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經濟研究范文
時間:2023-06-15 17:4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業經濟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跨境電商;生態圈;電商產業園
一、跨境電商的涵義
1.跨境電商的定義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與外貿相結合,催生了跨境電商。簡單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是以網絡化、電子化形式完成包含交易、支付結算、物流等活動在內的跨境貿易。
2.跨境電商的類型
在我國,依據貨物進出境流通的方向,把跨境電子商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另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模式。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又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B模式、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以及跨境電子商務C2C模式,但以B2B和B2C兩種模式為主;進口模式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和海外代購模式。
二、紹興“眾創小鎮”成立的背景分析
紡織產業作為紹興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從紡織原料、化纖織選、印染后整理、服裝生產、紡織機械到專業市場的較為完整產業鏈。雖然紹興市紡織產業具有完善的產業鏈,但是產業鏈中80%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中小紡織企業具有天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劣勢,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國內需求增長緩慢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紹興紡織產業產能過剩、庫存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
因跨境電商活動把傳統的國際貿易活動變得簡單、透明,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活動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使得中小企業能有機會參與全球貿易的競爭。因此,跨境電商成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實現產業轉型,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
紹興的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越發重視跨境電商,試圖通過跨境電商化解產能過剩,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于2015年斥資7億元打造“眾創小鎮”,園區將結合柯橋當地傳統的紡織面料產業,吸納大批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成為柯橋的首個跨境電子商務實驗區,以便更好地為柯橋的紡織中小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
三、跨境電商生態圈視角下的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路徑分析
“眾創小鎮”位于紹興市柯橋區中央商務區,總占地面積達110畝,由深圳動態集團在柯橋注冊紹興動態商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自運營以來,“眾創小鎮”已吸引包括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紹興分部等在內的40多家企業入駐。從入駐的企業來看,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的數量偏少。對于園區而言,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聚企業、技術、人才、資本等相關要素,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活力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從而促進柯橋傳統紡織面料行業的外貿轉型升級,以進一步優化柯橋紡織產業的結構,提升紡織產業,破解當前紡織產業發展的困局。
1.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構成要素
按照生態學的理論,生態圈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生態系統環境等要素共同組成。以生態學為基礎,本文認為跨境電商的生態圈包含生產者、消費者、服務機構、生態圈環境四個要素。
(1)生產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產者主要是指實施跨境電商活動的企業,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賣方。既包括自建銷售平臺或者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也包括了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的第三方平臺。生產者能夠根據最終用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跨境電商服務,他們是生態圈的核心企業。
(2)消費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消費者主要指最終用戶,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買方。他們通過跨境消費行為與生產者發生聯系,間接產生跨境電商服務的需求。
(3)服務機構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服務機構指提供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物流服務的機構。包括行業協會、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服務機構(人才交流中心、翻譯機構)、物流服務機構(海關、物流企業、海外倉儲服務機構、商品出入境檢疫局)等。它們既全方位地服務于跨境電商生態圈又可以優化生態圈內各資源的配置,以促進生態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生態圈環境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態圈環境包括影響生態圈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依據本生態圈實際情況出臺的政策、制度,能規范本區域的跨境電商行業行為,使得本區域的跨境電商駛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2.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路徑
(1)優化完善政策制度,促進跨境電商生態圈建設
各省市繼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后,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旨在統籌推進跨境電商發展。但是,紹興市政府只出臺了《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議紹興市相關職能部門能夠進一步開展深層次調研和多層次溝通,把跨境電商與一般電子商務活動區別對待,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為促進生態圈的建設提供保障。
(2)引進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
從目前紹興市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情況來看,他們大都通過亞馬遜、敦煌網、速賣通、wish等平成相關的跨境電商貿易活動。但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因資金、技術的原因自身并不具備在以上平立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能力,而是把相關的業務委托給第三方服務平臺來完成。而從“眾創小鎮”目前入駐的企業情況來看,僅有一家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相關企業提供速賣通平臺的跨境電商服務。
生產者是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核心,“眾創小鎮”應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企業為紹興紡織企業提供跨境電商代運營、營銷推廣、網頁美工等方面的服務,以協助紡織企業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幫助設計精準的跨境營銷推廣方案,從而能為生態圈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3)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運作效率
跨境電商比境內貿易電商所涉及的工作環節要復雜的多,它包括線上平臺、線下門店、境外物流、報稅倉儲、報關檢驗、訂單配送、結算結匯、營銷推廣等等。“眾創小鎮”可借鑒國內其他跨境電商園區的做法,聯合紹興市商務局、國稅局、外匯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行政職能部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以線上平臺的方式為中小型紡織企業進出口提供物流、報關、信保、收匯、退稅等整合服務,提高跨境電商活動的工作效率,提升“眾創小鎮”的運作水平。
(4)完善配套服眨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
只有把專業的事情委托給專業的公司來完成,中小紡織企業即可集中精力依據客戶的需求實現定制化生產,為生態圈中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因此,“眾創小鎮”可出臺相關政策吸引人才培訓、翻譯服務、物流服務、投融資服務等相關專業服務企業落戶,進一步完善配套跨境電商服務產業鏈,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唯有此才能吸引更多的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以此提升紹興紡織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紹興紡織外貿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吳敏.“互聯網+”視域下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思路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4):75-76.
[2]汪傳雷,朱紹平,陳嬌,蔣孝成.基于DICE模式的電子商務物流生態圈系統構建以安徽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02):135-141.
[3]張蓉.“互聯網+”視域下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的意義和價值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05):150-151.
篇2
摘 要:翻譯與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在翻譯史上很早就有體現。目前企業外宣翻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譯策略、翻譯技巧等方面的探討,而對其商業經濟價值的研究較少。本文回顧了國內外翻譯經濟價值研究現狀,從翻譯學、政治經濟學、語言經濟學角度,對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在理論層面進行了探索,最后結合企業外宣翻譯實例進行分析,以期豐富企業外宣翻譯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關鍵詞:企業外宣翻譯;商業經濟價值;企業形象;企業介紹
一、引言
企業外宣翻譯是職業英語教育與應用翻譯經常要面對的問題。隨著國家“一帶一路”鷴緣氖凳,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走出去”的速度,企業對外宣傳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業對外宣傳的目的是在海外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最終是企業產品為海外消費者所接受。企業外宣翻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是如何實現企業外宣的經濟價值,因為翻譯稍有不慎,就會錯譯誤譯,損害企業形象,影響企業聲譽,造成經濟損失。“一條標語,嚇走外商”并非聳人聽聞的個案;出口商品的譯名造成產品滯銷,甚至影響企業形象的事例屢見報端。對企業外宣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進行深入的研究,對職業英語教育與應用翻譯在理論和現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回顧
翻譯隨著人類語言的產生而出現,并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繁榮。在中國,很早就存在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翻譯活動,比如:
“從西漢起,中國就有譯長、譯使從徐聞(今廣東海康縣)、合浦(今廣西合浦縣東北)出海,與應募的人航行在南海和印度洋上,同外國通商。”
從這一考據來看,從西漢開始,中國就出現了為經濟貿易服務的翻譯活動。翻譯是不同語言的國家、商人進行經濟貿易的語言橋梁。幾乎所有國家,要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都離不開語言翻譯服務。
國外學者Liebesny在1958年3月5日于倫敦舉行的科技翻譯學術會議上作了題名為“翻譯經濟學(Economics of Translation)”的發言,首次正式提出“翻譯經濟學”這一個命題。后來有學者用一些經濟學理論解釋某些翻譯現象或翻譯問題,如分析文學翻譯的經濟學價值,探討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在職業譯者、語言服務提供商及譯者培訓機構中的應用。
對中國來說,翻譯的作用不僅限于文化的交流和傳播,翻譯在中國經濟建設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與翻譯人員的貢獻密不可分。引進外企,需要翻譯為他們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溝通問題。開放型的經濟需要大量的外宣翻譯人才,企業外宣翻譯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在國際貿易中,頻繁遭遇反傾銷,原因之一是對貿易對象國的相關法律制度缺乏足夠的認識,缺乏高水平的法律翻譯人才。企業對外宣傳資料的翻譯,需要清楚認識目的受眾的語言文化,明確企業外宣翻譯的經濟價值,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從而實現翻譯中的價值增值。比如影視企業引進海外影片,需要對字幕進行翻譯。電影字幕的翻譯問題屢見不鮮,對電影的商業經濟價值影響很大,有時候連電影片名的翻譯都出現問題,對電影經濟價值的影響可想而知。
從以上綜述可以看出,國外學者對外宣翻譯的經濟價值研究較少,而國內學者雖有涉及,但是缺少理論支撐,而且鮮見研究企業外宣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
三、理論基礎
在西方的翻譯理論研究中,學者們常常將翻譯價值和翻譯功能放在一起,很少將翻譯價值從翻譯功能中獨立出來進行專門研究。Chesterman在論述翻譯規范中的道德規范(ethical norms)時將翻譯的價值分成了4類,分別是曉暢(clarity)、真實(truth)、信任(trust)和理解(understanding),他們構成了道德規范的4個價值標準。Nord認為,價值系統受到文化規范及傳統的限制,原語文本作者的價值觀可能和譯語文本的接受者的價值觀有所不同,由于表情功能類文本以發送者為取向,所以在翻譯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類文本時,需要根據原語文本的文化價值觀進行表情功能的翻譯;而感染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類文本以接受者為取向,所以翻譯時以譯文價值系統為主。例如,如果我們想讓顧客購買某個產品,我們要根據顧客的實際需求,或揣測顧客的需求,在描述該產品的質量時假設其在顧客的價值系統中具有能滿足顧客需要的價值。Toury認為,翻譯的價值由翻譯的兩個原則構成,他們是翻譯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和翻譯的充分性(adequacy)。
語言經濟學認為語言具有價值、效用、費用、收益等經濟特性。語言的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在宏觀層面,語言在不同時期的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使用頻率、所得到的評價、相關語言政策不盡相同。不同時期的同一種語言,其經濟價值會有差異。同一時期,不同語言的經濟價值有所不同。在微觀層面,語言通過其交際功能,滿足了語言使用者的預期,為語言使用者帶來經濟效益或產生經濟效應。具體來講,語言通過其所表達的意思,使得經濟交往雙方達成共識,產生協同效果,并實施相應的經濟行為。就翻譯來說,使用不同語言的經濟行為主體發出語言符號(原文),譯者將其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符號(譯文)并提交給接受譯語經濟行為主體,這時的翻譯的經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翻譯的時效性、準確性和有效性、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譯文的使用人數和頻率。
四、實例分析
企業外宣翻譯主要指的是對企業對外宣傳資料的跨語言的語際翻譯。企業宣傳文本一般指的是企業對受眾宣傳企業時所使用的語言文本,如企業介紹、企業廣告、商標品牌名稱、產品說明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年報等。企業對外宣傳文本信息含量豐富,包括企業文化、企業理念、企業規模、企業生產、銷售、研發等多方面信息,其宣傳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了解企業及企業的產品,并說服潛在消費者購買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
企業外宣翻譯對企業形象的建構和傳播非常重要,是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橋梁。優秀的企業外宣翻譯能給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比如企業介紹,其語言特點是簡潔、精煉,讓讀者以最低的成本(獲取信息的時間及精力)最快的速度獲取信息,語言既要包括有關企業的實質性的信息,還要體現出其感染功能,具有自我推銷和鼓動性。中國和英文國家在文化價值觀上存在明顯的差異,使得中西方企業在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宣傳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在中國的企業文化中,人們對一個企業是否優秀的判斷之一是,該企業是否獲得各種“先進......”,如“先進模范”、“先進集體”,各種“進步獎”、“優秀獎”等。所以,在中文的企業宣傳中,幾乎都將企業所獲得的各種獎項作為企業的光輝歷史和企業實力的證據進行大力宣傳。但是,在西方的文化中,企業制度里并沒有類似中國的各種企業獎項,企業重點宣傳的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翻譯時,如果忽略了讀者的價值觀差異,將中文的全部信息逐一翻譯成外文,并不能引起外文讀者的興趣,更無法說服外文讀者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欲望,進而做出購買產品的行為。這樣的翻譯,翻譯的經濟價值無法實現。比如天業集團官網上的關于該企業所獲得的榮譽的英文介紹:
Enterprise honour for Tianye: Four-Good Leadership; May 1st labour certificate; The National Innovative Enterprise; The Five-Star Copmany of China’s Industry On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monstration Enterprise On Brand Cultivation of The National Industr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Of Pilot Enterprises;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Mode Of Advanced Enterprise; The National Advanced Group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企業所述以上這些獎項,即便是中國讀者,也不一定全部都知道,更不用說外文讀者了。筆者在100多位大學二年級的來華留學生中進行了調查,沒有一位留學生能夠全部理解這些獎項,大部分留學生幾乎不明白這些獎項指的是什么。而且,該段翻譯還存在一些低級語言錯誤,“The Five-Star Copmany of China’s Industry On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中“公司”的英文拼寫有誤;介詞“of”的大小寫不一致,前面都是用小寫,后面首字母大寫。這些低級的語言錯誤讓讀者對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為了有效的推廣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微觀層面字母書寫及單詞拼寫,到宏觀層面的不同語言的語言文化價值差異,翻譯時都必須一一關照。因為,企業對外宣傳文本以接受者為取向,所以翻譯時必須以譯文的文化價值系統為參照。
企業對外宣傳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推廣企業的商標品牌,構建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商標品牌名稱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商業經濟價值,在進行商品品牌名稱翻譯時,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非常明顯。準確、優秀的商品品牌名稱及其翻譯能夠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反之,則可能導致企業的產品滯銷,產生虧損。正如美國學者艾?里斯所言:“一個譯名的好壞,在銷售業績上有千百萬美元的差異”。
以Coca-cola的翻譯為例,其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時以“口渴口蠟”等為品牌譯名,給人的感覺是干澀無味,難以下咽,有可能使人們對其產品產生不好的印象,其市場反映不言而喻,最終導致Coca-cola在20世紀20年代剛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就失敗而歸。但是,后來Coca-cola卷土重來,將其翻譯成“可口可樂”,不僅在發音上與原語高度統一,在意義上也是內涵豐富,賞心悅目,給消費者許多美好的聯想,傳遞良好的企業形象,最終在中國市場取得巨大成功,其翻譯的經濟價值實現了巨大的增值。再如中國著名的“白象”牌電池,翻譯成“White Elephant”就出現了問題,“白象”意喻“吉祥如意”,而“White Elephant”在英語文化中指的是“沒有價值、昂貴又累贅的東西”。
五、結論
企業外宣翻譯涉及語言學、翻譯學、經濟學、營銷學等多學科。成功的企業外宣翻譯能夠幫助企業在海外市場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協助企業宣傳其產品,開拓海外市場,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是,如果翻譯稍有不慎,就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形象,甚至肯能影響到國家形象。因此,深入研究企業外宣翻譯的商業經濟價值,不僅對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對外宣傳和企業形象對外傳播都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當今的職業英語教育與應用翻譯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祖毅.中國翻譯通史(全五卷)[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劉先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企業翻譯[J].上海科技翻譯,1994(01).
[3]田國立,孫斌,榮晶.區域經濟發展與翻譯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J].河北學刊,2014(04).
[4]劉衛紅.經濟建設視域下外宣型翻譯人才培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1).
[5]顧維忱.論法律翻譯人才在涉外經濟中的作用[J].河北學刊,2011(04).
[6]蘭美卓.從語言經濟價值角度看企業對外宣傳資料翻譯策略[J].中國商貿,2011(09).
[7]項東.翻譯中的價值增值[J].中國翻譯,2014(05).
[8]李穎.網絡影視字幕翻譯的策略分析及價值定位[J].電影文學,2012(02).
[9]田路.論英語電影片名翻譯中的信息傳達、審美藝術及商業價值[J].電影文學,2009(15).
[10]馬云霞.語言在國際交往中的經濟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11]艾?里斯.劉毅志譯.廣告攻心戰略--品牌定位[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
[12]Liebesny, F. Economics of Translation [A]. In Aslib Proceedings [C]. 1958.
[13]Ginsburgh, V., S. Weber and S. Weyers. The economic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Some theory and evidence [J]. Poetics, 2011(3).
[14]Chan, A. L. J. 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J]. Translation Spaces, 2014(1).
[15]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
[16]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2012.
篇3
關鍵詞 經濟增加值 上市商業銀行 經營績效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銀行績效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側重于運用傳統的經營績效評價體系。實際上,傳統方法一般很難直觀地給出一個具體的評判標準,不能客觀地反映銀行的真實經營業績。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不斷推進、治理結構的日趨完善,傳統的業績評價體系已經很難為銀行的價值創造提供更好的決策依據。EVA評價方法的產生雖只有短短十幾年,但其已經被學術界、企業界普遍接受,如IBM、索尼、西門子、沃爾瑪、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始使用EVA管理體系。因此本文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引入EVA評價體系并將該方法應用于我國商業銀行,對其經營業績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并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者以及相關利益者提供新的業績評價理念。
二、經濟增加值(EVA)基本原理
(一)EVA的概念
EVA的全稱是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它是測量企業在一定時段內經營業績的指標(即企業在業績評價期內增加的價值),由Stern Stewart在1990年基于經濟利潤和剩余收益概念提出,其本質是考慮了資本的機會成本的經濟利潤概念,而不是單純的會計利潤概念,是一個評價經營效率和資本使用效率的綜合型指數。
(二)EVA相關理論及計算方法
EVA在剩余收益概念的基礎上逐漸發展,是扣除企業全部資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當EVA大于0時,意味著企業為股東創造了財富;當EVA小于0時,表明企業不但沒有創造出真正滿足股東所需的利潤,反而損害了股東的利益;當EVA等于0時,企業僅僅只是創造出了滿足投資者所需的最低風險報酬,既沒有創造也沒有損害多余的財富。在一定程度上,EVA與企業市場價值和股東價值呈正相關,持續增長的EVA能夠解釋企業市場價值和股東價值不斷提升的現象,同時,持續增長的EVA也能基本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企業目標。
EVA等于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后的所得,即EVA=NOPAT-TC×WACC,其中NOPAT是稅后凈營業利潤,TC是資本總額,WACC是加權平均資金成本率。從公式中可以看出,EVA是由三個變量組成,EVA作為經濟利潤的概念,為了避免對會計數據的扭曲,就要求我們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適當調整,利用調整后的財務數據運用EVA更好地評價企業的業績。但與此同時,運用EVA法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進行分析時,應注意到銀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然后對EVA的計算公式應該進行相應調整,確定計算公式如下:
EVA=NOPAT-WACC×TC
第一,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的計算。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稅后利潤總額+呆賬貸款準備的本年變化數+壞賬準備的本年變化數+其他資產減值準備的本年變化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投資風險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稅率×營業外支出+稅率×營業外收入。
商業銀行與一般企業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銀行業在計算稅后凈營業利潤時必須結合其行業特殊性進行調整:存款利息支出是作為銀行業的營業成本,而不是財務費用,所以利息支出部分不必加回;相較于一般企業,銀行對于一些研發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可不作調整。因為這些費用通常由總行承擔,分行對于這些費用的支出相對較少,影響不大。
第二,資本總額(TC)的計算。資本總額(TC)=權益資本+年末呆賬貸款準備+年末壞賬準備+年末其他資產減值準備(投資風險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累計營業外支出-累計營業外收入
資本總額由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組成,由于銀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業務而形成銀行存在高負債經營的特點,銀行的負債應作為營業費用,因此在計算銀行的EVA時主要考慮權益資本。
第三,WACC的計算。資本成本率=無風險收益率+β系數×(市場風險溢價)
無風險收益率的定義為無違約風險證券或者證券組合的收益率,從理論上講,無風險利率的最佳估算是β系數為零的組合,然而這種組合的難度較大,很難在估算無風險收益率的時候使用。在美國,證券分析師通常都會采用三到五個月政府債券的年收益率平均值作為無風險收益率,因為它能夠比較好地表示無風險利率指標的特征。在我國,絕大多數學者在計算無風險收益率時也會傾向于采用這種方法,將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最長期的國債年收益率作為無風險收益率。但考慮到我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并且我國銀行系統多年累積的不良債務,我們認為采用銀行的三個月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作為最低無風險利率值的替代比國債利率更符合CAPM模型中無風險最低回報的機會成本概念。因此,結合我國銀行的實際情況,以樣本銀行三個月整存整取的平均年利率2.82%為無風險收益率。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商業銀行的β系數從未公開過。鑒于這種情況,本文采用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簡化計算。金穎(2014)以近幾年來16家上市商業銀行交易日的日收益率和滬深300指數進行回歸分析,對銀行業β系數進行測算,得出我國銀行業加權平均β系數為0.7955,市場風險溢價為6%,由此計算出資本成本率為7.593%
三、基于EVA的上市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價的研究
(一)數據來源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6 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商業銀行。本文選取了其中8家銀行作為樣本(其中興業、浦發、平安、招商等8家銀行相關數據披露不完整,因此未納入樣本銀行中來),這8家樣本銀行分別為5家國有商業銀行以及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分別對該8家樣本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進行嚴格的會計分析并收集所需的有關數據(本文所列示銀行的年報數據均來自巨潮資訊網)。
(二)數據計算及分析
運用本文調整以后得出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各樣本銀行的EVA,但是因為經濟增加值的總量指標只是說明了銀行的EVA的絕對數量,并沒有排除銀行資產規模的影響,也就不能反映出其創造財富的效率。所以根據公式計算了銀行的EVA回報率,來反映單位資本投入所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具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8家商業銀行當中,EVA最高即經營業績最高的是4家國有商業銀行,雖然交通銀行不及其他4家國有商業銀行,但是這5家國有商業銀行的EVA數值遠遠大于其他股份制銀行,可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在我國銀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盡管EVA值衡量的是銀行總體水平上的經營績效并沒有排除銀行規模對銀行業績的影響,但是從EVA總量就能看到銀行業發展不均的狀況。由于國有銀行一直處于壟斷地位,規模大于其他商業銀行,以其龐大的分支機構優勢占據了市場,所以其資源對需求中間業務的客戶的配置較為充分,而股份制銀行在市場中的市場份額較小,且股份制銀行網點較少,這一劣勢促使其中間業務的側重點并不在傳統業務上,而多集中于創新業務。所以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EVA總量遠遠大于股份制銀行的結果。目前,我國銀行創新業務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隨著資本市場的大力發展,商業銀行應適時改變經營戰略,積極發展零售等業務,充分發掘潛在的客戶,以此獲得穩定的價值增長和持續的經營能力。此外,EAV總體上隨著年數的增長呈上升趨勢,但也不排除個別銀行受業績的影響波動較大。由于國有銀行信譽良好,背后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它們的EVA一直呈上升狀態,但是這也反映出面對資本市場的競爭,各家銀行更應該制定正確的戰略,為自身的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為了更加準確地評價銀行的經營績效水平,就必須要明確銀行單位資本所創造價值的多少,從而排除銀行規模對經營績效的影響。那么EVA回報率就顯得極為重要。因為各個銀行的規模不一,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規模不同,從規模看來,規模大的銀行EVA總量高也并不奇怪,所以利用EVA回報率能夠將銀行規模排除在外,以單位資本創造的價值量來衡量銀行的經營績效更能讓人清楚地判斷銀行經營的業績情況。具體如圖1所示:
結合圖1與8家商業銀行2013~2015年的EVA總量情況,可以發現EVA總量值較高的5家國有商業銀行的EVA回報率并沒有遠遠高于另外3家股份制銀行,甚至出現個別國有商業銀行低于股份制銀行的情況,可見這5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業績并不是很好,但是也從另外的角度看到了銀行真實的經營情況。
從圖1中我們發現,各家銀行REVA波動很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以其強大的實力、過硬的資產規模連續3年位居榜首;股份制銀行中,民生銀行3年來穩扎穩打,在2015年位于榜首,甚至超過了工商銀行,這和2015年上半年股市瘋漲息息相關。2015年,民生銀行開始加大網絡支付業務布局,積極開展產品創新,豐富支付手段和應用前景;聯合中國銀聯應用HCE技術推出了手機銀行“云閃付”,攜手美國蘋果公司上市Apply Pay。此外,還創新推出了“民生付”,涵蓋移動端和PC端,支持本行及他行賬戶,為電子商戶提供一次接入標準接口、貨款回籠快、銀行級安全保障、手續費優惠等一系列實惠服務。截止2015年末,民生銀行累計歸集資金約5000億元,基金銷售監督業務年累計交易量為業內第一。正是因為民生銀行2015年運行績效良好,在銀行界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使得民生銀行在2015年REVA上趕超了各大銀行。
四、上市商業銀行改善經營績效的建議分析
EVA 作為一項重要的績效指標,可以應用到上市商業銀行的價值管理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整體情況下的EVA 水平,那么就要求銀行管理層從公司現狀出發,找出影響銀行EVA水平的關鍵因素,對其進行深入剖析,了解各個因素的可控性。比如,從銀行金融產品研發的角度出發,銀行需要結合市場需求,開發適合自身以及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從經營的角度看,銀行管理層要權衡主要業務的利弊、重視銀行推出的金融商品的質量等。
(一)商業銀行以EVA為導向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個銀行規模不同,在市場所占有的市場份額也不同,那么就要求銀行業應適時改變經營戰略,積極發展零售業等業務,充分發掘潛在的客戶,以此獲得穩定的價值增長和持續的經營能力來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那么銀行業就可以實施基于EVA 模式的上市商業銀行價值管理,借鑒國內外先進銀行的管理技術和經驗,構建以EVA 為核心的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提升銀行業的整體競爭。EVA管理體系在日常幫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經營戰略的同時又能協調銀行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它能夠涵蓋銀行的戰略規劃和日常運作的各個方面,從而約束風險,將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有機地統一起來,最終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提高商業銀行收入水平
由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還是存貸款利差收入,因此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利差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資產質量,壓縮不良資產,銀行必須加大控制不良資產的力度。由于EVA的計算要減去資本成本,而傳統的貸款業務在創造每一單位利潤的同時就要減去一定比例的資本成本,導致創造的EVA也就減少了。中間業務則不同,創造每一單位利潤就全部計楦瞇械EVA,從而逐步改變我國銀行業務收費低、技術含量小、產品差異度小、利潤相對偏低的現狀。
(作者單位為浙江新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蔡海英(1971―),女,浙江紹興人,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參考文獻
[1] 黃亦楠,張魁冬.淺析以經濟增加值(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財務指標[J].經濟師,2009(8):20-22.
[2] 蘇植庭.淺談經濟增加值EVA在我國企業的運用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7):47-49.
[3] 柳棟.淺析利用EVA指標評價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J].現代商業,2013
(29):238-239.
[4] 王布衣. EVA(經濟增加值)――一種新型的業績評價指標[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2(8):9-10.
[5] 許辭寒. EVA業績評價指標的缺陷與改進[J].企業改革與管理,2003(1):20-21.
[6] 向靜.新會計準則下EVA業績評價方法及應用探討[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2(7):69-70.
[7] 池國華,王志,楊金. EVA考核提升了企業價值嗎?――來自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3(11):60-66.
篇4
(上海迅美裝飾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摘 要:本文著重研究探討國內民營工程設計類企業(建筑設計、室內與家居設計、城市規劃)的經營特點、市場特點及商業模式發展情況,國內工程民營工程設計類企業近年發展很快,且由于多數設計企業設計師所創立,企業數量大,但普遍規模小。行業特點及創業者背景特點導致民營設計企業在創業管理,發展定位及商業運營上缺乏深入研究。由于多數創業者缺乏管理經驗及商業意識,僅僅從好創意、好點子、好產品起步,企業發展普遍呈現不穩定、大起大落、人才流動大特點。設計創意企業對于國內經濟發展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經濟發展均體現了創意經濟和研發價值作用,民營工程設計企業對于提升國家科技研發,產品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其發展對于社會意義不言而喻。
關鍵詞 :民營設計企業;商業模式;研發創意;人才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28-0194-02
一、國內民營設計類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由于設計行業的分散性,創新要求以及低企業門檻和專業人才依懶性強,以及近年房地產市場和創造業的發展帶來的產品設計需求,國內民營設計企業近十年進入了大發展階段,2010年全國相關企業近1.5萬家,營業額9000億元,平均每企業營業額約6000萬元。其中民營及民營股份制企業近8000家,占50%比例,而十年前相關行業民營企業還寥寥無幾。雖然近十年工程設計行業有著15%—20%的年成長率,但由于歷史上的行政壟斷影響及民營企業多為小作坊起家,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多次波動,民營工程設計其企業的淘汰率很高,企業成本不穩定,業務雜亂,人才流動大,真正形成強大競爭能力和規模的企業少之又少,從營業額看,國內壟斷型大型設計院一直走在收入的前列,外國企業也占據的很大業務額,民營企業在市場營業額上占比不足30%。根據行業預計,未來中國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的市場規模會達到1.2萬億—1.5萬億元,市場空間廣闊,并且國家改革方向也將是取消行業壟斷,這為民營設計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很好機會。同時,由于歷史原因,大多數民營企業在經營上還處于作坊階段,專業化運營、品牌意識、技術研發等還未有充分重視,而國有主體設計院面臨人才流失嚴重,管理僵化,失去壟斷業務,市場反應慢等情況,未來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二、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企業的市場與行業特征分析
①輕資產公司、人才是最大資產;
設計與技術服務企業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專業能力和穩定性是民營設計企業生存的基礎,目前,工程設計行業整體人才流動性非常大,不利于行業發展,如何穩定、培養和發揮人才價值,將是中小民營設計企業的首要問題。
②品牌力量是核心,品牌價值很重要;
工程設計行業以前由于競爭不充分,市場不飽和,使多數中小民營設計企業生存太容易,忽視品牌建設,客戶意識,在未來市場中,如何定位品牌,深化服務將是企業經營王道。
③處于行業產業鏈上游及核心位置,對于行業發展能起到質的推動作用,創新價值與解決方案價值是設計企業的生存之道;
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對于行業未來發展技術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有著重大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完善,和國家整體經濟轉型,創新和研發價值將是設計企業的重要根本。可以說研發與技術創新能力將決定企業的市場地位和機會能力。
④作為服務性企業的服務之道;
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與整個建筑業、城市工程、城市運營及相關行業密不可分,作為前端的設計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是保證設計品質的重要一環,歷史上由于各種原因,設計企業普遍交圖走人,缺乏服務意識,國內工程質量低下問題與設計行業的不專業粗放設計有很大關聯。下階段無論是房地產行業還是城市建設與更新,都進入精細的發展階段,設計企業服務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⑤作為產品研發企業的產品開發模式;
工程設計與技術服務行業歷史上由于區域和行業細分壟斷和行政作為的影響,行業發展在技術研發、產品研發能力、嚴重滯后。中國近二十年的工程建設技術發展文化極少,行業革命性變革還未發生,還嚴重落后于整體社會發展,像建筑節能、城市交通、房屋質量與壽命等已成為社會焦點問題,轉向專業細化領域的產品研發與技術開發將是未來民營設計企業超越國企的重要機會。
⑥作為以人才為基本資產企業的管理模式特征。
民營設計企業的人才流動是目前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作為人才導向的企業,未來如何打造穩定有專業水準的設計師團隊將所在民營設計企業面前,可以說抓住了設計人才就抓住了行業的發展機會。
三、目前民營設計企業發展的困境及原因
①絕大多數企業為小企業,面向區域市場,經營能力弱,缺乏作大作長久動力;
②近年勞動力成本尤其是設計師薪資的大幅上升為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壓力。
③房地產市場的走弱和城 市發展的轉型給行業帶來的不確定性,讓許多民營企業失去了對未來把握,企業定位模糊。
④行業的分散性導致絕大多數中小民營設計企業服務雜亂,沒有形成專業能力,研發投入不足,缺乏技術優勢,無法創造專業附加值。
四、國內民營設計企業的經營與商業模式初步探討
①從小老板模式向合伙人模式轉變,提升人才能力與穩定性。
②從被動研發向主動研發轉變,以產品創新引領市場,像蘋果和小米那樣。
③從單打獨斗向合作協作轉變,主分分工與協作,提升行業設計能力與效率。(具體見德國電動汽車案例)
④服務標準化,流程標準化、管理系統化。
⑤關注社會問題,關注公共利益,豎立社會責任形象。
⑥品牌運營向專業化細分化轉向,突出差異化優勢,重視以為客戶導向,豎立強大的品牌競爭能力。
五、國內民營設計企業發展代表案例研究
上海某設計院住宅建筑產業化與精裝設計的標準化,住宅產品設計的標準化,與標桿企業合作,打造行業標準。
上海某設計院,是中國最頂尖的建筑、規劃、室內、景觀及戰略咨詢綜合設計服務公司。他們通過科學的企業管理保障、卓越的設計服務與嚴格的建造執行,始終為客戶提供超出預期價值的設計品質。16年來,上海某設計院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努力保持專業性強、質量可靠、服務到位的品牌形象。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至今已擁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在北京、深圳、武漢、成都、西安、重慶等主要城市設有子公司,并在總部上海設有規劃、室內、景觀3個全資子公司。目前已是中國規模最大、專業門類最全的綜合設計服務公司,為500多家各行業的優質客戶,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設計服務。
上海某設計院的成功源自他們始終堅守"讓設計創造價值"的信念。這一信念根植于以下幾個要素,它們也是他們始終追尋的目標:
綜合的服務——他們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建筑工程和城鄉規劃雙甲資質的民營設計公司,能為客戶提供建筑、規劃、室內、景觀、戰略咨詢、工程和設計咨詢等全方位的服務。他們也是少數的始終堅持提供從方案、擴初到施工圖及后期配合的全過程一站式服務的設計公司。他們一直承諾向客戶提供全國統一標準的設計服務,實現了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術的跨區域共享與合作。同時,他們的設計團隊以多專業的"協作性智慧",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和整體效果,滿足客戶迫切需求的綜合設計服務。
創新的理念——他們視創新為一種內能,并不遺余力地激發團隊在設計、技術、管理等方面最大的創新能力。接軌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的設計周、與中國一流建筑院校合作的科技發展委員會以及擁有強大資源后盾的創新委員會,都為他們設計、技術、管理的創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每一個項目他們都將創造性的設計與客戶的獨特性需求完美的融合。
國際視野——他們從創業之初就致力于為天下華人設計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施展才華的平臺,他們的設計團隊以獨特的本土智慧和國際視野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認可。16年里,他們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和視野。近幾年來,中國作為世界建筑設計最佳實踐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他們吸引了大量擁有海外留學背景和工作經驗的華人設計師,以及擁有豐富國外生活體驗和中國項目實踐經驗的外籍設計師,更有信心地為全國各地的客戶提供扎根本土的世界級服務。
十六年的成就證明,他們的專業與品質、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這個全球建筑設計最佳實踐地當中的領跑者,綜合、創新、具有國際視野的超大型而且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公司。為客戶創造出經典作品,為體驗者引領更豐富的生活方式,為員工創造能夠實現自我的工作平臺,這是他們共同奮斗的目標。
六、國外工程設計公司發展經驗總結
①專業分工明確,形成了各領域的領先企業,像照明設計的,工程設計的Arup,辦公按設計的SOM,教育與老年設計的P+W等(補充具體介紹)
②設計與咨詢業務并重,項目決策首期專業評估對于工程項目至關重要,國外相關咨詢市場非常成熟,多數專業公司咨詢業務影響半面江山。
③重視品牌建設,許多企業都是百年老店,品牌影響力極強。
7.國內民營工程設計企業發展未來方向探討
①從單一設計公司向設計、產品研發、生產指導、營銷服務一體化企業發展 。
未來工程行業發展技術上的綜合性,產品上的標準化和生產工業化要求會越來越高,傳統的工程公司,工程制造及建材企業也將面臨大轉型,這為設計公司拓展自己的技術服務提供了很好機會。工業化的工程建造,標準化的工程建筑都離不開產品的研發和技術研發,如果設計公司能主動迎合這一轉型機會,向研發企業、技術服務企業和生產服務企業,甚至營銷服務企業拓展,形成綜合技術服務、產品控制、生產控制、客戶研究能力,真正成行業發展的大腦和智庫,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積累專業數據及研究分析經驗還能為業主提供前期專業的咨詢評估服務。
②從單向設計與技術服務向產品研發、生產指導、測試評估、產品分析、成本優化、材料研究等方向拓展,以專業服務致勝。
行業發展的未來精細分工將使工程建設像汽車生產一樣,形成強大的專業分工協作,設計到許多工藝技術層面、產品層面、成本層面、新材料新設備研發層面的專業需求,設計公司可以通過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團隊,投資相關實驗設施和測評設施,為了行業提供專業全面的產品控制服務
③從為企業服務轉向直接為終端消費者服務,隨著3D打印技術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由消費者發起的產品方向定制將為設計提供了絕好的發展機會。
篇5
關鍵詞:伊斯蘭文化;回商;創業精神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002—0586(2013)02—0140—04
文化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決定力量,廣義上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創業文化是一種心理文化,它是一種基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內生的特殊文化,是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文化氛圍,主要是指人們在追求財富、創造價值、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觀念、心理意識和價值體系,他主導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出獨具特色的創業理念,這些創業理念本身既有相通之處,又體現了不同的文化特質。本文探討的回商創業精神是創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結和提煉回商創業精神中的積極因素,對于今天處于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創業者和企業家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
一、回商與回商文化
回商專指回族穆斯林商人,是回族中專門從事經商活動個人或團體。回族經商傳統由來已久,從史料記載來看,唐宋以來,在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回族商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紐帶作用,他們的積極參與是異彩紛呈的商貿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到今,無論是在商業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在貧瘠落后的小鄉鎮,均可見回族商人奔波忙碌的身影。改革開放后,回商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除了對傳統行業如皮貨業、飲食業、牛羊業、屠宰業進行繼承和發揚以外,他們的經營領域不斷拓展,在餐飲、零售和興辦經濟實體等方面都走在了其他民族的前列,還出現了一大批全國知名的企業,在這些經濟實體的創業實踐中,回族穆斯林的崇商重商精神,不斷得到鞏固和提升。
回族穆斯林在生產生活方面一直秉承著《古蘭經》和“圣訓”的教導,無論是日常社會生活實踐,還是長期的實踐,處處體現著宗教經典影響的印記。在教義的規范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具有信仰約束作用的宗教力量逐漸內化成為被回族穆斯林普遍遵守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在生活中起著約束和規范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伊斯蘭文化為核心的回商文化。回商與歷史上著名的魯商、晉商,粵商等有明顯不同,她是以民族為界定的經濟活動群體,具有鮮明的特性。回商不但世代保留、繼承了伊斯蘭文化的精義,而且包容、適應了中國文化。一方面,中國傳統倫理道德規范影響著回族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他們接受和繼承了儒家文化中“以德經商”“誠信為本”“以義制利”“和氣生財”的優良傳統,講求中華傳統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由《古蘭經》等伊斯蘭經典構筑的宗教世界使他們保持了伊斯蘭文明獨特而鮮明的文化屬性,堅守積極入世、鼓勵經商、誠信公平的教義。
總體來看,回商在經濟活動中講求合作性,互相資助,共擔風險,重視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遵循回族伊斯蘭文化的行為方式、道德準則和經濟制度。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調節了回族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的利益關系,降低了經濟交往和商品交換中的交易成本,使回族經濟雖歷經坎坷,卻不斷發展延伸。
二、回商創業精神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
從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來講,創業文化由創業精神和創新意識組成,其中創業精神是影響創業者的核心動力,主要包括開拓進取、勇于冒險的意識和志向,是開拓精神、創新精神、冒險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團結協作精神的統一。中國伊斯蘭文化非常契合這些精神,回商們堅忍不拔、奮發向上、開拓進取、不畏艱險、團結互助的精神正是他們真實的寫照。
(一)崇商重商的務實精神
《古蘭經》的字里行間里,經常可以見到對商人以及商業活動的肯定字眼,“圣訓”中更是多處明確提到對商人的贊賞,在伊斯蘭文化中經商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商人在穆斯林民眾的心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重商文化影響下的穆斯林和各國人民一道,奔波忙碌在商業各個領域,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活躍在這兩條商道上的穆斯林商人,既是商人,又是傳教者。“真主準許買賣……”(2:275)穆圣曾說過:“真主的恩典百分之九十在交易中。”伊斯蘭教明確鼓勵從事商業活動,“商人猶如世界上的信徒,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依賴的奴仆”。伊斯蘭認為,商業是溝通各種產業的橋梁,它能夠豐富市場、滿足人民生活、活躍經濟,是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這樣的教義指導下,回族穆斯林普遍看重商業。
他們積極創業并不斷積累豐富的經驗,憑著對人世、求利的文化認同,他們充分發揮了市場流通的功能,成為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從最初的異地買賣、手工藝作坊、宰牛羊和賣切糕的小本經營,到現在涌現出的一大批穆斯林企業和民族品牌。時至今日,包括清真寺阿洪在內的回族在全國各地的流通領域都非常活躍,回族商人的經商傳統和商業稟賦得以大展身手,他們在傳統行業上一直頗有口碑,特別是飲食業、皮毛加工業和屠宰業等方面的成績享譽全國。回族聚居地區的各種美食得到各族人民的喜愛,如手抓羊肉、羊雜碎、肉夾饃、羊肉泡饃、蓋碗茶等都是聞名遐爾、享譽全國的。以吳忠市為例,全市穆斯林用品企業十余家,年產值逐年增長,已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穆斯林用品集散地,產品遠銷國內外。目前吳忠市已成為寧夏的商品糧、清真牛羊肉、奶牛、灘羊等產業的基地,培育出“澇河橋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肉食品”“夏進乳品”“珍珠貢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在日益繁忙的經商活動中,回商的經濟頭腦和善商意識不斷得到強化,為新時期發展市場經濟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二)誠實守信的民族精神
誠信雖不是伊斯蘭文化所獨有,卻在伊斯蘭文明中體現得最為深切和透徹。教義經典中將擁有誠信的品質列為衡量穆斯林合格與否的基本標準,是成為真正穆斯林的必備素質。在宗教經典《古蘭經》中對穆斯林的要求比較明確,特別的將誠實列在前面:“他們是堅忍的,是誠實的,是順從的,是好施的,是在黎明時求饒的。”(3:17),教義指出一名穆斯林商人如果能夠做到誠實經商、交易中秉承公平原則,并且嚴格遵守合約的話,那么將不僅能夠獲得經濟上的收益,同時也通過了宗教的考驗,“信主者、信圣者愛誠信;背主者、背圣者愛謊言”。還將誠實經商守信與真誠信教緊密聯系在一起,對買賣中的任何弄虛作假、投機鉆營的行為都明確禁止。“信道的人們啊!你們要敬畏真主,要和誠實的人在一起”(9:119)。圣訓指出:“忠實可靠的商人,在復活日,將與烈士們在一塊兒。”伊斯蘭教絕對禁止坑蒙拐騙以及任何有損于人民的行為,明確反對哄抬物價和囤積居奇,穆圣說:“唯有罪人才囤積居奇,待漲價出售。”因為這些行為將有損于人們彼此間的信任,會使正常的商業秩序變得混亂,體現了對教義的不忠。“傷哉!稱量不公的人們。當他們從別人稱量進來的時候,他們稱量得很充足;當他們量給別人或稱給別人的時候,他們不稱足不量足。難道他們不信自己將復活,在一個重大的日子嗎?”(83:1—5)教義還多處勸導穆斯林誠實經商、合法守約,反對任何形式的欺詐和愚弄,認為這是培養優秀品質的重要途徑。
在《古蘭經》中,誠實是人的一項基本品質,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人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也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一個企業,聲譽好就是其最響亮的招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企業和個人,只有做到誠實不欺,恪守信用,生產出合格產品、提供良好的服務,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獲得更多客戶的信賴,而沒有其它捷徑。例如,西安著名穆斯林企業三寶雙喜集團,從創業之初就將誠信思想貫穿于企業文化中,在經營中一直恪守誠信為本、無誠不興的理念,用誠信奠定了企業長久的生命力,強調“先有好的人品,才有好產品”,這一理念貫徹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從產品的研發到組織生產,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始終在質量監控下,產品精益求精,經營誠實有道,憑誠信和仁義使企業在顧客中贏得了口碑,逐漸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少數民族企業,其旗下的三寶雙喜藥業有限公司獲得了“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的榮譽稱號。
(三)艱苦奮斗的冒險精神
在伊斯蘭文化中堅忍的品質在穆斯林生命素質中排在第一位,艱苦奮斗是穆民獲得兩世吉慶的重要途徑,“信道的人們啊!你們當堅忍,當奮斗,當戒備,當敬畏真主,以便你們成功”(3:200)。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往往能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是取得成功的必備品質,當面臨種種困難和考驗時,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耐力,能幫助人們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各種磨難。“惟有堅忍的人,得享受完全的、無量的報酬。”(39:10)困難和阻撓可能會成為前進道路上的阻礙,但是只要堅持艱苦奮斗、勇敢堅忍,必將獲得最后的勝利,實現人生的價值。伊瑪目阿里說:“忍耐是信仰的最好裝飾,是最佳的道德品質。”伊斯蘭教積極鼓勵人們開拓創新,吃苦耐勞,勇于探險,廣開財富之源。由于歷史原因,回族穆斯林缺地少地,生活貧困不堪。所以,經商基本成為回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職業,為了生計,回族穆斯林不畏客觀環境的艱苦迎難而上,如明清時期,云南商業有了較大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出現了許多回族馬幫,他們在邊疆交通不便、商品交換不發達的地區,“回商們”以趕馬幫的形式結成商業團隊,從內地到邊疆進行販運貿易,不畏艱險用馬匹把內地的茶葉、絲綢、布匹、食鹽、瓷器、煙草、紙張、農具等生活用品販運到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然后把當地的皮毛、藥材、手工藝品等土特產運回內地。
(四)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伊斯蘭教鼓勵人們走出去大膽開拓財源之路,要敢為人先,積極進取、勇于創新,“誰為主道而遷移,誰在大地上發現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真主必報酬誰”(4:100)。說:“我是個商人,每派商隊,必在早晨,獲利甚大。”由于歷史原因,歷代統治者多對回族采取歧視性政策,為了適應環境在逆境中獲得生存空間,回族穆斯林奮發圖強,逐漸在生活磨礪中養成了自信、自強的精神,“善商賈之道,精于計算”。他們的機遇意識和作風,完全突破了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的差異,只能用民族文化差異來解釋,可以概括為回族商人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更深層次的反映了回商對風險或不確定因素的一種認知態度,也體現了不同民族文化對于人們的一般思維方式、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的影響。
20世紀60年代寧夏南部山區不少回商因當地生活環境惡劣,無法滿足溫飽需要,鋌而走險,走出家門,他們走西口,上新疆,足跡遍布西北大地。如今,在我國市場經濟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回族企業家,他們具有較強的商業頭腦,能夠及時捕捉商機,眼光獨到,能隨時根據市場環境調整經營策略,適應能力非常強,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例如,成立于2003年的寧夏著名清真企業沙漠王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牛羊養殖、屠宰、冷鮮冷凍牛羊肉、休閑熟食品系列產品研發的企業,通過誠信經商、嚴于律己獲得了“清真牛羊肉綠色食品”認證。2004年以來公司采用“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帶基地”的創新經營模式,把分散的養殖大戶組織起來,零碎的資源整合起來,建成了高標準養殖棚圈。設置科技培訓和專家咨詢等體系,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對農戶進行重點扶持,建立農戶和公司的利益共同體,以管理和產業優勢培育農戶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團結是伊斯蘭教的信仰原則,是穆斯林社會存在和發展必須具備的素質“你們應當謹守正教,不要為正教而分門別戶。以物配主的人們,以為你所教導他們的事是難堪的。真主將他所意欲者招致于正教,將歸依他者引導于真理”(42:13)。在回族穆斯林心中,一直把“天下穆斯林皆兄弟”作為與教胞相處的箴言,“天下回回是一家”這類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教胞之間相互以兄弟對待,講究彼此互助,團結友愛,如回族諺語說:“親不親,回回人”“回回見面三分親”“老回回的親,甘草的根——越挖越深”。在伊斯蘭教義的感召下,雖然回族在全國比較分散,但普遍具有較強的民族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成為群體的核心品質。先知說:“穆斯林兄弟之間的團結,有真心的恩愛、仁慈和憐憫,構成一個有機體。如果任何一個器官發生病痛,其它部位都將向它表示同情,表感受到煩躁和難忍。”穆斯林兄弟每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總是先設法找到同族的人,彼此關照呵護,團結是天然的民族向心力,他們不論前因、不計后果,更多的是本能的、下意識的,高度凝聚力對大分散、小聚集的回族而言至關重要。
回商既有團結一致、結伴外出的理念,又有聯合遷徙、共同經營的傳統,他們在經商地往往共同經營同一個行業,這樣彼此之間聯系更緊密,能夠相互呼應、聯合致富。有資料記載,近代上海的回商堅持彼此間團結互助,面對不斷變化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背景,積極應對各種機遇和挑戰,團結一致面對各種困難險阻,通過各種途徑幫助族人,比如介紹大批來滬的回族同胞到工廠就業,幫助他們解決物質生活上的困頓,而且,對于來自全國各地的穆斯林兄弟,為了使他們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富有的回商們還主動伸出援手,出資籌建小沙渡清真義家,使回族兄弟有了一個交流互助的場所。
三、弘揚創業精神,豐富回族伊斯蘭文化的時代內涵
篇6
關鍵詞:制造業;跨境電子商務;對比研究;跨境物流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6)04-0046-07
一、引 言
外貿、投資、內需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近幾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的外貿進出口增速趨緩,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1]。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1~2013年這3年間,外貿進出口年平均增速不足10%。2011、2012、2013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分別為人民幣1.6萬億元、2萬億元、3.1萬億元,增速分別為33.05%、34.17%、32.12%,遠大于同期外貿進出口增速[2]。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將其作為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轉變的重要手段,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為政府和企業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是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發展重要轉型的戰略理論支持。本文以兩個市場(實體市場和虛擬市場)理論為依據,建立整合型電子商務物流模型(UTEC),分析不同行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的物流績效環節影響因素,針對制造業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重點剖析,為政府在制造業跨境電子商務政策制定上提供建議,并對解決制造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面臨的瓶頸提出建議。
二、文獻綜述
(一)實證研究
馮蕓等[3](2008)針對電子支付環境中的洗錢行為研究其識別方法和監管措施;杜勇等[4](2010)運用模糊數學模型和德爾菲法建立電子商務信息安全人員素質綜合評價矩陣,幫助企業甄選信息安全人員;李文等[5](2011)在信譽理論基礎上,結合Dirichlet概率分布以及“差評敏感”原則,提出了一個適用于電子商務的信譽評估模型;李立祥等[6](2012)采用Lagrange乘子法和超邊際分析法從交易、支付、物流服務分工的角度建立電子商務模式決策模型;余樂安[7](2012)構建了電子商務信用風險的預警指標體系,并建立電子商務信用風險預警模型,并根據實證結果給出不同的預警管理對策;李菁苗等[8](2012)在引入的電子商務信用理論基礎上,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模型,為B2B電子商務中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科學、簡便的信用評價方法;王林等[9](2014)在借鑒國外技術接受模型(TAM)和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UTAUT)的基礎上,建立電子商務績效測評模型。
(二) 研究評述
伴隨著結構方程模型和層析分析模型的應用,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實證研究開始從全流程進行研究,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績效評價主要以跨境物流的績效作為評價標準,包括跨境營銷、跨境支付、通關、法律法規等對物流的影響分析,對于不同行業、不同性質企業的研究比較少,主要是因為調研的成本較高、科學評測模型的建立比較困難。基于此,本文在商務部調研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整合型電子商務績效模型(UTEC)進行實證研究,重點分析影響不同行業跨境電子商務因素的區別,為制造業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三、模型與假設
本研究將跨境電子商務的流程整合為營銷、支付、通關、物流4個流程,伴隨著這4個流程的是法律法規和技術應用,營銷環節因為其所在的平臺和國別文化差異,無法進行科學的計量,本文的研究暫時將其剔除,在以后的研究中會重點分析。繪制跨境電子商務的流程圖(如圖1),從流程圖上可以清晰看到,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子商務的最終環節,跨境電子商務的績效最終反映在跨境物流環節上。
本文在拉詹兩個市場理論的基礎上,借鑒楊堅爭[10]提出的世界市場虛擬化理論,提出整合型電子商務績效評價模型(下文簡稱:UTEC),研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跨境物流績效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如圖2。本文將圍繞次模型圖設計問卷,并收集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探索影響跨境物流績效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法律法規的制定涉及到跨境電子商務的營銷、支付、通關、物流、售后等諸多環節,協調市場主體的商業行為,規范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監管部門,包括:海關、工商、稅務、衛生等[11]。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支付、物流、通關等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12]。建立下面3個假設:
H1a:法律法規(F1)對跨境支付(F3)有顯著的正效應;
H1b:法律法規(F1)對跨境物流(F5)有顯著的正效應;
H1c:法律法規(F1)對電子通關(F4)有顯著的正效應。
科技發展所帶來技術革命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體現在營銷、支付、通關、物流等方面,需要將技術應用放到國家戰略的層面進行布局,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在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跨境電子商務所帶來的跨境支付與通關革新了傳統跨境物流的流程[13]。建立以下3個假設:
H2a:技術應用(F2)對跨境支付(F3)有顯著的正效應;
H2b:技術應用(F2)對跨境物流(F5)有顯著的正效應;
H2c:技術應用(F2)對電子通關(F4)有顯著的正效應。
篇7
[關鍵詞]國內機場;零售商業;經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F520 [文獻標識碼]B
現在,全世界的機場都已經把運營目標轉向了商業化發展,更有部分機場的主要經營利潤是通過非航空業務賺取的。零售商業作為非航空業務的核心,更要最大化的發揮潛力。
一、國內機場零售商業概況
(一)盈利模式
我國機場的零售商業盈利模式是由多種形態組成的首先是轉讓營銷權,機場可以把自身專營或特許的零售營銷權轉讓給有意向的非機場經營者,并讓其繳納相應費用,這樣就可以把機場的無形資源轉換成有限的資金。其次是機場自主經營,但是這種盈利模式僅限于機場沒有把有償經營權進行轉讓的前提下,因為機場實行自主經營可以減少經營成本,這樣就破壞了轉讓者的公平利益,屬于不正當競爭。最后機場是傳統的租金收取模式,機場可以通過租賃自身場地與物業等有形資源獲取利益,具體為各品牌商店、值機柜臺、餐飲酒店、候機室、地面與基地航空單位等。
(二)經營特點
作為以滿足機場旅客服務與消費需要為主的機場零售商業,其經營項目不只是商品零售,而是涵蓋了商品、餐飲、文化、娛樂等多個方向,機場零售商業因此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業務比重,眾所周知機場是搭載旅客乘機的地方,因而機場內開展的零售商業活動也僅僅是附屬的經營項目,所以它的業務比重并不是機場經營的全部,因此就與傳統的零售商業以顧客至上為準的經營模式有著比重的不同。其次是消費群體,機場乘客作為機場零售商業的消費主體,其大部分都是參與商務活動或者是前來旅游的,很多乘客可能只途徑一次,或好幾年才再次乘坐,而傳統的零售商業的消費群體則是由當地居民構成的,重復消費的幾率也會很高。最后是商品種類,現階段國內機場的零售商品主要由食品飲品、品牌奢侈品與工藝紀念品組成,其色商品的比重不夠只占了很小一成,比如中國經典國貨或者免稅商品。
(三)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機場大部分零售商業都存在經營虧損現象,只有少部分的國際機場經營狀況相對樂觀,從全局來看國內整體的營銷水平還是有待加強。以營利的香港國際機場為例,通過分析其主要收入,我們不難發現其非航空業務收入占到了總營業額的50%,其中零售商業又占到了非航空業務的60%以上。然而我國大部分機場的非航空收入占比均不超過40%,零售商業也大大低于盈利機場的經營占比。這和我國長期政府管制經營有關,其壟斷的經營方法以及不專業的零售商業管理,造成了零售服務質量差、商品昂貴等影響著客流量與乘客的消費體驗的不良結果。
二、國內機場零售商業經營策略
(一)分析乘客消費需求
我國機場零售商業成長必須依靠多方位的市場研究,從中發現乘客的消費習慣,進而明確機場零售商業的營銷定位,定制出科學合理的經營策略。具體操作為機場可以對乘客發放調研試卷,并有有價值的問卷答案進行篩查與研究,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以下幾個情況:首先是大多數乘客都曾在機場內進行過消費,并且消費項目包含了商品、餐飲及文化娛樂等,這就表明我國機場是存在很大的消費潛力的,并且由于航空企業的持續發展,乘客出行量也在連續翻倍,這就使乘客候機接機的時間在大幅增多,因此國內各個機場的候機區也從傳統的單一形式轉換成集等候區、商品區、餐飲區與休閑娛樂區為一體的綜合區域,這就需要機場管理者充分發掘乘客需求,運用成熟的零售商業營銷模式提升經濟效益。其次,通過調查我們還能發現機場乘客年齡大多在二十至四十五歲之間,月收入基本為五千元左右,且乘機的主要目的為商務活動、旅行、探親等,這些數據也表明選擇乘機出行的乘客多是有著一定的經濟基礎與消費水平的。最后,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雖然大部分乘客都有機場消費的經歷,但是他們大都認為國內機場的零售商業服務質量還需提升,對國內機場的整體零售表現并不滿足,主要意見有覺得商品價格高、品種不全、無消費欲望等,上述種種也表明了我國機場的零售商業整體水平跟不上龐大的乘客的消費需求。
(二)確立機場零售商業經營思路
1.對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對國內機場現階段零售商業經營狀況進行分析,是為了定位乘客的消費需求,了解乘客的消費習慣。我們在對國內機場零售商業范疇進行分析時,要涵蓋觀念、種類、布局及時段等,從而找到影響機場零售商業經營的關鍵因素,并在日后的運營管理中考慮到此類因素,做到進一步掌握所有具化市場,形成科學的營銷理念。
2.合理使用與改變乘客流。如何發掘機場乘客的消費欲望,讓乘客主動進行購物與餐飲等消費行為,關鍵在于如何解決乘客的出行壓力,使乘客放松心情、不擔心延誤乘機等狀況的發生,具體操作為機場管理者必須按照乘客狀態及壓力的不同程度,將零售店鋪盡量設立在低壓地區。與此同時,機場還需及時掌握自身點位布局狀況,以及客流量與客流向等信息,并以此組建一個完善的動態購物區,并把其設立在乘客的必走道路或壓力相對較低的地方,例如可以設立在登機口附近或對面,這樣就可以防止乘客因找商店而耽誤乘機的狀況發生。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我國機場才能為滿足乘客需求,為乘客帶來更多、更好的購物體驗。
(三)完善機場零售商業經營模式
1.合理規劃零售商業布局。機場乘客多是在候機或接機的時候進行消費與購物,所以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便是機場零售商業首先要考慮的。首先,為了使乘客不考慮延誤登機等情況,徹底放下顧慮,體驗消費購物的樂趣,機場的零售攤位就一定要緊緊按照候機行程進行設立,不要設立在太偏或者很難發現的地方,更不要遠離登機口。其次,機場的零售商業布局一定要做到商品、餐飲、文化、休閑等不同形式的消費組合,并在經濟艙候機區設立中低端的品牌商鋪,而在頭等艙候機區設立名品、奢侈品商鋪,例如機場國內的出入區要建立超市、干果、紀念品、報刊亭等零售商業,以便乘客進行消費與消磨時間;但是國際候機廳要在此之上建立奢侈品商店、高檔西餐廳及銀行等,因為出境乘客大多時間充裕,這樣也可以為不喜歡吃飛機餐食的乘客提供更多的選擇,以及購買禮品紀念品的需求,這里就不用設立太多的商鋪與超市了。最后,機場裝修最好都采用不遮擋視線的玻璃隔斷,并且力爭把零售商鋪都設立在乘客乘機的必走道路,同時懸掛顯眼易懂的導購標識,幫助乘客用最短的時間內買到所需的商品。通過以上方法的合理規劃,機場一定能將充分挖掘乘客的消費需求,從而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
2.建立經營管理團隊。我國的機場零售商業一直是個大范圍的獨特商業業態,其零售商業管理工作也是個龐大繁重的任務,而具體的價值解析、布局規范、招商引資等工作就更加困難繁瑣。因此,國內機場急需組建一批專業性強、效率性高的零售商業管理團隊,只有采用專業性的管理人才,才能實現機場零售業商業的經營與管理職責。這樣的管理團隊不僅會關注機場零售商業的日常經營狀況與收支比,更會重視對營銷商的招商與發掘工作。當國內機場擁有這樣一批成熟的管理團隊時,也等于無形中增加了手中資源,機場可以對外提供經營策略的咨詢工作,以增加更多的收入項目。在組建專業團隊的同時,機場主管部門應當把自身的發展理念灌輸給每位團隊成員,使機場的零售商業都能上下一心、統一目標、明確方向,全面助力機場零售商業健康有序的營運與發展,
篇8
關鍵詞:債務總額 債務期限 經營業績 互動關系
一、引言
資本結構的治理效應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資本結構治理效應研究分為股權融資治理效應和債務融資治理效應兩個方面,債務融資治理效應又可分為兩個方面,即債務融資整體的治理效應和債務融資不同類型的治理效應。有關債務整體和債務不同類型的治理效應國內外已有大量的研究,Jensen (1986)認為:債務融資將減少企業內部人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流,從而負債可以作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一種機制,提高企業業績。Stulz(1988)的研究表明:負債比例上升使得內部人更容易獲得控股權,從而不易發生企業接管和權爭奪等可以改善企業業績的行為,而這又有可能降低企業業績。Myers(1977)認為在企業擁有較多增長機會時,企業因長期債務過多而使股東產生投資不足問題,借入短期債務可以緩和投資不足問題,從而提高企業績效。Hart和Moore(1995)的研究表明,長期債務可以防止經營者的無效擴張但弱化了外部投資者的控制而有利于經營者的利益偏好。短期債務融資則有利于約束經營者對自由現金流量的隨意決定權,并通過對公司的清算與破產的可能性增加經營者的經營激勵。這意味著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應該是股權與債權、短期與長期債權并用。實證研究方面,Schiantarelli(1997)采用英國和意大利公司面板數據進行研究,但結果沒有支持短期債務通過更好的監督和控制以提高公司價值的假設。關于債務融資的治理效應國內已有不少研究。于東智(2003)的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與債務比例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范從來等(2004)的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與債務比例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袁衛秋(2007)發現債務期限與經營績效顯著正相關,債務總額與經營績效顯著負相關,但債務期限對績效的影響作用遠不如債務總額的作用大。梅波(2009)研究發現債務期限對經營業績有正效應,而且在增長機會越多的企業,債務期限的價值效應越大。這些研究都是關于上市公司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大多采用單方程模型,沒有考慮經營業績對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的影響,本文擬通過建立聯立方程模型考察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與經營業績之間可能存在的互動關系,為電子業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 本文以2007年12月31日前在滬深兩地上市的電子業公司作為樣本,選取樣本公司2007年至2009年3年的面板數據(panel data)為研究對象,在樣本數據選取的過程中,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樣本的代表性以及異常樣本對研究結論可能產生的影響后,剔除了ST、PT類以及數據不全的公司,最終得到130個面板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本文的全部數據均來源于中國上市公司資訊網。
(二)變量選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以公司規模、成長性、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作為經營業績的控制變量;以公司規模、成長性、實際稅率和自由現金流量作為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的控制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第一,經營業績指標。衡量公司經營業績的常用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營業利潤率、每股收益和權益凈利率。為減少單項指標衡量經營業績的局限性,本文以上述六個指標為基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形成一個綜合指標SCORE,來反映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具體定義如下: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期末總資產;資產凈利率=凈利潤/期末總資產;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每股收益=凈利潤/期末總股本;權益凈利率=凈利潤/期末凈資產。第二,債務指標。債務指標分為兩類:債務總額,反映企業的負債程度,以資產負債率(LEV)來衡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債務期限,用一年以上的長期債務占負債總額的比例來衡量,即長期負債率=長期負債/負債總額。據此,建立回歸模型如下:SCOREit = C+β1LEVit+β2LDAit +β3SIZEit +β4GROWit+β5RLit +β6FST it + ε
LEVit t (LDAit)= C+β1SCOREit +β2SIZEt+β3GROWit +β4TAXit+β5CASHit + ε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對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后發現,KMO測度值為0.847,大于0.5,顯著性概率sig.=0.000,說明數據間有較高的相關性,對選定的績效指標做主成分分析是合適的。由相關系數矩陣計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前兩個公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已達到92.7%(一般情況下只要大于85%即可),基本上涵蓋了原變量的所有信息,說明提取前兩個公因子作為主成分可以滿足分析的要求。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82.83%,對應的特征根在4以上;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9.87%,對應的特征根接近1,因此選擇前兩個主成分對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計量。根據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的因子得分,結合相應的方差貢獻率,對上述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計算經營業績的綜合指標SCORE。
(二)描述性統計 電子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指標SCORE均值為0.1984,最大值為0.7454,最小值為-0.0218,公司間績效差距明顯。平均資產負債率在41%左右,低于國外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平衡,大部分公司偏好股權融資造成的;長期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10%左右,有些公司甚至沒有長期負債,債務期限偏向于短期債務。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61.21%,有的公司全部是流通股,與2007年前的上市公司相比,流通股比例不斷上升,正逐漸成為電子業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值為23%,最大為56.95%,其中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占總體樣本的80%,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集中,一股獨大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回歸分析 根據建立的模型,對2007年至2009 年3年的面板數據進行最小二乘法(2SLS)回歸,結果如下:第一,債務總額與經營業績的回歸結果。由(表2)可見,兩個方程的F值分別為16.719和12.249,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建立的模型有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債務總額與經營業績顯著負相關,即上市公司債務越多,績效越差,債務融資治理功能沒有得到正常發揮,即債務融資的稅盾效應、財務杠桿作用以及激勵作用并未發揮出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銀行的債權治理缺位、訴訟及破產等機制不完善、償債保障機制存在缺陷、企業債券發展滯后等等,這些因素使得債務融資的治理效應很難正常發揮出來,甚至成為消極的因素。同時可知,經營業績與債務總額顯著負相關,績效越好的公司債務越少,中國企業的債務主要是以銀行債務為主,只有無法進行股權融資的企業才會向銀行借款,杠桿水平向市場傳達的是一種負的信號,因此績效好的公司可在股權市場上籌集到所需資金而不必向銀行貸款,負債所占比例自然就少。成長性與經營業績顯著正相關,成長性越強的公司其經營業績越好,這與大多數學者的研究結論相符;成長性與債務總額正相關但不顯著,說明成長機會較多的公司不必擁有高的負債,有著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流通股比例和經營業績顯著負相關,流通股對經營業績的影響,一般是通過股票市場的價格信號和接管控制功能實現的,由于電子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所占比例較大,頻繁的買賣行為使流通股股東的市場監督功能弱化,從而使流通股比例與企業價值之間呈現負相關。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經營業績正相關但不顯著,在外部投資人利益缺乏保護的情況下,持股比例大的流通股股東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是有限的。實際稅率與債務總額正相關但不顯著,表示高稅率的公司使用更多負債能夠獲得更多的稅盾收益。自由現金流量與債務總額顯著負相關,說明擁有大量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傾向于保持更少的債務,以抑制經理人可能的投資過度行為。第二,債務期限與經營業績的回歸結果。由(表3)的回歸結果可見,債務期限與經營業績顯著正相關,即上市公司債務期限越長,績效越好,適當延長債務期限能夠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經營業績與債務期限正相關,即績效越好的公司債務期限越長,這與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越好越容易獲得銀行長期貸款有關。資產規模、成長性、流通股比例和第一股東持股比例與經營業績的回歸結果,與上文結論一致,這里不再重復。成長性與債務期限負相關,與Mayer的理論一致:即成長機會較多的公司擁有更多的短期債務以控制投資不足。實際稅率與債務期限負相關但不顯著,高稅率的公司長期債務較少,電子業上市公司的短期債務比例普遍偏高。自由現金流量與債務期限正相關但不顯著,說明擁有大量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司傾向于保持更長的債務期限,為防止公司經理人的無效擴張。第三,從回歸方程的統計量F值、顯著性概率和調整決定系數 (Adj-R2)看,上市公司債務總額對經營業績的影響遠大于債務期限對其業績的影響,這意味著對上市公司來說,調整其債務總額比調整其債務期限重要。由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的系數可以發現,兩者對經營業績的影響是相反的,債務總額的影響為負,債務期限的影響為正,因此對上市公司來說,一方面應適當降低債務融資總額或增加權益融資總額;另一方面應適當延長債務期限。從經營業績對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的回歸結果來看,經營業績對債務總額的影響遠大于對債務期限的影響,這就要求上市公司要重點對債務總額進行控制。從經營業績的相關系數看,對債務總額的影響是負的,對債務期限的影響是正的,說明績效越好的公司長期債務越多。
四、結論與建議
上述分析結果表明,電子業上市公司的長期負債只占總負債的10%,債務期限偏短。債務總額和債務期限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有顯著影響,但債務期限的影響作用遠不如債務總額大,且債務期限的影響作用為正,債務總額的影響作用為負,間接表明了短期負債不能夠提高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電子業上市公司的短期債務比例普遍偏高,過高的短期負債造成了公司治理效率的低下,一方面使得公司的投資決策容易出現短期行為,即偏好投資于那些收益率較低但回收期短的項目,而放棄那些回收期較長但收益率高的項目,最終降低公司整體的收益;另一方面還會加大公司的財務風險,使公司的再融資能力下降,融資成本增加,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盡管債務期限對經營業績的影響作用遠小于債務總額,債務總額比例似乎更為重要,但從本質上來說,最重要的任務仍是調整債務期限。分析結論為改變目前我國長短期債務比例失衡狀況提供了經驗證據,一方面應適當降低債務融資總額或增加權益融資總額,另一方面應適當延長債務期限,增加長期債務比例,充分發揮其公司治理效應,提高經營業績。因此,對管理層來說,當前應積極發展長期資金市場,一方面應繼續積極發展股票市場,另一方面也應大力發展銀行長期借款市場與企業債券市場,使上市公司有更多的長期資金來進行更長遠的規劃,避免投資不足或投資過度,從根本上提高其經營業績。
參考文獻:
[1]于東智:《資本結構、債權治理與經營業績:一項經驗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03年第1期。
[2]范從來、葉宗偉:《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經營業績》,《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10期。
[3]袁衛秋:《債務期限的經濟后果》,《財經論叢》2007年第3期。
[4]梅波:《債務期限、公司治理與企業價值》,《經濟問題探索》2009年第6期。
[5]Jensen M.C.. Agency Cost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篇9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粗糙熵; 十折交叉驗證; 公司治理; 財務預警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7)09-0089-06
一、引言
2016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滿15周年,在這15年的經濟發展浪潮中,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有效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不僅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股東等相關利益主體甚至于整個國民經濟運行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有助于企業管理層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企業陷入更大的危機[2]。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其風險抵御能力相對較弱,有效的財務危機預警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在政策支持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日漸成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發展經濟、解決就業、改善民生、創新科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與此同時,我國中小企業存在著市場競爭激烈、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6 666萬家中小微企業(工信部數據)生存非常困難[4]。近年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發生給我國整體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并導致大量中小企業破產。顯然,缺乏有效預警機制、信息缺失等問題是這一現狀的重要影響因素[5]。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市場運行風險依然顯著,綜合運用中小企業的財務與非財務數據,并基于科學的預警模型幫助中小企業及早發現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不僅能提高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還有利于中小企業及時應對市場風險,為中小企業管理層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進而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文獻回顧
(一)預警指標體系研究
在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中,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研究者的首要關注目標。Altman[6]使用常規的財務指標作為預警變量進行財務危機預測。鮑新中等[7]對33個財務變量進行篩選,最終得到9個能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財務指標進行財務預警研究。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預期風險,“現金為王”的經營理論日漸受到重視,學者也逐漸將研究視角從傳統財務指標轉移到收付實現制下的現金流指標上來。William[8]是公認的引入現金流量指標進行財務預警的先驅,研究中以79對公司為研究樣本,結果表明,現金流量/總負債能很好地預測公司的財務狀況。近年來,一些非財務指標如公司治理指標也被引入到預警指標體系中。Whitaker[9]認為,許多公司陷入財務危機更多的是源于其薄弱的管理而非經濟上的困難,學術界也關注了管理層激勵對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劉玉敏等[10]引入公司治理因素建立預警模型,結果表明引入公司治理指說哪P馱げ餼度得到了提高。
可以看出,當前財務危機預警研究不僅考慮財務指標,同時也關注了現金流指標;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中小企業由于存在著市場競爭激烈、財務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同時考慮公司治理指標對于提高預警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預警模型研究
單變量分析是最早用于財務危機預警的模型,Fitzpatrick[11]提出以單項財務比率作為標準來判斷企業財務風險狀態。William[12]采用財務比率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預測,研究證實在排除行業因素和公司資產規模因素的前提下,債務保障率、總資產凈利潤率等財務比率對預測財務危機是有效的。雖然單變量模型運用廣泛,但不同指標的預測結果可能相互矛盾,且容易被管理者操縱。
多元線性判定模型是運用多種財務指標構造多元線性函數來進行危機預警的模型,其典型代表是由Altman[13]建立的Z-Score模型。研究中從22個財務指標中提取5個公因子,圍繞企業資產利用率、資產規模、償債能力、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方面綜合分析預測企業的財務狀況,通過對33組制造性上市企業的研究,建立多元線性Z-Score模型。多元線性判定模型具有較高的判別精度,但它有一些較為嚴格的前提假設,如線性關系、變量服從正態分布以及解釋變量之間獨立等,這在現實情況中很難滿足。為了克服這些局限性,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人員引入Logistic回歸方法。
Martin[14]首次嘗試將Logistic模型應用于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構建,以1969―1974年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選取4個財務指標預測兩年后樣本公司的破產概率。浦軍等[15]選取40家ST公司和103家非ST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選取資產負債率、每股收益、股權集中度等8個變量作為建模指標,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建立相應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預測效果。方匡南等[16]在充分考慮變量間的網絡結構關系基礎上,提出了網絡結構Logistic模型,將其應用于我國企業信用風險預警研究中,預測效果優于傳統Logistic模型。Logistic模型的優點是假設條件較少,如不要求總體滿足正態分布和協方差矩陣相等,且能夠針對分類問題進行回歸分析,因此,其成為財務預警研究的重要建模方法之一。
將經過顯著性檢驗和RS約簡得到的指標體系按照公式y=-1+2(x-min)/(max-min)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其取值在[-1,+1]區間內,即得到了經過RS特征選擇后的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應用Logistic模型進行分類預測,分別將試驗樣本與測試樣本按照9■1比例在隨機分類情形下做十折交叉驗證,并隨機分類10次。為檢驗RS特征選擇效果,先將通過顯著性檢驗的指標體系直接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得到預測精度,然后運用RS屬性約簡后的指標體系建立基于RS―Logistic回歸的預警模型,并將兩種情況下的預警精度進行比較,結果見表7。
分析表7可以知道,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的財務指標體系直接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其在T-2、T-3、T-4年預測準確率依次為77.5%、72.5%、67.5%;而在此基礎上加入公司治理指標后,預測精度有明顯提升,依次為81.25%、76.25%、68.75%。相比較而言,經過RS約簡后建立的Logistic回歸模型在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分類精確度上有大幅提升,其在T-2、T-3、T-4年預測準確率依次為92.5%、75%、67.5%;加入公司治理指標后預測精度依次為95%、77.5%、71.25%。
四、研究結論及展望
本文綜合運用了規范研究、實證研究以及對比研究的方法,對2005―2015年期間中小板上市企業進行財務危機預警研究。在樣本選取和期間選擇方面,由于中小板上市企業中被ST或者*ST企業較少,本文將“在兩年內只發生過一次年度末虧損,但在該期間內各季度的凈利潤率平均值小于零”作為另一個困境樣本選取標準,以增加樣本量。在指標選取方面,本文綜合采用了財務、現金流指標,并融入了公司治理指標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公司治理指標在提升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精度方面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在模型構建方面,基于統計方法與人工智能方法相結合的建模視角建立了RS―Logistic預警模型,結果表明其具有更好的預測效果;并且可以看出,采用RS進行屬性約簡,不僅使得預測精度得到顯著提升,而且剔除了冗余指標,減少了預警指標數量,進一步驗證了RS方法的特征選擇優越性。
當然,盡管本文豐富了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面的實證研究,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對困境樣本進行健康樣本匹配時,本文采用的是“行業相同,資產規模相近”這一原則,但“資產規模”是否能夠有效代表企業規模,能否采用“員工人數”等其他指標作為企業規模的變量,這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個方向。其次,本文驗證了RS方法具有良好特征選擇效果,未來研究中能否將其與擅長于處理小樣本的非線性模型SVM相結合,以期進一步提高預測精度。最后,“資產規模”在本文研究中被設定為一個匹配標準,那么“資產規模”本身是否會對預警效果產生影響,也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WANKE P,BARROS C P,FARIA J R. Financial distress drivers in Brazilian banks: A dynamic slacks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5,240(1):258-268.
[2] GENG R, BOSE I, CHEN X. Predic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An empirical study of 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using data mining[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5,241(1):236-247.
[3] 程平,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迎來“云計”大概念[N].中國會計報,2015-07-10(7).
[4] 張文. 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困境[N]. 中國經濟時報,2015-08-21(10).
[5] GUPTA J, GREGORIOU A, HEALY J. Forecasting bankruptcy for SMEs using hazard function: To what extent does size matter?[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15,45(4):845-869.
[6]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7] 鮑新中, 傅宏宇. 基于變精度加權平均粗糙度決策樹的財務預警研究[J].運籌與管理,2015,24(3): 189-196.
[8] WILLIAM H B. Market prices,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2):179-192.
[9] WHITAKER R B. The early stages of financial distres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9, 23(2): 123-132.
[10] 劉玉敏, 劉莉, 任廣乾. 基于非財務指標的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研究[J].商業研究,2016(10):87-92.
[11] FITZPATRICK P J. 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Z].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1932.
[12] WILLIAM H B.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4(3):71-111.
[13]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4):589-609.
[14] MARTIN D. 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1(3):249-276.
[15] 浦軍,劉娟.財務狀況質量與財務危機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的實證分析[J]. 經濟問題,2009(10):115-118.
[16] 方匡南, 范新妍, 馬雙鴿. 基于網絡結構 Logistic 模型的企業信用風險預警[J]. 統計研究,2016(4): 50-55.
[17] 郭毅夫, 權思勇.基于神經網絡的創新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4):170-172.
[18] 鄭曉云,李建華.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5(9):72-76.
[19] CAO Y, CHEN X, WU D D, et al. Early warning of enterprise decline in a life cycle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d rough set theory[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38(6):6424-6429.
[20] R若微.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模型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13-68.
篇10
關鍵詞: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評價指標;改進建議
隨著我國在2001年加入WTO起金融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新鮮血液的注入帶來了機遇也伴隨著未知的風險與挑戰。以四大國有商行為主的改革逐漸深入,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顯現,但是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國際地位較低,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缺陷。
國內對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開始于1989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簡稱IMD)已經具備較為成熟的國際競爭力評價理論體系,所以我國政府于1995年和WEF、IMD合作,參與《全球競爭力報告》所有項目的比較和全球競爭力排序。
一、國際競爭力理論
由于研究背景和角度不同,國內外尚未形成統一的國際競爭力的概念,國際競爭力的理論也有較大的差距。目前較為成熟的是WEF和IMD的國際競爭理論,其中都涉及到對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又以IMD的研究更為被大多數國家所采用。
1.IMD國際競爭理論。2006年出版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建立了一個由4層、312項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通過將指標分成一二兩級,以對比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將競爭力歸結于四個主要因素(main Competitiveness Factor):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和基礎設施。對于其中每個因素又進而分為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就業、價格、公共財政、財政政策、制度框架、商務法律、社會框架、生產力和效率、勞動力市場、金融、管理實踐、態度和價值觀、基本的基礎設施、技術基礎設施、科學基礎設施、健康與環境、教育,來衡量國家競爭力在不同方面的表現。
2.WEF國際競爭力理論。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每年都會一份《全球競爭力報告》(WEF-GCR),作為國際競爭力研究領域中認可度極高的權威報告,一直備受各國政府的重視。WEF是按照要素分類指標進行競爭力評價分析,其數據主要來源于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和向參與評比國家發放問卷得到的調查數據。八類要素項目有不同的比重,其中開放程度、金融環境、政府管理、勞動各占1/6,基礎設施和技術兩項各占1/9,管理程度和法律法規各占1/18。
3.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評價。國際上現行依據金融業對國家經濟的影響程度來衡量一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的指標包括:(1)國家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2)銀行規模(資產位于世界前500家銀行的數目)。(3)銀行業資產占GDP的比重。(4)利息加息率。(5)金融業的法律法規健全程度。(6)國家金融教育的普及程度。(7)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8)一國勞動力市場上金融人才資源的情況。(9)人均信用卡持有數和交易額度。
我國由于技術和能力的限制,對于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6個方面,即盈利能力、資產流動性、安全性、銀行規模、人力資源、技術創新。
二、我國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分析
1.銀行規模分析。這一指標通過統計一級資本排名位于世界前1000家之內的銀行數量來對一國的銀行規模進行評價分析。圖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在2016年的規模狀況。最近幾年技術的成熟與突破再輔以國際化程度加重,國際金融業界競爭加劇,全球銀行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通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增強抗風險能力,爭取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從一級資本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排名逐年上升,目前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說我國商業銀行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且走在一條逐步擴張的道路上。
2.銀行經營能力分析。經營能力主要從銀行資產收益率、資本流動性等方面考慮,我國排名世界第一的商業銀行2016年資產收益率約為1.30%],排名第三的美國摩根銀行同年資產收益率為1.00%[4]。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經濟政治軍事的頭號強國美國,它的金融行業是達到了高度發達的水平,所以從數據可以得出,我國商業銀行在收益率方面基本和世界其他銀行相持平,且呈逐步發展狀態。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能力已達到其他國際銀行水平,若以凈利潤來衡量,工商銀行2016年約為1800萬左右,美國摩根銀行則為460.830萬美元,可見我國商業銀行仍然與歐美銀行間存在著較大差距。
3.人力資源分析。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商業銀行在當今知識經濟潮流的大背景下,同步提升素質與能力的高質量金融人才是銀行競爭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國商業銀行在高學歷人員方面的比重明顯不如中小型銀行,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小型y行擁有更加靈活的選人用人機制,吸引了大量雙高人才。
根據對我國商業銀行核心資產數據報表的分析發下這樣一個結果:在一級資本、核心資本方面我國銀行相對于國際大型商業銀行已經具備了一定撼動的實力,但從資產質量、人力資源、社會信用和國際化程度來看,我國商業銀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