倍子均有顯著的抑菌和抗菌、止血作用[6]。因此,十二味中藥聯合應用具有較強的抗感染、鎮痛、止血功效。

因此應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環切器消痔洗劑侵泡行包皮環切術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步驟簡單,易于掌握,單人即可完成。②不用剃毛,手術時間短,傳統手術需20~40 min,而應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環切吻合器僅需6~18 min,平均約7 min。③包皮切除范圍控制準確,避免系帶切除過多,術后吻合口整齊、美觀,內外板勻稱。④術中無需結扎止血,無需縫合,術后出現血腫、出血并發癥少,聯合消痔洗劑浸泡后術后疼痛較輕。⑤可以不用抗生素,術后沐浴不影響吻合口。⑥成人及兒童均可應用。

參考文獻

[1] 莫雪徽,羅惠冰,林雪香,等.心理護理對包皮環切病人療效的影響.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7,13(1):90-91.

[2] 蔡旭華,王凱紅.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用于包皮環切術后效果觀察.光明中醫,2009,24(7):1367-1368.

[3] 黃澄如.泌尿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見:吳階平.泌尿外科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93-529.

[4] Halperin DT, Bailey RC. Male circumcision and HIV infection:10 years and counting. Lancet,1999M354(9192:1813-1815.

篇3

關鍵詞:光電變換;薄膜材料;制備原理

物質在受到光照以后,往往會引發某些電性質的變化,亦即光電效應。光電效應主要有光電導效應、光生伏特效應和光電子發射效應3種。最近有人提出GENESIS計劃(grobal energy network equippers with solar ceils and international superconductor grids),即在世界范圍內,將太陽能電站發出的電力用超導電纜連接,建設全球規模太陽能綜合供電網絡的計劃。目前,在日本已有新陽光計劃.美國有Solar 2000計劃,歐盟(EU)有Sahel計劃等。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針對21世紀能源的綜合需求和地球環境改善.將進一步推進包括太陽能電池在內的太陽能利用計劃。

一、光電變換薄膜材料的制備原理技術

當金屬或半導體受到光照射時,其表面和體內的電子因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發,如果被激發的電子具有足夠的能量,足以克服表面勢壘而從表面離開,產生了光電子發射效應。CIS薄膜太陽能電池是以銅銦硒(CIS)為吸收層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目前,還有在CIS中摻人部分Ga、A1來代替CIS中的In,從而形成CIGS或CIA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而且這一類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希望實現產業化和大規模應用的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美國的CuInSe2-cd(zn)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可達12%,這使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成為高性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前列。

主要介紹CIGS薄膜的制備技術。

①Mo背電極薄膜的沉積。在電池研究過程中,包括Mo、Pt、Ni、A1、Au、Cu和Ag在內的很多金屬都被試著用來制作背電極接觸材料。研究發現,除了Mo和Ni之外,在制備CIGS薄膜的過程中,這些金屬都會和CIGS產生不同程度的相互擴散。擴散引起的雜質將導致更多復合中心的產生,最終將導致電池效率的下降。在高溫下Mo具有比Ni更好的穩定性,不會和Cu、In產生互擴散,并且具有很低的接觸電阻,所以一直被用做理想的背電極材料。

Mo的沉積厚度約為0.5-1.5μm。首先在鈉鈣玻璃上采用射頻磁控濺射、直流磁控濺射或真空熱蒸發的方法沉積厚度約為1.0μm的Mo層。由于直流磁控濺射技術制備的Mo薄膜的均勻性好,薄膜的沉積速率高,所以,一般在沉積Mo薄膜時多采用直流磁控濺射技術來沉積。

②CIGS薄膜的沉積。具有黃銅礦結構的化合物材料CulnSe2(CIS)或CulnGaSe2(CIGS)在可見光范圍內的吸收系數高達105 cm-1,通過改變鎵的含量,其禁帶寬度在1.04~1.67 eV范圍內可調,可以制備出最佳禁帶寬度的半導體材料。同時具有好的穩定性,耐空間輻射,屬于最好的薄膜太陽能材料之一。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用Cu、In、Se、Ga四元共蒸發沉積法制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已經高達18.8%。雖然共蒸發法在小面積電池上取得了最好的效率,在大面積制備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應用方面,卻存在其難以克服的障礙。目前采用較多的方法仍然是磁控濺射法。基于磁控濺射的工藝也有很多,主要有濺射預制薄膜后硒化方法,預制薄膜的制備等。基于以上的要求,制備的Culn(CuInGa)預制薄膜厚度為600~700 nm,Se化后Cu—InGaSe2薄膜的厚度為1.8~2.0μm,整個厚度會有2~3倍的提高。

二、光電變換薄膜材料的應用

太陽能光電轉換裝置就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又稱光伏電池。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應。當太陽光源或其他光輻射到太陽能電池的pn結上時,電池就吸收光能,從而產生電子一空穴對。這些電子一空穴對在電池的內建電場,即pn結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和空穴被電場分離,在pn結的兩側,即電池兩端形成由電子和空穴組成的異性電荷積累,即產生“光生電壓”,這就是所謂的“光生伏特效應”。如果將多個pn結串聯起來,就可以得到具有一定電壓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的直接輸出一般都是12 V(DC)、24 V(DC)、48V(DC)。

太陽能電池是受太陽光照射而工作的光電池。在帶有受光面的半導體單晶,或非晶板的表面之下,制作pn結,其P區和n區分別與外電路相連接,在太陽光照射下。產生從P到n的電流。為使太陽能利用更快普及,需要進一步降低太陽能電池,特別是更具普及意義的a-Si太陽能電池的價格。為此,需要在a-Si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的簡化、低能耗、無公害、省工時、省原材料、輔助材料(例如基板)價格降低等方面不斷改善。與此同時,還要保證電池特性不斷提高。目前,Si系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達12%以上,在成膜裝置方式方面,已普遍采用一室對應一個處理工序的多室連續方式,以及為提高膜層質量的超高真空連續分離成膜裝置。

從材料方面講,寬能隙P型a-SiC窗口材料已獲得廣泛應用,為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正在開發新的P型層材料。此外,超品格材料以及微品材料也有采用。關于電池的結構,最新發表的多為多層結構(多能隙結構)。而且,多品硅及CulnSe2等品體層與a-Si相組合的結構也在研究開發之中[4]。

窄能隙a-SiGe材料由于采用傳統的含氫系,因此特性不夠理想。隨著制膜技術的改進和發展,以及氟系a-SiGe的開發,已經獲得光導電特性優良的膜層。

三、結論

在成膜方法方面,已普遍采用各種等離子體控制方式,以及利用光、ECR等的CVD法等。總的說來,隨著工藝進展,利用高速成膜法,已能獲得高品質膜層。以上通過對光電變換薄膜材料制備原理技術及應用進行探討,期望能夠對當前光電變換薄膜材料的發展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胡居廣,李啟文,鄭彬,湯華斌,王培,羅仲寬,曹慧群,林曉東. 襯底溫度對PLD法沉積CdS及ZnS薄膜材料的影響[J]. 太陽能學報,2013,01:34-38.

[2]賀英,潘照東,張瑤斐,朱棣,陳杰,王均安. 聚苯胺/ZnO納米線薄膜材料作為發光層的柔性光電器件及其發光機理[J]. 發光學報,2012,02:201-205.

[3]唐正霞,沈鴻烈,江豐. 不同薄膜材料上鋁誘導多晶硅薄膜的研究[J].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2,03:38-41.

篇4

【關鍵詞】農作物 自動 溫濕度采集 報警 管理系統

一、問題的提出

我家的陽臺面積很大,打我記事起媽媽就愛養花,養了很多花。我上中學后,媽媽開始讓些家務,包括給花施肥澆水。這下可壞了,我經常把該施肥澆水的事給忘掉,害得我們家當時有幾盆花差點兒“犧牲”了。這使我想到要是有一種能根據環境溫濕度對施肥澆水進行自動提醒的系統就好了,后來我又到中國農科院東門的大森林花卉市場轉了轉,發現并沒有類似的東西。之后我就把這個想法和我的指導教師馬麗霞老師進行了溝通,馬老師鼓勵我再認真了解一下當前這方面的實際狀況。

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我對農作物的施肥澆水有了全新認識。按時澆水、定量施肥是增產保收的必要措施,然而農戶往往靠以往經驗根據感覺進行施肥澆水,這很可能影響施肥澆水的及時性和科學性。目前國內外開發出的智能施肥澆水設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施肥管理,但普遍體積大、價格高。由于一般農戶承擔不起高額的費用,因此更迫切需要一種科學、簡單、易操作且成本低的系統實現施肥澆水管理。

在此背景下,我腦海里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設計一種智能化的施肥澆水報警管理系統。

二、系統功能和目標

本系統成本低、操控簡單,可提供施肥澆水的自動報警管理服務。系統功能主要包括:

(1)依據自動采集到的溫濕度自動報警功能;

(2)依據設定的時間點自動啟動系統并報警功能;

(3)農作物、花卉數據管理功能;

(4)農作物、花卉數據的導入、導出功能。

系統功能結構總圖如圖1所示。

三、系統設計

(一)總體設計

系統的總體設計,自底向上包括硬件系統、操作系統、運行開發環境,以及應用軟件:

1. 硬件系統

包括主機、單片機和溫濕度采集部件。主機為軟件的運行平臺,選用了Intel Atom為核心的x86架構硬件平臺;單片機控制部件主要提供定時監控及后續定時設置功能,本系統采用凌陽單片機;溫濕度采集部件通過USB接口與主機系統連接,實現環境溫濕度的自動采集,選擇了北京賽億凌科技有限公司的溫濕度傳感器。

2. 操作系統

采用根據應用軟件需求和底層硬件配置裁剪定制后的Linux操作系統。

3. 運行開發環境

在應用軟件開發方面,主要采用Python作為應用編程語言。

4. 應用軟件

其核心功能是在農作物需要施肥或澆水的時候發出報警,同時提供多種信息的管理功能。

(二)工作原理

系統運行主要分為兩大過程:工作狀態下,實時采集環境溫濕度后自動判斷并報警;待機狀態下,自動檢測設置的報警時間點,到達后自動啟動系統并報警。整個系統的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

(三)詳細設計

1. 硬件子系統

硬件系統結構組成如圖3所示,本系統的硬件包括主板、定時器和設備。主板上集成了所需設備的接入接口。微處理器采用基于x86架構的Intel Atom,存儲器采用DOM卡固態硬盤,輸入輸出設備通過I/O總線連接微處理器。定時器采用集成定時器,保證了在關機狀態下仍能報警。設備包括交直流變壓降壓器、揚聲器以及溫濕傳感器。

2. 應用軟件

在邏輯結構上,整個應用軟件自下而上包括“數據處理支持層”、“控制邏輯層”,以及“界面層”,每個層面具體包括的功能模塊如圖4所示。

四、設計定型

以硬件控制平臺為基礎集成了定時啟動模塊、VGA液晶屏幕、遙控輸入設備、USB-HUB以及溫濕度傳感器,形成施肥報警管理硬件系統。由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組成基于環境參數的智能化施肥報警管理系統,可依據“溫濕度實時采集、顯示和判斷”、“農作物、花卉數據管理”實現施肥澆水報警管理的功能;依據“施肥報警設置”和“澆水報警設置”設置的報警時間,系統實現在待機狀態下,到達設定時間點后自動啟動并報警的功能。

1. 硬件部分

本系統以機箱為界分為內部部件和外部部件。

內部部件:總控制平臺――清華同方易豪數字機頂盒主板,該主板包括intel CPU Atom,DOM固態硬盤;定時器設備――凌陽定時單片機;音箱,風扇,USB-HUB,液晶顯示屏。

外部部件:交直流變壓降壓器,溫濕度傳感器。

2. 軟件部分

系統軟件采用清華同方易豪公司適配好的一個定制版本Linux操作系統,用于管理系統資源和控制應用軟件,其上有Python語言運行支撐環境,應用軟件使用Python語言編寫。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1. 部件購置

先是聯系了位于北三環安貞橋東北角企發大廈的清華同方易豪公司,購買1臺數字機頂盒。之后網購了一臺凌陽單片機。接下來在中關村新中發電子商城找到了5.6英寸液晶顯示屏,因為暫時先用標準顯示器調試即可,就先沒有買。同日定購了溫濕度傳感器。

2. 開發環境搭建

在1臺Lenovo X200筆記本上安裝Linux桌面系統作為宿主機開發系統,其中包括一整套完整的應用開發環境;在數字機頂盒上安裝了配套的定制版Linux操作系統,作為目標機系統,即最終應用軟件的運行平臺,其中Python運行支撐環境。

3. 編程語言學習

學習了Python編譯語言及其應用開發。

(二)開發、調試階段

1. 開發階段

(1)主界面設計及相關代碼編寫(圖5)

(2)硬件集成。在應用軟件編制基本完成時,到新中發電子市場購買了5.6英寸液晶顯示屏、音箱、USB-HUB、風扇。依據各個部件尺寸,設計了機箱的樣式,然后在老中發市場找一個柜臺進行了委托加工。

(3)軟硬件系統集成。將編制完成的應用軟件通過U盤拷貝到上述硬件中。

2. 調試階段

由于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幕為16∶9的寬屏,而施肥報警系統所依賴的液晶屏幕為4∶3,因此在對應用軟件進行初步遷移后,界面有些變形。在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試后,界面大小符合試用需求。

3. 實驗階段

(1)實驗材料

供試土壤:北京一零一中學實驗田土壤(pH 7.03~7.12);

種子來源:中國農科院種子銷售部;

供試花卉:蝴蝶蘭、梔葉竹芋、青蘋果;

花卉來源:購置于北京大森林花卉市場;

肥料來源:北京一零一中學生態園蚯蚓糞浸提液,蚯蚓糞肥。

(2)實驗一

實驗組:蝴蝶蘭、梔葉竹芋、青蘋果各8盆,采用課題研制的基于環境參數的智能化施肥澆水報警系統進行施肥澆水管理;

對照組:蝴蝶蘭、梔葉竹芋、青蘋果各1盆,按傳統方式憑經驗施肥澆水。每個月為一對比周期,連續3個月對比。

(3)實驗二

將一零一中學大棚中的20余種作物、花卉施肥澆水特性信息輸入本系統,試用系統的數據庫功能,多種、批量作物的施肥澆水報警管理功能。

六、實驗結果分析

1. 實驗一結果分析

兩組實驗中作物長勢不同,采用報警系統的長勢明顯優于不采用者,見表1。

2. 實驗二結果分析

施肥澆水報警系統從2009年8月初在北京一零一中學實驗到現在,體現出移動方便、操控簡單、功能實用的特點;基于實時采集的環境溫濕度,自動判斷并播放音頻報警,具有人性化的特點;大棚中20余種農作物、花卉的施肥澆水、特性等信息通過本系統進行了有效管理,充分驗證了系統的數據庫功能,多種、批量作物施肥澆水報警管理功能的實用性。

七、研制結論

目前,面向農作物的自動施肥澆水控制系統在業界已進行了相當的研制工作,并出現了相應產品,而施肥澆水管理方面的系統還沒有,課題研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空白。

(1)本智能化施肥報警系統可應用于蔬菜、花卉大棚、農場等的施肥澆水報警管理。

(2)可合理管理施肥澆水,降低對從業者的要求,進而降低施肥澆水管理的成本。

【參考文獻】

[1]宋妮等,基于Access的灌溉信息管理系統[J],節水灌溉,2007(2)

[2]譚靜芳等,溫室環境智能測控系統的設計[J],農業裝備技術,2008(01)

[3]李銳等,單片機實現自動灌溉及施肥系統[J],計算機應用,2001(z1) P219-221

[4]余文君等,遠程智能灌溉及施肥系統[P],中國,200610025010.6

[5]郭秋智等,遠程智能灌溉及施肥系統[P],中國,89203736.9

篇5

關鍵詞:煤礦;地質環境;環境保護;王行莊

中圖分類號:P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王行莊井下開采煤礦位于鄭州市南40km處,礦井自2004年開始建設,2007年正式投產。礦區登記面積71.89km2,該礦主采二1煤層,兼采二3煤層,礦山剩余服務年限 80 余年。礦井采用立井開拓,罐籠提升,中央并列式通風,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開采。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 120 萬噸 / 年。

采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

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

根據實地調查,目前礦田有地面沉(塌)陷8處,形成地面沉(塌)陷區0.77km2,造成地質災害危險性較大;地裂縫11條,影響面積0.25hm2,多見于塌陷區邊緣,規模為小型,地質災害危險性小;黃土崩(滑)塌地質災害2處,崩塌體小于200立方,規模為小型,地質災害危險性小[1]。

礦山開采引發、加劇和遭受的地質災害主要為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2]。該礦全部開采后,全區地面沉(塌)陷面積將達到39.46km2,全區將出現長期或季節性積水面積38.36hm2;另外,地表將新增地裂縫災害。因此預測全井田礦山開采引發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縫危險性為大。全區開采后,預測直接經濟損失將達2.5億元。

縣級重點保護文物歐陽修墓和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戰國墓群下設有保護煤柱,預測其遭受礦山開采引發的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縫危險性為小。

對含水層影響分析

該礦開采對第四系孔隙潛水含水層、上、下石盒子組孔隙、裂隙承壓水含水層組影響較輕,對孔隙承壓水含水層、巖溶裂隙承壓水含水層影響為嚴重[3]。

地面沉(塌)陷區內二1煤、二3煤組頂板砂巖含水層結構被破壞,水位大幅下降;日疏干開采量為2160~2880m3,二1煤層以下巖溶含水層水位下降91.81~95.01m,礦坑排水對二1煤層以下巖溶含水層影響嚴重。

煤礦開采對第四系上更新統孔隙潛水含水層影響較輕,對其它地層孔隙、裂隙承壓水含水層組、巖溶裂隙承壓水含水層影響為嚴重[4]。

礦坑水排出地表經處理合格后做為生產生活用水,不予外排,礦山開采對礦區及其周邊地下水質影響程度較輕。該礦在矸石浸出液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均很低,各項指標均低于規定的含量標準,因此矸石堆放對地下水的影響較輕。

預測礦區煤層開采后礦井排水影響范圍約為礦界外1800m~127500m(滲透系數取最大值27.1443m/d。礦山開采對地下含水層的影響大于礦區范圍。礦區居民生產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淺層地下水,因此對區內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造成影響較小。

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分析

該礦工業場地、交通線路占地0.28km2。其中工業廣場占地改變了原有地貌形態,造成生態景觀系統在空間上的不協調性,對地貌景觀及周邊環境影響為嚴重,交通線路占地較少,對景觀影響較輕。井田開采形成地面沉(塌)陷呈碟狀,改變了以前平坦地貌形態。地裂縫累計影響面積1.479hm2。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縫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影響明顯,破壞程度為嚴重。

根據前述預測全區開采結束后,該礦將形成地面沉(塌)陷面積39.46km2。開采后地表最大水平變形值將達到28.33mm/m。因此全區開采形成的地面沉(塌)陷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程度為嚴重。同時,該礦每年產生大量的矸石長期堆放對地貌景觀影響為較嚴重。

對土地資源影響分析

該礦土地資源占用與破壞因素為地面沉(塌)陷、地裂縫地質災害及工業場地占用土地。井田范圍內已形成較大面積采空區和地面沉(塌)陷,工業場地及礦業活動已造成土地破壞與水土流失,占用土地大部分為耕地[5],該礦工業場地生產及地下采礦活動對評估區土地資源影響為嚴重。

礦山生產期工業廣場、出入場公路等設施對將持續占用土地資源,井田煤炭開采將形成大面積采空區和地面沉(塌)陷區,礦業活動將加劇土地破壞與水土流失[6]。該礦開采終了后工業場地及地下采礦活動對評估區土地資源影響為嚴重。大面積的采空地面沉(塌)陷將改變礦區地貌,在地表出現下沉的同時,還將出現地面積水、伴生地裂縫等現象,同樣對土地資源產生嚴重影響。

2 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 2.1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2.1.1 地面沉(塌)陷及地裂縫地質災害

進行地面變形監測,采取專業監測與簡易監測相結合方式開展[7]。首先設置固定的監測點進行水準測量,監測網點布設達到基本控制塌陷區形態,準確測量塌陷面積和下沉深度為宜。其次要對地裂縫、建筑物開裂采用人工現場調查、量測,提前采取預警、避讓,并及時維修。地面變形監測需長期、連續地監測,以便掌握地面不沉(塌)陷、地裂縫的形成發展規律,提早預防、治理。

在采礦過程中,調查采空區及空巷位置,預防采空區及空巷提前冒落,還應預留安全煤柱,利用礦渣回填采空區等措施,減少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發生。對于裂縫建筑物采取維修甚至搬遷措施,確保人員安全。

沉(塌)陷區使耕地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形,從而影響礦區的農業生產,穩定后應進行土地恢復治理工程。在塌陷的邊緣地帶出現的地裂縫及時進行回填處理,治理地裂縫一般采用填埋、灌漿、防滲處理。

2.1.2 崩(滑)塌地質災害 采取全面巡查和重點監測相結合的辦法,主要采用巡視法監測,據監測數據分析變化速度和發展趨勢,判斷發生采坑邊坡崩(滑)塌的可能性,及時制定防治方案。對受地質災害威脅較大區域的高陡邊坡設立監測點,重點監測邊坡重點在崩滑面(帶)等兩側點與點之間的相對位移量。

在可能發生崩(滑)塌區周圍用鐵絲網封閉,設置安全警示牌,防止人畜誤入。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削坡降低坡高、坡角,或修筑攔墻、疏浚礦區排水系統,消除誘發災害條件。

2.2 含水層破壞恢復治理工程

礦山開采對含水層影響嚴重。在地面塌陷坑、工業廣場修筑排水溝、引流渠、防滲漏處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廢水、固廢淋濾液污染地下水;揭穿含水層的井巷工程,應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層污染[8];采取帷幕注漿隔水、灌漿堵漏、防滲墻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進入礦坑,減少礦坑排水量,保護地下水資源。

礦井水經沉淀處理后,主要作為井下生產用水,對環境影響不大。含水層破壞恢復治理主要依靠自然恢復。采礦過程中,對疏干排出的地下水進行處理,加以利用,用于礦山生產生活用水。礦山閉坑后停止對地下水抽排,在一定時期內可自然恢復。定期對含水層的監測,主要監測礦區地下水位、排水量及水質變化,防止污染含水層。

2.3 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破壞恢復治理工程

該礦區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破壞預防工程,主要體現在地面沉(塌)陷和地裂縫地質災害的預防及煤矸石綜合利用,以減輕對土地資源的破壞,同時減輕對地形地貌景觀的破壞。

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的恢復治理將結合地面塌陷、地裂縫綜合治理,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實施可以修補和恢復礦區地形地貌景觀及土地資源。礦山開采期間,挖方工程(魚塘)、道路工程、排水溝工程,在工程外側實施綠化,可以進一步美化地貌景觀。閉礦后,拆除工業場地廢棄的建筑物,清理平整地表,復耕或植樹種草以恢復土地功能。

3 建議 3.1 礦山建設,應貫徹國務院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礦山建設應做好地質災害的“防”與“治”,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突出“以人為本”,做好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防災預案。 3.2 該礦山建設開采過程中存在引發、加劇,遭受地質災害的可能。礦山及全體職工一定要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和危害性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災害意識要時時在心,查之入微。 3.3 加大科技投入,改進開采方法,優化生產工藝,盡可能的降低礦業開采對礦區環境的破壞,根本上減輕地面塌陷危害,減少地面裂縫數量與規模;加強對煤矸石和礦坑水的綜合利用研究,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

3.4 礦山建設中應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礦山開采過程一定要把環境保護工作同步開展起來,努力創造綠色礦山,使生態系統和地質環境得到恢復和改善,做到人類、資源、環境協調發展[9]。

3.5 對礦山生產期結束后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保持開展綜合研究,完善閉坑后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參考文獻

[1]DZ/0238—2004地質災害分類分級(試行)[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任軍旗,鄭群有,方茜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J].中國地質災防治學報,2008,19 (3):160-162

[3]DZ/0133—94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 [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4]武強,陳奇,礦山環境問題誘發的環境效應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8,35 (5):81-85

[5]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6]TD/T1011—2000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規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7]李長洪,任濤,蔡美峰,等.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對策與方法[J].中國礦業,2005,14 (1):29-33

[8] GB12719—91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1.

篇6

【關鍵詞】 哮喘;兒童;嗜酸性粒細胞;轉化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4

摘要:目的:探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轉化生長因子β1(TGβ1)及白細胞介素4(IL-4)在兒童哮喘發病中的作用。方法:將60例哮喘患兒分為危重組(21例)及普通組(39例),應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對60例發作期及48例緩解期哮喘患兒及30例正常兒童進行血清IL-4、TGβ1水平測定,并用血球分析儀進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結果:哮喘發作期血清TGβ1較緩解期及正常對照組低,血清IL-4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較緩解期及正常對照組高;危重組血清TGβ1較普通組低,血清IL-4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較普通組高。結論: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轉化生長因子β1(TGβ1)及白細胞介素4(IL-4)參與了哮喘的發病過程,并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關鍵詞:哮喘;兒童;嗜酸性粒細胞;轉化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4

The Role of EOS、TGβ1 and IL-4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tic Childre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OS、TGβ1 and IL-4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tic children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s. Method: TGβ1 and IL-4 of 60 cases in acute attack group and that of 48 cases in remission group,and that of 30 healthy children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Sandwich ELISA.EOS was detected by blood cell analyzer. Result: The serum TGβ1 level was lower in acute attack group than that in remission group. The serum 1IL-4 and EOS were higher in acute attach group than that in remission group. The serum TGβ1 level was lower in risk group than that in ordinary group. The serum IL-4 and EOS were higher in risk attach group than that in ordinary group.Conclusion: EOS、TGβ1 and IL-4 played a role in pathogenesis .There was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s of EOS、TGβ1 and IL-4 with serious degree in asthmatic children.

Key words:Asthma;Child;EOS;TGβ1;IL-4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高反應性和慢性氣道炎癥為主要特征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甚明了。研究哮喘發病的分子機制已成為目前研究哮喘的熱點及難點。近10年來,人們在哮喘的分子機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認為哮喘的發病涉及到氣道的結構細胞與氣道重塑、T細胞的免疫功能及細胞因子分泌失調[1]。本研究測定60例哮喘患兒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轉化生長因子β1(TGβ1)及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旨在探討其在哮喘發病中的作用及其與疾病嚴重程度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本院門診就診及住院的60例哮喘兒童均符合兒童哮喘診斷標準[2],其中發作期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11個月至9歲,平均(3.15±1.76)歲,其中緩解期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10個月至9歲,平均(3.23±1.49)歲。根據危重病例評分法[3],將哮喘患兒分為危重組和普通組,其中危重組21例,普通組39例。隨機匹配健康對照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9歲,平均(3.46±1.85)歲,健康對照組無哮喘病史,無家族史及個人過敏史,近期無感染史。

1.2方法:哮喘發作期采血前2周未用糖皮質激素,采血前12h停用β-受體激動劑、茶堿類藥物等。發作期、緩解期及正常對照組各采集靜脈血3ml,以血球分析儀常規方法作嗜酸性粒細胞計數,余下的血分成兩管分別分離血清后置-30℃保存待測。

1.3檢測方法:采用雙抗體夾心法(ELISA法)檢測哮喘患兒發作期、緩解期及對照兒童的血清IL-4、TGβ1水平,TGβ1試劑盒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IL-4試劑盒由美國GENZYME公司提供,藥盒板內與板間變異系數<10%,并用血球分析儀作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1.4統計學處理:微機使用SPSS 10.0程序將數據結果以±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用t檢驗,三組樣本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結果

表1哮喘發作期、緩解期及正常對照組EOS、TGβ1及IL-4比較(略)

注:組間兩兩比較P<0.01

表2哮喘危重組與S普通組EOS、TGβ1及IL-4比較(略)

注:組間比較P<0.01

2.1哮喘發作期、緩解期及對照組EOS、TGβ1及IL-4比較:表1顯示,哮喘發作期血清TGβ1低于緩解期及對照組(P<0.01),緩解期血清TGβ1低于對照組(P<0.01)。血清IL-4及EOS在發作期高于緩解期及對照組,緩解組亦較對照組高(P<0.01)。

2.2哮喘危重組與普通組EOS、TGβ1及IL-4比較:表2顯示,與普通組比較,危重組血清TGβ1降低,血清IL-4及EOS增高(P<0.01)。

3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及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炎癥使易感者對各種激發因子具有氣道高反應性,并可引起氣道狹窄。其病理特征是伴有氣道上皮細胞脫落、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細胞因子是介導和維持支氣管哮喘氣道特異性炎癥和局部免疫反應的基礎。多種因子形成網絡參與了EOS的活化、浸潤及產物表達。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的活化及介質釋放受IL-4等細胞因子的調節,且這些細胞因子主要來源于T細胞。IL-4主要由TH1細胞分泌,TH1/TH2亞群失衡,TH2異常增高致TH1類細胞因子IL-4、IL-13分泌增高,IL-4還與IL-3協同作用,能促進肥大細胞增殖與分化。本研究顯示,哮喘患兒EOS及IL-4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說明EOS及IL-4在哮喘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來,生長因子與哮喘的關系研究越來越得到學者們的關注,特別是TGF-β在哮喘的發病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GF-β是一種具有同源雙鏈的25KD多肽。哺乳動物中存在3種亞型,即TGF-β1、TGF-β2、TGF-β3。TGF-β1可來源于支氣管上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炎性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TGF-β1在哮喘氣道結構變化中作為重要的的致纖維化和免疫調節因子而起作用,體內外實驗都已證實了這種雙重調節作用[4]:它可作為促炎因子或抗炎因子作用于炎癥細胞而參與氣道的炎癥和免疫反應的起始,同時也導致氣道重建、氣道反應性增加,氣道管壁增厚、肺功能下降,故TGF-β在氣道重塑中發揮重要作用。

Minshall等用熒光標記的原位雜交方法發現在哮喘患者局部(支氣管粘膜和肺泡灌洗液)TGF-β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5]。本研究結果顯示,哮喘發作期外周血TGβ1較緩解期及正常對照組低,緩解期血清TGβ1較正常對照組低, 且隨著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各組間差異均有極顯著性,表示TGβ1可作為病情嚴重程度的一個參考指標。

本研究表明,EOS、IL-4及TGβ1是形成哮喘氣道炎癥眾多網絡中重要組成部分。TGβ1可抑制IL-4的合成[6],IL-4引起Th1/Th2失衡而使IgE升高,EOS細胞產生TGβ1減少。TGβ1的過度減少導致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呼吸系統自發保護和抑制炎癥能力降低,形成一種導致變態反應癥和哮喘發生的環境,從而構成哮喘患者氣道高反應性的基礎,導致哮喘的發生。另一方面,TGβ1的合成下降可使EOS在炎癥局部浸潤和活化,釋放炎癥介質,使炎癥加劇,可能成為哮喘發病的另一機制。因此,通過提高體內TGβ1的合成并維持在合理水平,既不使患兒的免疫系統處于高敏狀態,又不能導致氣道纖維化的發生,為今后哮喘的防治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監測患兒血清TGβ1水平可能有助于了解哮喘患兒的病情與預后。

參考文獻:

[1]Kip JC.Cytokines in asthma[J]. Eur Respir ,2001,34(Suppl):24-33.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2003年修訂)[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2):100-107.

[3]簡化小兒危重病例評分試用協作組. 簡化小兒危重病例評分法的臨床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8):565-569.

[4]Barbato A. Turato G.. Baraldo S, et al. Airway inflammation in childhood asthma [J].Am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8(7):789-803.

篇7

【關鍵詞】 手術治療縮窄性心包炎

1 臨床資料

患者1,女,14歲,體重36kg,以發現心臟雜音4年入院。查體:血壓80/50mmHg,心率110次/分,無頸靜脈怒張;胸骨左緣3、4肋間聞及3~4/6收縮期雜音,第二心音亢進;腹軟,肝不大;雙下肢水腫(-)。ECG提示左心室肥大。CXR顯示肺充血,肺動脈段凸出,雙室增大,C/T 0.6。UCG顯示室間隔上部回聲失落15mm,右室流出道見楔形肌肉突起,心室水平雙向分流,EF:62%。HG:12g/dL。血氣:PO2 72mmHg, PCO237mmHg, O2sat95%。

患者2,女,12歲,體重46kg,以發現心臟雜音12年,心悸、不能平臥6個月入院。查體:血壓80/60mmHg,心率130次/分,頸靜脈怒張;雙下肺叩濁音,雙下肺呼吸音低,未聞及干濕啰音;胸骨左緣3、4肋間聞及3-4/6收縮期雜音,第二心音減弱;腹膨隆,肝右肋緣下6cm,移動性濁音(+);雙下肢水腫(+);杵狀指(+)。ECG:竇速,電軸右偏,不全性右束枝傳導阻滯。CXR: 雙胸腔積液,心影向兩側擴大,C/T 0.69。UCG:AO/PA 18/14 mm,AO騎跨約40%,室間隔上部回聲失落15mm,右室流出道見楔形肌肉突起,心室水平雙向分流(左右VP 2.3 m/s、右左1.2 m/s),房間隔上部回聲失落20mm,EF68.15%。HG:16g/dL。血氣:PO2 42 mmHg,PCO2 29 mmHg,O2sat86%。腹部B超:肝臟增大肋緣下6cm,腹腔積液。

手術均在全麻體外循環下實施,作經胸骨正中切口,先分離暴露升主動脈和右房,插入主動脈插管和上下腔靜脈導管,進行體外循環轉流。轉流后行左、右心室前面、兩側面、心臟膈面、左、右心房及右室流出道表面的心包剝離,上下腔靜脈起始部充分松解,抬起心尖將左室心尖部位的黏連充分游離,注意勿損傷左右隔神經。上下腔靜脈過阻斷帶;患者1行室間隔缺損修補、雙腔右心室矯治,患者2行法樂氏四聯癥矯治、房間隔缺損修補。體外轉流分別為96min、122 min,主動脈阻斷分別為50 min、82 min。呼吸機通氣分別為4、10h,雙胸腔引流液分別為320、480mL。手術無死亡,均治愈出院,隨訪3~6個月恢復良好。

2 討論

縮窄性心包炎合并其它心內畸形需同期手術矯正者,應在體外循環下行心包切除術[1],其優點是可最大限度地顯露心臟各個部位,對于房室溝及心臟后壁的心包以及增厚的臟層心包均易于剝離,剝離時的牽拉和壓迫心臟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不易損傷心肌和冠狀動脈;剝離心包時應避免上下腔靜脈導管從右房內脫出[2]。本組病例2因有大量胸腹水,為避免大量組織間液及胸腹水回吸收入循環系統,加重心臟的容量負荷,在開胸后先切開胸腹膜吸出約2000mL胸腹腔積液,在超濾約1500mL液體后開始體外循環轉流。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膠質母細胞瘤;運動功能;語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135-04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YANG Ying1 JIN Mila1 HAN Sheng2

1.Operating Room,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80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treated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One month after nursing,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movemen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Results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and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lioblastoma;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據調查資料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占全部顱內原發性腫瘤中的45%~55%,以20~50歲作為發病的高峰期,易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在治療時將手術作為首選,術后配合常規放化療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2]。但有研究報道指出,膠質母細胞瘤在顱內呈現出浸潤性生長,通常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的分界線,在實施手術治療時可能對血管及神經造成一定的損傷,對患者的運動及語言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3-4]。因此,在術后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策至關重要。現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2007年由WHO制訂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5],術后具有清楚意識,哥斯拉昏迷評分(GCS)≥15分,能夠正常溝通與交流;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意識障礙者、精神類疾病者、過敏性疾病者、肝腎功能障礙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46.3±2.5)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g27~52歲,平均年齡(48.2±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均已簽署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后用藥指導、觀察并記錄各項生理指標、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個體情況評價。護理人員在手術結束后1周內對患者的個體病情給予分析與評價,包括患者年齡、發病時間、手術切除瘤體情況、家庭背景等,并將制訂的早期康復護理對策介紹給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患者語言功能以及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并做適當調整。②語言功能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操(鼓腮、彈舌、叩齒等動作,每個動作5~10次)、發音訓練(連續復述單詞,當患者能夠準確發音后,可將3個音節連接在一起發音,每日重復訓練5~10次,直到可以流利發音為止)、口語訓練(訓練重點放為日常生活用語,例如你好、再見、吃飯等,練習時從簡單的詞語開始,后逐漸過渡到復雜的語句)、識別訓練(使用圖片、實物、書籍及報紙等方法強化患者的識別能力,并要求患者將所識別的字詞大聲閱讀,每日進行30 min)等。③運動功能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首先在病床上進行適當的上肢運動,隨著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幫助患者進行下床、坐下、站立等動作,給予站起與坐下訓練、站位平衡訓練以及日常行走訓練等,并在進行運動功能干預期間對患者的肢體給予適當的按摩、被動運動、翻身訓練以及橋式訓練等,每日1次,每次30 min。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連續護理1個月后的運動功能、語言功能及生活質量。

運動功能采用運動功能狀態積分(Fugl-Meye)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價:①Fugl-Meye量表檢查項目包括無支撐座位、健側伸展防護反應、患側伸展防護、支持站立、無支持站立、健側單足站立及患側單足站立,得分越高說明運動功能越好[6]。②Barthel指數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廁所等項目,得分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7]。③語言功能采用我院自制的語言功能評價量表評價:將語量50~100字/min,說話略費力,可復述長句評為輕度語言功能障礙;將語量小于50字/min,僅可復述某些單詞及短句,但不能復述長句評為中度語言功能障礙;將僅能夠復述部分的字、詞語評為重度語言功能障礙。④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評價,量表中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較高,其中觀察組護理后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功能比較

兩組護理前語言功能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語言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觀察組護理后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較高,其中觀察組護理后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膠質母細胞瘤作為臨床上一類較為常見的顱內原發性腫瘤,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該病的局部復發率以及病死率均較高,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病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一般情況下,膠質母細胞瘤的中位生存期通常在1年左右,即使部分仍處于早期發病的患者,也無法獲得理想的遠期生存率[9-10]。有研究報道指出,對于手術治療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術后給予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至關重要,原因是部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術后多因疾病本身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同時還可能因手術過程中侵入性操作對患者的語言功能及運動功能造成影響,降低了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11-12]。已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實施手術切除時不僅需盡量將腫瘤部位切除,避免因腫瘤殘留而引起復發,同時也應注意保護腫瘤周圍部位及組織,尤其是額下回的后部等重要部位,且在術后需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13-14]。

在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將“早期”作為重要的護理時間點,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語言及運動功能的恢復作為重點,其中語言功能的恢復從口腔操、發音訓練、口語訓練、識別訓練等多種途徑進行,而運動功能則是從上下肢功能訓練、不同訓練等方面完成,更加全面細致,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評分及Barthel指數較高,觀察組升高更加顯著,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語言功能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相比于常規護理將患者術后的運動功能及語言功能作為護理的重點,通過給予全面精細的護理方法,從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語言及運動功能,且易于被患者接受,與劉燕舞等[17]研究報道基本一致。對比生活質量時可見,兩組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較高,觀察組升高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努力的條件下,最大程度的促進維持并恢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術后生活質量[18-20]。

綜上所述,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提高\動功能及語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有限,且僅對近期患者的語言及運動功能進行評價,未能進行長期隨訪,可通過進一步研究不斷完善護理服務,以促進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燁,劉耀華.舒適護理在顯微手術治療額葉膠質瘤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23-124.

[2] 朱凌云,黃慧,湯麗萍.熒光導航下腦膠質瘤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18-619.

[3] 王娟,趙瑞霞,云海麗.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2015,18(16):34-35.

[4] 張運香.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8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234-235.

[5] 劉勇,路名芝,范思斯.簡介2007年中樞神經系統腫瘤WHO分類(第四版)[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8,26(6):649-650.

[6] 畢勝,紀樹榮,顧越,等.運動功能狀態量表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14-116.

[7] 李奎成,唐丹,劉曉艷,等.國內Barthel指數和改良Barthel指數應用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8):123-124.

[8] 劉婷婕,陳坤.生活質量量表在生活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6,10(26):113-116.

[9] 陶曉薇,毛其芬.槲皮素對人膠質母細胞瘤T98G凋亡及HSP27蛋白表達的干預作用[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5):436-437.

[10] 占加元.惡性腦膠質瘤綜合治療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123-124.

[11] 任琳,任學芳,郎黎薇,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膠質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6):123-124.

[12] 樊慶榮,王恩任,張列,等.顯微手術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療效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4):234-235.

[13] 李方明,聶青,趙文銳.CHO PET功能顯像:腦膠質瘤診斷和優化放化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 10(2):154-155.

[14] 姜洋.額葉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336-337.

[15] 包婺安,胡福安.尼妥珠單抗治療高分級膠質瘤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3):179-180.

[16] 于淑平.人性化服務在腦膠質瘤護理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9):1802-1803.

[17] 劉燕舞,黃健.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提高膠質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 19(3):141-142.

[18] 徐世英.系統的規范化護理對腦膠質瘤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2):77-78.

[19] 白紅民,王偉民,梁樹杰,等,腦功能區膠質瘤的現代手術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8(5):245-248.

篇9

【關鍵詞】 孟魯司特; 普米克令舒; 支氣管哮喘; 細胞免疫; IgE

中圖分類號 R5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8-0009-02

支氣管哮喘患病人數多,屬于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支氣管哮喘的患兒由于體質較弱,承受力較差,患兒喘鳴嚴重和頻繁咳嗽,嚴重情況下甚至出現喘憋、呼吸困難等較為嚴重的癥狀,明顯降低患兒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治療不及時或患兒支氣管哮喘病情控制不良會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支氣管哮喘方面的相關研究較多,大量研究表明,兒童發生該病時除呼吸功能異常外,其他反映患兒免疫功能遠低于正常水平的指標也非常明顯[1-2],因此檢測患兒的免疫功能指標可側面反映針對性治療的療效是否確切。本文探討孟魯司特聯合普米克令舒治療支氣管哮喘患兒,對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將研究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1年6月-2012年7月來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86例支氣管哮喘患兒進行研究,根據其入院病例號碼的奇偶差別,將43例奇數病歷號碼患兒分入觀察組(使用孟魯司特聯合普米克令舒治療),其余43例患兒分入對照組(使用普米克令舒治療)。43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2.3~12.7歲,平均(8.1±0.8)歲,患兒發病時間1個月~8年,病程(4.9±0.73)年,按照病情輕重程度分類:中度26例,重度17例。43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2.3~12.7歲,平均(8.0±0.9)歲,病程從3.5個月~8.4年,平均(5.0±0.6)年,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分類:中度26例,重度17例。兩組研究對象男女比例、年齡、病程的長短及病情輕重程度分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米克令舒經口吸入治療,2次/d,250 μg/次。觀察組采取兩藥聯合應用的治療方案,在對照組相同的治療基礎上加用孟魯司特,其中5歲及以下患兒每天口服一次孟魯司特,用量為4 mg,5歲以上患兒每天也口服一次孟魯司特,用量為5 mg。兩組患者如均接受持續12周的治療。檢測并統計分析治療前組間差異與治療后6周、12周的血清IgE、細胞免疫狀況的組間差異。

1.2.2 檢測方法 治療前1 d和治療后6周、12周時取患兒的空腹外周靜脈血進行檢測細胞免疫及微量元素,細胞免疫指標則采用MACSQuant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統計其中的CD3+、CD4+、CD4/CD8及CD8+;用高度敏感放射免疫測定法和酶聯免疫測定法檢測IgE,取痰液細胞成分使用RPMI培養液懸涂細胞,用HE染色計數痰液嗜酸性粒細胞數,整理數據后,進行統計分析對比。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IgE水平及痰液嗜酸性粒細胞陽性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gE水平及痰液嗜酸性粒細胞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6周及12周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細胞免疫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CD3+、CD4+、CD4/CD8及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周及12周觀察組CD8+及CD3+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CD4/CD8及CD4+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多發作于小兒,長期且嚴重的咳嗽,嚴重情況下還有其他呼吸困難癥狀,患兒除呼吸道癥狀之外,與病情聯系緊密的相關血液檢測指標也非常多。其中對患兒免疫狀態指標研究最多,機制闡述很清晰,既往研究顯示,患兒處于應激反應狀態,其細胞免疫指標可以充分反映出患兒機體免疫狀態[3],微量金屬元素顯著低于常人也是患兒免疫功能低下的反映[4-5],這些最為直接的證據充分證明患兒低于正常兒童的免疫水平。治療患兒時,上述兩個指標狀況是否改善可以充分反映出治療方案的效果。孟魯司特競爭性結合半胱酸受體,阻礙白三烯與之結合,導致了對白三烯活性的有效抑制,有效改善了白三烯發揮的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并緩解患兒氣管痙攣,降低氣道炎癥,減少炎性細胞發揮的浸潤,從而降低患者的氣道高反應性[6-8]。而普米克令舒則為50%的布地奈德混懸液,是一種新合成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其與糖皮質醇受體的結合力較高,并有明顯抗炎、抗過敏及降低患者氣道高反應性作用[9-10]。本研究通過監測患者血清IgE水平及痰液嗜酸性粒細胞陽性率,可有效反映出氣管的應激反應狀態。

本文中就孟魯司特聯合普米克令舒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細胞免疫及血清IgE及痰液嗜酸性粒細胞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與單純采用普米克令舒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相比較,觀察組患兒血清IgE水平及痰液嗜酸性粒細胞陽性率降低更為明顯,同時還改善了患兒的細胞免疫,還可顯著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聯合普米克令舒可顯著改善支氣管哮喘患兒的細胞免疫功能,其對于改善患兒的綜合狀態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毅華.孟魯司特聯合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兒童哮喘40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30):6550.

[2]郝珉,宋文,任澤東.沙美特羅替卡松聯合孟魯司特對哮喘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及療效分析[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2,33(7):503-506.

[3]張莉,李冬,周曄,等.崇明地區兒童哮喘患者免疫功能與微量元素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0,25(6):68-70.

[4]于晗澍.孟魯司特治療5~14歲哮喘患兒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 兒科藥學雜志,2012,18(10):4-7.

[5] Sonnenschein-van der Voort A M,de Kluizenaar Y,Jaddoe V W,et al.Air pollution, fetal and infant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wheez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J].Environ Health,2012,11(1):91.

[6]馬長春,馮曉純.微量元素與小兒支氣管哮喘現代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3(6):366-368.

[7] Bertelli L,Gentili A,Modolon C,et al.A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in a preschool child mimicking a multitrigger wheezing: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ediatr Emerg Care,2012,28(12):1382-1384.

[8]余紅霞,凌杰.孟魯司特治療和預防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9):1179-1180.

[9]王莉君,郝璐,李慧婷,等.瘦素受體、IRF-1和糖皮質激素受體-β在肥胖哮喘大鼠氣道平滑肌細胞中的表達[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2,28(10):1037-1040.

篇10

【關鍵詞】環保局;環境監測系統;優化對策

科學技術的不斷變革,促使信息網絡化進程不斷加快,面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繼續應用傳統的手段對環境進行檢測,無法為環保局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數據,嚴重制約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可行性。要想符合現階段環境檢測的要求,環保局需要對環境檢測系統不斷進行優化與創新,從而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治理,提高我國環境的質量。

一、我國針對環境檢測進行的研究現狀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由于工業治理工作存在缺失,導致環境的污染狀況越來越嚴峻,長此以往,將會阻礙我國社會國際化進程。所以,我國一定要對環境污染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要想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有效的治理,環保局首先要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監測環境污染源,從而為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信息,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全面提高我國環境質量。

我國居民的環保意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僅僅是發展初期階段,各個方面還有待提高。隨著時代的進步,環境的污染源越來越復雜,污染因子種類繁多,在環境檢測中繼續采用傳統的手段無法實現系統的正常作業以及數據的準確分析,而且還會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以及財力資源。不僅如此,傳統監測系統總的有線傳輸功能與現階段環境監測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引進世界范圍內先進的環境監測設備與技術,以期可以提高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監測能力,實施有效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

二、在實際作業中環境檢測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壓縮傳輸與處理

應用環境監測系統不僅可以為環保局提供具有準確性的污染源數據,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環境監測系統作為一種傳感網絡,其主要構成部分是微型傳感器。科技的創新在增加傳感器設計種類的同時,對傳感器的質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在實際作業中,使用故障頻發,導致環境監測系統無法正常發揮自身的搜集、檢索以及存儲功能,不僅如此,在處理過程中,還導致數據出現準確性缺失的現象,這些問題導致環境監測系統無法為環保局提供準確的監測數據。

(二)有線檢測與處理

隨著環境污染源的復雜性越來越大,環保局為了更好的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對環境監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環境監測系統要具有對污染源的變化趨勢進行準確預測、準確采集污染源的數據信息以及對污染源進行動態監測的功能,除此之外,環境監測系統還要具備準確分析、管理污染源監測數據的功能。傳統的環境監測系統只具備有線監測的功能,可以對近距離的污染源進行準確監測與數據傳輸。對于較遠距離的污染源卻無能為力,對環保局的環境污染監測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約性,無法與現階段環保局工作的需求相符合。

(三)遠程監測體系存在缺失

在我國廣袤的地域環境中,普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導致污染因子具有分布廣、種類多的特點。面對大范圍的污染狀況,環保局要想實現有效控制,就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監測污染源,并對數據進行準確采集。傳統的系統在進行數據采集時多是利用模擬傳感器,對A/D進行轉化,最終對污染物進行有效監測,傳統的監測系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適用于對距離較近、布局簡單以及分布集中的污染物進行監測。無法對遠程污染物進行準確監測,環保局也無法獲得有效的監測數據,對環保局環境監測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

三、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優化的有效措施

(一)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要想實現壓縮數據的有效解決,就需要有效且準確的對壓縮數據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應用FAST協議,對數據進行處理、傳輸以及壓縮等。傳輸、存儲、處理所收集到的監測信息以及相應數據,是FAST協議的主要功能,應用該協議可以為環境監測數據的有效性、穩定性以及準確性提供基本保障,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數據流中的信息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現過長的信息,利用傳輸編碼實現數據的序列化,可以實現壓縮數據的有效傳輸,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還可以促使數據的壓縮效率穩定提升,并確保信號持續準確,為環保局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無線監測與遠程控制體系

由于信息網絡化進程不斷加快,環保局在環境監測工作中應積極引進無線通訊技術,例如,CPRS、SMS等。雖然這兩種無線通訊技術可以促使監測系統對遠距離的污染源進行準確監測,但無法實現監測數據的有效傳輸,所以,環保局在引進上述兩種技術后,還應該開設GIS短信業務,并制定GPRS環境系統方案,促使上述兩種無線通訊技術實現有效結合,最終滿足環保局對監測系統提出的無線傳輸遠距離污染源監測數據、有效處理數據等要求,確保可以對遠距離的污染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監測與分析,為環保局環境監測工作提供具有較大可行性的參考信息,確保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能夠順利實施。除此之外,環保局還可以建立健全遠程控制體系,改善環境監測系統的局限性,從而全面提升環保局的環境監測技術,提高我國環境質量。

結語

環保局只有積極引進先進的監測系統與技術,并對其不斷進行創新與完善,才能保證環境監測工作能夠有效解決污染源復雜化與分布廣的特點,從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提高環境質量,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環境進行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陳原.環保局環境監測系統的實施及改進措施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