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課題研究步驟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課題研究步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熱愛勞動吧。沒有一種力量能像勞動,即集體、友愛、自由的勞動的力量那樣使人成為偉大和聰明的人。”對于青少年而言,勞動能力是其全面發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其生活自理和將來從事某一職業自食其力的重要基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態度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是基礎教育課程標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下關于小學生乃至大學生“高分低能”、勞動能力薄弱甚至不會生活自理的報道屢見不鮮。為深入學習貫徹有關“三愛”的談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部2013年9月了《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的意見》,2014年1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創造有效形式、形成長效機制”,將“三愛”教育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入開展“三愛”教育需要掌握學生“三愛”的基本現狀。小學階段是勞動教育的重要階段,那么,當前小學生是否熱愛勞動呢?小學生的勞動技能狀況到底如何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專項調查,以期為家庭與學校開展勞動技能教育,深化國家課程改革提供實證依據。
本研究采用自編《小學生勞動技能調查問卷》,經試測修訂后的問卷除學生基本情況外,包含勞動態度、勞動機會、勞動知識與技能和勞動品質四個維度,其中前三個維度涉及自理勞動、家務勞動、學校勞動與社區勞動四個方面,勞動品質維度則以學校勞動中較為典型的值日情境為內容進行設計。在樣本選擇方面,考慮東中西地區分布,從北京、山東、山西、河南、廣西、四川六個省(市)隨機選取12所小學3~6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調研,共發放問卷1681份,回收有效問卷1656份,有效率98.5%。有效被試中,男生841人,女生778人(其中有37人性別信息缺失);城市地區學生1105人,鄉鎮地區學生551人。此外,三、四、五、六年級有效被試分別占總樣本數的22.4%、27.7%、32.4%和17.5%,問卷題型以封閉式回答為主,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排序題。
二、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生的勞動態度總體良好
小學生是否愛勞動呢?調研結果表明,九成小學生認同“勞動光榮”和“勞動重要”,七成小學生覺得自己愛勞動,八成小學生責任意識和助人意識較強,小學生的勞動態度總體上是良好的。本研究中,小學生的勞動態度包括小學生的勞動喜好和小學生的勞動觀念與看法。首先,在勞動觀念方面,九成小學生覺得勞動光榮(91%)、掌握勞動本領重要(90%);七成小學生覺得自己愛勞動(72%)(見圖1);其次,在勞動喜好方面:在自理勞動方面,六成小學生喜歡洗自己的襪子(62%);在家務勞動方面,七成小學生喜歡在家拖地(72%);在學校勞動方面,七成小學生喜歡在學校做值日;在社區勞動方面,如果有機會,近七成學生喜歡參加社區里的義務勞動(68%)。這表明,當下小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與積極的勞動態度為其形成勞動能力奠定了基礎。但還有兩成小學生雖認為勞動光榮,可是自我報告并不熱愛勞動。這與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特點有關系,需要循序漸進引導,不能操之過急。
調研還發現,小學生在勞動活動中的責任意識和助人意識總體上也比較突出。為了解小學生的勞動品質狀況,本調查以在學校值日為典型情境,分別設計了三個問題,考察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助人品質、責任心及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
首先,在回答“在學校值日的時候,如果和你在一起值日的同學生病沒上學,你會怎么辦”這一問題時,80%的學生選擇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后替同學做值日”,表現出較強的責任心;12%的同學選擇了“找別的同學來幫忙”;7%的同學選擇了“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務”。
其次,在回答“如果你不是值日生,但是有值日生請你幫忙做值日,你會怎么做”這一問題時,77%的學生選擇了“不管是誰請,都會熱情去幫助”,表現出良好的助人品質;11%的學生選擇了“如果這位同學幫助過自己,就幫助他”;6%的學生選擇了“如果喜歡這位同學,就會去幫忙”;其余的學生選擇其他。
最后,在回答“在學校值日的時候,如果和你在一起值日的同學去操場玩耍而沒有值日,你會怎么辦”這一問題時,50%的學生選擇了“堅持獨自做完值日”;47%的學生選擇了“先把玩耍的同學叫回來,再一起做值日”;1%的同學選擇了“自己也去玩,不值日了”,其余的學生選擇其他。
在完成小組值日任務時,五成同學不會被其他人的缺席干擾,表示會堅持完成任務。另有接近一半的同學選擇“先把玩耍的同學叫回來,再一起做值日”,這表明這部分同學考慮到了管理、監督和提醒不完成任務的同學,具有一定的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生的勞動機會整體缺乏
小學生的勞動機會是否充足呢?調研結果表明,小學生的勞動機會整體缺乏,其中,傳統手工勞動機會嚴重缺乏。圍繞自理勞動、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包括值日和手工勞動)和社區勞動,本次調研設計了部分勞動機會問題對小學生進行了調查。在自理及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和社區勞動幾方面共有22個項目。小學生“經常”參與比例達到與超過六成的項目僅有4項。此外,半數以下的小學生“偶爾”或“從來沒有”參與的項目有15項。可見,小學生勞動機會總體上是缺乏的,而且手工勞動機會嚴重缺乏。相較而言,小學生在學校值日的機會、自理及家務勞動機會多于其手工勞動機會和社區勞動機會。(見圖2)
小學生整體勞動機會缺乏,這與長期以來勞動技術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有關系。同時,與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科成績,忽視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有意或無意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理勞動及參與家務勞動的機會有關系。
(三)小學生的勞動技能不均衡
小學生的勞動技能怎么樣呢?調研結果表明,小學生的勞動技能不均衡。小學生對貼近生活且技能簡單的勞動技能掌握較好,如會獨立掃地、拖地、整理房間的學生接近或超過了90%,而對與自身生活聯系不太緊密或技能較為復雜,需要專門設備與工具、同時涉及安全問題的技能,如切菜炒菜、使用針線及縫紉機、十字繡等技能,掌握狀況不佳。例如,66%的學生會做一些剪紙手工,64%的學生會用螺絲刀擰東西,54%的學生會用針線縫沙包,50%的學生會用針線釘扣子,而會編一些中國結、使用縫紉機及做一些十字繡的學生不足30%。(見圖3)
此外,與小學生的自評狀況相比較,實際技能掌握狀況并不樂觀。例如,91%的學生自我報告會獨立拖地,但僅有44%的小學生將拖地步驟正確排序。當然,我們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會受到閱讀能力的限制,知道怎樣做但沒能正確排序,這一點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我們還需要注意,會拖地和能把地拖干凈也有差距。“會”說明其基本知道相關勞動常識,但不等同于完全掌握該項勞動技能。因此,不能簡單將小學生自我報告的勞動技能掌握狀況等同于其真實的勞動技能掌握狀況。
(四)小學生的勞動技能掌握狀況具有城鄉、性別差異
調研結果表明,小學生的勞動技能掌握狀況具有城鄉、性別差異,女生的勞動技能好于男生,城區學生的勞動技能好于鄉鎮地區的學生。本研究選取了小學生自評問卷的第三部分“以下事情你會做嗎”,即勞動技能自我報告部分,將20道題目的選項賦分,“會,可以獨立做”賦3分,“需要大人協助”賦2分,“完全不會”賦1分。賦分后將各題目得分加總,即為小學生勞動技能得分。以城鄉、性別為自變量,進一步考察了部分影響小學生勞動技能的因素。
1.城區優于鄉鎮。調研以小學生家庭來源(城區、鄉鎮)為自變量,以其勞動技能得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城區小學生的勞動技能顯著優于鄉鎮地區小學生的勞動技能(城區平均數54.82,標準差7.66,標準誤0.23;鄉鎮平均數51.72,標準差7.47,標準誤0.32;T值為7.807***,***p
2.女生高于男生。調研以小學生性別為自變量,以其勞動技能得分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女生的勞動技能顯著高于男生的勞動技能(男生均數52.33,標準差8.06,標準誤0.28;女生均數55.31,標準差7.04,標準誤0.25;T值為-7.933***,***p
三、對策與建議
(一)引導家長放手還孩子勞動的機會
調研發現,小學生的整體勞動機會比較缺乏,尤其是家務勞動、手工勞動機會嚴重缺乏。我們的孩子知道勞動光榮,知道掌握勞動本領重要,但是參與勞動的機會卻太少,真正掌握的勞動技能也不足。目前,不少家庭存在剝奪孩子勞動機會的現象,當孩子們主動選擇做家務的時候常常會碰壁。調研訪談中有孩子們反映,當自己興致勃勃想學十字繡、編中國結的時候,家長往往是婉言勸阻而讓孩子們去學特長班或者英語、奧數班,這就自然減少了孩子們體驗與學習勞動技能的機會,長久下去,孩子到了中學、甚至大學仍然不能自理就積重難返了。因此,學校有責任做好家長的引導工作,一是引導家長明確勞動重要的觀念,把培養孩子的勞動品質和勞動技能置于孩子全面發展和立足社會的高度;二是引導家長及早放手,把收拾書包、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日常勞動機會適時還給孩子,在生活中養成孩子勤于勞動的習慣。同時通過小步子、多循環、及時表揚的方式教孩子逐漸學會相關勞動技能。
(二)開發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
小學階段勞動技術教育缺乏的現象客觀存在。無論是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還是要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乃至拔尖創新人才,都應以加強中小學生職業陶冶教育,提高中小學生基本的勞動能力為基礎。學校教育首先要從立德樹人和民族復興的高度重視勞動技術教育,其次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探索新時期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的內容。學校在開發勞動課程內容時可結合以下幾點:一是階段性,即各學段各年級的勞動課內容要與各年齡段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相結合;二是生活化,即在勞動相關課程中體現學生當下和未來生活所必需的勞動知識與技能;三是因校制宜,即在國家和地方課程基礎之上,結合城鄉地域特點和文化傳統,將某些勞動技術教育項目如串珠、編中國結、茶藝、刺繡、蔬菜種植、果園勞動等開發為校本教材。當然,學校還要結合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和開展勞動技術教育,配備必要的場地、設施、設備、材料以及勞動技能教育專兼職教師,并保證適當的勞動技術教育課時。
(三)探索學生勞動品質與技能形成的有效途徑
在勞動技能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講解與學生的自主體驗有機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學校的實踐經驗表明,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積極開展實地考察、參觀訪問、見習與模擬以及利用手工制作、產品推介、養殖種植等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和勞動熱情,并使學生體驗運用自己的勞動技術和本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當然,一些學校通過組織班級、年級和校級“勞動技能小能手”“值日明星”等技能大賽和評比,在活動中及時表揚愛勞動的孩子,并注意在勞動課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和助人為樂等品質的做法也是值得推廣的。■